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设计规范方案[2017年版]

合集下载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方案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方案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方案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住宅小区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提出一套针对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方案,以期提高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一、加强小区物理安全设施的建设1. 界限管理:为了限制外部人员的进入,小区需要建立有效的界限。

如安装围墙、大门和道闸,并配备专门的物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巡逻。

2. 视频监控系统:在小区的重要区域,如入口、道路和公共场所,安装高清晰度摄像头,建立全天候、全方位的监控系统。

同时,对监控录像进行定期存档,以备查询。

3. 照明设施:良好的照明设施可以提高小区的安全性。

在小区的道路、停车场和公共区域,设置充足亮度的路灯,确保夜间能有良好的照明。

4. 紧急报警系统:在小区的关键位置,安装紧急报警按钮。

一旦有居民发现不安全情况,可以通过按下按钮来向物业管理人员发送紧急求助信号。

二、加强小区内部的安全管理1. 访客登记制度:建立严格的访客登记制度,实行门禁管理。

只有经过核实的访客才能进入小区内部,居民需提前向物业管理部门登记访客信息,并领取临时通行证。

2. 安保人员配置:严格按照住宅小区规模和居民数量配置合适数量的安保人员。

安保人员应熟悉小区布局,能够迅速应对各种安全事件。

3. 社区巡逻:增加社区巡逻的频率,保持巡逻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巡逻人员要时刻保持警觉,及时发现和处置异常情况,确保小区内的安全。

4. 安全教育: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

如开展防盗防骗知识讲座、组织应急演练等,使居民能够正确处理突发事件。

三、加大科技手段的应用1. 电子门禁系统:采用电子门禁系统取代传统的钥匙门禁系统,提高入户安全性。

每个居民都配备专属的电子门禁卡或密码,确保只有居民本人才能进入。

2. 智能安防设备:采用智能安防设备,如人脸识别系统、智能门锁、烟雾报警器等,增加小区的安全性。

这些设备可以及时感知和报警,减少盗窃和火灾等事故的发生。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南京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为加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市公安局技防办参照相关国标、行标的要求,结合南京本地实际,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南京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试行)》。

2013年12月1日,该技术规范正式执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的小区、单幢(多幢)独立住宅楼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

已建小区、住宅楼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改建、扩建应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98-1994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03 建设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 入侵报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9-2003 (T)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条文说明)GB/T 7964-2008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 2174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8181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ISO144433 术语与定义GB 50348-2004、GB/T 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是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领域第一部内容完整、格式规范的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该规范从工作实践出发,总结了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30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吸收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技术成果,是一部既具有实践性、适用性,又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规范对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的现场勘查、工程设计、施工、检验、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较好地贯彻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对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该规范的贯彻实施,对于确保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的质量,维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效益。

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基本构成,系统技术要求,监控中心,安全防范系统管理平台,系统管网、配线设备,实体防护,系统检验,验收与维护保养。

1.立项背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是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和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安全的重要防范措施。

在我省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同时规划建设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已成为安防业和建筑业的共同需求。

由于法规尚不健全,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一直未能正式纳入我省工程建设的计划管理之中,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省住宅小区安全防范事业的发展。

我国已先后制定了多项关于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其中也有一部分省涉及到了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的内容。

虽然2004年颁布的国标GB50348中对住宅小区的安设全防范做了一些规定,但十分简单,颁布十年來,执行者极少,不具备操作性。

国内其它部分省、市、自治区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与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相关的地方标准,但不能照搬到本省。

全国各省的经济状况,社会治安状况,安防系统建设的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加之小区安防需求,环境变化较大,急需一部适合我省实际情况具有对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工程全过程规范性标准。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完整版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完整版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完整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工程成为了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一个完善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应当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人员和车辆的出入管理、周界防范、视频监控、入侵报警、门禁系统等等,以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体系。

一、人员和车辆出入管理系统人员和车辆的出入管理是小区安全防范的第一道防线。

在小区的出入口设置智能化的门禁系统,通过刷卡、人脸识别、车牌识别等技术,对进出小区的人员和车辆进行身份验证和记录。

对于人员门禁系统,可以采用IC 卡、指纹识别或者人脸识别技术。

IC 卡门禁系统成本较低,但存在卡片丢失或被冒用的风险;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技术则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但成本相对较高。

在实际设计中,可以根据小区的档次和预算进行选择。

车辆出入口管理系统通常采用车牌识别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车辆车牌,实现自动抬杆放行。

同时,系统还应具备车辆信息记录、查询和统计功能,以便对小区内的车辆进行有效管理。

二、周界防范系统周界防范是防止非法入侵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周界防范设备包括红外对射探测器、电子围栏、振动光缆等。

红外对射探测器通过发射和接收红外线来检测是否有物体穿越周界,但其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恶劣天气、小动物等。

电子围栏则通过在周界上设置带电的金属导线,当有人触碰时会产生报警,具有较强的威慑力。

振动光缆则通过检测周界围墙或围栏的振动来发现入侵行为,具有隐蔽性好、误报率低的优点。

在设计周界防范系统时,应根据小区的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范设备,并合理设置探测器的安装位置和间距,确保周界无盲区。

三、视频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是小区安全防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在小区内的公共区域、楼道、电梯、停车场等部位安装摄像机,实现对小区内情况的实时监控。

摄像机的类型应根据监控场景的不同进行选择,如在室外开阔区域可以选择球型摄像机,能够实现大范围的监控;在楼道、电梯等狭窄区域则可以选择枪型摄像机。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方案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方案

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住宅小区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

为了保障住宅小区内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住宅小区的安全管理能力,实现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的科学化、技术化、规范化,对于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方案就显得非常必要。

下面就基于此,从设计内容、设计原则、设计要求等方面,对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设计内容1.安全防范系统设计(1)门禁系统:住宅小区门禁系统是住宅小区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可以通过门禁系统实现对小区内车辆和人员的限制和管理。

门禁系统可采用卡片、密码或指纹等多种形式实现,还可以与物业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对小区居民及来访人员身份的准确识别、管理和追踪。

(2)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系统是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可以对小区内进行及时监控,捕捉各种异常情况,保证小区内的安全;另一方面,通过视频存储功能,可以提供重要的犯罪证据,有利于追踪和查找犯罪嫌疑人。

(3)报警系统:住宅小区的报警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报警和盗窃报警两种。

在报警系统的设计中,应该考虑到报警信号的快速传递和通知,并采用适当的报警器件,例如烟雾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红外线探测器等。

(4)应急电源系统:在遇到停电等突发情况时,应急电源系统可以保障系统的稳定运行。

应急电源系统应该根据小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选择合适的电源类型,并考虑到应急电源的存储、充电、保养等问题。

2.人防设施设计(1)围墙和护栏:小区外侧应建立墙体或围墙,防止非法入侵和攀爬,围墙高度一般应不低于2.5米。

在围墙或墙体顶部应设置防护翻越网或电子警戒系统。

小区内部公共区域护栏一般高度不低于1.2米。

(2)灭火设施:在公共区域设立消防栓、灭火器等灭火设施,设置应当合理,覆盖范围应广,方便居民使用。

(3)疏散通道:住宅小区应设计合理的疏散通道,并设立提示标志,保证在火灾等突发事件时,人员能够快速有序地疏散。

谈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

谈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


图 2 小 区总平面 图示意
布/ 防、 障 自检和备 电功 能 。布 防状 况下 当有侵 入时 , 撤 故 接 收端发出报警信号 , 并通 过总线将 报警 信号传输 至报警主机 。 报 警主机收到警情信息 , 即发 出声 光报警信 号 , 立 同时显 示 、 储 存和打 印报警 区域 、 报警 时间 、 报警 类型等信 息 , 在电子 且 模 拟地图上显示相应的报警防 区, 警示 安保 人员紧急处理。 本工程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共设 1 个 防区 , 中采用前端 4 其 围栏式入侵探测装置 l 个 防区, 2 前端 主动红外报 警探测器 2 个防区 。配置围栏 脉 冲主机 1 2台, 主动 红外 报警 探测 器 2 4

套。 3视 频 安 防 监 控 系 统
小 区出入 口、 地下车库 出入 口、 小高层 、 多层 建筑 围合 出
入 口、 地下车库通 向住宅楼 的出入 口、 地下 车库主要 车道 、 小 区地面 主要道路 、 监控中心控制室等部位均设置监控点 , 装 安 监控摄像机 。监控系统 图如 图 3所示 。 视频安 防监控系统 由摄像 , 传输 , 制、 控 显示/ 图像记 录四 大部分组成 。系 统具 有 图像 信 号分 配 , 切换 , 录和 重放 功 记 能 ; 自动 、 能 手动切换 图像 , 控云台及镜头 ; 遥 能显 示监控画面 的时间和 日期 。监控 系统 与入侵 报警 系统接 口并联 锁 , 警 报 后 自动启动 录像 , 并将报警区域的图像 自动切换 、 显示于主屏
幕 中。
■给排 水与 建筑 电气
福建建设科技 20 . o5 08N .
机 。
6 3
设计 中考虑 到小 区 占地面 积较 广 , 路较 长 的特 点 , 线 对 于远距离 的摄像点考虑 采用视 频补偿 器来增 强视 频信号 , 确 保 监 控 图像 质 量 。考 虑 到 中 心 机 房 的 面 积 因 素 , 视 器 采 用 监 大屏幕 1 6画面分割的监视显示方式 。 系统 可 采 用 彩 色或 黑 白摄 像 机 , 工 程 根 据 业 主 要 求 了 本 彩色摄像机 , 其水平清晰度要求大 于或等于 2 0 VL ̄ 像机 7T 摄 镜头焦距根据视场大小 和镜 头至 目标 点 的距 离 , 选择合 适 的 定焦或变焦镜头 。室外 选用 自动光 圈镜头并 具有 超动态 、 低 照度时 自动转换为黑 白图像 的彩色摄 像机 。 本工程视频安 防监控 系统监 控点为 1 2点 。地块需配置 3 摄像机 1 2台, 3 其中室外立 杆摄像 机 6 5处 ( ) 室 内摄 像机 台 、

住宅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要求

住宅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要求

住宅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要求一. 住宅建筑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宜包括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系统、家庭安全防范系统及监控中心。

二.住宅建筑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配置标准应符合表14.3.2 的规定。

三. 周界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子周界防护系统应与周界的形状和出人口设置相协调,不应留盲区;2电子周界防护系统应预留与住宅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联网接口。

四.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电子巡查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离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的信息识读器底边距地宜为1.3m~1.5m,安装方式应具备防破坏措施,或选用防破坏型产品;2)在线式电子巡查系统的管线宜采用暗敷。

2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建筑的主要出人口、主要通道、电梯轿厢、地下停车库、周界及重要部位宜安装摄像机 ;2) 室外摄像机的选型及安装应采取防水、防晒、防雷等措施;3) 应预留与住宅建筑安全管理系统的联网接口。

3 停车库 ( 场) 管理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重点对住宅建筑出入口、停车库 ( 场) 出人口及其车辆通行车道实施控制、监视、停车管理及车辆防盗等综合管理 ;2)住宅建筑出人口、停车库 ( 场) 出人口控制系统宜与电子周界防护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网。

——文章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五.家庭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访客对讲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主机宜安装在单元人口处防护门上或墙体内,室内分机宜安装在起居室( 厅) 内,主机和室内分机底边距地宜为 1.3m~1.5m;2)访客对讲系统应与监控中心主机联网。

2 紧急求助报警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户应至少安装一处紧急求助报警装置 ;2)紧急求助信号应能报至监控中心 ;3)紧急求助信号的响应时间应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3 入侵报警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可在住户套内、户门、阳台及外窗等处,选择性地安装人侵报警探测装置;2)入侵报警系统应预留与小区安全管理系统的联网接口。

上海市的《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上海市的《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上海市《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楼主hjm999 发表于搜房网- 上海业主论坛- 物业专栏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即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实施原则、系统设计应达到技术指标和系统施工规范。

本标准适用于本市新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以及系统配置。

本市已建住宅小区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条款。

凡是注日期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T 7401 彩色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 10408.1 入侵探测器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10408.4 入侵探测器第4部分: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GB 10408.5 入侵探测器第5部分:室内用被动红外入侵探测器GB 10408.6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5209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98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A/T 72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269 黑白可视对讲系统GA 308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368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要求GB31/295 安全技术防范监控用硬盘录像机通用技术要求3. 术语与定义GB/T 7401、GB 10408.1、GB 10408.4、GB 10408.5、GB 10408.6、GB 12663、GB 15209、GB 50198、GA/T 72、GA/T 269、GA/T 368已确立以及下列定义与术语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技术防范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设备,预防和制止违法犯罪及治安事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活动,简称技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16版)1 范围1.1 本要求规定了居民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要求,是小区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施工和验收的基本依据。

1.2 本要求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

单幢、多幢住宅楼、公寓楼、商住楼、别墅的安全防范系统应参照执行。

1.3 开放式小区按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要求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1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要求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要求。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要求。

GB 12663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20815-2006 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303-2015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4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17565-2007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GB/T 28181-2016 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174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31070.1-2014 楼寓对讲系统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 50314-2006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20299-2006 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技术应用标准GB/T 7401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 7946—2015 脉冲电子围栏及其安装和安全运行GB/T 1032—2013 张力式电子围栏通用技术要求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GB/T 21050-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交换机安全技术要求GB/T 25724-2010 安全防范监控数字视音频编解码技术要求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T 72 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5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1 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78-2007 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669.5-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第5部分: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A/T 1302-2016 停车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通用技术条件YD/T 1171-2001 IP网络技术要求-网络性能参数与指标YD/T 1475-2006 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ISO/IEC 14496 通用视听业务的先进视频编码(AVC)3 术语与定义3.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B/T 21741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要求。

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基本组成4.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一般由周界防护、公共区域安全防范、住户安全防范及小区监控中心(安全管理系统)四部分组成。

系统基本架构见图1。

图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基本架构图5 系统工程技术要求5.1 基本要求5.1.1 安全防范系统应与小区的建设综合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同时交付使用。

5.1.2 小区安全防范工程程序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的规定,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原则、设计要素、系统传输与布线,以及供电、防雷与接地设计应符合《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第3章的相关规定。

5.1.3 安全防范系统中使用的设备和产品,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现行强制性标准和安全防范管理的要求,并经产品质量认证或国家权威部门检验、检测合格。

5.1.4 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设计宜同本市公安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的建设相协调、配套,作为社会监控报警接入资源时,其网络接口、性能要求应符合《城市监控报警系统技术标准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1等相关标准要求。

5.1.5 各系统的设置、运行、故障等信息的保存时间应≥30天,以下另行有要求的以具体要求为准。

5.1.6 小区技防设施基本配置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基本配置5.2 周界报警系统要求5.2.1 系统的前端应选用不易受气候、环境影响,误报率较低的周界电子围栏系统,在不宜安装周界电子围栏的地方可补充红外对射等其它技术的报警装置。

脉冲式电子围栏每个防区应不大于70米,张力式电子围栏每个防区应不大于40米。

脉冲式电子围栏安装离地高度应不小于2米,电子围栏应不少于6线制,最下面一根金属导体与围墙的间距应为12CM±1CM, 底部三根金属导线相邻两根的垂直距离为12CM士1CM,其他相邻两根金属导线的垂直距离为15CM±1CM,最上面一根金属导体离墙顶或栅栏顶部的间距应不小于80CM。

周界报警系统现场应有报警警示灯。

电子围栏承力杆和支撑杆应固定牢固,防区内有拐角的地方应安装承力杆,承力杆应为金属材质。

5.2.2 小区周界应监控覆盖,通过视频监控与报警的联动,对入侵行为进行图像确认、复核。

系统的联动、图像确认、复核、记录等应符合5.3的相关规定。

覆盖周界的监控每个防区应不少于一个摄像机。

小区周界为河道的周界监控应有防越界报警。

5.2.3 系统的防区应无盲区和死角,且应24h设防。

5.2.4 小区周界与住宅相连的裙房顶层平台且高度在6m以下的,应在墙或裙房外沿顶端安装入侵探测装置。

5.2.5 一般入侵探测装置的系统报警响应时间应≤2s。

张力式电子围栏入侵探测装置的系统报警响应时间应≤5s。

5.2.6 系统报警时,小区监控中心应有声光报警信号,并应在显示屏或电子地图上准确标识报警的周界区域。

联动摄像机对应区域的监控图像应在监控平台上弹出,用来显示、确认报警发生的区域状况。

5.2.7 系统的其他要求应符合《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的规定。

5.3 视频监控系统要求5.3.1 摄像机基本要求:1 应使用不低于1080P的数字摄像机,电梯轿厢摄像机镜头应不大于2.8mm;2 小区出入口、机动车库车行出入口应24h彩色录像;室外摄像机应采用低照度摄像机,不允许使用红外一体机;室内摄像机可使用阵列式红外一体机;3 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应安装固定焦距摄像机,监控范围内的平均照度应≥50Lux,照度不足的应设置与摄像机指向一致的辅助照明光源;4 前端数字摄像机应采用集中供电方式,应合理配置;室外及重要部位摄像机不得采用POE供电方式。

其它采用POE供电的,其传输距离应不超过75米;5 监控区域应无遮挡,室内摄像机逆光安装的,应采用宽动态摄像机;6 固定摄像机的安装指向与监控目标形成的垂直夹角宜≤30°,与监控目标形成的水平夹角宜≤45°;7 摄像机应采用稳定、牢固的安装支架,安装位置及高度应不易受外界干扰、破坏,且应不影响现场设备运行和人员正常活动;室外摄像机安装高度宜为2.8-4米(出入口等特殊位置除外),立杆应采用整体热镀锌防腐处理工艺,基础应采取地笼安装方式,整体应有效防止图像抖动;8 带有云台、变焦镜头控制的摄像机,在停止云台、变焦操作2min±0.5 min 后,应自动恢复至预置设定状态;9 室外摄像机应采取有效防雷击保护措施,配置单独接电桩,前端监控设备与接地桩的连接应采用铜质线,线径不小于4mm2。

5.3.2 小区出入口应设全景摄像机、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摄像机和车辆抓拍系统摄像机,全景摄像机根据出入口的实际情况确定数量,全景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应能覆盖整个出入口无死角,用于出口的全景摄像机没有条件安装在小区外部拍摄正面的可允许安装在小区内部向外。

道闸车牌识别摄像机不得代替车辆抓拍系统摄像机,车辆抓拍系统摄像机必须拍摄车辆的正面图像,能看清车牌和前排司乘人员。

车辆抓拍系统应符合以下要求:1 车辆抓拍系统摄像机应内置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车辆抓拍、号牌识别、视频检测、连续视频流的压缩与传输),支持双码流,视频与图像分流设计;2 抓拍方式:视频检测;夜间应采用LED补光灯;3 连续视频流、抓拍车辆照片、识别车辆数据应传输至监控中心存储;抓拍车辆照片和识别车辆数据在本地存储时间应不少于1年,监控中心专用设备硬盘容量不得低于2T;4 机动车辆捕获率应不低于95%,识别正确率应不低于90%;5 小区出入口车辆抓拍设备应在监控中心提供至少1个以太网接口,并实现数据上传至公安管理部门平台;6 小区出入口车辆抓拍设备的名称、编号由相对应的公安管理部门平台统一定义并分配;7 系统应能对通过小区出入口的每一辆车自动采集号牌及车辆特征信息,并记录车辆和驾驶员等关联的图片信息,时间、地点、方向等动态信息应叠加在相应的图片上,车辆抓拍图片应以JPEG格式存储;8 上传数据至少包含过车记录编号、前端平台/设备所在小区编号、前端设备id号、过车时间、车道号(如1、2、3…)、车辆行驶方向、车头车牌号码、车辆抓拍图片;9 车辆的抓拍数据,苏州市区范围原则上与苏州市公安局联网平台进行联网对接,各县级市和吴江区范围与所属公安局联网平台进行联网对接;10 详细数据接口应满足《苏州市车辆抓拍数据接入规范》。

5.3.3 建筑物所有出入口(含楼梯出入口)摄像机安装方向应拍摄出行人员正面图像。

5.3.4 设于小区内的地下停车库机动车辆出入口全景摄像机朝向应一致向内。

车库出入口各个车道的摄像机应拍摄车辆的正面图像且带宽动态强光抑制功能。

5.3.5 电梯轿厢的摄像机应安装在电梯轿厢门体上方一侧的顶部或操作面板上方,且应配置楼层显示器。

5.3.6 视频监控图像应符合以下要求:1 实时监视图像和回放图像质量按五级损伤制评定,应不低于4分(级);2 小区周界的视频图像应清晰显示人员的行为特征;3 小区出入口行人和非机动车通道摄像机的视频图像应清晰地显示进出人员面部特征,且进出人员的面部有效画面宜≥显示画面的1/60,车道摄像机画面应覆盖整个车道,能清楚拍摄车身、车牌和前排司乘人员;4 小区内地下停车库车辆出入口车道摄像机的视频图像应能清楚拍摄车辆前身、车牌和前排司乘人员,全景摄像机应能清楚拍摄走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5 地下停车库与小区地面及住宅楼相通的人行出入口、地下非机动车停车库与地面相通的出入口、住宅楼出入口,以及小区商铺、会所与外界相通的出入口等处视频图像,应清晰地显示进出人员面部特征;6 地面车辆集中停放区、地下机动车停车库主要通道、主要道路交叉路口、小区主要通道的视频图像,应清晰显示过往人员的行为特征和机动车的行驶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