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评价标准
服装设计教学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服装行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服装设计人才,特制定本教学工作计划。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服装设计理论基础,了解国内外服装设计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服装设计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完成各类服装设计作品。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今后从事服装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服装设计基础理论(1)服装设计概述(2)服装设计历史与发展(3)服装材料与工艺(4)服装款式设计(5)服装色彩与图案2. 服装设计实践技能(1)服装款式图绘制(2)服装打版与制版(3)服装缝制工艺(4)服装效果图表现(5)服装设计软件应用3. 服装设计实践项目(1)学生个人设计作品创作(2)团队设计项目(3)参与企业实际设计项目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针对理论课程,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服装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设计思路和技巧。
3. 实践操作法: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5. 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末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践作品展示。
3. 实践项目评价:根据学生参与项目的设计水平、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4.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服装设计基础理论课程。
2. 第5-8周:服装设计实践技能课程。
3. 第9-12周:服装设计实践项目。
4. 第13-16周:复习、考核及总结。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服装结构与工艺适用专业:服装服饰设计专业1、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服装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综合运用服装专业知识的项目式实战课程。
其功能是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市场调研、流行趋势研究分析、产品定位、产品设计及变换款式的结构原理,使学生能够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设计及成衣制作,完成企业的项目式工作任务。
让学生具备从事服装市场调研、服装设计、服装工艺等职业基本能力,并为后续的服装产品开发、毕业设计作前期准备。
2、职业行动领域(典型工作任务)描述服装设计项目是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
以小组和独立工作的形式,以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过程的循环。
其中,项目任务是以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来构成的,从命题项目任务到企业实际项目任务,从虚做到跟做再到实做,只有完成工作任务达到能力目标才能进入下一个项目环节,一个一个项目的技能达标逐渐推进,来检验技能的获得,从而达到培养目标。
服装设计项目课程是打通了课程之间的障碍,结合了立体裁剪、成衣设计等知识,由多种技能训练组成的实训模块。
要求学生前期掌握类型服装设计的原理及技巧,然后以小组分工协作形式完成设计项目的市场调研任务、流行趋势预测、品牌风格定位,再由每个组员独立完成设计、打板、成衣制作等工作任务,最终完成系列服装设计项目。
通常,除了专业工具以外,必须配有缝纫机、制板台、多媒体及立体人台等相关实训设备。
除专业老师以外需配备一名专任实训老师以满足教学要求。
3、课程目标学生以独立及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老师指导下或借助专业工具、有关资料、专业书籍,根据各个环节的具体项目要求分工协作,进行市场调研、品牌分析、设计、打板、成衣制作等各自的工作任务,组内协作最终完成项目要求。
学习完本课程后,学生应当能够掌握服装市场调研、品牌分析、流行趋势预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能独立或合作地进行服装品牌设计项目开发,以及系列成衣设计和制作。
《服装CAD》课程教学标准

《服装CAD》课程教学标准(2020版)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属于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服装企业CAD制板操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开设的。
主要培养学生运用电脑进行打板、放码、排料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服装电脑打板、放码、排料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训练学生的服装CAD操作能力和辅助设计能力,熟练掌握不同种类服装的打板、放码、排料、工艺设计等服装企业中服装CAD操作设计的岗位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前导课程有《服装结构设计基础》、《服装工业制版》,后续课程有《单品设计》、《毕业设计》。
二、课时60课时。
三、学分4学分。
四、课程目标(一)思政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升学生个人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2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能力目标1、了解服装CAD的发展历史与服装CAD在服装设计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2、掌握服装CAD程序设计的思想和基本理论;3、能够熟练使用服装CAD软件系统中各种工具。
4、能够对服装进行规格设置和编排。
5、能够根据款式要求进行服装结构图的绘制。
6、能够根据给定尺寸进行服装样板的缩放。
7、能够正确对样板进行文字及符号标注。
8、能够根据要求合理排料。
(≡)素质目标1、树立成本意识。
不同的排料方法将影响用布量,从而影响到成衣的成本控制。
2、培养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
服装工业样板的制作是服装企业生产环节中很重要的环节,一旦出错将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3、培养挑战意识。
设置项目完成障碍,培养学生经受挫折、应对挑战素质。
4、培养学生具有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自主探究新问题的能力。
《服装结构设计》核心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设计》核心课程标准一、学习领域描述(课程计划)二、学习情境设计方案(课业计划)三、教学设备标准一个教学班30名学生标准配置1、服装样版制作与工艺实训中心教学实训基地;2、打版桌18台;3、缝纫机一台;4、人台30个5、设备清单。
四、教师技能要求1、本课程授课教师需要具有服装样版制作设计的专业能力以及企业工业制版的技术水平,具有放缝,放码以及排料和相应的企业实践能力。
2、熟练掌握服装的工艺制作、板型及品质要求,熟悉品牌服装的纸样板型要求和放码规格等有深刻的理解,会电脑制作纸样和放码,会立体裁剪。
熟练服装图案设计,能独立排版并有较多的裁剪经验,成本节约意识强,严格控制材料的预算。
3、熟悉面料配置(如颜色等)和印花,绣花等制作。
4、时尚触觉敏锐,独特的颜色搭配能力,能把握公司产品风格定位和设计师意图,灵活将工艺制作和设计结合。
5、能发现纸样问题所在并及时给出解决方案6、且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热爱服装事业五、课程实施建议1、建议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教学场所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
2、教学场所中准备挂图或者教师预先准备的课件或者图片等学习资料。
3、为保证教学安全和教学效果,建议指导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4~7人,并指定小组长负责指导本组成员。
4、教师在讲授或者演示教学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丰富的教学课件和相关的图片。
5、评价方式以学生自评为主,学生互评为辅,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起到引导调控作用。
教师评价内容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根据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的情况,给出总体评价和改善意见。
6、在教材的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师资、学生、教学设备特别是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
六、课程(学习领域)评价考核标准所有学生必须通过表1所列写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评价,才能参加课程考核;课程专业能力考核的具体考核内容和评价标准见表2。
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项目。
1.服装专业课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法”的研究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方案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
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
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基本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基本环节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
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服装教学计划及大纲

寿光市第二职业中专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2.基本素质要求:(1)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2)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
(3)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
(5)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6)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专业素质要求:一懂:懂服装机械、服装裁剪原理。
二会:会衣料计算、排料和量体裁衣。
三过关:针工过关、缝制过关、裁剪过关。
四熟练:熟练制作各种样板(单衣20种以上),熟练维修简单服装机械,熟练进行简单服装设计,熟练使用现代化服装机械。
知识结构要求1.掌握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美术造型、人物形体及服装等方面的绘画知识。
3. 掌握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设计原理和法则。
4. 掌握服装工艺技术基础知识。
5. 掌握计算机基础及专业应用方面的知识。
专业能力要求1. 具有较熟练的绘制各种服装设计图的能力。
2. 具有设计各种服装款式结构的能力,具有打板和选择、运用面料的能力。
3. 掌握精良的服装制作工艺技术。
4. 具有流行时尚意识和信息分析的能力。
5. 具有创业立业和社会交往能力。
6. 学会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
7. 了解服装工业化生产管理及工艺流程。
二、学制与招生:学制:三年招生对象:初中毕业招生范围:寿光市各乡镇说明:第1~7学期教学总计126周,专业课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并行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一) 文化基础课1. 德育课(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安徽农业大学轻纺工程与艺术学院副院长杜召芳教授、安职业技术学院纺织系主任袁传刚教授的意见2011年1月8日安徽服装职教集团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安徽合肥服装学校展演大厅隆重举行。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王鹤龄,中国纺织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安徽省职成教学会会长金辉,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江春,安徽省纺织工业协会会长严立鸣,合肥市政府副市长杨增权,合肥市教育局局长方东玲,东华大学张文斌教授以及省安徽省服饰协会秘书长余敏评价意见因我校毕业生优秀的缘故吸引报喜鸟集团所属宝鸟服饰有限公司落户合肥双凤工业区合肥联亚制衣有限公司、安徽宝鸟服饰有限公司对实习和就业学生评价江苏飞洋鱼制衣有限公司对学生鉴定在校生对服装缝制工艺课程的教学评价毕业生汪海洋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公司,对学校工艺课程评价毕业生张应俠现为安徽格尔服饰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对学校工艺课程评价93届朱丽简介94届王明明简介朱丽,女,霍邱县人,1993年毕业于“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毕业后被学校推荐至日本从事服装研修,学习服装设计与制作及日语语言进修。
1996年回国后,在福建创办泉州嘉宇纺织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公司专业生产服装、箱包面料等高科技面料产品。
于2007年在香港创办香港联舰国际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公司旗下有安徽虹彩化工有限公司、东莞联舰虹彩纺织公司、深圳联舰合成革有限公司等企业。
为报效家乡,集团公司于2011年在安徽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2亿元人民币,建设安徽联舰合成革有限公司,专业研发生产高档超细纤维服装面料产品。
王明明,女,合肥市人,1994年毕业于合肥服装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1995—1997年就读与中国纺织大学服装设计专业。
1998年初开始自主创业。
2002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个人品牌MINS ,同年,在香港注册同名个人品牌MINS 。
同年成立合肥柏瑞服饰有限公司,下设一家高档女装专营店,一个服装制作生产工厂。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

《服装结构与工艺》课程标准五年制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设计方向一、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等职业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是以学习服装结构规律以及工艺缝制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其专业内容实用性强、针对生产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了解服装结构制图的基本方法和变化规律,熟练掌握缝制操作技能和技巧,熟悉服装生产流程,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工作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获得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为继续学习和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模式出发,以“三创”为核心的“双能”人才培养为目标。
1.教学观念方面树立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的培养,并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社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的观念;树立学生是主体,鼓励个性特长发展,培养贯彻“创新、创意、创造”人才的观念;树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强化学生人文内涵性拓展技能和专业工具应用技能的观念;树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的观念。
2.课程体系改革方面以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根据服装设计专业岗位群的要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在教学中注重市场调研、分组研讨、动手实践、体验感受、分析总结,互动式讲评、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实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过程;通过深入有效的评价,及时强化和矫正课程与教学的信息更好地实现课程目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提高自我意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
服装结构工艺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相互贯穿,同时将立体裁剪手法与CAD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以达成中级工考核为基本目标。
3.教学方法方面建立理论与实训结合,实训与调查结合,技术不断创新的理念,单项实训与项目综合实践结合,实用与创新结合的教学与实际对接的模式,通过多层次、多单元实训、课堂多媒体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室设计实训、具有企业真实环境的服装设计与生产中心等,进行项目综合设计实践,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为提高学生应用与创新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业、就业人才的基本素质,积累后续发展的潜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评价标准专业教学评价标准是开展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
本专业教学评价标准是依据人才培养需求,基于国家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政策要求,借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及其教学评价标准,结合行业评价、企业评价和学校评价的特点特制订本专业教学评价标准。
一、专业教学评价的主体及评价内容
(一)学校教师课程评价
学校教师课程评价,包括教学工作部对课程及教学团队的总体评价、专业教研室对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及运行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及效果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见表1-1。
表1-1 教师课程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
(二)用人单位综合评价
用人单位综合评价,包括顶岗(教学)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教学)实习期间表现的评价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评价。
具体评价内容见下表。
用人单位评价主体及评价内容
二、专业教学评价的指标、分值及权重
(一)专业课程评价
教学部门对专业课程评价指标,参照国家精品课程中职评审指标(2010)执行。
评审指标、标准、分值及权重、具体见
(二)教研室对专业教师课程教学评价(100分)
教研室对专业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包括:课程标准、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计划、教学效果等。
具体指标分值及权重见下表:
教研室对专业教师课程教学评价表
(三)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指标
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实习经费、工作量等。
具体指标、分值及权重见下表:学校对毕业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表
注:考核实行百分制,考核结果只填写合格或不合格,≥60分为合格,<60分为不合格。
考核结果:考核教师签名:考核组长签名:(四)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对学生的学业考核评价内容应兼顾素质、知识、能力等方面,评价应体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
按照课程类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考核与认证方法。
具体指标、分值及权重见下表:
教师专业课程教学考核评价表
(五)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评价(100分)
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师德师风、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满意度。
其指标、分值、权重见下表:
学生专业课程教学评价表
课程:班级授课教师:
年月日
说明:评定等级分为优(85分以上)、良(75-84分)、一般(60—74分)和差(59分以下)四级。
三、专业资格评价(100分)
(一)专业资格评价指标
包括行业职业资格、计算机等级、英语等级考试合格率、等级进行评价。
具体指标、分值、权重见下表:
专业资格评价表
(二)用人单位综合评价
1.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100分)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指标,包括职业素养、知识技能、岗位胜任力、创新能力等。
具体分值及权重见下表下表: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表
备注:满意为90%以上、较满意为85%以上、一般为70%、不满意为不合格。
(三)专业教学评价的方式
1.行业资格认证
⑴职业资格考试:学生必须参加职业资格考试,取得1个以上合格证。
⑵技能鉴定、技能竞赛:学生参加技能鉴定或市级以上技能竞赛
一、二等奖获得者,可免考相应课程科目。
2.学校课程考核评价
⑴理论知识考试:采取开卷、闭卷、笔试。
⑵技能考核:包括单项技能考核、教学实习考核、顶岗实习、实习总结汇报。
采取现场操作、笔试、口试汇报考试。
3.用人单位调查评价
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家座谈、电话访谈等方式,由用人单位对顶岗(教学)实习学生和毕业生进行业务能力考核和满意度测评。
四、专业教学评价的组织
专业成立考核评价小组,由专业带头人任组长,制定出专业课程评价考核方案,经学校教学工作部审核,专业教研室组织实施,由各课程组具体落实。
五、专业教学评价的要求
1.由学校教学工作部负责专业教学评价考核的管理和指导。
2.专业教学评价方案由专业制定,经学校教学工作部审核,专业教研室组织实施。
3.专业教学评价考核的时间由教学管理部门统筹安排,教学准备检查在学期初,教学过程评价在上课期间,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安排在期末。
学生对教师课程教学评价,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
4.教师对专业课程教学评价为形成性考核,要突出职业能力,注重知识的应用性和实用性。
5.专业资格评价应按照行业部门及有关规定执行。
6.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评价,调查样本数不少于毕业生就业单位总数的70%。
7.专业教学评价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评价结果有异议的由学校教学工作部负责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