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铁熔炼基本知识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铸铁熔炼)

第三章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二、铸铁熔炼
铸铁熔炼是铸铁件生产的首要环节,也是决定 铸铁件质量的一项重要因素。它的基本任务是 提供成分和温度符合要求,非金属夹杂物与气 体含量少的优质铁液。
对铸铁熔炼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优质、高产、 低耗、长寿与简便等五个方面,即铁液质量高、 熔化速度快、熔炼耗费少,炉衬寿命长及操作 条件好。
9
铸造工(高级)
第三章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5)熔化与出渣 在正常熔化过程中,
应严格控制风量、风压、不得随意停风。按 规定及时取样,测量铁液温度、风量、风压、 风温等。经常观察风口、出渣口、出铁口、 加料口,注意铁液、炉渣质量,风量、风压、 三角试块白口变化。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 保证熔化正常。应按时打开出渣口出渣,一 般每隔30~45min出一次渣。
2
铸造工(高级)
第三章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图3-12 冲天炉结构简图
1—炉脚 2—炉底板 3—炉底门 4—风口窥视孔 5—风箱 6—耐火砖
7—加料口 8—烟囱 9—除尘器 10—风口 11—过桥 12—前炉盖 13—前炉窥视孔 14—出渣口及出渣槽
15—出铁口及出铁槽
3
铸造工(高级)
第三章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10
铸造工(高级)
第三章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
从炉渣的颜色、状态可以判断冲天炉的 熔化质量。观察酸性冲天炉炉渣时,一般 用铁棒蘸些炉渣,抽拉成丝,在亮处观察。 炉况正常的炉渣为黄绿色玻璃状。炉渣呈 深咖啡色,说明铁液含硫偏高;炉渣上带 白道或白点,说明石灰石加入量过多;炉 渣呈黑色玻璃状,致密、密度大,说明铁 液已严重氧化。
打炉前,应在炉底铺上干砂不能有积水或潮湿。 打开炉底门,用铁棒将底焦和未熔炉料捅下, 用水浇灭。
铸铁的基础知识

1、铸铁及其熔炼铸铁是指碳的质量分数大于2.14%或者组织中具有共晶组织的铁碳合金。
工业上所用的铸铁,实际上都不是简单的铁-碳二元合金,而是以铁、碳、硅为主要元素的多元合金。
铸铁的成分范围大致为ω(C)=2.4%~4.0%,ω(Si)=0.6%~3.0%,ω(Mn)=0. 2%~1.2%,ω(P)=0.04%~1.2%,ω(S)=0.04%~0.20%。
有时还可加入各种合金元素,以便获得能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合金铸铁。
铸铁是近代工业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铸造金属材料。
在机械制造、冶金矿山、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国防工业等各部门中,铸铁件约占整个机器重量的45%~90%。
因此,掌握铸铁的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对于发展铸造生产,充分发挥铸铁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的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相图是分析合金金相组织的有力工具。
铸铁是以铁元素为基的含有碳、硅、锰、磷、硫等元素的多元铁合金,但其中对铸铁的金相组织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铁、碳和硅,因此铁-碳相图和铁-碳-硅三元合金相图是分析铸铁的成分与组织的关系以及组织形成过程的基础。
2、铸铁的基础知识——铁-碳相图——铁—碳相图分析由于铸铁中的碳可能以渗碳体(Fe3C)或石墨两种独立的形式存在,因而铁、碳相图存在着Fe-G(石墨)和Fe-Fe3C两套体系,即铁-石墨系和铁-渗碳体系。
从热力学观点看,石墨比渗碳体更稳定,因此,铁-石墨系也称为稳定系,而铁-渗碳体系称为亚稳定系。
图2. 1-1所示为铁碳合金双重相图,即Fe-G(石墨)稳定系相图和Fe-Fe3C亚稳定系相图,分别以虚线和实线表示。
表2.1-1为相图中临界点的温度及含碳量。
铁-碳相图中各临界点的温度及含碳量Fe-G(石墨)相图和Fe-Fe3C相图的主要不同处在于:1)稳定系的平衡共晶点C'的成分和温度与C点不同体(两相组成莱氏体)2)稳定平衡的共析点S,的成分和温度与S点不同在Fe-C相图中稳定系的共晶温度和共析温度都比亚稳定系的高一些。
铸造合金及其熔炼复习重点

第一篇铸铁及其熔炼1、按石墨形态的不同,铸铁分为灰口铸铁;球墨铸铁;蠕墨铸铁。
2、在Fe-G-Si相图中,硅的作用(1)共晶点和共析点含碳量随硅量的增加而减少;(2)共晶转变和共析转变出现三相共存区;(3)改变共晶转变温度范围;提高共析转变温度;(4)减小奥氏体区域。
3、只考虑Si、P等元素对共晶点实际碳量影响的计算公式为CE=C+1/3(Si+P);4、亚共晶铸铁凝固特点:凝固过程中,共晶体不是在初析树枝晶上以延续的方式在结晶前沿形核并长大,而是在初析奥氏体晶体附近的枝晶间、具有共晶成分的液体中单独由石墨形核开始;石墨作为领先相与共晶奥氏体共生生长;5、过共晶铸铁的凝固特点:凝固过程则由析出初析石墨开始,到达共晶温度时,共晶石墨在初析石墨上析出,共晶石墨与初析石墨相连。
\6、石墨的晶体结构是六方晶体。
7、如图所示,形成片状石墨的晶体生长是A向占优,而球状石墨是C向生长占优,8、F、C型石墨属于过共晶成分铸铁中形成的石墨A型B型D型F型9、球状石墨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铁液凝固时必须有较大的过冷度;铁液与石墨间较大的表面张力。
10、球墨铸铁的球状石墨的长大包括两个过程:石墨球在熔体中直接析出并长大;形成奥氏体外壳,在奥氏体外壳包围下长大。
11、由于球状石墨的生长是在共晶成分下形成的石墨和奥氏体分离长大,因此其共晶过程又称之为离异共晶;12、灰铸铁的金相组织由金属基体和片状石墨组成,基体的主要形式有珠光体、铁素体、珠光体加铁素体。
|13、普通铸铁中除铁以外,五大基本元素包括碳、硅、锰、硫、磷,其中碳、硅是最基本的成分,磷、硫是杂质元素,因此加以限制。
14、在铁碳双重相图中,稳定系和亚稳定系的共晶反应温度差别形成了共晶温度间隔,对于Ni、Si、Cr、S这四种元素来说,促进合金液在冷却过程中按稳定系转变的元素有Ni、Si,按亚稳定系转变的元素有Cr、S。
15、Cr元素在铸铁中的作用:(1)反石墨化元素,珠光体稳定元素;(2)Cr是缩小γ区元素;(3) 在含量超过2%易形成白口组织,(4) Cr含量在10%~30%,形成高碳化合物以及在铸件表面形成氧化膜,从而用作耐磨、耐热零件。
铸铁的熔炼技术与规范PPT课件

2)回炉料 它包括浇、冒口,废铸件及废铁等,要按不同牌号、成分分类堆放, 要清除表面黏砂及内部砂芯,破碎成一定块度,加入废钢的目的是降低铸 铁的含碳量,改善力学性能。 3)废钢 它是指废钢件冲压或切割钢材剩下的边角料等。 4)铁合金 铁合金主要用于调整铸铁化学成分和孕育处理,常用的硅铁、锰铁牌 号见表8-4和表8-5。
(3)碱性耐火材料 碱性耐火材料为镁砖及镁砂,MgO的质量分数在85%以上, 能抵抗碱性炉渣的侵蚀,耐火度在2000℃以上。
2. 炉料
冲天炉用炉料由燃料、金属料及熔剂三部分构成。 (1)燃料 冲天炉熔炼的燃料主要用焦炭。我国铸造用焦的成分和性能见表8-1, 焦炭块度大小可按表8-2。
(2)金属料 冲天炉熔炼的金属料包括生铁、回炉料、废钢及铁合金四种。 1)铸造生铁(包括球墨铸铁用生铁) 铸造生铁已有国家标准(见表8-3)。
4. 送风熔化 5. 出铁与放渣
(1)出铁 (2)出渣
6. 停风打炉 五、冲天炉熔炼过程的炉前检验和炉况判断 1. 炉前检验
(1)测量铁液温度 (2)判断铸铁中碳、硅含量
2. 冲天炉的炉况判断
冲天炉的熔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 根据冲天炉熔化过程的各种现象所总结整理的判断炉况的资料见表8-6。
4. 冲天炉的熔化率和熔化强度
(1)熔化率 熔化率即冲天炉每小时能熔化铁料的吨数。 (2)熔化强度 熔化强度是反映冲天炉炉膛单位面积熔化铁料能力大小的物理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冲天炉的熔炼操作工艺 1. 熔化前的准备工作
熔化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炉料准备和对修炉后的质量进行 检查。
2. 点火 3. 加料
金属料加料次序为: 生铁→铁合金→回炉料→废钢 (1)层焦的加入 (2)金属料的加入 (3)熔剂的加入
铸铁熔炼

三、金属炉料对冲天炉铁液温度的影响
金属炉料块度
大:预热、熔化时间长,熔化区下移,过热区缩短。
卡料,炉料不能均匀下移,恶化热交换条件。 小:阻塞气流通道,造成严重氧化。 一般最大料块尺寸应小于1/3炉内径 炉料的纯洁度 表面的泥沙和铁锈,阻碍料块受热,熔融成渣消耗 热量
四、熔炼操作参数对冲天炉铁液温度的影响
送风位置 侧部送风 侧部插入式 中央送风
中央送风冲天炉
整体结构
直筒型,整块式炉底门 盅罩保护
中央风嘴
钢管,耐火泥和石英砂
主要特点
1 供风均匀,炉衬侵蚀小
削弱炉壁效应,减少炉壁冲刷,降低鼓风消耗,充分利用小 块焦炭
2 结构简单,炉况较稳定
炉体结构和送风系统简单而严密,漏风少,风口尺寸稳定, 炉衬侵蚀小,炉膛尺寸稳定,炉况稳定
程度增大,CO比CO2具有更大
的稳定性
炉气燃烧比
概念 意义:
v
CO2 100 % CO2 CO
10200 23800 v 100 % 34000
燃料利用率: A
炉气性质: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 燃烧温度:ηv增加,温度上升 燃烧产物量:燃烧产物脱离焦炭层时的气相成分
四 冲天炉内焦炭燃烧
扩大过热区,铁液温度提高
批料层过薄:铁焦混杂串料 成分与温度波动大
五、冲天炉结构参数对铁液温度的影响
1、炉型的影响(气温分布)
缩小送风区直径:
送风强度提高、有利穿透 炉气均匀、强化燃烧。 扩大溶化区直径: 溶化强度提高、溶化区域 小,提高平均熔化区高度。 缩小加料口直径: 下料均匀、减少炉壁效应
2、风口布置的影响
二、送风对冲天炉铁液温度的影响
1、风量的影响
球墨铸铁熔炼工艺大全及注意事项

铸铁的合金化处理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合金化处理使得铸铁性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诞生了一些特殊用途的铸铁如耐磨、耐蚀和耐热性能。
采用孕育的方式来生产铸铁也是在这个时期内产生的。
在20世纪40年代末,孕育后具有球形石墨的的铸铁替代了通常的片状石墨铸铁,我们称这类铸铁为球墨铸铁。
球化元素与反球化元素的分类球化元素按其球化效果,一般分为三组。
第一组:Mg、Y x Ce s La、Pr s Sm、Dy s Ho、Er o第二组:Ba.Li、Cs,Rb、Sr、Th、K x Na o第三组:ALZn x Cd、Sn o第一组球化能力最强,第二组次之,第三组最弱。
当用镁作球化元素时,第三组元素往往产生反球化作用。
反球化元素:硫和氧是铸铁中常见的反球化元素,此外Ti.AkB、As、Pb.Sn.Sb、Bi、Te.Se等则属于铁液内常见的反球化元素。
附表是按其作用机理分类。
如何选择球化剂球化剂和孕育剂是球化处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材料,除了质量稳定外,选择合适的球化剂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球化处理温度:如果球化处理温度>1480。
C,球化反应会比较剧烈,进而造成较低的镁吸收率。
为了使球化反应平稳,则可选择钙含量相对较高的球化剂。
如果球化温度<1480。
C,则可以使用钙含量相对低一点的球化剂。
处理包尺寸:如果处理包的高径比为1:1,则由于镁蒸汽的散失会导致镁吸收率的降低,建议使用钙含量较高的球化剂。
如果处理包的高径比为2:1,则球化反应会比较平稳,镁蒸气会扩散到铁液中,镁吸收率得到提高。
球化处理工艺:如果不使用盖包法,那么球化反应产生的烟雾就会进入到大气中,并且会产生刺眼的白光。
为了使球化反应平稳,可以采用低镁高钙的球化剂。
如果使用盖包法工艺,铁液不会飞溅,并且产生的烟雾较少,可使用高镁低钙的球化剂,以减少加入量,降低球化成本。
处理重量:如果处理铁液的重量小于500kg,那么可使用粒度较小的球化剂,推荐使用粒度12mm以下的球化齐(L如果处理铁液的重量在500-1000kg,可使用粒度较大的球化齐Il,如粒度为3~25mm的球化剂。
铸铁的熔炼安全方法及其特点

铸铁的熔炼安全方法及其特点铸铁是一种常见的铁炭合金,因其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而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
但是,铸铁熔炼工序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需要特殊的安全措施来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介绍铸铁的熔炼安全方法及其特点。
铸铁熔炼的安全方法1. 安全防护措施在铸铁熔炼的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物质,因此必须采取一系列的安全防护措施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主要包括以下几项:•人员防护:熔炉周围应设置警示标志、安全栏杆、安全带等,保证人员不会接触到高温、高压等危险物质;•器材防护:加入铁炭等物料要使用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等防护器具,以确保物料不会伤及人员;•灭火设备:熔炉周围应该设有灭火器材,以防出现意外火情;•通风设备:铸铁熔炼过程中产生的烟雾等有害气体需要得到及时排出,因此应该设置通风设备,保证空气质量。
2. 操作规范铸铁熔炼操作规范应该得到严格遵守,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主要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严禁使用带有铁钉、螺钉等金属杂质的铁炭;•熔炉温度过高时应该适当放缓投料速度,以免熔炉爆炸;•严禁在熔炉周围堆放易燃易爆的物品;•禁止在熔炉口或熔炉周围工作人员接近熔炉,以免烫伤或灼伤。
铸铁熔炼的特点铸铁熔炼的特点主要包括技术要点、生产流程、工艺装备和优点等。
1. 技术要点铸铁熔炼的技术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在铸铁熔炼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所得产品的性能和品质;•熔炼材料的质量对产品的品质也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使用高质量的铁炭、石油焦等;•铸铁熔炼过程中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熔炉型号和操作方法,以确保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2. 生产流程铸铁熔炼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预处理:采购符合要求的原料,进行物料配送、过筛和除杂;•熔炼:将铁炭、石油焦等原材料加入熔炉中,采取熔炼技术进行上料、温度控制、熔化等过程;•化验:对所得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分析等检测;•出炉:铸造、清理操作后,将所得产品取出炉子;•包装:按照规定,清洗、打码、贴标识等操作后,将成品包装。
铸铁的熔炼

1 灰铸铁灰铸铁通常是指具有片状石墨的灰口铸铁,这中铸铁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良好的铸造性能以及其它多方面的优良性能,因而在机械制造中业获得最广泛的应用。
表1为灰铸铁的新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是以灰铸铁的抗拉强度作为分级依据的。
由于灰铸铁对冷却速率的敏感性(壁厚效应),同一种牌号铸铁在不同铸件壁厚条件下的实际强度有很大的差别(薄壁与厚壁之间在强度上的差别达50-80MPa)。
5 铸铁的熔炼9.1 熔炼对保证铸件质量的重要性熔炼铁液是生产铸铁件的重要环节。
铸件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外观质量以及是否形成缺陷等,这些都与铁液方面因素有直接的关系。
如铁液的流动性、薄壁和结构复杂铸件的成型性以及冷隔缺陷等受铁液温度的影响,而熔炼的铁液化学成分是否符合要求,则对铸件的机械性能有直接的影响。
铁液中的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含量不仅影响铸铁的强度和铸件的致密度,而且还与铸件形成气孔、裂纹等缺陷有关。
随着机械制造科学的发展,对铸铁提出薄壁、高强度的要求,铸件的最小壁厚由过去4~6mm减小至2~3mm,这要求相应提高铁液浇注温度。
铁液温度还对铸铁件的内在质量有重要的影响,如灰铸铁件的质量指标(GZ),即与铁液温度有显明的关系。
在球墨铸铁生产方面,熔炼出铁液的温度及原始含硫量成为球化及孕育处理有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9.2 对铁液质量的基本要求1.出炉温度不同牌号灰铸铁件的浇注温度范围大致为1330-1410C。
在一般情况下,铁液的出炉温度至少比浇注温度提高50C,故根据铸铁牌号(自HT100至HT350)和铸件结构条件的具体情况,铁液出炉温度应不低于1380-1460C。
当需要浇注特薄(2-4mm)铸件时,出炉温度还应提高20-30C。
为了满足浇注铸件的需要,不同牌号可锻铸铁的出炉温度应不低于1460-1480C。
对球墨铸铁及其它变质处理的铸铁,在其球化一孕育处理过程中铁液的温度会有显著的下降,为了补偿铁液的温度损失,需相应提高铁液的出炉温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铁熔炼基本知识(目录)1.熔解的目的2.灰铁与球铁主要的性能特征及成因a)灰铁的性能特点及成因b)球铁的性能特点及成因c)灰铁与球铁的本质区别3.影响铸件性能的主要因素a)合金元素对铸件性能的影响b)铁水中气体对铸件性能的影响c)铁水温度对铸件性能的影响d)炉料的影响4.合金的熔炼方式a)冲天炉熔炼b)感应电炉熔炼c)冲天炉、感应电炉双联熔炼5.铁水的处理a)球化处理b)孕育处理铸铁熔炼基本知识(内容)一、熔解的目的获得一定成分和一定温度的铁水二、球铁和灰铁的主要性能特点及原因灰铸铁中的立体片状石墨球墨铸铁中的石墨球1.灰铁的性能特点及原因a)强度性能差●石墨的缩减作用——灰铸铁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石墨,石墨强度很低可近似认为无强度,这就使得材料的实际承载面积总比材料的实际面积要小●石墨的缺口(切割)作用——灰铸铁组织中的石墨大多以片状形式存在,在石墨片的尖端有应力集中现象易导致基体过载失效b)硬度不稳定——因受石墨的影响大硬度稳定性差c)缺口敏感性低——灰铸铁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石墨,石墨的缩减作用与石墨的缺口作用使得灰铸铁缺口敏感性低,石墨片越粗大缺口敏感性越低d)良好的减震性——大量的石墨阻止了振动的传播,将能量转化成热能而散发e)良好的减摩性●石墨本身具有润滑作用●石墨脱落处可存储润滑油以保证油膜完整从而提高润滑效果2.球铁的性能特点a)强度和硬度高b)具有一定的韧性c)优良的屈/强比d)较低的缺口敏感性原因:石墨呈球状对基体割裂作用弱,基体连续3.球铁、灰铁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球铁、灰铁性能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石墨形状的不同。
球墨铸铁金相灰铸铁金相三、影响铸件性能的主要因素1.常见合金元素对铸件性能的影响a)C、Si(CE)的影响●碳当w(CE)%= w (C)%+ w (Si+P) %3●对球铁的影响●CE值过高会产生石墨漂浮现象,使夹杂物增多铸铁性能下降;CE值过低易产生缩松、裂纹等缺陷,CE值在4.6-4.7%左右时易形成组织致密的铸件(实际生产球铁时,如对性能成分无特殊要求,则原汤调质目标为C——3.85% Si——1.85%,球化处理后的成分约为C——3.65%Si——2.80%,w(CE)%= w (C)%+ w (Si+P) %3 =3.65%+2.80%+0.06%3=4.60%,成分的选取恰恰有利于得到致密铸件)石墨漂浮显微缩松●Si可减小铁水的白口倾向,可细化石墨,提高石墨的圆整度;但Si过高会降低铸件的韧性,提高脆性转变温度,因而在寒冷地区使用的铸件或有高韧性要求的铸件一般Si%<2.80%。
高Si可增强铸件高温时的耐氧化性。
(一般球铁产品的原汤Si含量在 1.65——1.85%左右,而Ford排气管原汤Si含量在3.10——3.20%左右,Si含量的增大有效的提高了排气管的高温耐氧化性)C化物的典型形貌●鉴于以上原因球墨铸铁的C、Si含量一般在以下范围内取值铁素体球铁 C:3.80-4.00% Si:2.40-2.80%珠光体球铁 C:3.60-3.80% Si:2.20-2.60%●对灰铸铁的影响●CE值高,组织中石墨粗大,强度降低,缩松倾向减小(在我们实际生产中FC15牌号原汤的C:3.50%,Si:2.10% CE值为4.20%;而FC25牌号原汤的C:3.30%,Si:1.75% CE值为3.89%。
由此可见在灰铁中CE值对强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中间部位厚大无法利用冒口补缩,只有利用提高CE值得方法来减小缩松倾向,原汤C:3.50%,Si:1.95%此种成分已经与FC15很接近了)●CE值低,组织中石墨变细,强度增加,缩松倾向增大,铸造性能下降,硬度增大不易加工●在不改变CE值的前提下提高Si/C比,可提高铸件强度,高Si可增强铸件高温时的耐氧化性●一般灰铸铁中C:2.60-3.60%;Si:1.20-3.00%,C、Si含量根据铸件强度要求、主要壁厚的不同而分级较细b)Mn的影响●对球铁的影响●Mn具有稳定珠光体的作用,所以随Mn含量的增加铸件的强度增大,硬度增加,延伸率降低;同时Mn易形成碳化物,白口倾向大,含量过高时会在基体和共晶团边界上形成碳化物恶化铸件的力学性能●壁厚<6mm的铸件及铁素体基体的铸件中一般要求Mn<0.30%(所有FCD45材质原汤标准对Mn的要求均在0.30以下),在珠光体基体的铸件中一般要求Mn<0.60%(高牌号的材质标准中Mn含量在0.60%左右)●对灰铁的影响●Mn会与S结合形成MnS。
因Mn和S都具有阻碍石墨化,稳定碳化物的性能,而MnS不阻碍石墨化,因此在灰铸铁中与S中和后剩余的Mn才起提高铸件力学性能的作用●在灰铁中一般Mn含量在0.40-1.20%范围内c)Cu的影响●Cu促进形成珠光体,抑制铁素体并固溶强化基体所以可以通过提高Cu的含量的方法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同时Cu可促进石墨化,消除游离渗碳体,改善铸件断面组织、性能的均匀性,故在提高铸件力学性能方面Cu比Mn更具有优越性,在高牌号铸铁中因Mn的加入量受限制通常采用加入Cu的方法来提高强度(铸件机械性能优良,加工性能好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厂内几乎所有产品中均加入了Cu来提高铸件强度)。
d)S的影响●对球铁的影响●S是反球化元素,球化时消耗稀土和Mg,对球化效果影响显著,通常依照原汤含S量决定球化剂的加入比例●对灰铁的影响●因Mn会与S结合形成MnS,故S过高会影响Mn对基体的强化作用●S可改善铸件加工性,MnS可促进石墨的非自发形核,对石墨化有利故在会铸铁中S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我们公司一般将S控制在0.055-0.12%的范围内e)P的影响●对球铁的影响●在球墨铸铁的凝固过程中易在共晶团界形成P共晶,急剧降低延伸率,冲击韧性,并增大缩松倾向,故在球铁中希望P尽量低,我们一般控制在0.06%以下。
Mo极易与P形成多元磷共晶,在含Mo的情况下对P含量要求更严格,Ford排气管中因加入了Mo故要求P在0.05%以下典型的磷共晶形貌●对灰铁的影响●提高铁水的流动性,提高灰铸铁的耐磨性,但过高会形成磷共晶降低韧性和致密性造成铸件冷裂。
我们公司控制在0.15%以下,在有致密性要求时控制在0.06%以下●因生产中不能脱磷,故只能通过对原材料含磷量的控制来控制铁水含磷量f)Mo的影响●Mo可明显提高强度,可提高抗热疲劳性,但Mo的加入提高了“低P”的要求g)Cr的影响●易形成碳化物降低延伸率和冲击韧性,故意一般要求Cr%<0.05%●能增加铸件的耐磨性,如在生产某些制动盘时要求加入一定比例的Crh)Sb的影响●对球铁的影响●属于干扰球化元素,但0.002-0.010%时可改善厚大断面的石墨球圆整度,增加石墨球数,增加珠光体含量。
一般加入量0.006-0.010%,但要求采用含稀土的球化剂●对灰铁的影响●强烈促进珠光体形成,提高硬度、强度,在提高性能方面比Mn经济。
因其作用强烈,为防止通过返材对低牌号产品造成不良影响故对Sb的使用要加以控制i)Sn的影响●通常在球墨铸铁中加入一定比例,以提高珠光体的含量;但含量>0.1%时有反球化作用,且在共晶团界形成FeSn2偏析化合物导致使韧性降低,故使用中一般不超过0.10%2.铁水中气体对铸件性能的影响a)铁液中的气体元素以三种形式存在●溶解在液态或固态的铸铁中●与铁液中的元素化合●以气孔形式存在b)O——阻碍石墨化,一般在熔炼时带入c) N——阻碍石墨化,增加抗拉强度,含量高时易形成氮气孔,可用Ti固氮减少或消除氮气孔,一般在熔炼时带入d)H——阻碍石墨化,增加白口倾向,降低抗拉强度及塑性,提高硬度,一般在浇注时带入e)为减少铁液中的含气,应在溶解时防止铁水氧化,浇注时铁水包、浇注机充分预热,控制铁水中Al的含量3.铁水温度对铸件性能的影响●温度过低铁水流动性差不能得到外观完整的铸件,铸件薄壁处易出现白口,熔解温度过低时还会产生石墨粗大的现象●延长高温静止时间会细化石墨及组织●温度过高时会使石墨形态变差,甚至出现自由渗碳体●对于普通灰铁的过热温度要求在1550℃以下尽量高;球铁要保证在炉前处理后仍具有较好的冲型能力4.炉料的影响a)在生产中发现存在以下现象:炉料有变化时虽然调质后化学成分相同但最终铸件的组织(石墨化程度、白口倾向、石墨形态、基体组织)却相差很大。
b)以上现象的产生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遗传效应——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合金的组织和性能取决于原材料的微观组织和质量。
●合金中含气的影响●其它未控制的微量元素的影响c)对于以上因素在生产中很难检测、控制,所以实际生产中要尽量保证原材料的稳定,和配比的稳定四、合金的熔解方式1.冲天炉熔解a)冲天炉熔解的特点●经济●不易准确控制铁水的温度及成分●对炉料尺寸要求较严格(噪声大、污染大b)冲天炉熔解过程中成分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冲天炉熔解过程中,铁水会存在增碳,硅、锰氧化烧损,增的过程(硫主要来自于焦炭,所以在补脱硫的前提下如要得到低硫铁水就要严控焦炭的含硫量)2.电炉熔炼a)电炉熔解的特点●成本较高●易于准确控制铁水的温度及成分●可熔解废铁屑,大块料●噪声小、污染小b)电炉熔解的成分变化●C烧损(出铁水过程中要每出一包后加约0.5Kg碳粉来补充碳的烧损)●增Si●Mn烧损●S、P基本不变3.冲天炉、电炉双联熔炼可在较低能耗的前提下获得准确的成分准确温度的铁水,可直接熔解废铁屑,大块料五、铁水的处理1.球化处理a)球化处理的目的——使石墨生长成球状已得到球墨铸铁b)作用原理——镁、稀土具有强烈的脱硫、脱氧作用,硫、氧含量低至一定值时石墨生长成球状c)稀土、镁球化剂的优点——具有较好的反应动力学条件,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石墨球圆整,比纯Mg安全,劳动条件好d)球化工艺——冲入法、自建压力包法、型内球化、镁块球化等。
因“冲入法”操作简单,在适当的控制下可获得稳定的球化效果,所以我们选用了“冲入法”进行球化。
冲入法球化示意图球化不良●球化不良——球化处理后,球化率未能达到预定的要求●球化不良的原因——铁水中S高,球化元素残留量低,铁液氧化,反球化元素含量高,孕育效果差,型砂含水高或S高球化衰退(不良)金相照片e)球化衰退●球化衰退——球化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差●球化衰退的防止——控制球化完成到浇注结束的时间,降低铁液含硫量,及时扒除浮渣,适当增加球化剂加入量f)球化剂加入过量时易产生反白口反白口——在铸件凝固过程中,因C化元素的正偏析使C化元素在铸件中心部位富集,而导致在铸件中心部位出现白口组织的反白口的金相照片2.孕育处理a)孕育处理的目的——促进石墨化,减小白口倾向,改善断面均匀性,减少过冷石墨,细化组织改善力学性能b)作用原理——为铁水凝固结晶提供异质晶核c)孕育衰退●孕育衰退——孕育效果随时间的延长而变差●孕育衰退的防止——适当增加孕育剂加入量,采用长效孕育剂,尽量缩短孕育与浇注之间的时间间隔d)孕育处理工艺——倒包孕育、浇杯孕育、硅棒孕育、大块浮硅孕育、孕育丝、随流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