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例分享

合集下载

糖尿病病例分析新版

糖尿病病例分析新版

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 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 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旳功能或器质性损害旳临床综 合征。
诊疗根据:
高血压:1、7年来有时血压偏高 2、Bp(血压)160/100mmHg,无脏器损害客观证据
糖尿病病例分析新版
病例:
• 女性,64岁,多饮、多食、消瘦十余年,下肢浮肿伴麻木一种月。 十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每日达4000ml,伴尿 量增多,主食由6两/日增至1斤/日,体重在6个月内下降5kg,门 诊查血糖12.5mmol/L, 尿糖(++++),服用降糖药物治疗好转。近一 年来逐渐出现视物模糊,眼科检验“轻度白内障,视网膜有新生 血管”。一种月来出现双下肢麻木,时有针刺样疼痛,伴下肢浮 肿。大便正常,睡眠差。既往7年来有时血压偏高,无药物过敏 史,个人史和家族史无特殊。
诊疗
1、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
2、高血压
2型糖尿病
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 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 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干确诊。血清胰岛 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病因: 1.生活方式 2.环境原因 3.年龄原因
查体:T(体温)36℃,P(脉搏)78次/分,R(呼吸)18次/分,Bp(血 压)160/100mmHg,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双晶体稍混 浊,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双下肢 可凹性浮肿,感觉减退,膝腱反射消失,Babinski征(-)。
化验:血Hb(血红蛋白)123g/L(正常值为120~160g/L),WBC(白细胞) 6.5×109/L(正常值为4~10×109/L),N(中性粒细胞) 65%,L35%,plt235×109/L,尿蛋白(+),尿糖(+++),WBC0-3/高倍,血糖 13mmol/L,BUN7.0mmol/L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病例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病例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病例以下是一份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病例,供参考:患者信息- 姓名:李明- 性别:男- 年龄:55岁- 诊断时间:2010年病例描述李明先生于2010年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他平时注意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逐渐出现了一些并发症。

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012年,李明先生的视力开始下降。

眼科检查显示他出现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损伤。

为了避免进一步恶化,他接受了激光治疗和注射药物治疗,同时继续控制血糖水平。

2. 糖尿病肾病2014年,李明先生进行尿常规检查时发现他的肾功能异常。

经过进一步检查,他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

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对肾脏造成损害所致。

他的医生建议他减轻肾脏负担,包括限制蛋白质摄入和定期监测血压。

3. 糖尿病足2016年,李明先生开始出现双脚疼痛和溃疡。

经过检查,他被诊断为糖尿病足,这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导致的。

他接受了足部护理和药物治疗来防止感染和进一步的并发症。

4.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2018年,李明先生出现了胸痛和呼吸困难的症状。

心脏检查显示他患有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引起的。

他的医生为他开具了相关药物治疗,同时推荐他改善饮食和进行适当的运动来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

总结这份病例描述了一位糖尿病患者在多年的时间里所出现的并发症问题,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和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这些并发症强调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及时的血糖控制和密切的医疗监督的重要性,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初诊2型糖尿病病例分享

初诊2型糖尿病病例分享
Phung OJ, JAMA. 2010 Apr 14;303(14):1410-8
所有药物
磺脲类
格列奈类
TZDs
AGIs
DPP-4抑制剂
GLP-1类似物
HbA1c变化(%)
HbA1c达标
体重变化(kg)
总体低血糖
西格列汀促进恢复胰岛形态结构
动物体内研究显示:西格列汀促进胰岛α、β细胞比例恢复,胰岛形态恢复正常,而格列吡嗪无此作用
DPP-4抑制剂的劣势 临床使用经验<5年 治疗费用
汇总分析: 西格列汀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磺脲类药物
西格列汀
磺脲类药物
累计暴露(患者年)
1269
1274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n)
0
11
发生率(每100患者年)
0
0.9
校正后的发生率比(RR)=0.00 (95% CI: 0.00, 0脉搏 72次/分 血压 100/60mmHg 身高 163cm 体重 65kg 腰围 95cm BMI 24.46kg/m2 心、肺、腹无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
空腹血糖 8.21mmol/L 餐后2h血糖 15.5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7.6%
不用胰岛素,拒绝针剂 方案简单方便
0
30′
1h
2h
3h
GLU (mmol/l)
8.12
10.85
16.09
21.81
16.93
CP (ng/l)
1.76
2.09
3.81
6.79
5.50
患者糖代谢特点
馒头餐
糖化血红蛋白 7.6%
延缓病程进展 β细胞保护 减少整体心血管风险
初发糖尿病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

糖尿病病例讨论优秀一、病例介绍患者信息:患者,男性,58岁,已婚,农民。

主诉: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3个月。

现病史: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多食症状,每日饮水量约30004000毫升,尿量增多,尤其在夜间。

同时,患者体重逐渐减轻,约减轻10公斤。

患者自觉体力下降,容易疲劳,有时出现视物模糊。

患者未曾进行治疗,今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病史。

否认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活在农村,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

吸烟史30年,每天20支,饮酒史20年,每日饮酒量约50克。

家族史: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5/80毫米汞柱。

身高:175厘米,体重:70公斤,体重指数:22.86。

发育正常,营养良好,自动体位。

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甲状腺不大。

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性啰音。

心脏听诊无异常。

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辅助检查:1. 血糖:空腹血糖9.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4.3毫摩尔/升。

2. 尿常规:尿糖阳性,尿蛋白阴性。

3. 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胰岛素6.2微单位/毫升,餐后2小时胰岛素8.5微单位/毫升。

4. 胆固醇:6.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2.3毫摩尔/升。

二、病例分析1. 病因分析: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代谢紊乱疾病。

本例患者具有以下病因:(1)遗传因素:患者母亲患有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2)生活方式:患者长期饮食以米、面食为主,喜欢甜食,吸烟饮酒史较长。

2. 病理生理: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升高。

血糖升高引起多尿、多饮、多食等症状。

长期高血糖可导致全身各器官损害,如心血管、肾脏、视网膜等。

3. 临床表现:本例患者表现为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诊断过程
经过初步检查和评估,医生确定患者溃疡是由于 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病变性溃疡,需要接受全 面的治疗和管理。
随访与预后
经过半年随访,患者血糖控制稳定,溃疡未再复 发。医生建议患者继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 期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和评估。
未来研究方向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 疗
针对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应加 强预防措施,如定期检查、合理 饮食、适当运动等。对于已发生 糖尿病足的患者,应探索更有效 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和降低 复发率。
《糖尿病临床病例分析案例》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病例介绍 • 诊断分析 • 治疗方式 • 预防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病例介绍
病例一:妊娠期糖尿病
患者年龄:35岁
01
02
患者性别:女
病史:妊娠期间发现血糖升高,妊娠前无糖 尿病病史。
03
治疗方案: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 ,必要时使用胰岛素治疗。
病例二:儿童糖尿病的预防
总结词
儿童糖尿病多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 素有关,预防儿童糖尿病需要从改 善生活方式和加强早期筛查入手。
详细描述
儿童糖尿病的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 方面
1. 合理饮食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高糖、高脂食物的过度摄入,多吃蔬 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
2. 规律运动
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
4. 定期体检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相关检查,以便 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05
结论与展望
病例总结
患者信息
患者为65岁男性,患有Ⅱ型糖尿病,病史长达10 年,长期服用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控制效果不佳 。近期出现足部溃疡,疑似糖尿病足。

糖尿病病例分享2篇

糖尿病病例分享2篇

糖尿病病例分享2篇病例一:患者资料:姓名:张先生年龄:58岁性别:男职业:退休工人就诊时间:2021年3月病例概述:张先生因近期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于2021年3月来我院就诊。

经过详细检查,诊断为2型糖尿病。

以下是张先生的病例分享。

一、病史1. 主诉:张先生近期自觉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约10公斤。

2. 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渴、多饮,每日饮水量约3000毫升。

同时伴有尿量增多,每晚起夜34次。

体重逐渐减轻,约10公斤。

患者未予以重视,未进行治疗。

3. 既往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平时规律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良好。

否认其他病史。

二、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张先生体型偏瘦,精神状况良好,面色略苍白。

2. 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30/80毫米汞柱。

3. 神经系统:生理反射正常,无病理反射。

4. 心肺腹检查: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

三、辅助检查1. 血糖:空腹血糖12.5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8.7毫摩尔/升。

2. 血脂:甘油三酯3.5毫摩尔/升,胆固醇6.2毫摩尔/升。

3. 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峰值低于正常。

4. 肝肾功能:正常。

四、诊断1. 2型糖尿病2. 高血压五、治疗方案1. 控制体重:鼓励患者进行适度运动,减少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

2. 饮食治疗: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总热量摄入。

3. 药物治疗:给予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4.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5. 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知识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六、治疗经过与结局经过2个月的治疗,张先生血糖水平逐渐下降,餐前血糖控制在7毫摩尔/升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毫摩尔/升左右。

体重稳定,血压正常。

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生活质量提高。

糖尿病病例分享

糖尿病病例分享

糖尿病病例分享病例介绍:患者信息:李先生,58岁,男性,已婚,工程师。

主诉:李先生因“多饮、多尿、体重减轻3个月”来就诊。

病史:1. 病史采集: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

多饮表现为每日饮水约30004000毫升,多尿表现为每日排尿约68次,夜间也有尿频现象。

体重在3个月内减轻约10公斤。

患者自觉乏力、精神不振,伴有视力模糊。

患者否认有发热、咳嗽、胸痛、腹痛等症状。

2. 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肾病等疾病史。

无手术史、药物过敏史。

3. 家族史:患者父亲患有2型糖尿病,母亲无特殊病史。

体格检查:1. 一般情况:患者神志清楚,精神不振,体型消瘦。

2. 生命体征:体温36.5℃,脉搏80次/分钟,呼吸20次/分钟,血压120/80毫米汞柱。

3. 眼底检查:视力模糊,眼底未见明显病变。

4. 四肢检查:四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1. 血糖:空腹血糖10.8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6.2毫摩尔/升。

2. 尿常规:尿糖阳性,尿蛋白阴性。

3. 血脂:总胆固醇5.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3.1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9毫摩尔/升。

4. 胰岛素释放试验: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

5. 胰岛素抗体:阴性。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2型糖尿病。

治疗方案:1. 生活方式干预:(1)饮食管理: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分配膳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

(2)运动疗法:每天进行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 药物治疗:(1)降糖药物:根据患者血糖水平,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2)调脂药物:根据血脂水平,选择合适的调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3. 监测与评估:(1)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2)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病例分享系列

糖尿病病例分享系列

糖尿病病例分享系列在现代社会中,糖尿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糖尿病,本文将介绍一位患有糖尿病的病例,并分享他的治疗经历和生活改变。

病例一:李先生(化名)李先生,男性,现年45岁。

在45岁那年,李先生因体检时被发现血糖水平过高而被诊断为Ⅱ型糖尿病。

他的家族中并没有其他人患有糖尿病,所以他对这一诊断感到惊讶和困惑。

经过进一步检查,医生告诉李先生他的空腹血糖水平为8.6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8%,体重为89公斤,身高为175厘米。

在家庭医生的指导下,李先生开始了他的治疗之旅。

生活改变:首先,为了控制血糖水平,李先生需要通过饮食控制来减轻体重。

他意识到自己的体重超标可能是他患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他开始减少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并增加新鲜水果、蔬菜和全谷类的摄入量。

其次,他开始进行有规律的运动。

由于长时间的久坐办公,李先生的运动量相对较少。

他选择了每天步行30分钟来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量,并参加健身房的有氧运动课程。

这些变化有助于减轻他的体重和控制他的血糖水平。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了有关糖尿病的教育课程。

这些课程帮助他更好地了解糖尿病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他学会了如何使用血糖仪,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在必要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经历:在病情初步稳定后,李先生需要进一步采取药物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他的家庭医生根据他的血糖水平和身体状况,开了他一种口服药物,可以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并降低血糖水平。

然而,由于每个人的反应不同,李先生最初开始服药时,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如胃肠道不适和头晕等。

在与医生的沟通后,他的药物剂量得到了调整,这些副作用逐渐减轻。

在接下来的随访中,李先生的血糖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体重也逐渐下降到合理水平。

他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且延迟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启示:通过李先生的病例分享,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启示:首先,调整饮食结构对控制糖尿病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7 8.7
10.7 10.7
1.甘油三酯2.88mmol/l、总胆固醇3.92mmol/l 2.果糖胺2.22mmol/l 3.糖化血红蛋白7.8% 3.尿微量蛋白528mg/l 4.住院期间血压波动在138-120/78-88mmHg 5.身高169cm,体重70kg,BMI:24.509kg/m2(中国标准18.5≤BMI<24) 6.腰围90cm,臀围:97cm,腰臀比0.928(亚洲男性平均为0.81,亚洲女性平均为0.73)
空腹 血糖(uIU/ml) 7.87
餐后1h 16.85
餐后2h 20.13
C肽(ng/ml)
胰岛素(uU/ml) 血常规:无明显异常。 尿常规:葡萄糖2+,余阴性。
0.72
16.3
1.46
21.1
1.97
23.5
尿微量蛋白905mg/l,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3g/24h
糖化血红蛋白:8.6%。
血糖(mmol/L)
空腹 6.9 7.3 6.8 7.2 7.1
早餐后 13.2 10.5 11.4 10.4 11.3
午餐前 8.1 9.2 9.4 6.8 7.3
午餐后 12.3 14.8 10.7 11.1 12.1
晚餐前
晚餐后 9.8
凌晨3点 7.6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10.9
10.8 10.9 6.4
• 2.既往降糖治疗方案:1998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二甲双胍肠溶片1片-tid-po联 合阿卡波糖1片-tid-po,当时血糖控制尚平稳,之后未积极监测血糖。20175年2月治疗方案调 整:诺和灵30早14u,晚14u联合二甲双胍肠溶片2片-tid。 • 3.合并症/并发症:既往诊疗未明确。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血糖单位mmol 第五天
14.8 13.2 11.4 11.3 10.5 10.4 9.4 9.2 7.3 7.2 7.1 6.9 6.8 8.1 7.3 6.8 12.3 12.1 11.1 10.7 10.9 8.7 7.6 6.7 6.4 10.9 10.8 10.7 9.8
非药物治疗: 1.糖尿病饮食:减少动物脂肪摄入,可适量增加鸡鸭鱼肉等易消化食物摄入,增加体内蛋白质,每晚 临水前可适量饮用脱脂牛奶; 2.减少膳食中精细主食摄入比重,适量增加水果、输出摄入量,适量增加深海鱼油、坚果油等不饱和 脂肪酸摄入,增加β 胡萝卜素、叶黄素、维生素等含量丰富食物,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西芹、木耳、 莴笋等低热量、低脂肪、高植物纤维食物,增加饱腹感,减少过度热卡摄入。 3.增加每日光下暴露时间。 4.运动方面:适量增加有氧运动时间及强度,同时增加抗阻力训练。调制作息规律,避免熬夜、久
20 19 18 17 16 15 14 血糖(mmol/L) 13.1 15.6 16.2 14.7 12.3 11.1 10.1 9.5 10.2 10.1 8.6
19.919.8
16.9
16.116.8 15.7 13.5 13.9 13.4 12.4
13
12
12.1
9 8 7 6 5 4 3
T2DM胰岛素治疗
性别:男性(青海本地) 年龄:54岁 职务:公务员 主诉:反复口干渴8年,加重伴视物模糊1月。
现病史 • 1.临床症状:口干,口渴,伴食物模糊,偶有头晕,全身皮肤轻度瘙痒,无双下肢浮肿,饮食睡 眠正常,大便正常,小便量正常,尿频,夜尿5-6次。 • 2.既往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 体征:BP:123/88mmHg,神志清,精神正常,无颜面眼睑浮肿,心肺腹(-),双下肢无浮 肿。 • 3.专科检查:身高169cm,体重71kg,BMI:24.859kg/m2(中国标准18.5≤BMI<24) 腰围 92cm,臀围:97cm,腰臀比0.948(亚洲男性平均为0.81,亚洲女性平均为0.73)。 • 4.辅助检查:入院指尖血糖13.0mmol/l。
时间:入院第六天 药物及用法: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早12u-中12u-晚12u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5u临睡 前皮下注射,联合沙格列汀片5mg-qd-po,余药物继续口服。 血糖监测时间:空腹及三餐前后,凌晨3点血糖。
血糖单位:mmol/L 日期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 第八天 第九天 空腹 6.9 7.3 6.8 7.2 7.1 早餐后 13.2 10.5 11.4 10.4 11.3 中餐前 8.1 9.2 9.4 6.8 7.3 中餐后 12.3 14.8 10.7 11.1 12.1 6.7 8.7 10.9 晚餐前 晚餐后 9.8 10.8 10.9 10.7 10.7 6.4 3:00 7.6
坐、久立等。
血糖监测方案:空腹及三餐前后,凌晨3点血糖。 药物治疗方案: • 降糖方案:餐前: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早10u-中10u-晚10u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20u临睡前皮下注射。 • 其他药物: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po、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qn-po、厄贝沙坦片 150mg-qd-po
9.8 8.9
2 血糖单位mmol 1
空腹 13.1 11.1 10.1 9.5
早餐后 15.6 16.2 12.3 14.7
午餐前 12.1 8.6 10.2 10.1
午餐后 19.9 16.9 19.8 13.7
晚餐前 13.5 13.4 13.9 9.8
晚餐后 16.1 15.7 16.8 12.4
凌晨3点 12.1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8.9
效果:治疗第4天后空腹及非空腹血糖未达标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 1.此患者BMI大于正常,饮食控制不佳,有氧运动缺乏,需加强饮食运动方面宣教,患者既往使 用二甲双呱治疗,胃肠反应重,且本次入院诊断未糖尿病肾病,故未用。 • 2.患者糖尿病病史长,多次更换降糖方案,血糖控制不佳,本次入院检测血糖示空腹及非空腹皆 高于目标值,考虑胰岛素剂量不足与胰岛功能进一步低平有关,需要加大胰岛素剂量基础上加二 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片5mg-qd-po)以增高肠胰岛素血液浓度。 • 3.加大胰岛素剂量后检测凌晨3点血糖,以防发生低血糖反应。
1.血糖分析:患者空腹及三餐后血糖偏高。 2.降糖目标:空腹血糖.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0mmol/l。HbAlc<7.0.血压:<130/80mmHg 总胆固醇<4.5mmol/l.体重指数(kg/m2)<24.0 3.诊疗思路: 1)本例患者病史长达20年,年龄大于50岁,前多次更改降糖方案,近期血糖控制不平稳。入院血糖波动 情况提示,空腹及三餐后血糖高。 2)糖化血红蛋白大于7.0,果糖胺水平升高,胰岛功能示餐时高峰低下,考虑血糖波动与胰岛功能低平有 关,既往使用胰岛素剂量不足。 3)此患者平时缺乏运动,饮食不节制,生活作息欠规律。 4)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难度大,尿微量蛋白升高,考虑糖 尿病肾病可能。 若血糖控制不佳,建议加大胰岛素治疗剂量及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同时加强宣教及饮食 指导。
时间:入院第二天 药物及用法: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早10u-中10u-晚10u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0u临睡 前皮下注射。 血糖监测时间:空腹及三餐前后,凌晨3点血糖。
时间:入院第4天
药物及用法: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早12u-中12u-晚12u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0u临睡 前皮下注射。 血糖监测时间:空腹及三餐前后,凌晨3点血糖。
效果:血糖基本达标、血脂水平达标、血压达标、体重指数、腰臀比未达标 出院处方: 1.控制饮食摄入,调整饮食结构,摄入营养物质均衡,定时定量摄入,有氧运动(定时定量) 2.药物治疗: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早12u-中12u-晚12u皮下注射,长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25u 临睡前皮下注射,联合沙格列汀片5mg-qd-po,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qd-po、阿托伐他汀钙片
20mg-qn-po、厄贝沙坦片150mg-qd-po
3.按时监测血糖及血压,1月后门诊复诊
随访:3月后复查眼底、糖化血红蛋白、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腹部彩超等 不适随诊
1.此患者病史长,存在胰岛素抵抗情况,前期使用胰岛素等治疗,胰岛功能低平,同时胰岛素用量不 足,导致血糖偏高。 2.长期血糖偏高,导致心、脑、肾血管病变,出现猝死、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风险增 加,住院期间血压、血脂达标,胰岛素使用剂量做调整后血糖水平明显得到控制。 3.联合联合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治疗后血糖控制平稳。 4.目前体重指数、腰臀比未达标,调整饮食结构及摄入量,增加有氧运动十分必要。 5.根据此患者治疗经过,在有效的宣教工作、胰岛素调整后(餐时胰岛素+基础胰岛素)加联合二肽 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及调制、抗血栓药物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预防血管事件及神经病变发
生。
谢谢
血糖单位:mmol/L 日期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腹 13.1 11.1 10.1 9.5 早餐后 15.6 16.2 12.3 14.7 中餐前 12.1 8.6 10.2 10.1 中餐后 19.9 16.9 19.8 13.7 晚餐前 13.5 13.4 13.9 9.8 晚餐后 16.1 15.7 16.8 12.4 8.9 3:00 12.1
眼血脂: 甘油三脂4.65mmol/l,总胆固醇7.13mmol/l,余正常。
肾功能:尿酸513umol/l,血肌酐、尿素氮正常。
肝功能: 未见异常。 眼科检查:双眼前节(-),晶状体透明,玻璃体点状混浊,眼 底见周边视网膜点片状出血及黄色渗出灶,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