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评课稿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评课稿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评课稿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评课稿

胡胜英

听了任老师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感受颇多。首先,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1、复习题有针对性,试商复习比较细致,为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铺垫。

2、新知处理中,教师讲解细致,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学生学习起来思路更清晰。

3、本课练习充分,有调商分析题、改错题、竖式计算,在计算上得到扎实有效的训练。

建议:

试商问题在小学生学习除法中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四舍后进行教学的,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大胆的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方面任老师做的有些谨慎,忽略了学生个体能力发展的培养。整节课,老师话有些多,让学生失去了自主性。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评课稿

胡胜英听了王老师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试商问题在小学生学习除法中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但王老师把这节课上得如鱼得水,学法指导非常到位,重难点和关键处也处理很得当。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现谈谈听课收获:

(一)课堂节奏紧凑,环节内容安排合理

从复习两道四舍但不需要调商的除法入手,到尝试解决需要调商的问题(在新授环节教师把教学的主动权完全抛给学生)以及学生的练习时间安排非常合理。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轻轻松松得掌握了方法。

(二)在教学的关键处、重点处巧设问题情境,层层深入理解算理

新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尝试计算中(一学生同时在黑板上演算),王老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写下去了呢?乘出的积比被除数大,说明什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些在关键处的设疑,让学生去理解商小了要调大1的原理(三)在比较中辨别,在比较重理解

概念课中让学生理解算理只管重要。本节课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入调商的算理,课中多次用到比较。第一次比较是在学生学习了调商以后引导学生跟复习题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什么情况下不要调商;第二次比较是在

在学生理解调商的原理后进行练习,练习后引导观察比较,让学生找一找4到练习题有哪些共同的地方,让学生共同总结调商的方法;第三次比较也是练习中的比较,看一看为什么有的需要调商,有的不需要调商。通过比较,孕伏学法指导,学生理解了方法,明确了算理。

(四)王老师在整节课中注重课堂的规范。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用规范的语言表述或回答问题;另外教师的板书也很注重配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说明王老师平时对待教学的态度很严谨。

评课稿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

执教老师:任晓霞

评课老师:胡胜英

评课稿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五入调商)》

执教老师:任晓霞

评课老师:胡胜英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doc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 写好说课稿有利于说课,方便教师找到自己的不足,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到您! 【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49页例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 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时,学生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因此,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并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 【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 【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 因为在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学生在把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就不知道积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52×2= 321×2= 2、笔算: 24×= 44×59= 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但这已经是三年级学习的内容,好多学生已经忘记,所以进行复习非常有必要,且很自然地把旧知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 二、探究新知,教学例1 1、创设情境后,先让学生列出算式"145×",想:你会算吗? 学生可能会出现课本第49页所列举的方法,这时,教师适时优化出用竖式来做。 2、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145×"。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评课稿)

《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不进位)》评课稿 听了安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不进位)》一课,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谈点自己的体会与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说得不到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安老师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 特色一:打破常规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老师精心设计预习提示,使学生能有目标、有方法的进行预习。在预习后能及时反馈。不仅了解了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状况,同时还教会了学生的预习方法。 特色二: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教师安排之精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老师在安排复习题时很有针对性,复习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沉重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老师在讲解每道题时都非常详细,教师的小结将笔算时要特别注意的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两个关键之处强调了多次。进行这样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特色三:讲练结合,练习题内容全面,题型丰富且有代表性,有计算题、判断纠错题、和应用题。每道题老师都是精心设计的。计算题让学生及时多次用竖式计算,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从而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巩固了学生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判断纠错题老师设计的这两道题都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第一道题由于计算时不细心或乘法口诀不熟练时会出现那样的错误,第二种情况是把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对错了而出现的。老师将学生极有可能出现的两种错误先在练习题中出现,让学生参与评价,利用学具中的反馈牌,组织学生进行检查,既培养了学生的检查习惯和能力,又分散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特色四: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老师在教学中还有很多的优点,可能我说得不全面,在这节课里我有几点个人的看法。我们三年级组是从提问的有效性这个角度来说的,说得不到之处,望大家多包涵。

小学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题

三年级下册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寒假作业班级:姓名: 231X51= 256X32= 589X31= 362X91= 451X18= 445X24= 785X14= 326X56= 662X22= 521X84= 248X39= 154X21= 115X90= 262X54= 435X20= 765X78= 945X42= 536X52= 892X44= 274X75= 779X34= 844X65= 256X11= 438X38= 995X92= 266X65= 666X13= 538X24= 424X55= 659X94= 884X96= 222X12= 651X21= 502X30= 462X25= 109X45= 232X10= 250X41= 956X14= 115X33= 1) 126X90= 2) 93X115= 3) 7X404= 4) 55X820= 5) 75X510= 6) 671X6= 7) 31X814= 8) 91X34= 9) 64X211= 10) 542X65= 11) 805X86= 12) 564X59= 13) 86X963= 14) 9X731= 15) 848X73= 16) 145X31= 17) 297X39= 18) 10X970= 19) 92X942= 20) 36X307= 21) 97X681= 22) 17X525= 23)16X617= 24) 521X72= 25) 13X382= 26) 335X76= 27) 92X281= 28) 489X13= 29) 721X28= 30) 523X46= 31) 79X324= 32) 570X79= 33) 405X81= 34) 762X21= 35) 683X71= 36) 732X83= 37)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说课稿 张晓凤 一、说教材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过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生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和探索不会感到困难。但是,由于因数数位的增加,计算的难度也会相应的增加,计算中就会出现各种不同和情况,因此,这一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打好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计算教学都是从简单到复杂的,最基础的计算原理和方法支持了这样的发展提高。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在教学例题时,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鼓励学生自己算。学生已经能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相比,三位数乘两位数需要多乘一步,并把两次的部分积相加。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体会计算时的相同点,促进认知同化,完善认知结构。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笔算乘法计算的全过程,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四、说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的重点为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为正确规范地计算和书写乘法竖式及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的进位。

两位数乘两位数评课稿

听了李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笔算乘法(不进位)》一课,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谈点自己的体会与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说得不到之处,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难点是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的积的书写位置。李老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成功地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特色:特色一:整体结构合理,教学过程流畅,环环相扣。从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无处不见教师安排之精心。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李老师在安排复习题时很有针对性,复习题服务于新授知识,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了条件。李老师在讲解每道题时都非常详细,尤其利用点子图多次让学生讲解,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及教师的小结将笔算时要特别注意的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两个关键之处强调了多次。进行这样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特色二:讲练结合,练习题内容全面,题型丰富且有代表性,有计算题、填空题、判断纠错题,每道题杨老师都是精心设计的。

特色三: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觉到数学源于生活。这个特色体现在本节课的例题和应用题中。我相信,通过学习,学生们都能切实体会到计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三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123×52 = 145×38= 524×46 = 452×35 = 145×24= 754×27= 142×45 = 687×14= 785×27= 124×34 = 561×43= 485×75= 784×21= 146×58 = 456×23 = 752×36= 456×36 = 112×69= 542×48= 456×41= 786×19= 753×15= 425×34 = 789×52 = 486×62= 875×23= 751×13= 178×14 = 144×52= 147×99= 123×48= 156×78= 754×14= 142×24= 156×74 = 235×42= 542×32= 356×14= 453×29= 146×45= 452×73= 486×43= 456×48= 785×35=

795×46= 428×26= 754×19 = 632×34= 555×26= 442×37 = 114×79= 452×34= 743×24= 486×17 = 456×24= 552×13= 645×12= 449×63= 786×11= 776×33= 775×54= 446×78 = 889×15= 745×27= 663×43= 537×15= 391×47= 196×34= 867×14= 347×24= 423×27= 186×42= 623×45= 628×16= 327×71= 116×49= 342×42= 239×34= 473×25= 231×37= 346×27= 632×12= 743×23= 354×64= 114×55= 761×13= 234×45= 369×56=

人教版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溪上小学——刘婷婷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本科选自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材精心选择以简单的行程问题为背景的学习情境,在此情境中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体现了计算是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另一方面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和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材没有展示145×12的具体计算过程,只出示145×12的竖式结果,意在让学生充分应用已有经验,自主归纳。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究的学习情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掌握笔算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乘数是两位数乘法的积的定位。 二、说教法、学法 针对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在教法上,我个人认为,在教学中应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引导、设疑等教学手段及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法指导上,让学生掌握观察、比较、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 三、说教学设想 我这节课是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学习,探究方法、实践与应用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以“同学们,你们爱不爱旅游”问题出发,引入本课例题教学。出示例题,让学生寻找数学信息,直接列出算式,然后引出课题。 (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 在这个环节中,进行以下四个层次的教学: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45×12 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并且允许小组间可以互相讨论。 2、交流算法,让学生自己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思考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说,只要学生说的是对的,不管是复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评课稿 《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是二期课改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中第二单元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相乘,并且掌握了用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曹##老师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 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 " 的教学理念。教材的设计是注重结合具体情景,强调算法探究,重视对算理的剖析,使学生获得多种算法的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得较成功: 一、引导学生"估": 教材的编排强调" 先估后算" ,从实际的教学情况看,首先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将一个因数估成相邻的整十数进行估算以及比较哪种估算的值更接近实际得数都不存在争议,同时基于对上半学期估算教学中已经出现了"估计积的范围",考虑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延续,因此在"估一估"这一环节中做了适当的调整,将教材中只需估计一个值设计为估计积的范围。这样的处理使估计的结果更具有实用性,学生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估和估了之后有什么用,而不是为"估"而"估",也更体现出教材编排"先估后算"的意图。 二、设疑让学生"想": 在"自主探究,尝试算法"这一环节中,强调要求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来解决今天的新问题,在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弥补了小组讨论中的一些弊端,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自主寻找策略的机会。随后的小组讨论,在学生的各抒己见中,各种算法的出现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由教师提出的"看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最多"引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心,更重要的是在小组讨论中,同学之间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组织学生"说": 在"全班交流,汇总算法"的环节中,第一次"说"设计了由学生自己来说每一种算法的过程和选择这种算法的理由;第二次"说"设计了在学生看书之后说书中四个小朋友的算法并进行分类。 这个环节将重点落在让学生说清分拆的方法和这样分拆的理由上,使学生体会将两 1 / 2

三年级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练习

计算练习(一) 1、求未知数 43X+21X=420 6÷32-3.5X=6 5 3 :X=23-4.2×5 5X-1.6=109 54×(X-5 2 )=8 5X-20%X=19.2 81X-12.8×50﹪=0 8X -4.5+5.5=10 x ∶1.2 =3∶4 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63.8×101-63.8 157﹣117﹢158﹣114 8 23﹣(45﹣163)÷21 43)2165(1615++? 107 625.0413.3?+? 25×12.5×32 1.2-7.2÷985? 2.25×4.8+77.5 ×0.48 1110÷[56×(73-8 3 )]

0.65×14+87×65%-2013 (32-21+61)÷241 74 1-2.17-1.83+2.75 3.5×54+5.5×80%+0.8 (51-91+154)×45 723×0.25×23 21 ×0.8 3、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51比4.5的1.6倍少3.6, 求这个数。 2)甲数的1.5倍与乙数的5%相等,已知甲数是3.5 求乙数是多少。 3)、甲数的20%等于乙数的3 2 ,乙数是75,求甲数。 4)、8.85与43的和除以2.8的7 3 ,商是多少? 5)100比80多百分之几? 6)比一个数的5 4 少32的数是28,求这个数。

计算练习(二) 1、解方程。 43x -2.25=34 3 x- 40%x=0.375 7 X -3.5 X =10.5 2X +3×0.9 = 24.7 8.4 -4x =3.6 26-135 2 x 2、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81+43)×(1-31)+31 32×0.75+31×43 -3÷4 4÷74+74÷4 152÷[1-(51+31 )] 4.6-0.6×1.8-0.8 85×43+41×8 5 13.8― 79 + 6.2 ― 119 ( 23 - 34 × 13 )÷ 98 1112 ÷[(35 +13 )×57 ]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说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内容中的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即教材第48页(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八的3—7题)。它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已掌握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技能。 本课主要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特殊笔算──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分步学习因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乘法。 本例题分为两小题,第(1)题学习两个因数末尾都为零的乘法;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教材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则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第(2)题学习一个因数中间有零、另一个因数末尾有零的乘法。重点既有竖式的简便写法,又有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本例题以笔算教学为主,口算、笔算交互进行。鼓励算法多样化。例1显示的两位学生的算法清楚地告诉学生,计算时,能口算就口算,不能口算再用笔算或其他算法。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出发,引导学生由旧知迁移到新知。

2.教学目标(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通过例题的教学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重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根据课标,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难点:因数中间的0是否与另一个因数相乘的问题。 下面,为了使学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设计理念 以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自主的利用旧知迁移出新旧。注重算法多样化和算法简便化,不拘泥与让学生使用一种算法。 三、说教学过程 计算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学时让全班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提高学习兴趣。但三位数乘两位数,因为结果比较大,而且还要是中间或末尾有0,这样的计算背景,学生平时的生活很少接触到。所以我设计时也为这个问题而烦过,如果,直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 jinchengjiangqudijiuxiaoxue yinhaijin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综观整节课,令人回味无穷。尤老师精心选取素材,以本校素材为主线。课堂设计形式丰富,生动有趣,融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开放性于一体,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应从关注“双基”到“四基”,通过本节课能够看出尤老师课堂上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尤老师还十分注重对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给予了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大量的表述思维过程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整节课学生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励,精彩表现不断。展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体现了教师对所教内容的深刻思考。这是一节充满情趣、设计巧、练得实、学得活的好课,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同步发展。在尤老师的课中,我收获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尤老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设计安排了丰富的复习活动,激活学生已经掌握的口算、笔算的知识和经验。之后的新课教学,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学生自己生成了笔算的两种不同方法,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让学生在比较中,经历和发现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过程。 2、渗透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尤老师组织学生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准确得数之前,先让学生进行不同方法的估算。并且能在得出准确得数之后,让学生再次回顾估算得数,比较哪个更接近准确值?让学生初步感受估算的作用——确定计算结果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八册第一页例题和“想想做做”第1—4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以两位数,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乘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以今后进一步学习小数乘法积累经验。教材注意创设情境以计算月星小区的总户数为题材,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乘法算式,再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法笔算经验尝试用竖式计算,初步感知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再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图、门票、计算诊所) 三、教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是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教学法指导上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月星小区住户总数”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促发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游戏能很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单纯的计算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在导入环节设计了“领小区门票”、实践应用环节设计了“我出题你来算”、“计算诊所”等活动,让学生适当的“玩一玩”既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应用能力。 3、自主探索体现主体性新课程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探索过程,指出“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索空间。在汇报交流中,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力求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百整十数的口算等方法,通过自主尝试、探索与交流,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探索过程,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 教师十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精心设计各项数学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始.组织学生展开探索、尝试、交流、实践多种活动,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同步发展,全课教学体现了以下几方面特色: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融的学习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涉及的知识背景十分广阔,教师保留交通工具作为学习素材。选择具有时代信息的动车组这一信息,引领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方面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理

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源。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基本上是让学生通过自己试一试,在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渗透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竖式计算

每天16道题,计算没问题!姓名:一 336÷21 858÷39 918÷27 888÷37 645÷32 828÷36 673÷12 441÷21 432÷46 966÷23 731÷79 980÷28 618÷88 425÷25 993÷11 361÷19 294÷29 689÷34 444÷76 350÷34 930÷32 289÷44 117÷36 864÷36 694÷17 609÷87 450÷25 672÷42 104÷24 171÷38 700÷25 306÷75 248÷40 720÷30 625÷23 180÷30 360÷30 920÷40 780÷60 57×158 837÷43 850÷17 780÷26 420÷30 840÷60 960÷40 780÷20 898÷28 每天16道题,计算没问题! 姓名: 六 520÷40 920÷23 480÷32 167×48 704÷44 325×65 524÷26 336×25 125×45 336×25 840÷24 672÷21 112×52 335×24 173÷17 每天16道题,计算没问题! 姓名: 七

576÷18 256÷81 331×25 125×34 336÷25 91×214 31×206 12×321 215×34 205÷32 31×206 37×481 325÷68 336×21 245÷31 17×184 每天16道题,计算没问题! 姓名: 八 21×114 51×214 61×135 24×158 33×264 302×54 377×18 488÷29 16×109 33×204 25×118 302×15 325÷29 210×21 119÷24 31×208 每天16道题,计算没问题! 姓名: 九 522÷38 999×22 467÷92 66×125 123×56 812×25 325÷12 157÷25 372÷45 328÷42 395÷56 765÷74 117÷25 276÷23 365÷24 464÷41 每天16道题,计算没问题! 姓名: 十 321×19 35×126 235×12 432÷24 306×12 260×15 690÷30 750÷50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要说的《三位数乘两位数》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例1的内容。 教材分析:“数的运算”内容贯穿于整个第一、第二学段,是这两个学段数学学习分量比较重、占用学习时间最多的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块。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以简单行程问题为背景,一是体会计算的现实需要,二是为后面抽象出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积累一些经验。因为学生已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所以本内容突出自主探索。另外,把估算融入笔算教学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算习惯。 学情分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相比,算理和算法是完全一致的。本课教学的关键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中来。根据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第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根据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 通过旧知到新知的迁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培养迁移类推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激

发探索计算方法。 基于对教学目标制定的基础上,再从学生的基础上考虑,设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 教法与学法:根据此课时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中段学生的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迁移旧知的能力,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因此,应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让学生独立思考,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出多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方法。在应用知识环节中设计题型丰富、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同时激发学生应用知识的参与热情,也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采取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电教教学、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经历将一个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教学过程时,在学生解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实际问题中,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懂得应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有关的信息,合理地解决问题。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想准备的教具和学具有: 主题图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通过以上系统的分析,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四个方面: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评课稿 今天听了李老师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好的地方: 1、情境导入以旧引新,渗透先分后和解题策略。 2、注重了算理的直观呈现。 3、练习设计有层次。 探讨的地方: (1)充分发挥点子图的作用,培养几何直观。 教学时,李老师先让学生把想法用点子图表示出来,然后交流汇报。这时要有用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但李老师在这个的教学环节占用了较大时间。 在研究笔算方法的算理时,应充分利用点子图,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过程中每一步的意义,培养几何直观。在研究竖式的计算方法时,教师可以再在点子图上分一分,并把四次相乘得出的结果都在图上圈出来,沟通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的积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教师追问:为什么最后要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学生自然就会理解。 (2)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在交流14×12的多种算法时,在感受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对例外计算方法和点子图的比较、归纳和分类,体验方法的异同,掌握解题的策略。例如,学生可能会说“这些方法都是‘先分后合’”“分开以后,数变小了,就会算了”“‘分’”了以后就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特点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可能还会比较每一种方法的是非,“把12分成10和2,比较好计算”“把12分成两个6,两部分的数相同,只要计算一次乘法

再加就可以了,也比较好计算”,在比较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这方面我觉得李老师引导不够。 建议:课题出示应置于学生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算式后;机智把握课堂教学失误,教师出错要学会把出错原因“推”给学生,鼓励学生及时发现错误并敢于提出。 利用开朗的形式进行练习。简单、重复、机械的计算训练会让低年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此,教师可以将练习题组织成生动有趣的练习活动。比如,判断纠错之后,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你想提醒大家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时要注意什么?既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梳理,也让学生有了积极康健的体验。 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与计算过程。完成24×12的计算。老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特意将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十位及个位十位分别乘第一个因数得到积用例外的颜色区别开来,我认为这种方法很好,能帮助学生区分两个部分相乘的积,一个是表示24乘2所得的积,第二部分是10乘24所得的积,张瑞老师在这里我强调计算顺序时用箭头将计算过程按顺序标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师再结合例题的详尽情境,第一步算2本书多少钱,用2乘24,此时用黑色纸片将十位上的“1”盖住,第二步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第三步将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架起来,计算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多复述几遍。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详尽情境,将学生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教师将教材进行灵敏的处理,将要解决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来解决,将自己置于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使学习材料包含生气,对学生更具吸引力,很简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此时,教师不必牵着学生走,也不必急于出示现成的算法,只需提一个启发性的问题: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呢?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怎样算”的问题。此时已经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参与意识,人人的思维都很活跃,在这个基础上,运用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接着再由学生汇报、交流,

青岛版三年级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练习题与单元试题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测验 408×69= 701×91= 34×209= 109×34= 88×706= 19×708= 706×45= 768×36= 703×59= 142×45= 304×29= 264×58= 409×26= 908×21= 876×27= 324×46= 294×60= 740×28= 350×45= 908×4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测验 568×43= 429×87= 18×758= 56×634= 763×43= 508×35= 589×86= 402×19= 603×89= 456×26= 957×21= 168×77= 38×675= 704×78= 643×29= 264×67= 40×260= 582×40= 563×70= 756×9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测验 44×567= 568×26= 88×705= 897×45= 303×22= 508×56= 783×56= 745×22= 142×45= 406×25= 34×296= 406×26= 80×378= 701×61= 608×21= 142×45= 765×90= 578×90= 440×56= 806×5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测验 404×66= 44×756= 16×723= 701×61= 673×56= 36×708= 684×21= 34×206= 405×66= 55×706= 142×45= 701×61= 703×56= 16×705= 406×26= 585×21= 264×50= 34×280= 264×60= 645×60=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单元测试题一 一、填一填: 1、400×30的积是()位数,积的末尾有()个0。 2、()×时间 = 路程 3、75的28倍是(),196与72相乘,积是()。 4、一只猎狗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35千米,可写作()。 小东骑自行车可达每分钟300米,可写作()。 5、估算下面各题。 ①小张身高171厘米,大约是()厘米。 ②小军爸爸的工资是每月1980元,大约是()元。 ③某足球场可以容纳观众19800人,大约是()人。 6、根据85×32=272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85×64= 85×16= 85×8= 85×320= 7、在〇填上“>”、“<”或“=”: 30×180 〇 30×160 27×200 〇 20×270 600×10 〇 10×660 23×40 〇 32×30 98×54 〇 5000 45×20 〇 90×10 8、已知A×B=380,如果A扩大3倍,则积是();如果B缩小5倍,则积是()。 9、李强走一步的距离是63厘米,他从家到学校一共走了498步,他家到学校大约有()米。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①30×12= ②23×4= ③540-310= ④4×140= ⑤630+70= ⑥130×20= ⑦180×5= ⑧170×5=⑨500×5= ⑩210÷7= 3、估算下面各题: ⑴89×202≈ ⑵139×48≈ ⑶307×53≈ 2、用竖式计算: ⑴236×43= ⑵208×56= ⑶720×42= ⑷480×50=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四、试一试。 □7 □□□□× 3 6 ×□□ □□ 5 0 5 □□ 5 □□□□ 4 □□0 0 □0 □ 6 这场电影的收入是多少元? 3、一种观赏蔬菜袖珍南瓜 买5盆送一盆。王阿姨 一次买5盆,每盆便宜 多少元? 30元/盆 4、一辆汽车从 甲地开往乙 地,用了5 小时,返回 时只用4小 时,这辆汽 车返回时速度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一位数乘两位数(积在100以内)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类推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使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 三、编排特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教学计算。 本单元选取不同交通工具的运动为素材,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为后面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丰富的资源。 2.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一个因数的位数由两位变成了三位。教材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将旧知迁移到新知。让学生在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整数乘法的算理,达到自主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用它解决简单问题的目的。 3.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往往只需要估算就行了,不一定都要精确计算。所以教材专门安排了一个例题来学习估算,让学生理解估算的合理性,也就是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 提供了六种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为后面的例题提供素材。在这儿第一次出现“千米/时”的表示法。 2.口算乘法。 例1: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100以内)――整百整十数乘一位数。 (1)16×3可以用口算法,也可以想竖式。 (2)以16×3为基础来学习它的变形160×3,让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对比16和160的关系,总结几百几十乘1位数的口算方法。 2.笔算乘法 (1)例1。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评课稿 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一位数》评课稿 **年**月**日下午观摩了茅**老师执教的《两位数乘一位数》印象很深。本课是学生初次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笔算。进行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可以有不同的算法。进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在学生自己探索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乘法的笔算方法。结合计算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茅老师的《两位数乘一位数》觉得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茅老师能通过创设“大象运木头、小猴采桃、小猴请大象喝矿泉水”等生动活泼、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进行直观思考,理解算理。 二、运用知识迁移,鼓励算法的多样化。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能够以旧引新,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帮助学生掌握新知。在教学20×3时,让学生先算2×3=6。2×3=6是前面所学的表内乘法,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教师鼓励算法的多样化,通过“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这一问题鼓励学生去思考。《数学新课程标准》把“鼓励算法多样化”作为第一学段的教学建议之一,但多样化之后的重要环节是“重视算法的优化”。课堂上茅老师做到了这一点,让学生在交流、比较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发现最优的算法,并让更多的学生去说,去讲,从而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三、讲练结合,及时巩固。 及时的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讲完一个知识点后茅老师能及时给出相关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的知识,掌握最优的方法。并在练习的设计上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四、体现学生主体性 学生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探索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竖式计算方法。通过让学生说,交流想法,让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当然在计算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老师让小朋友说出20×3是怎么想的,可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