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加放松量

合集下载

服装放松量参照表

服装放松量参照表

服装放松量参照表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裤子臀围放松量参考范围:
裙子臀围放松量参考范围:
男装胸围松量参考范围:
胸围(B)=B净+内衣厚度因素:
如:男衬衣 12 ~ 16 ~ 18 男西装 14 ~ 18 ~ 22 男夹克 30 ~ 40 男廋西装 8--10
0 ~ 2(贴体风格) 12 ~ 18 (较贴体风格) 18 ~ 25 (较宽松风格) 25以上(宽松风格)
注:(1)考虑内穿服装的厚度,同样风格的上装,春秋季应另加松量2 ~ 4厘米,秋冬季应另加松量4 ~ 6厘米。

(2)同样的风格的上装,男装松量要比女装松量大4 ~ 6厘米。

女装胸围松量参考范围:
不同种类女上装基型胸围松量参考表(符合目前趋势)。

服装结构制图术语解释汇总

服装结构制图术语解释汇总

服装结构制图术语解释汇总1、服装结构制图:是以人体体型、服装规格、服装款式、面料质地性能和工艺要求为依据,运用服装制图的方法,在纸上(或直接在面料上)画出服装衣片和零部件的平面结构图,然后制作成样板或直接将面料裁成衣片。

2、人体测量:是指测量人体有关部位的长度、宽度、围度等作为服装制图时的直接依据。

3、服装放松量:服装放松量又称加放量。

为了使服装适合于人体的各种姿态和活动需要,必须再量体所得数据的基础上,根据服装品种、式样和穿着用途,加放一定的余量,即放松量。

4、号:是指高度,以厘米表示人体的身高,是设计服装长度的依据。

5、型:是指围度,以厘米表示人体胸围或腰围是设计服装围度的依据。

6、服装款式:是指服装成品的外形轮廓、内部结构以及相关附件的造型和安置的部位等。

7、经向(直丝綹):一般将梭织物的长度方向与布边平行的经纱称为经向。

8、纬向(横丝绺):一般将梭织物的幅宽方向与布边垂直的纬纱称为纬向。

9、斜丝绺:处在直丝綹与横丝绺之间的称为斜丝绺。

10、组合关系:就是一件服装是由多少衣片和附件组合而成的,它们之间又是如何进行配的,即采用的缝法以及缝份的宽窄和配合时应采用的归拔工艺等。

11、组合形态:是指各部位、部件的衣里、衬及其他辅料的组合关系。

12、服装专用曲线板:是按照服装结构制图中各部位弧线、弧度变化规律而制成的一种专供服装制图中绘制各部位弧线的专用绘图工具。

13、净样:服装实际规格,不包括缝份、贴边等。

14、xx:服装裁剪规格,包括缝份、贴边等。

15、画顺:光滑圆顺地连接直线与弧线、弧线与弧线。

16、劈势:直线的偏进。

17、翘势:水平线的上翘(抬高)。

18、困势:直线的偏出。

19、凹势:袖隆门、裤前后窿门凹进的程度。

20、门禁:衣片的锁眼边。

21、里襟:衣片的订钮边。

22、叠门:门禁和里襟相叠合的部分。

23、挂面:上衣门里襟反面的贴边。

24、过肩:也称复势、育克。

一般常用在男女上衣肩部上的双层或单层布料。

服装各部位加放松量尺码对照表总结

服装各部位加放松量尺码对照表总结

服装各部位加放松量尺码对照表总结展开全文内衣:胸围不加或减3cm左右(包体效果)男衬衫:胸围加放18cm左右女衬衫:胸围加放6cm左右(合体效果)夹克:胸围加放23cm左右风衣:胸围加放24cm左右旗袍:胸围加放3cm左右,臀围加放3cm左右(合体效果),腰围加放4cm男西服:胸围加放18cm左右(合体效果)女西服:胸围加放8cm左右(合体效果)男裤:臀围加放15cm左右,腰围放尺2cm女裤:臀围加放5cm左右(合体效果),腰围加放1cm西裙:臀围加放3cm左右(合体效果)马甲:胸围加放8cm左右(合体效果)1:不同部位的放松量。

上装的胸围、腰围、脚围、衣长、袖长、下装的外长、内长、腰围、坐围、比围以上这些部位全围可加放松量(做大)1CM;上装的肩宽、领围、袖比、袖口、下装的膝围、脚口、以上这些部位全围可加放松量(做大)0.5CM。

上装的夹圈、袖山弧线、领窝与及下装的前浪、后浪,不用加放松量,因为这些部位均为弧线部位,弧线部位在车缝容易拉长,所以不用加放松量。

2:不同工艺放松量。

如,棉褛、风衣、羽绒款的面布通常都有间棉,由于间棉后面料平面就会出现凹凸不平,成衣量度尺寸时尺子是直拉量,所以间棉的线越多、棉的厚度越厚,那样面料的缩短就会越大,打版时放松量也相对加大,一般棉褛胸围、腰围、脚围放松量全围可加2-6CM不等。

衣长可加松量1-3CM不等。

男装肥胖体的服装加放量小些、紧凑些;瘦体的加放量大些,以调整体型;衬衫等服装放松量要小些,外套、大衣等服装的放松量要大些;有胸衬造型的严谨的服装的放松量小些,单衣、便服要大些;较厚的面料放松量要适当增大——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放松量设计的规律,我们将放松量分解为三个部分的和,即:净胸围的放松量=生理舒适量内层衣物放松量造型放松量1.生理舒适量为满足人体的基本生理要求如呼吸,皮肤弹性,手臂与躯干的适度活动等基本动作而设置的放松量。

在男装中,这一基本舒适量是根据胸部运动的最大伸长率12%-14%而定,即:生理舒适量=(12%~14%)×净胸围,约为10~12cm。

裤装的放松量

裤装的放松量

裤装的放松量裤装的放松量关系到裤装的品种、款式造型、流行趋势和着装者的体形、性别、生活习惯、面料特征及个人的审美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除此之外,由于人体的坐、立、行及日常生活会使人体体表产生伸缩变形,因此在服装结构设计时,必须加放必要的松量。

裤装的放松量体现为静态的松量和动态的松量1、静态松量,除了根据贴体或宽松的需要进行加放外,还要考虑增加衣物的松量,每增加一件毛裤需要在腰围及臀围处增加2CM加放量。

2、动态松量(运动松量的设计)P91表5-5 P94 5-26根据表可知人体后上裆部位的皮肤运动变形率为40%左右,裤装的伸展率为17%,两者之差为23%(即裤装中应有23%的变形量才能满足运动的需要),如果按标准体计算裤装运动变形量=裤上裆长(约为28~31cm)×23%=5.5~6cm。

前后上裆宽的比例分配观察人体的侧面,臀部为一个前倾的椭圆形。

以耻骨联合点做垂线,前一半为凸点靠上的腹凸,靠下较平缓的部分是前裆弯,故前裆弯小而平缓。

后一半为凸点靠下的臀凸,也是后裆弯。

由于后裆弯通过臀部转向腹部,且臀突靠下面挺起,所以后裆弯较急而深,另外,从人体臀部运动屈大于伸的规律,要求后裆宽增加必要的活动量,因此,后裆宽应大于前裆宽。

由于人体腹臀宽的大小为0.21H,当人体下裆缝垂直倾角变化时,总裆宽大小可减至0.16H,总档宽的大小可以在0.16H到0.21H之间变化,而前后裆宽的大小也可随下裆缝线的前后移动而变化。

在裤装的基本结构中总裆宽为0.16H,以耻骨联合点作垂线,则前后裆宽的分配可取前0.05H,后0.11H。

如果前裆宽取0.07H,则后裆宽取0.09H。

但应注意无论横档增加幅度如何,裆深不能改变,宽度的增加可以收善臀部活动空间,而深度的增加反而限制下肢的活动范围。

裆宽增加的同时。

也要相应增加臀部的放松量,使裤子的整体造型趋于平衡。

下裆缝垂直倾角与裤形的关系定义:下裆缝垂直倾角是指前后下裆缝线的裆底点和中裆点的连线与垂直线的夹角。

人体活动机能与服装放松量

人体活动机能与服装放松量

人体活动机能与服装放松量量体是在人体静止状态下取得的,人体静态是指人自然垂直站立的状态,这种状态所构成的体型数据标准就人体静态尺度,男女服装结构设计标准很大程度是以静态参数推算而设定的。

1:结构设计依据,现代服装表现形式和功能各异,结构设计必须掌握穿用对象,熟悉衣料性能,了解工艺流程。

2:结构设计法则,服装结构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穿着的美观大方,而且还必须考虑到人体活动的要求,这是进行服装纸样设计和制作的基本法则。

日常生活中服装随时向我们展示着美,在服装店的模特上是静态的美,在时装表演是服装穿着后的形体美,在时装杂志上服装展示着静态与动态凝固一瞬间的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审美和舒适要求会越来越高,结构设计的宽松量的设计,主要是依据人体正常运动状态的尺度。

当我们穿着服装对自己正常运动产生抑制时,说明结构设计的放松量是不够的。

每一件服装结构设计在放松量的大小主要指各围度的加放量,我们用胸围举例。

人正常呼吸胸围的变化量为4CM,在做上衣我们原型在净体尺寸加放量最小应为4CM,小于该设计量人们将觉得呼吸受阻碍。

因此为了使服装满足各个机体运动的需要,在服装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采用相应的放松量。

一般来说服装的放松量主要指各个围度的加放量。

影响服装加放量应受到以下几个因数的影响:1、外套内衣服的总厚度。

2、不同地区的生活习惯和地区环境。

3、款式特点和要求。

4、衣料的性能和厚度。

5、工作性质及活动需要。

6、个人爱好与穿着要求。

在这6个方面中前5个方面是客观条件,一般是不会改变,第6个方面是主观条件这一部分最重要,我们在作结构设计时一定要了解我们服务对象的爱好与习惯,这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在清朝有一个新科举人要仆人拿着一件长袍,到一家裁缝店依样给他做一件新的面料高档一些长袍,这一家裁缝店的老板量取了尺寸后就问你家老爷年岁几何,这仆人也如实相告,并问这些与这一件长袍制作有何关系,店老板就说一般新科举人如果是少年中举,一定心高气傲,这时应仰首挺胸,长袍应是前长后短,如果是中年中举,一定心态平和,为人谦卑,这时应俯首低头较多,长袍应是前短后长短,所谓前倨后恭也是其中道理之一。

第一章 第四节成品服装的放松量

第一章 第四节成品服装的放松量
2~2.7 2.5~3 2.3~2.8 2~2.7 2~2.7 3.3~4 3.3~4 1.8~4 3.3~4 1.3~2.3
1.3~2.3
男女上装的臀围加放量,不要大于相应的胸围加大量, 一般可根据胸围的加放量减少2CM左右
男裤腰围加放量:正常体加放2CM, 胖体加放1CM 女裤和裙子的加放量:正常体不加放,胖体减1CM(加放 量为负数)
例:净胸围85cm净腰围68cm应选择的衬衣胸围:91~ 93cm 腰围:76~78cm
2、套装上衣:现在很多人喜欢穿收腰的上衣,这种上衣的放 量与衬衣是一致的。
3、长裤:裤子的腰围是没有放量的,只需量出净腰围即可, 但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穿低腰的裤子,所以要测量低腰位置的周 长,一般取腰围线到臀围线三分之一的位置。牛仔裤的臀围放 量是1~2cm,西裤的放量3~5cm。
拇指中节
腕~虎口之间 14~17
长袖衬衫
虎口
腕下2
12~16
短袖衬衫
虎口上1
肘上3
12~16
长大衣
膝下10
拇指中节
20~24
中大衣
膝盖
虎口
20~24
短大衣
中指尖
虎口
18~24
风雨衣
膝下10
虎口
20~24
长西裤
腰节上3~离地面3
8~14
短西裤
腰节上3~膝上10左右
8~14
间隙
2~2.7 1.7~2.3
标志
围度加放松量

长 胸围臀围
腕下2左右
10~14
间隙 1.7~2.3
女西服 腕下3~虎口 马甲 拇指中节~拇指尖
中式罩衫 腕下3~虎口
腕下1 腕下2 腕下2左右

服装放松量的判断与设定

服装放松量的判断与设定
胸 围 B 8 c , 高 h 1 0m =8m身 = 7 c 根 据 普通 男 西服 放 松 量 公 式 :
^= 1 h O. 0
文 对 服 装 放 松 量纯 比例 加 放 法进 行 了讲 解 , 在 此 基 础 上进 行 了扩 展 , 决 了实 际应 用 问题 。 并 解
【 关键词] 放松量
的 培养 是 一 个 运 动项 目长 久 不 衰 的 重 中 之重 。 3 1 视 基 层 训练 , .重 以输 送 人 才 为 训练 目标 基 础 训 练 有 为重 要 , 运 动 员 全 面 发 展 的 关键 时 期 。 不 要 以 省运 会 争 是 金 夺银 为 目标 , 而对 运 动 员 进 行 拔 苗助 长 。现 代 运 动 训练 理 论 和 实践 日益
= 2Ⅱ Ⅱ =1 . 2 07
上述结果说明当用厚度为 lm的面料作普通 西服 时, c 其实 际放松度只 相 当于加放 了 1 . 2m 结果减 少 了放松 量 , 07c, 穿着是紧 身的 , 放松量 不合
理 。
为 了满 足 实 践 需 要 , 计 算 放 松 量 时应 该 把 面料 厚 度 计 算 在 内 , 能 在 才 做 到 既 满 足 实 际 造 型 要 求 , 保 证 结 构 合 理 , 终 达 到 穿着 者舒 适 度 的 要 又 最


得 出放 松 量 A= 7 m 1 c 又 根 据 公 式 = 2nq 得 : 277m Ⅱ= . 0 c . ・
通 过研 究 发 现 , 般 既 定 款 式 的 服装 拥 有 对 应 的放 松 量 , 值 为 一 个 一 其 变量, 以通过函数关系求得 : 可 = h 其中: k k为常数 , h为号 , 为胸围的放松量 上述方程式可以看 出,胸围的放松量和人体的身高成正比例关系, 即 通过上述方法求出的放松量随着人的身高变化而发生变 化, 并且可 以保证 相 同身 高 不 同 胸 围 的人 其 服 装 表 面 与 身 体 的 空 隙度 相 同 。 也 就 是 说 , 同 相 身高的人其胸围放松量相等, 可以视为一个常数 。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

服装制版常用数据及公式在服装制版过程中,虽然各部位最终数据会因款式的不同而不同,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数据是常量或者是根据同一个公式计算得来的,熟记这些数据和公式将很大地提高制版的工作效率。

领子部位男装后领窝深17度,前身肩斜18度,后身肩斜22度,撇胸6度。

后身肩斜小于前身2度以上,避免因肩缝线偏后而引起袖子中线偏向。

后领窝长度约为2/5颈窝周长,前领窝约为3/5颈窝周长。

立领领脚前凸后凹型领脚一般在3-7度或1-2cm;领脚前凹后凸型,领前后各不超过3.5~4.5cm。

翻驳领,翻领宽一般为3.5~6cm。

领座宽为2.5~5cm。

翻领宽与领座宽差值小于0.8cm。

袖子部位衬衫袖窿周长约占半胸围的85%~92%。

西装袖窿约占半胸围的92%~96%。

薄的袖山吃势量为2~3cm,中厚的如西装,袖山吃势量为7%~12%袖窿,约在3~4.5cm之间;厚的如大衣袖吃势量为7%~12%袖窿周长,约为4~5cm。

袖山高:低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2~14cm;普通袖山以袖窿周长/4为基数,约15~16cm;高袖山以袖窿周长/3为基数,约17~18cm。

肩宽西装肩宽与衣长比例接近黄金比;总肩宽=胸围/2-(7~8),冲肩2~2.5cm(女)2.5~3cm(男)。

过肩正统为9~9.5cm,休闲式过肩约为12~13cm。

)腰围部位裤腰省,褶的分布约1.5~2cm一个,省长为10~11cm,后片省长为7~8cm(男裤),距侧缝4~5cm处,袋宽13~14cm。

腰口线定位:基型在髋骨点上1~2cm。

低腰型比基型下落2~6cm。

高腰型比基型高出1~2cm。

档位:立档深:基型为0.1号+0.1h。

低腰型:基型减去低腰部分约2~5cm。

高腰型立档加长1~3cm。

衣长确定马夹衣长占身高31%~32%,到腰节与臀部中间;茄克衣长占身高35%~42%,袖长放3.5~5Cm;西服衣长占身高43%~45%,袖长放2~3cm;短外套衣长占身高50%~55%,在中指间与膝盖的1/2处,袖长放7~8cm,齐虎口;中长外套衣长占身高50%~63%,在膝盖上下,袖长放7~8cm,齐虎口;长外套衣长占身高65%~70%,在膝下10~15cm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加放松量:是量出各部位的净尺寸,在制作纸样时应增加大的尺寸,不同款式放松量不同。

内衣:胸围不加或减3cm左右(包体效果)
男衬衫:胸围加放18cm左右
女衬衫:胸围加放6cm左右(合体效果)
夹克:胸围加放23cm左右
风衣:胸围加放24cm左右
旗袍:胸围加放3cm左右,臀围加放3cm左右(合体效果),腰围加放4cm
男西服:胸围加放18cm左右(合体效果)
女西服:胸围加放8cm左右(合体效果)
男裤:臀围加放15cm左右,腰围加放2cm
女裤:臀围加放5cm左右(合体效果),腰围加放1cm
西裙:臀围加放3cm左右(合体效果)
马甲:胸围加放8cm左右(合体效果)
怎样进行人体测量?
2012-03-04 本文行家:ibook_love
目录
∙一、测量要领─净尺寸测量
∙二、人体测量的基准点和基准线
∙三、测量部位
∙四、不同服装款式的测量方法
俗话说“量体裁衣”,可见人体测量对服装设计及服装样板工作者的重要性。

服装制版原理,产生于女装。

从人体的生理特征来看,女性外形起伏明显,适合于服装结
构的变化。

工业纸样设计通常依所取的规格表来获取必要的尺寸,它是理想化的,也就是
不需要进行个别的人体测量。

但是作为服装设计人员,人体测量是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术,而且要懂得规格尺寸表的来源、测量的技术要领和方法,这对一个设计者认识人体结构和
服装的构成过程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这里所指的测量是针对服装设计要求的人体测量,
一方面这种测量标准是和国际服装测量标准一致的,另一方面它必须符合服装制版原理的
基本要求。

作为定做服装的版型设计,就更显出它的优越性了,但需要对被测者进行认真
细致的观察,以获得与一般体型的共同点和特殊点。

这是确定理想尺寸的重要依据,也是
人体测量的一个基本原则。

净尺寸是确定人体基本模型的参数。

为了使净尺寸更为准确,被测者要穿紧身服装。

净尺
寸的另一种解释叫内限尺寸,即尺寸的最小限度,例如胸围、腰围、臀围等围度测量都不
加松量。

在本站中净尺寸都会在尺寸的代号上加“°”表示。

1.定点测量定点测量是为了保证各部位测量的尺寸尽量准确,避免凭借经验猜测。

例如围
度测量先确定测量位置的凹凸点,然后作水平测量;长度测量是有关各测量点的总和,如
袖长是肩点、肘点、尺骨点连线之和。

2.厘米制测量测量者所采用的软尺必须是以厘米为单位的,这样才会和标准单位相统一。

1.主要基准点
①前颈点(FNP):此点位于左右锁骨连接之中点,同时也是颈根部有凹陷的前中点。

②颈侧点(sNP):此点位于颈根部侧面与肩部交接点,也是耳朵根垂直向下的点。

③后颈点(BNP):此点位于人体第七颈椎处,当头部向前倾倒时,很容易触摸到其突出部位。

④肩端点(SP):它位于人体左右肩部的端点,是测量肩宽和袖长的基准点。

⑤胸高点(BP):胸部最高点,即乳头位置。

它是女装结构设计中胸省处理时很重要的基准点。

⑥前腋点:它位于人体的手臂与胸部的交界处,是测量前胸宽的基准点。

⑦后腋点:它位于人体的手臂与背部的交界处,是测量后背宽的基准点。

⑧袖肘点:它位于人体手臂的肘关节处,是确定袖弯线凹势的参考点。

⑨膝盖骨点:它位于人体的膝关节中央。

⑩踝骨点:脚腕两旁突起的部位。

⑨头顶点:以正确立姿站立时,头部最高点,位于人体中心线上,它是测量总体高的基准点。

⑥茎突点:也称手根点,桡骨下端茎突最尖端之点,是测量袖长的基准点。

⑥外踝点:脚腕外侧踝骨的突出点,是测量裤长的基准点。

⑩肠棘点:在骨盆位置的上前髂骨棘处,即仰面躺下,可触摸到骨盆最突出之点,是确定
中臀围线的位置。

⑤转子点:在大腿骨的大转子位置,在裙、裤装侧部最丰满处。

2.主要基准线
①颈围线(NL):它是测量人体颈围长度的基准线,通过左右颈侧点(SNP)、后颈点(BNP)、
前颈点(FNP)测量得到的尺寸。

②胸围线(BL):通过胸部最高点的水平围度线,是测量人体胸围大小的基准线。

③腰围线(wL):通过腰围最细处的水平线,是测量人体腰围大小的基准线。

④臀围线(HL):通过臀围最丰满处的水平线,是测量人体臀围大小的基准线。

测量部位如图2一1所示。

2-1 测量部位
总体高:人体立姿时从头顶点垂直向下量至地面的距离。

身高:从第七颈椎点垂直向下量至地面的距离。

背长:从第七颈椎点垂直向下量至腰围中央的长度。

前腰节长:由肩颈点通过胸高点量至腰围线的距离。

颈椎点高(即身高):从第七颈椎点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坐姿颈椎点高:人坐在椅子上,第七颈椎点垂直量到椅面的距离。

乳位高:由肩颈点向下量至乳头点的体表长度。

腰围高:从腰围线中央垂直量到地面的距离,是裤长设计的依据。

臀高:从体后腰围线向下量至臀部最高点的距离。

股上长:从体后腰围线量至臀沟的垂直距离。

股下长:从臀沟向下量至地面的距离。

臂长:从肩端点向下量至茎突点的距离。

上臂长:从肩端点向下量至肘点的距离。

手长:从茎突点向下量至中指指尖的长度。

膝长:从体前腰围线量至膝盖中点的长度。

啕围:过胸高点沿啕廓水平围量~周的长度。

腰围:经过腰部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臀围:在臀部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中臀围:腰围与臀围中间位置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头围:通过前额中央、耳上方和后枕骨,在头部量一周的长度。

基本领围:通过肩颈点、第七颈椎点、前颈窝点,在人体颈部围量一周的长度。

颈围:通过喉结,在颈中部围量一周的长度。

乳下围:乳房下端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腋围:从后腋点经过肩端点再到前腋点并穿过腋下围量一周的长度。

臂围:上臂最粗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肘围:经过肘关节围量一周的长度。

腕围:经过腕关节茎突点围量一周的长度。

掌围:拇指自然向掌内弯曲,通过拇指根部围量一周的长度。

胯围:通过胯骨关节,在胯部围量一周的长度。

大腿根围:在大腿根部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膝围:过膝盖中点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小腿中围:小腿最丰满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小腿下围:踝骨上部最细处水平围量一周的长度。

肩宽:从左肩端点通过颈后中点量至右肩端点的距离。

小肩宽:肩端点量至肩颈点的距离。

胸宽:从前胸左腋窝点水平量至右腋窝点间的距离。

乳间距:从左乳头点水平量至右乳头点间的距离。

背宽:在背部从左后腋窝点沿体表量至右后腋窝点的体表实长。

服装制版师不仅仅只是根据服装效果图或照片(画刊、杂志……)来进行版型设计;有时常常会接到客户的实样(一件或一套已加工完成的服装款式)来进行结构设计(俗称驳样)。

这时,必须仔细地测量该服装款式的主要部位的尺寸以及客户指定的其他尺寸。

由于服装款式种类很多,现介绍常规的测量方法及主要部位的
尺寸。

1.衣长(L) 有三种测量方法(需根据客户指定的要求来确定):
①前衣长(L1):从颈侧点(SNP)至前衣片的底边处的长度。

②后衣长(L2):从颈侧点(SNP)至后衣片的底边处的长度。

③后中衣长(L3):从后颈点(BNP)至后衣片的底边处的长度。

2.胸围(B) 当钮扣扣上或拉链拉好且衣服放平整时,沿袖窿底部水平测量的距离是胸围规格尺寸的1/2。

3.腰围(W) 在腰节线位置处根据我国标准女性160/84A体型可知,从颈侧点(SNP)到腰节线(WL)的前腰节长距离约41cm]水平测量的距离是腰围规格尺寸的l/2。

4.臀围(H) 在腰节线下16~18cm处进行水平测量,所测距离是臀围规格尺寸的1/2。

5.下摆在底边处水平测量的尺寸(如果是装橡筋的茄克,需分别测量出橡筋受拉伸时和橡筋未拉伸时的尺寸)。

6.肩宽(S) 肩宽有两种测量方法:
①整肩宽(S1):从左肩端点经第七颈椎点量至右肩端点的长度。

②小肩宽( 2):从颈侧点( NP)到肩端点( P)的长度。

7.袖长(SL) 袖长有两种测量方法:
①SL1l:从肩端点( P)量至袖口边处。

②SL2:从后颈点(BNP)经过肩端点(SP)再量至袖口边处。

8.袖口(CW) 袖口是围量袖口一周的尺寸。

9.领围(N) 把领子放平整从一端量至另一端的距离(由于领型不同,具体测量方法有所不同)
10.前直开领从颈侧点( SNP)处的水平线垂直量至前领圈弧开落的位置的垂直距离。

11.后横开领左右颈侧点(SNP)之间的直线距离的1/2(与后领口弧长是有区别的)。

12,胸围线深从颈侧点(SNP)测量至胸围线的垂直距离。

13.袖山高从袖山头顶部测量至袖壮线的垂直距离。

14.袖壮大(袖肥) 在袖壮线的位置测量袖子一周的大小。

其他的尺寸还有如前胸宽、后背宽,袋口大小、左右、上下位置,钮扣大小、
左右、上下位置,各部位分割线条的形状、位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