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内阅读练习201308
苏教版小学语文毕业班课外拓展知识练习题201308

课外拓展知识练习(一)一、成语总动员1、读拼音写成语。
fēng hé rì lìhuā hóng liǔ lǜyīn yún mì bùshān qīng shuǐ xi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读上面的这些成语,想想它们都是描写什么的,再写出类似的成语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2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写出AABC式的成语2个(不得与上面的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们的家乡这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用几个成语来形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精华搜索1、古代诗人有很多咏春佳句,你记得几句?例: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间是极其珍贵的,可是有的同学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们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我真想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名言)3、生活中经常出现当事者迷的情况,真是:____________(古诗名句)4、过年了,爸爸在家门口贴了一副春联,上联是:____________,下联是:____________,横批是:_________。
5、齐敏明天就要随爸爸转到另外一个城市去读书了,小强在送他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古诗名句)6、你一定积累了不少谚语,歇后语或其他的语言精华,请把你最喜欢的一条写下来,并放到具体的情境中用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外阅读大检阅根据你的课外阅读经验,选择正确的答案。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十一册试卷大集合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练习题班级姓名成绩(这可是你上六年级的第一次语文测验哟,祝你成功!)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端正美观。
(7分,其中书写2分)bǔyùɡuàn ɡài wúɡūshìshìdànɡdí( ) ( ) ( ) ( ) ( )二、找出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字写在括号里。
(6分)安时到校()工作勤垦()奋不顾生()至人至义()再接再励()心弛神往()三、填字成词,并写出它的近义词:(8分)视死如()——勤勤()()——卓尔不()——万古长()——四、读句子,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4分)1、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立即(安静平静)了下来。
2、爱迪生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发明发现)了电灯。
五、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0+6+2=18分)1、你从雪山走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向东海奔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用甘甜的乳汁,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用健美的臂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赞美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依恋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江之歌》赞颂了长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长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情。
面对这样的长江,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
2、埃斯内尔送给肖邦的特殊礼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默写出“送礼”时埃斯内尔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肖邦的心情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docx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背影》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课前预习1•朱自清,字,我国著名、、学者、民主战士。
2.给加点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狼jitui唐琐屑晶莹3.比较下列两个句子,哪一个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①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②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不懂事了!4•本文开头借点题点出背影,中间叙事描写背影,收笔处借回忆照应背影,因此可以说背影是全文的,在结构上起了的作用。
5.下列句子中的词语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①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
再三、终于:②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拣定、嘱我、又嘱托:6.按要求填空:①“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往日”在文中是指。
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大去”的意思是,请再写出五个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语:课内练习阅读分析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带着代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慢慢轻轻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掀身探身弯身)下去, 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趴上登上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扒攀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抬缩提);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用力努力吃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__(溜爬趴)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五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六、七单元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38分)1、用钢笔将下面一段话正确、规范地抄写在横线上。
(5分)用微笑面对挫折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用自尊对待生活则是一种真正值得称道的完整人生。
2、读拼音,写词语。
(8分)níng zhì bào yuàn xuàn ràn sùidào()()()()xiàn mù pái huái yù zhào qīng miâ()()() (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在下面划“——”。
(3)伫立(zhù chù)给予( jí gěi )悄声无息( qiǎo qiāo)坐骑(qí ji )潜游(qián qiān )袒露(lù lùo)即使(jì jí)4、|补充成语(4)回肠()气()相通五彩()()万变()流离()带舞艰苦()()多姿5、根据要求写句子(3)(1)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变成不带问号的句子)(2)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向我们奔驰过来。
(变成比喻句)(3)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缩句)6、修改病句(4)张力同学参加体育锻练很克苦,经长受到老师的夸耀。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他被评为《体育标兵》称号。
老师鼓舞他说,你因该陆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8、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0)(1)要通过社会实践去检验已学的知识,要通过社会实践把书本知识化为己有,为己所用,还要通过社会实践去巩固、深化已学的知识、就象陆游试中所说(2)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用心观察才能发现源头活水,汲取源头活水,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正象朱熹在古诗中所说(3)我们可以用杜甫的诗句来形容老师对自己默默的培育,潜移默化的熏陶。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阅读题答案课堂作业课后练习题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下面的字注音(15分)玄()奘()戈()蔚()顷()戳()酷()蜃()屿()蓄()凹()循()折光()驼()僧()2.解释下列词语(5分)光怪陆离渴不可耐可望而不可即戳穿海市蜃楼3.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5分)A.玄奘岛欤蓄养 B.弋壁蔚蓝干燥C.原故魔鬼倒映 D.吹拂磨蹭抽搐4.下列文字括号中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5分)据一些专家的意见,()沙漠西部的沙子是细沙()干燥,含有大量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____________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摩擦起来,____________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
A.如果……而……或……便 B.只要……且……和……便C.只要……而……和……就 D.只要……而……或……便5.选出填入下面句子中词语正确的一项是()(5分)(1)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像____________在地面上。
(2)蔚蓝的天空____________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
(3)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____________在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
A.(1)倒映(2)倒栽(3)倒影 B.(1)倒栽(2)倒影(3)倒映C.(1)倒挂(2)倒映(3)倒影 D.(1)倒栽(2)倒影(3)倒映6.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5分)A.《向沙漠进军》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作者都是竺可桢。
B.《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以时间为顺序从古而今写来的。
C.《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一文主要是驳斥东晋僧人《佛国记》的错误说法。
D.《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较多地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课文描述了沙漠里的哪些奇怪现象?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现象说清楚的?(10分)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课内问题探讨(21分)①名词解释(2分)海市蜃楼鸣沙:②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2分)③“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3分)④请你比较一下,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括号中的词语好不好?为什么?⑴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看不见)一只走兽(野兽)。
苏教版语文第11册课文内容填空

苏教版语文第11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1、当__________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然是______________;当_______还是__________,_______早已__________。
啊,__________,____!2、我们爱你——_________的清香,___________的醇美,___________的光洁绚丽,_______的天工巧夺。
从这段诗中,可见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
3、我们爱你——_________奏出的古曲,________谱写的新歌,神州万里涌动的_________,祖国大地燃起的___________。
从这段诗中,可见我们的祖国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爱你——_____的史册,______的硕果。
松树的________,梅花的______,______的胸怀,________的气魄。
5、我们______,我们______,我们______,我们_______,你是__________的强者,我们爱你啊,______!6、全诗采用“____—____—____”的常规结构,首尾呼应,表达了对伟大祖国_____________的感情。
7、明朝末年,_____侵略者强占了我国的_______。
他们_____台湾同胞,台湾人民________。
8、从_______来到______的,有不少________读书人,郑成功让他们________。
他还规定__________可以免除徭役。
这样一来,____族和_____族的关系________了。
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__、建设_______伟大功业,是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的。
9、这时,埃斯内尔又______过一只__________,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__________,它是我们送给你的_________,请收下吧!”埃斯内尔是______的老师,他送的礼物是____________,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练习1课件

常见句式类型及特点
陈述句
用于陈述事实或表达看 法,语气平和,句末用
句号。
疑问句
用于提出问题,语气上 扬,句末用问号。
祈使句
感叹句
用于表达请求、命令或 建议,语气较强,句末
用感叹号或句号。
用于表达强烈感情,语 气强烈,句末用感叹号。
表达技巧指导与实践
01
02
03
04
选用恰当的句式
根据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句式 ,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
主题思想及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秋思》以秋天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 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 奈。
情感表达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情感。例如,“洛阳城里见秋 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等句,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 尽致。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本解读与赏析
文本解读
《秋思》以“秋”为主题,通过描绘秋天特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乡 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情 感。
文本赏析
诗中“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等句,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将诗 人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读者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指从一件事情类推出其他许多 事情。
触类旁通
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 规律。
融会贯通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 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温故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得到新的 理解和心得。也指回顾历史, 对现在有新的指导意义。
苏教版第十一册语文复习题

苏教版十一册语文期终试卷Ⅰ口语与交际8%一、完成以下的习题。
(4)有位乐师能演奏许多美妙的乐曲。
有一次,乐师被一位大富翁请到家中表演,一曲曲的音乐令富翁心旷神怡。
富翁很高兴,对乐师说,如果你能把今天的曲目昼夜不息地演奏下去,我可以送你百亩良田。
乐师接受了富翁的条件,三天三夜未曾停息,一遍又一遍地演奏那几首曲子。
第4天,富翁受不了了。
现在他听这几首曲子,再也感受不到那优美的韵味了,全都变成了令他烦躁不安的噪音了。
第5天,富翁认输了,懊恼地给了乐师百亩良田,把他打发走了。
1.为什么富翁起先听乐师演奏的乐曲非常高兴,后来却感受不到快乐了呢?22.你从这个故事悟出些什么了吗?请你用50个以内的字扼要地概括出来。
2 根据情境说话。
(把你当时会说的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星期天,你和表妹在玩游戏。
表妹不小心跌倒了,她号啕大哭起来。
你爷爷听到哭声就赶来了。
一看,还以为是因为你欺负了她,便责备起你来。
这时,你怎样向爷爷解释清楚?Ⅱ拼音、字、词、句训练。
24.5%二、看拼音,写词语。
(5)zh àn ɡ p én ɡ hu ò hu àn m én ɡ l ón ɡ di ān b ǒ ɡù m ín ɡ s ī y ì( )( )( )( )( )三、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把错的划去。
3.5每晚,我们全家都会去附近的一家公园散(s àn s ǎn )步。
我们踱(du ó d ù)步在盛.(sh èn ch én )开着鲜花的石径上。
有时,白雾初降,路边树影模(m ó m ù)糊(h ú hu h ù),花影参(c ān c ēn )差(c ī ch ā ch à)。
有时,月朗星稀,树木葱笼,花团锦簇,远处还会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语文第十一册课内阅读练习
请认真阅读下列课文中片段,回答后面的习题。
(一)《请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节选
肖邦在法国巴黎一住就是18年。
为了祖国,也为了生计,肖邦四处奔波。
疲劳加上忧愤,是肖邦的肺结核病复发了。
1849年10月,他终于躺倒在病床上。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
1.”弥留之际“的意思是;肖邦临死前嘱托姐姐的事是,从此处可以出。
2、用“弥留之际”造句。
3.“弥”用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用部首查字法查
部,请用“弥”组两个词、
4.肖邦为什么疲劳,又为什么悲愤?
* 你知道肖邦创作的曲子有。
(二)《灰椋鸟》节选
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
没过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
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
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
它们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
先回来的鸟在林子里不停地鸣叫,好像在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好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
后回来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急急地寻找自己的栖息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林中热闹极了,到处可以听到灰椋鸟的叫声。
1、这段话主要写。
仔细想一想,作者站在观察灰椋鸟的。
2、这段话是按顺序记叙的。
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
3、在这段话中,最后三句话之间是关系。
4、用“﹏﹏”划出作者由眼前的事物展开想象的句子。
5、用“”划出写灰椋鸟归林壮观场面的句子。
6、假如你是归林的灰椋鸟中一只,你会和同伴或家人倾诉些什么?
(三)《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节选
正当他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突然降临到他的头上。
原来司马迁以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
司马迁悲愤交
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想人总是要死的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写完这部史书想到这里,他尽力kè zhì自己,把个人的 chǐ rǔ、痛苦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
1、在文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飞来横祸(heng heng )血溅墙头(xue xue )
3、把文中的拼音换成词语是、。
4、司马迁悲愤交加,他悲是,愤的
是。
5、这段话主要写。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是的人。
6、用“”画出写司马迁受刑后想的句子,用“”画出写司马迁受刑后做的句子。
7、这段话中隐含了一句《史记》中的名言,这句名言是。
你还知道《史记》中的哪些名言,请写下
来
8、司马迁忍辱负重最终创造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鸿篇巨制——《史记》,可歌可泣!历史像他这样的人还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从他们身上我们应该得到些什么启示?
(四)《飞向月球》节选
从月球到地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
在这段时间里,宇航员们可以轮番工作、吃饭和休息。
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
()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
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
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在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hù hú),然后像挤牙膏似(shì s ì)的把食物挤进嘴里。
()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要让它们漂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1、给文中加点的字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1分)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分)
3、找出文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再用上这些词写一句话。
(3+2分)
4、用“”画出这段话的中心句。
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灰椋鸟》节选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
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
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
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
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西沉(chen chen )扑棱棱(leng leng)
2、这段话主要写了灰椋鸟休息前的场面。
(填一个文中词)
3、用“”画出文中比喻句,用“”画出文中一个对偶句。
此外,这段话还运用了、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
4、“树林内外,百鸟争鸣……”这些灰椋鸟会争论些什么呢?请展开合理想象写下来。
5、《灰椋鸟》是著名的“仙鹤姑娘”徐秀娟写的,她的为救仙丹顶鹤而牺牲的事迹让许多人感动,有人为她写了一首歌。
读读歌词,你有什么感受,写下来。
旁白: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
歌词: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喔~啊~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那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
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诉说喔~啊~ ,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
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