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是一种重要的催化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催化剂的改性方法以及改性对催化性能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首先,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对其催化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传统的超强酸催化剂主要以氧化硫酸铁为代表。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了许多新型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例如,氧化钒、氧化铼、氧化碘等催化剂也具有超强酸性。
此外,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结构也对其催化性能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通过调控催化剂的孔结构大小、壁厚度、晶型等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其次,催化剂的改性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两种。
物理改性主要是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物理性质来提高其催化活性,如高温处理、爆炸治疗、离子注入等。
化学改性则是通过引入其他化合物或形成复合材料来改善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如负载改性、金属离子改性、阳离子改性等。
这些改性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控催化剂的酸性、碱性、导电性等性质,从而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最后,改性对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影响较大。
一方面,改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例如,将贵金属纳米颗粒与催化剂负载在一起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引入碱金属离子可以提高催化剂的选择性。
另一方面,改性也可以增加催化剂的稳定性。
例如,通过负载改性可以减少催化剂的失活速度;引入稀土离子可以提高催化剂的耐高温性能。
综上所述,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调控催化剂的性质和结构、采用物理和化学改性方法,可以显著提高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随着对催化剂改性机理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固体超强酸催化剂改性研究将取得更加突破性的进展。
近十年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C l g C e s a d h m c l n i ei , u a n esy C a g h 1 0 2 H n n C ia ol e f hmi  ̄ n e i gn r g H n nU i ri , h n s a 0 8 , u a , h e o t C aE e n v t 4 n
,
今 为 J, 卜 已报 道 的超 强碱 种 类 少 , 部 分 足 以 金属 氧化 物 为载 体 制 得 , 需 在 苛 刻 条件 下制 备和 使 用 从 而 限 制 了 其发 展 和 应 用 . 人 且
,
此 外 , 关超 强碱 位 形 成 机 理 的 研 究 也 鲜 见报 道 . 有 该领 域 的发 展 趋 势 在 于 开 发 出 可 用 于 制 备 固体 超 强 碱 的 新 型 载 体 材料 和 新 的 修饰 组 分 , 以及 拓 展超 强碱 在 催 化 反 应 尤 其 是 高 温催 化 反 应 中 的应 用 . 关键 词:固 体超 强碱 ;氰 化 钙 ;硝 酸 钾 ;氧 化 铝 ;氧 化 锆 ;氢 氧 化 钾 ;硝 酸 钙 ;S A 1 B 一5分 了筛
韦玉丹 ,张树 国 ,李贵 生 ,尹双凤 ,区泽棠 1 , , 2
湖 南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湖 南长 沙 4 0 8 10 2 香 港 浸 会 大 学 化 学 系,香港 九 龙 塘
摘 要 :综 述 了近 十年 来 体超 强碱 催 化 剂 的 研 究 进展 , 要 包 括超 强碱 的类 型 、制 备 方 法 及 其应 用 以及 碱 性位 的产 生 机 理 . 主 迄
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o eeo hmir n i c n e We a eces nvr t, h a x We a 10 0, hn ) C l g f e syadLf S i c , i nT ah r U i sy S a ni i n7 4 0 C ia l C t e e n ei n
摘 要 : 综述了固体碱的种类, 选择一些以固体碱作为催化剂的反应来说明固体碱催化剂的应用, 着重介绍了固体碱催化剂在
有机反应 中的应用 , 并做简短 的论述 , 进而对 固体碱催化剂 的研究作 了展望 。
关键 词 : 固体碱催化剂; 有机固体碱 ; 无机固体碱
中 图分类 号 :67 0 4
催 化 科 学 在 国 民 经 济 中 具有 十 分 重 要 的 意 义 。每 种 新 催 化
剂和新催 化工艺的研 制成 功都会 引起包 括化工 、 油加工 等重 石 大工业在内的生产工艺上的改革 , 生产 成本可 以大幅度 降低 , 并 为改变人类生活习惯提供一 系列新产 品和新 材料 。其 中对 固体 碱的应用最为突出。固体碱 就是 指能够化学 吸附酸 的固体或能 使酸性指示剂变色 的 固体 。 目前 固体 碱大 多制备 复 杂、 本 昂 成 贵 、 度 较 差 、 易 被 大 气 中 的 C :H O 等 杂 质 污 染 , 比表 面 强 极 O、 且 积小 , 因此众多学者 都正 在积极地 研究 如何简 单地制 备成 本低 廉、 强度高 、 易被 杂质 污染 的固体碱。 目前新 的 固体碱 材料不 不 断的被开发 ,固体碱催化剂 的应用也 将越来 越广泛 。随着表 面 科学和多相催 化的进 一步发 展 , 表面科 学和多 相催化 的结 合使 包 括 环境 友好 催 化 在 内 的等 众 多 研 究 应 用 越 来 越 多 地 被 人 们 重 视 , 固体碱催化 剂作 为环境 友好 催化 剂也 成 为研究 的热 点。 而 本 文通过对 固体碱种类及其在应 用中的反应机 理进行 了理论性 的 阐 述 , 以总 结 分 析 , 而 对 固体 碱 未 来 发 展 做 了展 望 。 加 进
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研究进展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院)化学与化工系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1班学生姓名李刚学号1023100520指导教师王芳职称讲师论文题目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研究进展起止时间自2012年9月18日起至2013年5月14日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学生自拟题目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明确其目的及意义。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要尊重教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要严格遵守学校、系(院)、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要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要求,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手册》所规定的内容。
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完成5000汉字以上的专业读书报告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环氧树脂室温快速固化体系,以其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军事等各个领域。
本文主要讲述了以下主要内容:一、环氧树脂的概述、类型、性质与特性指标、应用领域以及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性能特点。
二、环氧树脂的反应、几种固化剂的详细情况以及促进剂。
三、环氧树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
四、五、现如今国内外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四、进度安排:2012.9.18-9.20 学生选题9.21-9.24 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9.25-11.20 查阅相关文献开题11.21-12.27 认真研读文献拟定论文提纲12.28-12.31 中期检查2013.1.1-5.20 撰写论文5.21-5.28 提交论文5.29-6.4 论文评阅论文答辩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1] 王亚红曲小姝祝波刘立业崔昌亿.新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J].化学世界,2004,(11):563-565.[2]Suzukamo G, Fukao M, Minobe M, Sakamoto A. EP 0211 448. 1990.[3]丁无生罗志带王浔韩笑言.[J].精细石油化工,2004,21(1):31.[4]魏彤王谋华等.固体碱催化剂[J].化学通报,:..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2011 年9月23日2011年9月24日。
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碱催化剂

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碱催化剂摘要: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可再生资源,采用传统的均相催化剂生产工艺制备生物柴油由于后处理复杂,易产生酸碱性废水,污染环境等原因,已与绿色化工理念相悖。
本文综述了用于催化油脂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各种固体碱催化剂的特征,并对用于制备生物柴油的固体碱催化剂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生物柴油固体碱催化剂1 引言随着全球性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社会发展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能源短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从能源战略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石化燃料替代品的研究,其中,生物柴油的研究为当前热点。
2 生物柴油根据美国材料实验协会(ASTM)的定义,生物柴油(Biodiesel)是指以动植物油脂等可再生生物资源为原料生产的长碳链脂肪酸单酯,可用于压燃式发动机的清洁替代燃料,它是油脂与甲醇等低碳醇,在酸碱或酶等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的,生物柴油具有可再生性可降解无毒高闪点高十六烷值,不含硫和芳烃,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底等优点,具有矿物柴油所没有的环境友好型。
1980 年,美国开始了生物柴油的研究,1982年在欧洲的奥地利、德国、新西兰相继展开了生物柴油的研究工作,从此,生物柴油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1991 年,奥地利颁发了第一个生物柴油燃油标准, ON C 1190 ;1993 年,法国、意大利,1994 年捷克共和国,1996 年瑞士、美国都相继颁布了生物柴油的生产标准,德国也颁发了生物柴油燃油标准DIN E 51. 606。
3生物柴油的制备生物柴油的生产是通过植物油脂的转酯化反应实现的,可以采用酯交换反应或酯化反应来实现。
酯交换是通过植物油与甲醇或乙醇等短链醇反应, 将油脂转换成脂肪酸单酯。
酯化反应分两步进行,首先通过酸或高压等的作用将脂肪中的脂肪酸水解出来,然后脂肪酸与短链醇直接反应生成脂肪酸单酯。
对生物柴油的酯交换反应,目前研究和使用的有3 种方法:化学催化法;生物酶催化法;超临界流体法。
固体超强碱Na_KOH_3_r_Al_2O_3催化合成二甲基硅油

[ 8 ] HG / T2366 - 1992,二甲基硅油 [ S ].
Syn thesis of polyd im ethylsiloxane w ith solid super ba se Na 2KO H / r2A l2O3 a s ca ta lyst
在催化剂确定的情况下 ,将一定量的八甲基 环四硅氧烷加入到烧瓶中 ,在一定的温度下减压 脱水 ,降至常温 ,加入一定量催化剂 ,缓慢升温至 一定温度 ,开环聚合一定时间 ,加入封头剂 MM , 并继续平衡化反应一定时间 ,降温过滤 ,除去催化 剂 ,将反应产物在一定温度和真空度下脱低沸物 即得到产品 ,产品用粘度仪和闪点仪分别测定产 品粘度和闪点指标.
表 2 催化剂用量与脱低沸物后产物粘度关系
催化剂用量 / % 0. 3 0. 5 0. 7 0. 9 1. 0 1. 2 产物粘度 mm2 / s 30 32 38 56 58 58
由表 2可以看出 ,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 ,随着 催化剂 N a2KOH3 / r2A l2 O3 用量的增加 ,反应物的 粘度逐渐增加. 当催化剂的用量提高到反应物总 量的 1%时 ,产物的粘度基本不再增加. 因此实验 中把催化剂的用量定为 1%. 2. 3 反应温度的选择
180
2
52
263
5
58
260
2. 2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用量对聚合反应影响较大 , 用量少
时 ,反应速度过慢 ,不利于工业生产 ,用量过多 , 产品的后处理量大 ,会增加生产成本 ,为此 ,实验 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反应产品粘度的影响. 在 n (D4) ∶n (MM ) = 18∶1,反应温度 170 ℃,反应时间 5 h的条件下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对最终产品粘度 的影响. 催化剂用量与脱低沸物后重组分粘度的 关系见表 2.
固体超强碱催化分解环己基过氧化氢的工艺研究

1 1 仪 器与试 剂 .
固体 超 强 碱 催 化 剂 : A - 3, C N 0 自制 ; 己烷 环 空 气氧 化 的氧化 液 : 自中国 石化 集 团 巴陵 石化 取
酸含量和酯含量 : 采用用化学滴定法测定。
环 己基 过 氧化氢 含量 : 采用 碘量 法测定 。 经 固体超强 碱 处 理 后 , 己基 过 氧 化 氢 的转 环
摘 要 :以水合三氧化二铝为载体 , 30℃下加人 2 氢氧化钠及金属 钠制得 固体超强碱催 化剂 , 在 4 0g 采用
该 固体超强碱对环己基过氧化氢进行催化分解 ; 考察了反应 温度 、 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分解反应 的影响。结果表明 : 10 m 在 0 L氧化液中 , 加入 催化 剂 4 0—6 0 g 反应 温度 5 . . , 5—6 0℃, 分解 时间 3 5—4 5 a n 采用 4釜 串联 , 己基过氧化氢分解转 化率大 于等于 9 % , 己酮与环 己醇的总收率大 于等于 9 ri, 环 9 环 5%, 且
根据 实验 的不 同 , 串联 3~ 5个 由磁力 恒温 搅 拌机 和带 回流 冷凝管 的小 型反应 釜 组成 的分解 装 置 , 固液逆 向运行 的原 则 , 化液 于一 定温 度下 按 氧
藻生心 提出了用静 态混合器分散液滴 而提高收
率 的方 法 。Sa cro t abn公 司 开 发 出 两 步 加 碱 分 mi 解工 艺 ‘ , 3 氢氧 化钠 溶液 用 量 降低 了 1% 。孙 斌 ] 0 等 提 出用 含 铬 分 子 筛 做 催 化 剂 分 解 环 己基 过
ml的 F A i l F P毛 细管 柱 , 长 5 FD检测 器 ; 柱 0 m,I 进
样量 0 2 , 流 比 5 1 汽 化室 温度2 0c ; . 分 0: , 0 = 色 I
固体碱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dlscussed.
[Keywords]sohd
base;catalyst;catalync reacno“;progfess
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以及绿色化学的发展,人 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友好的催化新工艺过程,同体酸 碱代替液体酸碱在精细化上生产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越来越广泛。与液体碱相比,固体碱具有如下优点: (1)可循环使用,环境友好,无腐蚀,避免使用极性 溶剂或相转移剂;(2)高选择性,高催化活性,反应 条件温和,产物易于分离;(3)可使反应T岂过程连 续化,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4)可在高温甚至气相 中反应。在固体酸催化条件下,生成co:的反应可 继续进行,而一般情况下CO:会毒化催化剂。与人 们对固体酸的广泛研究相比,对固体碱的关注较 少“,主要原因在于固体碱催化剂(特别是超强固体 碱催化剂)制备工艺复杂、成木高、强度较差、极易被 大气中的c02和H:o等杂质}j染,且比表面积较小。
cP/MAs
在黄樟油精双键异构化为异黄樟油精的反应 中”…,不同组成的水滑石都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 其中Mg与Al摩尔比为6.o的Mg—Al水滑石硅 示了最高的催化活性,以二甲基亚砜(DMso)为溶 剂、200℃下黄樟油精的转化率为98%,顺、反异黄 樟油精的比例为l:9。极性溶剂有利于此反应的进 行,不同的三价金属组成的水滑石中,催化活性的高 低顺序为:Mg—Al水滑石>Mg—Fe水滑石> Mg—cr水滑石,水滑石晶格中的B碱被认为是活
强碱中心强得多”1。 Aramendia等”“用2一甲基一3一炔一2一丁醇
固体碱催化剂的种类
H甜om-】’”将固体碱催化剂分为六大类:(1)单
组分金属氧化物,包括碱金属、碱土金属、稀有金属 的氧化物(如Th02,zm2,zn02,Ti02);(2)分子筛, 包括碱金属离子交换及负载的分子筛;(3)负载的 碱金属离子,包括碱金属离子负载于A1:O,和siO。 上,碱金属负载于碱土金属氧化物上,碱金属及其氢 氧化物负载于Al:O,上;(4)粘土矿物,包括水滑 石、温石棉、海泡石;(5)无氧固体碱,包括Ⅺ1/ AJ。O,,csF/A1:O,,稀土元素的氮化物,氮氧化物、亚 胺负载及氮化后的分子筛;(6)碱性离子交换树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院)化学与化工系专业应用化工技术班级1班
学生姓名李刚学号1023100520
指导教师王芳职称讲师
论文题目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研究进展
起止时间自2012年9月18日起至2013年5月14日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来源:
学生自拟题目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明确其目的及意义。
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过程中,要尊重教师、团结互助、虚心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按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要严格遵守学校、系(院)、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校外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要遵守所在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
要严格按照《毕业设计(论文)手册》的要求,认真填写《毕业设计(论文)手册》所规定的内容。
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完成5000汉字以上的专业读书报告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
环氧树脂室温快速固化体系,以其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军事等各个领域。
本文主要讲述了以下主要内容:
一、环氧树脂的概述、类型、性质与特性指标、应用领域以及环氧树脂固化物的性能特点。
二、环氧树脂的反应、几种固化剂的详细情况以及促进剂。
三、环氧树脂的合成原理和工艺。
四、现如今国内外环氧树脂固化剂的发展现状以及前景展望。
四、进度安排:
2012.9.18-9.20 学生选题
9.21-9.24 指导教师填写任务书
9.25-11.20 查阅相关文献开题
11.21-12.27 认真研读文献拟定论文提纲
12.28-12.31 中期检查
2013.1.1-5.20 撰写论文
5.21-5.28 提交论文
5.29-
6.4 论文评阅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王亚红曲小姝祝波刘立业崔昌亿.新型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结
构表征[J].化学世界,2004,(11):563-565.
[2]Suzukamo G, Fukao M, Minobe M, Sakamoto A. EP 0211 448. 1990.
[3]丁无生罗志带王浔韩笑言.[J].精细石油化工,2004,21(1):31.
[4]魏彤王谋华等.固体碱催化剂[J].化学通报,:.
.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1 年9月23日2011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