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杜甫王维比较分析
李白和王维山水诗比较

李白和王维山水诗比较唐代山水诗创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涌现了以王维、李白等为代表的山水诗人。
尽管,这两人的山水诗都是描摹山水寄托情感的典范,但由于诗人的思想和人生遭遇等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内容和风格也不尽相同。
那么李白和王维山水诗怎么进行比较呢?跟着小编一起看看吧。
一、山水诗差异体现(一)山水景色王维在山水诗中,主要描写的是辋川别业和长安附近的山水景象,且多用写实手法。
例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中,“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描绘了诗人和友人裴迪闲居时倾听蝉鸣、欣赏秋日胜景的一幕。
李白山水诗中描绘的对象很广,因为云游四方,所以大唐的山川景色很多都有涉及。
峨眉山、九华山、庐山等他都写诗赞颂过。
同时,李白还运用丰富的想象能力,将从未到过的地方描绘得如身临其境一般。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中,李白凭借着自己云游的丰富经验将从未见到过的山川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描绘景物的范围比较狭小,多采用写实手法;而李白描绘的景物范围十分广阔,描写手法虚实结合。
(二)人物形象在山水诗中,人物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景物,景物才能够表现出美感。
文学和绘画中都经常采用以人点景的'手法,而王维和李白在山水诗中出现的人物也是大不相同的。
王维的山水诗中,出现的人物大多都是山翁隐士一类,例如《汉江临眺》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美好的景物中出现的是诗人和山翁同醉的场景。
王维喜爱以樵夫或山翁入诗,表现了他能够将平实的景色写出美感的能力。
而李白总会在名山大川中点缀一两个仙人。
例如《登峨眉山》中的“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以及《游泰山》(其六)中的“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都描写了仙人的存在。
李白认为名山具有灵性,因此山中很可能飘逸着仙人的广袖。
王维爱以山林野老入诗,李白则以仙人点缀山水,这也是李白和王维山水诗的差异之一。
(三)审美偏好纵观王维和李白的山水诗,我们可以感觉得到二人的审美趣味是完全不同的。
王维,李白,杜甫诗歌风格比较

xx,xx,xx诗歌风格比较xx,xx,xx诗歌风格比较唐玄宗时代,大唐辉煌达到顶点,同时又是由盛转衰的开始。
经历了唐玄宗与杨玉环浪漫的歌舞升平,也遭遇过安史之乱的社会痛苦剧变。
个人命运在巨大的社会反差之中跌荡起伏,孕育了唐代三位伟大的诗人——诗佛王维,诗仙李白,诗圣杜甫。
诗言志,诗的风格与人生境遇,自我心镜习习相印。
王,李,杜生活在同一时期,王维生于公元700年,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杜甫生于公元712年。
他们都追求功名,渴望在官场一展平生之志,李白官至翰林,待于玄宗左右;王维少年得志,21岁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
然而,他们又屡屡受挫,都遭遇过逮捕入狱之苦,李白还遭流放。
杜甫一生不得志,穷困撩倒,颠沛流离。
他们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压抑中度过的,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诗人心中的郁闷与悲愤催生了他们的作品,他们的诗歌多流淌着悲喜交加的矛盾之美,这正是诗人作品流芳百世的精华所在!三人所处时代相同,都有过悲喜的人生经历,然而,他们各自的思想修养与人生理念却各有不同。
王维研究佛学,心系禅机,诗,画,书法,音乐造诣颇深,他的诗有一种空灵,清新,深刻的简洁与透析;李白追求道家的飘逸自然与剑侠的豪爽,他的诗作流淌着仙气与浪漫;杜甫以儒家圣人为楷模,严谨自侓,他的诗作对仗工整,严谨。
这里,我们选取诗人们以相同题材为对象的作品,比较三人不同的诗歌风格。
在以送友为题的诗中,李白有《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云:故人xxxx,烟花三月下xx。
孤帆远影毕空尽,唯见xx天际流。
诗人在好友孟浩然登船远去时,表现的仿拂是神仙之间的交往,飘忽而来,乘鹤而去,远逝天际,渐无踪影。
没有凡人离别的悲伤,没有难分难舍的愁怅。
诗人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望远去的白帆,陶醉其中,飘飘欲仙。
我们再比较王维送友诗作《渭城曲》,诗云:xx朝雨浥轻尘,客舍xx柳色新。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友却另是一派田园风光,一幅清新的水墨画。
嫩绿的杨柳,碧瓦客舍,被晨雨清洗得一尘不染,在此圣洁之地,诗人为友把盏,尽离别之情。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李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李白和杜甫:一、思想:李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李白经常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李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李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着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的古诗

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四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形式上丰富多样,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更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的真实记录和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这四位诗人及其作品的价值。
1. 李白李白是我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其中以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豪情壮志为主要特点。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经常描绘醉酒仙乐,放浪形骸的情景,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的代表作《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十载”的诗句,表达出他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2. 杜甫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诗篇广泛涉及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以抒发对社会苦难和人民疾苦的关怀为主要特点。
他的代表作《登高》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古来征战几人回?长安一片月”表达了他对国家兴亡、民生疾苦的思考和感怀。
3. 白居易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作以抒发对人生、自然和爱情的感悟和追求为主要特点。
他的代表作《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达了他对生命的理解和追求。
4. 王维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的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物、山水田园和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为主要特点。
他的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中“天淡星稀深深月,海风吹我欲何如”、“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表达了他对自然风光和友谊的情感。
总结回顾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这四位诗人及其作品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形式上丰富多样,情感丰富,思想深刻,更是对我国古代社会、历史、人文和自然风物的真实记录和表达。
他们以不同的角度切入,写出了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许多精彩诗篇,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诗词赏析—唐代大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李白、杜甫和王维

诗词赏析—唐代大诗人中的杰出代表:李白、杜甫和王维如果在为数众多的唐代诗人中选出三位,作为唐诗的代表,当选的一定是李白、杜甫和王维。
因为他们无论是从诗的风格,还是人生经历来说,都很值得玩味。
如果把他们比作人生的三个阶段,那么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宛如意气发的青年时期。
提到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画面就会浮现在眼前,活脱脱是尝尽了酸甜苦辣的中年写照。
而“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王维,那份淡泊和宁静,恰如安逸闲适的老年阶段。
如果再按照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来分,那么“五岁诵六甲,十岁读百家”,“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渴望像《道德经》中描绘的那样,功成名遂而后身退,无疑代表着道家的超群拔俗。
希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杜甫,则代表了儒家的忠君爱国。
而自号为摩诘居士的王维,其意就取自佛教的《维摩诘经》,自然是佛家的代表了。
他们的经历就更有趣了。
李白渴望建功立业,但又不走寻常路,不屑于像常人那样参加科举选拔。
他幻想像庄子《逍遥游》里的大鹏那样,扶摇直上,一飞冲天,尽快实现自己的抱负。
然后再“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潇洒地退隐林下,为道家“功遂、身退,天之道”的理想,做个完美的注脚,留下千古美名,让后代的文人永远羡慕去吧。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的士大夫家庭,自然是循规蹈矩地去参加科举考试。
但遗憾的是,这么一个大诗人,考进士竟然落了榜,在长安熬了十几年,才得了个从八品的小官。
相比之下,王维就幸运多了,开元九年,二十一岁的他就中了进士,据说还是当科的状元,可谓春风得意马蹄轻。
李白的人脉果然厉害,通过他朋友圈的大力推荐,直接得到了唐玄宗的招唤。
于是他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冲冲地上任去了。
杜甫在安史乱中,被叛军所获。
当兵的才不管他会不会写诗呢,一听他只是个仓库保管员,嫌他官小,都懒得搭理他。
他冒险逃脱,追上了唐肃宗。
肃宗感他一片忠心,授予他左拾遗之职。
试论诗圣社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

试论诗圣社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1.诗圣杜甫的取境特征(1)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在杜诗中,诗人常将自己的主观感受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
例如《丽人行》中,诗人并没有直接去斥责杨氏兄妹的荒淫,然而从对他们服饰、饮食等方面的具体描述中,作者的爱憎态度已最露无遗。
(2)诗风多变,沉郁顿挫杜甫诗风多变,但总体来看,可以概括为沉郁顿挫。
这里的沉郁是指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3)同情人民,揭露阶级矛盾杜甫诗充分表达了他对人民的深刻同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剥削者与被剥削者之间的尖锐对立。
杜甫的一些咏物、写景的诗,甚至那些有关夫妻、兄弟、朋友的抒情诗中,也都滲透着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总之,杜甫的诗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艺术记录。
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
2.诗仙李白的取境特征(1)将多种情感融为一炉李白把自己“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道家愤世嫉俗的精神以及游侠思想中反抗强暴、救弱扶强的精神结合起来,对祖国表示了热爱;对被压迫被损害的人民表示了真挚的同情;对封建制度所孵育出来的黑暗现象表示了深刻的憎恨和愤怒;对统治阶级中的权贵们表示了强烈的反抗和蔑视。
(2)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在表现手法上,他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并使之发展,特别是汲取了民间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在创造性地运用中加以提高。
(3)题材广泛在描写对象上,他所接触到的题材也比屈原更为广阔。
因此,他对于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范围,也就更加广泛。
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就是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
3.诗佛王维的取境特征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
唐宋诗人之比较研究:李白与杜甫

唐宋诗人之比较研究:李白与杜甫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诗人。
其中,李白和杜甫被誉为唐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究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各自独特的诗歌魅力。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气势磅礴。
他的诗作常常写人生风风雨雨,歌咏自然和英雄志向,充满激情和豪情壮志。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多样,运用辞藻华丽,形象生动。
他的诗作往往以开头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而闻名,这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豪情壮志的追求。
李白的诗歌常常以社会时事为背景,他热衷于描写政治风云和时代变革。
他的作品以豪放的笔调,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时事的关切和对社会的审视。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权贵的讽刺和对平民百姓的关爱,这也是他诗歌的特点之一。
此外,李白的诗歌还富有民间色彩和浪漫主义情怀。
他常以饮酒作为写作的动力,借酒浑欢,舒发豪情。
他的诗作中充满了对爱情、友情和自由的赞美,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写法,充满了对人生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风格严肃庄重,深入人心。
他的诗作往往以人民生活和社会命运为主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表达了他对现实问题的痛心疾首。
杜甫的诗作以深沉的思考和抒发为特点。
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苦难的描写常常令人动容,他用真实的语言和饱满的情感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他的诗歌常以自省和自省的姿态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民的艰辛。
他的诗作令人深思,也带来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此外,杜甫的诗歌也展示出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崇敬。
他的诗作中常常描绘自然景色的美丽和恢弘,表达了他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思考。
为什么说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

为什么说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天才李白,地才杜甫,人才王维'这一说法来自于徐增的《而庵诗话》,原文是:'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李白是天才,诗歌俊逸豪放,天纵豪情;杜甫是地才,诗歌沉郁顿挫,萧散自然。
此二人是浪漫主义诗歌和现实主义诗歌的典型代表,他们足令众人对其'天才'和'地才'的赞誉了然于心。
而在众多出色的盛唐诗人中,王维为何能获得'人才'这一至上称号呢?一、周全人物,名盛千古王维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三十岁时状元及第,后拜为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史之乱时被迫接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有幸免于死罪。
王维一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后于辋川别墅逝世。
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另在边塞诗方面卓有成就,尤善五律。
王维参悟佛禅,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篆刻,是难得一见的文学艺术全才,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年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新唐书》本传)。
唐代宗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诗画之妙更是被苏轼夸赞为:'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
二、禅哲理趣,超然物外徐增将王维定位为诗中人才的依据:一是以理趣胜;二是精大雄氏之学,篇章字句,皆合圣教。
这两点是紧密结合的。
王维号称诗佛,自然是因为其诗中富含禅意理趣。
王维在诗中表现的禅理不像玄言诗那样枯燥,而是化禅理入诗中,自然天成,引出对人生的感悟。
如《终南别业》一首: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国忧民】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 时眼前突兀见 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 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 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 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 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 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 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语文研究性学习
性格:
境遇:
仕途不顺 山水
自由 傲岸 狂放不羁 博爱 任侠精神
诗风:
浪漫 求仙学道 民歌风情
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赠韦秘书春》)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其二)》),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人长安到日边 (同诗其十一)。
【对国难的悲伤,报国无门的焦虑】
爱君山岳心不移。 (《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 多惭华省贵,不以逐臣疏。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贵贱结交心不移,惟有严陵及光武。 (《箜篌谣》) 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 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却之武陵立马赠别》)
性格:
境遇:
申包惟恸哭,七日鬓毛斑(《奔亡道中五首》)
溧阳酒楼三月春,杨花茫茫愁杀人(《猛虎行》)
【个人痛苦】 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 (《流夜郎永华寺寄寻阳群官》) 窜逐勿复哀,惭君问寒灰 (《赠别郑判官》)
【与乱世之忧结合】 神器难窃弄,天狼归紫宸。六龙迁白日,四海 暗胡尘。……一生欲报主,百代期荣亲。其事 竟不就,哀哉难重陈。卧病宿松山,苍茫空四 邻” (《赠张相镐二首》)
性格:自由境遇:源自亦官 亦隐 亦禅诗风:
禅学 山水田园 边塞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 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 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 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 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 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 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 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亚夫得剧孟,敌国空无人 (《赠张相镐二首(其一)》)
【表示失望】
虚传一片雨,枉作阳台神。纵为梦里相随 去,不是襄王倾国人。 (《系寻阳上崔相涣三首(其三)》)
树榛拔桂,囚鸾宠鸡。舜昔授禹,伯成耕 犁。德自此衰,吾将安栖? (《万愤词投魏郎中》)
【珍重友情】 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 (《赠别郑判官》) 赠君卷施草,心断竟何言? (《赠别龚处士》) 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 (《赠易秀才》)
【定居下来】 1、他乡阅迟暮,不敢废诗篇” 2、城尖径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峡 坼云霾龙虎睡,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 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杖藜叹世者 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香。 (《白帝》)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阁夜》) 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初飞。 (《解闷》)
【山水吟咏】
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 暖睡鸳鸯。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 火独明。晓 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2、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 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
创新 爱憎感
诗风:
新题乐府 七律 对仗 典雅 拒绝全盘否定
【豪情万丈】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忧国忧民】 1、致君时已晚,怀古意空存
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社会责任心】 《哀江头》《兵车行》 《三吏》《三别》 《后出塞》《羌村》 《北征》《悲陈陶》 1、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 抵万金,白 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