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李白的关系

合集下载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什么关系:
杜甫和李白是朋友关系。

在744年的时候,杜甫和李白相遇,那时杜甫32岁,李白43岁,两人相差11岁。

当时的李白已经名扬天下,而杜甫在诗坛还只是崭露头角,在当时李白不仅是在年龄上比杜甫大,而且在诗坛上的辈分领先杜甫一个时代。

后来杜甫还写了一首《忆昔》的诗,回忆三人其时同游的情谊:“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

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诗中写出了他们三人游梁宋时登高赋诗的情景。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

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杜甫和李白的关系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而且是曾经亲密交往的好朋友,诗国的天空中,二星同耀,辉映千古,已然是奇事一,堪称文学史奇迹。

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一见面,就自告奋勇做起了李白的导师,既指点李白的为人处世,又指点李白的诗歌创作,更是出人意料,奇之又奇。

现存杜甫诗歌中,写到李白的作品有如下十余首:《赠李白》(二年客东都)、《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送空巢父归游江东兼呈李白》、《饮中八仙歌》、《苏端复筵简华醉歌》、《梦李白二首》、《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不见》、《昔游》、《遣怀》等。

这些诗歌中,杜甫表达了对李白诗歌才华的赞赏与批评,表达了对李白人生遭遇处境的不平与担忧。

年龄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却然像仁厚的兄长,像爱才的导师,语重心长,关怀备至。

李白、杜甫第一次会面,是在天宝三载(744)夏天,当年李白44岁,杜甫33岁。

他们见面的地点是东都洛阳。

李白结束了供奉翰林的长安生活,路过洛阳,准备去梁宋(开封)一带游览。

不知道是什么机缘,已经在洛阳客居两年的杜甫,跟他见面了,并且一见如故,很快便相约同游梁宋。

显然,当时两人的心情都很不好。

李白因为喜欢饮酒,行为傲诞,得罪了高力士等玄宗身边的宠臣,玄宗李隆基也并不真正信任他——可能有担心嗜酒的李白泄露宫闱秘密的因素。

因此,他别无选择,只能自求还山。

文雅的说法是“赐金放还”,实际上就是给俩小钱打发他回家。

也就是说,李白“使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了,他入京时“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言壮语也沦为大话空言,他一切关于未来的蓝图化为泡影。

杜甫结束为期五六年的齐赵游历回到洛阳,两年时间里,最疼爱自己的姑妈和祖母相继去世。

可能其间家庭经济情况也走了下坡路,过惯公子哥生活的杜甫体会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

这些情况,都反映到了杜甫写给李白的第一首诗《赠李白》中。

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

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

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李白是唐朝乃至整个古代伟大的诗人,那么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李白与哪位诗人并称李杜,希望对你有帮助! 李白和杜甫关系李白与杜甫,合称李杜,一个诗仙、一个诗圣,都是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的唐朝大诗人,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一个是浪漫主义的典型人物,一个则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上下难分,文人相吸,他们之间一见如故的真挚友情也是名垂文学史的千古佳话。

李白与杜甫是在杜甫父亲的家中相识的,两个一遇便如知音般相见恨晚,当时的李白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不过是侵犯权贵被放至山林的默默无闻之辈,但是同为孤僻性格的两人却十分投缘,如同兄弟般珍惜彼此,一起喝酒作诗,十分畅快,在临行分别时还寄诗相赠。

杜甫的诗中表现出了对于李白的极其崇敬,对其诗文的评价也甚是贴切。

李杜之间的关系,几乎可以称为继伯牙子期之后的最佳友情了。

但是二人此次一别,就再也没有重逢过了。

也许是中国太大,又或许是二人结识已晚,显得李杜二人之间的交往过于短暂。

在此之后,深情的杜甫一直没有放下对于李白的想念,常于各处写下深刻牵挂的诗句。

而李白呢,他寄情于山河,步履不停,广交友人,而杜甫也成了他漫漫游历长河中的一瓢。

二人互相别无所求,两大才子能有机会相逢相识,便已是世间难得之事了。

李杜二人都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但李白寄情思与山水,四处游历,而杜甫却心系百姓疾苦,揭露暗政。

杜甫的天赋略微不如李,但他勤学严谨,依旧留下了许多不朽佳作。

李白简介李白古代的浪漫诗人,出生于公元701年,家世和出身不详,据说是在西域碎叶城出生的,后来跟着父亲到了绵州昌明。

关于他的高祖有说法是兴圣皇帝,也有人推测是唐太宗的兄弟。

李白五岁的时候开始识字读书,这其中还发生了铁杵磨针的故事。

李白十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赋了,并接触到了道教,在游历过相邻周郡的过程中开阔了眼界,因而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开始远游。

在路上,李白认识了孟浩然、李邕,并在安陆成亲。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

李⽩和杜甫的关系李⽩和杜甫的关系 李⽩和杜甫⼀个诗仙⼀个诗圣,两⼈都在中国诗坛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两⼈都是唐朝时期的诗⼈,两⼈的诗风也完全不同,那么两⼈的关系如何呢? 先说李⽩。

李⽩出⽣在四川,他幼年聪颖过⼈,⼗岁就精通诗书。

直到⼆⼗岁时,当地的官员就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

“天⽣我材必有⽤,千⾦散去还复来”是他的⼈⽣信条和做⼈准则。

就连当时名震京城的著名诗⼈贺知章看了他的诗⽂后也不禁赞叹道:“⼦,谪仙⼈也!”后来,经贺知章的举荐,李⽩被唐⽞宗下诏命为翰林待诏。

当然,这个翰林待诏是编外的,要等到其他翰林提拔或者退休腾出空缺后才能补上。

因此,也就享受不到国家的俸禄,这是⼤唐王朝的体制所决定的。

能够进⼊翰林院的,⼤都是进⼠及第,唯独李⽩是⼀介布⾐。

唐⽞宗之所以给李⽩⼀个翰林待诏,其原因也可能是嫌他的⽂凭太低。

他⼀⽣恃才傲物,轻财好施,蔑视权贵,狂放不羁,尤其是看不惯⾼⼒⼠那种奴颜婢膝,阿于奉承的作派。

⼀次,唐⽞宗召他进宫写诗,他趁着酒劲逼着⾼⼒⼠为其脱靴,让杨贵妃为其研墨,因⽽得罪了⾼⼒⼠,遭到了⾼⼒⼠的算计,并最终被逐出长安。

说穿了,李⽩就是⼀个纯粹的⽂⼈啊,他不知道宫廷和宦海的险恶,更不知道“宁可得罪君⼦也不得罪⼩⼈”的基本道理。

其实,唐⽞宗是很想重⽤李⽩的`,但是,在每⼀次要提拔他的关键时刻,均遭到了⾼⼒⼠和杨贵妃的极⼒阻拦。

试想泱泱⼤唐王朝,⼈才辈出,⽂⼈荟萃,能够让唐⽞宗亲⾃为其调羹的也只有李⽩⼀⼈了,⾜见唐明皇对他的赏识。

嗜酒如命的李⽩⼏乎喝遍了长安的⼤⼩酒馆,这是唐朝任何⼀个诗⼈都⽆法⽐拟的。

他每天必喝,每喝必醉,醉了就躺在⼈家酒馆⾥呼呼⼤睡。

以⾄于唐⽞宗想听李⽩写的新歌也找不到他的踪影,不得已让⾼⼒⼠带着⼀帮太监们,满长安城到处乱找。

这有他的好朋友杜甫的诗为证:“李⽩⽃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呼来不上船,⾃称⾂是酒中仙。

”酒对于李⽩来说,有得也有失。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与文学影响力他们如何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与文学影响力他们如何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与文学影响力他们如何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与文学影响力:他们如何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时期,而在唐代诗坛上,有两位不可忽视的文学巨匠,他们分别是李白和杜甫。

李白被誉为“诗仙”,其狂放豪迈的诗风激荡了整个文学界;而杜甫则以其深沉的笔墨和社会关怀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们之间建立的深厚友谊不仅影响了彼此的创作风格,也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

本文将探讨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以及他们对唐代诗坛的文学影响力。

一、李白与杜甫的友谊源起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友谊可以追溯到他们最早的相识。

据记载,两人在咸阳相遇,当时李白已经闻名于世,而杜甫还未成名。

李白对年轻的杜甫赞赏有加,感叹他的才华横溢和坚定的人格。

从此,他们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友谊和思想交流。

虽然两人性格迥异,但却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创作激情。

二、友谊的影响与交流1. 文学创作上的启发李白和杜甫的友谊相互激荡着双方的文学创作。

杜甫深受李白的鼓舞和影响,他试图通过与李白的创作对话来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杜甫在他的《秋兴八首·其一》中写道:“谁谓巴山夜雨至,卧听岷峨梦觉时。

老身未觉都无梦,石苍渔火江烟里。

”这是对李白《早发白帝城》中“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尔频年尽沧溟”的回应。

杜甫通过与李白的交流,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并加以巧妙运用,展现出自己的独特风格。

2. 思想观念的交流李白和杜甫在友谊中还充分交流了彼此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与思想。

李白的作品大多受到了自然的启发,而杜甫则以关心社会民生为主题。

他们在创作中相互借鉴对方的观点,使得自己的作品更为丰富和深刻。

三、影响力的体现: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李白与杜甫的友谊不仅对他们个人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整个唐代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共同开创了唐代诗坛的黄金时代,推动了唐代诗歌的发展。

1. 李白的影响力李白以其浪漫主义的诗风成为了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

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和故事_李白和杜甫共见过几次面

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和故事_李白和杜甫共见过几次面

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和故事_李白和杜甫共见过几次面真实历史上的李白与杜甫的关系有着“李杜”之称的李白与杜甫,作为占据中国古代诗歌史半壁江山的人物,后世不免将他们两人的文学成就拿来作比较。

而很多不了解历史全貌的人甚至会将其浅显的归类为对手,其实不然,除去文学成就外,两人的感情才是最具争议的话题。

纵观历史,李白与杜甫究竟是塑料友情还是真正的兄弟之谊呢?为何杜甫给李白写了那么多首诗而李白却只回了三首给他?一、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称“谪仙人”,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从小生活在胡人地区,又深受汉人文化的影响,造就了他豪迈、爽朗、狂放不羁的性格。

李白从18岁起来便有了入仕为官的想法,可碍于商人之子的身份,一直报国无门。

直到开元十三年(725年),时年25岁的李白离开蜀地,开始了他多年“仗剑走天涯”的生活。

在往后的日子里,李白一边游历大好河山,一边不断写信向朝廷自荐。

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四十二岁的这年,终于迎来了生活的转机。

李白得到玉真公主与贺知章的推荐,有了入朝为官的机会。

可这段仕途生涯也并未持续多长时间,仅仅一年半李白便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离开皇宫后,拿着唐玄宗赏赐的金子,李白又踏上了他的游历之路。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出生于河南巩县,他从小家境优越,使之有机会学习各种文化典籍,年仅七岁就能作诗。

开元十九年(731年),时年十九岁的杜甫就开始了他的游历之路,先后游历郇瑕、吴越等地。

和李白一样,杜甫也有着入朝为官的想法。

到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结束了他的游历生活,转赴洛阳参加科举考试,本以为能一举入仕,没成想却惨遭落第。

科举考试失败后,杜甫又接着开启了他的游历生活,并在齐赵一带一直定居了五年,中间还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千古名句。

二、李白和杜甫虽都生活在唐朝,但两人的年纪却相差了足足11岁,况且两人的生活环境也完全不同,本来毫无交集的两人,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呢?这就不得不说两人相似的成长经历与共同的爱好了。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的友情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的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的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

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

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的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两人可谓一见如故。

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的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

性格孤傲的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的。

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

杜甫的诗中充满了对李白的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

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11岁,他们常以诗相赠.他们的友谊纯净如水!《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

但李白写给杜甫的,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就此也可以想见两个伟人曾经的关系。

李白与杜甫的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的了,但他们的交往,也是那么短暂。

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的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多情的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的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的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的名字再也没有在他的诗中出现。

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的不平衡,但天下的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

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的美好承担。

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

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的行动,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视。

此时的李白是孤独而落魄的,但是,却有一个人,对李白的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的舆论而改变。

他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

他说“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

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意思是李白之下庐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说的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的,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与杜甫的友谊

李白和杜甫地友情他们在杜甫父亲杜闲地家里相识,两人不仅有诗歌地往来,而且共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李白与杜甫相会是在李白因触怒权贵放归山林时.杜甫在诗中描写当时地情形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兄弟.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两人可谓一见如故.李白当时已经是诗名远扬地大诗人了,而杜甫还默默无闻.性格孤傲地李白和杜甫应是很投缘地.后来两人各奔东西,但有诗互相寄赠.杜甫地诗中充满了对李白地崇敬,而且对李诗风格评价甚恰.如《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日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白大杜甫岁,他们常以诗相赠.他们地友谊纯净如水!《杜甫诗集》可以见到10来首,如:《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等等.但李白写给杜甫地,找遍了《李白集》也只见到三首即《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就此也可以想见两个伟人曾经地关系.李白与杜甫地友情,可能是中国文化史上除俞伯牙和钟子期之外最被推崇地了,但他们地交往,也是那么短暂.相识已是太晚,作别又是匆忙,李白地送别诗是:“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此再也没有见面.多情地杜甫在这以后一直处于对李白地思念之中,不管流落何地都写出了刻骨铭心地诗句;李白应该也在思念吧,但他步履放达、交游广泛,杜甫地名字再也没有在他地诗中出现.这里好像出现了一种巨大地不平衡,但天下地至情并不以平衡为条件.即使李白不再思念,杜甫也作出了单方面地美好承担.李白对他无所求,他对李白也无所求.天宝十五载,李白参加了永王起兵与肃宗争夺皇位地行动,被唐中央王朝所疾视.此时地李白是孤独而落魄地,但是,却有一个人,对李白地认识和崇敬并没有随着朝中地舆论而改变.他写诗为李白抱不平、为其剖白辩护.他说“处士祢衡后,诸生原宪贫.稻梁求未足,薏苡谤何频!”意思是李白之下庐山从永王,乃是为生活所迫要讨碗饭吃,并非有什么野心;“苏武元还汉,黄公岂事秦?”,说地是如苏武欲归汉,夏黄公不事秦始皇一样,李白追随永王也并非是其心甘情愿地,乃至于愤怒地喊出了“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众人对李白避之不及地情况下,此人却句句为李白开脱,真可谓用心良苦啊.而这位与李白患难见真情地诗人,就是杜甫!杜甫对李白地信任,笔者认为,是他对李白地崇敬之情根深蒂固地体现.用现代地话来说,就是一种"偶像情结".而如若要追溯这份情感,那要从李杜相识时说起了.天宝三载(公元年),杜甫和李白初识于洛阳.当时,李白四十四岁,因不为权贵所容而被唐明皇赐金放还②[与后面地注释不符],而小他十一岁地杜甫则在十年前考进士不第后,就一直游历四方,正好这个时候游到了东都洛阳.这或许就是所谓地“宿命”地相遇吧.闻一多先生认为李杜地相遇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地一刻,或许只有老子与孔子地相遇能与之相比,并把这次相遇比作“太阳和月亮地相碰”③[与后面地注释不符].那么李白和杜甫二人,谁是“太阳”?谁是“月亮”呢?从创作风格来看,李白是太阳,热情奔放;杜甫是月亮,内敛深沉.从当时地影响力来看,李白依旧是“太阳”,诗名远播,光芒四射.李白此时虽已丢掉了御用诗人地宝座,却仍然是钦定地桂冠诗人,“天下无人不识君”.杜甫仍然是“月亮”,诗名未就,光华初露.殊不知,这时地“月亮”,他日却放射出和太阳一样耀眼地光芒.不过从两人当时地地位可推想出,李白地声名与才气使得杜甫对他地仰慕如长江流水,奔涌而出.杜甫能与这位著名大诗人相遇相交,其受宠若惊地心情可想而知,所以也格外珍惜这一段友情,为他日后写下二十多首与李白有关地诗歌地埋下伏笔.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他们经常举杯畅饮,携手同游,谈诗论文,议论时事,两人谈得非常投机,再加上又都是酒国中人,欢饮达旦中各显出一番天真来.杜甫后来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中写道:“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说地是自己和李白高谈阔论,而酒中地李白最能表现出他地个性本色,最能张扬他地人格魅力.随着和李白交往地日益加深,杜甫对李白地了解更为深入.李白地诗歌才情,人格魅力和人生态度都让杜甫钦佩不已,“偶像”情结迅速滋生.杜甫对李白地“偶像”情结之一:赞美其天才放逸,行云流水地诗歌才情b5E2R。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你的才情令我惊叹—《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 你的潇洒令我向往—《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如果全世界背叛了你,我会站在你身后背叛全世界! • 《不见》: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 李白:杜甫纵有诗千首,不及汪伦送我情……
• 但是! 李白:曾经,汪伦是我的朱砂痣,现在,孟浩然是我的白月光。 • 李白: • 《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 《春日归山寄孟浩然》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淮南对雪赠孟浩然》 • 《游溧阳北湖亭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
• 春天想你—《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冬天想你—《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 • 起风了想你—《天末怀李白》: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 梦里还是想你—《梦李白》: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 送个朋友想你—《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南寻 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孟浩然《留别王孟浩然》:故人不可见,江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 王维: • 《菩提寺禁裴迪》 • 《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 《酌酒与裴迪》 • 《赠裴十迪》 • 《口号又示裴迪》 • 《赠裴迪》
杜甫: 《赠李白》(二年客京都) 《赠李白》(秋来相顾尚 飘蓬)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 居》 《饮中八仙歌》(李白斗 酒诗百篇) 《冬日有怀李白》 《春日怀李白》 《梦李白二首》 《天末怀李白》 《不见》(不见李生久)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和杜甫的关系, 足够后世脑补出无数 长篇虐恋小说。
李白《赠汪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