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融合的教学实践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0 O . O 1 I I N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9V L2 N .0 S H 0
循 证 医 学 与 中 西 医 结 合 临 床 思 维 方 法 融 合 的 教 学 实 践
司秋 菊,常风云 , 张艳 慧 , 许庆友
( 河北 医科大学 中西 医结合 学院 , 河北 石家庄 0 09 ) 5 0 1
摘要: 在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授课过程中引入循证医学概念, 讲解具体操作步骤, 并结合实 例由学生亲自 操作, 体会
如何应用。实践表明该方式拓 宽了学生的思路 , 高了学习兴趣 , 提 有助 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 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11 循证 医学是发展 中医药学, 高临床疗效 的需要 中医药学 学 方 法 死 板 、 才 培 养 模 式 单 一 等 问题 , 种 医 学模 拟技 术 、 于 . 提 人 各 基 的特色是辨证论治 和整体观 念 , 临床疗效是其优 势 , 更是 中医药 问题 的 学 习 ( rbe —bsdl rig P L 、 观 结 构 化 临 床 考 polm ae ann , B ) 客 e 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然而临床疗 效虽确切 , 但对 现代科学研究 试 (bet esu tr l i lea ia o , S E) ojcv t c e c n a xm nt n O C 等新 兴 教 学 手 i r u d ic i
要求任何医疗措施 的确定 , 即医生处理患者 、 专家制定治疗措施 、 引入并实施循证 医学 , 可促使 学生 提 出问题 、 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
政 府 制 定 医疗 卫 生 政 策 等 , 应 根 据 现 有 客 观 的 、 可 靠 的 科 学 题 , 动 医学 实 践 , 发 内在 兴 趣 , 免 了填 鸭 式 的被 动 接 受 知识 都 最 主 激 避 依 据 进 行 。E M 已被 当 今 医学 界 公 认 为 对 指 导 临 床 实 践 、 定 的旧模式。在传统 的经验 医学教育 中, B 制 大课讲授 、 小组讨论 、 床旁 计划 、 解释结果和临床决策具有极其重要价值的方 法学 。在 医学 带教见习等各种方法是 以课堂教学为主 , 老师按照教学大纲和 自 教 育 研 究 中 引入 循 证 思 想 , 是 近 年 来 国外 医 学 教 育研 究 较 热 门 己的临床经验对学 生讲授 , 也 考试 也是强调理 论知识 , 学期结束 时 的课 题 。 以分数高低评价教学效 果 , 生无法参 与到教学 当中, 学 更没有 寻 1 加 强循 证 医学 思 维 和 方 法培 养 的必 要 性 找证据和实践的机会。近年针对 以往 医学教育教学 内容 陈旧、 教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融合的教学实践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融合的教学实践概述循证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在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主要介绍循证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融合的教学实践。
循证医学循证医学是指通过系统性地评价可得的最好的外部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应用。
循证医学强调对临床实践问题的客观求证,并将临床实践与科学研究相结合,以期在医疗决策中实现更好的可靠性和效果。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是指在中西医结合实践中,针对不同病情和治疗方法,采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循证理论为指导的思维方法。
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强调在综合考虑病情的同时,结合循证医学的证据,平衡中西医治疗的优势和劣势,以达到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融合的教学实践循证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融合的教学实践,是目前很多医学院校在教学中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
该教学方法通过将循证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在学习传统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了解现代医学的循证理论,还能更好地应用中医和现代医学中循证证据部分,从而达到更加有效和科学的治疗效果,同时更好地满足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融合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通过演示、案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从实际案例中深入了解和掌握循证医学和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的应用。
同时,学生还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将所学知识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医学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小结本文主要介绍了循证医学与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方法的融合教学实践。
该方法强调让学生在继承中医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现代医学循证理论的应用方法,以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式处理病情,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满意度,提高了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应用水平,适应了当今复杂多变的医学环境。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引言循证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种方法,它基于最好的科学证据,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以做出最好的医疗决策为宗旨。
循证医学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其能够规范化临床实践,提高医疗质量,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将循证医学应用到临床实践中。
一、循证医学的概念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以制定最好的医疗决策。
循证医学的核心在于使用最好的现有证据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诊断和治疗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
循证医学能够帮助医生更好地预测各种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方向,减少治疗的错误和功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二、循证医学如何指导临床实践循证医学将偏重于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分析和评估各种临床干预措施,使医生从中得到更可靠的指导。
循证医学强调医生在制定治疗方案时要充分了解和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生活方式,家庭背景,治疗史等。
此外,医生还需开展诊断和治疗方案所需的各种科学研究,以确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措施。
循证医学的实践思路包括:1.了解和了解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包括经验审查和系统综述。
一些医师组织或研究机构会发暂行指导意见,以帮助医生更好地选择药物,期限和适应症和疾病等细节;2.根据具体的医疗问题制定一些策略和指南,以确定特定治疗方案或药物;3.将治疗方案基于医生、患者和家属等人员,更好地控制治疗的风险和利益;4.分析和评估临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确认他们是否符合临床研究的标准和联合委员会的规定。
三、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需要遵守严格的流程,确保医疗决策的可靠性。
循证医学的应用需要遵循以下步骤:1.收集患者相关数据:在制定治疗方案之前,医生必须详细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病史、实验室测试结果等相关信息。
临床医师的成长与临床思维--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

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权瀛思考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思维无处不在。
你对临床思维的理解是什么?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临床思维来指导诊断和治疗活动?一、临床思维:导读:本文将从临床症状,检查,诊断标准和原则,治疗计划和预后结果判断等方面详细阐述临床思维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临床思维的普遍性: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每个环节,都会遇到或存在临床思维问题,包括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到实验室检查和某些特殊检查,以及确诊和鉴别诊断、制订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其后的随访和讨论疾病预后。
询问病史的时,要考虑到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需要问哪些相关症状或主要症状,在此基础上有侧重有根据进行重要体格检查,发现重要的体征或体征的组合,在完成病史或者是体格检查以后,根据临床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如X光检查等。
在临床实践当中如果不是自觉的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不自觉的盲目的进行临床思维,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盲目的医疗事件,如果不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临床思维的指导下,可以用较少时间花较低费用,病人遭受较少痛苦,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诊疗效果。
相反,在错误的临床思维指导下,盲目进行各种医疗实践,难免花更多时间,更多经费,病人遭受更多不必要痛苦,甚至走很多弯路,而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造成病人的自残、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特殊检查等方面举例说明临床思维的重要性:呼吸困难: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
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情况来分辨:我们还可以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时效来对呼吸困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特殊检查:在CT检查上,常常在肺上可以看到单单的磨玻璃样的影象,这是一个放射学上的一个重要的征象,实际上看到磨玻璃影,是有很多情况引起的:1) ARDS,急性间质性的肺炎。
2) 急性肺水肿。
3) 肺出血。
4) 巨细胞病毒肺炎。
5) NSIP,硬皮病,药物性反应。
6) 特发性肺纤维化,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探讨

临床医学教育中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探讨引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学生和医学家开始重视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是指利用临床研究,尤其是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评估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依此来决定最佳诊疗措施的方法。
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应用可以提高临床医学教育的质量,促进临床教育的发展,改善临床实践水平,确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本文将探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以及临床医学教育背景下的实施过程。
一、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核心是利用临床研究的研究方法,以及临床实践的实践方法,应用医学科学的方法,结合效果评估、病例研究、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有效的诊疗措施进行综合评估,从而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疾病。
因此,循证医学思维方法是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医生的临床诊断能力,促进更有科学和理性的临床决策,保证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二、循证医学思维方法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1)建立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循证医学思维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要认真研究和设计教学措施、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积极开展循证医学的教学实践,借助技术工具,引导学生在实际案例中运用循证医学方法。
(2)突出循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突出循证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例,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临床问题判断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讨论法、报告法、探究训练法等,让学生体会到循证医学思维方法是医学生必备的科学思维能力。
(3)提高医学实践能力在实施循证医学思维方法的临床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完善实习环境,提供多种形式的临床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医学知识以及循证医学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学习循证医学,转变临床思维

554新医学2006年8月第37卷第8期啊学习循证医学,转变临床思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325027)严志汉虞志康许崇永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放射科-/循证医学中心(6l0047)刘荣波[关键词]循证医学临床医学1引言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是近年来国际临床医学界倡导的学科发展方向之一,也是目前医疗界的热门话题,它的出现使临床医学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概念正在发生巨大转变。
循证医学即遵循证据的医学,认为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证据,即医生开处方、专家制订治疗指南、政府制订医疗卫生政策都应根据现有的最可靠的科学证据进行。
许多国家已将循证医学列为医学生和医学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学习循证医学有助于转变临床思维,使医疗实践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
2循证医学产生的背景循证医学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和蓬勃发展有较多的理由,其中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2.1传统医学的缺陷和临床实践的不规范传统医学以个人经验为主,医生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高年资医生的指导、教科书和医学期刊上零散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研究报告为依据来处理病人。
其结果是,面对同一临床问题,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医院的不同医生,其处理方法各式各样,五花八门。
例如在美国同一个州内,儿童扁桃体切除率在一个社区是8%,而在另一个社区则高达70%。
循证医学既重视个人经验又强调采用现有的、最好的研究证据,两者缺一不可,这有利于缩小临床实践的差异,从而规范疾病的诊疗程序。
2.2传统医学教育的缺陷我国的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长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是很大的弱点。
目前的医学教育模式同样存在一些弊端。
传统的医学教育使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能随着时间的飞逝而逐渐过时。
有研究表明,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与从医学院毕业的年限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临床哲学思维与循证医学内容简介

1.班级介绍2.临床哲学思维,是贯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思想理念William Osler--现代住院医师制度和床边教学制度的建立者3.关于咳嗽,医患的小船说翻就翻如何让医患的小船不说翻就翻呢?我们来聊聊临床治疗理念的发展。
4.经验医学,其特点是 , 临床实践中医生多根据个人及高年资医师的经验、或基础理论或动物试验的结果来处理病人。
问题在于,经验、基础研究或动物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如何? 1980年以来,许多人体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liniealitrals , RCT )结果发现, 一些理论上应该有效或经验认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实际上是无效或害大于利, 而另一些似乎无效的治疗方法却被证实利大于害, 应该推广。
更常见的是, 许多动物试验结果在人体上应用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果。
这些残酷的临床事实迫使人们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什么样的证据才是最好的证据?5.20 世纪临床医学最大的进步,是从以个人经验及直觉为基础的传统个性化治疗,进化到基于基础及临床研究数据的循证医学,如同一场革命,短时间内,改变了临床医师的思维方法与实践模式。
循证医学认为, 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即 RCT和所有相关随机研究的系统评估(sysetmaticerviewss )R 所得出的结果, 是证明某种疗法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最可靠证据 , 是所谓的金标准, 也即是可临床应用的最好证据。
在没有金标准的情况下, 其他非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及其系统评估也可作为参考依据 , 但可靠性降低。
从这个意义上讲 , 循证医学的关键在于证据 , 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寻求和应用最好证据的医学。
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最常见的方法,而目前临床指南基本来源于循证医学。
6.但是,基于对疾病模糊的诊断、分期、评估而实施的临床研究,常常产生模糊的结论远离临床实际,甚至起到误导作用。
许多疾病治疗指南的“半衰期”仅有10年。
学者们试图以“改良”来弥补当今循证医学的先天不足,但效果甚微。
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探究

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探究
临床思维能力是指医生在面对患者病情时,能够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通过
综合分析、推理、判断、决策和反思等思维过程,最终得出合理诊疗方案的能力。
培养临
床思维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水平和治疗效果,还可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因此,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中,应
重视患者的个体化因素,通过案例教学、讨论病例、临床观察等形式,引导学生从患者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等方面逐步进行综合诊断,并加强诊疗方案的制
定和推广。
同时,要注重开展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合作,推广临床路径、多元诊疗、健康
管理等现代医学模式,促进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
此外,还要加强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评价和反馈。
评价应该贴近临床实践,注重多
元化评价,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实践操作评价等。
反馈要及时、准确,重点是指出学
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促进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断
提升。
总之,以培养临床思维能力为导向的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和医生
临床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加强跨学
科交叉合作,提高教学评价和反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不断推动医学教育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思维与循证医学实践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何权瀛
思考
在临床工作中临床思维无处不在。
你对临床思维的理解是什么?如何在工作中运用临床思维来指导诊断和治疗活动?
一、临床思维:
导读:本文将从临床症状,检查,诊断标准和原则,治疗计划和预后结果判断等方面详细阐述临床思维在临床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一)临床思维的普遍性:
临床医生在医疗实践每个环节,都会遇到或存在临床思维问题,包括从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到实验室检查和某些特殊检查,以及确诊和鉴别诊断、制订临床治疗方案,以及其后的随访和讨论疾病预后。
询问病史的时,要考虑到根据每个病人不同情况,需要问哪些相关症状或主要症状,在此基础上有侧重有根据进行重要体格检查,发现重要的体征或体征的组合,在完成病史或者是体格检查以后,根据临床诊断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如X光检查等。
在临床实践当中如果不是自觉的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不自觉的盲目的进行临床思维,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盲目的医疗事件,如果不进行科学的临床思维,就会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临床思维。
正确的临床思维的指导下,可以用较少时间花较低费用,病人遭受较少痛苦,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诊疗效果。
相反,在错误的临床思维指导下,盲目进行各种医疗实践,难免花更多时间,更多经费,病人遭受更多不必要痛苦,甚至走很多弯路,而依然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甚至造成病人的自残、死亡,引起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
从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特殊检查等方面举例说明临床思维的重要性:
呼吸困难:了解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
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情况来分辨:
我们还可以从呼吸困难发生的时效来对呼吸困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胸腔积液:
特殊检查:
在CT检查上,常常在肺上可以看到单单的磨玻璃样的影象,这是一个放射学上的一个重要的征象,实际上看到磨玻璃影,是有很多情况引起的:
1) ARDS,急性间质性的肺炎。
2) 急性肺水肿。
3) 肺出血。
4) 巨细胞病毒肺炎。
5) NSIP,硬皮病,药物性反应。
6) 特发性肺纤维化,寻常型间质性肺炎。
7) 过敏性的肺炎。
8) 呼吸性的气管炎、间质性气管炎。
9) DIP(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10) BOOP(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11) 结节病。
12) 淋巴细胞性的间质性的肺炎。
13)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14)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15) 弥漫性的支气管肺泡癌。
16) 脂质性的肺炎。
17) 肺泡蛋白沉积症。
外周血EOS增多:
经常做化学常规化验的时候,发现外周血里面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可以见于很多疾病。
1) 变态反应性的疾病:像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异体蛋白过敏,血液病。
2) 寄生虫感染:血吸虫,肺吸虫,丝虫,包囊虫。
3) 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的皮炎,天疱疮,银屑病。
4)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性的败血病,恶性淋巴瘤,真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
5) 恶性肿瘤:肿瘤的转移、坏死。
6) 传染病的恢复期。
7) 还有风湿免疫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过敏性的间质性肾炎等。
二)临床诊断的模式:
临床诊断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根据病人的各种检查结果,包括病史、体征还有实验室检查、特殊检查,这些检查结果归纳出来九条,123组成A组合,456组成B组合,56789
组成C组合,根据A组合,考虑可能有三种疾病,根据B组合,可能认为是两种疾病,C组合可能有四种疾病,想进一步确定,这些组合是不是符合各种疾病。
要进一步确定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对应看哪些条符合。
比如说A组合,若确定为一种疾病,看它和这种疾病的诊断方法比较还缺少什么条件,还要进一步的去做其他相关检查,寻找确诊A种疾病的依据。
三)按照逻辑学的要求的临床诊断依据:
导读:注意这里是重要的临床思维!
四)临床疾病的诊断模式:
提示:鉴别诊断的充分性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绝大多数情况下临床疾病的确诊是建立在充分、详尽的鉴别诊断基础上,这是因为临床上多采用的是类比推理+ 选言推理(相容选言推理)
五)鉴别诊断的充分性与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临床诊断上犯错误的机会比较多,误诊和漏诊比较多,很重要一点是临床诊断不够全面不够充分。
不够全面是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各种可能的需要鉴别疾病,不够准确是做鉴别诊断的依据不够充分,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临床疾病确诊,需要建立在充分鉴别诊断上
六)临床诊断基本原则:
1) 诊断一元化和多病并存问题:
诊断原则是尽量用一个诊断来解释临床病人所出现的各种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特殊检查所得到的结果,不要每个症状诊断一种疾病,实际上外在的,看起来没有联系的现象,实际上常常是一种疾病不同的表现。
但也可能同一个人会存在多种疾病,一个COPD的病人,既有呼吸问题,又有心脏问题,又有肾脏问题,也可能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所以在临床上如果不能用一个疾病来解释病人的各种表现的话,那么这种情况下,也要考虑到多种疾病并存的问题,一个主要诊断的同时,还要合并有其他疾病。
2) 正确认识常见病、多发病和少见病、罕见病:
临床诊断首先要考虑当时当地的常见病或多发病,这样诊断的概率最高,常见、多发病不能解释时要考虑少见、罕见病。
不要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要辩证地来看。
更好的认识少见病、罕见病,才能够使对常见病的诊断,建立在更科学的基础之上,更加可靠。
3) 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疾病的诊断:
确定一个功能性的疾病诊断时一定要除外器质性疾病,比如神经衰弱,睡眠不好,不要随便诊断为神经衰弱,一定要除外各种器质性疾病后诊断为功能性疾病。
4) 可治与不可治疾病同时存在时:
同时考虑到时首先要按照可治性疾病去治疗,比如说胸片CT上见块影,考虑结核、肺炎,也可考虑肿瘤,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按可治性疾病进行治疗,这样可以更快更好的挽救病人性命,如果考虑是晚期疾病,放弃治疗,可能就会给病人带来不可挽救的损失。
七)制订治疗方案(原则、方案、措施):
原则:科学
合理:合乎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
合乎药物的药理
合乎人群的情理、法理
确定切实可行的治疗目标
用药时考虑安全性、有效性、方便病人、少痛苦、卫生经济学举例:哮喘急性发作的住院治疗
1~2小时后再评估
八)患者出院后的工作:
1)病人诊治后的随访;
2)频度、间隔时间;
3)内容;
4)预后的判断。
二、循证医学
循证医学与传统经验医学的区别:
1)传统的临床医学理论多以经验和推论为基础,来源于上级医师、教科书、EBM,强调更严格科学的科学本质;
2)传统临床医学多着眼于某些客观指标(心率、血压、血糖等)诊断疾病或判断疗效;
3)EBM侧重于若干综合指标判断治疗效果,远期疗效、疾病事件,有效寿命,病死率,生命质量,卫生经济效益(投资/效益比);
4)传统临床医学研究,样本较少,有一定局限性;
5)EBM要求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证据的级别:
A——基于RCT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最高级别的证据
B——单个的RCT
C——设计良好的观察性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D——系统病例报告,低质量的队列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
E——专家共识、专家意见
————————————董碧菩主编《临床循证治疗手册—呼吸疾病》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1版
总结
※综上所述,知悉临床思维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正确掌握临床思维模式,才能在其指导下做出准确科学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评价。
其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