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详细规划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的详细规划目标本计划的目标是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策略1. 心理评估:首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问题。
2. 心理咨询:根据评估结果,为留守儿童提供个别或小组心理咨询服务,引导他们表达情感,解决内心困扰。
3. 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教育课程,向留守儿童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应对技巧,提高他们的心理抗压能力。
4. 心理支持网络: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网络,包括学校、社区、亲属等资源,为他们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5. 家庭指导: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和指导,帮助他们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需求,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关爱。
实施步骤1. 调查与研究:开展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与研究,了解他们的主要心理困扰和需求。
2. 资源整合:整合学校、社区、心理专家等资源,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团队。
3. 心理评估:由专业心理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
4. 心理咨询与教育:根据评估结果,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教育服务,定期组织心理课程和活动。
5. 心理支持网络建设:与学校、社区合作,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网络,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6. 家长指导与支持:与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沟通和指导,提供家庭心理教育和支持。
评估与调整1. 定期评估:定期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了解辅导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 调整策略: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辅导策略和方案,以提高辅导效果。
3. 经验总结:总结和分享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
预期成果1.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帮助留守儿童克服心理困扰,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增强心理抗压能力:通过心理教育和咨询,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抗压能力,增强应对能力。
3. 建立支持网络: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支持网络,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关怀。
4. 家庭融合:通过家庭指导和支持,促进留守儿童与家庭的融合,增强亲子关系。
杨桥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杨桥小学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我留守,我快乐,我平安,我成功二、活动理念:通过专业团体辅导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留守儿童们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体验责任与成功,体验自我价值,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信任、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从而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活动专业团队:组长:陈宝(心理咨询员)组员:潘明伦阮方银钱之银朱丽红李云叶欣四、具体活动安排(详细方案见相应附件)(一)安全知识竞赛(建议活动时间:四月份活动主持人:倪进华)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这个活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明白“生命是惟一的,是宝贵的,世界因为有了生命而变的精彩。
您的生命,您珍惜吗?”这个道理。
懂得遇到危险时的一些逃生技巧,让生命之舟远行。
(二)考前心理辅导(建议活动时间:五月份活动主持人:潘明伦)期末、小升初即将到来,同学们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大的抉择,心理负担加重。
他们对如何调整自己的学习与心理状态有着迫切的要求。
引导留守儿童正确对待,特别是启发、帮助同学们运用科学的心理方法更好地调节身心,有效缓解考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时间紧迫、学业紧张导致的不良反应,有效化解考前焦虑,以健康的心理、正常的心态、饱满的情绪、宽松的氛围迎考备考。
(三)亲子教育互动(建议活动时间:长假期间活动主持人:陈宝)通过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使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拉近,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让父母学会感受孩子;使孩子学会独立,学着成长,增强自信,做生活的强者。
(四)主题辅导:学会与人沟通(建议活动时间:暑期末活动主持人:周国栋)通过主题团辅,让学生体会沟通过程中单向与双向、封闭与开放、盲目与探索的区别,明确有效沟通的基础是双向沟通,掌握沟通技巧,进而形成了好的沟通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一、方案目标与范围1.1 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方案,能真正帮助留守儿童在心理上得到支持。
由于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需求都比较特殊,我们设计了一套全面的心理辅导方案。
这个方案的核心是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增强家长的教育能力,以及调动社区的支持,目标是让这些孩子们能够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进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1.2 范围这个方案主要针对那些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尤其是那些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的孩子。
我们计划在心理辅导的实施、家长教育和社区参与等方面多做努力,力争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有利的成长环境。
二、组织现状与需求分析2.1 组织现状根据2022年的一份调查报告,咱们国家大约有610万儿童处于留守状态,他们正面临情感孤独、学习压力和家庭经济困难等多重挑战。
很多孩子缺乏情感支持和心理关怀,这导致他们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2.2 需求分析- 心理健康需求:很多留守儿童都感到孤独、学习压力大,还有社会适应上的困难,因此亟需专业心理辅导的帮助。
- 家长支持需求: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比如祖父母)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知识,无法有效支持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 社区支持需求:社区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至关重要,但目前的资源与服务相对匮乏。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3.1 心理辅导实施1. 心理辅导团队建设- 我们需要招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组建一支专门的心理辅导团队,负责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
- 组织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心理辅导技能,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服务这些孩子。
2. 心理辅导内容设计-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情绪,学会如何管理情绪。
- 通过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相结合的方式,给予他们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 组织心理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3. 辅导频率与时间- 每周至少安排一次团体辅导,每次持续1.5小时,个体辅导可以根据孩子们的需求灵活安排。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实施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实施方案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日益严重。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为了关爱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措施。
2. 目标人群与目标2.1 目标人群本方案针对的受众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年龄范围为6-14岁。
2.2 目标- 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 预防和缓解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 提高留守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
3. 具体措施3.1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评估,了解其心理需求,为后续心理疏导提供依据。
3.2 家庭教育指导开展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亲子沟通技巧,增强家长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引导能力。
3.3 心理疏导课程设置在学校设置心理疏导课程,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授留守儿童心理调适技巧。
3.4 心理咨询与服务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援助。
3.5 社会实践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
3.6 关爱互助小组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互助小组,鼓励他们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
3.7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和推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4. 实施与评估4.1 实施步骤- 调查分析:了解留守儿童心理需求,制定心理疏导方案。
- 培训与宣传:开展家长、教师培训,提高其心理健康关注和引导能力。
- 落实措施:在学校、家庭、社会层面全面推进心理疏导工作。
- 监测评估:定期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调整心理疏导方案。
4.2 评估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留守儿童心理疏导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心理健康水平、心理素质、社交能力等。
5. 总结与展望本方案旨在为留守儿童提供全面、专业的心理疏导,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团体辅导方案古丈一小江北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留守儿童因父母关爱的缺失等,造成部分孩子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变得孤僻、自卑等。
因此,此次团体辅导的重点是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采访等方式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学会赞美、欣赏,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活动程序:课前游戏:玩说反话游戏课前谈话:今天,你们一定觉得很好奇吧,老师请来了四个班的同学一起来上课,是因为你们的爸爸妈妈都不在你们身边,可是你们都非常坚强、勇敢,老师都非常佩服你们,你们真棒!那么,你们愿意和江老师一起学习吗?一、自信活动名称:我很棒1.导语:同学们,你们觉得什么是自信?(学生自由发言)2.自信是对自己肯定的评价,自信能让普通的外貌变得漂亮,实际上,许多成功人士都对自己充满了自信!(出示课件)(如: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因斯坦------自信是向成功迈出的第一步。
”自信是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缺乏自信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英】莎士比亚)3.师:原来自信这么重要,那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自己自信吗?(对孩子的自信程度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调查)师:听到有些同学说自信,老师很欣慰,可是,还是有些同学不够自信,那么,老师给大家教一个训练自信心的方法,想不想学一学?(出示课件)4.老师教给学生自信心的方法:我很棒师:好,现在同学们跟着我来做。
右手拍一下左肩,然后拍一下右肩,最后右手竖起大拇指从胸口将右手用力伸出去,大声的说:“我很棒。
”再换左手同样做,大声的说:“我真的很棒。
”最后换双手齐做,双手交叉拍左右肩后,从胸口将双手用力伸出去,拇指朝上,大声的说:“我是真的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很棒。
”(整套动作重复2遍,做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放下矜持,积极的投入,充分表现出自信的神态。
)过渡:好的,我们学会了训练自信的方法,下面我们迈开与人交往的步子,关注一下我们身边的同学,现在,我要大家给你身边的同学取绰号。
(出示课件)二、相互认识活动名称:取绰号1.把孩子分成六个组,每个人帮自己右边的同学取绰号。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团体心理辅导10个方案设计

留守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团体心理辅导10个方案设计一、团体名称:爱的港湾——爱的感知与体验二、团体性质:以发展性和学习性为主的团体三、团体结构:非自愿性、结构性、异质性团体四、参加对象:清城区龙塘镇中心小学二、三、五年级15个留守儿童五、团体目标1.使成员理解A B C理论,了解情绪及行为的产生不是源于事件本身,而是自身对事件的看法和解释。
2.使成员学会辨识自身无意识的想法和观点,将之转化到意识层面,并加以控制。
3.学会用ABC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进而改善自己与父母、同伴和监护人的关系,最大程度感知他们的爱和支持,促进成员身心健康发展。
六、理论依据及设计旨趣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理性情绪疗法的观点,其中包括著名的ABC理论。
在他的ABC理论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 ting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时相应而生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v es);C 是指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conseq uence s)。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认为,引起C的直接原因是B,而不是A,也就是说,是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看法、解释和信念直接引发了情绪和行为反应,并不是事件本身直接引发了个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例如:两个同学一起在回家的路上,迎面碰到他们的老师,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
这两个同学中的—个对此是这样想的:“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
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如正赶时间去幼儿园接孩子,或急着买菜回家照顾嗷嗷待哺的孩子,又或许是家里来了客人要快些回去。
”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在他的课堂上讲小话被他发现了,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心理辅导留守儿童方案

心理辅导留守儿童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这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不断增加。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在成长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自卑、焦虑、抑郁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留守儿童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目标1、帮助留守儿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2、缓解留守儿童的孤独、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
3、培养留守儿童的积极心态和乐观精神,提高他们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4、促进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生活热情。
三、对象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年龄范围为 6-16 岁。
四、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1)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社会工作者等。
(2)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包括家庭状况、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
(3)准备心理辅导所需的场地、设备和材料,如心理咨询室、心理测试工具、心理健康教育书籍等。
2、心理评估(1)采用专业的心理测试工具,如儿童抑郁量表(CDI)、儿童焦虑量表(CAMS)、儿童自尊量表(SES)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2)通过与留守儿童本人、监护人、教师等进行访谈,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经历、心理需求和困惑。
3、个体心理辅导(1)根据心理评估结果,为存在心理问题的留守儿童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方案。
(2)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问题解决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方法,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问题,调整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
(3)定期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回访,评估心理辅导效果,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方案

刘楼一中留守小朋友心理辅导方案一、问题背景:留守小朋友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由于亲情缺失,小朋友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谋求协助旳对象,与外界不乐意接触或接触太少,某些留守小朋友体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性,不同限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同步由于老人旳宠爱,导致部分留守小朋友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人格特性。
在学校里,她们常常体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教师和同窗和平共处。
二、设计理念:通过专业团队辅导活动更进一步地理解留守小朋友旳需求,为留守小朋友旳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旳发展营造良好旳氛围,让留守小朋友们体验到学习和生活旳快乐,体验责任与成功,体验自我价值,体验人与人之间旳平等、信任、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旳、向上旳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从而鼓励她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旳强者,享有生活旳幸福和快乐。
三、具体活动安排:(一)、团结友爱,助人助己(九月八日)(二)、不同样旳美丽(九月二十五)(三)、我自信我能行(十月八日)(四)、学会控制情绪(十月日二十四)(五)、快乐旳秘诀(十一月十六日)四、活动流程(见活动具体设计)五、活动总结((见活动具体设计))活动(一):团结友爱,助人助己辅导目旳: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旳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教师,相信同窗,为了自己旳进步,乐意接受教师、同窗予以旳协助。
辅导对象:学习自觉性差旳、不负责任旳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毕旳学生。
辅导者:⒈心理辅导员(规定灵活性、随机应变、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旳教师承当)。
⒉要有一位助手配合。
辅导场地:教室器材准备:1、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2、蒙眼睛用旳毛巾之类物品。
活动过程:一、跟我一起做师:同窗们,我做一种动作,规定人们不评价。
不思考,也学着跟我一起做,持续模仿做3遍。
(师可选择做做3~4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市镇火青小学爱心服务站心理辅导活动方案一、问题背景: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自卑懦弱等人格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障碍和人格缺陷。
同时由于老人的溺爱,造成部分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人格特征。
在学校里,他们常常表现为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二、设计理念:通过专业团体辅导活动更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需求,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让留守儿童们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体验责任与成功,体验自我价值,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信任、理解、宽容与友爱,形成积极的、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
从而激励他们自强不息,学会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生活的强者,享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三、具体活动安排:(一)、团结友爱,助人助己(九月八日)(二)、不一样的美丽(九月二十五)(三)、我自信我能行(十月八日)(四)、学会控制情绪(十月日二十四)(五)、快乐的秘诀(十一月十六日)四、活动流程(见活动具体设计)五、活动总结((见活动具体设计))活动(一):团结友爱,助人助己辅导目的:通过本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相信自己,相信老师,相信同学,为了自己的进步,乐意接受老师、同学给予的帮助。
辅导对象:学习自觉性差的、不负责任的学生,特别是作业不完成的学生。
辅导者:⒈心理辅导员(要求灵活性、随机应变、组织能力等方面都比较强的教师承担)。
⒉要有一位助手配合。
辅导场地:教室器材准备:1、奖品(练习本、笔若干)抽奖纸条若干张。
2、蒙眼睛用的毛巾之类物品。
活动过程:一、跟我一起做师:同学们,我做一个动作,要求大家不评价。
不思考,也学着跟我一起做,连续模仿做3遍。
(师可选择做做3~4动作。
目的是消除学生紧张心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二、结识新友:大家在这个圆圈里自由走动,边走边与同学握握手、问声好然后再与别的同学握手问好。
当老师说:“停”时,每个人都必须要与人握住手、面对面。
这时握住手的两个人,就是你的新朋友。
然后对面而座,双方作自我介绍。
三、信任之旅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体验助人与受助的感受,增加对别人的信任与接纳;同时培养乐于助人和接受帮助的意识。
游戏的要求:两人一组,不准说话,只能用动作去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大家都要体验当时各种感受。
其他同学在一旁观看,也要谈体会,看哪组配合最好,方法最好。
步骤:邀8~10位同学参加游戏扮“盲人”。
排到走廊里然后让他们原地转3圈,学生一对一结对完成后,进行一段艰难的真正的:“信任之旅”。
教师小结:同学们,游戏结束了,我发现大家今天交了新朋友,而且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虽然有的同学没有说,但相信他们也已经有了新的感受和想法。
特别是当自己碰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同学、老师、朋友会向你伸出友谊之手,真心诚意地、耐心地给予帮助,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责任,你呢就要愿意乐意接受老师、学生、朋友对你的帮助,接受别人对你的帮助,使你不断进步,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四、“及时下雨”: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五、活动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懂得了认真上课、完成作业、守纪律等是有责任的表现,也懂得了主动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激发了学习热情,逐步养成自觉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学生在一起做游戏活动(二):不一样的美丽活动目标1、帮助学生认识每个人的独特性,体会正确地看待自己与他人,会促进自己更好地成长。
2、通过活动指导学生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更好地完善自己。
活动准备1、不同边框的图画纸若干(学生用)2、彩色笔、铅笔盒3、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心手相连(一)分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带有不同边框的图画纸进教室,在相应的桌子旁坐好,进行分组。
(二)热身:1、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手与同学的手进行比较。
2、活动中启发学生思考:发现了什么?(教师自己走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活动。
)3、学生会发现: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和别人不一样的,即使最好的朋友大家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自己所独有的。
4、教师示范:将自己的手形在纸上勾画出。
5、引导学生把自己这份不同用画手形的方式展示。
二、活动一:我写我心教师导语:这只手就好像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把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兴趣爱好介绍给别人。
(一)教师示范自我介绍实物投影出示教师的自我介绍:我性格内向,兴趣广泛,喜欢看书、听音乐和旅游,生活中很喜欢帮助别人。
(二)学生完成自我介绍1、仿照老师的样子,在画有手形的纸上介绍自己的优点、特长和兴趣爱好。
2、将写好的自我介绍与同组同学交流。
3、在全班交流。
(三)挖掘感受:1、说的同学的心情,听的同学的感受,学生间互动2、挖掘在活动中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如完成最快者、写得最多者……(四)谈论、完善1、小组中再次讨论,互相补充每个人自己所没有发现的优点。
2、将补充的优点、特长和兴趣爱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在手指上。
3、挖掘在小组中发现别人优点最多的同学的做法,使学生们受到启发:要善于观察别人,多看别人的长处。
(五)猜猜他是谁1、教师抽取学生写的卡片,读上面的内容,让全班同学一起根据描写的优点、特长,才出是哪一位同学。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会猜到的原因?启发学生体会到: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猜到的,进一步感受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三、活动二:玫瑰花开引导语:是啊,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独特的,也就需要我们能从多个方面来看待它,出示玫瑰花的图片(一)感受玫瑰花的美与刺1、观看玫瑰花的图片,挖掘学生看到它的美丽和发现它的尖刺的不同感受2、交流感受:玫瑰花有他自己的美丽与芬芳,在欣赏她的美丽的同时,有时也不免会被他的刺扎到,这些刺是玫瑰花身上让人感觉不太舒服的地方,就好像我们每个人身上的不足一样,所以我们就要不断地想办法来完善自己。
(二)联系自己谈改善1、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不足,以及今后改善的具体做法。
2、全班交流改善方法。
3、把改善自己的决心写在花心上,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4、挖掘感受:写的时候想到了些什么?写改进措施的时候什么心情?这些都是你的不足吗?你是怎么发现的?写好的同学把自己完成的这幅图画贴到黑板上。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能正确的评价自我,懂得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同时树立了自信心。
学生观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视频活动(三):我自信我能行活动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任何时候人都要有自信心。
2.懂得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学生自信心。
3.做一个自信但不自卑、不自傲的人。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了解自信。
1、听歌曲。
请同学们听一首歌《相信自己》,听完之后一起交流感受。
2、谈感受。
小结:是啊!相信自己行,自己就能行,就像歌里所唱: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相信自己,你将超越极限超越自己……今天让我们一起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今天活动的主题是“我自信,我能行”。
3.师板书:我自信,我能行:享受大声朗读。
二、什么是我能行,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总结:“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在沙漠中看见的一片绿洲;“我能行”是一种胆量,是载着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三、合作探究树立自信(1) 新学期开始了,好多新同学,你想和他们做朋友,又不好意思,怎么办……(2) 做题时,遇到一道计算步骤较多的数学应用题,就担心自己做不对、做不出,因为从来没有做对过……(3) 妈妈生病了,你的饭没吃,衣服没洗,你自信地说……四、联系生活体验自信1、主动参与,感受自信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体验活动:请同学们进行“一个比划一个猜”,要求学生在比赛之前在心里告诉自己:“我能行!”分为四个活动小组,由老师出示比划要求,要学生以组为单位派代表参加,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请四人统计各小组所完成正确的数量,多者为胜,评出龙头小组,教师给予及时地鼓励。
学生小组交流2、总结交流,感受主动参与带来的自信。
小组总结:评出小组成功次数最多和最少的同学。
集体交流:(1)成功次数多的同学谈谈自己的经验以及成功前后的感受。
(2)成功次数少的同学谈谈自己失利的原因及感受。
启发思考:(设疑,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比赛过程中,是什么原因让你没有参与或不愿参与呢?你当时是怎么的一种状态?现在你对当时的状态有什么看法?师生共议,教师总结:失利的原因是对自己的实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不敢尝试。
教师激励:如果再给大家一次机会,你会勇敢地去争取吗?3、大胆体验。
学生讲自信的故事或唱一首最喜欢的歌。
四、课堂小结。
教师:相信自己并不是盲目的,必须真正地了解自己的现状,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努力改善自己的不足,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
这样的“我能行!”才真正有效。
我们要自信,更要战胜自卑,让我们用自信打开尘封的心灵,让我们用自信照亮前进的旅程,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吧!活动总结: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任何时候人都要有自信心,懂得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培养学生自信心,做一个自信但不自卑、不自傲的人。
活动(四):学会控制情绪教学目标:1、认识、体会、表现人类常见的各种情绪。
2、初步学会调节情绪,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教学目的:1、让孩子从小逐渐认识自己,认识自己的情绪,并学会初步的调节,使自己经常拥有快乐的情绪。
2、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情绪中认识、体会、表现一些常见的情绪:“喜、乐,怒、哀、惧”。
教学方法:游戏法,表演法,情景教学法教具: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等教学过程:步骤一、课前谈话:今天对老师来说是个开心的日子,因为马上要放暑假了,那么同学们今天感觉怎么样呢(高兴、紧张、害怕、快乐……)步骤二、游戏导入,体会情绪我们就先来做个游戏吧!“击鼓传花”。
小组进行传花,先把花放在第一组第一个同学处依次向其他同学传,音乐停轮到谁谁就得表演节目。
(采访:表演了节目和没表演节目的同学分别感觉如何)(学生得到了失望、兴奋、喜悦等各种情绪体验)步骤三、认识情绪1、采访:访问此刻的学生的心情怎样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指出这就是情绪。
(板书:情绪)2、情绪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情绪,老师经过仔细观察,把这些情绪都拍摄下来了,(课件逐一出示各种情绪人的画面,带声音):高兴、伤心、生气、害怕、烦恼他的情绪怎样(高兴)从什么地方看出他很高兴(板书:表情、动作、声音)想象一下,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呢逐一出示图片,再辨情绪,从什么地方看出他的情绪想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3、你还能列举出其他情绪吗(愤怒、紧张、难过、好奇、兴高采烈……)学生做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抄报步骤四、体验、表现情绪1、游戏一:摸礼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两个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