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的操作规程
无菌室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无菌室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无菌室是医疗和实验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空间,其内部必须保持无菌状态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研究的可靠性。
为了维护无菌室的洁净环境,以下是一份无菌室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一、概述无菌室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研究的准确性而建立的,其主要功能是提供无菌环境、防止交叉污染。
无菌室的消毒灭菌操作规程是对无菌室内环境进行灭菌和消毒的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以达到无菌室工作区域的最佳无菌状态。
二、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 打开无菌室的门前,请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重点清洁指甲,并用75%酒精消毒。
2. 确保无菌室内部及工作台面干燥,座椅、工作台等物品无明显污染。
3. 使用具有高效消毒性能的消毒剂进行表面消毒。
消毒剂可选用过氧乙酸或乙酸烯丙酯等高效消毒剂,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
4. 消毒操作时,应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包括穿戴无菌手套、口罩和帽子等个人防护装备。
5. 将所需器具和试剂放在经过消毒处理的无菌室桌面上。
6. 操作前应将试验所需的器械、试剂等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处理,或使用已经灭菌的无菌装置进行操作。
7. 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将无菌室内的工作区域长时间暴露在外界空气中,以防止污染。
8. 消毒和灭菌操作结束后,及时清理无菌室内的废弃物,并用适当的消毒剂对工作区域进行再次消毒。
9. 定期对无菌室内和周围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无菌室的干净整洁。
10. 若无菌室内出现明显污染或破损,请及时更换或修理,以确保无菌室的正确使用。
三、注意事项1. 消毒操作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不得擅自增减或改动。
2. 涉及到的消毒剂和灭菌器材应符合相关行业标准。
3. 操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了解相关操作要求和流程。
4. 消毒剂应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5. 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交叉感染。
6. 定期检查无菌室内的设备设施是否正常工作,如有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7. 检查无菌室的温湿度和过滤装置的工作情况,保持合适的无菌室环境。
灭菌操作规程

灭菌操作规程一、微生物检验器皿的包扎1、目的杀菌前的准备工作2、所用器具(1)、棉花(2)、橡胶塞(3)、牛皮纸或报纸(4)、棉绳3、操作方法(1)、试管:塞上棉塞,然后用牛皮纸或报纸把试管头包扎起来。
做乳糖胆盐培养基时,将试管头塞上专用塑料塞放入铁丝框。
(2)、吸移液管:将吸移液管一头塞上棉塞,然后单支或几只用纸包起来,或用盒装。
(3)、三角瓶、抽滤瓶:将三角瓶(抽滤瓶)口用棉塞塞好,或塞上橡胶塞,然后用牛皮纸把塞头部包起来。
(4)、玻璃洗瓶:将玻璃洗瓶瓶口用棉塞或橡胶塞塞好,用牛皮纸把塞头部包起来。
(5)、磁性漏斗:用牛皮纸或报纸将磁性漏斗整个包扎起来。
(6)、平皿:10 个为一组,用牛皮纸包裹或盒装。
二、高压蒸汽灭菌1、适用范围本法适用耐湿热器具的灭菌如:(1)、易分解的、耐热性的培养基(2)、耐热性好的玻璃器皿(3)、橡胶(4)、耐热性塑料2、原理利用1.5kgf/cm2,121℃的饱和蒸汽,灭菌20分钟。
4、仪器和设备高压灭菌锅5、操作方法(1)、包装a.装入培养基的(箱)瓶用螺旋盖盖上,容器用棉塞塞住,再用牛皮纸包扎。
螺旋盖应微松。
b.在瓶中的培养液不要超过1L,否则灭菌不彻底。
c.容器的上部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产生气泡。
d.器具用牛皮纸包裹,放入灭菌袋中。
e.器具的组合和包裹应允许灭菌蒸汽接触所用物品。
f.各类器具装入釜内时,相互间要留有空隙以使蒸汽自由流动。
(2)、高压杀菌a.在灭菌器内加入适量的水(不得低于釜底指示横片,露出加热盘管),放入需灭菌物品,盖上内盖,拧紧外盖上的螺栓。
拧紧时要注意对称的进行,否则容易造成漏气。
b.开始加热前,将排气阀打开。
c.待温度上升至100 oC 时(即当所有的冷空气已排出时),关闭放汽阀门,使压力上升至1.05kgf/cm2(15 磅/英吋2),在此压力下维持20 分钟。
注意:加热时间不要过长,但也不要低于指定的20分钟。
(3)、断开电源。
(4)、排气阀关闭的状态下,让釜内压力自然下降。
无菌室消毒灭菌操作规程

无菌室消毒灭菌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无菌室中检验工作的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适用范围:无菌室3、操作规范:3.1无菌室日常消毒灭菌无菌室无固定程序,但按一般操作应遵循如下规程:3.1.1操作间和缓冲室使用打开紫外线灯,照射杀菌。
3.1.2穿上工作服及无菌工作帽、鞋,然后用消毒液洗手。
3.1.3每次无菌操作前,均用用75%的酒精棉球擦拭操作台及可能污染的死角,每次实验前应开启净化系统使运转至少Ih以上,开启净化台,用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1.4如有菌液洒在桌上或地上,立即用5%石碳酸溶液或3%的来苏尔倾覆在被污染处至少30分钟,再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工作衣帽等受到菌液污染时,立即脱去,高压蒸汽灭菌后洗涤。
3.1.5 1.5每次工作完毕,生物安全柜或超净台内用75%酒精擦拭台面后,开启紫外线灯照射30min.对用过的污染物品进行高压灭菌。
然后逐一关闭实验室送风和通风设备。
3.2无菌室定期消毒灭菌1.2.1每两周用经过0.1%新洁尔灭或84消毒液(1:50)浸泡的纱布擦拭工作台、门、窗、桌、椅及地面等,两种消毒剂相互交替使用,然后用5%石炭酸水溶液喷雾消毒空气,最后用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2.2.2如果无菌室长期不用,再使用前需用乳酸熏蒸1〜2小时消毒,最后紫外灯杀菌半小时。
3.3无菌室的消毒灭菌,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4.3.1用甲醛和高锌酸钾混合熏蒸:一般每平方米需40%甲醛10毫升、高锌酸钾8毫升,进行熏蒸。
使用时•,先密闭门窗,量甲醛溶液盛入容器中、然后倒入量好的高锌酸钾,人员随之离开无菌室,关紧房门,熏蒸20—30分钟即可。
3.3.2乳酸熏蒸:乳酸4〜5ml加等量水,使用酒精灯加热蒸发,密闭2〜3ho 消毒时最适相对湿度60〜80乐低于60%效果下降。
3.3.30.1%升汞水消毒:用0.1%升汞水浸过的纱布或海绵进行擦拭,或用喷雾器喷雾灭菌,使箱内的上下左右都沾上升汞水,手也可用升汞水消毒,并把袖子卷起来。
灭菌处理操作规程

废弃菌种、菌液、带菌器具的处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废菌种、废菌液、带菌器具处理标准操作规程,保证生物试验的安全。
2责任人
质量部微生物检验人员负责本规程的实施。
3适用范围
适用于质量部微生物检测室的废菌种、废菌液等带菌废弃物以及带菌器具的处理。
4规程
4.1带菌废弃物来源
(1)微生物室所使用的过期的菌种;
(2)传代后的废弃菌种;
(3)阳性对照菌液管;
(4)微生物实验室检查用的带菌平皿;
(5)用来制备菌液用的三角瓶、试管;
(6)吸取菌液的吸管等;
4.2灭菌处理
(1)凡带有培养物的带菌器具、器皿、菌管、三角瓶等须先于121℃高压灭菌30分钟处理,
(2)待冷却后除去内容物,用水冲洗,用软毛刷或纱布及适当清洁剂,擦洗内外壁,用饮用水冲洗干净,再用纯化水清洗三次,晾干;
(3)置适当容器内在180℃干热灭菌2小时,或在121℃高压灭菌半小时,备下次试验使用。
(4)使用过程中,如果与细菌接触或有内容物时,如吸管、双蝶、试管,均应按上述方法处理。
(5)凡带菌器皿或废弃物应在使用结束后48h内进行灭菌处理;
5 相关记录
《灭菌锅使用记录》。
环氧乙烷灭菌操作规程

环氧乙烷灭菌操作规程一、引言环氧乙烷是一种广泛用途的气体,其主要用途是灭菌。
环氧乙烷灭菌是指采用环氧乙烷气体进行灭菌,主要用于医疗器械、食品和饮料等行业,该方法能够有效杀菌、灭菌。
为了保证环氧乙烷灭菌的效果,有必要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明确环氧乙烷灭菌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防止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问题。
本文档旨在为环氧乙烷灭菌操作提供指导,并确保环氧乙烷灭菌过程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需要采用环氧乙烷进行灭菌的相关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食品和饮料行业。
三、操作规程3.1 环氧乙烷的储存1.环氧乙烷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和避光的地方。
2.环氧乙烷储存温度应低于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
3.环氧乙烷储存区域禁止吸烟、明火和火源,并设置防爆设施。
3.2 环氧乙烷灭菌设备准备1.检查灭菌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有漏气和泄漏现象。
2.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清除其中的杂物和异物。
3.确保设备的通风系统畅通无阻,保证操作区域充分通风。
3.3 环氧乙烷灭菌操作流程1.将需要灭菌的物品放入灭菌设备内,保留一定的间隙,以便环氧乙烷充分作用。
2.打开灭菌设备门,将环氧乙烷管道接入设备。
3.向设备内注入适量的环氧乙烷,按设备要求设置合适的灭菌时间和湿度。
4.等待灭菌时间结束后,通风系统开启,将残留的环氧乙烷排出设备。
5.打开设备门,将灭菌后的物品取出,并进行封装或保存。
3.4 环氧乙烷灭菌的注意事项1.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的气体,严禁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下使用。
2.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护目镜和安全鞋等。
3.灭菌区域禁止吸烟、明火和火源,避免引发爆炸事故。
4.在灭菌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控设备,并随时准备处理突发情况。
5.灭菌后的物品应进行封装或保存,避免再次污染。
四、结束语环氧乙烷灭菌是一种有效而广泛应用的灭菌方法,但其也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为了保证环氧乙烷灭菌操作的安全性,必须制定标准化的操作规程,并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培训,防止不规范操作引发的问题。
高压灭菌操作规程

高压灭菌操作规程
《高压灭菌操作规程》
一、操作目的
高压灭菌操作旨在通过高压灭菌设备对物品进行高压处理,以达到有效杀灭细菌和微生物的目的,确保被处理物品的无菌状态。
二、操作人员
1. 参与高压灭菌操作的人员必须接受相关培训,了解高压灭菌操作规程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2. 操作人员应穿戴干净的工作服,戴口罩、手套,并保持个人卫生。
三、操作流程
1. 将待处理的物品放入高压灭菌设备内,并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设备的启动和设置程序。
2. 根据物品的特性和材质,设定适当的高压灭菌温度、时间和压力等参数。
3. 监控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压力、温度和时间,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 当高压灭菌程序结束后,等待设备内的压力和温度降至安全范围后,打开设备门,取出已处理完毕的物品。
四、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在处理物品时应保持警惕,避免发生高温、高压等情况下的意外事件。
2. 物品在高压灭菌后可能存在烫伤的危险,操作人员应小心处理。
3. 高压灭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检查工作。
五、记录和档案
1. 对每次高压灭菌过程进行记录,包括物品名称、数量、处理时间、温度、压力等参数。
2. 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记录和检测报告进行归档保存,以备查阅。
以上就是《高压灭菌操作规程》,希望所有参与高压灭菌操作的人员都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确保各项工作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操作规程

消毒供应室灭菌器操作规程一、目的为规范管理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保障医疗安全。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我院消毒供应室。
三、内容(一)班前准备:1、先将蒸汽管道内的冷凝水排放干净,然后打开灭菌器连接的蒸汽源及水源开关,检查其压力是否达到0、3~0、5MPa,水源压力是否达到0、15~0、30MPa规定值。
2、打开空气压缩机电源,待压力达到规定值后,打开压缩空气阀门。
3、闭合设备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将灭菌器电源开关拨向〃一〃侧,对设备进行预热,为程序运行作好准备.4、在B~D试纸上注明消毒员姓名、日期等标记,放入灭菌器内运行B~D试验程序,监测设备有无渗透,设备是否正常。
5、整理待灭菌包裹,捆扎不易过紧,外贴化学指示胶带,内置化学指示卡。
6、检查密封圈、前封板和门板有无杂物和损坏,用干净的棉布进行擦洗。
(二)灭菌操作:1、进行B~D试验合格后,打开密封门,将消毒物品(车)推入灭菌室内,包与包之间应留有空隙,四周不要贴于器壁和门板。
2、关闭密封门,根据被灭菌物品选择灭菌程序,检查灭菌参数是否正确,启动运行程序。
3、灭菌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远离设备,应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4、做好灭菌效果的监测,记录存档,便于追踪调查。
5、灭菌结束后,待室内压力回零后,方可打开后门取出物品。
6、灭菌物品从灭菌器中取出后,应仔细检点防止,防止二次污染。
(三)班后工作:1、打开前门,将电源开关拨向侧,切断设备控制电源和动力电源或空气压缩机电源。
2、关闭蒸汽源,供水阀门及压缩空气阀门。
3、每日工作完毕,灭菌器内外及其操作间应保持清洁,应将灭菌器污物清洗干净,每周一次小保养,每月一次大保养;疏水阀应三个月清理一次;进汽与进水管路上的过滤器,应半年清理一次,以防杂质堵塞。
(四)注意事项:1、已灭菌的物质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
2、合格的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合格标志。
灭菌的操作规程

灭菌的操作规程《灭菌操作规程》一、目的为避免微生物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保护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制定此规程。
二、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灭菌操作的场合,包括但不限于医疗器械、药品、实验室用品等。
三、灭菌方法1. 热气灭菌:将物品置于高温下进行灭菌,常用于玻璃器皿、金属器械等。
2. 蒸汽灭菌:将物品置于高压蒸汽中进行灭菌,常用于医疗器械和实验室用品。
3. 过滤灭菌:将液体物品通过过滤器进行灭菌,常用于药品和生物制品。
4. 化学灭菌:使用化学物质进行灭菌,常用于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实验室耗材。
四、操作流程1. 预处理:将需要进行灭菌的物品清洗干净,去除污垢和残留物。
2. 包装:将物品包装在符合要求的灭菌包装材料中,保证灭菌效果。
3. 载入设备:将包装好的物品放入灭菌设备中,并按照设备要求设置灭菌参数。
4. 灭菌处理:启动设备进行灭菌处理,加热、压力等参数需符合规定。
5. 冷却:灭菌完成后,待设备冷却至安全温度后再取出物品。
6. 检验:对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检验,确认灭菌效果符合要求。
五、注意事项1. 操作人员需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各种灭菌方法和设备的操作规程。
2. 对于不同种类的物品,需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和设备。
3. 检测设备的运行是否正常,确保灭菌参数的稳定和准确。
4. 灭菌后的物品要做好包装和标识,以免再次受到污染。
六、资料记录所有灭菌操作的相关记录应保存至少两年,包括设备运行记录、检测报告等。
七、审核与审批本规程由质控部门审核,并需经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批后生效。
八、附则若有需要对本规程进行修订,需由质控部门负责人提出修订要求,经相关部门审定后方可修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菌的操作规程
灭菌是一种常见的消毒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病原菌和微生物,确保器械、设备和物品的卫生安全。
下面是灭菌操作规程的详细说明,以便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一、准备工作
1. 检查灭菌设备的工作状态并确保其正常运行。
2. 准备好所需的灭菌剂和包装材料。
3. 检查器械、设备和物品的清洁程度,如有污物或有机物附着,要先清洗干净。
4. 检查器械、设备和物品的包装情况,确保无破损或泄漏。
二、灭菌方法选择
根据灭菌的对象和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包括高温蒸汽灭菌、低温等离子灭菌、干热灭菌和化学灭菌等。
三、包装和标记
1. 将要灭菌的器械、设备和物品按照规定的包装方式进行包装,保证密封性和防水性。
2. 在包装上标明灭菌日期、灭菌方法和灭菌批号等信息。
四、操作过程
1. 将包装好的器械、设备和物品放入灭菌设备中,注意不要过度堆放,以免影响灭菌效果。
2. 调整灭菌设备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确保符合要求。
3. 开始灭菌过程,根据设备的要求设定灭菌时间,确保充分杀灭所有病原菌和微生物。
4. 灭菌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情况,确保其正常工作。
5. 灭菌结束后,关闭灭菌设备,等待其冷却到安全温度。
六、验收与释放
1. 对灭菌后的器械、设备和物品进行验收,包括外观检查、密封性检查和包装完整性检查等。
2. 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对灭菌结果进行评估,确保符合要求。
3. 通过质量评价和标记,将合格的产品进行释放,并记录相关信息。
七、记录和保存
1. 记录灭菌操作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灭菌日期、方法、参数、批号、验收结果等。
2. 将记录保存到指定的档案中,并根据要求进行保存期限的安排。
八、安全注意事项
1. 灭菌操作时要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等。
2. 注意灭菌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求,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3. 不要在灭菌过程中打开灭菌设备的门或盖子,以免破坏灭菌效果。
4. 灭菌过程中不要随意触碰器械、设备和物品,以免污染。
以上是灭菌操作规程的一般要点,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
灭菌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可以确保灭菌效果的有效性,有效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