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鱼》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

合集下载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四节《鱼》优质教学设计《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及触摸,了解鱼的外形特点;2、通过探究,掌握鱼是通过什么进行游泳的;3、通过观察及分析,了解鱼用鳃进行呼吸。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及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团队大局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鱼的特征,使学生感受鱼类生命的神奇;2、通过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唤起学生热爱生命、保护鱼类等野生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二)难点:鱼类的运动及呼吸。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稍显抽象,可利用提前制作的演示实验视频、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引导学生自己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动脑思考,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能自主获取知识,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鱼的运动及呼吸是本节重难点,采用“先看(观察)再摸(动手)再实验探究”这样的手段来逐一突破,使学生对知识及结构的认识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

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牢固的知识体系。

精美音乐美图导入新课看一看、摸一摸活鲫鱼,体验总结外形特点联系生活情景,思考鱼类如何运动?过渡到“探究鱼的运动”鱼的运动:看一看、握一握鱼在游泳中的各部位摆动体验总结:1.鱼的运动需要通过躯干部与尾部的摆动观察各种鱼鳍,思考鱼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以背鳍与尾鳍为例,进行探究实验:探究背鳍与尾鳍在游泳中有何作用?通过探究了解到:2.鱼鳍对于游泳发挥协调作用人类为何不能像鱼儿在水中自由游泳?引出鱼类的呼吸观看视频了解呼吸时鱼口吸入水、流入鱼鳃,从鳃盖后缘排出。

思考流入与流出的水气体成分有无不同?这就需要先了解水在鳃处发生了什么?引出对鳃的结构的认识1.观察鱼体中取出的鳃,初识鳃的结构2.将鳃丝放入水中再取出,形象认识鳃丝的特点总结鱼的主要特征体验鱼类生命的神奇及与人类的关系。

(2024年)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

(2024年)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
八年级生物第四节鱼教案精选
2024/3/26
1
contents
2024/3/26
目录
• 教学目标与要求 • 教学内容与重点难点 •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 教学过程与方法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及课外拓展 •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方向
2
01
教学目标与要求
2024/3/26

本次教学中,成功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了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环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2024/3/26
29
总结本次课堂教学的得失
•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4/3/26
30
总结本次课堂教学的得失
2024/3/26
讨论鱼类的呼吸、运动、摄食和排泄等生理过程,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
分享各自对鱼类的认识和感受,提出问题和疑惑,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 讨。
20
完成课堂小测验或作业
完成关于鱼类基本知识的课堂小测验,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布置与鱼类相关的作业,如绘制鱼的外 形图、制作鱼类特点的海报或撰写关于
在下次课前,提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和实验操作练习, 确保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有充分了解。
针对专业术语和概念理解困难的问题
鼓励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讨论,加深对专业术语和概念 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提供相关的辅导资料和练习题,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6
33
解决方法
通过模型演示、实验操作和多媒体 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内容, 同时加强相关练习和讨论,巩固所 学知识。

教学设计4:5.1.4鱼

教学设计4:5.1.4鱼
1.展示图片:蛋白质重要来源.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养殖、捕捞.
提示: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鱼离开水为什么会死亡?
15
检测
提升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5
教后
反思
环节
教学过程
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
2.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动有关吗?
5
教学
环节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估时
探究
新知
一.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仔细阅读教材p19页第1、2段,明确动物的种类及主要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第一章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节鱼
课时
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重点
难点
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并提问:前面三节课所学的动物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
10
成果
展示
质疑
深化
三.探究总结:鱼的主要特征4个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鱼的呼吸:鳃
四.探究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教学设计篇一:八年级生物上第四节鱼教案第四节鱼教材分析鱼类是脊椎动物中较低等的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一个类群。

它的形态特征、生理特点都与水中生活相适应:体形一般呈纺锤形,体色背深腹浅,体表大多有鳞片,侧线能测定方向,感知水流的作用,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外(水中)受精。

鱼为人类提供多种用途,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物资源。

学好本节内容不仅为学习各类脊椎动物打好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法指导一、授课思路与方法1.设疑、讨论、归纳总结法。

让学生带着有趣而有争议的问题积极思维,踊跃发言。

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归纳总结。

2.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结合鲫鱼实验,自主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动物的分类。

2.了解多种多样的鱼,知道“四大家鱼”。

3.掌握鱼的形态结构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4.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5.理解与鱼的运动有关的结构特点。

6.了解鱼与人类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鱼的形态特征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鱼呼吸和游泳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鲫鱼形态结构等知识的学习,进一步确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观察鲫鱼的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保护生物资源的思想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2.教学难点:鱼的呼吸与运动。

三、教具准备挂图、鲫鱼、鱼解剖标本、水槽、剪刀、筷子、细线。

四、课时安排本节共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喜欢吃鱼吗?鱼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不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呢?让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

三、合作探究人如果要在水中生活需要解决那些问题?鱼等水生动物有时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游泳1、鱼在游泳时,靠什么部分产生前进的动力?靠哪种鳍来保持平衡?靠哪中鳍保持前进的方向?2、各种鳍的作用能够仅靠观察得出结论吗?(二)呼吸:取一条活鱼,放在一个装有清水的玻璃缸中,根据“观察与思考”(课本P7)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鱼的口和鳃盖是怎样交替动作的?2、用纱布包住鱼身抓住鱼,然后将墨水滴在鱼的口前方,观察墨水会不会顺着鳃盖后缘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3、观察鳃的颜色和结构特点,分析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鳃丝为什么既多又细?4、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5、鱼鳃的哪些特点对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原因是什么?(二)总结鱼类主要特征(一)鱼儿离不开水,那它的形态特征与水中生活究竟是怎样适应的呢?引出以下内容。

第四节鱼_教案

第四节鱼_教案

第四节鱼五中黎红艳【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认识鱼类的外形及鱼类的概念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鱼的外形和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鱼的共同特征进行演绎推理。

【教学过程】一、双方举例,初步建立概念。

1.请学生举例,各种常见的鱼类。

例如,鲤鱼,金鱼……2.利用PPT上的图片,提出:你认识图片上画的几种鱼吗?(草金鱼、鲤鱼、鲫鱼、黄花鱼)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①鱼生活在什么地方?②鱼靠什么行动?③鱼是怎样呼吸的?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归纳,这些鱼类有什么共同特征? 同时提问,我们平常意义上将所有的水中生物都称之为“鱼”,这样的说法是否合理?举例,章鱼,娃娃鱼等,是否也是鱼类?教师小结:这些鱼在外形上具有以下共同特征: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

3 .认识鱼的共同特征(1)讲述: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我们几种常见的鱼在外形、生活环境和繁殖后代方面的共同特征。

自然界里鱼的种类很多,你能根据对这几种鱼的研究,推想所有的鱼有什么共同特征吗?(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推理:鲤鱼、鲫鱼等身体表面都有鳞,头部都有鳃,都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都用卵繁殖后代。

从而推断:所有的鱼身体表面都有鳞,头部都有鳃,都靠鳍运动,都是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

(3)教师小结:鱼的共同特征。

二、确立概念,深化概念(1)经过上述的讨论和归纳,提问:谁能说说,什么样的动物是鱼?(2)教师小结: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终生生活在水里、用卵繁殖后代的动物都是鱼。

确定鱼类的概念。

(3)教师:“既然已经给出相关概念,同学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总结出鱼的5个特征,凡是具有5个特征的动物就是鱼,凡是没有这5个特征的或只具备其中的一点两点的动物就不是鱼,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请同学列举些不是鱼类的例子,并简述原因。

如,章鱼是软体动物不是鱼,它不具备鱼的一些特征。

海豚是哺乳动物不是鱼三、巩固1.再次令学生回忆:具备什么特征的动物是鱼?2.课本图中的这些动物你认识吗?叫什么名字?(金枪鱼、旗鱼、乌贼、章鱼、带鱼、比目鱼、鲸鱼)3.小组讨论:课本图中的动物,哪些是鱼?哪些不是鱼?为什么?4.引入推理,总结之前提到的各种鱼类和非鱼类:(1)凡是身体表面有鳞、头部有鳃、靠鳍运动的动物都是鱼。

2024版年度《第四节鱼》PPT课件部级优课大纲

2024版年度《第四节鱼》PPT课件部级优课大纲

01
02
03
经济价值
鱼类是全球重要的蛋白质 来源,为人类提供丰富的 营养。
2024/2/2
生态价值
鱼类在海洋和淡水生态系 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维 护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文化价值
鱼类在不同地域和文化中 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是 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鱼类生物学特点
多样性
鱼类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Chapter
2024/2/2
34
关键知识点回顾
鱼的形态特征
回顾鱼的体型、鳍、鳞片等外观 特征,以及鱼类的骨骼、肌肉、
呼吸系统等内部结构。
2024/2/2
鱼的分类与分布
概述鱼类的分类方法,包括按体 型、生活环境、食性等方式分类, 并介绍各类鱼在地球上的分布情 况。
鱼的行为习性
探讨鱼类的游动方式、繁行为、 摄食习性等,以及这些行为习性 对鱼类生存的意义。
2024/2/2
17
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2024/2/2
全球渔业资源分布概况
介绍世界各大洋及重点海域的渔业资源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
国内外渔业资源开发对比
比较国内外在渔业资源开发方式、技术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的差异。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对渔业资源造成的威胁及影 响。
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
阐述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的设立目的、实施范围及监管措施。
捕捞许可制度
解释捕捞许可制度的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和管理要求。
24
非法捕捞行为打击力度加强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渔业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和效率。
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鱼(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首页
课题
第一章 第四节

课型
新课
教学
课时
1
授课
日期
课标 依据
本节在课标中是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八个,属于了解动物多样性主题之一。
教材 分析
本课主要研究鱼的结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与前面学过的无脊椎动物相比,脊 椎动物的结构更复杂,进化地位最高,但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比较低等的类群。
学情 分析
动物是多种多样的,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动物的生活环境和 运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观察鱼的骨骼图,看鱼的脊柱,同学们说说脊柱的作用。
哪些是无脊椎动物,哪些是脊椎动物?
创设情 境,带领学生 走入丰富多 彩的动物世 界。
创设情境, 带领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
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物,
动物的多样

动物世界, 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熟悉的动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二.鱼的主要种类:
淡水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海洋鱼:带鱼、大黄鱼、鲳鱼、鲐鱼、鲅鱼、大麻哈鱼、鲥鱼
2.鲫鱼:身体流线型、体表有鳞片、鳞片表面有黏液、用鳃呼吸
3鱼类的主要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常见的水生
慧在学习中
动物——鱼
录象播放奇妙的海底世界, 画面有聚 焦的水中游泳的鱼。质疑:鱼为什么适于 水中生活?出示观察提纲, 引导学生仔细 观察录象,分析问题,表述交流,得出结 论。
根据观察提纲, 仔细观察录 象,小组讨论, 分析问题, 表述 交流, 质疑答疑, 归纳整理, 得 出结论。

第四节《鱼类》教学设计

第四节《鱼类》教学设计

鱼类
一、 分类
海洋鱼类和淡水鱼类
二、 主要特征:1生活环境 水中
2、 形态:流线型 鳞片
3、 呼吸:鳃
4、 运动:尾、躯干、鳍
三、 与人类的关系
七、教学特色
为在有限的生物课堂上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用视频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进入新课 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探究活动,出示观察的问题,利用“微实验”的直观、形象,引 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进行自主学习。

利用问题展示,让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权,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只起到引导者的作用,活化教学内容,使生物课堂蓬荜生辉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当堂达标
六、板书设计
播放视频,组织学生交流课 前收集的有关我国鱼类资
源现状的资料,引导学生分 析鱼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 的原因。

引导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 获。

出示练习题,检测、反馈所
学知识。

有兴趣的同学,可饲养几条 金鱼,进一步观察探索鱼类 的相关知识
小组展示并交流资料,加 深对我国鱼类资源现状
的认识,认识保护鱼类资
源的迫切性和具体做法。

完成练习,巩固所学 知识。

了解课后任务,认 真阅读。

播放视频,进一步加
强环保意识。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
固检测
实践实验,培养学生 动手动脑的习惯和 高雅的生活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四节。

第四章按照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顺序介绍了动物的主要类群。

教材前三节为无脊椎动物,后四节为脊椎动物,在介绍脊椎动物时又按照进化的顺序,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向学生展示,而鱼是脊椎动物中种类的一个类群,教材把它设为脊椎动物的第一节,对于学生走入脊椎动物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因此在教材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要把教学理念真正的落实到教学行动上,教师还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有养鱼的经验,对鱼也比较熟悉,因此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较高。

但是他们大多注意到的是鱼的形态,观察过鱼口的闭合,但是常常忽视腮的作用,对于鱼究竟是如何呼吸的,还不清楚。

因此,结合者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我将采用如下的教学学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基于本节课课程特点,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教程中着重采用如下教学方法:启发、引导、交流、讨论。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是启发式谈话法,力求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结合图片文字信息,完成教学任务。

四、教学目标:
1.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2.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3.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鱼的主要特征;
2.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认识鱼的呼吸特点。

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海水鱼和淡水鱼相关视频、学案及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

七、教学过程
㈠情境引入:出示鱼相关的剪纸图片,感受鱼文化之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㈡自主探究:
【任务一】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1.出示鱼的X光图片,展示鱼的脊柱,联系生活中卡鱼刺的经历,引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相关概念。

2.用线将动物与对应的动物类群连接起来。

一方面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强化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任务二】多种多样的鱼
观看视频,了解鱼的多样性。

强调四大家鱼。

【任务三】鱼的主要特征
1.观察鲫鱼的图片,讨论学案上的各题。

⑴鱼的身体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
⑵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特点有何作用?
⑶鲫鱼的体表有什么覆盖物?这对它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2.观察鱼的运动。

⑴分析鱼的运动与那些结构有关。

⑵如图是鲫鱼的形态结构图,填写图中下列结构的名称。

3.观看鱼的呼吸视频,回答下列问题。

⑴水流入鱼口后,会从什么地方流出?
⑵鱼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什么?该器官对主要部分是什么,它为什么是鲜红色的?
⑶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发生变化。

请完成下面示意图。

1)气体①为,气体②为。

2)④是气体①的最终去向,是气体②的最初来源。

3)图中③指的是。

4)溶解的气体成分的变化是含量增加,含量减少。

4.从以下四个方面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⑴环境:。

⑵体表:。

⑶呼吸:。

⑷运动:。

5.资料分析:海马和鲸是鱼类吗?
资料1:海马因其头部酷似马头而得名,通常喜欢生活在珊瑚礁的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