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语言实际运用所有题型和答题方法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题问法及答题模式

现代文阅读的问法及答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下定义即用简明的语言 对事物的本质属性作概括性的说明,以便 确定被说明事物的范围和界限。而作诠释 是注释说明,一般对事物作通俗的介绍, 对事理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解说。在语言要 求上,下定义的语句要求是个明确的判断, 语言形式一般为“某某是什么?”或“某 某叫什么”语言要求准确、概括、简洁, 不允许出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而作诠 释就没有这些限制,只要做到说明准确、 严密即可。
现代文阅读的问法及答法
发现一些规律:其实以上题目是从这几个 角度出题的——
1.题目是文章的主旨句,如《生命中给我首 次拥抱的那个人》《只是一个普通人》 2.题目是含义深刻的句子,如《收藏幸福》 《寻春》 3.题目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如《老海棠树》,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所以,大致可以按照品词品句子的方 法去品析。
现代文阅读的问法及答法
答题思路: 第一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句话在文中出现多次,这是使用 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方法。 第二步: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强调了孔乙己被 打之后的悲惨结局,暗示了下文结尾句 “他大约的确死了”,让读者更为同情 他的命运,句子含义深刻,富有感染力。
现代文阅读的问法及答法
现代文阅读的问法及答法
(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 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 效果。 不少童话作品属于这一类。《安徒 生童话》中的《丑小鸭》,高尔基的《海 燕》。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 解道理。
现代文阅读的问法及答法
(3)夸张手法: 突出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 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如《皇帝的新装》 (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事物上, 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如:《海燕》、《雷电颂》、《雪》等
初中语文规范答题方法与技巧

初中语文规范答题方法与技巧导入语:从初一年开始,引导学生晨读《世说新语》,它是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小说集,囊括了从汉一直到魏晋时期的历史,里面有很多篇精彩的小故事,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文言文其实很有意思。
孩子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提上来了,成绩自然就上来了。
做阅读题,做到三大方面:A明题型、B看分答题、C套公式A明题型。
阅读题:六大题型1、含义2、概括3、赏析4、作用5、人物分析6、主旨先判断是哪个题型再去答题,不然很容易张冠李戴。
B看分答题。
C套公式。
1、修辞赏析题:法事情人2、人物分析题:外星财神3、归纳概括题:时地人事果4、环境描写题:气人节5、主旨理解题:盖世人情礼6、词语理解题:本义+文中义阅读题常见的六大题型:一、只要是赏析题:法事情人二、只要是概括题:时地人事果三、赏析四、作用五、只要是人物形象分析题:外星财神六、主旨七、只要问环境描写的作用:气人节。
阅读理解常见的六大题型八、只要问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法式店铺九:只要问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外星财神十:只要问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时地人事果一、赏析题:法事情人【译文:吴兴太守张玄之八岁那年,掉了牙,前辈贤达知道他不平凡,故意戏弄他说:“您嘴里为什么开狗洞?”张玄之应声回答说:“正是让你们这样的人从这里出入。
”】二、人物分析题人物分析题有两种类型题:概括人物形象、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答出人物性格特点或形象特征即可。
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文章内容,写出相关依据。
答题口诀:外星财神(外貌、性格、才华、身份)例题1:请你说说孙悟空是什么样的人?提示:外星财神(外貌、性格、才华、身份)答:外貌:孙悟空外在满面毛、雷公嘴,面容羸弱;性格:他爱憎分明,渴望自由,敢于斗争,才华:有火眼金睛和72变身份:是唐僧取经路上的得力徒弟之一。
例题2:猪八戒是什么样的人?答题口诀:外星财神(外貌、性格、才华、身份)外貌:猪八戒黑脸短毛、蒲扇耳朵、铁片脸。
性格:憨厚胆小,好吃懒做才华:腾云驾雾和三十六变。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题答题步骤与备考方法

初中语文语言运用题答题步骤与备考方法一、“语言运用”常考知识点1. 衔接与排序(1)定义衔接与排序一般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提供固定段落或语句,在其指定空缺处,填入另外提供的若干句子,选择排列顺序恰当的选项;另一种是提供打乱顺序的若干句子,选择排列顺序恰当的选项。
(2)特点此类题是语言运用考查的重点,也是学生复习时的一个难点。
主要考查考生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以及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
(3)常见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包括:排列句序;语句复位。
2. 图文转换(1)定义图片是单一的,所有设题都是围绕图片展开的,要求从中读出内容、进行描述、有所感悟等,把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按要求转换成文字。
(2)特点表面来看就是“看图说话”。
徽标类题主要是分析其内涵和寓意。
漫画类题的内容多涉及人类的生存环境、社会上的丑陋现象、身边的时事人物等,或针砭,或褒扬。
但都是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常见题型a. “徽标类”图文转换题b. “漫画类”图文转换题:拟标题、描述图画内容、概括图画主旨、发表读图感想3. 提炼与概括(1)定义一般提供的是新闻或语段,让考生按要求提炼关键词或提取主要信息,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拟标题或概括大意。
(2)特点这是对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
(3)常见题型a. 概括材料主要信息b. 提取材料主要信息c. 给新闻拟一个标题4. 口语交际(1)定义生活中交往、讨论、介绍、问答、对话、辩论、主持、演说等方面的口头表达题,都属于此类题。
(2)特点设置一种具体的情境,在情境活动中考查考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3)常见题型a. 对话题:这是一种比较流行的口语交际题。
b. 选择题:一是根据特定情境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二是不同情境的不同表达,即四种情境四种选择。
c. 修改题:要求考生指出并改正语句中的毛病。
初中语文答题模式大全

初中语文答题模式大全初中语文答题模式一、说明文一说明对象:事物、事理。
事物惯用词语表示,事理惯用句子表示。
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答题思路先审题,判断提问所针对的内容是整篇文章还是段落。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概括答题思路说明对象,看标题及开头段,弄清说明的是一个事物还是一个事理。
说明对象的特征:在中心句和下定义的句子中寻找。
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划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段落所用的主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举例子:举了……的例子,具体地说明了……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地说明了……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划线句说明的内容:⑴前后就近原则,⑵段落中心句,⑶句子本身常见于列数字和列图表,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段落说明的内容:一般为该段的中心句有可能出现在上下段中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生物生长、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制作、历史沿革等。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结构来安排的,多用于介绍建筑物、风景名胜等。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间或同一事物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安排的,多用于说明事物的因果、性质等。
逻辑顺序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初中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说明顺序的判断及其作用答题思路文章的说明顺序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则为逻辑顺序。
说明顺序的作用:⑴概括说明内容,⑵指出具体的说明顺序,⑶条理清晰﹨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2.段落能否颠倒答题思路⑴段落之间的说明顺序,⑵与总领句或者总结句中词语的呼应关系四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性,在准确性的基础上又可分为平实和生动。
初中语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1.加点词的作用﹨能否删去、替换答题模式⑴不可以删/不可以换⑵解释词语的意思⑶说明词语在句中的作用⑷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符合原意或者与事实不符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要求从文中选出词语说明语言特征答题思路⑴找出修饰性、限定性的词语。
初中语文各题型解题技巧方法

初中语文各题型解题技巧方法初中语文是快速提升学生语文水平的阶段,语文考试也是中考的重要学科,那么语文有什么解题技巧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各题型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技巧鉴赏四步法一抓修辞古诗词奖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烂柯人“德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既有见到老朋友的欣喜,也有被贬久远的怨恨。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中考语言运用题表达简明解题技巧和方法

中考语言运用题表达简明解题技巧和方法
1.词语运用:
-理解词义差异:注意近义词的细微差别,结合语境选择最恰当的词语。
-辨析成语典故:掌握成语的含义、感情色彩、使用场合及搭配习惯。
2.句子修改:
-语病纠正:检查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前后矛盾、指代不明等问题,并准确修正。
-修辞美化:按照题目要求,调整句式结构,增强语言表现力。
3.语段压缩:
-抓住核心信息:筛选出文段的主要人物、事件、观点、结论等内容,剔除次要信息。
-精炼表达:在保留原文意思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重新组织内容。
4.衔接连贯:
-逻辑关系梳理:确定句子之间的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
-连接词运用:选用合适的关联词连接句子,确保整段话流畅自然。
5.修辞手法分析:
-明确修辞类型:识别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等各种修辞手法。
-分析表达效果:指出修辞手法在文中所起到的强调、生动、形象化等作用。
6.阅读理解后的回答问题:
-紧扣原文:答题时要依据文本提供的信息,不可凭空想象或脱离原文主题。
-精准概括:提炼要点,避免赘述,确保答案既全面又精练。
(完整版)初中语言运用题型及解题方法

语言运用题型及解题方法一、口语交际方法指点:审题五要素1、对象(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文化以及与对方的关系)2、角色(你是什么身份)注意: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3、场合(特定的情境)4、话题(针对什么问题)5、意图(你说话的目的何在)6、常用礼貌用语收集:与人相见说“您好”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忧”祝人健康说“保重”看望别人说“拜访”赞人见解说“高见”请人接受说“笑纳”很久不见说“久违”初次见面说:“久仰”答题基本格式:称呼+礼貌用语+说话原因+说话目的例题解析:(一)单一角色型1、例如:假如你在母亲节这一天给母亲洗一次脚,请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
(2分)审题:对象:妈妈角色:孩子事件:母亲节、洗脚答案:妈妈,从小到大,您在我的身上付出了很多,今天是母亲节,让我来给您洗一次脚,孝敬孝敬您,好吗?注意:对人用敬辞;对己用谦辞;“您”字挂嘴边;“好吗”作结束。
2、例如:小明的奶奶患了高血压,心里比较紧张,医院给奶奶配了一瓶降血压的药,标签上注有:5mg×100片。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mg,一日三次,待血压明显下降后改为一日一次。
请你为小明设计一段话,既告诉奶奶如何吃药,又消除奶奶的紧张心理。
答案:奶奶,不要紧张,只要您按时吃药,每次一片,每天三次,血压下降后,一天只须吃一片,您的身体一定会好起来的,您一定会健康长寿的。
实战训练:根据情境说话。
(3分)王平同学到商场买考试用的签字笔,商场售货员是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王平问道:“?”事后,发现买的签字笔型号不对,回到商场要求更换,他对那个售货员说:“?”答案:示例:阿姨,你这有考试专用的签字笔吗?(注意:有称呼和问话)阿姨,不好意思,我刚才买的的签字笔型号不对,能给换一下吗?(注意:称呼和表歉意,商量的语气)(二)代为转述型方法指点:1、审题,筛选信息2、注意情景中在时间、地点变化上设置的转述障碍3、表述得体,简洁流畅实战训练:请根据下面的语境,写出张琳的转述语。
(完整版)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答题技巧总汇(排版棒)

现代文阅读各种题型的解答方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1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3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6.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1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2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行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
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语言实际运用所有题型和答题方法一、文字概括题【题例】那一年,国家正式决定,在中国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8000万亩防护林体系;从新疆到黑龙江,沿着万里风沙线,营造⒈42万里长的大型防风沙林带,形成“绿色万里长城”。
【指导】这类题,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段文字的内容要点,也就是要对这段文字的内容进行压缩,提取最重要的信息。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⒈排除多余信息,提炼出精当内容;⒉善于组织语言表达,做到通顺明了,无语病。
【分析】题例中的内容以事件为主,而且包括两个分项内容(根据分号判断),即“建设防护林体系”,“营造防风沙林带”。
另外,事件的施动者“国家”不可少,“万亩”、“万里”形容路线之长,这些均为精当的内容。
由此,这则消息可概括为:国家决定建设万亩防护林体系和营造万里防风沙林带的“绿色万里长城”。
【训练】我国新一代质优价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
据介绍,这种精密显像,无闪烁的保健电视机,是引进美国先进的视频芯片生产的。
这种芯片能将原来电视的隔行扫描变为逐行扫描,与电脑显示相同,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电视机存在的画面闪烁的清晰度差的问题。
(精当内容:我国新一代质优价廉的大屏幕高清晰度彩色电视机,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上市。
)二、图表转述题【题例】读下表,描述我国人口增长的状况年份1764年1840年1949年1982年1995年人口 2.1亿 4.1亿 5.4亿10.3亿12亿㈠从总体上看,自1949年至1995年,我国人口㈡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自1982年至1995年,我国人口【指导】这类题,要求能够从图表中看出各项数字、事物之间的关系,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或结论,用简明的语言转述图表的内涵。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⒈能准确把握图表信息(纵,横比较)⒉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达【分析】题例中的图表从总体上看,数字很重要,其发展趋势均上升,但上升的幅度不同,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㈠中可填上“迅速增长”;㈡中可填上“稳步增长”或“增长速度减缓”。
【训练】观察下图,用简洁的语言转述得到的启示人→ 从→ 众↓ 利↓ 用↓森→ 林→ 木(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了人均自然资源的相对减少。
)三、语言的衔接连贯题【题例】体会句式特点,在横线上写句人有生理的青春,那是用年龄来衡量的;也有心理的青春,。
有的人正当年少却胸无大志而暮气沉沉,年轻时就已经老了。
有的人。
生理的青春是可贵的,如春兰秋菊,但它不能永开不谢;心理的青春也许更可贵,如苍松翠柏,可以傲对时间的风霜。
【指导】这种题型,要求联系上下文的语意,话题保持统一,切合语境。
解答这类题,应注意⒈保持上下文话题一致⒉语句间的自然顺畅⒊句子前后照应⒋表达合乎事理,切合语境。
【分析】题例中的第一空很明显与上句形成对偶,所以可填上“那是用精神来衡量的”;第二空与前一句很明显是对比关系,扣住年龄特点,所以可填上“年华已逝却壮心不已而朝气蓬勃,年老了却永远年轻”。
【训练】根据上下文文意在横线上补写句子我理解黑夜,因为我渴望白天;我理解懦弱,① 。
我理解小草,因为我渴望绿色;我理解贫乏,② 。
(前两句要求填的内容相反,相对,所以①中可填上“因为我渴望刚强”;后两句要求填的内容相关,所以②上可填“因为我渴望充实”。
)四、仿写题【题例】仿照下列句式的特点,续写三个句子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指导】仿写是语言运用的基本技能,它要求模仿例句造句。
解答这类题,应做到:⒈找准例句句式特点⒉仿写句子的内容与例句的内容要构成一个整体,合理通畅。
【分析】题例中的例句的特点我们可归纳为:“本体(书)+喻体+内涵”语句格式,所以我们还可以续写为: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书是最好的伴侣,伴我们度过美好的人生等【训练】凭语感,在横线上仿写一个句子啊,友情!人间怎能没有你?愿意你像和煦的阳光,常常照耀我们的胸怀;愿你像清新的空气,时时输向我们的心房;。
(特点:“喻体+内涵”;句式:“愿你像……,……。
”所以根据特点我们可仿写为:“愿你像甘甜的泉水,刻刻温润我们的心田”等。
)五、寓意揭示题【题例】联系上下文,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有一天,戴着面具的美和丑在海边邂逅,她们互相怂恿道:“咱们到海里去游泳吧。
”于是她们脱下面具,在海里游泳。
过了一会儿,丑回到了岸上,戴上了本来属于美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接着美也上来了,找不到自己的面具,只好戴上了丑的面具,径直走她的路。
所以直到今天,。
【指导】这类题,往往是先给我们讲述一个故事,最后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个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即寓意。
而寓意往往对我们的生活或指导、或鞭笞。
解答这类题,重在一个“悟”字上,具体来说:首先,应认真读明白故事;其次,从故事中找准切入点,即领悟;最后,用一句简明流畅的语言归纳寓意。
【分析】题例中故事应抓住两个对象“美”和“丑”,找准一个切入点“面具”,然后领悟戴错面具后美和丑的关系。
即得出:“世上有些人常错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
”【训练】读下面一段话,概括你得到的启示猫头鹰的样子不招人喜欢,叫声凄厉,被人视作“不祥鸟”,然而它是益鸟;蝴蝶艳丽多姿,翩翩起舞,招人喜欢,然而它是害虫。
(不能以貌取人;“外表的漂亮不能代表本质”等)六、定义提炼题【题例】根据下面的内容,给“防护林”下定义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减小风的力量。
风遇到防护林,速度就减小70%---80%。
到距离防护林等于林木高度20倍的地方,风又恢复原来的速度。
所以防护林必须是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林木高度的20倍。
【指导】这类题,它所给的是一段诠释性的文字,要求我们从中提炼关键信息,运用定义来说明对象。
解答这类题,应做到:⒈找准特征(本质特征,区别特征)⒉定义格式(“××是……”或“……叫××”)【分析】题例中防护林的本质特征是“许多林带”,它的作用和特点就该是区别于其它的区别特征了。
所以我们可以概括为:“防护林是能减小风力,两列之间的距离不超过林木高度20倍的并行排列的许多林带。
”【训练】根据文字内容给“沙尘暴”下定义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
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现象,其实古已有之。
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以上几种题型,是近年来出现在试卷中较为频繁的,但随着考试制度和试卷命题的不断改革,语言实际运用,这类更为新颖、更为科学的形式会不断的呈现在我们面前。
只要我们能抓准信息,结合我们平时的语言积累,多训练,一定会迎刃而解的。
最后补充一点,这类题的答案一般来说不是统一固定的,它考查的是我们的主观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可因人而异!【练习】1. 补写句子。
没有一本书的家,是没有一朵花的花园,是没有,是没有。
2. 请根据以下内容,拟两条有关“环保”的宣传标语。
当今世界,森林面积锐减,土地急剧沙化,水土大量流失,环境被严重污染。
生态性灾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社会发燕尾服的严重危机。
(1)(2)3. 把下面句子的内容放在两种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转述。
要求:不变更原意;人物、人称表达准确;时间、地点交代清楚合理。
小李对小王说:“我明天上午不能去语文组找郭老师了,请告诉老师一声。
再帮我问问,后天晚上去她家里找她行不行。
”(1)当天下午,小王在校门口对郭老师的女儿姗姗说到这件事,小王说:(2)第二天一大早,小王跑到语文组把这件事告诉郭老师本人,小王说:4. 仿照下面两句的格式,发挥想象,再写出三个关于书的比喻句(字数可比例句略多)。
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1)(2)(3)5. 仔细揣摩甲句的特点,找出规律后,在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组成与甲句对应的句子,填在乙句的横线上。
甲: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
乙:,春香。
(兰花、桂花、茶花、梅花、牡丹花、玫瑰花;夏香、秋香、冬香)6. 在空格内给下面的短文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白帝碧波山水欢,千帆竞渡履平川。
”6月10日,奉节县100名诗人齐聚老县城依斗门,朗诵着自己的诗作,送别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门,这座古城门即将在三峡水库蓄水达135米水位时,永沉江底。
84岁的老诗人余敬之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有“活杜甫”之称的他,至今创作出了3000多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