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专题二细胞工程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能力目标:

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2、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教学难点

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知识,这节课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采用学案导学、让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六、课前预习

1、通过预习课本、查阅资料,列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说出人工种子制备技术的过程。

3、说出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探究】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高效快速的实例有哪些?

2、什么是人工种子?制备人工种子技术是什么?

3、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精讲点拨】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一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从本质上说属于有性生殖,这一点与微型繁殖有所区别。但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采用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2、突变体的利用: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地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从这些产生的突变的个体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的生产,应用的都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生产过程:

第一步,选择人参根作为外植体进行培养,产生愈伤组织,经过培养选择找到增殖速度快而且细胞内人参皂甙含量高的细胞株作为种质,其中一部分作为保存用,以备下一次生产用,一部分进行发酵生产。

第二步,将第一步选择到的细胞株在发酵罐中的适合培养液中进行液体培养,增加细胞数量。

第三步,将发酵罐中培养的细胞进行破碎,从中提取人参皂甙。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九、板书设计

一、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

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

3、人工种子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

2、突变体的利用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学案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10: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一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2细胞工程第1节《植物细胞工程》的第二部分内容。本节教材在上一节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操作技术的基础上,以必修二学习的单倍体育种与突变的相关内容为基础,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本节教材共包含植物细胞工程实际应用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生命观念 (1)举例说明微型繁殖等实际应用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概述作物脱毒方法、人工种子的组成和意义。 2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1)举例说明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在植物组织培养上的应用。 (2)联系实际通过问题引领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能力。 3 、社会责任 关注细胞工程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繁殖和育种两方面的应用。。 2、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工程在作物育种上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都是前沿科技,学生难以亲身体会,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相关图片等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五、教学方法 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问题引领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初步把握植物细胞工程原理及基本技术操作程序。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学生落实预习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1、植物细胞工程有哪些技术? 2、绘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示意图。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学生每三至四人为一组,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探点一、作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问题1:微型繁殖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有何特点? 问题2:为什么微型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问题3:为什么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2)、作物脱毒 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脱毒? 问题2:要想使作物脱毒最佳选材部位是哪里? 问题3:选择该部位最好的原因? (3)、神奇的人工种子 问题1:人工种子有哪些优点? 问题2:人工种子由哪些结构组成? 问题3:人工种皮中应该含有的哪些有效成分? 问题4:为了保证胚状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我们还在人工种皮中加入什么物质?问题5:天然种子与人工种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探点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问题1: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几步? 问题2:请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流程? 问题3:单倍体育种有哪些优点? (2)、突变体利用:

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二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专题二细胞工程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第1节课已经学习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学习植物细胞工程的三方面应用,即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2.能力目标: 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2、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教学难点 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四、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第一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知识,这节课 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基础。教师可采用学案导学、让学生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理解记忆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 六、课前预习 1、通过预习课本、查阅资料,列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2、说出人工种子制备技术的过程。 3、说出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问题探究】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高效快速的实例有哪些? 2、什么是人工种子?制备人工种子技术是什么? 3、工厂化生产人参皂甙的基本过程是什么? 【精讲点拨】 在植物微型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首先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三教学案:专题2 2.1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含答案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 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植物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用分生区组织进 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 3.人工种子就是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 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0。 4.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后当年便可获得 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极大地缩短了育种年限。 5.植物微型繁殖和用人工种子繁殖属于无性繁殖,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培 养到愈伤组织阶段即可。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优点: 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作物脱毒 (1)取材:分生区附近(如茎尖),因为此处细胞内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优点: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人工种子 (1)概念: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 包装得到的种子。 (2)优点: ①繁殖周期短; ②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③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并可节约土地。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方法:花药的离体培养。 (2)过程: 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纯合子植株 (3)优点: ①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②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 (1)原理: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2)利用:从产生突变的个体中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的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基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1.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是指( ) A .基因工程育种 B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C .嫁接 D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技术 [解析]选D 微型繁殖技术即快速繁殖技术,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的。 2.若要获得脱毒苗,培养时一般选取植物体的哪一部分组织( ) A .叶 B .花粉 C .根 D .茎尖 [解析]选D 茎尖位于植物分生区附近,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若要获得脱毒苗,一般选取植物体的茎尖组织进行培养。 3.胚状体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哪一阶段上获得的( ) A .愈伤组织的形成中 B .再分化 C .形成完整植株 D .脱分化 [解析]选B 植物体的根、茎、叶细胞一般都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营养和激素条件下,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高二年级生物选修三第二章《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人教版) 诸城市第一中学生物学科邓永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中 2、学科:生物 3、课时: 1课时 4、课前准备:a.老师准备:提前下发课前预习学案,通过百度搜索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图 片,视频等资料,制备关于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课件,模型。b.学生准备:填好预习学案,上网查阅资料,通过百度搜索有关植物细胞工程应用及进展。 二、教学课题:高中生物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第二章:植物细胞工程第一节第二 部分: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三、教材分析: 【重难热点归纳】 1.微型繁殖与无性生殖 微型繁殖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际上是无性生殖的一种。在繁殖的过程中,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因此亲、子代细胞内DNA相同,具有相同的基因,因此能保证亲、子代遗传特性不变。利用这种技术能高效快速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 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的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作物脱毒主要是强调微型繁殖的取材一定是无毒(的如茎尖、根尖),才能繁殖出无毒的幼苗。 人工种子采用的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但是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包上人工种皮就可形成人工种子。人工种子与微型繁殖得到的幼苗一样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另外还可不受气候、季节和地域的限制。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从本质上说属于有性生殖,这一点与微型繁殖有所区别。但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采用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合子。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是细胞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本节只作为成果的学习,那么就显得思维力度不足了。为此,建议加强指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这一环节,让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索细胞工程的最新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2019-2020学年人教版生物选修三江苏专用学案: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Word版含答案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工程利用快速繁殖、脱毒、次生代谢产物生产、育种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知识点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优点 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作物脱毒 (1)选材部位:植物分生区附近。 (2)操作过程: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3)优点:作物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 3.人工种子 (1)概念: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优点 ①后代无性状分离。 ②生产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的限制。 1.脱毒苗≠抗毒苗。脱毒苗是选择植物的茎尖(刚形成,不含有病毒)进行组织培养而获得的,属于细胞工程的范畴;而抗毒苗是把某抗病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 2.人工种子 (1)胚状体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在植物组织块或愈伤组织上产生的一种结构,它与正常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胚有类似的结构和发育过程。

(2)人工胚乳中除含有胚状体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可以添加各种附加成分,如固氮细菌、防病虫农药、除草剂和植物激素类似物等,这些附加成分有利于幼苗茁壮成长。 (3)人工种皮的要求 ①能保持胚状体的活力,即要能透气、透水、且有利于胚状体萌发等。 ②有利于贮藏、运输和萌发,选取的材料要有韧性、耐压、对胚状体无毒害作用,且易被分解。 (4)人工种子与天然种子的区别 ①人工种子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产生的,属于无性繁殖,可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②天然种子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可表现出双亲的遗传性状。 1.下列属于植物微型繁殖技术的是() A.兰花的芽尖组织培育成兰花幼苗 B.水稻种子萌发并长成新个体 C.扦插的葡萄枝条长成新个体 D.柳树芽发育成枝条 解析:选A。微型繁殖技术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水稻种子萌发并长成新个体、柳树芽发育成枝条均属于个体发育;扦插的葡萄枝条长成新个体属于无性繁殖中的营养繁殖。 2.下图为番茄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流程图解。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脱分化发生在b步骤,形成愈伤组织,在此过程中要进行避光处理 B.再分化发生在d步骤,是愈伤组织重新分化成根或芽等器官的过程 C.从a~e属于无性生殖过程 D.人工种子可以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 解析:选B。分析题图可知,b代表的是脱分化,需全程避光,A正确;c表示再分化,即由愈伤组织形成胚状体,B错误;a~e是由植物叶片细胞通过组织培养获得人工种子并得到后代植株的过程,属于无性生殖,C正确;人工种子是一种人工制造的代替天然种子的颗粒体,可以直接播种于田间,可解决有些作物品种繁殖能力差、结子困难或发芽率低等问题,D正确。 知识点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3教学案:专题2《细胞工程》(79页)

2.1植物细胞工程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课标要求 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 ●课标解读 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举例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地位 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应用广泛,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等内容在必修教材中也有涉及。本节从具体操作的角度详细地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及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历年的高考中也是热门的考点。 ●教法指导 1.本节涉及大部分内容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学习过,但植物细胞工程对学生来讲仍然是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2.具体操作中,对于新出现的名词,如试管苗、脱分化、再分化、原生质体等采用讲授式教学,与学习过的内容建立联系时可通过讨论的方式进行。

●新课导入建议 利用教材中微型繁殖的菊花这一材料作为背景,引出“花瓣是怎样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的?植物的花瓣为什么能培育出一株完整的植株?”等问题,由此导入新课。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举例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简述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3.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4.举例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用。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重点)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重难点)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应用。(重难点) 细胞工程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1)原理和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目的:按照人们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 2.种类 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具有某种生物全部遗传信息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的潜能,也就是说,每个生物细胞都具有全能性的特点。 2.现实表现: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并不会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高中生物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教案

第2课时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新课标核心素养 1.概述植物细胞工程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 2.简述植物细胞工程应用于生产实践的主要优势。 生命观念:列举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用生命观念解释植物细胞工程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知识点(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快速繁殖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作微型繁殖技术。 (2)优点:①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2.作物脱毒 (1)选材部位: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 (2)操作过程: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植株。 (3)优点:再生的植株可能不带病毒。 (1)微型繁殖技术只能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 (2)葡萄的扦插、桃树的嫁接、石榴的压条繁殖方式都属于微型繁殖(×) (3)脱毒苗培育所选的组织培养材料可以来自植株的任何部位(×) 1.(生命观念)快速繁殖 (1)快速繁殖可以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其技术手段是什么?依据什么原理? 提示: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快速繁殖的优点是什么?这种繁殖方式属于哪一种? 提示: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无性生殖。 (3)从所需条件上来看,快速繁殖与传统育种方法相比,有哪些优点? 提示:快速繁殖是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可以不受季节、气候等自然条件的

限制。 2.(生命观念)作物脱毒 (1)为什么许多通过无性生殖的作物繁殖多代之后产量会下降? 提示:作物感染的病毒可以传播给后代,并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影响产量和品质。 (2)为什么作物脱毒苗培养时一般选取植物根尖或茎尖的分生区作为外植体? 提示:植物分生区一般不会感染病毒,用分生区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能得到大量的脱毒苗。 1.下列不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特点的是() A.快速繁殖 B.培养抗病毒植株 C.不改变原植物的基因型 D.一般需要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 解析:选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可进行微型繁殖,实现快速繁殖。该过程是无性生殖,不改变原植物的基因型。植物组织培养是利用已分化的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的过程,经历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过程。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获得含病毒极少甚至不含病毒的植株,而不是获得抗病毒的植株,B项错误。 2.马铃薯利用块茎进行无性生殖,连续种植多代后往往会因感染病毒而减产,因此农户都希望得到无病毒的幼苗进行种植。获得无病毒幼苗的最佳方法是() A.选择优良品种进行杂交 B.选择远缘植物体细胞进行杂交 C.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 D.人工诱导基因突变 解析:选C一般作物脱毒时所用的材料是无病毒的茎尖、根尖等分生组织。因此,利用芽体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无病毒幼苗。 [归纳提升] 微型繁殖与作物脱毒 项目概念(或原理) 特点 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 培养技术 ①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 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020-2021人教版选修三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第2课时 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2 细胞工程 2.1 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第2章植物细胞工程的第2课时内容。学生通过第1课时的学习,对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原理及操作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本节课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介绍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实际应用。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呈上启下的作用,掌握好本节课不仅能进一步巩固对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了解该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为下节探讨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技术做好铺垫,做好将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进行比较的准备工作。另外,学习本节课时,学生也可以充分联系必修1教材中“细胞的分化”的部分内容以及必修2教材中“染色体组”的概念和“育种技术”,做到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情分析】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部分内容和原理在必修课本中已埋下伏笔,故学生在第1课时学习的时候难度不大,知识掌握情况普遍良好;但是本节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实际应用,作为一种以现代生物科技为基础的新型育种技术,学生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是没有接触过的,尤其是涉及到该技术的原理和操作细节的问题,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故在教学中可采用创设情景、问题驱动、层层设疑并结合讨论的方法,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思路】 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这一基本技术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讨论引入——直接讲授——问题教学——归纳总结——反馈答疑——习题巩固”的方式来完成。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并能够简述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2)能够说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联系和区别 (3)体会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和前景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的过程设计进行类比和区别,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2)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正确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判断、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技术进行充分了解,激发出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科学精神

2020-2021人教版选修三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在上一节学习的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以必修2学习的突变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内容为基础,是一节综合性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课。在STS教育方面,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红豆杉惨遭浩劫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意义。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重视渗透STS教育。 二、学情分析 对学生来说,第1课时已经学习了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的知识,必修2已经学习突变和单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同时,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分析、讨论、合作、交流、分享、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这些均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和能力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理解、掌握作物脱毒和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能力目标: 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体验分享的快乐,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难点:掌握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的制备过程。 五、教法分析 1.学案导学法: 教师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中的了解感知部分内容,并记录预习产生的问题。 2.讨论法: 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预习产生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重点难点探究知识,掌握脱毒苗的培养、人工种子的原理及制作、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引导学生利用所

高中生物选修3: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高中生物选修3: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植物细胞工程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重点】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学习难点】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过程】 A、自主学习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植物微型繁殖(快速繁殖) (1)概念: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就是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将植物体某一部分的组织小块进行培养并诱导分化成大量的小植株,从而达到快速无性繁殖的目的,也称为试管苗繁殖或微型繁殖。 (2)微型繁殖技术:快速优良品种的技术。 (3)特点:①保持优良品种的。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 苗。 例1 某名贵花卉用种子繁殖会发生性状分离。为了防止性状分离并快速繁殖,可以利用该植物的一部分器官或组织进行离体培养,发育出完整植株。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植株的() A、茎尖 B、子房壁 C、叶片 D、花粉粒 2.作物脱毒 (1)材料:无病毒的。 (2)脱毒苗:切取进行获得的。 例2 组织培养技术不能直接用于() A、快速繁殖 B、培育无病毒植株

C、植物产品的工厂化生产 D、培养抗病菌植株 3.神奇的人工种子 (1)特点:①后代无。②不受和地域限制。 (2)结构:人工和或或不定芽或。 (3)人工种子的制备,如图人工种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胚状体 (分生组织),它相当于天然种子的胚,是有生命的物质结构;二是供胚状体维持生命力和保证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发育的人工 胚乳;三是具有保护作用的“人工种皮”。 (4)人工种子的优越性 ①固定杂种优势:天然种子是有性繁殖,往往杂种优势只能体现在第1代,第2代便参差不齐了。而人工种子在本质上属于无性繁殖,一旦获得优良品种,可以保持杂种优势。 ②快捷高效的繁殖方式:已有研究表明,用1个体积为12L的发酵罐在二十几天内生产的胡萝卜体细胞胚可制造1000万粒人工种子,可供种植几百平方千米土地,这样也就节约了大量留种地。 ③可人为控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抗逆性:人工胚乳除了含有供胚状体发育成植株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可以在其中加入除草剂、弱病毒、杀菌剂、农药、抑制休眠的物质及对植物生长有益的细菌等,使其具备抗逆性和耐贮性等优良特性,也可添加激素类物质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试管苗技术比较,人工种子技术具有成本低、贮藏运输方便、减少了移栽驯化过程和生产周期短等优点。 例3、对人工种子正确的解释是( ) A.通过科学手段人工合成的种子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种子 C.种皮能够自我生成的种子D.人工种子发芽率低 例4、下列哪一项不是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 A.微型繁殖B.作物脱毒C.细胞核移植D.人工种子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教案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

2.1植物细胞工程 (二)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2.情感态度方面: (1)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勇于开拓、推陈出新。(2)在植物细胞工程两种技术的学习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3.能力方面: (1)合理利用图像、资料等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和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 (2)创设问题,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2、教学难点 (1)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找同学回答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通过回忆上节课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知识点 2、新课讲授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9页,并在学生阅读期间,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通读教材

1.微型繁殖与传统繁殖技术相比,有何特点? 2.为什么微型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3.为什么无性繁殖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学生在阅读教材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并回答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期间给予适当的补充和纠错 通过这个阅读教材、与同学之间互相讨论,锻炼学生的提炼信息能力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脱毒马铃薯”的相关信息报道,并结合教材中第40页的相关文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为什么要进行作物脱毒? 2.要想使作物脱毒最佳选材部位是哪里?为什么选择该部位? 3.你还知道哪些作物脱毒的实例? 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1号烟草”的相关图片,通过“1号烟草”引出单倍体育种的概念,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单倍体育种的过程包括几步? 2.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有哪些? 3.单倍体植株的特点是什么? 4.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设计一个单倍体育种的实验流程 通过阅读教材、讨论和完成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无论是单倍体育种还是作物脱毒都形成了完整的植株,植物组织培养可以利用单个细胞或细胞团来为人类创造价值吗?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红豆杉中紫杉醇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以紫杉醇为例,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1.细胞产物的种类有哪些? 2.细胞产物运用的技术是什么? 3.工厂化紫杉醇的优势有哪些?它的基本流程是什么? 4.细胞产物工厂化生产的实例还有哪些?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建构知识网络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 )掌握作物脱毒制备过程和意义; ( )了解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 )了解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过程与方法 ( )搜集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 )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 资料 兰花因高雅美丽而深受人们喜爱,兰花常用分根法和种子进行繁殖。在兰花的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是,用分根繁殖速度缓慢,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用种子繁殖又很困难,因为兰花的种子十分微小,胚很纤弱,种子几乎没有储藏营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很容易夭折。 (以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铺垫,提出兰花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兴趣,联系当前兰花市场供应充足的现状,引出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二、新课学习 【问题探讨】同学们阅读教材 内容,思考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什么是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微型繁殖技术有哪些特点 (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因为这是无性繁殖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 通过微型繁殖技术已经产业化生产的实例有哪些?(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后,总结出微型繁殖有关知识。 【总结】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微型繁殖 ( )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 )特点: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 ( )实例: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 【资料分析】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有 多种,受害的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大蒜等,而且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只能拔除病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多集中在种子、老叶等器官中,在细嫩的器官和未成熟的组织中较少,在分生区几乎不含病毒。 分析资料,如果你是育种专家,如何培育出不带病毒的植株(脱毒苗)?阅读 内容,根据以下问题提示解决问题。 ( )作物要进行脱毒的原因?(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选择植株什么部位培育脱毒苗,说出原因?(植物的分生区 如茎尖 ,此部位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如何培育出脱毒苗呢?说出你的方案(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 )作物脱毒有何优点?成功案例的哪些?(用脱毒苗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目前,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来脱除病毒,在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和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获成功。脱毒马铃薯比未脱毒的增产约 以上)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后,总结出作物脱毒有关知识。 【总结】 作物脱毒 ( )原因: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 )选材部位及原因:植物的分生区 如茎尖 ,此部位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 )脱毒苗培育方案: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212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第2课时 一、训练目标 1.列举作物新品种的培育途径和过程。 2.说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二、课前练习 1.通过花药培养获得________,再经过人工诱导使________加倍,即可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这项技术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技术所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________。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________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________,从这些突变的个体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3.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除了在农业上的应用外,还广泛应用于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领域,可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碱等细胞产物。近年来又实现了利用___________技术来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只需要将外植体培养到___________阶段。 三、课堂练习 4.下列哪一项不是单倍体育种的优点( )。 A.缩短育种年限B.变异率高 C.得到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D.节约人力、物力 5.把普通小麦的花粉和一部分的体细胞,通过组织培养,分别培育成两种小麦植株,它们分别是( )。 A.单倍体、六倍体B.三倍体、六倍体 C.单倍体、二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 6.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容易产生突变体的原因( )。 A.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分生的状态 B.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 C.培育的植株不容易产生病毒 D.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7.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通常可以通过下列何种技术方法获得?( )。 A.植物组织培养B.基因工程C.植物体细胞杂交 D.发酵工程 8.植物体细胞融合引起的变异属于( )。 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C.基因重组D.人工转基因工程 9.下列过程中没有使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育种方法是( )。 A.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 B.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获得多倍体植株 C.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植株 D.细胞工程培育“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 10.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含24条染色体)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问: (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 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类激素。

高中生物_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2、突变体的利用 3、转基因植物的 培育 4、植物体细胞杂 交的品质和产量水平。这种通过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获得种苗的过程不 涉及细胞的 A.有丝分裂 B.分化 C.减数分裂 D.全能性 学生思考后回答。 [答案]C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后代无性状分离,后代都是纯合子,能够 稳定遗传,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从本质上说属于有性生 殖,这一点与微型繁殖有所区别。但单倍体育种首先要进行花药离 体培养,采用还是微型繁殖的技术,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纯 合子。 2、突变体的利用 在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地 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从这些产生的突变的个体中可以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 培育成新品种。 3、转基因植物的培育(复习旧知识) 4、植物体细胞杂交(复习旧知识) 【经典例题剖析】 例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含24条染色体)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 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试管苗,问: (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愈 伤组织形成过程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_____________等营养物 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两类激素。 (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叶和 茎。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能利用光能 制造有机物,供试管苗生长发育。 (4)试管苗的细胞核中含_________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 (5)培育成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 [答案](1)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小分子有机物(2)细胞 分裂素植物生长素(3)叶绿体(4)24 (5)AB、 aB、Ab、ab 讲练结合, 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 能力。 联系生活, 列举一些 实例,激发 学生兴趣。 讲练结合, 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 能力。 通过情景 教学,引发 学生思考,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教学设计9: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案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微型繁殖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联系; (2)掌握作物脱毒制备过程和意义; (3)了解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利用; (4)了解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2、过程与方法 (1)搜集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2)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利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 资料1 兰花因高雅美丽而深受人们喜爱,兰花常用分根法和种子进行繁殖。在兰花的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是,用分根繁殖速度缓慢,不利于新品种的推广,用种子繁殖又很困难,因为兰花的种子十分微小,胚很纤弱,种子几乎没有储藏营养物质,在发芽过程中很容易夭折。 (以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铺垫,提出兰花常规繁殖中遇到的难题,激发同学解决问题的兴趣,联系当前兰花市场供应充足的现状,引出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二、新课学习 【问题探讨】同学们阅读教材P38内容,思考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什么是微型繁殖?(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2.微型繁殖技术有哪些特点? (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因为这是无性繁殖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因为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 3.通过微型繁殖技术已经产业化生产的实例有哪些?(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后,总结出微型繁殖有关知识。 【总结】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概念: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叫快速繁殖技术 (2)特点:①繁殖速度快②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③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 (3)实例:兰花、生菜、杨树、无籽西瓜 【资料分析】病毒引起的植物病害有500多种,受害的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和花卉,如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大蒜等,而且没有有效的防治办法,只能拔除病株,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病毒多集中在种子、老叶等器官中,在细嫩的器官和未成熟的组织中较少,在分生区几乎不含病毒。 分析资料,如果你是育种专家,如何培育出不带病毒的植株(脱毒苗)?阅读P38-39内容,根据以下问题提示解决问题。 (1)作物要进行脱毒的原因?(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 (2)选择植株什么部位培育脱毒苗,说出原因?(植物的分生区(如茎尖),此部位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如何培育出脱毒苗呢?说出你的方案(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4)作物脱毒有何优点?成功案例的哪些?(用脱毒苗繁殖,种植的作物就不会或极少感染病毒。目前,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来脱除病毒,在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和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获成功。脱毒马铃薯比未脱毒的增产约50%以上) 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后,总结出作物脱毒有关知识。 【总结】2.作物脱毒 (1)原因: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差(2)选材部位及原因:植物的分生区(如茎尖),此部位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专题2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

2.1.2 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学习目标:1.简述微型繁殖技术。(重点) 2.理解掌握利用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培养脱毒苗和人工种子。(重、难点) 3.理解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领域的应用。(重点)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1.微型繁殖 (1)概念: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特点⎩⎪⎨⎪⎧ ①无性繁殖,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②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③可实现工厂化生产 2.作物脱毒 (1)选材部位:植物的分生区附近。 (2)选材原因: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实例:目前采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来脱除病毒,在马铃薯、草莓、甘蔗、菠萝、香蕉等主要经济作物上已获得成功。 3.人工种子 (1)概念:以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的种子。 (2)特点 ①后代无性状分离。 ②不受季节、气候和地域限制。 (3)实例:我国已成功地把芹菜、花椰菜、桉树和水稻的胚状体制备成了人工种子。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1.单倍体育种 (1)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植株――――――→染色体加倍 纯合子植株。 (2)优点 ①后代是纯合子,能稳定遗传。 ②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2.突变体的利用

(1)产生原因: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易受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2)利用:筛选出对人们有用的突变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 三、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1.细胞产物种类:蛋白质、脂肪、糖类、药物、香料、生物碱等。 2.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实例:我国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另外,三七、紫草和银杏的细胞产物也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 1.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葡萄的扦插、桃树的嫁接、石榴的压条繁殖方式都属于微型繁殖。( ) (2)脱毒苗培育所选的组织培养材料可以来自植株的任何部位。 ( ) (3)天然种子萌发后长成的植株容易发生性状分离,人工种子长成的植株性状不分离。 ( ) (4)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培育的遗传学原理是一致的。 ( ) (5)突变体培育通常对植物的愈伤组织进行诱变处理,而工厂化生产的细胞产物也来自愈伤组织细胞。( ) 提示:(1)×属于无性繁殖,不属于微型繁殖。微型繁殖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培育脱毒苗时选用的通常是茎尖等分生组织,原因是该组织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 (3)√ (4)×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突变体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5)√ 2.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育农作物,其优点不包括( ) A.加快繁育速度B.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C.培育出无病毒植株D.改变植物的基因型 D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亲本的遗传特性,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A、B两项均正确;利用该技术还可以培育脱毒苗,因为选材部位是植物分生区附近的新生组织,没有或极少感染病毒,所以由培育的脱毒苗长成的植株是无病毒植株,C项正确;经该技术培育的植株跟亲本基因型相同,D项错误。] 3.下图为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过程,若制作人工种子,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