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颜色》课文精读(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美丽的颜色》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①④⑦⑨ B.②⑤⑥⑧ C.②⑤⑧⑨ D.③⑤⑦⑨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首届进博会,不仅包含了二十国集团全部成员,全球44个不发达国家中也有超过30个左右前来参展。
B.我一进屋就听到了优美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C.《居里夫人传》对于我非常熟悉,可以说,它是激励我成长的一本读物。
D.今年10月,德国数百名学生罢课上街游行,呼吁改革教育体系,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
B.居里夫人原籍波兰,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曾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
C.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
作者像一个摄影师,充满深情地将一个个镜头展示出来。
D.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的节选,作者在叙事的同时,还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这是不科学的。
因为人物传记主要是记叙人物的生平事迹。
4.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B.居里夫人发现镭后,英国政府给子她众多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此毫不动心,这体现了她不慕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C.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发现并提取镭的过程。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简陋、恶劣。
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玛丽接着轻轻地笑了笑,再说:“你记得你对我说“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的那一天吗?”B.他走上小径,玛丽跳起来随着他走,拿着那些野生的装饰品——睡莲和鸢尾花。
八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课件(共28张ppt)

课文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话, 请说说这些引用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些引用的话语,变换了文章的叙述节奏, 使行文更加生动活泼,人物形象,更加具体丰满 。
引用居里夫人的原话,一方面补充了历史细 节,增强了文章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展 现了传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对谁来说,“发现”都 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请同学们阅读课文,说说 居里夫妇发现镭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答案:D【点拨】A项运用了拟人。B项运用 了比喻 。 C项运用了反复。
字词积累
●燥热(zhào) 窒息(zhì) 铀矿(yóu) 踱(duó)
炽热(chì) 大夫(dài) 镭(léi) 嘎(gā)
猝然(cù) 吹嘘(xū) 钋(pō)
●炽热:温度高,极热。炽,(火)旺。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
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景况:情况。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在黑暗中,在寂静中,两个人的脸都转向这些微 光,转向这射线的神秘来源,转向镭,转向他们 的镭!玛丽的身体前倾,热切地望着,她此时的 姿势,就像一小时前在她睡着了的孩子床头看着 孩子一样。
这四个“转向”和她的姿势,都表现了她 对科学发现的母爱一般的珍爱,这种爱、这种 感情也是只有身为女儿的作者才能感受得到, 能够表达得出来。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居里夫妇在简陋条件下研 究提取镭的过程,表现了科学家坚持不懈、 以苦为乐的科学探索精神,同时赞扬了居里 夫妇乐观的科研情怀和严谨治学的态度。
当堂练习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每逢骤雨猝( )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zhì( )息。 (2)有时候我整天用差不多和我一般高的铁条, jiǎo( )动一大堆 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 )疲力尽。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第09课美丽的颜色(提升训练)(解析版)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09课美丽的颜色【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对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A.那火花最初绽开像蒜瓣,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膨胀成一头大蒜那么大。
(比喻)B.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拟人)C.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的雪白的牙齿。
(夸张)D.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C“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的雪白的牙齿。
(夸张)”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
此句为比喻中的暗喻。
点睛:学生应了解常用修辞的特点及作用如: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
排比: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对比:突出描写对象的某种特点;反复: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夸张:突出事物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对偶:语句整齐、意韵铿锵;反问: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 课文全解讲义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美丽的颜色课文全解讲义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文全解第二单元第九课美丽的颜色本单元课文逐渐由七年级富有诗意、包罗万象的人文主题走向对社会生活、情感哲思以及情操志趣的关注,人文主题慢慢走向生活的现实与生命的本然。
《藤野先生》(鲁迅)主要回忆了作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鲁迅初到东京时,厌恶“清国留学生"留学不学的现象,转去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相识。
重点叙述藤野先生为鲁迅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等几件事,塑造了对学生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科学严谨求实,毫无民族偏见的形象。
字里行间既有冷峻的现实又有师生的温情。
本文在写法上也有特色:写作顺序采用时空结合的方法。
时间上,全文运用顺叙,中间插叙“物以稀为贵”和“你改悔吧"一句的来历。
空间上由东京一一仙台一一国内。
写作方法上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包括冷暖色调的对比。
语言上主要运用比喻与反语。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回忆了母亲勤劳、朴实的一生, 歌颂了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的崇高品德,表达了自己将继续革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的坚定志向。
课文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展现了母亲勤劳智慧、坚强不屈、识大体顾大局的形象。
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穿插了精当的议论。
《列夫·托尔斯泰》(茨威格)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先刻画了托尔斯泰脸部多毛、长相平平,令拜访者感到失望的外貌特征,接着描绘他的眼睛,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文章重点抓住肖像描写,欲扬先抑,并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夸张,言辞间流露出崇敬与赞美。
《美丽的颜色》(艾芙·居里)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展现了玛丽·居里热爱科学、顽强坚持、乐观向上的伟大形象。
作者运用一个个镜头展现居里夫妇投身科研的热情与决心,同时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话,串联课文,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第9课《美丽的颜色》 (共39张PPT)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居里夫人是一个不怕困难的人,“最困难的,不 可能的,乃是离析这极小的含量,使这与它密切混合 着的杂质分离开来。”居里夫人选择最困难的工作, 付出艰苦的劳动。
居里夫人是一个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日 复一日,年复一年,居里夫人终于提炼出了镭。
课文品读
“工作月”“工作年”
收获——“神妙世界的奇观”
执着追求 坚定信念
课文品读
全文以极端的艰苦和“极大的快乐”贯穿始 终,记述了居里夫妇提取镭元素的工作情景,形 象地表现了居里夫妇对镭的爱恋,以及他们刻苦 钻研、坚韧乐观、献身科学的精神。
技法总结
1.鲜明的对比。 全文通过鲜明的对比,有力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
了文章的中心:①小木屋的极其简陋与主人公的极大快乐对比,突 出人物献身科学、乐于追求的崇高精神世界。②极差的实验设备、 高强度的劳动与人物的“柔情”和“智力上的热情”对比,突出 人物挑战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勇气。③提炼镭的极其艰苦的过程和 成功的幸福对比,充分展示出主人公认为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艰 辛获取成功是人生最大快乐的伟大情怀。
标题探究
“美丽的颜色”有什么深刻含义?
一是指文中居里夫人提炼的镭的略带蓝色的 荧光的美丽;二是指居里夫人热爱科学、不懈追 求、淡泊名利的态度和精神。
工作环境——夏天:燥热 冬天:冻僵恶劣
工作条件——设备极其简陋
美 丽
没有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罩”
的
颜 工作强度——“男子的职务”、“反自然”
色
“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课文品读
作业:
1、字词、作者、传记的特点。 2、你觉得居里夫人是一个什么 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不少于 150字。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美丽的颜色》课文原文阅读艾芙.居里①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学生生活中最愉快的时期,是在顶楼里度过的;玛丽•居里现在又要在一个残破的小屋里,尝到新的极大的快乐了。
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妇女体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②娄蒙路的棚屋,可以说是不舒服的典型。
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燥热得像温室。
在冬天,简直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下霜还是应该希望下雨,若是下雨,雨水就以一种令人厌烦的轻柔的声音,一滴一滴地落在地上,落在工作台上,落在这两个物理学家的标上记号永不放仪器的地方;若是下霜,就连人都冻僵了,没有方法补救。
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一点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
③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
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被烟窒息。
④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嘘过!⑤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
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
”⑥“……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
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
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
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
”⑦1898年至1902年,居里先生和夫人就是在这种条件之下工作的。
第9课 《美丽的颜色》(原卷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9课《美丽的颜色》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是美丽的沈致远在常人心目中,科学是深奥的、艰难的、枯燥的。
科学怎么会是美丽的呢?不可思议!事实是,科学不仅是美丽的,而且是旷世奇美,美不胜收。
常人为什么没有感受到呢?这恐怕与科学家有一定的关系吧,也许是他们沉浸于科学美中,自得其乐,忘记与大众分享了。
但也有例外,李政道近年来频频撰文著书,极力宣传科学美。
他曾经请了著名画家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等作画描绘物理学的内涵美,这引起了科学界和艺术界的注目。
旧金山大学的天文物理学家琳达·威廉斯,为宇宙的瑰奇美景倾倒,决定利用业余时间传播科学美。
威廉斯对《纽约时报》记者说:“天文物理是最美丽的。
还有什么比宇宙的诞生更美丽?还有什么比黑洞、多重字宙和交响共鸣着的宇宙流更美丽?”威廉斯说得好!让我们继续下去:还有什么比原子中“云深不知处”的电子云更具朦胧美?还有什么比“生命之梯”回旋曲折的DNA双螺旋更具活力美?还有什么比“纳米”世界中用原子砌成的纤巧结构更具精致美?威廉新为科学美所启迪,开始写科学诗。
《组约时报》于2000年6月4日刊登了她的一组诗,下面是其中的一首:碳是女孩之最爱/黄金确实很宝贵/但不会燃起你心中之火/也不会使火车长啸飞驰/碳是地球上一切生命之源/它来自太空的陨石/构成一切有机物质/在大气层中循环往复/钻石煤炭石油总有一天会用完/能构成一切的将是碳纳米管/碳是女孩之最爱“钻石是女孩之最爱”是美国流行的谚语,威廉斯扩其意而用之,从碳元素的一种特殊结晶形态—一钻石,推广到碳的各种形态。
女孩爱钻石,无非是爱钻石首饰之光华夺目、价值连城,用以炫耀自己雍容华贵的外表美。
威廉斯以诗意的语言,赞美碳的实用价值及其对生命循环的重要性,表现的是内涵美。
较之原谚语,这是艺术的升华,意蕴更为丰富。
不仅物理学是美丽的,数学也是非常美丽的。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艺术家就发现了人体的曲线美。
现代派的雕塑家和画家以他们的作品表现了几何形体的视觉美,毕加索晚期作品中频频出现的怪异人像——两个鼻子、三只眼睛等等,据说其灵感来自数学中超越现实三维空间的抽象高维空间。
第09课 美丽的颜色(备作业)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09课美丽的颜色一、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zào rè()得像温室。
(2)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fèi ténɡ()着的东西。
(3)这个物理学家hé yán yuè sè()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可以想到,我希望它有很美丽的颜色。
”(4)她的伴侣用手轻轻地fǔ mó()她的头发。
【答案】(1)燥热(2)沸腾(3)和颜悦色(4)抚摩【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形的把握,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字形即可。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织热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B.这种极特殊的治疗结核症的方法,玛丽多半没有对佛提埃大夫吹吁过!C.在我们十分可怜的棚屋里垄罩着极大的宁静。
D.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荧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答案】D【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形的把握,根据字典查找正确的字形音即可,A项中“织”应为“炽”; B项中“吁”应为“嘘”;C项中“垄”应为“笼”。
故选D。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的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C.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本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
解题时,我们首先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分析。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沧海桑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坚忍不拔: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ABC使用的语境都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颜色
01积累运用
1.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的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zhì)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
(×)
(2)每逢骤雨猝.(cù)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
(√)
(3)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zhì)息。
(√)
(4)有时候我们来回踱.(dù)着,一面密切注意着某种实验的进行,一面谈着目前和将来的工作。
(×)
2.根据拼音将相应的词语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
3.下列加着重号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B)
A.新闻发布人员必须注意不夸大,不吹嘘
..。
(吹嘘:夸张地宣传。
)
B.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
..物和溶液的大瓶子。
(沉淀:集聚,积累。
)
C.她每天晚上睡12个小时,可还是觉得筋疲力尽
....。
(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
D.小玲和颜悦色
....地把事件的原委说了一遍。
(和颜悦色:形容和善可亲。
) 4.下面文段中有两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玛丽·居里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的普通家庭的女孩,以优异的成绩高中毕业之后,只身前往巴黎大学求学。
②后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发现了新元素——镭,并将它运用到医学上,救死扶伤。
③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
④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有着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力,她在男性主宰的科学领域里占有不同寻常的一席之地——第一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女性、第一位法国大学的女性教授、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第一位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得奖人……⑤如此炫目的光环全部笼罩在居里夫人一人头顶,世界都为之震惊!
(1)第①句有语病,修改意见:删掉“的女孩”。
(2)第③句有语病,修改意见:在句末加上“的名字”。
5.本文在叙事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的笔录,有什么作用?
①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出居里夫人的内心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变换了文章的叙事节奏,使行文更加生动。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获诺贝尔奖外,玛丽·居里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
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
”
材料二: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玛丽·居里)
材料三:我把你们的奖金当作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
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玛丽·居里)
(1)阅读上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示例】玛丽·居里一生获得很多荣誉,但她淡泊名利。
(2)请你结合相关资料,为居里夫人写一段赞美词。
【示例】她用尽一生的时间,去发现美丽的“镭”;她获得过无数荣誉,却视名利如粪土;她从一个漂亮的姑娘,变成物理学的一个计量单位“居里”,成为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她就是——玛丽·居里。
(3)请根据上联,补写出下联。
上联:天道酬勤,荣膺夫妻母女三诺奖
说说黄胄先生
韩天衡
①一位出色的画家,天赋与勤奋缺一不可。
黄胄先生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他的勤奋。
我曾开玩笑说,他除了睡觉之外,手里永远离不开竹子,吃饭时是一双筷子,其余的时间是抓着一支毛笔。
无论是朋友,还是他的长辈、领导来看望他,他都只顾画画,头也不抬,只是说:“你好啊!来啦!”从不放下画笔,更不起身倒茶。
②20世纪60年代初,黄胄先生已成为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当时在北京荣宝斋出售的在世画家的作品中,没有一件作品的价格可以与他的比肩。
齐白石先生的扇面5元一张,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5角一张,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60元一张,而黄胄先生的人物画则标价在60元至90元。
③即便当时在画坛有如此地位和声誉,黄胄先生依旧不自负、不自矜,没有一点儿架子,对我这个晚辈也是尽心指导和提携。
每每跟先生去荣宝斋,他总会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供我观摩。
我拿个放大镜,一方一方地仔细研究,做好笔记。
能看到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的印章和比拳头还大的田黄石对章,在当时,实属福从天降,难得!但我往往得寸进尺,询问能不能让我打一套印蜕,以供我日后研究,黄胄先生的一句话就使我如愿以偿,现在想起依旧铭感肺腑。
黄胄先生还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我如小民暴富,倏地提升了对高妙书画艺术的认知,我一生受用。
④画,是画家精神世界的一种外溢。
黄胄先生的画风,大气、豪迈,充满激情,笔墨好、色彩好,造型也好,这其实都是他人格的反映。
黄胄先生长相朴实,皮肤黝黑,身板宽厚,也不注重修饰,两条宽宽的眉毛似两锭乾隆墨贴在眼睛上方,眼睛炯炯有神,像个打铁匠。
一次从故宫读画出来,黄胄先生拉我到北京西单的一家饭馆,那是家夫妻店,店堂很简陋,我们找了个长板凳坐下吃饺子。
这时,老板娘扯着嗓子喊:“门口的大板车是谁的?挪个位置,好让人家的车走。
”黄胄先生便接口道:“我的,等我吃完饺子再说。
”那女店主信以为真,又拉又扯地要黄胄帮个忙。
黄胄先生是个朴实且幽默的人,他平易近人,不会让人感到和他有距离,对上对下、对权贵对小民都一视同仁,言行合一。
这种天生的质朴,这种不染缁尘的平民气质是很少有人学得到、做得到的。
⑤黄胄先生的一生惊险跌宕,像坐过山车一般,但他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朴质之心。
听朋友说起,曾有陌生人来找黄胄先生,进门就跪下,说:“请您无论如何帮帮忙,家里老人死了,买不起棺材。
”先生二话不说,就给了对方两幅画:“到荣宝斋去换钱吧。
”
(原文有删改) 7.第③段写了哪几件事?有什么作用?(3分)
写了黄胄先生总让荣宝斋经理将收藏的名家印章尽数拿出供“我”观摩,(1分)以及黄
胄先生常带我去故宫,忘情而真挚地为“我”讲解书画馆里陈列的历代书画精品(1分)两件事,表现了黄胄先生对“我”的尽心指导和提携。
(1分)
8.请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
(3分)
运用外貌描写,(1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黄胄先生长相朴实的特点。
(2分)
9.有人说第⑤段与本文关联不大,可以删掉,你认为呢?请说说理由。
(3分)
不能删。
(1分)这一段是通过朋友之口写黄胄先生的,侧面表现黄胄先生始终怀有一颗乡土气十足的质朴之心。
(2分)
10.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对比;(1分)将黄胄先生的人物画与齐白石的扇面、溥雪斋先生的大册页、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画的价格进行对比,(1分)突出表现了黄胄先生是当时中国画坛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1分)
11.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黄胄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4分)
①从黄胄先生的画与几位名家的画价格的对比,可以看出他是一位画功了得的出色画家;②从他除了睡觉之外,从不放下画笔可以看出他的勤奋;③从他对“我”的尽心指导和提携可以看出他的平易近人和惜才;④从他二话不说给上门求助的陌生人两幅画换钱可以看出他的热心肠。
(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