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教案淋巴瘤

合集下载

淋巴瘤教案

淋巴瘤教案

淋巴瘤
授课对象临床医学专升本专业授课内容淋巴瘤授课时数2 学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淋巴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
2.熟悉本病的分类、分期、诊断方法及治疗原则;
3.了解本病的病因。

二、教学重点:
1. 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及诊断;
2. 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三、教学难点:淋巴瘤的鉴别诊断。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尽可能多配合使用病理图片等插图,并结合临床讲授。

五、教具:多媒体、激光笔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课时分配
淋巴瘤定义和流行病学 5 ’
病因、发病机制 5 ’
病理和分型15 ’
临床表现20 ’
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10 ’
诊断与鉴别诊断20 ’
治疗及预后15 ’
七、思考题:
1. 淋巴瘤的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
2.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3. 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八、设计版书提纲:详见多媒体。

九、参考书:
1《内科学》第六版教材叶任高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王风计主编血液病治疗学
3沈迪主编临床血液病学
4中华血液病学杂志
十、课后分析:
通过多媒体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楚,学生通过多媒体图片对教学内容印象更深刻。

邹善华-淋巴瘤教案

邹善华-淋巴瘤教案
放疗
化疗
干细胞移植
干扰素
手术
抗CD20单抗
8.预后:(5分钟)HD:源自组织类型及临床分期关系NHL:病理类型与预后关系
NHL的国际预后指标(IPI)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临床表现2实验室和特殊检查3诊断依据,分期分组.
难点:1病理类型2分期
(三)中文和英文关键词
淋巴瘤lymphoma
霍奇金病Hodgkin Disease(HD)
二、执行方案
(一)内容和时间分配
1.概述:一般概念,发病情况(5分钟)
2.病因:病毒、免疫缺陷与发病的关系(5分钟)
3.病理和分类:(15分钟)
HD:Rye会议,1966
NHL:国际工作分类(IWF),1982
REAL分类,1994
WHO 2000分类
4.临床表现:分别介绍HD和NHL的表现(共同点、不同点)(20分钟)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
(四)复习与思考题
试述HD与NHL临床表现的异同点
淋巴瘤如何进行的分期和分组
三、参考书和文献目录
1.王吉耀,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62~771
2.许良中,现代恶性淋巴瘤病理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73~80
3.Beutler E,Williams Hematology.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15~1262
5.实验室和特殊检查:(12分钟)
血液和骨髓检查
LDH
淋巴瘤细胞免疫表型
病理学检查
染色体和基因重排检查
影像学检查
6.诊断和鉴别诊断:(13分钟)
有淋巴结进行性无痛性肿大行淋巴结活检

10.肿瘤学教案

10.肿瘤学教案

10.肿瘤学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关于肿瘤学的基础知识和常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通过学习,学生将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本节课内容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

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但掌握程度有所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初步诊断常见的肿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医学事业的热爱,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肿瘤的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教学难点:肿瘤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图解、动画等形式直观展示肿瘤的工作原理和发病机制,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理解。

同时,结合临床案例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五、教学任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讲授肿瘤的基础知识和常见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等基础知识。

案例分析法:结合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肿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案,加强交流与合作。

PBL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模拟法:模拟临床场景,让学生扮演医生角色,进行实践操作和病例分析,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七、教学准备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肿瘤学》等相关教材。

活页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活页教材,如肿瘤案例分析等。

23.肿瘤学教案-淋巴瘤

23.肿瘤学教案-淋巴瘤
痛,无吞咽呛咳,无呕血,大小便如常,体重减轻约5kg。既往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无疫区居住史。体格检查:T38.5℃,P98次/分,R24次/分,BP115/70mmHg,Wt52kg。发育正常,营养欠佳,皮肤黏膜略苍白,意识清晰,查体合作。皮肤巩膜无黄染。双颈部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大者约1.5cm,分布于双锁骨上及双下颈部,质初,活动,无压痛。头颅五官无畸形。颈软,气管居中中,甲状腺无肿大。双肺呼叹音清断,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脏浊音界叩诊不清,心率98次/分,心律齐,各辮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活动良好,双下肢无浮肿。双膝腱反射正常,克尼格式征阴性,巴彬斯基征阴性。
使用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系(教研室)主任
2017年12月17日
教案续页
提要:
一、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
教材:《临床肿瘤学-案例版》杨顺娥主编,第2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本章见教材P394~414。
第十六章:淋巴瘤(120分钟)
熟悉淋巴瘤的辅助检查、鉴别诊断
了解淋巴瘤的发病机制、病理及预后
2.能力目标:
具备淋巴瘤基本临床诊治能力
3.素质目标:
具备临床基本淋巴瘤的诊断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难点:
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教具、课件及使用的教材:
教材:杨顺娥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二版)
(二)NHL表现:
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20分钟)
辅助检查:血液及骨髓检查、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破腹探查

科学认识淋巴瘤的教案

科学认识淋巴瘤的教案

科学认识淋巴瘤的教案教案标题:科学认识淋巴瘤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淋巴瘤是一种恶性肿瘤,了解淋巴瘤的病因、症状和常见治疗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和整理医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和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患者的态度和同情心。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淋巴瘤的病因、症状和常见治疗方法。

2. 难点: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投影仪。

2. 学生手册及答题纸。

3. 相关医学书籍、资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淋巴瘤的兴趣,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介绍淋巴瘤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2. 通过案例分享或视频展示淋巴瘤的症状和常见临床表现。

步骤三:讨论与分析(15分钟)1.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共同探讨淋巴瘤的危害以及治疗的重要性。

2. 分享并总结小组成员的讨论结果,让学生互相交流对于淋巴瘤的认识和观点。

步骤四:知识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分发学生手册,要求学生阅读相关章节,对于常见的淋巴瘤治疗方法进行总结。

2. 学生使用答题纸回答相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步骤五:学生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依照手册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的展示。

2. 进行全班讨论,总结所学知识,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和思考。

五、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淋巴瘤- 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症状和常见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 预防与保健六、教后反思:通过本次教案的设计,学生通过导入、讲解、讨论、巩固与拓展、学生展示和总结等多种方式,全面了解了淋巴瘤的相关知识。

同时,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科学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引导,通过多媒体等教具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学案例和讨论环节中,要注意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患者的态度,并培养同情心。

肿瘤学试题库第六篇第十章淋巴瘤讲课教案

肿瘤学试题库第六篇第十章淋巴瘤讲课教案

肿瘤学试题库第六篇第十章淋巴瘤第六篇血液系统疾病第十章淋巴瘤一、选择题A型题1. 恶性淋巴瘤的特异性诊断依据是(5.2.1)BA. 骨髓活检和涂片B. 淋巴结病理学检查C. 尿凝溶蛋白测定D. 免疫球蛋白测定E. 血碱性磷酸酶及红细胞沉降率测定2. 淋巴瘤临床上最典型的特点为:(3.2.1)DA. 肝、脾肿大B. 发热C. 贫血D. 无痛性淋巴结肿大E. 恶病质3. 男性,34岁。

周期性发热4个月,伴皮肤瘙痒,盗汗。

查体: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触痛,肝肋下2cm脾肋下3.5cm,血红蛋白120g/L,白细胞8.0 X1O9/L,血小板105X109/L,如需明确诊断应做何检查:(5.3.1 ) DA. 腹部CT检查B. 胸部CT检查C. 免疫球蛋白测定D. 淋巴结活检E. 骨髓象检查4. 霍奇金病治疗应用较普遍的的方案是:(631)CA. COP方案B. CHO方案C. ABVM案D. MOP方案E. MACOP-方案5. 恶性淋巴瘤累及颈、腹股沟淋巴结、肝及骨髓,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临床分期:(5.2.1)CA. n BB. 川BC. IV BD. 川AE. V A6. 下列哪型霍奇企病预后最差:(3.2.1) DA. 淋巴细胞为主型B. 结节硬化型(I期)C. 混合细胞型D. 淋巴细胞消减型E. 节结硬化型(U期)7.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预后,下列哪项较为重要:(731) AA. 病理组织类型B. 病人全身症状C. 年龄D. 性别E. 化疗的强度8. 恶性淋巴瘤累及右侧的颈部及从腋下淋巴结,不伴有发热、盗汗、体重减轻,临床床分期属:(521) CA. I AB. I BC. n AD. n BE. 川A9. 关于霍奇金病,下列哪项正确:(1.3.1) BA. 多见于老年人B. 既可发生于淋巴结,亦可发生在结外淋巴组织C. 找到里一斯细胞即可确诊D. 肝脏病变往往来自腹膜后淋巴结E. 确诊依靠骨髓穿刺10. 关于淋巴瘤的临床分期,下列哪项正确(5.2.1 )CA. 病变在颈部,腹股沟部为I期B. 病变仅累及胃部为U期C. 病变在横膈上下为川期D. 病变在颈部、腋窝、后腹膜淋巴结、脾为W期E. 病变颈部、腋窝、肝、肺为川期11. 关于霍奇金病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分类正确的是:(521 )CA. 找到Reed-stemberg细胞即可确诊B. 有全身症状的老年病人很可能是以淋巴细胞为主的霍奇金病C. 预后最好的是淋巴细胞为主型D. 各种组织学分型固定,不相互转化E. 国内以淋巴为主型多见12. 关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下列哪项正确:(1.2.1 )CA. 常见于青年人B. 女性较男性多C. 一般发展迅速,易发生远处播散D. 全身症状常见于早期患者E. 全身瘙痒常见13. 关于霍奇金病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正确:(421 )DA. 见于各年龄组,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B. 脾肿大常见C. 首见症状常是全身瘙痒D. 饮酒后引起淋巴结疼痛,是HD特有的表现E. 周期性发热见于绝大多数患者14. 关于恶性淋巴瘤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1.2.1)D15. A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16. B临床特点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17. C有发热和脾肿大18. D是白血病的一个亚型19. E分为霍奇金病和非霍奇金病淋巴瘤20. 霍奇金病的组织病理特点是在肿瘤组织中可见(3.1.1)A21. A Reed-Stemberi 田胞22. B网织红细胞23. C异常网状细胞24. D巨核细胞25. E铁粒幼细胞26. 根据病变的范围,淋巴瘤可分为四期,对II期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5.2.1)C27. A病变仅限于一个淋巴结区28. B横膈两侧都有病变29. C病变累及两个淋巴结区,但在横膈同一侧30. D累及骨髓31. E病变弥漫,横膈两侧都有病变32. 确诊淋巴瘤的主要依据是(5.2.1)D33. A骨髓检查34. B CT检查35. C MRI 检查36. D病理活检37. E X线检查A2型题38. 男性,45岁。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教案课件

淋巴瘤的诊断和治疗的医学教案课件

06
汇报人:XX
放疗的优缺点:优 点是治疗范围广, 缺点是副作用较大 ,可能对正常细胞 造成伤害
免疫治疗的原理:利用免疫系 统攻击肿瘤细胞
免疫治疗的类型:包括免疫检 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 等
免疫治疗的优点:副作用较小, 对某些类型的淋巴瘤效果显著
免疫治疗的局限性:并非对所 有类型的淋巴瘤都有效,可能 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使用
添加 标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骨髓穿 刺等
淋巴结活检:通过手术切除淋巴结进行病理学检查 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中的免疫细胞类型和分布 基因检测:检测淋巴瘤细胞的基因突变和表达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手段观察淋巴结的形态和位置
X光片:观察肺部、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CT扫描:详细检查淋巴结、器官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MRI扫描:观察软组织、神经等部位的病变情况 PET-CT扫描:检测淋巴瘤的代谢活性,判断病情发展情况
01
血液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型 等
03
淋巴结活检:淋巴结穿刺、淋巴结 活检等
05
基因检测:基因突变、基因表达等
0 2 骨 髓 检 查 :骨髓穿刺 、骨髓活检等
0 4 免 疫 学 检 查:免疫球 蛋白、补体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细胞病 理学等
06
化疗药物:包 括烷化剂、抗 代谢药、抗生 素等
病理学检查:淋巴结活检、 骨髓穿刺等
检查结果:血常规、生化检 查、影像学检查等
症状描述:淋巴结肿大、发 热、盗汗等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等
诊断依据:病理学检查、免 疫组化检查等
治疗方案:化疗、放疗、靶 向治疗等
预后评估:复发风险、生存 率等

教学课件:第六篇第六章淋巴瘤

教学课件:第六篇第六章淋巴瘤

【预后】
HD早期早期治疗大多能长期无病存活, 10年存活率达50%以上,NHL较HD差。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淋巴细胞消减型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R-S细胞数量不等。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最差。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淋巴细胞少见,主要为组织细胞浸润,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多为老年,诊断时多为Ⅲ、Ⅳ期,预后
淋巴细胞消减型何杰金病淋巴结切片: 见多核畸型R-S细胞。
淋巴细胞消减型何杰金病淋巴结切片: 见明显核仁的R-S细胞。
低度恶性组
不主张积极化疗,定期密切观察。如病 情有进展或发生并发症,可用COP或CHOP 方案。
中、高度恶性组 CHOP方案,每月1疗程,6~9个月。
01 02
生物反应调节剂
α-干扰素,皮下注射,每周3次, 可与化疗合用或单用作为缓解后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对未累及骨髓的患者,施行自体骨髓或外 周血干细胞移植,可望延长无病存活期甚 至治愈。
淋巴细胞为主型
肿瘤组织中主要为中小淋巴细胞呈结 节性浸润,R-S细胞极少见。 病变常局限,预后最好。
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淋巴结切片: 中央有一个体积大的多倍体型R-S细胞。
淋巴细胞为主型何杰金病淋巴结切片: 中央有一个体积大,多个核仁的单核R-S 细胞。
结节硬化型
交织的胶原纤维增生 将肿瘤组织分隔成
添加标题
02
仅对低度恶性的I、Ⅱ 期患者施行扩大野
添加标题
04
为主。
二.化学治疗 适用于早期患者作为放疗的辅助疗法, 或病变已达Ⅲ、Ⅳ期而不适于单独放疗者, 二.霍奇金病 常用MOPP方案,1疗程14天,间歇1周再 进行下1疗程。至少用6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首页
学院(部)临床系(教研室)肿瘤教师姓名
具备临床基本淋巴瘤的诊断素质
重点难点:
重点:
淋巴瘤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实验室检查
难点: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教具、课件及使用的教材:
教材:杨顺娥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临床肿瘤学》(第二版)使用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投影、课堂讲授、结合重点辅以提问。

系(教研室)主任
2017年12月17日
教案续页
提要:
-、教学内容与组织安排;
教材:《临床肿瘤学-案例版》杨顺娥主编,第2版(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本章见教材P394〜414。

触及肿大。

四肢活动良好,双下肢无浮肿。

双膝腱反射正常,克尼格式征阴
性,巴彬斯基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1053.45义10124.2义10 °
0.697%60.237%00.066225义10° L,血涂片未见异常细胞。

全血
生化:乳酸脱氩酶大小1.2X1.0,肠系膜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动脉窗内见4~5个小淋巴问题
1.该患者有哪些临床特点,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为进一步明确诊断,该患者需要进行哪些检查?
3.若该患者诊断淋巴瘤,其分型及分期如何?
4.该患者诊断明确后,如何进行治疗?
(5分钟)
(5分钟)
(15分钟)
病毒、反转录病毒、、免疫功能低下、物理化学因素
(15分钟)
霍奇金氏淋巴瘤
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常见的亚型淋巴瘤:
边缘区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
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淋巴瘤、
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周围T细胞淋巴瘤、
成人T细胞淋巴瘤、
菌样肉芽肿、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
五、、分期(10分钟)
六、临床表现
(20分钟)
(一)的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
(二)表现:
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
(20分钟)
辅助检查:血液及骨髓检查、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破腹探查
鉴别诊断:淋巴结肿大性疾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淋巴瘤
八、治疗(25分钟)
的综合治疗
的综合治疗
靶向治疗
放疗
特殊类型淋巴瘤的治疗
生物治疗
手术治疗
九、预后(10分钟)
二课后作业;
1、淋巴瘤的诊断方法
2、淋巴瘤的常见临床表现
3、淋巴瘤的病理学分类及治疗原则的不同
三、参考文献和(或)课程资源网站等;
1.汤钊猷主编.现代肿瘤学(第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意生、史景泉主编《肿瘤分子细胞生物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
四、教学反思(经验教训、效果估计、学生学习状态分析、存在问题
注:授课前由系(教研室)主任签字,纸质版教案由教师自行存档备查;电子版教案由系、教研室统一归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