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两国边界

合集下载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线长度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线长度

中国与周边国家边界线长度1、中国-俄罗斯:边界全长4300公里。

两国签署《中苏东段国界协定》(1991年)、《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2004年),以晚清政府与沙俄签订的多个条约为基础。

2008年7月签署《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标志中俄边界全线勘定。

1929年中东路事件后被占的三百多平方公里面积的黑瞎子岛一半划归中国。

2、中国-哈萨克斯坦:边界全长1700多公里。

两国签署《中哈国界协定》(1994年)、《中哈国界补充协定》(1997年)、《中哈国界补充协定的规定》(1998年)3、中国-塔吉克斯坦:边界全长约497公里。

两国签署《中塔国界协定》(1999年)及《补充协定》(2002年)。

勘界工作于2008年8月结束。

争议面积2.8万平方公里中的一千余平方公里划归中国4、中国-吉尔吉斯斯坦:边界全长1096公里。

两国签署《中吉国界协定》(1996年)、《中吉国界补充协定》(1999年)5、中国-蒙古:边界全长4709公里。

1962年签署《中蒙边界条约》6、中国-阿富汗:边界全长约92公里。

无领土争端,1963年签署边界条约7、中国-巴基斯坦:1963年签署《中巴关于中国新疆和由巴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的协定》8、中国-尼泊尔:1961年签定边界条约9、中国-印度:2005年4月温家宝访印,签署解决边界问题的政治指导原则协定,称“边界应沿着双方同意的标识清晰和易于辨认的天然地理特征划定”,这是自1981年中印边界谈判以来的第一个政治性文件10、中国-缅甸:1960年签署《中缅边界条约》11、中国-老挝:边界全长505公里。

1991年签定《中老边界条约》12、中国-越南:有1300多公里陆地边界线。

1999年签署《中越陆地边界条约》13、中国-朝鲜:1962年签署《中朝边界条约》。

中俄边界问题的历史演变与解决

中俄边界问题的历史演变与解决

中俄边界问题的历史演变与解决中俄两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中俄两国边界问题则是两国关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

中俄边界的问题主要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期形成的,由于历史、文化、政治、宗教等方面原因,中俄边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角度探讨中俄边界问题发展历程,以及目前的新形势下如何解决该问题。

一、历史演变1、18世纪的《尼布楚条约》18世纪中期,由于清朝实力逐渐衰弱,自然灾害和战争破坏等因素导致了中国国土严重的损失。

当时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花费125万两白银,在中国东北远洋交易的鸦片暴利之下,抢占了东晋以来中华民族最北端的领土——广宁岛和弥勒佛屿岛(即今天的黄海道和泰东南岸沿海)。

为制止此类侵犯,雍正皇帝便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达成了一项协议《尼布楚条约》,废黜包括库页岛、萨哈林下半部分在内的黑龙江以东及内蒙古北部东部等大片土地,其中部分土地被俄罗斯吞并,而剩余部分土地则为中俄两国的划界线。

2、19世纪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清朝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议定把香港让予英国,而前苏联政府在其外交文件中将这一事件描述为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行动。

这项条约的签订对于后来的中俄边界问题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由于这份条约的缘故,大规模的外国侵略者纷至沓来,不断入侵中国领土。

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又被迫在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署《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将长江流域的广阔地带向外国开放,并被迫割让了车力库尔沁旗和额尔古纳河以东的土地,虽然俄国并未直接参与这场侵略,但俄罗斯却趁此机会取得了由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哈巴罗夫斯克以东的土地。

3、20世纪初期的《勘分条约》和《苏俄关系条约》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罗斯经历了剧烈的政治震荡,革命后的政权更迭,俄国一度内部分裂,为了保证其独立和安全,苏联成立后便运用了高压手段,消灭各种互相矛盾的叛乱势力,实现了苏联的统一和稳定。

中俄西段边界只有55公里,为何没被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隔开?

中俄西段边界只有55公里,为何没被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隔开?

中俄西段边界只有55公⾥,为何没被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隔开?俄罗斯是我国14个邻国中⾯积最⼤的⼀个,和我国有着漫长的陆上边界,⽽且不⽌⼀段,分为东西两段。

其中东段与我国的内蒙,⿊龙江,吉林接壤,长4320公⾥,西段与我国的新疆接壤,长55公⾥,两段边界总长4375公⾥。

由此可见,中俄之间漫长的边界即使在世界上也是罕有的,但令⼈意外的是,中俄两国虽然互为最⼤邻国,但却都不是对⽅边界线最长的邻国。

⾸先,与俄罗斯边界线最长的邻国是哈萨克斯坦。

俄哈之间的边界长达6846公⾥,是世界上最长的“⼀段”边界。

⽽与我国边界线最长的邻国是蒙古国,中蒙之间的边界长达4710公⾥,要⽐中俄边界长三百多公⾥。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是世界上最⼤的内陆国。

北部与俄罗斯为邻,东部与我国接壤。

⽽蒙古国是⼀个位于中俄之间的内陆国,东西南三⾯与我国为邻,北部与俄罗斯接壤。

也就是说,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分别与中俄为邻,但这两个国家却没有接壤。

这样⼀来就产⽣了⼀段奇特的边界线,北部是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国,南部是我国新疆的阿勒泰地区。

西部是哈萨克斯坦的东哈萨克州,东部是蒙古国的巴彦乌勒盖省。

它的长度只有55公⾥,在世界地图中甚⾄很难展⽰,这也是从地图上看,中俄哈蒙四国好像在这⾥彼此相连⼀样。

但国界的划分,不可能四国同时接壤,只要中俄接壤,势必隔开哈蒙,或者哈蒙接壤,也必定隔开中俄。

那么为何是中俄接壤,隔开了哈蒙,⽽不是哈蒙接壤,隔开中俄呢?这主要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

实际上在清朝时期,当时的哈萨克汗国与我国的外蒙地区是相接的。

乾隆年间,清朝彻底平定准噶尔之后,也为哈萨克族各部落解除了来⾃准噶尔的威胁。

于是哈萨克汗国便上表,希望可以和清朝建⽴朝贡的藩属关系。

乾隆皇帝同意之后,哈萨克汗国成为了清朝藩属之⼀。

为了以⽰体恤,乾隆还下令,哈萨克⼈可以到外蒙的科布多地区放牧。

科布多地区⽔草丰美,所以当时有⼤量哈萨克⼈进⼊我国外蒙地区,并在那⾥长期定居,这也是蒙古国境内⾄今仍有哈萨克族的原因。

中俄界东段的协定

中俄界东段的协定

中俄界东段的协定【实用版】目录1.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的背景和意义2.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的主要内容3.中俄国界东段协定对两国关系的影响4.未来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的发展趋势正文一、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的背景和意义中俄国界东段协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协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于 1991 年 5 月签定的划界条约。

该条约旨在解决两国之间大多数的边界争端,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从而维护两国边界的稳定和和平。

二、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的主要内容中俄国界东段协定主要涉及两国在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和图们江等地段的边界划定问题。

根据该协定,两国边界从黑龙江至图们江,共计 2,287.3 公里。

其中,陆地边界全长为 1,993.5 公里,乌苏里江、鸭绿江、图们江江面上的边界全长为 293.8 公里。

三、中俄国界东段协定对两国关系的影响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的签订,对于维护中俄两国边界的稳定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它解决了两国之间长期的边界争端,有助于增进两国之间的互信和友谊,促进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此外,该协定也为两国在亚洲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未来中俄国界东段协定的发展趋势在未来,随着中俄两国政局稳定,关系发展势头良好,中俄国界东段协定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双方将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边界管理,共同维护边界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两国也将在边界地区的经济、文化等领域展开更加广泛的合作,为中俄两国人民的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综上所述,中俄国界东段协定对于维护两国边界的稳定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

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

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第一章:引言1.1 简介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中俄边界上的一项重要协定。

这一段协定涉及到中俄两国在西部地区的边界划定和界线安排,涵盖了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

本文将对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进行全面评估,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和理解这一协定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1.2 重要性和意义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对于中俄两国以及整个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协定为中俄两国在边界问题上的和平解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通过通过协商和合作,中俄两国成功地划定了边界线,确立了双方的领土权益,避免了潜在的冲突和纠纷。

协定的达成有助于增进中俄两国的友好关系和战略合作。

两国之间的协商和合作不仅在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促进双方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协定的背景和历史2.1 中俄国界争议的历史中俄国界争议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中国民国时期。

当时,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缘政治因素,中俄两国在西部地区的边界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争议逐渐演变成为双方领土争端的核心问题。

2.2 边界划定的重要里程碑20世纪初,中俄两国政府相继成立了边界划定委员会,并于1924年签署了《中俄东部地区边界划分协定》,解决了中俄边界东段的争议。

然而,中俄边界西段的争议在这一时期并未得到解决。

2.3 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的达成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协商,中俄两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初达成了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

根据协定,中俄两国确定了边界线的具体划定及相应的领土归属。

协定的达成标志着中俄边界争议的重要一步,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协定的内容和规定3.1 边界线的划定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明确划定了中俄两国在西部地区的边界线。

协定以自然界限、地理特征和历史事实为基础,将边界线分为若干段落和转角点,确保了双方的领土权益。

3.2 领土归属的规定根据协定,中俄两国就西部地区的领土归属达成了共识。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中俄两国拥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

1949年10月2日,中国与苏联建交。

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两国在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确认俄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

从1992年两国“相互视为友好国家”,到1994年宣布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1996年确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直至2001年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俄关系连上四个台阶。

近年来随着两年一度的中俄联合军演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合作。

中俄之间的战略性伙伴关系在俄国国内右翼势力的各种干扰中艰难的前进。

面对着北约的不断东扩,和美国不断的在独联体这个俄国传统的势力范围策动颜色革命,俄国急需要中国这个强大的盟友牵制美国。

俄罗斯与中国,在很多问题上,有共同的认识而且行动一致。

在国际上一系列的危机中都站在一起。

而且中国是俄罗斯能源和军备的大买主。

中国和俄罗斯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目前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和平解决了所有边界问题,因此,俄罗斯对中国的合作和友好程度也是较高的。

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

在西方眼前,双方是盟友关系,但是不是盟友,只有两国心里清楚。

表面上,两国是上合组织的主导国家,又是军事演习,又是友好年的,显得十分热络。

然而,从驱逐华商事件,到审判中国间谍,俄罗斯方面经常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让人摸不着头脑。

现在,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可以说是:且走一步说一步。

中国和俄罗斯由于受西方的挤压,结成了一定程度的战略盟友,是国家现实的需要。

可由于双方的需要追求不同,自然表现出的力度积极性就不同,俄罗斯就曾有人指责中国不愿意真正成为其盟友。

这个问题,既有俄罗斯的原因,也有中国自己的原因。

实际上,中国若和俄罗斯结成所谓的“盟友”,不仅对中国不利,对俄罗斯也同样不利,两国就会陷入孤立。

中国现在谋求的是发展,并为此在世界上广交朋友。

虽然和谋求霸权的美国、和谋求一直站在世界顶层的西方诸强有一定的冲突,但不是根本利益的冲突,经济上的联系已远远超过俄罗斯。

中俄界东段的协定

中俄界东段的协定

中俄界东段的协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界定两国东部边界方面达成的协议。

这个协定是在1991年签订的,经过多年的谈判和协商,最终在2004年正式生效。

根据这个协定,中俄界东段的边界得到了明确的划定和确认,为两国在边境地区的合作和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中俄界东段的协定,也称为中俄界江界湖协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在1991年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界江界湖的协定》。

该协定是为了解决两国在界东地区长期存在的边界争议而达成的一项重要协议。

在这项协定中,中俄双方就界东地区的边界进行了详细的划定和确认,包括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等界江,以及鄂霍次克海、布拉戈维申斯克湾等界湖。

协定明确了两国在界东地区的边界线,并规定了双方在边界地区的管理和合作机制。

该协定的签订为两国在界东地区的稳定发展和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也为两国在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边境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因此,中俄界东段的协定被视为中俄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成果之一。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对于两国东部边界划定的协议补充。

这一协定的签署对于中俄两国的边界争议的解决,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详细探讨该协定的背景、目的、具体内容以及对中俄两国的影响。

首先,我们来考察一下中俄国界东段的背景。

中俄边界东段为中俄两国的东部边界线,自古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其中最主要的争议区域是黑龙江流域和波海,在这些地区,中俄双方都持有部分领土主权主张。

这种边界争议对于两国之间的关系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边界争议问题,中俄两国于1991年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签署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国界的准则》。

该准则为双方提供了框架规定,以解决边界争议,但其中的一些条款并未对具体的划界问题进行解决。

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边界划定,中俄两国于2004年签署了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

首先,该协定的目的是确立中俄双方在东部边界划定过程中的准则和标准,明确双方对于争议地区领土归属的立场和主张。

其次,该协定致力于进一步完善已有准则的不足之处,提供更具体细致的方案,解决双方在具体地区的争议。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的具体内容包括:首先,确认黑龙江-波海间的边界将以历史上的界限为依据,尊重乌苏里江、黑龙江等边界河流,并列出具体的河流划界线。

其次,规定双方在争议地区开展勘测、踏勘、标定工作的方法和程序。

还规定了在划定边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解决机制和程序。

最后,明确双方在划定边界过程中应积极合作,保持互信,加强交流和沟通。

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对于中俄两国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该协定的签署解决了中俄在争议地区的领土主权争端,为两国的和平共处提供了有效保障。

其次,该协定的签署为中俄两国发展经济合作提供了机会。

争议地区的边界划定,有助于促进双方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的合作。

最后,该协定的签署为两国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俄两国边界问题中俄边界全长4300多公里,分为东、西两段。

双方以有关两国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经过多年谈判,分别于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中俄国界西2、中俄边界的产生我国东北地区女真族建立的后金兴起后,通过努尔哈赤父子的经营,后金—清逐渐控制了黑龙江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

但后金统治者的主要扩张方向是南方的明朝,因此对黑龙江以北地区的注意力不大,直到1640年(清崇德五年)清军才占领了黑龙江北岸的雅克萨(在今黑龙江省呼玛西北,漠河以东的黑龙江北岸)。

[②]仅仅三年之后,沙俄的哥萨克就来到了黑龙江流域。

沙俄原是一个欧洲国家,和我国并不相邻。

但自从16世纪开始沙俄迅速向东方扩张,1632年沙俄在东西伯利亚建立雅库茨克要塞区,1636年一个俄国猎人阿维尔基耶夫到达石勒喀河与额尔古那河的汇合处,成为第一个到达黑龙江的俄国人。

1643年雅库茨克首席总督派遣一只由波亚尔科夫率领的132人的队伍从雅库茨克向南前往黑龙江,他们的任务是征收毛皮税款,“寻找仍未课税的人们”,“发现白银河的有色金属”。

[③]他们翻越斯塔诺夫山脉(外兴安岭),沿结雅江进入黑龙江,顺流到达黑龙江口,又通过鄂霍茨克海返回雅库茨克,历时3年。

一路上他们为非作歹,受到当地人的激烈反抗,只有52人得以生还。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中国文化在黑龙江流域的影响,但没有看到清朝军队,因为此时清朝军队都已经进入关内。

他们得出得印象是俄国只需要很少得力量就可以占领黑龙江流域。

此后沙俄多次派出探险队由雅库茨克向南对黑龙江进行远征,其中最著名的是哈巴罗夫的两次远征。

沙俄远征队不仅进行劫掠,而且强迫当地居民承认自己是沙皇的臣民,缴纳贡税。

同时沙俄远征队的活动范围甚至越过黑龙江,进入松花江流域。

1651年10月,在当地少数民族的恳求下,清军在黑龙江以南的乌北拉村进攻了沙俄远征队,这时中俄两国军队间的第一次武装冲突。

[④]在此后的30年中中俄军队多次在黑龙江流域发生战斗,但由于兵力有限,清军始终不能把沙俄势彻底清除出去,而沙俄迅速占领黑龙江流域的计划也破产了。

1665年沙俄占领了雅克萨地区作为在黑龙江流域的主要据点。

沙俄由于从雅库茨克南下进入黑龙江流域路途困难,转而由贝加尔湖东岸方向向东进入黑龙江流域,为此沙俄占领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尼布楚地区。

在此期间清政府多次派人到向沙俄表达了和平解决争端的愿望,但沙俄不但不接受,反而加强了在雅克萨的军事存在,迫使清政府决心用武力解决这一问题。

17世纪80年代以后,清政府完成了对中国南部地区的统一,开始加强在东北的军事力量,1682年清政府在黑龙江南岸筑瑷珲城,1683年设立黑龙江将军。

经过充分准备后清政府从1685到年1687年经过两次雅克萨战役,迫使沙俄政府同意举行谈判和平解决两国边界问题。

1689年中国和沙俄在俄国占领下的尼布楚签署了《尼布楚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两国)以流入黑龙江之绰尔河,即鞑靼语所称乌伦穆河附近之格尔必齐河为两国之界。

格尔必齐河发源处为石大兴安岭,此岭直达于海,亦为两国之界;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

惟界于兴安岭与乌第河之间诸川流及土地应如何分划,今尚未决,此事须待两国使臣各归本国,详细查明之后,或遣专使,或用文牍,始能定之。

又流入黑龙江之额尔古纳河亦为两国之界:河以南诸地尽属中国,河以北诸地尽属俄国。

凡在额尔古纳河南岸之黑里勒克河口诸房舍,应悉迁移于北岸。

俄人在雅克萨所建城障,应即尽行除毁。

俄民之居此者,应悉带其物用,尽数迁入俄境。

”[⑤]由于当时沙俄还不知道库页岛是岛屿,而以为是与大陆相连的一部分因此在条约中没有提及库页岛,事实默认了库页岛是中国领土。

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一个平等条约,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中国在《尼布楚条约》中是做出了让步的,放弃了原属于中国的包括尼布楚在内的贝加尔以东地区。

条约基本反映了十七世纪八十年代所形成的中俄两国实力对比。

后来苏联历史学家也承认“尼布楚条约中没有一条损害了中国和俄罗斯的主权。

1689年的第一个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互利的。

”[⑥]《尼布楚条约》为中俄边境地区带来了150年的和平,但是清政府在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以为高枕无愁了,没有加强在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边防和有效治理,这为沙俄后来轻易吞并这些地区提供了条件。

事实上沙俄并没有完全遵守《尼布楚条约》,沙俄在十八世纪便开始派远征队进入库页岛北端,袭击当地赫哲族人,修建营舍并开采煤矿。

到1789年,又占领了库岛南部,把赫哲人逼回了大陆。

由于清政府在库页岛没有驻军,所以直到片战争时期沙俄才正式通知清政府关于对库页岛的占领。

3、当代中俄边界的形成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的虚弱在西方列强面前暴露无疑,沙俄于是开始违背尼布楚条约,大规模的侵略中国东北地区。

1847年沙皇尼古拉一世任命穆拉维约夫为东西伯利亚总督,授意其侵占黑龙江地区。

1850年8月,沙俄海军占领了黑龙江口的庙街,改名为尼古拉耶夫斯克。

1853年沙俄又占领了黑龙江口地区,1856年沙俄宣布以尼古拉耶夫斯克为中心设立滨海州行政区,将黑龙江下游划入该行政区管辖。

此时清政府忙于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无力阻止沙俄的行为。

1858年5月22日,沙俄趁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派遣穆拉维约夫在两艘炮舰护送下来到瑷珲城内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会晤、谈判。

穆拉维约夫说他此来是为了“助华防英”,也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为了双方的利益,中俄必须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划界”。

奕山指出,两国边界已根据《尼布楚条约》“议定遵行,百数十年从无更改。

今若照尔等所议,断难迁就允准。

”这次谈判争论的很激烈。

散会前穆拉维约夫将俄方拟定的“条约草案”交给奕山,限第二天答复。

这个草案的实质就是要撕毁中俄《尼布楚条约》,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地区。

第二次谈判中,中方代表爱绅泰断然拒绝俄方提出的无理要求,并将“条约草案”退给俄方代表彼罗夫斯基。

由于俄方无理取闹,谈判毫无结果。

穆拉维约夫急不可耐,再次亲自出马,以“最后通牒的方式”,“提出条约的最后文本”,强迫奕山签字,并恫吓说:“同中国人不能用和平方式进行谈判!”当夜俄国兵船鸣枪放炮。

在沙俄的武力威胁之下,奕山终于屈服,被迫于28日与穆拉维约夫签订了《瑷珲城和约》,又称《中俄瑷珲条约》。

条约规定:“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那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⑦]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连接两国交界明定之处,作为大清国,俄罗斯国共管之地。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河,此后只准大清国,俄罗斯国行船,别处外国船只不准由此江、河行走。

黑龙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尔莫津屯一带[⑧]居住的满洲人等,照旧准其在各所住屯中永远居住,仍属满洲国大臣官员管辖,俄罗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⑨]《瑷珲条约》使中国失去了黑龙江北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此条约在签署时并未得到清政府的批准,属于地方官员私自签署,直到6月14日清政府在签署了《中俄天津条约》后才予以批准。

《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条规定:“边界既定之后,登入地册,绘为地图鸦,立定凭据,俾两国永无此疆彼界之争。

”[⑩]然而沙俄并是不讲信义的。

仅仅两年之后沙俄就违背诺言,以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功为名,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俄续增条约》(即《中俄北京条约》),条约规定:“自乌苏里河口而南,上至兴凯湖,两国以乌苏里及松阿察二河作为交界。

其二河东之地,属俄罗斯国;二河西属中国。

自松阿察之源,两国交界逾兴凯湖直至白棱河,自白棱河河口顺上山岭至瑚布图河口,再由瑚布图河口顺珲春河及海中间之岭至图们江口,其东皆属俄罗斯国;其西皆属中国。

两国交界与图们江之会处及该江口相距不过二十里……上所言者,乃空旷之地。

遇有中国人住之处及中国人所占渔猎之地,俄国均不得占,仍准中国人照常渔猎。

”[11]这样沙俄又吞并了《瑷珲条约》中所规定中俄共管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使中国丧失了在日本海的海岸线。

通过这两个条约沙俄在两年内侵占了中国100万平方公里肥沃,富饶的领土,其面积相当于现在中国东北三省的1.27倍,同时使我国失去了东北方向的海岸线,恶化了我国周边的安全环境。

然而直到二十年后,俄国人发现在这块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仍然使用的是中国名称,生活在这里的各族人民仍然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俄国领土上,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的臣民。

[12]但客观上这两个不平等条约基本上确定了中俄两国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为界的边界线,此后中国的清政府,清二、中俄(苏)之间的边界问题清政府和沙俄之间虽然大体上确定了现代中俄边界,但由于沙俄的侵略政策使双方在边界的很多细节问题上仍有分歧,这些分歧和矛盾一直持续到民国和苏联时代。

1、江东六十四屯问题早在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清政府令汉军批甲在瑷珲东北黑龙江东岸永戍屯田,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江东六十四屯,这也是清朝在黑龙江北的唯一屯田区。

1858年的瑷珲条约规定江东六十四屯仍归中国政府管辖,其长度约100公里,宽度约35至40公里,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

此后江东六十四屯一直处于中国政府的管理之下。

然而1900年沙俄趁镇压义合团运动之机,于7月17日至21日派军队对居住在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公民大肆屠杀,把剩余的居民驱赶入黑龙江中,同时烧毁了中国居民的村庄。

在此期间共有7000中国人遇害,造成了近代史上罕见的惨案。

8月4日沙俄当局宣布根据《瑷珲条约》一直归中国当局管辖的江东六十四屯以及阿穆尔河右岸的土地已归俄国当局管辖,凡离开俄方河岸的中国居民,不准重返外结雅地区(即江东六十四屯),他们的土地将交给俄国移民者,供其专用。

1907年8月清政府东北三省总督徐世昌与黑龙江巡抚陈德全照会沙俄驻哈尔滨领事和阿穆尔省长官要求沙俄按照《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交还江东六十四屯,沙俄领事以“江东六十四屯在俄疆界,1900年华人徙出后,已为俄民占据,并归俄官主权”为名加以拒绝。

[13]以后清政府多次向沙俄索还江东六十四屯,但毫无结果。

进入民国后中国仍未放弃对江东六十四屯的主权,1920年民国外交部至参陆办公处公函称“索还江东六十四屯一案,俟俄正式政府成立再行提出,作承认交还条件。

”[14]直到1921年民国外交部仍然向苏俄抗议其在江东六十四屯地区征税。

[15]2、满洲里边界问题满洲里位于我国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地区,呼伦贝尔作为中国北疆的边防要地,北起额尔古纳河口,南迄海拉尔河口,这是中俄东部边界西段的水路边界线。

这一长达750千米的中俄国境线,是根据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