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新业态类型
乡村旅游业态分类

乡村旅游业态分类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态,指的是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
乡村旅游业态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乡村旅游业态。
1.田园风光旅游田园风光旅游是一种以田园景观为主要特色的乡村旅游业态。
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可以展现出独特的田园风光,吸引游客的到访。
在这种旅游方式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广阔的田野、清澈的河流、青山绿水等美景,体验到纯朴的农村生活。
2.特色农业观光旅游特色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将农业生产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态。
这种旅游形式中,游客可以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采摘、加工等活动中,亲身体验农业生产的过程。
同时,游客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农产品,了解和体验到农村文化的魅力。
3.生态环保旅游生态环保旅游是一种以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为目的的乡村旅游业态。
在这种旅游方式下,游客可以参与生态保护活动、探索乡村的生态系统等。
这种旅游方式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
4.温泉休闲旅游温泉休闲旅游是一种将温泉体验和休闲度假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业态。
乡村地区常常拥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游客可以享受泡温泉的乐趣,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乡村的宁静和放松。
这种旅游方式对于追求健康和放松的人群非常吸引。
5.乡村文化旅游乡村文化旅游是一种以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业态。
游客可以参观传统的农民家屋、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了解并感受乡村地区的丰富文化内涵。
这种旅游方式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区文化的机会。
6.农家乐旅游农家乐旅游是一种以农民家庭为依托的乡村旅游业态。
游客可以在农民家庭中住宿、品尝农家菜、参与农村文化活动等。
这种旅游方式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体验到纯朴的乡村风情。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业态有着丰富的多样性,涵盖了田园风光、特色农业观光、生态环保、温泉休闲、乡村文化和农家乐等多种形式。
北京颁布的实施乡村旅游新标准

北京颁布实施乡村旅游新标准 2009年10月20日副标题:发布时间:2009-10-21 发布部门:科技处北京市为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制定的首个地方标准近日颁布,该标准将于今年11月1日起实施。
北京市旅游局总结推出了8种全新乡村旅游业态,分别是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
北京此次推出的乡村旅游新业态风格迥异,特色鲜明。
如国际驿站主要以接待外国游客体验中国乡土风情为主;采摘篱园是为市民提供观赏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农作物的高新农业实验基地或种植基地;乡村酒店是将农业景观、生态景观、田园景观与住宿、餐饮设施进行结合,为游客提供乡村休闲服务的经营主体;休闲农庄则是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的经营主体。
北京旅游局日前宣布,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从初级观光向高级休闲、从同质开发向差异发展、从单体经营向集群布局的转变,在国内率先推出八种乡村旅游新业态产品,包括: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
为普及推广和规范发展八种创新型业态,北京市旅游局制定了《北京市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
北京市旅游局张慧光局长表示,北京乡村旅游最终要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特色村落、特色乡村酒店、特色民俗活动和特色沟域文化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
乡村旅游北京模式新型业态层出不穷乡村旅游北京模式课题组北京市旅游业经历了以景观名胜为主的自然观光游、体验民俗风情的人文旅游、以游憩娱乐为目的的休闲度假游、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态游4个阶段,类型丰富、新型业态层出不穷的北京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市民旅游的主体。
环城市旅游产品体系:类型丰富,布局合理近年来,通过不断培养,形成了北京乡村旅游的新产品体系,包括景观类旅游产品、民俗旅游村、休闲度假村、观光农业示范园以及节庆类旅游产品。
景观类产品:包括自然型景观和人文型景观。
什么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主要业态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主要业态类型有哪些所谓乡村生态旅游是指发生在乡村区域的,以农业产业为支撑的、以乡村环境和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为吸引物而展开的一种以生态旅游为理念的乡村旅游活动。
乡村生态旅游以田园风光、农事参与、民俗体验为主要形式,融观光体验、认知与旅游活动为一体,以农业支撑、以人为本、生态保护、社区参与、收入反馈、生态家园建设等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则。
主要业态类型有:1、国家农业公园模式国家农业公园是一种新型的乡村旅游形态,是休闲农业的升级版,这种模式往往结合农业旅游,农业生产,农产品消费为一体,其规模较大,可以是市县结合的一个区域,也可以是一个大型园区,体系相对完整的现代新型农业旅游区。
2、休闲农庄模式休闲农庄的开发与建设,依托着很大一部分自然因素,客源市场主要来源于城市人口。
以当地的农业产业为基础,打造完善的农业产业链,休闲农庄模式主要在于为满足城市人口对农村品质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集体验、教育、养生等多元化发展模式为一体,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价值的新型农业旅游产业综合体。
3、乡村庄园乡村庄园和乡村酒店在国外兴起较早。
英国典型的乡村庄园,以田园诗般的城堡和村落著称。
法国的香草庄园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因芳香浪漫而闻名世界。
乡村庄园是以养生度假生活为突出特点的高端旅游业态,未来度假庄园可以成为引领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重要产品。
乡村庄园将是代表中国农村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4、特色乡村民宿民宿的类型,主要有农园民宿、传统建筑民宿、景观民宿、海景民宿、艺术文化民宿、运动民宿、乡村别墅、木屋别墅。
民宿以特色和服务闻名,在设计上强调舒适、精致、创意、文化艺术,风格多样。
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向往宁静的乡村生活,乡村民宿渐渐成为了一大吸引客源的利器,结合乡村风情打造特有民俗风情民宿,对乡村原有民居进行改造再设计,完全可以成为乡村旅游的招牌。
但据统计,民宿行业普遍入住率不高,运营亏损等现象,这与运营方式及产品质量有很大关系。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

当前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趋势新时代下的中国乡村旅游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总趋势是: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
乡村旅游出现了以下特点:乡村旅游的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许多地方往往共同规划、协调发展,以全村、全镇、全县范围来做乡村旅游。
在推动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为避免同质化竞争、取得差异化优势,各个村镇实行诸如“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态”的差异化发展策略,深挖潜力,精心设计,打造精品,使乡村旅游呈现出特色化、精品化的特点。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四川成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先行者,“五朵金花”是其代表。
现在乡村旅游很快,走在前列的有诸如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等。
江苏省出现了一系列的乡村旅游新业态。
山东省扶持力度很大,每一个县都做乡村旅游规划,省政府给予每县乡村旅游规划资金支持,另外,市县级政府还要追加支持经费。
浙江省面对较多的境内外高消费客源,发展出了像裸心谷这样的高端乡村旅游产品。
北京市郊区,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也很快,出现了很多新业态,迎来了蓬勃发展的势头。
从乡村旅游到乡村生活的新理念一部分游客到乡村已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而是被乡村的环境所吸引,在当地较长时间地生活和居住,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北京等大都市,也出现在包括如河南这样的省份。
部分退休的年长人士,不愿意长期住在城市,一年中往往有数月栖居于乡间。
他们认为乡村的生态环境好,能更好地亲近自然和享受有机生态食品。
河南有的农场已针对这种需求进行规划。
从乡村旅游发展到乡村生活,国外典型的国家之一是日本。
日本的退休人士和一些在城市工作的人士,他们一年中有较长一段时间居住在乡村。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新业态01国家农业公园国家农业公园,是农业--乡村旅游的高端形态,是中国乡村休闲和农业观光的升级版。
它可以是一个县、市或者多个园区相结合的区域,也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大型园区,应该具备农业资源代表性突出的特点,通常须要包括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区、现代农业生产区、民风民俗体验区三大基本组成区域。
旅游新业态类型及其形成驱动机制研究

2014年2月下半月刊经济发展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在日本零售领域首先产生了“业态”(Type of Operation)一词,主要指“对某一目标市场,体现经营者意向与决策的营业形态”(《新经济词典》)。
通俗的讲,就是指零售店卖给谁、卖什么和如何卖的具体经营形式。
目前零售业的业态主要有以下几种:百货店、超级市场、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仓储式商场、专业市场、专卖店、购物中心等。
旅游行业既有和零售业相同的共性——面向大众的服务性特征。
同时又有旅游业自身特性——复合型强、关联程度高。
随着旅游产业的飞猛发展和分工细化,传统的“产业”、“行业”概念难以描述旅游业的发展状态,因此,旅游学者将商业中的“业态”引入旅游业。
杨济诗、孙霞在其研究中首次提到了“旅游业态”一词;陈泳和许南垣、邹再进、石培华等学者也对“旅游业态”一词进行了探讨研究。
从以往的研究可以得出:所谓旅游业态,应当是涵盖旅游产品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产品特色的一个综合概念。
简言之,就是旅游企业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呈现出来的某种形态。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出游动机;随着科技发展,游客出行方式更加多样化;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和带薪假期的落实,使出游的时间更加分散。
这些特点都进一步催生着旅游新业态的不断涌现。
基于旅游新业态发展的实践,相关学者对旅游新业态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邹再进(2007)从经营的角度,魏小安等(2009)从市场的角度,许豫宏(2009)从产品的角度,分别对旅游新业态的概念进行了探讨。
在现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文认为,旅游新业态就是对旅游产品的生产、运营和流通等环节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上的创新。
还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旅游与其它产业结合产生的新的旅游业态模式。
王燕(2011)从营销学产品的角度对旅游新业态类型和形成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
高丽敏(2012)提出了旅游新业态驱动力模型。
从目前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于旅游新业态研究的重点在于概念的探讨以及特定新型业态的研究,对于旅游新业态分类及形成驱动机制的研究虽然有所涉及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七大发展模式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七大发展模式2016.8.1//模式一美食购物型:美食购物驱动乡村旅游发展//美食购物驱动型乡村旅游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概念,也将是未来乡村旅游的发展热点,将当地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购物文化相结合,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创新形式。
发展类型:1、地方特色产品驱动型。
如:北京延庆的柳沟村、阳澄湖畔的清水村、香港大澳渔村、日本十胜、瑞士奶酪村等。
2、外来引入产品驱动型。
如:北京昌平的虹鳟鱼一条沟、新加坡荷兰村等。
3、现代购物综合体驱动型。
如:天津武清的佛罗伦萨小镇。
//模式二景区依托型:景区周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景区依托型发展模式,适用于良好的自然风景旅游资源或位于旅游风景区周围,与景区之间有较为便捷的交通联络的地区,主要是在地势较为平坦、道路较通达的风景区周边,利用农业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互补的组合优势开发乡村旅游产品。
这是一些著名景区(如5A景区)的一种附属产品,以景区游客为主要的目标市场,开发中较多地保存着乡村的原始状态。
也有部分景区内的村庄,利用风景区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游客在欣赏风景区内的自然风光之余,派生欣赏乡村景观。
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的特征:1、景区依附性2、资源与产品的互补性3、客源市场共享性经营管理的模式解析表//模式三产业依托型:特色产业驱动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提炼:模式一:特色产品+旅游观光。
如:日本三岛町/海南铁匠村/洛阳唐三彩/江西景德镇/浙江海安县模式二:规模产业+休闲度假。
如:法国格拉斯小镇/美国纳帕溪谷模式三:著名企业+休闲娱乐。
如:美国好时巧克力工厂/天津伊利工厂模式四:特色产业+旅游观光。
如:浙江义乌市青岩刘村“淘宝村”/广东揭阳市军铺村“淘宝村”//模式四历史文化依托型:古村旅游发展模式////模式五民俗依托型:乡村文化活化与社区发展模式//发展类型:1、物化民俗+乡村旅游2、制度民俗+乡村旅游3、精神民俗+乡村旅游特色案例:如:天津杨柳青镇/北京宋庄画家村/深圳大芬村/台东铁花村等//模式七创意农业依托型:创意农业引导乡村旅游发展//创意农业依托型乡村旅游即以创意农业为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将乡村旅游业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等农业第一产业相结合,同时推动乡村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发展,立足当地规模化农业产业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农户参与的一种乡村旅游开发模式。
农旅融合的7种模式30种类型

农旅融合的7种模式30种类型农旅融合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农村供给侧改革为路径,以文化旅游为新业态,以乡村产业升级为目标的三产融合、城乡一体的发展模式,是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方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柱,是实现产业融合的有效手段。
绿维文旅认为,农旅融合项目是在充分尊重农业产业功能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和土地资源,以所开发的农业旅游休闲项目、农业配套商业项目、农业旅游地产项目等为核心功能架构,整体服务品质较高的农业旅游休闲聚集区。
本文结合经验总结分析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和类型。
农业旅游作为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物,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是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两大载体,通过整合优势产业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拓展农业旅游功能、创优品牌形象全面提升农业旅游产业。
农旅融合不是简单地给二者做加法,而是要通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从生产走向生态、生活功能的拓展,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
一、农旅融合发展现状问题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农业多功能不断拓展,农村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重要特征。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旅深度融合,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当然,农旅融合在摸索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总体处于初级阶段,产业融合发展层次较低,产业融合的链条短,附加值偏低,利益联结松散,合作方式单一;土地、人才、资金等供给不足,如按国土资源部规定,以农业为依托的各类场所需按建设用地进行管理,许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难以正常实施,农村金融产品极其有限,农用土地和各类设施都不能抵押,借贷融资困难导致规模难以扩大,且多数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缺乏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产业融合主体带动能力较弱,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少,部分新型经营主体结构单一、管理粗放、经营能力不强,部分经营主体创新能力不足,在推进区域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方面服务不足。
农村经济新业态解析

农村经济新业态解析近年来,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农村经济也不断发展和演变。
新兴的农村经济业态在农村地区兴起,为农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增收渠道。
本文将对农村经济新业态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和发展前景。
一、农村电商:线上线下相结合,打开市场新通路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和电商的兴起,农村电商迅速崭露头角。
农村电商通过线上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打破了传统的销售渠道限制,使农民能够更方便地将农产品推向市场。
同时,农村电商也鼓励农民创新,通过线下实体店铺,为农村地区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特色文化与休闲度假的完美结合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农村经济新业态。
由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人们对于乡村的独特风貌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乡村旅游通过挖掘当地的特色资源和民俗文化,提供休闲度假、采摘游玩等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农村旅游。
这不仅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旅游收入,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发展。
三、农产品加工:增值农产品,提升农民收入农产品加工是传统农村经济的延伸和升级。
通过对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或深加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农产品加工也为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促进了农村就业问题的解决。
此外,农产品加工还有助于解决农产品季节性过剩和运输等问题,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四、农村金融服务:缺乏融资难题得到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新业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农村地区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制约了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发展。
而如今,农村金融服务的兴起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民和农村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帮助他们扩大生产规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五、农村教育培训:提升农民技能,推动乡村产业进步农村教育培训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农民能够掌握更多实用的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从而更好地融入城市化进程和乡村产业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新业态类型
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新业态类型
2015-3-3 16:00:42
2
乡村休闲旅游是以乡村的自然与人文客体为休闲旅游吸引物,依托乡村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及文化等资源,在传统乡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休闲、度假、娱乐、康体与会务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随着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乡村休闲旅游的新形式表现多样化,称之为新业态类型,其主要可以归纳为:农家休闲型、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型、村寨与古镇型、农业生产体验型、乡村休闲度假型、农业科普教育型、体验运动型、康乐型、乡村商务会所型。
1、农家休闲型
农家休闲型乡村旅游产品是指农民利用自家院落,自家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山水自然风光等,吸引城市居民前来进行吃、住、玩、游等休闲活动。
主要类型有三种:一是季节性观光,利用田间农业生产季节性景观及农家生活等吸引休闲者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目前许多农家乐式的接待都属于此类,广布于大中城市郊野地带。
如北京门头沟区永定镇苛萝坨村农梦园观光旅游度假村,其四面临山,九峰环抱、景色秀丽、空气清新。
有种养殖园区,还有OK、棋牌、羽毛球、乒乓球、蒸桑拿、做保健、篝火晚会、烤全羊、烤鱼、放鞭炮等;二是农事参与体验型。
以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农业工艺过程,吸引受众前来休闲体验游。
如北京延庆县井庄镇艾官营村山间别薯生态农场,主要内容为挖土豆比赛、泥巴乐园、应季农耕体验、玉米迷宫。
其占地450亩,是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设在北方的示范基地。
不使用农药、化肥、除草剂,农作物与防虫花卉、中草药、养生菜、森林蔬菜等农作物间作的生态模式;三是综合休闲型。
以优美的环境,良好的设施及舒适的服务,特色的吃、住、游、玩为吸引来招徕休闲旅游者,如广西阳朔特色民居休闲。
2、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型
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型乡村旅游产品是以乡村风土人情、民色文化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村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风俗、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民族文化游。
利用民族民俗、民族习惯、民族村落、民族歌舞、民族节日、民族宗教等,开展观光体验游,如广西龙胜大唐湾,龙胜自古就有“桂林北望八万米,古貌风情惊世奇”的说法,沉淀
着深厚而又神奇的民族文化,集中地反映了侗、瑶、苗、壮等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习俗民风和民间文化艺术,民俗风物展示了各个少数民族最为原始,甚至有的已濒临消亡了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农副产品,使游人在这里大开眼界,民族饮食文化亦是山寨里的一绝,特别是侗家长龙宴,以其气氛热烈,菜品风味独特,充分体现了当地民族饮食文化的特色,同时感受当地民族同胞热情好客的敬酒仪式和接待贵客的最高礼节,以其热烈的气氛、特色风味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二是民俗文化游。
利用民居、服饰、饮食、礼仪、节令、游艺等开展民俗体验游。
如巴渝民俗文化村、山东日照任家台民俗村;三是乡土文化游。
利用民间歌舞、技艺与戏剧表演、庙会等开展乡土旅游,如正定县“槐花节”、湖南怀化荆坪古文化村;四是农耕文化游。
利用农耕技艺、农耕工具、农耕节气、农耕产品加工活动等、开展农业文化游,如新疆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
3、村寨与古镇型
村镇型乡村旅游产品是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建设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
主要类型有四种:一是古民居和古宅院游。
大多数是利用明、清两代村镇建筑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村、乔家大院、闽南土楼等;二是民族村寨游。
利用民族特色的村寨发展观光旅游,如红河哈尼族民俗村;三是古镇建筑游。
利用古镇房屋建筑、居民、街道、店铺、古寺庙、园林来发展观光旅游,如山西平遥、云南丽江、浙江南浔、江西流坑等;四是新农村风貌游。
利用现代农村建筑、居民庭院、街道格局、村庄绿化、工农业企业来
发展观光旅游,如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村、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河南南街村等。
4、农业生产体验型
农业生产体验型乡村旅游产品是利用规模化的农业产业活动,开发农休游为主题的活动。
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农业庄园游。
在农业产业基地,开发以农业为重点,以欣赏成片的田园风光、大规模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生产活动以及品尝和购置旅游食品为主的旅游活动。
如山东烟台葡萄园、上海孙桥现代农业观光园等;二是租赁农庄(园)。
租赁农庄(园)模式是指农民将土地、作物或牲畜、或小院落出租给城镇居民,其通过假日短住养殖或种植这些动植物获得农事体验,从中收取租金的一种体验休闲形式。
目的是让市民体验农业生产过程,享受农耕乐趣。
多数租赁者只能利用节假日,平时由农园代管。
农业租赁所生产的农产品一般只供租赁者自己享用或分赠亲朋好友。
5、乡村休闲度假型
乡村休闲度假型是依托优美的乡村风光、清新的空气及优质的绿色生态空间,结合田园景观及乡村文化,为受众提供休闲度假服务,创造一种不同于城镇生活的亲近自然的开朗轻松愉悦的生活方式。
主要以休闲度假村的形式表现,以自然山水、森林氧吧、温泉洗浴、雪域草原、沙漠绿洲等为依托,以生态化现代化的设施,优质享受型的服务为受众提供休闲度假生活,其属于高端的乡村休闲旅游形式。
如青岛藏马山乡村休闲度假区,其总体功能为“两带八区”:“两带”即山麓景观带、田园景观带;“八区”即山地旅游区、绿谷商务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环山芳香植物园、旅游服务区、千禧谷、养老养生区和特色农业观光园。
度假区依托藏马山良好的山地资源,开展拓展休闲、休闲娱乐、风景观光等旅游活动。
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设置围绕服务功能展开,提供会展、住宿、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规划建设千禧谷、滑雪场、森林公园、汽车营地、森林SPA、中华植物园、布鲁贝瑞小镇、生态观光园、跑马场等项目。
6、农业科普教育型
农业科普型乡村旅游产品是利用农业科技生态观光园、农业创意产品展览馆或农业博览馆等为受众提供了解学习农业生产技术与农艺、农业发展历史,并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
主要类型有二种:一是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
利用当地农业园区的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经营活动、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展农业观光、参与体验等活动。
以休闲植物园为主要表现形式,在园区中建立小型的植物园,犹如一本百科全书,植物园可分为林木园、花卉园、盆景园等。
园中植物均有标识牌,说明其品名、特性等。
如各地建立的农业科技观光园、热带作物园;二是农业博览园\博物馆。
利用现代农业科技与农业工艺创意手段,创新农业生产过程,或结合区域农业文化以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示农耕文化与技术,介绍农业发展史。
馆中可展示农耕工具,如犁,石磨,织布机,斗笠,蓑衣等。
如北京农业嘉年华、山东寿光生态农业博览园等。
另外,部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也兼有休闲旅游教育功能。
7、体验运动型
体验运动型乡村旅游产品是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风景资源,开展徒步、滑雪、滑草、登山、山地自行车、冲浪、野营、骑马、狩猎、溜索、攀岩、户外拓展、野战游戏、探险、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
让休闲旅游者在生态环境中体验自然,进行有氧的适当运
动。
如呼伦贝尔草原体验游,可体验草原深度运动,如徒步进入草原、骑马快走、自驾无人区等。
8、康体型
康体型乡村旅游产品系随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养生、保健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视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需求形式。
其给病人或处于亚健康的人提供生态环境优越的度假疗养空间,此环境空间直接或间接有益于身体健康的恢复。
如江苏省汤山温泉疗养,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著名温泉疗养区,居中国四大温泉疗养区之首。
汤山温泉日出水量5千吨,常年水温60-65℃,含30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皮肤病、关节炎多种慢性疾病有疗效,最适合于温泉疗养、健身娱乐、温泉度假。
9、乡村商务会所型
乡村商务会所型系乡村环境为大背景,提供乡村风味的休闲度假式的商务会所,以承接大型商务会务活动为接待主题。
此类型的休闲旅游属团体的高档的一种商旅活动。
如北京月亮河渡假村、北京蟹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