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合集下载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0911122班刘畅15号通过前人历史和语料,可以了解到,动词的重叠形式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

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

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

众多学者认为,动词的重叠形式包括:AA:问问想想、A-A:劝一劝找一找、A了A:笑了笑指了指、A了-A:挑了一挑,哼了两哼四种形式。

还有的认为,除了这上种形式外,还包括A着A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AAB:帮帮忙点点头、AABB:拉拉扯扯来来往往式。

意义中,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各家所指不完全一样,只有在AA式上,语法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一)表短暂例子: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二)表尝试例子: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此句表达了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

(三)表示过程的延续——量的增加例子:他退休以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此句作为过程在延续,因此觉得比较充实。

(四)表示不定量这种类型在前人看来,是对于尚未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可以持续或者可以重复;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曾经持续或者曾重复。

(五)强化能动性例子:你咳嗽咳嗽,没准能咳出来。

表明说话人实际已把这些动作、行为看成当事人的有意行为了,非自主动词所在句子表示的事件成为或主观上成为一种可控事件。

(六)可控性例子:你应该爱惜爱惜你的身体了。

此句自主动词重叠式凸显动作主体对动作行为的可控性。

通过这些事例,我自己总结的意义有:一:增强表达效果,增添主观色彩。

浅析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浅析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浅析汉语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作者:丁倩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2--011、动量是什么动量即动作的量。

有关动词重叠的动量,也是众说纷纭,大多学者把它解释为“短时”、“少量”、“轻量”。

直到朱景松先生做出了新的阐述:“所谓动作的量不能仅仅理解为动作时间长短、次数多少,而应该包括动作、行为、变化的各个侧面、各个环节可以有广义量的意义的因素。

朱景松先生对“量”含义的拓宽无疑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进一步研究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动词重叠的动量包括动作的时间长短、力度大小、难度高低、语气强烈与缓和等。

2、动词重叠的基本语法意义是减弱动量既然动量包含诸多因素,那么动词重叠后的语法意义的短时说、动作轻量说、委婉语气说等就可以概括为减弱动量。

具体到不同语境,每个句子的动量的侧重点会不一样;也可能同时弱化几个因素。

所以应该从具体事件着手分析动词重叠语法意义。

2.1 缩短动作时间动词重叠式最常见的效果是缩短动作时间。

(1)a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去就来。

b你先坐一会儿,我去就来。

句(1)是最典型的短时的例子。

重叠式“去去”体现说话者离开时间较短,让听者容易接受,且“一会儿”已经缩短了动作的时间,有限定作用,后半句只能使用重叠式。

类似的还有“你等等我”,不仅很有礼貌,还能缩短动作行为“等待”的时间,让请求更委婉。

而基本式“你等我”就没有这种短时的作用,且不如重叠式委婉、礼貌。

(2)他看看表:“已经10点了!”(3)年纪大了,重活干不了了,只能洗洗衣服,铡铡草,喂喂牲口。

看表是为了知道时间,一般1、2秒足以。

例(2)中“看看表”正好符合这样的语言环境,比基本式“看表”更加贴切。

例(3)强调动作时间不长,如果使用基本式“洗衣服”“铡草”“喂牲口”就不能体现动作的短时。

2.2轻化动作力度、难度动词重叠式的减弱动量还常表现在动作力度、难度的轻化上。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句,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探讨, 例②“求求你”是求一下你,“求”的动作可以反复进行,
力图解释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更为合理地 但它只在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即动量)。例③“安安群众
解释动词重叠式的各种情况。
的心”是安一次或一回群众的心,安的动作非持续进行。
一、时量短
( 二 ) 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一般可以用“V 一下”
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 来代替
的量,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
①财神爷,灶王爷,都不保佑我,我干吗不试一下洋神
称为时量。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仙呢?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会儿 / 一下”的形式。
“长时”和“多量”的意义。因此,动词重叠本身不表“长时”
二、动量小
和“多量”,在有表“长时”和“多量”的句子里,其“长时”
动作的量的另一层含义即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 和“多量”是修饰语的意义加上去的。
看,称为动量。从动量来看,有些动词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是
四、尝试
不能持续的,这时动词重叠式通常表明动量小。
文化长廊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杜洪英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 要 :关于动词重叠表达的语法意义,众多学者提出
①于是他绕到后门,敲敲厨房门,等了一会儿,又敲敲。
很多不同的见解。本文从吸收借鉴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 门开了。
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式表达的语法意义,包括 动量小、时量短、尝试义和委婉义等。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短的意义
(下转第173页)
171
文化长廊
照 汉 语 习 惯 应 该 先 翻 译 时 间 状 语。который 代 指 前 文 的 потенциал,并在第二个分句中作主语。俄语文本翻译成汉 语时一定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结合以上三点,再 加以处理,重新组合语序,最终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可以译 为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可以在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经济现代化方面实现真正的飞跃。这句话重新处理 还可以翻译成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这有助于 实现真正的飞跃,不论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在经 济的现代化方面。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1. 嘿,你知道动词重叠有啥语法意义不?那可老有趣了。

就像“看看”这个词,动词重叠有时候表示尝试。

比如说,你到一个新地方找路,你可能就会说“我去看看那条路对不对”,这就是想试着去确认一下路的情况。

这就好像你在黑暗里伸出手,轻轻摸索着找东西一样,动词重叠就给动作加了这么点儿试探的感觉。

2. 动词重叠啊,还能表示动作的短暂呢。

拿“笑笑”来说吧。

你看到一个好玩的小笑话,可能就“笑笑”就过去了。

这和那种开怀大笑不一样。

就好比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你的脸,只是那么短暂的一下触动。

不像一直笑个不停,这重叠的动词就把笑这个动作变得很短暂,很轻快。

这多神奇啊,你不觉得吗?3. 咱再说说“走走”这个词。

动词重叠有时表达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就像你在公园里,没啥目的,就“走走”。

这和那种急匆匆赶路的“走”完全不同。

就像一只小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没有啥压力,动词重叠就赋予了这个动作一种很悠闲的情绪。

你有没有过这种“走走”的惬意时光呢?4. 我发现“说说”这个动词重叠很有意思呢。

它能表示动作的反复。

你和朋友聊天,可能会不停地“说说”这事儿,“说说”那事儿。

这就像一群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不停地交流着啥。

这反复的动作通过动词重叠就表现得很生动,好像说话这个动作一直在持续,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5. 你瞧“想想”这个词。

动词重叠在这里可以表示动作的缓和。

比如说你和别人起了争执,你不会直接就发火,而是说“让我想想”。

这就像在一个紧张的气氛里,突然拉了一个缓冲带。

就好比赛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减速了一下,避免了直接的冲突。

你生活里有没有这种需要“想想”来缓和气氛的时候呢?6. 再来看“吃吃”这个动词重叠。

它呀,有表示少量的意思。

比如你在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你拿了很多吃的,你可能会说“我吃吃这个就好啦”。

这就不是说要大吃特吃,而是只吃一点儿。

这就像从一大袋糖果里只拿出几颗来尝尝,动词重叠让这个“吃”的量变得很少,很节制。

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摘要: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AA”式和“A-A”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通过对明代动词重叠“AA”式和“A-A”式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该书中动词重叠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短量小,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多量、表示尝试表示委婉语气。

关键词:“AA”式和“A-A”式;动词重叠;语法意义动词“AA”式和“A-A”式在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语法意义。

本文在借鉴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明代的相关文献分析明代动词“AA”式和“A-A”式的语法意义。

尝试对VV 和V-V 的源流关系作合理的解释,并对二形式的对比发展作细致的分析。

①一、关于动词A-A 和AA 的研究回顾在A-A 和AA的内部研究方面,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中指出:“短时貌是有动词加数量末品演变而来的,例如‘看看’系从‘看一看’变来。

像‘看一看’这种仂语,是把普遍一种行为看作连续不断的许多行为的合体,然后把现在所叙述的行为看作不是连续不断的合体,而是一个行为的单体。

这样,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自然是很短暂的。

”有学者从历史溯源角度入手,范方莲先生的《试论所谓动词重叠》从句法、语用方面比较格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否定动词构形的存在。

她明确表示:“我们认为‘AA’就是‘A-A’,当中的‘一’在特定的语音条件下脱落了。

”张轸对现代汉语里表示时间短、次数少的“AA”式和“A-A”式的来源作了深入探究,认为:“‘A-A’式先产生,‘AA’后产生,他们与表示动作反复的动词重叠式没有直接关系”,指出“AA”和“A-A”的产生与近代汉语广泛兴起并使用的动词借用动词量的用法有直接联系。

还有学者从共时角度入手开展研究,比如萧国政、李汛从描述差异、祈使差异、结构差异三方面分析了VV与V-V两种格式的差异,颇有新意。

论动词重叠的意义(作业)

论动词重叠的意义(作业)

论动词重叠的意义0911122班凌捷19号说到动词的重叠,首先要区分重叠和重复。

重叠是一种词汇的形态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使这个词的语义稍作改变;而重复则属于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是一种辞格,用这种形式来增加整个句子的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

其次还要区分重叠和叠字。

重叠词都有基式,即不重叠的形式。

如“看”重叠为“看看”“看一看”,不重叠的“看”就是基式,后面重叠的就是重叠式。

动词重叠前后,也就是它的基式和重叠式的基本意义没有改变。

而叠字则属于一种构词法,就是两个相同的字合成一个词表达一定的意义。

动量,是指动作行为的力度、涉及的范围、活动的幅度、反复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长等。

动词是句子组织的中心,句子中所出现的成分几乎都可能与动量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因此,物量、数量和下面要讨论的度量的变化,都可能与动量有关。

能重叠的动词主要是可控性动词。

单音节动词有A A、A一A、A了A、A了一A等重叠式。

一般的双音节动词有A B A B、A B了A B等重叠式,“理发、游泳、鞠躬、睡觉、散步”等用A A B式重叠。

动词重叠最常见的作用是“减小动量”,即赋予基式所代表的动作行为以反复次数少(次少)、持续时间短(时短)的意义,但也有“加大动量”的现象。

次少时短一般说来,持续性动词的重叠,多表示持续的时间短,非持续性的动词具有可反复性,重叠多表示反复的次数少。

但是,动词的持续性与否不是一刀两断的。

许多动词在不同的角度看或在不同的语境下,或是持续性的,或是可反复性的;如“闻”,在“闻了一会儿”中是持续性的,或是强调它的可持续性的一面;在“闻了一次、闻过几回”中,是反复性的,或是强调它的可反复性的一面。

有些动词是持续性的还是可反复性的,其特征并不明显,可以说是兼而有之,如“动员、理发”等。

因此,许多动词重叠式可以兼表次少时短,或不能清楚地分出是表次少还是表时短。

例如:她凑近玫瑰花闻了闻,香,真香。

“闻了闻”既表示闻的次数少(至少一次),也表示闻的时间短,难以分清或根本不需要分清是表示次少,还是表示时短。

浅析动词重叠形式在语用上的分类和意义

浅析动词重叠形式在语用上的分类和意义

浅析动词重叠形式在语用上的分类和意义作者:王晶来源:《新一代》2018年第02期摘要:动词重叠是近些年来学者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它是汉语中很有特色又极富表现力的一种语言形式,具有独立的语法构造。

动词重叠形式可看作是词的内部屈折,是一种狭义的形态变化。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现代汉语的形态是逐渐演变而来的,而且仍在发展过程之中。

动词重叠也是由动词加数量结构演化而来的,因此它具有多种重叠形式,表达多种语法意义,在使用中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动词的不同重叠形式也代表着不同语意,即使是看似相同的表达形式,也存在微小的差异。

关键词:动词重叠;分类;意义一、动词重叠形式分类1.1 VV式。

该类型的动词重叠形式可以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形式。

单音节的,即“听听”、“看看”、“问问”;双音节的,即“打扮打扮”、“说道说道”、“打扫打扫”等。

这种动词重叠形式中间不能加其他成分。

1.2 V一V式。

该类型只有单音节动词形式,即“乐一乐”、“说一说”、“笑一笑”等。

1.3 V了V式。

该类型的动词重叠形式也分为单音节和双音节的形式。

单音节的,即“听了听”、“问了问”、“笑了笑”;双音节的,即“打扮了打扮”、“说道了说道”、“打扫了打扫”等。

1.4 V了一V式。

即“听了一听”、“问了一问”、“笑了一笑”等。

1.5 V着V着式。

即“听着听着”、“问着问着”、“笑着笑着”等。

这种结构形式中间没有停顿,不能插人其他成分。

1.6 AAB式。

即“散散步”、“打打球”等。

AAB式是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都是动宾格结构,这类词语只能重叠动词性部分。

比如我们可以说“我们每天晚上都到外边散散步”,但是不能说“我们每天晚上都到外边散步散步”。

1.7 AABB式。

即“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吃吃喝喝”等。

这类动词重叠形式表示不断交错反复的动作,从形式上看,有的是“AB”的扩展。

如:啼哭—啼啼哭哭、来往—来来往往;有的是“AABB”,如说说笑笑、洗洗涮涮。

其中AA、BB都可单说,如:“说说”、“笑笑”、“洗洗”。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班级: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XX内容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谈谈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包括AA式,如: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A-A式,如: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A了A式,如: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A了-A式,如: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

还包括A着A着、AAB、AABB式。

这主要是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和汉语本身的原因所致。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形式中,有的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有的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二、谈谈重叠与重复说到动词的重叠,首先要区分重叠和重复。

重叠是一种词汇的形态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使这个词的语义稍作改变;而重复则属于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是一种辞格,用这种形式来增加整个句子的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

如“看看”“听听”“想想”等是单音节动词重叠,但是如“哭,哭,哭!除了哭你还能干什么?”“玩儿,玩儿,玩儿!就知道玩儿!”这些句子中的“哭,哭,哭”和“玩儿,玩儿,玩儿”就属于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形式
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形式
1、A——AA式
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2、A一A式
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
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3、A了A式
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
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4、A了一A式、A了几A式
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
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
5、A他一A式、A了几A式
笑他一笑试他一试赌他一赌等他一等
6、A不A式
看不看赌不赌试不试留不留走不走抄不抄
7、A着A着式
说着说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
8、A来A去式
数来数去说来说去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转来转去
9、ABAB式
打听打听解释解释唠叨唠叨照顾照顾准备准备
交待交待整理整理讨论讨论比划比划指点指点
10、AAB式
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洗洗澡下下棋打打球
算算帐看看报过过瘾拉拉票诉诉苦窜窜门
11、A一AB式
赶一赶面记一记帐通一通风浇一浇水干一干活
12、A了AB式
下了下棋点了点头挤了挤眼咬了咬牙撇了撇嘴
摇了摇头理了理发浇了浇水散了散步算了算帐
13、AABB式
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比比画画躲躲藏藏摇摇摆摆
拉拉扯扯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哼哼唧唧嘀嘀咕咕
以上所列举的13种形式中,
1到8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
9到13中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
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
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具体来说,这些不可重叠的非动作行为动词包括:
1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2表判断的动词,如“是”
3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担心、留恋、期望、钦佩、看见、发现、遇见、知道、认为”等。

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是瞬间的,要么是持久的,都无阶段性可言,没有回复的余地,所以都不能重叠。

4表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多数不止一个义项,该动词在句中呈趋向义时不能重叠;若呈动作行为义,多可重叠,如“上、下、起、起来、上来”等。

5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的动词,如“存在、具有、呈现、位于、出现、发生、显现、成为、变成、消失、消亡、熄灭、停止、丢、在、有、成”等,这些动词或表示持久,或表示情况突变,稍纵即逝,均不具备可持续性或反复性,因此多不可重叠。

(四)从动词表示的感情色彩来看:表示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

所谓积极意义,一般指的是那些表肯定、正面的意义,跟“消极意义”相对。

如“夸、表扬、帮助、鼓励、解放、爱护”等,这些动词都表一定积极的意义,是人们希望发生的动作行为,因而经常被人们重叠使用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

表示消极意义的动词,一般不常重叠。

如“患、垮、把持、叛变、犯罪、包庇、挑衅、摧残、篡改、破坏、捏造、坑害”等。

这是因为:第一,它们都表示否定的、反面的,阻碍事物发展之类的意义,不是人们所希望发生的。

第二,如重叠使用这些词,常可减弱这些词的贬义程度,因而达不到说话人所要的表达效果。

试比较:(1)敌人一直想陷害他,而苦于找不到借口。

(2)敌人一直想陷害陷害他,可苦于找不到借口。

显然这里用“陷害”比“陷害陷害”更合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消极意义的动词也可重叠,如:(3)你要讨好讨好你的上司。

这里“讨好”本为贬义,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重叠使用只是偶然行为,只有用来指称自身或同伴的行为时,才为降低其中的贬义性而重叠使用以示无所谓。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为任何人都不愿加贬性于自身或同伴。

(五)从肯定与否定的角度来看:表肯定的动词的重叠能力强于表否定的动词。

表否定性的动词一般不可重叠(指含否定语素“不”的动词),如“不许、不利、不客”等。

能重叠的动词不表示否定意义。

(六)从动词的风格色彩来看:表庄重典雅风格及文言色彩很浓的动词一般也不能重叠。

如“谒见、会晤、禀告、缔结、颁布、呈、赠”等,这些词常用于较庄重、正式的场合,因而不宜重叠。

(七)从动词的语义状态来看:动词能否重叠还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状态。

词的语义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封闭式的。

所谓开放式状态,就是语义具有伸缩性和可塑性,即词的涵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借助某种方式(如重叠)使自身的语义得到强化和弱化。

前面所说的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动词之所以能重叠正是因为这一点。

此外一些动作不是很强的动词,如“加强、判断、巩固、体会、充实”等,也可以重叠,也是因为其语义是处于开放式状态的。

例如:
(4)你们应该再加强加强实力。

(5)我们来商量商量那件事。

这里的“加强”和“商量”可以重叠,是因为“加强”是使某种事物再“强”一些,并未达到极限;“商量”也是留有余地的,并非“商定”。

相反,封闭式语义状态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如“充满、生成、养成、
满足、断定、确定、决定、遍布、看透”等。

原因是这些动词处于一种封闭自守的状态,其涵义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甚至已达到了某种极限,因而在使用上不像其他动词那样自由。

四、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本文只讨论AA式,即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动词重叠式。

(一)表短暂
朱德熙认为:“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校”范方莲认为:“所谓动词重叠,实际上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

”并将这种组合的意义分为两种:其一表示定量,即“一次”;其二表示不定的少量,即不止“一次”;就其意义来说,这与表“轻微”“少量”的说法仍是一致的。

张静把动词重叠式看作动词的“轻微体”。

所谓短时,是指动作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动作所表示的量是不定的少量。

以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词重叠表时间的短暂,兼有认为表示“定量或不定的少量”的。

对此,我们均表赞同,同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故归结为“短暂”这一概念。

确实有很多动词重叠式的例子给我们时间短,次数少的感觉,可是下面这些例子都不能用时间短,次数少来解释。

(6)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7)你明晚有空,上我这儿来坐坐,聊聊天吧。

例(6)建议人家去看望妈妈,当然不能建议时间短,次数少,相反,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例(7)说话人在发出邀请时,一开始就想让听话人明了,坐的时间不能太长,聊的不能太久,这大概说不过去吧。

(二)表尝试
动词重叠表“尝试”意义,学术界众说纷纾赵元任、朱德熙、王力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可以表“尝试”义。

但是,也有许多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李人鉴认为有些尝试义是由所在句子或者是与重叠式同现的“看”、“试试”表现出来的。

朱景松、邵敬敏等持同样的观点。

不过,动词重叠具有尝试义是可以的,但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来具体分析,如“脖、“哭”、“生”等动词一般是不能重叠的,但在以下情况下重叠是可以的。

(8)你病病,就知道病的滋味了。

(9)你哭哭,她就不走了。

(10)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动词重叠式在上述句中都表达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动词重叠实际上表示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动作,只有这样才具备“尝试”义,并且一些不能重叠的动词在这种语境下也变得可以重叠了。

(三)表示过程的延续——量的增加
与以往最为普遍的动词重叠式表示短暂的看法相反,朱景松提出“确认动词重叠式表示过程延续这一语法意义,可以重叠用例提供较合理的解释”。

王力先生也认为动词重叠式可表一种“重复貌”;何融先生认为它表示的是“绵延的频繁的动作”,本文赞同此观点。

如上文例(6)中的“看看”,不但不表短暂,反而表示量的增加,再如:
(11)今天有时间咱就多逛逛吧!
(12)他退休以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例(11)中的“逛逛”表说话人想把过程加以延续,从而提出自己的意见。

例(12)“看看书”、“下下棋”、“聊聊天”都是作为过程在延续,因此觉得比较充实。

(13)劳驾,边上靠靠,再上一个人。

(14)再往下沉沉就到底了。

这两例表示把动作加以延续,或让某个自发现象继续下去,使人或物到达恰当位置。

(15)让他吐吐就好了。

此例是期待好的结果,而结果的出现正是以“吐”这一动作的延续为条件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