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

合集下载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AABB重叠式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结构,指的是连续出现两个相同的动词,通常表达消极的或否定的意义。

这种结构在汉语中出现的频率相对较高,下面将对其成因进行探析。

一、语法成因:1. 表示动作的时间重叠:AABB重叠式动词通常表示一个动作在另一个动作之前或之后重复出现。

这种结构可以将两个动作的发生时间强调出来,加强表达的语气。

例如:他哭哭啼啼地告诉了我一个不幸的消息。

她直哄哄地说了好多话。

2. 表示动作的强度加强:AABB重叠式动词还可以表示动作的强度加强,对动作进行修饰或加强表达的语气。

这种结构常常用于强调说话者的情绪或程度。

例如:他生气生气地关上了门。

我拼命拼命地奔跑。

二、语义成因:1. 强调动作的消极或否定含义:AABB重叠式动词常常用于表达消极或否定的意义。

重复的动作提升了消极情绪或否定态度,使句子更具强烈的语气。

例如:他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大堆废话。

这个人废寝忘食地玩游戏。

2. 增强动作的表现形式:AABB重叠式动词也可以用于增强动作的表现形式,使其更加直接、明显。

例如:她抖抖咧咧地走进了教室。

他冷冷清清地看着我。

三、情感成因:1. 表达情感的失控或冲动:AABB重叠式动词有时也可以表达情感的失控或冲动,表示说话者的情绪难以抑制。

例如:她哭哭啼啼地说:“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他生气生气地说:“我不管了!”2. 强调情感的痛苦或困扰:AABB重叠式动词还可以表达情感的痛苦或困扰,突出了说话者的不满或痛苦感。

例如:她纠结纠结地决定了。

我犹豫犹豫地答应了他。

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可以归结为语法成因、语义成因和情感成因。

这种结构能够表达动作的时间重叠、强度加强,以及消极、否定、情感失控或冲动的含义。

通过灵活运用AABB重叠式动词,可以使表达更加生动、丰富,并加强表达的语气。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

动词重叠形式的意义0911122班刘畅15号通过前人历史和语料,可以了解到,动词的重叠形式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

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

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

众多学者认为,动词的重叠形式包括:AA:问问想想、A-A:劝一劝找一找、A了A:笑了笑指了指、A了-A:挑了一挑,哼了两哼四种形式。

还有的认为,除了这上种形式外,还包括A着A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AAB:帮帮忙点点头、AABB:拉拉扯扯来来往往式。

意义中,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各家所指不完全一样,只有在AA式上,语法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一)表短暂例子: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二)表尝试例子:你生生孩子,就知道什么是痛苦了。

此句表达了一种比较强烈的“尝试”义。

(三)表示过程的延续——量的增加例子:他退休以后,平常看看书,下下棋,和老朋友聊聊天,倒也不寂寞。

此句作为过程在延续,因此觉得比较充实。

(四)表示不定量这种类型在前人看来,是对于尚未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可以持续或者可以重复;对于已经实现的动作行为来说,就是它曾经持续或者曾重复。

(五)强化能动性例子:你咳嗽咳嗽,没准能咳出来。

表明说话人实际已把这些动作、行为看成当事人的有意行为了,非自主动词所在句子表示的事件成为或主观上成为一种可控事件。

(六)可控性例子:你应该爱惜爱惜你的身体了。

此句自主动词重叠式凸显动作主体对动作行为的可控性。

通过这些事例,我自己总结的意义有:一:增强表达效果,增添主观色彩。

从“奔奔族”看“XXY”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从“奔奔族”看“XXY”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语言运用的心理基础。” 知语言学认为 , 相同或相似的事物
被给予相似的名称 , 类似 的事物可 以用来相互 比喻。在“ X ” X Y
这 种形 式构 成 的词语 中 ,X 一般 都是 动 词 , 如 : “ X” 例 5历 经 几个 月金 融风 暴 的洗 礼 , 员潮 正 式 到 来 , 前 变 . 裁 之 相 的 “ 休假 ” “ 休 、停停 工 ” 变为现 实版 的“ , 炒炒人 ” 和 讯 新闻 。(
从“ 奔奔族" X Y 式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看“X "
。许 丽
( 呼和浩特 民族学院 语言文学系,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05 ) 10 1
【 摘
要 】单 音 节 动词 重 叠 形 式在 现 代 汉语 里 大 量使 用 , 的语 法 意 义 一 般 认 为 有 两 个 。 一 个 是 表 示 程度 它
加 强 , 一 个 是 表 示 尝 试 的 意 味 。但 是 现 在 口 语 和 网 络 语 言 中 存 在 大 量 的 单 音 节 动 词 的 重 叠 形 式 加 上 词 根 构 成 另
的 新 词 语 即“ XY” 构 , X 结 它们 都 不 表 示程 度 加 强或 者 尝 试 , 文 从 认 知语 言 学 角 度 分 析 了这 些 单 音 节 动 词 重 叠 本
语 言 文 字 侈 辞
一 一 一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句,有明显的局限性。本文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的探讨, 例②“求求你”是求一下你,“求”的动作可以反复进行,
力图解释动词重叠式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更为合理地 但它只在表示动作进行的次数(即动量)。例③“安安群众
解释动词重叠式的各种情况。
的心”是安一次或一回群众的心,安的动作非持续进行。
一、时量短
( 二 ) 动词重叠式表示动量小时一般可以用“V 一下”
朱德熙先生认为,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的量。所谓动作 来代替
的量,有两层含义,其中之一是从动作延续时间的长短来看,
①财神爷,灶王爷,都不保佑我,我干吗不试一下洋神
称为时量。动词重叠式表示时量短,指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短。 仙呢?
①你先睡,叫袭人陪我略坐坐。
会儿 / 一下”的形式。
“长时”和“多量”的意义。因此,动词重叠本身不表“长时”
二、动量小
和“多量”,在有表“长时”和“多量”的句子里,其“长时”
动作的量的另一层含义即是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 和“多量”是修饰语的意义加上去的。
看,称为动量。从动量来看,有些动词我们从心理上觉得是
四、尝试
不能持续的,这时动词重叠式通常表明动量小。
文化长廊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杜洪英 青岛大学文学院
摘 要 :关于动词重叠表达的语法意义,众多学者提出
①于是他绕到后门,敲敲厨房门,等了一会儿,又敲敲。
很多不同的见解。本文从吸收借鉴前人经验成果的基础上, 门开了。
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况下,动词重叠式表达的语法意义,包括 动量小、时量短、尝试义和委婉义等。
朱德熙先生认为,由动词重叠式表示动作动量短的意义
(下转第173页)
171
文化长廊
照 汉 语 习 惯 应 该 先 翻 译 时 间 状 语。который 代 指 前 文 的 потенциал,并在第二个分句中作主语。俄语文本翻译成汉 语时一定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时结合以上三点,再 加以处理,重新组合语序,最终才能被读者所接受。可以译 为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可以在提高人们的生 活质量,经济现代化方面实现真正的飞跃。这句话重新处理 还可以翻译成 :当今世界积蓄了巨大的技术潜力,这有助于 实现真正的飞跃,不论是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还是在经 济的现代化方面。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1. 嘿,你知道动词重叠有啥语法意义不?那可老有趣了。

就像“看看”这个词,动词重叠有时候表示尝试。

比如说,你到一个新地方找路,你可能就会说“我去看看那条路对不对”,这就是想试着去确认一下路的情况。

这就好像你在黑暗里伸出手,轻轻摸索着找东西一样,动词重叠就给动作加了这么点儿试探的感觉。

2. 动词重叠啊,还能表示动作的短暂呢。

拿“笑笑”来说吧。

你看到一个好玩的小笑话,可能就“笑笑”就过去了。

这和那种开怀大笑不一样。

就好比一阵微风轻轻吹过你的脸,只是那么短暂的一下触动。

不像一直笑个不停,这重叠的动词就把笑这个动作变得很短暂,很轻快。

这多神奇啊,你不觉得吗?3. 咱再说说“走走”这个词。

动词重叠有时表达一种轻松、随意的感觉。

就像你在公园里,没啥目的,就“走走”。

这和那种急匆匆赶路的“走”完全不同。

就像一只小蝴蝶在花丛中自由自在地飞舞,没有啥压力,动词重叠就赋予了这个动作一种很悠闲的情绪。

你有没有过这种“走走”的惬意时光呢?4. 我发现“说说”这个动词重叠很有意思呢。

它能表示动作的反复。

你和朋友聊天,可能会不停地“说说”这事儿,“说说”那事儿。

这就像一群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不停地交流着啥。

这反复的动作通过动词重叠就表现得很生动,好像说话这个动作一直在持续,就像水流一样源源不断,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吗?5. 你瞧“想想”这个词。

动词重叠在这里可以表示动作的缓和。

比如说你和别人起了争执,你不会直接就发火,而是说“让我想想”。

这就像在一个紧张的气氛里,突然拉了一个缓冲带。

就好比赛车在高速行驶的时候突然减速了一下,避免了直接的冲突。

你生活里有没有这种需要“想想”来缓和气氛的时候呢?6. 再来看“吃吃”这个动词重叠。

它呀,有表示少量的意思。

比如你在别人家做客,主人给你拿了很多吃的,你可能会说“我吃吃这个就好啦”。

这就不是说要大吃特吃,而是只吃一点儿。

这就像从一大袋糖果里只拿出几颗来尝尝,动词重叠让这个“吃”的量变得很少,很节制。

《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

《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儿女英雄传》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目前,近现代汉语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研究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语法意义,即表时短量少、表祈使、表尝试、表轻松和表惯常。

近代汉语方面在张鸿魁(1995)、于江(2000))、唐韵(2001)等文章中得到集中反应。

在现代汉语研究中,李宇明先生综合了一些学者的看法,从四个方面描述了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a 表量少时短;b 表轻微或尝试;c 表多量;d 表惯常动作。

我们认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分不同的情况。

动词重叠式有多种格式,格式不一样,语法意义也会有所差别;即使是同一格式,所处的语境不同,语法意义也不尽相同;在语言运用中,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是立体的,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认识。

通过对《儿女英雄传》一书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该书中动词重叠既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短量小,也可以表示动作行为的多量、表示尝试、表示委婉语气。

一、表时短量小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1954)中把动词重叠看作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把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概括为“短时貌”。

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和《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著作中,承认动词重叠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中指出(1982):“动词重叠式除了表示时量短之外,有时表示动量小。

”由此可见,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研究的主流意见是“短时”和“轻量”。

《儿女英雄传》中动词重叠表时短量小的出现频率相当之高,几乎每种重叠形式都有这种语法意义。

(1)公子一面吃着,舅太太又说:“吃完了,再把脸擦擦,就凉快了。

”(第三十七回)(2)华忠说:“小爷,你只别着急,等我歇歇儿告诉你。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成因探析1. 引言1.1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定义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是指在中文语言中一种特殊的动词结构,其中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动词连续出现,形成重叠的情况。

这种结构通常出现在消极句中,表示否定或弱化的语气,增强句子的消极色彩。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在语法上属于动词短语的一种,具有固定的语序和语法功能。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特点在于其重复的动词表达了一种强调或加强的意味,使句子的否定性更加突出。

这种结构常常用来表达作者的态度或情感,或者用于强调某种观点或观点的否定。

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在表达语言情感和态度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文语言的语法结构和语用规律,为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对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研究也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语言表达方式的认识,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进一步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是一种特殊的动词形式,其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语言现象和语言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探索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动词的构成和语法规则,揭示动词形式与意义之间的关系。

研究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转换现象,揭示语言现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通过对句法分析和语义角度分析,我们可以深入探讨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在语言中的作用和意义,为语言学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通过语言现象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特点和变化规律,从而为语言研究和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研究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有助于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构成因素分析消极义AABB重叠式动词的构成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动词的选择:重叠式动词通常由两个相同或者近义的动词构成,其中第一个动词通常表示消极的含义,如“放弃、放弃”、“敷衍、敷衍”等。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浅谈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班级:08级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XX内容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意义语法形式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谈谈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动词重叠的形式,包括AA式,如: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

A-A式,如: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

A了A式,如: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

A了-A式,如: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

还包括A着A着、AAB、AABB式。

这主要是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和汉语本身的原因所致。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形式中,有的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有的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二、谈谈重叠与重复说到动词的重叠,首先要区分重叠和重复。

重叠是一种词汇的形态变化,通过形态变化来使这个词的语义稍作改变;而重复则属于一种语言运用的技巧,是一种辞格,用这种形式来增加整个句子的语气,增强表达感染力。

如“看看”“听听”“想想”等是单音节动词重叠,但是如“哭,哭,哭!除了哭你还能干什么?”“玩儿,玩儿,玩儿!就知道玩儿!”这些句子中的“哭,哭,哭”和“玩儿,玩儿,玩儿”就属于重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探析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陈素玲学号:04101204指导老师:杨丽忠摘要:动词重叠是汉语中极富特色的语法形式,无论动词重叠的范围还是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一向都是语法研究的热点。

本文就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了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动词动词重叠语法形式语法意义重叠是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动词的重叠是汉语中特有的语言现象,具有丰富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表现形式,充分地表现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对动词重叠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对于我们全面准确地把握汉语的本质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

动词重叠的研究起步比较早,至今涉及和专门论述它的论著和论文数以百计,可谓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50年代起一些学者在介绍动词重叠的同时开始涉及到重叠后所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

60年代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70年代末以来又相继发表了一系列专门探讨动词重叠的文章,专家们就动词重叠的范围、意义、语用功能等问题进行了充分深入的探讨。

90年代末以来对动词重叠的一种特殊形式——AABB式的关注,以及近来结合方言的研究都使动词重叠研究的脚步更加沉稳有力,使动词重叠的语法规律更趋明朗。

对动词重叠语法意义的研究,黎锦熙最早指出:一种动作方开始与继续地进行,又表快完成之趋势,可用重叠法。

王力先生认为重叠是动作本身含有的某种性质,并概括为“短时貌”。

他把“短时”解释为“说话人所想象的时间”,这是很有指导意义的。

吕叔湘承认动词重叠式是动词变化形式,并总结为“短时态(尝试态)”,这同王力的观点具有一致性。

俞敏较早指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属于“量”的范畴,朱德熙进一步将“量”分为动量和时量,认为动词重叠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

邢福义则提出“短暂性摆动”的见解。

朱景松也同意这一观点,他强调“量”的心理因素,使“轻量说”的解释更为合理。

此外,还有“稍微一下”(丁声树)、“少量”(范方莲)、“轻微体”(张静)、“量或尝试”(王还)、“加强、减弱、加繁动作”(何融)、“不定量”(李人鉴)、“强度体”(龙果夫)等看法。

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动词重叠的形式和影响动词重叠的语义条件进行总结和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分析动词重叠式的各种语法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动词重叠的形式关于动词重叠式,研究者们的看法存在着分歧。

有的研究者认为只有动词本身的重叠一种格式,即AA式。

多数研究者认为,动词重叠包括AA、A-A、A了A、A了-A四种形式。

还有的认为,除了这上种形式外,还包括A着A着、AAB、AABB式。

这主要是他们对动词重叠性质的认识不同、所依据的标准不同和汉语本身的原因所致。

至于哪种说法更合理我们不作探讨,只将学者们提出的各种形式举例如下:1、A——AA式尝尝玩玩问问想想走走看看听听坐坐谈谈2、A一A式写一写歇一歇看一看听一听坐一坐想一想玩一玩搁一搁评一评劝一劝找一找转一转3、A了A式看了看坐了坐歇了歇揉了揉想了想算了算找了找转了转提了提谈了谈笑了笑指了指4、A了一A式、A了几A式摆了一摆摸了一摸侃了一侃说了一说挑了一挑哼了两哼拜了两拜摆了两摆5、A他一A式、A了几A式笑他一笑试他一试赌他一赌等他一等6、A不A式看不看赌不赌试不试留不留走不走抄不抄7、A着A着式说着说着想着想着数着数着看着看着听着听着8、A来A去式数来数去说来说去想来想去看来看去转来转去9、ABAB式打听打听解释解释唠叨唠叨照顾照顾准备准备交待交待整理整理讨论讨论比划比划指点指点10、AAB式帮帮忙点点头散散步洗洗澡下下棋打打球算算帐看看报过过瘾拉拉票诉诉苦串串门11、A一AB式赶一赶面记一记帐通一通风浇一浇水干一干活12、A了AB式下了下棋点了点头挤了挤眼咬了咬牙撇了撇嘴摇了摇头理了理发浇了浇水散了散步算了算帐13、AABB式打打闹闹说说笑笑蹦蹦跳跳比比画画躲躲藏藏摇摇摆摆拉拉扯扯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哼哼唧唧嘀嘀咕咕以上所列举的13种形式中,1到8属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9到13中有双音节单纯动词的重叠形式,如嘀嘀咕咕、吆吆喝喝、唠唠叨叨等;有合成词的重叠式,如摇摇晃晃、指指点点、研究研究、拉拢拉拢、粉饰粉饰、洗洗澡、散散步等;还有单音节动词重叠后的加合形式,如来来往往、走走停停、进进出出等。

影响和制约动词重叠的语义因素动词重叠是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否重叠并获得新的表意效果,首先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条件,这里所说的语义是广义的,既包括理性意义,也包括附加意义甚至语法意义,通过比较分析,我们看出有的动词可以重叠,有的动词不可以重叠或重叠的能力很弱。

(一)从动作可否持续或反复来看:表示动作是可持续或可反复进行的动词可重叠,如“说、哭、歇、拍、跳、研究、考虑、眨巴”等。

在一般情况下,那些表示非持续或一般不反复进行(一次性或不可逆性)的动作的动词,如“爆炸、发射、出生、去世、牺牲、结束、断送、生、死”等,一般不能重叠。

(二)从动作可控与不可控来看:表示的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可以控制的,即自主动词,如“找、指、逗、挥”等,可以重叠。

有些动作是动作者主观上控制不了的,即非自主动词如“疯、死、活、飘、沉、哑、吃惊、发抖”等,不可重叠。

这是因为动词重叠可以表现人们实施行为,动作时的主观态度,而非自主动词不是人们主观上可实施的动作行为,因此非自主动词多不能重叠。

(三)从动词的动作性强弱来看:动作性强的行为动词一般可以重叠,如“看、笑、调查、动作、讨论”等,而一些非行为动词或动作性不强的动词常不可重叠,如“消失、产生、成为、敢”等。

这是因为能重叠的行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有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语义特点,即有阶段性可言,而非动作行为动词则不具备这样的性质,因而多不可重叠。

具体来说,这些不可重叠的非动作行为动词包括:1助动词,如“要、能、肯、愿、会、能够、可以、应该”等,只表示可能,意愿或必要,而无动作义,故不能重叠。

2表判断的动词,如“是”3表心理感知的动词,如“怪、爱、怨、担心、留恋、期望、钦佩、看见、发现、遇见、知道、认为”等。

它们所表示的活动要么是瞬间的,要么是持久的,都无阶段性可言,没有回复的余地,所以都不能重叠。

4表趋向的动词,趋向动词多数不止一个义项,该动词在句中呈趋向义时不能重叠;若呈动作行为义,多可重叠,如“上、下、起、起来、上来”等。

5存在、出现、变化、消失的动词,如“存在、具有、呈现、位于、出现、发生、显现、成为、变成、消失、消亡、熄灭、停止、丢、在、有、成”等,这些动词或表示持久,或表示情况突变,稍纵即逝,均不具备可持续性或反复性,因此多不可重叠。

(四)从动词表示的感情色彩来看:表示积极意义的动词一般都可以重叠。

所谓积极意义,一般指的是那些表肯定、正面的意义,跟“消极意义”相对。

如“夸、表扬、帮助、鼓励、解放、爱护”等,这些动词都表一定积极的意义,是人们希望发生的动作行为,因而经常被人们重叠使用以强调或强化某种事物。

表示消极意义的动词,一般不常重叠。

如“患、垮、把持、叛变、犯罪、包庇、挑衅、摧残、篡改、破坏、捏造、坑害”等。

这是因为:第一,它们都表示否定的、反面的,阻碍事物发展之类的意义,不是人们所希望发生的。

第二,如重叠使用这些词,常可减弱这些词的贬义程度,因而达不到说话人所要的表达效果。

试比较:(1)敌人一直想陷害他,而苦于找不到借口。

(2)敌人一直想陷害陷害他,可苦于找不到借口。

显然这里用“陷害”比“陷害陷害”更合适。

需要说明的是,有些表消极意义的动词也可重叠,如:(3)你要讨好讨好你的上司。

这里“讨好”本为贬义,需要指出的是,这种重叠使用只是偶然行为,只有用来指称自身或同伴的行为时,才为降低其中的贬义性而重叠使用以示无所谓。

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因为任何人都不愿加贬性于自身或同伴。

(五)从肯定与否定的角度来看:表肯定的动词的重叠能力强于表否定的动词。

表否定性的动词一般不可重叠(指含否定语素“不”的动词),如“不许、不利、不客”等。

能重叠的动词不表示否定意义。

(六)从动词的风格色彩来看:表庄重典雅风格及文言色彩很浓的动词一般也不能重叠。

如“谒见、会晤、禀告、缔结、颁布、呈、赠”等,这些词常用于较庄重、正式的场合,因而不宜重叠。

(七)从动词的语义状态来看:动词能否重叠还取决于其自身的语义状态。

词的语义状态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的,一种是封闭式的。

所谓开放式状态,就是语义具有伸缩性和可塑性,即词的涵义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借助某种方式(如重叠)使自身的语义得到强化和弱化。

前面所说的可持续性或可反复性的动词之所以能重叠正是因为这一点。

此外一些动作不是很强的动词,如“加强、判断、巩固、体会、充实”等,也可以重叠,也是因为其语义是处于开放式状态的。

例如:(4)你们应该再加强加强实力。

(5)我们来商量商量那件事。

这里的“加强”和“商量”可以重叠,是因为“加强”是使某种事物再“强”一些,并未达到极限;“商量”也是留有余地的,并非“商定”。

相反,封闭式语义状态的动词一般不能重叠,如“充满、生成、养成、满足、断定、确定、决定、遍布、看透”等。

原因是这些动词处于一种封闭自守的状态,其涵义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甚至已达到了某种极限,因而在使用上不像其他动词那样自由。

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到底表示什么,历来争议最大。

本文将对动词重叠式的语法意义进行回顾分析。

由于动词重叠的范围各家所指不完全一样,只有在AA式上,语法学者们达成了共识。

为便于讨论,本文只讨论AA式,即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动词重叠式。

(一)表短暂朱德熙认为:“重叠式动词表示动作的时量短或动量小。

”范方莲认为:“所谓动词重叠,实际上只是动量组合的一种形式,不是另外一种语法格式。

”并将这种组合的意义分为两种:其一表示定量,即“一次”;其二表示不定的少量,即不止“一次”;就其意义来说,这与表“轻微”“少量”的说法仍是一致的。

张静把动词重叠式看作动词的“轻微体”。

所谓短时,是指动作发生的时间相对较短,动作所表示的量是不定的少量。

以往,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动词重叠表时间的短暂,兼有认为表示“定量或不定的少量”的。

对此,我们均表赞同,同时认为二者是统一的,故归结为“短暂”这一概念。

确实有很多动词重叠式的例子给我们时间短,次数少的感觉,可是下面这些例子都不能用时间短,次数少来解释。

(6)你妈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你应该去看看她。

(7)你明晚有空,上我这儿来坐坐,聊聊天吧。

例(6)建议人家去看望妈妈,当然不能建议时间短,次数少,相反,句意则渗透出应该多去看看之意。

例(7)说话人在发出邀请时,一开始就想让听话人明了,坐的时间不能太长,聊的不能太久,这大概说不过去吧。

(二)表尝试动词重叠表“尝试”意义,学术界众说纷纭。

赵元任、朱德熙、王力等人认为动词重叠可以表“尝试”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