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PPT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PPT课件

2021/4/8
20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8
21
2021/4/8
9
相敬如宾 夫妻互相尊敬,向对待宾客一样 夫唱妇随 夫妻和睦,感情融洽 江郎才尽 人文思枯竭,已写不出好文章 挥洒自如 书写时笔墨的运用不受约束;举止潇洒,从容不迫 倚马可待 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呼之欲出 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人选已酝酿成熟,即将就任 信手拈来 写作时语言、文字、材料能随手拿来
【例1】指出下面句子中划线熟语使用上的错误。
⑴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 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答:“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能用于物。
⑵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
成疾仍坚持工作。
答:“常日指理君万王机和”国的家意领思导是人一每天天之忙中于要处处理理繁上多万的件政事务务,,这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妙用成语
2021/4/8
1
渔 翁 得 利 揠苗助长
负 荆 请 罪
2021/4/8
守株待兔
2
2021/4/8
3
根据诗词句猜成语
1、黄河之水天上来( 源远流长 ) 2、此曲只应天上有( 不同凡响 ) 3、说尽心中无限事 ( 畅所欲言 ) 4、白云深处有人家( 空中楼阁 ) 5、相逢何必曾相识 ( 一见如故 ) 6、卷我屋上三层茅 ( 风吹草动 ) 7、问君能有几多愁 ( 对答如流 )
2021/4/8
14
(6)你读了那么多儒家经典,应该懂 得做人要正派的道理。现在这样到处刺 探他人隐私,是很不道德的。古人不是 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 分析:目不窥园:汉代董仲舒专心 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后用来 形容埋头读书。

高三复习系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精品课件

高三复习系列: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精品课件

(二)合成词 是由几个语素组成的,拆开来仍旧有意义。 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 1.并列式:又叫联合式,由意义相同、相 近或相反、相对的语素并列融合而成的。如: 语言 明朗;开关 动静;骨肉 眉目;忘记 质量 2.偏正式:前一语素修饰、限制后一语素, 以后以语素为主。如: 快餐 电脑 雪白 火热 热爱 前进 瓜分
2014届高三复习系列:
【考纲内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D 级(表达运用)
【考纲阐释】 其命题点聚焦在“辨析”上,它包括词语包括 熟语的“判定”与“辨别”。特别是“近义词辨析 “虚词辨析”“熟语(成语)的辨析”等,以近义 词辨析为重中之重。 命题形式有:选择判断题;填空选择题;主观 改错题,主观简答试题。特别是将实词与虚词.成语 相互整合考查是一个明显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 排除法及创设情景是两种基本方法。考查形式多是 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7. 重叠式:如: 爸爸 姐姐 刚刚 偏偏 (这类词与单纯词中的叠音词不同,它 们是语素的重叠,可以拆开来,而单纯词 中叠音词是音节的重叠,不可拆开。)
【考点透视】
◆正确使用虚词是从“正确使用词
语”中分解出来的一个考点。重 现率很高,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 一。除了在“正确使用词语”这 个考点之外,在“辨析并修改病 句”考点和“语言表达要简明、 连贯、得体”考点,也常常考到 虚词的运用。
①新来的班主任同老班主任一样,更 会体 贴我们。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 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逐渐推 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
3.支配式:又称动宾式。前一语素表示动作或 者行为,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的对 象。如: 理事 立冬 结晶 满意 努力 贴心 4.补充式:后一语素补充说明前一语素,而以 前语素的意义为主。如: a 提高 推广 充实 延长 说明 搞活 澄 清 b 车辆 花朵 布匹 案件 房间 (a中前一语素表示动作,后一语素表示动作 的程度或者结果; b中前一语素表示实体事物, 后一语素表示事物的单位。)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ppt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_ppt课件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 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 “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练习:
③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 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大人不见小人怪:形容人有度量。望文生义 ④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 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 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现多指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 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望文生义
围、对象。
例2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 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 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全国Ⅰ卷)
【分析】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春秋,指年龄; 鼎,正当。例句中成语“春秋鼎盛”修饰的对象是“时 代”,对象用错
例3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 认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 井生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 (全国Ⅱ卷)
4、不合语境
成语的使用还要注意到与语境的和谐,不能不合惯用 句式,不能不合情合理。如果成语与其所在的语境不能 协调,使用就不恰当。
例1:这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工作经验欠缺,实践能 力不足,但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他们决心自立创业, 牛刀小试,开创一番新事业。(四川卷) 【分析】牛刀小试:比喻有大的才干,先在小事情上显 一下身手。而例句中“几位大学毕业生”虽然可以说有 “大的才干”,但“自立创业”“开创一番新事业”并不 是小事,所以说不合语境。 例2: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 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 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 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课件(205张)

最新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课件(205张)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 ... 裁 ,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 . 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 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 .... 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 持续发展。
解析:A项,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用于此处不
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 ,以主攻手人选 .... 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 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 ,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 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 式的教学方法。 ....
合语意。 B项,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用于此处 不合语境。 C项,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 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 D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用于此处
与语境不符。
答案:C
4.(2009· 安徽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 分)( )
答案:A
二、考情分析 近几年安徽高考词语题考查统计
年份 2012年 题目要求 下列各句中,加 点的词语使用恰 当的一句是 涉及词语 侧目、以致、与日俱 增、鞭辟入里 设误角度 不合对象 褒贬不当 不合对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首先要指出的是,句中的“顶力”是“鼎力”之误。
鼎,是一种古器物,常见的为圆腹三足两耳,也有方 形四足的,用金属或陶土等制成,盛行于商周。用于煮、 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相传夏禹铸九鼎, 历商至周,为传国重器。后遂以鼎指王位或国家政权。词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117页)

高考复习专题: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117页)
觉自愿又步. 履. 维. 艰. 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 现代性追求。
B.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 埃. 落. 定. ,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状况下,克服重重困难, 获得冠军。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 手. 偶. 得. ,据说 《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 口上的。
(3)如果我们不从小事做起,________,那些细小的苗头最 终可能酿成大祸。 A.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未雨绸缪 B.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C.未雨绸缪 防微杜渐 防患未然 D.未雨绸缪 防患未然 防微杜渐
解析 本题从近义混淆的角度考查成语的使用。防患未然: 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用预防措施。防微杜渐:在错 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微,指事物 的苗头。渐,指事物的发展。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 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这三个成语的侧重 点不同。(1)句侧重于祸患的预防,(2)句侧重于早做准备, (3)句侧重于预防祸患的积存。 答案 B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题型的变化:由成语正误推断改为 选择成语填空,变化的不只是四个成语改为三个成语, 在成语运用的准确性上也有所提升。它提醒考生,对成 语的理解不能模棱两可、囫囵吞枣,要有较为清楚准确 的熟悉。
2.新课标卷成语命题特点关于成语复习来说有何启发?
答案 成语复习须保持以下几点: (1)积存是前提,是根本。中华成语数量庞大,积存不可能 漫无目的,而是保持记常见、常用、常错的成语;具体说 来,主要指历年高考题中出现过的成语,教材中出现过的 成语,生活中常见且易错的成语。
(3)(2013·辽宁)我攀过陡峭的崖壁,历尽艰辛,登上绝顶,放 眼望去,天无涯际,顿觉自己微小,登. 高. 自. 卑. 之感油然而生。 答案 登高自卑:登山要从低处开始。比喻做事情要按部就 班,由浅入深。不能误用为看见高山觉得自己很微小。

新高考版语文优质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PPT)

新高考版语文优质课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PPT)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应用
专题7 正确使用词语 (包括熟语)
目录1 研究高考 明确考况
目录2 题型解法 分类精 析
目目 录录
目录3 应试清单 专项梳理
专题7 链接
研究高考 明确考况
·5年高考命题选材分析 ·考纲考点解读
题型解法 分类精析
·巧记词语含义的方法 ·题型1 辨差别 ·题型2 辨正误
精编优质课PPT新高考版语文课件: 专题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新高考版语文课件: 专题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新高考版语文课件: 专题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题型解法 分类精析
例7·[天津2018·2]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着一段古潭般
精编优质课PPT新高考版语文课件: 专题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出一缕彩虹般的神奇光带,如烟似雾,摇曳不定,最后化成 一个硕大无比的光环,萦绕在北斗星的周围,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倾 泄下一片光华。(飘洒 散落)
精编优质课PPT新高考版语文课件: 专题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精编优质课PPT新高考版语文课件: 专题7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共48张 PPT)( 获奖课 件推荐 下载)
题型解法 分类精析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D


A.边缘化 获得 制约 放松身心
B.私人化 获得 制约 修身养性
C.私人化 焕发 约束 放松身心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ppt课件
12
12.【盲人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如:只凭空想象,不评估实际情况的做法,无疑是盲人 瞎马,自讨苦吃。 13.【水清无鱼】 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如:水清无鱼,要做一个能包容别人的人,你才能有更 多的朋友。
13
14.【开门见山】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15.【下车伊始】 比喻带着工作任务刚到一个地方。 如:有许多人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是 很不合适的。 16.【司马青衫】 形容极度悲伤。
16
22.【祸起萧墙】 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3.【一衣带水】 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 阻碍。 24.【进退维谷】 形容进退两难。 25.【春风化雨】 比喻良好的教育。
17
26.【炙手可热】 形容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27.【侧目而视】 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人。不满而又惧怕地看。 常被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28.【曾几何时】 时间没过去多久。 29.【大方之家】 大方,指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 于某种技艺的人。
第五部分
1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这一考点的要求是: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E(表达应用)。 1.“词语”主要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 2.“正确使用词语”,主要包含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 中的意义和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两层意思。
2
3.辨析近义实词。近义实词的辨析,是考查的热点、 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辨析时可以从词义的轻重、 范围、词义的色彩、词语的用法等多个角度进行。
8
4.【不刊之论】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如: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5.【不为已甚】 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如:我也不为已甚,宽恕他过去的无礼。

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课件(205张)

高考语文总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ppt课件(205张)

答案:D
2.(2011· 安徽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句是(3分)( )
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 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 .... 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 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B.我省有关部门负责人多次就环境保护问题发表讲 话,旨在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强化环境保护的参与意 识,因为环境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休戚与共 。 ....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 ... 裁 ,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 . 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 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 .... 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 持续发展。
解析:A项,别无二致:没有两样,没有区别。用于此处不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 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 ,濒临 .... “国家破产”的边缘。 解析: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用在
此处符合语境。
B项,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C项,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
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叮嘱。后来形容恳切地教导。与语境不 符。D项,如履薄冰:如同走在薄冰上一般。比喻做事非常 谨慎。 答案:A
解析:A项,“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听得多了之后,
无形之中受到影响,指好也指坏。属“耳熟能详”的误用。 B项,“休戚与共”,彼此之间忧喜、福祸共同承受,指同 甘共苦,形容关系密切。用来形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太恰 当。C项,“运筹帷幄”,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
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
D项,“蔚然成风”,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 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
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练习:
③这真是大人不见小人怪,我犯了这点儿小错误,经理没 有批评我,你倒挑起我的毛病来了。 大人不见小人怪:形容人有度量。望文生义
④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 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 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现多指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 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望文生义
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 点令人匪夷所思。(海南、宁夏卷)
【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夷,平常。而例句望文生义地想成了“让 人羡慕的天然生存环境”了。
例2: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
运筹帷幄,或潜心学界,激扬文字……在各行各 业的建设中,总是首当其冲。(广东卷)
④ 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 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 令人费解。
“笔走龙蛇”:适用对象误用,“笔走龙蛇”用于书法 方面,形容书法笔势矫健生动;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的意见或作品很粗浅, 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作品。该词是一种自谦的说 法,是谦词,只能使用于自己不能使用于别人,故该词用 错了。
▪ 练习
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 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 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不刊之论” :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 “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 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 “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 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 “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分析】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用于写 “口音”而不用于“生活画卷”,不能把诉诸听觉的变成 诉诸视觉的,对象用错。
▪ 练习
①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 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而不能用来形容古人刻 苦学习的楷模,故使用错误。
②老张对王勇贵的现身说法很满意,认为他的话 的确是抛砖引玉,有先见之明。
▪ 2.对象错位
有些成语有固定的使用范围,如果不顾成语使 用的对象和使用范围就乱用成语,很容易造成 “牛头不对马嘴”的后果。
▪ 例1: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 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
【分析】特立独行:独特地立身行事。形容行为高洁, 不随波逐流。立,立身;行,做事。由词义可以看出该 词的使用对象是人,而例句说的却是“历史”,很显然 把成语望文生义地想为“独特”,而没有顾及使用的范 围、对象。
▪ 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 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例 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 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例 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 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例2 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 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 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全国Ⅰ卷)
【分析】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春秋,指年龄; 鼎,正当。例句中成语“春秋鼎盛”修饰的对象是“时 代”,对象用错
例3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 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 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全国 Ⅱ卷)
【分析】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 灾难。首,最先,最早;当,面对;冲, 要 冲,交通要道。而例句中把它理解为“居首 要位置,起关键作用”的意思, 与词义简直 是风马牛不相及。
练习:
▪ ①小明同学平时连一篇作文也写不好,竟然还 给《作文通讯》寄稿子,真是不刊之论,引得 同学们笑话他。
▪ ②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 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喻意的 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 前半部分的解释。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 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 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 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 见错误类型。
▪ 1.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 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 里。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 考常考的。如:
例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
▪ 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 (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 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 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 在后半部分。例如:
专题复习指导系列
正确使用词语
考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 语境正确使 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 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 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考点分布:
1、成语辨析 2、谚语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辨析
梳理知识,传授技巧
▪ 一、熟语的类型
▪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 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