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 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烧掉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 用以打消项羽的顾虑;随后又暗渡陈仓,打败楚军,又回到咸阳。 后用来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A.李登辉妄言台湾与大陆是“国与国”关系,并 说这是代表“民意”,企图将自己扮装成梁上君 子,真是无耻到极点。 B.乌江市委大力做好公务员队伍的组织建设,使 全市公务员队伍近年存在的良莠不齐的状况有了 根本改变。 C.全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力量不可抗拒,战争狂 人妄图推行老殖民主义者弱肉强食的政策,必定 要碰得头破血流。 D.北京十家大医院准备联合推出电话及网上预约 挂号的消息,不胫而走,两天内向有关方面问讯 的人不计其数。
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 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答案:B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形容心里有事。
天津卷
A. 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 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1、辨明褒贬
3、用准对象
2、识别两可
4、搭配合理
5、吃透词义
7、消除重复 9、摆正谦敬
6、避免混用
8、区别轻重 10、合乎情理
根据字谜填成语
例:染料铺的货品(五颜六色)
色
盲( 不分皂白 )
牧童玩吉他(对牛弹琴) 六月打颤( 不寒而栗 )
关羽战李逵(大刀阔斧 )
悲剧演完(不欢而散 )
成语 拾趣
答案:D
正确使用熟语 答案

“正确使用熟语”参考答案高考真题1、【解析】“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
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A“捉襟见肘”的意思为“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
形容衣服破烂。
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B“未雨绸缪”中“绸缪”意为“紧密缠缚”。
全词是“天还没有下雨,先把门窗绑牢。
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C“自惭形秽”得意思为“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渐愧。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正确的。
【答案】D2、【解析】凤毛麟角:凤凰的羽毛,麒麟的角。
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同日而语:指相提并论。
细大不捐:细,微,小;捐,舍弃。
小的大的都不抛弃。
形容包罗一切,没有选择。
匪夷所思:匪,不是;夷,平常。
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据释义可知前三项为错误。
【答案】D3、【解析】陈芝麻烂谷子:比喻陈旧的无关紧要的话或事物。
“杀回马枪”指重新做原来的工作,此处语境是“舍‘动物’而去找‘朋友’”当然不是原来的工作了。
三下五除二:珠算口诀。
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答案】C4、【解析】该题重点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该题的正确选项为A项。
“忍无可忍”要忍受也没法忍受,错误在于不明成语意义,乱用表面意思。
B项“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好处。
C项“顺藤摸瓜”比喻沿着发现的线索追究根底。
D项“差强人意”指还令人满意,这里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考生容易理解成不令人满意的意思,那就大错而特错。
【答案】A5、【解析】“纷至沓来”指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匪夷所思”比喻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劳力大,收到的成效小。
B项“九牛一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句子所谈是虽有一些发射台已搬下山,但对实现净空作用太小,因而使用不当。
【答案】B6、【解析】B项中“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

正确使用熟语教案教案题目:正确使用熟语教学目标:1.了解熟语的定义和特点;2.掌握常见熟语的意义和用法;3.能够正确运用熟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重点:1.常见熟语的意义和用法;2.熟语的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1.区分熟语的意义和用法;2.运用熟语进行口语交际。
教学准备:1.PPT演示;2.学生练习用的熟语卡片;3.板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问候,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引入熟语话题:请学生回答,他们知道什么是熟语吗?熟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讲解熟语的定义和特点(10分钟)1.引导学生一起讨论熟语的定义。
2.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熟语的定义:熟语是通过长期的使用而形成并广泛流传的固定词组,它们通常不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具有固定的用法和特点。
3.讲解熟语的特点:熟语一般由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单词组成,具有固定和不可分割的字面意思,并且可以被运用到不同的语境中。
三、介绍常见熟语的意义和用法(20分钟)1.使用PPT演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一些常见的熟语,包括:- 始终如一(consistently)- 神奇的力量(the magic touch)- 谈论(talk of the town)- 悬而未决(up in the air)- 换言之(in other words)2.对于每个熟语,解释其意义和常见的用法,并提供语境示例。
四、熟语练习(20分钟)1.给每个学生分发准备好的熟语卡片。
2.两两搭配,学生之间互相出示自己的熟语卡片,然后解释其意义和用法。
3.随机提问学生,让他们口头使用熟语造句。
五、熟语运用小练习(20分钟)1.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句子,每个句子中都有一个空格,可以用一个熟语填充。
2.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填空练习,并互相检查答案。
3.请学生上台逐一解释填空熟语的意义和用法,并在黑板上进行整理。
六、巩固与拓展(15分钟)1.练习使用熟语比赛: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让每组进行一对一的口语竞赛,使用熟语进行对话。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熟语是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它具有简洁、形象、准确的特点,能够有效地传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然而,虽然熟语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地运用熟语。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熟语,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
一、了解熟语的含义和用法在运用熟语之前,了解其含义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熟语通常具有固定的结构和固定的含义,因此,只有准确地理解熟语的含义,才能正确地将其运用于写作中。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词典、语法书籍等来学习熟语的含义和用法,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
二、注意熟语的搭配熟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是写作中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
不同的熟语搭配可能会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运用熟语时一定要注意其搭配的准确性。
可以通过积累大量的语料,学习熟语的常见搭配,以及其中的一些特殊用法,从而加深对熟语搭配的理解和记忆。
三、灵活运用熟语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熟语可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艺术性。
一方面,可以根据具体的写作目的和情感表达,选择适合的熟语进行运用。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扩展或变换熟语的结构和用法,使表达更富有创意和独特性。
灵活运用熟语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词汇量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熟语的运用能力。
只有在拥有广泛的词汇储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熟语。
因此,建议读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不断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可以通过记忆和使用词汇卡片来巩固词汇记忆,提升词汇运用的能力。
五、注意熟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使用差异熟语的使用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需要在学习使用熟语时注意这些差异。
对于非母语使用者来说,了解自己所在语言环境中熟语的使用情况,以及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语言环境的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比较和学习,可以更好地掌握熟语的正确使用方法。
总之,学会正确运用熟语是提升写作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正确使用熟语

3、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虚心 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事实胜于 雄辩。 4、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 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它 的本义在后半部分。例如:大海里捞 针——无处寻;孔夫子搬家——尽是 书;大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5、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 具有固定结构形式和完整意义内容、带 有书面语色彩的一种固定短语。
正确使用熟语
一、熟语主要指哪些? 主要指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 语等。 1、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替罪羊、导火线、碰钉子、开绿灯 等。 2、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 深刻的固定语句。例如:冬吃萝卜夏吃姜, 不用医生开药方;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 里;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一概而论: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待处理。 多用于否定句式。 等量齐观:不管事物的差异同等对待。 多用于否定句。 同日而语:把两件事或两个人同等看待, 相提并论。只能用于否定句中。 善罢甘休:好好地解决纠纷,不闹下去。 多用于否定句,如“决不善罢甘休”。
6、理解片面。有的成语感情色彩具有两面性, 如果只注意运用较多的一面而忽视了另一面, 有时就会出错。例如: 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 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 灯红酒绿:本义是形容夜间宴饮的繁华景象, 是褒义词;现多指奢侈腐化的糜烂生活, 是贬义词。 想入非非:既可形容想法大胆新奇(褒义 词),也可指荒唐离奇,不着边际地胡思 乱想。(贬义词)
7、谦敬错位。有的成语只能用于自谦, 而有的成语只能用于敬称对方。不能混 淆。例如:
不吝赐教:用于请别人教自己的客套话,是 敬辞。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 君主写的奏章中的客套话。只能用于自己, 不能用于对方。 抛砖引玉: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 目的是引出别人的更好更成熟的意见。是 谦辞。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

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熟语是指在日常生活和语言表达中经常使用的固定搭配的词语,它们通常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共同的理解。
正确使用熟语不仅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还能够展示出个人的语言能力和修养。
本文将从学习熟语的重要性、正确理解熟语的含义、积累熟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技巧与方法。
一、学习熟语的重要性学习熟语对于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和水平至关重要。
首先,熟语在语言交流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正确地使用熟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简明扼要,增加语言的凝练和煦,使得沟通更加流畅。
其次,熟语往往涵盖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是国家、地区甚至不同群体共同认同和理解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掌握熟语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文化,拓宽自身的文化视野。
最后,运用熟语能够展示个人的语言修养和能力,提升个人形象和专业素养。
二、正确理解熟语的含义正确理解熟语的含义是学习运用熟语的首要任务。
虽然熟语的字面意思可能与实际含义不同,但它们蕴含着特定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
要想准确理解熟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了解熟语的历史来源。
每个熟语都有其独特的起源和演变过程,通过了解这些背景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其真正含义。
例如,“一蹴而就”这个熟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晋书·何晏传》中的故事,意为在一瞬间取得巨大成就。
其次,要注意研究熟语的搭配词汇和上下文。
熟语往往与特定的词语或者语境有关联,只有了解其常见搭配和使用场景,才能够正确应用到语言表达中。
例如,“人山人海”这个熟语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聚集、拥挤的场景。
最后,要注意学习熟语的相关典故和寓意。
许多熟语都来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或者民间传说,了解其中的典故和寓意,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含义。
例如,“纸上谈兵”这个熟语意指只会纸上谈兵,而缺少实际行动。
三、积累熟语的方法积累熟语是学会正确运用熟语的基础。
下面介绍几种积累熟语的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阅读来积累熟语。
阅读是扩展词汇和了解语言用法的重要途径,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专业书籍等,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熟语,还能够了解其正确的用法和含义。
正确使用熟语

正确使用熟语第一课时一、熟语的类型:“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例如:朝三暮四、杯弓蛇影、不耻下问。
2、惯用语: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例如:铁公鸡、抬轿子、戴高帽、定调子、一锅端、开绿灯、走过场、碰钉子、导火线、替罪羊、跑龙套等等。
惯用语以三字格为主,多数含贬义。
3、谚语:谚语是群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
例如:(1)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2)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3)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4)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5)众人拾柴火焰高。
谚语是有关自然现象、农业生产、保健卫生及社会生活方面的经验,其中农谚多带有地域性。
4、格言: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事实胜于雄辩。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格言和谚语都是句子,但谚语是群众的集体创作,格言往往是名人语录。
5、歇后语: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其本义在后半部分。
例如: (1)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2)大海里捞针——无处寻。
(3)大路上的电杆——靠边站。
(4)腊月里的萝卜——冻(动)了心。
(5)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歇后语包括两类,一是喻意,二是谐音。
喻意的歇后语,前半部分是一个比喻,后半部分则是对前半部分的解释。
谐音的歇后语,其后半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来表达意思。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
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熟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熟语中的语素含有生僻义,这就造成了熟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我们对熟语意义不仔细辨析,粗枝大叶,一瞥而过,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正确使用熟语(含成语)

格言
•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 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 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 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 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 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运用熟语提醒:
• ①弄清意思。如“吃白饭” “三只手”。 • ②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熟语 可以是赞扬、歌颂美好品行的,也可用来 调侃人,或用来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 现象等。 • ③注重使用场合、语言环境。惯用语等是 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 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 用;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也不能用, 除非故意用来调节气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国卷II)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 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 【解析】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 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应改为“五花 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 八门”。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 决定。 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B项“络绎不绝”意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 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D 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 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理素质了。
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 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 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 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错误的用法是在“空穴来 风”前加“不是”进行否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结果 意义完全用反了,有的则错误地理解为“无中生有”。
因此,不了解语源造成的语病 叫做“不明语源”。
2020/6/30
例 1. 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竞相燃起降价烽火,消费者倒正 好火中取栗。 例 2. 小李心胸狭窄,受点委屈便逢人说项,四倒苦水。 例 3. 为政者就应潜心投入利国利民的实际工作中,乐不思蜀, 专心致志。
【“火中取栗”源自 17世纪法国拉·封登的寓言《猴子与猫》,说 是猴子骗猫给它取出火中栗子,结果不但没吃着,反倒把脚上的 毛给烧掉了,现喻为受人利用,反受其害。此句中,不明其语源 背景,故宜改为“坐收渔利”。】 【“逢人说项”源自唐杨敬之《赠项斯》:“平生不解藏人善, 到处逢人说项斯”。后以此喻四处说某人或某事好处,故应改为 “逢人诉说”。 】 【“乐不思蜀”源自《三国志》中刘禅故事,说是刘禅降司马昭 后,被带至洛阳,过着荒淫生活,一日,司马昭问之,“颇思蜀 否?”他回答:“此间乐,不思蜀”,现喻为乐而忘返或乐而忘 本,故此成语应改为“乐此不疲”。】
11.惨淡经营: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12.差强人意:原来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在表 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13.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往往 误解为“失败之后,立下雄心壮志,要再创辉煌”。
2020/6/30
14.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 形容恳切教导。往往被误解为“严厉地当面训斥”。
2020/6/30
成语是汉民族长期习用的定型化 的短语,数量繁多,历史悠久,运 用广泛,具有语言凝练、音韵和谐 的特点,在口头及书面表达中使用 成语,能大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
2020/6/30
2020/6/30
2020/6/30
2020/6/30
2020/6/30
2020/6/30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考查重点: 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
语; 大都来自日常生活和课本中常见的成语,几
乎未出现过于陌生的成语; 日常生活、报纸杂志容易出错的成语出现频
率较高。
考查难点:
容易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感 情色彩的与使用范围的成语等。
2020/6/30
正确使用熟语
熟语常指固定短语,包括
在这里表示涂改。
2020/6/30
1、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2、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 为深恶痛绝。 3、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 档次不如进口饮料。 4、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天上,对朋友竟然也侧目而视。
2020/6/30
5、歇后语:“猜个谜语”
定义: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 的口头语言(包括一部分谜语)。
形式:分两部分,前后为引注关系。前部分用事物 、现象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像是“喻体”,后 部分加以判断、推理、解释。
如:“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打破沙锅--纹(问)到底” “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老虎拉车--没人赶(敢)” “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三人成虎”原指“城市里本无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谎传市里有 虎,听者就会以为真有虎了。”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这里 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下里巴人”指古代楚国的一种较通俗的歌曲,泛指通俗的文艺 作品,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侧目而视” 意为敢怒不敢言,形容拘谨畏惧的样子。这里错解 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大方”是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 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句中把“大方” 误解为不吝啬。
2020/6/30
大多数成语表里有两层意思,字 面意义并不是它的的真正含义,而只 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语的含义,就叫做 望文生义。
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 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 简单总和,因此不能只按照字面意思 去牵强附会,而应做到三点:(1)要 弄清成语的来源及其故事的内容,(2) 要辨明成语的细微差异,(3)要区分 成语语义的范围。
2020/6/30
例 6. 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 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例 7. 如今,她脸上早已没有刚下岗时期期艾艾的 神情,浑身上下透着成功的自信。
2020/6/30
对这一考点,重点在正确理解 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
语境正确使用熟语。其中不仅有 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
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2020/6/30
在高考熟语的考查中,而成语 所占的比重,不仅表现在辨析选用 或使用是否正确等专门考查上,而 且在汉语拼音、汉字书写 的试题 中也有,甚至名句默写中也有。因 此,对熟语的掌握必须是全方位的。
2020/6/30
附:校园歇后语
1、诗词名句 作业--千朵万朵压枝低 批评--二月春风似剪刀 下课铃--忽如一夜春风来 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
2、流行歌曲 好成绩--《一生钟爱》 心理学--《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3、电视电影 物理--《神奇的电波》 外语--《天方夜谭》
2020/6/30
开动脑筋:写出和下列成语或俗语意思相近 的俗语或成语
2020/6/30
来源:书面记载的和口头流传的 书面记载的见于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和古代诗 文等,口头流传的包括一些俗语和人们按照成语的
结构规律仿造出来的一些词语。 历史事件:毛遂自荐、完璧归赵、卧薪尝胆 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愚公移山、鹬蚌相争 名言名句:老骥伏枥、学而不厌、殚精竭虑、
满招损谦受益 口头用语:七手八脚、欢天喜地、过河拆桥 流行用语:自力更生、舍己救人、百花齐放 来自外语:火中取栗(法国寓言)、天方夜谭
2020/6/30
例 4. 八年来,张怀书想方设法资助失学儿童的事,实 是罄竹难书,谁也说不清有多少。 例 5. 沙尘暴的形成,与人们对森林的滥砍滥伐有关, 因此,那种目无全牛,忽视整体利益,只顾眼前的行 为是不行的。
【 “罄竹难书” 】 《旧唐书·李密传》:“密作书移郡 县,数隋炀帝十罪,极言事实之多, 难以尽载,常指罪恶。此句中应改为“举不胜数”或 “不胜枚举” 【“目无全牛” 】源自《庄子·养生主》,说是庖丁为文 惠君剖牛,文惠王大为惊叹,庖丁释刀曰:“始臣之解 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人们以此喻技艺到了极其娴熟地步,进入得心应手的境
【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掺在一起。不表示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马革裹尸”意思是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指英勇杀敌,战死 疆场;不是“死得很惨,死后连埋葬的棺材和地方都没有”的意 思。】【“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趋衰落,情况一天不如一天”。 句中误将“日下”理解为“水流一天天在减少”。】 【“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句中错误地理解为“在 很久以前”或“过了很长时间”。】
2020/6/30
9.安之若素: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 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 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 样对待,毫不在意。往往误解为“像平常一样安然或 安心对待”。
10.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往往 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2020/6/30
※望文生义
•例:古人 写文章都 是文不加 点。今天 的人读起 来很吃力。
分析:句中的“文不加点” 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 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 写作技巧纯熟。如: “他略加思索,便提起 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 去。”该句作者显然是 望文生义,以为“点” 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 造成误用。其实“点”
2020/6/30
熟语易误用类型
2020/6/30
例、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 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 然觉得名正言顺。
“名正言顺”的意思是名义正当,道理也 讲得通。后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 直气壮的意思。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 相符。
例、告别时,他非要送我几件高档衣料不 可,真是大方之家。
2020/6/30
5、张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 6、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 头来只落得马革裹尸的结局。 7、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 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8、有人对歪风邪气深恶痛绝,可是轮到自己身处其中,也便随 风而走。他们忘了,曾几何时,自己对这些现象又是何等咬牙 切齿。
3天、下格乌鸦言一般黑”
定义:广为沿用的富有劝诫、启发、教育作用 的短语。
形式:多文言成分。如:“有志者,事竟成”是 格言,而“笨鸟展翅飞,总有飞到时”是谚语。
2020/6/30
4、惯用语:“打个比方”
定义: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 语。结构简洁,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率高,用 处广。
2020/6/30
熟语的种类
1、成语 定义:人们相沿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
定型、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词组,在语 言运用中常常作为独立的语言单位来使用。
形式:一般是四个字,如“狐假虎威、 叶公好龙、呆若木鸡、弄巧成拙”等;
也有个别不止四个字,如“醉翁之意不 在酒”、“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入虎 穴,焉得虎子”、“既来之,则安之”、“鹬 蚌相争,渔翁得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