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是因为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过高而导致的一种病症。

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头几天内,由于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胆红素无法被迅速代谢和排出体外,于是就会在皮肤和黏膜中积聚,从而导致黄疸的产生。

而蓝光照射治疗则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常用方法。

蓝光照射可以有效地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水平,缓解黄疸症状,保护新生儿的健康。

在进行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很多的细节和环节,做好护理措施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护理措施和满意度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1. 病房环境的准备在进行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时,首先要保证病房内的环境整洁、安静,并且要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照射时,可以使用适当的遮光窗帘将病床周围遮挡起来,保护宝宝的眼睛不受光刺激。

2. 新生儿照护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新生儿需要保持光源的直射,同时需要不停地翻身,以保证全身皮肤都能够接受到均匀的照射。

护士需要随时观察宝宝的情况,确保它们的舒适度和健康状况。

3. 保护宝宝的眼睛蓝光照射过程中,需要使用眼罩或者防护眼镜,以保护宝宝的眼睛不受到光刺激,避免对眼睛造成伤害。

4. 喂养护理在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宝宝可能会感到不适,需要适当的进行喂养护理,每隔一定时间进行喂奶,让宝宝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水分。

5. 监测胆红素水平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随时监测宝宝的胆红素水平,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以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二、满意度分析针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工作,可以进行满意度调查,以了解家长和患儿对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提高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水平。

1. 家长满意度调查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接受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患儿家长进行满意度调查。

主要包括治疗过程的信息告知情况、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态度、照护过程中的沟通与配合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措施及满意度分析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由于体内胆红素代谢过慢而引起的皮肤、眼部等部位黄染。

黄疸严重的新生儿需要进行光疗治疗,即使用蓝光照射进行治疗。

因此,在护理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通过分析家长满意度来评估护理质量。

一、护理措施1. 儿童照射环境的调节:将儿童床置于距离光源最佳的位置,调整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距离,保证光线的均匀性。

2. 照射温度的调节:光疗室的温度要保持在25-26℃,保持室内干燥通风,避免过度潮湿引起感染。

3. 安全措施的落实:确保光疗灯的灯管是整合的、安装正确的,可以有效保证光疗效果和儿童安全。

4. 保持儿童皮肤清洁:UV照射过程中,建议暴露的婴儿皮肤暴露,仅覆盖尿布。

婴儿的汗液和呼吸所产生的水蒸汽,可以被光因而蒸发掉,如果尿、粪便过多或汗液不够及时处理,则会对皮肤造成刺激,并可能引起细菌感染。

因此,在光疗期间,需要及时检查尿布并且定时更换。

5. 细心观察婴儿情况:婴儿在照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适症状,如吐奶、呛咳、嗜睡、肚子胀气等,需要注意观察,并及时告知医生。

6. 喂养的安排:喂哺前后应该避免将孩子带到光疗室,以免影响孩子的正常饮食。

二、满意度分析1.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了解家长在新生儿黄疸光疗期间的满意度。

2. 统计分析:收集问卷答案后,对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到总体满意度和细节分析。

3. 问题的解答:将家长在问卷中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并由专业医护人员进行解答,保证家长对光疗治疗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理解。

4. 提高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是医院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满意度分析,当发现医护人员存在服务不足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总之,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和护理,需要高度重视。

护理人员需要科学合理地制定护理计划,细心而专业地照顾好新生儿,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提高服务质量,进而保证家长的满意度。

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表时间:2017-04-10T17:08:56.5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上第3期作者:李波[导读] 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上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黄疸可能会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出现在患儿生长过程中。

南部县妇幼保健院四川南充 637300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黄疸患儿9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行间歇性蓝光照射疗法,对照组行连续性蓝光照射疗法。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1/49)明显小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1%(5/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间歇性蓝光疗法疗效更显著,不良反应也比较少,更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法;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iffer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Methods: 97 cases of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4 -2016 year in June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4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intermittent blue light irradiation therapy, control group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2.04% (1/49) wa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10.41% (5/48),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Key words: newborn; jaundice; blue light irradiation method; curative effect新生儿黄疸属于临床上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黄疸可能会作为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而出现在患儿生长过程中,也可能是一些疾病的症状表现,新生儿一旦出现病理性黄疸将可能会对患儿的神经系统及大脑带来较大的损伤,因此应当加强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和治疗[1]。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分析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分析

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疗效及血清胆红素的影响分析邢珩(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湖北恩施445000)【摘要】目的探究不同蓝光照射方式对新生儿黄疸疗效及对血清胆红素的影响。

方法以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黄疸新生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儿采取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

对比2组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d、3d,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相较于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间歇性照射治疗效果更佳,建议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不同蓝光照射血清胆红素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8-1100-02DOI:10.19435/j.1672-1721.2021.08.034新生儿黄疸是儿科常见疾病,常指未满月的新生儿发生的黄疸疾病,其中生理性黄疸发生后会自行消失,但是病理性黄疸可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较大危害[1]。

在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清除患儿体内血清胆红素是关键,在治疗时主要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以辅助药物治疗达到改善患儿病情的目的。

但是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长时间使用蓝光照射会对患儿的正常发育带来一定影响[2]。

因此选择更为恰当和合理的蓝光照射方法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主要分析了持续性蓝光照射与间歇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

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得到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时发热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干结但排 便间隔时 间在4 h 以 内为显效 。患者排便间 隔时间未见缩短但
粪质 干结有所 改善为有 效 。无效 :患者 临床症状 未见改变 。 以痊愈+ 显效+ 有 效为治疗 的总有效率。
1 . 4 统计分析
研究数据利用S P S S 1 5 . 0 专业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并作) c 2 检验 ,以
中 图分类 号 :R 4 7 3 . 7 2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 编号 :1 6 7 1 - 8 1 9 4( 2 0 1 3 )1 3 - 0 3 3 7 - 0 2
用 时间均 <1 0 0 0 h ,且波 长均为4 2 5 - 4 7 5 n m的双面 蓝光照射 ,将患 儿 裸放 于床 中间 ,使 患儿皮 肤均 匀受 光 ,灯光 与患儿 皮肤 的距 离均 为 3 3 ~ 5 0 c m。 间断照射 ,连 续照射 8 ~1 2 h 后 ,停 1 6 h 或1 2 h ,总 时间在 2 4 ~7 2 h 之 间Ⅲ。两组在接受 蓝光治疗期 间均 给于常规治疗和护理 ,治 疗包括抗炎 、补液和退黄 等处理 ,护理包 括遵医嘱合理 喂养 、更换尿 裤、2 h 翻身 一次和每2 h N量 一次体温等 。因蓝光照射对 新生儿会 阴部 有 影响 ,故均 采用腋温测量 方法 ,上海牌体 温计采用 《 新 编护理学基 础 》腋温 测量方 法 ,时间均为 1 O 分钟 】 。A 组 不采取其他 特殊 护理措 施 ,B 组 采取全 面的护理 :及时打开 箱 门散 热 ,患儿哭 闹 时及 时给与 安慰 ,身上发汗 时及时擦干 ,箱 温过高时及 时调 整箱温等 。经血测定 胆红素值 <1 7 1 m o l / L 为 正常 ,对 比两组新生儿黄疸 消退情 况。 l - 3统计学 方法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_冯婉萍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_冯婉萍

作者单位:广东 523500 东莞市企石医院儿科 (冯婉萍)1.2 治疗方法 15 例剖宫产患者中,7 例行子宫次全切除(3 例失血性休克,1 例子宫破裂,3 例因胎盘植入面积大而出血过多),8 例采用胎盘植入部位缝扎止血。

经阴分娩 22 例,其中 13 例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9 例给予肌注MTX和口服米非司酮保守治疗,2 周后患者血β-hCG明显下降,胎盘完整排出,未排出者行刮宫术。

2 结果37 例患者无 1 例死亡,且均获随访,保留子宫患者均治疗成功。

30 例患者随访复查彩超,宫腔内无异常回声,提示无胎盘组织残留,随访检测月经均恢复正常,其中产后 2 个月月经复潮 10 例,3 个月月经恢复 13 例,5 个月月经恢复 5 例,产后 6 个月月经复潮 2 例。

7 例患者于治疗后 1 年后再次成功妊娠。

3 讨论胎盘植入是妊娠期罕见却又极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1/540~1/93000。

任何可能造成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或缺乏都会导致胎盘植入,往往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多次人流史有关。

说明随着剖宫产、人工流产及子宫肌瘤核除术等子宫手术数量上升,胎盘植入的危险性也增加了。

3.1 诊断 胎盘植入往往引起产后大出血,危及产妇生命,然而产前确诊十分困难。

这与患者产前症状少(本组仅有 4 例前置胎盘孕期中有少量阴道流血,其余患者均无异常症状),影像检查手段较少(仅 4 前置胎盘患者彩超检查可疑胎盘植入)有关。

目前MRI也开始逐渐应用于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能够清晰显示子宫与胎盘的关系,清楚检查胎盘的情况。

然而MRI检查费用昂贵,尚未能普及应用。

临床诊断目前还是依靠产时或术中胎盘无法自行剥离,人工剥离钳夹胎盘困难,胎盘与子宫壁部分或全部相连。

3.2 治疗方法3.2.1 非保守治疗 非保守治疗指子宫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主要适用于术中或产时子宫自发性破裂、出血量大危及生命、失血性休克、保守性治疗无效的患者。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分析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 出生后常见 的一种疾病 ,基本症状是
表 1两组患儿治疗效果 比较
皮肤 、 巩膜 等组织 的黄染 , 黄疸 加深时 , 尿、 痰、 泪液及汗 液也被 黄染 , 唾液一般 不会 变色 , 尿和粪便的色泽改变 , 常常有腹胀 、 腹 痛、 食欲不 振 、 恶心、 呕吐 、 腹泻或者便秘 , 皮肤 瘙痒 、 心动过缓 、
率为 2 2 . 8 5 % 显著低 于对照组的 4 8 . 5 7 % , 两组比较 P < O . 0 5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结论 蓝光照射 治疗新生儿黄疸 可提 高新生儿黄疸
治愈 率 , 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危 害性 , 值得 临床推广应 用。
【 关键词】 新生儿; 黄疸; 蓝光; 效果 【 中图分类号 】 R 7 2 2 . 1 【 文献标识码 】 B
新生儿黄疸作为新生儿 时期 的一 种常见临床症状 ,既可能
天 内出现 黄疸 疾病 ,故新生儿发生黄L , 都超过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的诊 断标 准 的早 产儿在 出生后 的 1 嘲 现象 的可能性性较高 , 尤其是不足月 出生的婴J L t # 1 。 由于新生儿 新生儿评分都在 8 — 1 0分 , 已经达到足月新生儿黄疸干 预推荐
新型 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其操作简单 ,治疗效果 明
显, 现 已广泛应 用于临床 。 我院 2 0 1 2年 6月 一 2 0 1 3 年 1 2月对收 塑
观察 组 对照 组
表 2两组患儿不 良反应发生率 比较
堕塑
3 5 3 5 1 3

3 6
鏖窒

若是黄疸数 太高 , 极易损坏 中枢 , 进 标准[ 3 1 。随机分 成观察组 和对 照组各 3 5例 , 观察组男 2 1 例, 女 的血脑屏 障发育仍 不完善 , 严 重威胁了患儿的生命安全 。因此 , 必须重 1 4例 , 年龄 3 — 2 5天 , 平均年龄( 1 1 ±1 . 5 ) 天, 胎龄 3 9 — 4 0 周; 对 照 而导致胆红素脑病 , 以保证其生命安全 。 组男 2 0例 , 女 1 5例 , 年龄 3 — 2 5天 , 平均 年龄( 1 1 ±2 . 5 ) 天, 胎龄 视新生儿黄疸症 的治疗 , 蓝光照射是新生儿黄疸常规治疗措施 , 该方法因治疗简单 、 3 7 — 4 0周 ; 两组 患儿在年 龄 、 性别 、 胎龄 、 治疗前胆 红素水平 、 新 疗效 显著而广被 临床 普及 ,蓝光照射 的波长为 4 2 5 — 4 7 5 m m, 可 生儿评分等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具有可 比性 。 再 1 . 2方法 所有 患儿均给予保温 、 营养支持 、 平衡水 电解 质 、 使 患儿体 内脂溶性 间接胆红素转化 成异构体 水溶性衍 生物 , 通过胆汁和尿排泄 出去 , 从 而改善患儿体 内血清胆红素水平 。 蓝 治疗原发病等常规基础治疗 ; 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 , 采用双 面光 疗箱 ,每管 2 0 W 蓝光 ,黑布遮盖 患儿双 眼及 外生殖器 ,温度 光 的照射部位主要是浅表组织及皮肤 ,利用 间歇蓝 光照射能转 达到 了降低胆红素的 目的。 3 0 — 3 2 ℃, 相对湿度 5 5 %一 6 5 %, 患儿与灯光距 离保持在 2 0 — 2 5 e m 变上升至皮肤表面的胆红素 , 之间。 尽可 能保证患儿体表皮肤均受光 , 对 照组 患儿每次接受蓝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比较 P > O . 0 5 , 差异无 2 . 8 5 %显著低于对照组 光照射 8小时后停 止照射 , 一个照射周期为 8 小时, 重复照射直 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 不 良反应 发生率为 2 的 4 8 . 5 7 %, 两组 比较 P < O . 0 5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结果提示 , 间 到患儿黄疸 消退 ;观察组 每次接受蓝光 照射 2 4小时后停 止照 接蓝光照射治疗新 生儿黄疸可促进黄疸早 日消退 ,提高新生儿 射, 一个周期为 2 4 小时, 重复照射直到黄疸消失。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风险与护理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风险与护理
全科 护理 2 0 1 5 年 9 月第 1 3卷 第 2 6期 ( 总第 3 7 1期 )
新 生 儿 黄 疸 蓝 光 治 疗 的风 险 与 护 理
吕文 静
摘要 : [ 目的] 探 讨 新 生 儿 黄 疸 运 用 蓝 光 治 疗 时存 在 的 风 险 以及 相 应 的护 理 对 策 。 [ 方法] 根 据护理风 险管理程序 , 分析 9 5例 黄 疸 患 儿蓝 光 治 疗 时 的常 见 风 险 , 制 订 相 应 的 护 理 对 策 。[ 结果] 全 部 患 儿顺 利 康 复 出院 。 [ 结 论] 针 对 性 的护 理 措 施 能 有 效 降 低 治 疗 中的
自身应 加 强安全 观 念 , 增 强工 作责 任心 , 主动 将各 种 制 度和 职责 当做 捍 卫 生命 的义 务 去履 行 , 在 工作 中严 格 执行各 项规 定 和操作 规程 , 确保 护 理质量 , 减 少不 安 全
病情进 行 了 自行 处 理 , 引 起 医 患 纠纷 。在 护 理 工 作 中

1 . 1 一般 资料 选 择 2 0 1 4年 1月 一2 O 1 4年 1 2月在
些 护 士 由于 缺 乏 扎实 的专 科 护理 、 心理 以及 营养 等
我科 接 受蓝 光治 疗 的高胆 红 素血 症新 生儿 9 5例 , 其 中 男5 6 例, 女 3 9例 ; 足月新 生 儿 7 2例 , 早产 儿 2 3例 ; 日
文章编号 : 1 6 7 4 -4 7 4 8 ( 2 0 1 5 ) 2 6 -2 6 3 9 -0 2
新 生儿 黄疸 分 生理 性 黄疸 和病 理性 黄疸 。5 O ~
6 0 的足 月儿 和 8 0 的早 产 儿 会 出现 生理 性 黄 疸 , 一 般 不需 要治 疗[ 1 ] 。病 理性 黄 疸在 早期 新 生儿 可 引起 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11-19T17:37:14.573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第16期作者:李燕马继磊
[导读] 总而言之,影响光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客观评估,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尽可能提高光疗成功率。

(新疆克州人民医院;新疆845350)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蓝光照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抽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间于我院行蓝光照射治疗的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90例为研究对象,64例光疗成功者作为甲组,26例光疗失败者作为乙组,回顾性分析两组临床资料,探究光疗影响因素。

结果:甲组光疗前换血率14.06%显著低于乙组46.15%,血红蛋白浓度(164.77±26.19)g/L及红细胞压积(46.63±8.27)%显著高于乙组(129.96±32.48)g/L、(38.14±11.19)%(P<0.05)。

结论:光疗前换血、低浓度血红蛋白、低水平红细胞压积是影响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不利因素,医护人员予以患儿蓝光照射治疗前,应做好风险因素评估,并制定预防对策,最大限度提高光疗效果。

【关键词】足月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影响因素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6-0206-01
胎龄满37周-42周出生的新生儿在出生28天内因胆红素代谢功能紊乱致皮肤、黏膜、巩膜出现黄染表现的疾病,被称为足月新生儿黄疸。

60%-80%患儿黄疸发生后5-10内会消退,此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可恢复,但仍有部分患儿为病理性黄疸,其必须经过治疗方能痊愈,若未及时得到救治,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并渗透进入血脑屏障,容易引发胆红素脑病[1],故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蓝光照射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法,但受多种因素影响,会造成光疗失败。

为了保证光疗效果,本次抽取9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并回顾性分析其资料,旨在研究光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90例足月新生儿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蓝光照射治疗。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符合《使用临床诊疗规范—儿科: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中相关诊断标准,且经肝胆显像、血清学检查确诊,所有患儿监护人对研究内容知情同意。

以光疗成功与否分组:甲组(光疗成功)中,男性35例,女性29例,胎龄38-41周,平均(39.8±1.1)周,出生体重2.6-3.9kg,平均(3.2±0.4)kg;乙组(光疗失败)中,男性14例,女性12例,胎龄38-42周,平均(40.6±1.4)周,出生体重2.5-4.0kg,平均(3.3±0.5)kg。

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光疗箱进行消毒后,调节蓝光波长至420-470nm,待箱内温度达到30℃后,将患儿放入光疗箱内,为其佩戴黑色眼罩,用尿布遮住会阴及肛门部位,照射24-72h。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黄疸出现时间及光疗所用时间,统计两组光疗前换血率、宫内窘迫发生率及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对两组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 结果
两组黄疸时间、光疗时间、网织红细胞计数、宫内窘迫及胆红素脑病发生率差异较小,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光疗前换血率、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与乙组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光疗相关指标对比
3 讨论
蓝光照射能将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异构体使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而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2]。

但光疗并不是在所有足月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能取得较佳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光疗前换血、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与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推测原因分析如下:①一次换血仅能将体内50%的胆红素换出,容易出现胆红素反跳,且换血会加快破裂红细胞分解、衰老死亡,进而造成胆红素二次升高,甚至超过原来水平,加重病情[3],故如非特殊情况,尽可能避免换血。

②红细胞压积降低,这表明大量红细胞被破坏,其会增加肝肠循环,延迟粪便排泄,造成腹胀,促进胆红素吸收,增加血清胆红素浓度,影响光疗效果[4]。

针对此类患儿,医护人员应给予患儿充足奶量,增强胃肠蠕动,改善肠内微环境,促进排便,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③血红蛋白水平偏低患儿一般合并贫血或溶血症,针对此类患儿,医护人员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总而言之,影响光疗效果的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客观评估,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尽可能提高光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坚, 蒋智勇, 孙伟红,等. 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1(3):483-485.
[2]刘玉兰. 探讨足月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光疗)效果的影响因素[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6):1120-1121.
[3]郭良景. 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 8(5):41-42.
[4]努尔比亚·阿不都赛买提. 足月新生儿黄疸光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35):7217-72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