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护理要点论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心得论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心得【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7-0233-02【关键词】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蓝光治疗护理正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巩膜和黏膜等黄染的症状。
病理性黄疸较之生理性黄疸有黄疸出现早,程度重,持续时间长,黄疸消退后又出现的特点,如处理不当部分病理性黄疸进展为核黄疸即胆红素脑病,严重者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
病理性黄疸的治疗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应加强观察,尽快祛除病因,及时给予光照疗法,换血,输入血浆、清蛋白,应用肝酶诱导剂,中药等。
因此应加强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及时治疗,加强护理。
1 临床资料我院新生儿科于2010年5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0~28天新生儿黄疸共121例,男67名,女54名。
生理性黄疸23名,病理性黄疸98名。
足月儿91名,早产儿30名。
血清胆红素值为221.2~472.3μmol/l,黄疸出现日龄≤24h者3例,2~3d者34例,4~7d者84例。
2 结果患儿每日照射12小时,照射2次,8小时照射1次,黄染较前明显减退,血清胆红素降至190μmol/l,生命体征正常,吃奶反应均好,4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71μmol/l 以下,本组98例病理性黄疸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
3 光疗前的准备[1]3.1 护士准备了解患儿诊断、日龄、体重、黄疸的范围和程度、胆红素检查结果、生命体征、精神反应等。
操作前戴墨镜、洗手。
3.2 物品准备光疗箱:一般采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最为有效,也可用绿光、日光灯或太阳光照射,光亮度以单面光160w、双面光320w为宜,双面光优于单面光。
灯管与患儿皮肤距离33~50cm。
遮光眼罩:用不透光的布或纸制成。
3.3 患儿准备患儿入箱前须进行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剪短指甲;双眼佩戴遮光眼罩,避免光线损伤视网膜;脱去患儿衣裤,全身裸露,只用长条尿布遮盖会阴、肛门部,男婴注意保护阴囊。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论文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1~2天,血清胆红素浓度即可上升到5~7 mg/dl,到第三天可上升到10 mg/dl以上,这一现象被称为生理性黄疸。
若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17~20 mg/dl,即为新生儿黄疸。
过高的胆红素会导致新生儿发生脑损伤,出现可逆或不可逆的神经系统损害。
蓝光治疗是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策略,以期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一、蓝光治疗的原理蓝光治疗是利用具有较高能量和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治疗新生儿黄疸。
蓝光的波长在400~480 nm之间,能有效刺激人体内色素细胞的代谢,促进胆红素从皮肤中转移出来,防止对神经系统造成潜在威胁。
同时,蓝光还能促进维生素D3的形成,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发育。
二、蓝光治疗的实施1、环境准备:蓝光治疗室应保持光亮舒适,噪音较小、不易引起婴儿惊醒的环境。
为避免交叉感染,治疗室内需保持清洁。
室温较高,应适当降温,以减少婴儿的水分流失。
2、掌握治疗时间:蓝光治疗时间由医生根据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应等因素进行制定,一般为5~7天。
治疗效果良好,血清胆红素浓度正常后即可停止治疗。
3、保证治疗安全:蓝光治疗时间一般在2~4小时,婴儿全身暴露在治疗设施下,应注意保暖,避免寒冷感染。
治疗过程中需保持医护人员的密切观察,随时了解婴儿的身体状况。
如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
三、护理措施1、缓解焦虑情绪:蓝光治疗时间较长,很容易引起婴儿的焦虑情绪,影响治疗效果。
家长可以给宝宝讲一个简单有趣的故事、哼一段温馨的歌曲或轻抚宝宝安抚其情绪。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正常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过程,因宝宝暴露于大量光照下,会出现大量汗液及肠胃中水分丧失,容易引起体液的失衡。
护理人员应及时喂养,避免婴儿出现脱水现象。
3、减缓皮肤敏感:由于婴儿皮肤幼嫩不耐受,蓝光照射会导致婴儿皮肤敏感、红肿等情况。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探讨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综合护理干预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黄疸使用蓝光照射期间给予综合护理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1月收治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患儿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患儿黄疸消失时间更快,与对照组患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较好的效果,护士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保证患儿的舒适,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综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4-0196-02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血清末结合胆红素增高所导致。
临床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多采用蓝光照射治疗,通过荧光灯照射,降低高胆红素血症[1]。
采用多种方法促进患儿的舒适程度,降低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十分重要。
我院将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期间的护理干预进行了整合,形成了综合护理干预,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1月收治的使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
所有患儿均经过临床确诊为新生儿黄疸,且符合蓝光照射指征。
对照组患儿34例,其中男16例,女18例。
观察组患儿34例,其中男15例,女19例。
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护士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对患儿做好准备,检查好灯光和暖箱,定期消毒,注意患儿照射期间的情况,预防各种不良事件的出现。
观察组患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1.2.1光疗前的护理干预措施①护士要耐心地向患儿家属讲解蓝光照射的效果,并告知其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降低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取得家属的信任。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

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探讨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主要为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所致,蓝光照射治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
医护人员不仅要重视新生儿黄疸蓝光的治疗,还要重视他们的护理,使他们尽快得到康复出院。
本文主要分析了对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护理,以期对同行朋友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标签: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指在新生儿时期由于体内胆红素累积引起皮肤或其他器官的黄染,以巩膜、皮肤黄染为特征,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黄疸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疸,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1]。
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黄疸,降低血清胆红素的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治疗过程中因母婴分离、喂养方式改变及裸睡在光疗箱的硬板上、黑棉布遮着眼等舒适度的改变,都会引起患儿的身心不舒适,影响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2]。
所以不仅要重视新生儿黄疸蓝光的治疗,还要重视他们的护理,使他们尽快得到康复出院。
1患儿蓝光治疗前的护理1.1心理护理要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患儿是裸体接受蓝光治疗,家属难免会有样那样的想法,担心光辐射对患儿的影响,担心有无后遗症等,要耐心详细向家属讲解,介绍治疗效果,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1.2 光疗箱的准备及注意事项普通灯管式光疗设备使用时应注意,检查灯管是否全亮,不亮应急时调换,有灰尘时应先擦去。
调节病室温度至24℃~26℃,湿度55%~65%。
预热消毒处理过的蓝光治疗箱温度至30℃~32℃,夏季将光疗箱置于自然通风处,并用软布覆盖并固定在箱内婴儿床的四周,防止新生儿活动时撞伤。
2患儿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新生儿在光疗箱中,全身暴露,时有烦躁、哭闹或出汗,丢失水分多,因此要补充足够的水分,采用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
护理人员给新生儿翻身1次/h,左右侧卧位交替,单面蓝光者还须与俯卧位交替,并尽量使皮肤最大面积接受蓝光照射,同时对新生儿头部、背部以及手部等处进行皮肤抚摸,避免”皮肤饥饿”现象,使新生儿安静,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与舒适。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的要点如下:
1.遮挡重要部位:在蓝光治疗期间,需要对婴幼儿的眼睛等
部位给予充分固定性遮挡处理,以免出现光疗损伤等问题。
通常会选取遮挡眼球的眼罩,来贴到新生儿的眼部,这种
眼罩是不透光的装置,类似于晒太阳的日光浴时,需要用
到的眼罩。
2.保持安全距离:婴幼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时,对身体与灯
光的距离也具有一定要求。
上方、下方灯管与身体距离应
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可以保证光疗效果,又可以预防光
疗性损伤的发生。
3.密切观察体征:进行蓝光治疗时处于高温环境之中,需注
意观察婴幼儿的体温、皮肤、精神等状况变化,并根据患
儿实际病况给予对应性治疗或护理措施,避免出现皮疹、
脱水等问题。
4.注意照射时长:照射时间过长,可能造成体内核黄素缺乏,
需要遵医嘱及时补充核黄素。
蓝光治疗完毕后,通过观察
黄疸的消退情况,可以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5.定期复查:为了了解恢复的情况,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的主要要点。
请注意,这些都是重要的步骤,需要谨慎对待。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护理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时期体内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巩膜等黄染的现象。
病因复杂,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
黄疸常在出生后24小时出现,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早产儿在3周以上,或黄疸在出生后消失复现并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黄疸如不积极治疗可导致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而引起死亡或严重后遗症。
除药物治疗外,采用蓝光照射辅助治疗,使患儿血中的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水溶性胆红素,而随胆汁、尿排出体外,同时配合精心护理,效果显著。
2009年以来我院儿科共收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6例,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1光疗前准备1.1护士准备1.1.1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普遍家长对新生儿黄疸缺乏特定的认识,担心光疗会对患儿造成伤害,对患儿在光疗中出现的一些不适缺乏认识致使精神紧张,拒绝光疗。
因此对患儿家长进行新生儿黄疸知识的宣教,讲解发病的原因,治疗的作用、副作用及有关事宜,让家长了解光疗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解除其顾虑,取得家长配合。
1.1.2了解患儿的诊断、日龄、体重、生命体征、黄疸的程度和范围、胆红素检查结果等资料。
1.1.3操作前戴墨镜、洗手。
1.2患儿准备:入箱前洗澡称体重并记录,洗澡时水温不宜超过32摄氏度,动作要轻柔,观察皮肤有无破损及感染灶,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观察脐部有无出血,保持局部清洁,每日用75%酒精消毒脐部后,再用庆大霉素无菌纱布敷与脐部,预防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禁忌在皮肤上涂粉和油类。
剪短患儿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双眼用不透光的黑眼罩遮盖,予胶布固定,以免蓝光损害视网膜,保护眼睛。
用长条尿布遮盖好会阴部,男婴要注意保护阴囊。
1.3光疗箱准备:选择双面光疗箱,做好消毒清洁工作,检查其性能,保证安全。
加蒸馏水与湿化器水槽中水位指示线或2/3满,蒸馏水每日更换一次。
检查灯管使用时间,灯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1000小时。
检查灯管是否全亮,开灯前要先擦净灯管灰尘,以免影响光线穿透力。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摘要】本论文主要讨论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方法及其措施,分析归纳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经验,掌握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及其护理的发展现状,提升新生儿黄疸的治愈率,把该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从根本上区分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异同,根据文献分析的方法,对前人得到的成果进行总结归纳。
经有效考证,蓝光照射能有效的治疗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科学的护理措施方法直接影响医疗的结果,从而我们认为护理方法的选择和实施对保障患儿生命安全、预防并发症发生有重要作用。
本论文通过心理、生理的不同护理措施对策,提升患儿的治愈力,将护理措施得到人性化、科学化的提升。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方法一、引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过高的胆红素可以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干扰细胞的代谢功能,引起细胞功能紊乱,严重者可产生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
蓝光照射(425nm-475nm)是利用间接胆红素经光氧化及异构化作用后产生胆绿素和无毒素的水溶性双吡咯而经胆汁和尿液排出的疗法,【1】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疗效肯定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二、影响新生儿黄疸治疗的因素1.患儿与家长的因素蓝光照射是一种能够有效治疗新生儿黄疸这种儿科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患儿家长对这种医疗方法并不了解,再加以在治疗的过程中患儿因照射时间过长、没有得到相应的护理等原因而经常哭闹、呕吐,从而令患儿家属对这种治疗方法并无任何好感并持排斥态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医疗人员必须立足于一切为了患儿的健康着想的基础,进一步改善治疗手段,并通过优质的护理方法避免患儿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也能进一步避免与之相关的医疗纠纷情况的出现。
2.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来说,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办法一共有4种,即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和支持治疗。
光照疗法是简单有效的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办法,没有成功结合的胆红素经过光照之后会形成构型异构体、结构异构体与光氧化作用的产物,通过结构异构能不经过肝脏直接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这也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特殊之处。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效果论文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工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新生儿黄疸患儿23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
观察组120例,对比组110例。
对比组采用蓝光治疗。
观察组在蓝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工作。
对比两组患儿平均蓝光照射时间。
结果观察组120例,均痊愈,其蓝光平均照射时间为344小时。
对比组110例,均痊愈,其蓝光平均照射时间435小时。
对比结果,观察组蓝光平均照射时间短于对比组。
结论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观察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4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44-01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的现象[1]。
其主要临床病理表现为皮肤、粘膜、巩膜黄染。
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造成患儿的死亡[2]。
目前,对新生儿黄疸的主要治疗方式是以蓝光治疗为主[1]。
蓝光治疗的时间,由数小时到数十小时不等。
在新生儿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可以有效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本文就讨论了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期间加强护理观察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间新生儿黄疸患儿23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比组。
其中观察组120例,男婴67例,女婴53例;年龄10小时-31天,平均157天;早产12例,足月产108例。
对比组110例,男婴52例,女婴58例;1-31天,平均180天;早产9例,足月产101例。
p>005,两组患儿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对比组采用蓝光治疗。
观察组在蓝光治疗手段的基础上加强护理观察工作。
对比两组患儿平均蓝光照射时间。
121 蓝光治疗蓝光治疗采取连续或间断照射。
其中,间断照射分为:蓝光照射6到12小时后间断2到4小时后继续照射;蓝光照射8到12小时后间断12到16小时后继续照射[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82-01
【摘要】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方法包括治疗前的心理护理及充分的准备,治疗中严密的病情观察、皮肤护理、精心喂养及治疗后的护理。
结果 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经蓝光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结论蓝光照射治疗中正确、精心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
本院儿科从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68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对原发病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治疗中,护理观察能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并向医生及时提供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精心护理在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8例,其中男38例,女30例,年龄在生后5天至35天,住院天数为3~20天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1的患儿,均治愈出院。
1.2方法
1.2.1照射前准备:清洁恒温箱,检查灯管及其性能,水槽内加入蒸馏水,预热蓝光箱。
根据患儿的体重调节箱内温度30℃~
32℃,,夏季或室温较高时,应打开空调调节室温为24~26℃,或将蓝光箱放在较通风处,以降低箱内温度,相对湿度55%~65%。
1.2.2 患儿准备:出现黄疸指征的患儿遵医嘱给予蓝光照射,首先同家长进行医患沟通,介绍治疗目的、事项及疾病的危害性,消除家长顾虑。
给患儿沐浴后擦拭干净,用黑色软布遮盖双眼,更换合适的纸尿裤或清洁尿布,剪短指甲,必要时以软布包裹手足,避免光疗过程中抓破皮肤或摩擦使皮肤受损。
测量生命体征、体重,将患儿放置在有机玻璃床中间。
记录蓝光照射时间。
转贴于中国
1.2.3采用单面箱蓝色荧光灯间断照射,连续照射8~12h后,停16h或12h,总时间在24~72h之间。
2 护理
2.1蓝光治疗时的护理
2.1.1注意体温变化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可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波动,要保持箱内恒定温度。
测量体温1次/(1~2)h,将其体温控制在36℃~37.5℃为宜,若蓝光照射时体温超过38.5℃,应暂停蓝光照射。
冬季将蓝光箱内温度调节到30℃~32℃,夏季箱内温度不超过30℃。
因箱内温度高,患儿易出现烦躁,要注意通风,降温处理。
2.1.2注意皮肤的护理观察皮肤黄疸情况,新生儿皮肤易擦伤引起感染,应保持箱内整洁,无碎屑和污染,以免刺激皮肤,及时更换尿布,预防尿布疹和红臀出现。
患儿应经常改变体位。
使全身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避免局部皮肤受压过多。
每2~4h翻身一次,可以仰卧,侧卧,俯卧,交替更换
2.1.3注意大便及呕吐情况照射时皮肤不显性失水增加,接受蓝光治疗的患儿可出现轻度腹泻,使胆红素从粪便中排出,因此要增加补液量。
要注意大便性状、颜色;呕吐时应侧卧位,注意其呕吐物性质及量。
喂奶不宜太多,以免引起呕吐。
2.1.4喂养的护理由于新生儿食管较短,胃呈水平位,易出现呕吐,喂奶时宜取左侧位,头偏向一侧且稍高。
进食后20min取右侧位,以免溢奶和误吸,减少吐奶的次数和窒息的危险。
注意水分的补充,患者在蓝光箱内水分丢失较多,要保证水分及营养供给,每日喂奶8~12次,2次喂奶期间要勤喂白开水,准确记录出入量。
2.1.5保护眼睛要定时摘下眼罩,观察并记录有无分泌物,角膜有无充血,有异常及时报告。
2.1.6严密观察严格交接班,加强巡视,注意患儿生命体征、黄疸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患儿哭声、吸吮力和肌张力,注意有无拒乳、反应差、嗜睡等高胆红素脑病早期症状。
2.1.7抚触患儿与母亲分离,易产生恐惧不安,躁动哭闹,护理人员可用手抚触患儿头部、背部、腹部、四肢。
必要时可遵医嘱用苯巴比妥钠镇静治疗。
2.2 光疗后护理:光疗结束后应去除眼罩,给患儿再次洗澡或温水擦浴,并检查全身有无破溃及炎症。
继续观察皮肤黄疸有无反跳现象。
停用蓝光箱后,做好终末消毒,箱内外用优氯净消毒擦拭。
记录光疗结束时间以及灯管工作累计时间。
3 结果
本组新生儿黄疸经蓝光照射治疗68例,血清间接胆红素由原来的230~382μmol/l,降至为治疗后的118~185μmol/l,平均下降了70~115μmol/l。
其中,黄疸消退时间最短为10 h,最长7 d。
治疗中出现烦躁15例,低热10例,皮疹5例。
68例新生儿黄疸经蓝光治疗及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4 讨论
4.1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上分为生理性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注意给予充足水分及葡萄糖,多可自行浪退。
若血胆红素超过一定指标,则需积极治疗,以免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遗留永久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可能2。
4.2蓝光照射原理是使血液中未结合的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转
变成水溶性的异构体,然后从胆汁和尿液中排出体外。
它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黄疸,用波长为427-475nm的蓝光照射疗效最好,且无严重副作用。
通过对68例患儿的治疗,说明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是即经济又实惠的方法。
4.3但有很多因素可影响蓝光照射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灯管与患儿身体皮肤距离有一定关系。
②皮肤暴露面积多少决定疗效,增加皮肤暴露面可提高疗效。
③光疗效果与灯管使用时间有关:灯管使用时间超过300小时,蓝光能量减弱20%,超过900小时后减弱35%。
为确保疗效,一般累计使用不超过1000小时即要
更新灯管3。
④小儿便秘影响照射效果,一般我们采用生理盐水灌肠,促使大便排出。
4.4蓝光照射缺点主要表现在:①不利于临床护理操作。
②照射时与母亲隔离。
③照射时直接与患儿脸部接触,可能造成患儿眼睛的伤害。
④还有些患儿出现皮疹,低热,腹泻等副作用。
4.5新生儿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蓝光照射的护理操作规程,还要熟知影响蓝光照射的因素,以便使患儿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积极合理的护理对患儿的恢复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4-117.
[2] 王玉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07, 45(13):58.
[3] 任亚梅.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156例护理体会.中国当代医学.20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