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蓝光治疗
间歇式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比较

间歇式蓝光照射与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比较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生理性黄疸,发病率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光疗。
目前,间歇式蓝光照射和持续性蓝光照射分别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比较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作用,以期对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间歇式蓝光照射间歇式蓝光照射是目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照射蓝光,能够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
间歇式蓝光照射的优点是可以减少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如眼睛的损伤和眩晕等。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方便临床应用。
2. 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间歇式蓝光照射与茵栀黄联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优势是,可以综合利用两者的作用机制,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科学的光疗照射和茵栀黄的有效成分,可以更快地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新生儿黄疸的持续时间。
这种联合治疗方法也能够减少单一治疗方法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间歇式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成为了当前临床上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案。
持续性蓝光照射是另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
与间歇式蓝光照射不同,持续性蓝光照射可以持续24小时照射。
这种方法能够更加迅速地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的持续时间。
茵栀黄的作用机制和所含有效成分,也使得它成为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茵栀黄的应用,可以增加肝内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促进新生儿黄疸的康复。
三、结论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为治疗新生儿黄疸提供更多的选择。
也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以验证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为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新生儿黄疸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和管理,为新生命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新生儿黄疸照兰光的原理

新生儿黄疸照兰光的原理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紊乱导致的血液中胆红素的浓度增高,使皮肤和巩膜部位呈现黄疸的症状。
而照兰光是一种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通过利用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新生儿的皮肤来促进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接下来我将详细解释照兰光的原理。
胆红素是红细胞代谢产生的一种黄色化合物,它在正常情况下会经过肝脏代谢后转化为溶于胆汁的间接胆红素,再经过排泄进入肠道。
然而在新生儿的肝脏功能未完全发育时,胆红素代谢的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其在体内积聚,释放到血液中。
当胆红素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它会导致皮肤和眼白的黄疸。
照兰光是利用蓝光的特定波长来治疗新生儿黄疸。
蓝光具有被胆红素吸收的特性,当蓝光照射到新生儿的皮肤上时,胆红素会吸收光能量。
这种能量的吸收能够激活胆红素的分子,使之产生更高的能量水平,促使其发生光敏反应。
光敏反应是指当光能被吸收后,分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子的生物功能。
在胆红素的光敏反应过程中,其结构发生变化,增加了其溶解性,使其更容易被肝脏和肠道处理和排泄。
具体来说,蓝光的照射会导致胆红素分子中的顺式-反式异构化。
这种异构化会使胆红素的水溶性增强,有助于胆红素和肝脏中的胆汁酸结合,形成更易于排泄的胆汁-胆红素复合物。
此外,光刺激还可以促进胆红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分解代谢的途径,帮助降低胆红素的浓度。
除了直接影响胆红素本身,蓝光对肝脏功能的改善也是照兰光治疗的一个重要机制。
蓝光照射可以激活肝细胞内某些酶的活性,包括呼吸链酶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
这些酶的活性增强可以促进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进行,改善肝脏功能,进一步提高新生儿黄疸的代谢与排泄。
总结起来,照兰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原理是通过蓝光的照射,提高胆红素的水溶性,促进胆红素和胆汁酸的结合,形成易于排泄的胆汁-胆红素复合物。
同时,光能的吸收还可以激活肝脏细胞内某些酶的活性,改善肝功能,加速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
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治疗新生儿黄疸,帮助恢复新生儿的健康。
蓝光去黄疸原理

蓝光去黄疸原理
蓝光去黄疸是一种新型的体外光学治疗技术,它的原理是通过使用蓝光照射来消除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
蓝光去黄疸技术利用蓝光照射于体表以消除新生儿黄疸。
蓝光具有很强的照射能力,可以影响黄疸中的血红蛋白,使之变为特定的微粒,然后进入尿液中,导致新生儿排出黄疸。
蓝光去黄疸是一种新型的体外光学治疗体系,它使用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将其作用于黄疸物质,即血红蛋白,使其被照射成特定微粒,随后进入尿液中,而不会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去黄疸的目的。
蓝光去黄疸的原理是:蓝光照射血红蛋白,使其分解成特定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分子会不受血液阻力地穿过血管壁,随后被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去黄疸的效果。
蓝光去黄疸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它采用特定波长蓝光照射新生儿皮肤,该波长可以促使血红蛋白分解,而不会被吸收,易于排出体外,从而达到去黄疸的目的。
蓝光去黄疸的实践证明,蓝光照射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并且能使新生儿恢复正常的血液浓度,使其生理功能正常。
此外,蓝光去黄疸的安全性也得
到了证实,不会对新生儿的皮肤造成伤害,也不会对新生儿的视力造成影响。
总之,蓝光去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去黄疸技术,它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减少黄疸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为新生儿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去黄疸方法。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出现的皮肤、黏膜和巩膜等部位呈现黄色的症状。
在新生儿中,黄疸是一种常见且通常较为温和的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治疗。
蓝光是一种常用的治疗黄疸的方法,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与观察。
一、蓝光治疗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蓝光治疗之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治疗设备正常运转,蓝光灯的光源清晰明亮。
然后,检查新生儿的眼睛,确保眼睛没有异常红肿或有其他疾病。
最后,准备相应的防护措施,包括戴手套、戴口罩等,以保证治疗环境的洁净与安全。
二、蓝光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1. 观察新生儿情况在蓝光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情况。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心跳情况,确保婴儿的生命体征正常。
同时,观察蓝光照射的部位,确保光照均匀且没有遗漏。
2. 保持婴儿的舒适与安全蓝光治疗对婴儿来说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不适感,护士需要尽可能地让婴儿感到舒适与安全。
首先,确保婴儿在治疗时处于相对安静的状态,避免过度移动。
其次,给予婴儿足够的防护,避免阳光直射到其他部位,如眼睛、腹部等。
3. 皮肤护理由于蓝光治疗会对婴儿的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护士需要注意对婴儿皮肤的护理。
可以在治疗之前使用润肤露或者保湿乳液,以防止婴儿皮肤过度干燥或产生其他不适。
三、蓝光治疗后的观察与护理1. 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蓝光治疗后,护士需要定期抽取静脉血样,以观察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
根据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可以判断治疗效果和疾病的进展情况。
2. 观察治疗效果蓝光治疗通常需要连续进行数天,护士需要每天观察治疗效果的变化。
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皮肤颜色是否有改善,黄疸程度是否减轻,以及其他与治疗效果相关的指标。
3. 提供家庭教育蓝光治疗结束后,护士需要向婴儿的家庭提供相关的护理与观察知识。
包括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情况,如何正确使用日光照射、给予足够的母乳或奶粉等。
总结: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情况,蓝光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标准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标准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不健全而导致的胆红素代谢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和白眼球发黄。
蓝光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方法,通过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新生儿皮肤,促进胆红素代谢,加速黄疸的消退。
以下是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标准:
1. 蓝光治疗适用于黄疸程度较重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值的2倍以上。
2. 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依据不仅是血清胆红素水平,还应结合新生儿黄疸的时间、年龄、出生体重、早产程度、肝功能和围产期缺血缺氧等因素综合判断。
3. 蓝光治疗的时间应在新生儿黄疸出现后第一周内进行,黄疸程度越重越应尽早开始治疗。
一般需要每天治疗1-2次,每次20-30分钟。
4. 蓝光治疗可以不用暂停新生儿的喂养,但需要注意照射时保护新生儿的眼睛、生殖器和肛门。
5. 蓝光治疗后,需要定期检查血清胆红素水平,以确保治疗效果。
如有必要可继续进行治疗或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总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达到有效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措施,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要点
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的要点如下:
1.遮挡重要部位:在蓝光治疗期间,需要对婴幼儿的眼睛等
部位给予充分固定性遮挡处理,以免出现光疗损伤等问题。
通常会选取遮挡眼球的眼罩,来贴到新生儿的眼部,这种
眼罩是不透光的装置,类似于晒太阳的日光浴时,需要用
到的眼罩。
2.保持安全距离:婴幼儿接受蓝光照射治疗时,对身体与灯
光的距离也具有一定要求。
上方、下方灯管与身体距离应
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可以保证光疗效果,又可以预防光
疗性损伤的发生。
3.密切观察体征:进行蓝光治疗时处于高温环境之中,需注
意观察婴幼儿的体温、皮肤、精神等状况变化,并根据患
儿实际病况给予对应性治疗或护理措施,避免出现皮疹、
脱水等问题。
4.注意照射时长:照射时间过长,可能造成体内核黄素缺乏,
需要遵医嘱及时补充核黄素。
蓝光治疗完毕后,通过观察
黄疸的消退情况,可以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5.定期复查:为了了解恢复的情况,定期复查是必要的。
以上就是新生儿黄疸蓝光护理的主要要点。
请注意,这些都是重要的步骤,需要谨慎对待。
间断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比

间断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比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蓝光治疗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传统的蓝光治疗一般采用持续光照的方式。
然而,在实践中,间断蓝光治疗也开始受到关注,并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比较间断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一、研究背景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其发病率约为60%。
黄疸的严重程度与新生儿生产的红细胞数量、肝脏代谢能力、胆红素结合能力、传递到肝脏的胆红素量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能会导致脑损伤、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传统的蓝光治疗是通过让新生儿裸露在一台装有特定波长的蓝光的治疗器下,让蓝光经皮肤进入血液中,将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化合物,再通过尿液和排便排出体外。
蓝光治疗一般采用持续或间断光照方式,其中间断光照又分为不同的治疗方案。
间断蓝光治疗的缺点是需要频繁地进行照射,处理灵活性较低,并可能影响患儿的睡眠。
相反,持续蓝光治疗在照射方式和时间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也更少干扰患儿的睡眠。
但是,照射时间过长也会导致患儿皮肤损伤。
因此,研究间断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于选择更恰当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对象本研究共选取50名确诊为新生儿黄疸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人采用间断蓝光治疗,另外25人采用持续蓝光治疗。
两组患儿均在48小时内出生,经过了必要的检查后符合治疗标准。
三、治疗方案间断组患儿的照射方案为每隔4小时照射20分钟,共计6次。
持续组的照射方式则为连续照射,每次照射1小时,共计3次。
四、治疗效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排便次数,照射副作用等方面被记录下来。
1. 黄疸指数经过治疗,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均有所下降,然而间断组的下降幅度更明显。
在第二次治疗后,间断组患儿的平均黄疸指数已低于持续组。
2. 排便次数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平均排便次数相当,分别为4.2次和4.3次。
新生儿黄疸蓝光干预标准

新生儿黄疸蓝光干预标准
新生儿黄疸蓝光干预标准取决于出生后的天数和黄疸的水平。
在生后24小时内,如果经皮测得的黄疸值大于9mg/dl,建议进行光疗。
在1到2天内,如果经皮测得的黄疸值超过12mg/dl,需要进行蓝光照射。
生后2到3天内,如果经皮测得的黄疸值超过15mg/dl,也建议进行光疗。
对于3天以上的新生儿,如果经皮测得的黄疸值平均大于17mg/dl,这种
情况下也建议进行蓝光干预。
请注意,蓝光照射有副作用,可能导致皮肤不显性失水增加和水样腹泻,因此需要增加补液量。
此外,对于早产儿,光疗的标准是根据胎龄和体重来确定的。
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光疗的标准越严格。
如果光疗不顺利或者失败,可能需要进行换血治疗。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咨询医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课题计划书课题名称: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学生姓名:郑婷婷所在班级:12秋护理(本)学号:1334001257581地方电大教学点:安徽省铜陵市科研指导教师:课题计划经费:元研究起止年月:2015年9月至2015年10月课题类别:实验性研究类实验性研究非实验性研究√课题来源:自选√指导老师:王敏其他是否为立项课题:否√是:国家级省/部级市/局级校级院级1.选题依据(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研究目的,附主要参考文献,要有近2年的文献)研究背景、意义: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必然延迟患儿的康复,甚至发生核黄疸等严重并发症。
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而蓝光照射过程中细心、有效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该病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探讨新生儿黄疸及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 从而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提高医疗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1] 孙菁.126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0(10):78-79.[2] 杜翠云,刘世芬,姜红伟.100例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35-36.[3] 于艳.125例新生儿黄疸应用蓝光照射护理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9(5):47-48.[4] 韦毅.茵栀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2):3956-3957.[5] 金汉珍,黄德珉个,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7-251.[6] 陶燕.LED蓝光灯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2,33 (34):744-745.[7] 薛辛东.儿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2-143.参考文献[8] 金汉珍.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5-307.[9] 华晶.经皮胆红素测定仪在新生儿黄疸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04,7(01):61-62.[10] 叶志君,张惠英.蓝光光疗结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J],2001,4(11):655-656.[11] 曹亚民。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3,8(05):79-80.[12] 张家骧,魏克伦,薛辛东.新生儿急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71-573.[13] 杨春鸿.光照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问题探讨及措施[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4(14):23-25.[14] 黄漫,曾国琼.新生儿蓝光照射治疗依从性不佳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5(6A):23-24.[15] 陈娟弟,黄建芬,黄秀琴.母乳喂养次数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J].护士进修杂,2003,6(01):49-50.[16] 顾惠英.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舒适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6,7(05):63-64.[17] 袁军.抚触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和黄疽影响的临床观察[J].局解手术杂志,2004,7(04):255-256.[18]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3):247-251.[19] 徐春玲.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7(02):78-80.[20] 兰海英,夏爱红,唐丽华.新生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1,6(08):26-29.[21] 郭霞.84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0):98-99.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本文属于非实验性研究,主要研究通过探讨新生儿黄疸及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研究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并结合自己临床体会,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3.研究的阶段计划1)通过查阅中国知识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大量阅读关于此文章的相关文献;2)探讨新生儿黄疸及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对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
3)结合自己的观点,归纳分析总结;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学生: 郑婷婷指导老师: 王敏2015年12月8日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及蓝光治疗的护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方法采用蓝光照射法对不同程度的新生儿黄疸患儿进行治疗,同时进行认真观察与细心护理。
结果经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痊愈出院,取得非常满意的疗效。
结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血清胆红素经过蓝光照射治疗能有效降低,而蓝光照射过程中细心、有效的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对确保患儿安全、提高治疗效果、预防该病并发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新生儿黄疸是指出生未满月的新生儿出现的黄疸[1],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又被称作高胆红素血症[2]。
新生儿黄疸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疸[3],导致新生儿黄疸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周仍不消退,甚至继续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4]。
蓝光治疗(光疗)是一种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易行的方法[5、6],疗效好、见效快,由于其操作简单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已被广泛采用。
蓝光是一种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简单、有效的方法,胆红素能吸收光线,由于蓝光的波长主峰是在425~475nm之间,光照对未结合胆红素比对结合胆红素的作用大2~3倍。
蓝光疗法就是使胆红素经光照后氧化分解成水溶性胆红素,使之易于从胆汁及尿中排出,是治疗该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尤其对新生儿黄疸要注意“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新生儿黄疸的概述1.1 病因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大多数足月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浓度<12μg/dl(205.2umol/L),未成熟儿<15μg/dl(256.5 umol/L),无不良反应,大多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程度较轻,先见于面、颈部,发展缓慢,生后4~5天黄疸最明显,可延及躯干或四肢近端,粪便黄色,尿色不黄,其他情况正常,生后7~10天逐渐消退[7]。
早产儿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功能很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可延至2~4周才消退。
病理性黄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每日增加5μg/dl(85.5umol/L)以上或出生后24h内即出现黄疸,且持续超过2周,即属病理性黄疸。
若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理性黄疸主要有如下症状: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05umol/L,也就是四肢及手足心发黄时;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血清胆红素每天上升≥85.5umol/L,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超过2周,早产儿超过4周,或进行性加重,或退而复现。
其原因与先天宫内感染、母子血型不合发生溶血、先天性酶缺陷、感染以及先天胆道闭锁等因素有关。
黄疸严重者尚可引起核黄疸,导致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8]。
1.2 实验室检查胆红素检测是新生儿黄疸诊断的重要指标,可采取静脉血或微量血方法测定血清胆红素浓度(TSB)。
经皮测胆红素仪为无创的检测方法,操作便捷,经皮胆红素值(TcB)[9]与微量血胆红素值相关性良好,由于此法受测定部位皮肤厚薄与肤色的影响,可能会误导黄疸情况,可作为筛查用,一旦达到一定的界限值,需检测血清血胆红素。
三大常规,血型,网织红细胞计数,特殊检查根据病种及病情选做:胸片、腹部B超、头颅CT、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C反应蛋白、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1.3 治疗方法新生儿黄疸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一般治疗法喂养葡萄糖,停止母乳喂养,促进胆红素代谢。
保持低流量吸氧,补充营养,注意保暖。
②蓝光照射疗法利用波长为427~475nm的蓝光进行光照治疗,轻者24~48h,较重者须照射48~72h,光的亮度为160~320W,灯源与患儿距离20~25cm。
为了防辐射,要注意保护双眼、生殖器,用黑布遮盖。
③药物疗法为患儿输血或蛋白质补充血清内蛋白质含量,纠正患儿酸中毒、水肿、贫血、心力衰竭等症状;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0],抑制吞噬细胞对致敏细胞的破坏;使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酶系统功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
其中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的简单易行的方法,能有效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减轻皮肤巩膜黄染,降低对神经系统的损害。
患儿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更快一些。
该方法是将患儿置于保温箱中,除去衣服及尿布,用黑眼罩遮盖双眼,会阴用尿布挡上,其余部分暴露。
要求体温不要超过38度,并且直接胆红素不能超过68umol/L(或直接胆红素不能超过总胆红素的20%)。
用单光(20W蓝色荧光灯管5支排成平列,管间距离2.5cm,距患儿35~50cm)或用双光(上下各5支灯管,下方距离患儿25~35cm)照射,间断照射法,8~12小时/天(或持续照射法24~48小时),一般不要超过72小时[11],每小时改变一次体位以增加光照面积,胆红素下降到120umol/L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经过这种蓝光照射后,胆红素被光氧化变成无色物质,从尿和胆汁排出体外。
常见的副作用有:腹泻、皮疹。
不过腹泻时有利于黄疸排泄,一般不需要处理,皮疹停止光疗后可自然消退。
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液体补给(以防脱水)和护肝治疗[12]。
2.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护理2.1 光疗前护理2.1.1 心理准备首先应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耐心细致地做好宣教工作,因家长缺乏医疗常识,担心患儿的病情及预后,担心蓝光治疗是否有不良反应甚至害怕光照对患儿大脑、眼睛有刺激而拒绝治疗。
因此必须做好蓝光治疗知识的宣教工作,告诉家长患儿病情及光疗治疗的重要性,光疗的过程及注意事项[13],并可带其参观正在治疗中的患儿状况,打消其不必要的顾虑,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以保证治疗顺利进行。
2.1.2 环境准备检查光疗暖箱是否清洁,特别注意清除灯管的灰尘,并检查灯管的亮度和灯管是否超过使用期(灯管使用1 000小时必须更换)。
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室温低时要预热,待箱温升到并调控在30~32 ℃时,才能将患儿放入暖箱,湿度在55%~65%,室温控制在24~26 ℃。
2.1.3 患儿准备治疗前要给患儿洗一次温水澡,要剪短患儿指甲,并为其戴上棉制手套和足套,避免患儿情绪躁动而用指甲抓破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