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间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总2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甘蔗高产栽培技术第一部分旱地糖料甘蔗的栽培技术要点根据甘蔗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对土壤、营养、水分等等外界的要求,下面以广西区春植蔗为例对旱地新植糖料甘蔗的栽培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整地及播种1.深耕整地。

播种前最好进行蔗地机械深耕深松,30-50厘米。

实践证明,蔗地进行深耕深松是提高糖料蔗单产和含糖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加蔗农收入的有效措施,可促进甘蔗的可持续发展。

没有机械化耕作的土地也要尽量做到精细整地,使耕作层达到深、松、碎、平,创造良好的保水、保肥、透气和增温的土壤条件,以利于甘蔗的发芽和根系的生长。

同时要根据蔗地的地势状况平整土地或修筑成梯田,以利于大雨来临时的排水。

2.开好种植沟。

旱地甘蔗宜提倡“深沟浅植”。

中等肥力以上的蔗地要改变传统的窄行种植(90-100厘米)为宽行种植(120—130厘米),沟深20-30厘米、沟底宽25-35厘米;水田种蔗,肥水充足,行距要适当加宽。

同时要注意开好排水沟。

为了便于机械化管理和操作,行距可根据使用的机械进行调整。

我区目前推广的新台糖品种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和宿根性,且生长旺盛,要夺取高产必须具有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实践证明,推广米的宽行种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地力和光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还能确保糖料蔗健壮生长,促进有效蔗茎增加,且蔗茎长、粗、重,从而易获得较高产量。

对一些瘦、瘠的旱坡地行距可为80~90厘米,以增加蔗地的亩有效茎数和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达到高产。

旱坡地还要按等高线开行,这样可以减少雨水冲刷土壤,起到保水保肥保土的作用。

二、采用良种,选好蔗种1.选用良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良种是夺取高产的有效措施,糖料蔗良种是指抗逆性强(特别是抗旱力强)、适应性广、宿根性强且高产高糖的品种。

目前广西推广的良种有新台新台糖22号、桂糖21号、桂糖97/69、台优等品种。

甘蔗和青贮玉米间套种技术分析

甘蔗和青贮玉米间套种技术分析

甘蔗和青贮玉米间套种技术分析摘要:套种技术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农业生产技术措施,甘蔗和玉米间套种是常见的套种生产模式,其主要就是利用甘蔗与玉米的生长期和成熟期之间的时间和速度差异来进行农作物种植和生产,这样能够极大的提升光能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提升农业综合产量,实现农业生产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

文章就以甘蔗与青贮玉米的套种栽培为例,分析和研究套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甘蔗;青贮玉米;套种技术甘蔗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伴随着蔗糖产业的不断发展,对甘蔗的品质以及产量要求越来越高。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积极的探索甘蔗和玉米间套种技术,通过建立生产示范基地,进行套种技术的推广,实现甘蔗种植与粮食生产的协同推进,真正的为农民创富增收,实现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升级。

下面就广西的环境,主要针对甘蔗和青贮玉米间套种的优势以及套种技术要点加以简要分析,为该项套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甘蔗与玉米间套种的优势甘蔗与玉米间套种主要就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按照一定的占地比例通过控制行株之间的距离来分别的种植甘蔗和玉米这两种作物。

这一种植技术方法的优势主要就体现在能够合理的配置农作物品种以及种植层次,让农作物能够高低错落有致,行与行之间有足够的通风透光条件,从而提升光能利用率,达到增产提质的目的。

但是我们知道甘蔗和玉米都为高杆农作物,在进行这两种植物套种时,无法实现高矮成层,那么甘蔗和玉米间套种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甘蔗和玉米的生长期与成熟期存在较大的差异,甘蔗生长期长,玉米生长期短,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甘蔗的行距以及株距都较宽,在甘蔗拔节之前有较长一段时间的内行裸露期,很容易使得土地水分蒸发,杂草丛生,因此就有必要通过套种玉米这种短期生长作物,来提高耕地的覆盖面积,减少杂草生长,控制水分蒸发,从而达到高产的目的。

二、甘蔗与玉米间套种的技术要点分析1、选地与种植时间根据甘蔗和玉米的共同生长习性及特点来看,二者都更加适合在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因此在选择套种的甘蔗地块时,要尽可能选择土壤结构疏松的砂质土,同时还要求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和肥力,这样套种玉米的成功几率较大,能够同时实现甘蔗和玉米的高产。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

农作物间套种技术农作物间套种指的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复合种植在耕地上的方式,与这种种植方式有关的种植方式还有单作,立体种植和立体种养等。

1、间作套作的概念(1)间作在一个生长季内,在同一块田地上分行或分带间隔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其特点是群体是结构复杂,个体之间既有种内关系,又有种间关系,种管、收也不方便。

(2)套作也称套种、串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在其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套作与间作都有两种作物的共生期,前者的共生期只占全生育期的小部分,后者的共生期占全生育期的大部分或几乎全部。

套作先用生长季节不同的两种作物,一前一后结合在一起,两者互补,使田间始终保持一定的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空间和时间,提高全年总产量。

2、间套作的效益原理间套作人工复合群体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效的作用,其原理在于种间互补和竞争,主要表现为空间互补、时间互补、养分互补、水分互补和生物间互补等。

3、间套作技术要点(1)选择适宜的作物和品种选择间套作的作物及其品种,首先,要求它们对大范围的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共处期间要大体相同。

如水稻花生,甘薯等对水分条件的要求不同,它们之间就不能实行间套作。

其次,要求作物形态特征和生育特征要相互适应,以利于互补地利用环境。

例如,植株高度要高低搭配,株型要紧凑与松散对应,叶子要大小尖圆互补,根系要深浅疏密结合,生育期要长短前后交错,喜光与耐阴结合。

最后,要求作物搭配形成的组合具有高于单作的经济效益。

(2)建立合理的田间配置合理的田间配置有利于解决作物之间及种内的各种矛盾。

(3)作物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在间套作情况下,虽然合理安排了田间结构,但它们之间仍然有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

为了使间套作达到高产高效,在栽培技术上应做到:①适时播种,保证全苗,促苗早发;②适当增施肥料,合理施肥,在共生期间要早间苗,早补苗,早追肥,早除草,早治虫;③施用生长调节剂,控制高层作物生长,促进低层作物生长,协调各作物正常生长发育;④及时综合防治病虫;⑤早熟早收。

石山地区蔗地间套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石山地区蔗地间套作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e h n i g fr a d p o u t i , Gu n x a t r d t r e 0 mi i n Mu g a n y ed a d i c me n a c n a ml n r d ci t vy a g i h d sa t h e 1 l o r i il n n o e l
i c e s a s a h g n i g o 0 9.Ba e n a s re fs g r a n e c o pig e pe in e a d n r a e pln tt e be i n n f 2 0 s d o e i s o u a c ne i t r r p n x re c n wih h hep f r v n il g c lu a s i n e e e r h e a me t , we o u d h g y ed t t e l o p o i ca a r u t r l c e c r s a c d p r i t ns f n a i h il it r r p i g mo e whih i s t b e fr r c y mo n a n r a ti mp ra tt e tt e a d— e neco pn d c s ui l o o k u t i a e .I s i o t n o r mi h ln us a c nta c i n b t e r i r p n u a c n o rdito e we n g a n c o s a d s g r a e,t e l e he h r e t o oh g a n n u a c n o r a i t a v s f b t r i a d s g r a e z a d t n r a e a rc lu a o u tvt n ame s’i o . n o ic e s g i u t r lpr d c iiy a d f r r nc me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别名薯蔗,糖蔗,属于一年生或多年生的禾本科草本植物,多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

甘蔗茎直立多节,实心圆柱形,粗壮高大。

甘蔗可以直接食用直立的茎部,茎脆多汁,味美甘甜,它也是制作蔗糖的主要原料。

甘蔗具有丰富的营养,富含丰富的糖分,水分,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磷等多种微量元素,可以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甘蔗在我国南方多有种植,下面我们就讲讲甘蔗的种植技术。

甘蔗一般在春季4月份左右种植。

甘蔗的种植是通过带种芽的分节茎来栽培的。

首先要选择优良粗壮,无病虫害的甘蔗砍种,从芽下部的分节处砍断,切口要进行消毒处理以防止霉变。

种芽有单芽,双芽和多芽,一般选择双芽的做种,易萌芽,生产上有优势。

甘蔗种植前,种苗要经过晒种,催芽处理,这样可以打破种芽的休眠状态,提高甘蔗的出芽率。

甘蔗喜欢生长在土壤松软肥沃,阳光充足的地方。

甘蔗根系比较浅,种植甘蔗前要整理好土地。

深耕土壤的时候,土壤和基肥均匀混合在一起有利于甘蔗苗吸收养分快速生长。

肥料可以选择腐熟的农家肥,有机肥,磷肥钾肥等。

甘蔗种苗种植在水肥充足湿润深厚的土壤里,根茎吸收养分和水分会快速长高。

管理上要注意适宜浇水追肥,中耕除草。

甘蔗的植株生长期比较长,生长期间会有很多分蘖,这期间要适量浇水,多次追肥,以促使植株生长高大,提高产量。

生长后期可减少肥量。

甘蔗根茎粗壮而发达,成熟的甘蔗有很多节,表面有白色的蜡粉,植株可高达3-4米。

每到秋冬来临的季节,也是甘蔗上市的季节。

蔗地套种玉米对甘蔗的影响及套种栽培技术

蔗地套种玉米对甘蔗的影响及套种栽培技术

蔗地 套种 的玉 米 品种 应 具有 早 熟 、 株 低 、 型 培土 , 度达 1~ 0c 培 土能 清 除杂草 , 肥 , 进 植 株 厚 5 2 m。 保 促
紧凑 、 高产 、 质 、 逆 等特 点 , 是 提高 玉 米 产值 和 生根 , 制无 效分 蘖 , 强抗 倒伏 能 力 。 优 抗 这 抑 增
效 益 的 重要 途 径 。 是套 种 玉 米后 , 也 甘蔗 不 减产 的前 33 防 涝抗 旱 此 期 如遇 干 旱 . 时灌 溉 , 别 是 _. 2 及 特 提 。其 中早熟 性 是蔗行 套 种 的决定 条件 , 求在 甘蔗 旱 地蔗 。同时 , 要 如遇 多雨 季节 , 应做 好 蔗 田的 防涝 , 特
22 种 植 时 期 .
虫 等危 害及 时进行 防治 , 亩用 l%P 虫啉 可湿 性粉 剂 O  ̄ 20 0倍液 或 3 0 %啶虫脒乳 油 1 0 0倍液 喷雾 防治 。 0
当新植 蔗 蔗 苗 长至 2叶 1心 时 是套 种 玉 米 的最 324 玉米 的收 获 ..
甘 蔗 进入 伸 长 初 期 .玉米 已成
且还 能 控制 甘蔗 的无效分 蘖 。如 果套 种过 早 , 玉米 停 进行 大培 土 。这样 可 以提 高蔗 田土 壤有 机质 含量 , 培 止生长时 , 正是 甘 蔗 分 蘖 的前 期 , 甘蔗 得 不 到充 足 肥 地力 , 持 土 壤 疏 松 , 强 土壤 保 水 能 力 , 增 强 使 保 增 对 的 阳光 , 响 甘 蔗 的光 合 作 用 , 甘 蔗 分 蘖 、 效 茎 甘蔗 生长 后劲 , 高甘 蔗单 产有 良好 的促 进作 用 。 影 使 有 提
不足 、 前期 蔗茎 细 小 , 响甘 蔗 产量 。如 果套 种过 晚 , 参 考 文 献 影 l 惆 李俊光, 许东林, 华南地 区甘 蔗黄叶病发生及甘 蔗 等. 玉米 拔 节期 受 到 甘 蔗 的荫 蔽 。 造成 玉 米植 株 矮 小 , 穗 【 国辉, 细 小 , 响产量 和 商 品性 。 影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实用手册(大户必备)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实用手册(大户必备)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实用手册(大户必备)蔗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还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糖料蔗生产,行情好、市场热情高。

今天小编整理了甘蔗栽培技术,供大家参考。

栽前准备工作选地与整地甘蔗栽培的过程中对于土壤环境的要求很高。

一般情况下,进行甘蔗栽培的过程中多选择在排水灌溉方便、光照充足以及背风的肥沃土地,这样有利于甘蔗的生长,也促进了甘蔗产量以及品质的提高,从而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

甘蔗栽培采用深耕的方法。

使用旋耕机将整个土地的土壤以及原有的甘蔗头等进行打碎;使用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耕,一般情况下深度需要达到50cm;再使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打碎,使得将要进行甘蔗种植的土壤变得足够的梳松、细碎。

坡地的平整是根据等高水平线来进行的,以防止土壤以及养分等因为雨水的冲刷而流失。

施足基肥基肥应以堆肥、灰粪肥和土杂肥等有机肥为主,配合磷肥和适量速效氮钾肥。

基肥的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60%~70%,有机肥一般每亩施1500~2500千克,钙每亩施30千克左右,钾肥10~15千克,肥料充足的还可以多施。

增施有机肥料作基肥,对提高产量和改良土壤的效果十分良好。

施用方法,肥多的用一半于播种前施在种植沟内与土壤拌匀后下种,一半覆盖蔗种。

肥少的则应在下种后作盖种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基肥的作用,有机肥在施用前与磷肥拌匀,并淋泼大粪水进行堆沤腐熟,临用时再加钾肥拌匀。

磷、钾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为在土壤中移动性小,需靠近根部才易吸收,磷肥对蔗苗分蘖影响很大,蔗株前期吸收的钾素可转给中后期生长,所以磷钾肥要强调早施。

选种甘蔗栽培的过程中,一般根据土壤的水肥情况来进行选种。

对于旱坡地的种植一般选择台糖22号,而对于一些水肥条件比较好的土地则选择粤糖93/159或粤糖00/236进行种植。

并且,在进行选种的过程中,一般选取鸡蛋黄以下40cm左右的尾茎做为蔗种。

主要是由于尾茎蔗种的病虫害少,蔗芽活力好,在干旱或低温情况下不容易烂种,甘蔗出苗早、齐、壮,容易获得高产。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种植技术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中国最常见的食用甘蔗为竹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甘蔗种植技术,一起来看看。

甘蔗种植技术一、适时下种冬植蔗的植期依据下种顺序的先后分为早冬植、中冬植和晚冬植。

早冬植一般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下种,这时的气温较高,在雨季结束较晚的蔗区,土壤含水量尚高,对扎根萌发有利,但萌动出的幼苗易受霜冻,栽培上要施足基肥,特别是农家肥,注意防旱保水,防止低温霜冻危害;中冬植一般在12月中旬至1月上旬下种,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时期,种苗萌根、萌芽出土经历的时间最长,萌芽率低,易造成缺苗断垄,除在气温较高的蔗区外,一般很难保证萌芽成苗;在1月中下旬下种的晚冬植蔗,气温虽然还较低,但离春晓来临的时间较快,受病虫危害的机会也较少,仍可利用地温先扎根,气温一回升,便能迅速萌发生长,保证出苗。

二、选地与整地为了保温保湿,冬植蔗的选地条件比春植、秋植要求高,最好选择有灌溉条件而又不积水、向阳、地势平坦、保水能力强的地块。

整地时要求深耕细耙,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

三、砍种下种由于冬植蔗下种时正在低温干旱的季节,对种苗质量要求高。

砍种时要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蔗种。

蔗种一般砍成2-3芽,由于萌发时间较长,一般凤梨病较春秋植蔗严重,砍后的种苗最好采用5%-8%石灰水蘸种,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浸种消毒。

在旱地上要深沟抢墒下种,下种时现开深植沟达板土层,深30-35厘米,沟底宽20-30厘米,沟底要清平,保证下种质量。

冬植蔗的下种量一般要比春植蔗多10%-20%,以保证基本苗。

同时,下种后至萌发成苗经历的旱季长,易受白蚁等地下害虫危害,特别是新开荒的蔗田危害严重,要结合施基肥拌药防治。

下种后为保温防旱,采用地膜覆盖。

由于冬植蔗的植期提前,田间管理的各项管理措施要以“早”字为中心。

①早查缺补苗,确保冬植蔗齐苗全苗。

②早施肥、中耕除草。

冬植蔗在萌发盛期后即进入分蘖期,在分蘖期到来前要及早施分蘖肥,促进早分蘖,多分蘖,提高分蘖的成茎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蔗间套种玉米栽培技术
蔗糖产业是上思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长期以来支撑着上思的经济
发展。

为巩固甘蔗传统支柱基础地位不动摇,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8 年以来上思县积极探索甘蔗间套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先后进行了甘蔗间套种玉米、西瓜、花生等多种间套模式,而目前甘蔗间套种玉米技术已得到了大面积种植推广,为全县农户增产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笔者现将上思县已经成熟推广应用的甘蔗间套种玉米规范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套种技术方法与作用套种就是在同一块地上种植、不同时期播种的农业生产技术。

套种是农业生产上的一项增产措施,在上思县应用很普遍,既有利于提高单产,又有利于改善农作物通风透光条件,不仅提高了光能利用率,而且能充分发挥边行优势作用。

2种植时间选择根据上思县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甘蔗间套种以春植蔗为主,
玉米的种植时间选择在1〜3月进行,具体栽种节令根据当地玉米、甘蔗常年种植制度及当年雨季、雨量来判断。

3栽培品种选择
甘蔗品种以选择上思主栽品种新台糖22 号以及新引进品种粤糖93159、桂糖32、新台糖2287 等为宜;玉米栽培品种选择适应性强,
春季全生育期约100d,采收鲜食青果穗81d左右的
玉美头601、602等;以及饲料玉米桂单589 号,其在上思春季全生育期约120d 左右。

4间套种规格与播种
甘蔗间套种玉米种植规格为隔行种植,穴距为60cm。

甘蔗
种植时间以12月至次年3 月上旬为宜,甘蔗下种时把蔗种砍成双芽苗,用5%的石灰水醮种处理后再下种,下种后盖上细土,然后盖好地膜。

套种玉米可在甘蔗下种后播种,玉米播种采用穴播方式,每穴2 粒种子。

玉米以包衣种为好,裸种可拌少量辛硫磷,避免蚂蚁或老鼠啃食。

种植完毕后,用40%|去津200〜250mL 等土壤处理型除草剂兑水
60kg,于蔗沟表土及畦面进行均匀喷雾,防除苗期夹窝草。

5甘蔗地套种玉米关键技术
5.1田地整理以选择较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块为好,田地犁耙要做到“肥、松、深、细、软、平、润”等标准,营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犁耙深度
达40cm以上。

犁耙完毕后,机犁开行,开行深度为30cm,行距
1〜1.2m 。

5.2施足基肥施足基肥是夺取甘蔗、玉米高产的关键。


前上思县在施用1 000kg/667m2农家肥的基础上,增施套种底肥施甘蔗专用肥120kg/667m2,于播种前施入播种沟并与土壤搅拌均匀。

5.3 玉米田间管理
5.3.1 苗期管理玉米苗期早熟品种一般在20d 左右,中熟品种在25d左右,晚熟品种30d左右。

玉米苗期是长根、增叶和茎节分化阶段,是决定叶片和茎节数目的时期。

从全株来说生长中心是根系,从地上部来说是叶片,以1〜7片叶为生长重点。

不同类型玉米苗期生育表现
有所不同,夏直播玉米出苗快,长势猛,日生长量大;套种玉米生长较慢,叶片瘦长、色淡,根量小,如土浅;春播玉米一般根量较大,入土较深,叶片宽厚,生长稳健。

苗期阶段氮素代谢旺盛,适宜的环境与土壤条件是根系发育良好、地上部生长稳健的保证。

套种玉米出苗后不必间苗定苗,注意排水防涝,中耕除草培土,追施苗肥。

苗期中耕3次,一般在3 〜4叶时进行第一次浅中耕,4〜5 叶后进行第二次中耕,并进行第一次追肥,667m2用尿素5kg追肥,5〜7叶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一次小培土。

5.3.2穗期管理玉米穗期春玉米中熟品种一般在30〜35d,晚熟品种一般在35〜40d。

穗期阶段是玉米一生中非常重要的发育阶段,是玉米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重的生育阶段。

在营养生长方面,根、茎、叶增
长量最大,株高增加4〜5 倍,75%以上的根系和85%左右的叶面积均在此期形成。

在生殖生长方面有2 个重要生育时期,即小喇叭口期和大喇叭口期。

穗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最迅速、器官形成最旺盛的阶段,需要的养分、水分也比较多,必须加强肥水管理,特别是加强大喇叭口期的肥水管理。

总的要求是肥叶、壮
秆、攻穗,达到植株粗而壮,茎秆底部节间扁圆粗壮,叶色深而
宽大挺拔的目标。

玉米长到8叶时施攻秆肥,667m2施10kg复合肥。

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667m2用尿素15kg,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如遇干旱,必须进行灌溉。

5.3.3抽穗结实期管理玉米抽穗结实期为从抽穗到子粒成熟历时
40〜50d,此期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株高已定型,除了气生根略增长外,营养生长基本结束,向单纯生殖生长阶段转化,是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

人工去雄与辅助授粉是一项有效增产措施,可增产4.2%〜14.6%。

后期管理目标为养根保叶,防止早衰或贪青,以提高结实率,促进增产增收。

5.3.4病虫鼠害防治苗期地下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蝼蛄、
蚜虫、蓟马、黏虫等,播前可用敌百虫药剂拌种,出苗后可用2.5%敌杀死800〜1 000倍,于傍晚时喷洒苗行地面,或配成0.05% 的毒砂撒于苗行2侧,防治地老虎、蝼蛄;40%氧化乐果乳剂1 000〜1 500 倍液喷洒苗心防治蚜虫、蓟马;20%速灭杀丁乳油或50%辛硫磷1 500 〜2 000 倍防治黏虫。

穗期虫害主要有玉米螟、蚜虫、粘虫、蓟马、玉米红蜘蛛等。

玉米螟、蚜虫危害,每667m2 用70%吡虫啉5g 兑水45kg 喷雾防治,或20%啶虫脒50〜100g 兑水45kg 喷雾防治;蓟马、玉米红蜘蛛可使用48%毒死蜱药剂喷
施防治。

病害主要有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等,可使用多菌灵500〜700 倍,每隔7d 喷一次,连续喷2 次。

防鼠可用铁笼防鼠器诱捕,趁傍晚老鼠出没地方投放。

5.4甘蔗田间管理甘蔗田间管理按常规栽培管理要求进行。

5.5适期收获鲜食糯玉米的采收期是由其最佳食味来决定
的,一般以吐丝授粉后25d左右为宜。

饲料玉米桂单589吐丝授粉后
45d 即可采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