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效青霉素
肌注长效青霉素的体会等

龙源期刊网
肌注长效青霉素的体会等
作者:冯巧玲
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0年第08期
长效青霉素又名为注射用卡星青霉素,是一种无菌粉剂。
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和梅毒
的治疗。
门诊注射室常规法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易出现针头阻塞,而使用9号针头,lOml注射器也是如此,这样不但影响工作质量,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长期实践,不断
积累经验,现介绍方法如下:
1方法
(1)应遵守注射原则(2)青霉素常规皮试阴性病人,注射部位选择臂大肌或臂中肌,避开发炎,硬结,感染,疤痕及患皮肤病外;(3)患者部位,先消毒注射部位备用;(4)以长效青霉素120万为例,带7号针头的5ml注射器配12号加药针头,抽5ml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按常规方法稀释长效青霉素,药液摇均吸取,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使针梗部留有0.5ml空气,立即进行臂部深肌内注射,快速进针,快速抽吸无回血,均匀用力加压注射器活塞,即可顺利完成注射。
10例头孢类药物双硫仑样反应分析
夏梅王金磊苗翠爱
双硫仑样反应又称戒酒硫样反应,是由于应用药物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
临床资料:。
减轻病人注射长效青霉素的疼痛程度及注射技巧

减轻病人注射长效青霉素的疼痛程度及注射技巧作者:罗小霞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4年第11期关键词:长效青霉素疼痛注射技巧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为青霉素的二苄基乙二胺盐与缓冲剂及混合剂适量混合制成无菌粉末,因其在体内吸收慢,排泄亦慢,血中有效的低血液浓度可维持较久,常用于风心病等需长期使用青霉素作预防措施的病人,对二期梅毒、淋病也有较好的疗效,目前临床应用广泛[1]。
此药溶解后为白色混悬液,配制时若放置时间稍长,就容易凝固,要求现配并较快速注射,但在注射过程中仍然经常发生针头堵塞现象,常需更换针头重新注射,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而快速注射也必然会对局部造成较强的刺激性疼痛。
加之长期注射使病人对肌注疼痛产生畏惧就会更加敏感,以致不能坚持而中途放弃治疗,导致病情迁延恶化。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我们对传统注射方法再加以改进,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用物准备:5ml一次性注射器1个,7号针头1枚(长约3.6~3.8cm),生理盐水1瓶,0.2%盐酸利多卡因1支。
2.嘱病人侧卧或取坐位,将注射一侧的下肢伸直,放松臀部。
同时向患者做好解释,使其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取得其配合。
3.消毒安瓿,利用待干的时间选择好注射部位。
将5ml注射器乳头与7号针头针栓衔接紧密后抽吸4ml生理盐水注入药瓶,注入后注射针头及注射器不拔出瓶外,以免回流于针梗内的药液凝固致抽吸不畅,也可避免因药瓶内压力过高迫使药液随针头喷出造成药液浪费。
然后以震荡法迅速摇动药瓶,以使药物均匀溶解。
4.消毒选择好的注射部位,利用待干的时间抽吸全部药液,排尽空气再缓慢抽吸0.2%盐酸利多卡因0.2ml使之充满注射器的乳头部、针梗和针头[2]。
抽吸时,针头应完全浸没于液面以下,抽吸毕迅速将针头拔出瓶外,作深部肌内注射(使针梗全部刺入肌肉内),回抽无回血后匀速快速地推注药液,切记不能停顿。
5.注射过程中要固定好针柄,以免因推药速度快、压力大导致针栓与注射器乳头衔接处松脱后药液喷出。
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技巧

苄星青霉素注射的技巧苄星青霉素又称长效青霉素,是一种针剂。
该药物是皮肤性病科治疗梅毒的首选药,也可以用于免疫性疾病预防感染。
使用方法:用生理鹽水稀释后肌肉注射。
苄星青霉素的刺激性低,特别是冬天气温低,稀释后的混悬液稍一放置即出现沉淀,常发生针头堵塞的现象,苄星青霉素遇热凝固)而导致一次性注射失败,因此有极个别护士有注射2——3次都未能成功都现象,从而增加病人的痛苦。
根据自己的成功注射的经验,现介绍一种注射方法:1.准确判断青霉素皮试结果阴性后,用5ML注射器取生理盐水4ML注入苄星青霉素瓶内,充分摇匀后抽吸至注射起中,连接药瓶一起平放在无菌治疗盘内。
2.让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后,放松臀部肌肉,解释安慰患者勿需紧张,同时选择好注射部位并进行消毒,这时将抽吸的药物排气后在抽取1ML的生理盐水,此时快速推注,注射时采取”一深,三快,一均匀”的方法,采取一深三快的目的是:2.1 一深是指注射部位深达肌肉层。
肌注时深大是将整个针梗全部注入约5cm,注射不深时药物可能注射在皮下组织或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表皮和皮下组织间有较多的毛细血管及神经,这样会加重病人疼痛,药液在皮下组织和表皮下易形成皮下肿块,不利于吸收,这样也增加了病人的痛苦。
2.2 三快是指进针快,拔针快,推药速度快,与常规注射两快一慢不同。
进针快和拔针快是为了防止在肌肉和皮下时间停留时间较长,加重病人的疼痛;推药速度快是因为苄星青霉素混悬液稍一放置遇热即出现沉淀然后堵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
2.3 一均匀是指在推药时推药速度要均匀,忌忽快忽慢。
忽快会加重病人疼痛,过慢容易造成药物凝固然后堵塞针头而导致注射失败。
结语:注射苄星青霉素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注射技巧才能一次注射成功,个人经验,只供参考.。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现状

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研究现状苏惠芬【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8(016)036【总页数】2页(P4520-4521)【关键词】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研究【作者】苏惠芬【作者单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苄星青霉素也叫长效青霉素、长效西林、二节乙二胺青霉素,是一种青霉素的盐类。
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在临床上常用于风湿性心脏病及梅毒的治疗。
该药物为白色结晶粉末,颗粒大,极难溶于水[1]。
药物溶解后呈现白色浑浊状,肌肉注射时容易阻塞针头而导致一次性注射失败,有时甚至增加溶媒或用大型号的针头如8号、9号针头也很难一次性注射成功,反复多次注射不仅给病人带来了痛苦,而且浪费了药液,影响治疗效果。
因该药物刺激性大,在注射时由于药物稀释液量较多,使局部胀痛明显,痛感增加。
且行深部肌肉注射,宜快速均匀,推注快速增加其局部痛感[2]。
在提高苄星青霉素肌肉注射方法成功率及减轻病人疼痛方面护理同行从各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
1 注射器的选择因药液量多且刺激性大宜深部肌肉注射,太浅易引起疼痛并导致硬结发生,深部注射一般宜选择9号针头,但注射针头的大小与疼痛程度有密切的关系[3]。
6号半针头针芯直径小水悬剂不易通过,9号针头直径大能顺利通过水悬剂,但对组织损伤大[4]。
马玉华等[5]提出10 mL 8 号针头注射器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使用 5 mL 7 号针头注射器。
孟藜藜[6]提出将7号针头的针梗刺入皮肤3/4,以达到深部肌肉注射,使苄星青霉素药液对机体的刺激性减弱。
2 溶媒的选择苄星青霉素为白色晶体粉末,需要溶媒进行溶解方能用药,溶媒选择有灭菌注射用水,生理盐水等。
诸小华等[7]将溶剂由灭菌注射用水改为等渗的生理盐水稀释,可减轻病人疼痛感。
张涵[8]指出生理盐水为临床常用溶媒,其pH值为7.0,呈中性,其溶液为等渗液,经肌肉注射后与组织液相混合时,刺激组织引起局部疼痛。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

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失败的原因分析发表时间:2010-04-27T22:35:23.0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第27期供稿作者:韦柳春韦俏莉[导读] 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肾病等的治疗韦柳春韦俏莉(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广西河池 547000)【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7-0061-01 长效青霉素为青霉素二苄基一胺盐与适量的缓冲剂及混悬剂混合制成的无菌粉末 ,在体内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1]。
临床上主要用于早期梅毒、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肾病等的治疗。
在采用肌肉注射的过程中,由于此药颗粒大,较难溶于水[2],且溶解后成白色混浊状,在注射的过程中易堵塞针头致使注射失败造成药物浪费,重复注射,又给病人造成痛苦,笔者在长期的操作及对同行们操作的观察中,总结造成注射失败的原因,现叙述如下:1 原因⑴操作护士对长效青霉素溶解后的性状不了解⑵溶解方法不正确,因担心药液凝固,在药液未充分溶解的情况下急忙抽吸造成针头阻塞。
⑶操作步骤有误, 先抽吸药液,再消毒皮肤,混浊的药液已堵塞针头。
⑷未掌握操作要领①抽吸药液慢、排气慢,②推药的速度不匀或过慢⑷心理压力由于担心注射失败导致患者不满意而被投诉,心理紧张。
2 注射方法长效青霉素1 支(120 万U ),0.9%生理盐水1支(10ml)。
常规青霉素试验阴性后, 用3ml盐水将药物稀释摇匀连同剩余盐水放好备用。
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 取坐位或侧卧位, 选取合适的注射部位消毒待干。
再次消毒瓶盖、摇匀药液并抽取所需剂量, 排尽空气后再缓缓抽取0. 5~ 1 ml 生理盐水,注意针头斜面始终位于液面下, 以免抽进空气。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作快速深部肌肉注射, 抽无回血, 快速均匀注射。
注射过程中不要有任何停顿, 否则易发生针头堵塞。
注射完毕, 快速拔出针头, 轻轻按压针眼不少于0. 5min。
【精品推荐】打了长效青霉素后发烧正常吗

打了长效青霉素后发烧正常吗
小编希望打了长效青霉素后发烧正常吗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长效青霉素,比如苄星青霉素。
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那么,打了长效青霉素后发烧正常吗?
长效青霉素属注射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
可用于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也可用于治疗对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作预防感染用。
临床上还用于妇女梅毒的治疗。
那么,打了长效青霉素后发烧正常吗?
小编了解到,根据您的描述,长效青霉素注射用药期间出现身体发热的表现,一方面要考虑药物抗炎治疗效果不佳的表现,另一方面要警惕其他感染的可能性,应该进一步就医复查为妥,明确发热病因后积极对症治疗。
不过,如果实第一次打长效青霉素,治疗梅毒,发烧是正常现象,体内大量的螺旋霉素被杀死导致病情加重现象,24小时后就会消失的,正常现象。
如果24小时还没有消失就要去医院看看。
青霉素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包括药疹、皮炎、血清病、过敏性休克、溶血性贫血等。
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肢体强直、昏迷,可在短时间内死亡。
因此,在使用。
改良长效青霉素注射法临床研究

改良长效青霉素注射法临床研究目的:提高长效青霉素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注射疼痛,减轻医护人员、病人的心理压力.方法:对100例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240万U的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两侧肌内注射,每侧注射120万U.左侧采用传统方法肌内注射(生理盐水作溶媒),右侧采用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肌内注射.观察记录一次注射成功率和注射疼痛程度.结果:改良方法一次注射成功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患者注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传统方法(P<0.01).结论:采用生理盐水稀释长效青霉素,在注射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充满注射器乳头部、针梗和针头,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长效青霉素注射成功率.标签:长效青霉素;肌内注射;传统方法;改良方法;注射疼痛;成功率。
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是青霉素的长效制剂,本品肌肉注射后缓慢释放出青霉素而起抗菌作用,特点是吸收慢,维持时间长。
常用链球菌感染所致风心病和梅毒治疗。
一般每周或隔周1次。
但由于该药溶解后为混悬剂,颗粒大,注射时易出现针头堵塞致注射失败,被迫需要进行重复注射。
为了提高一次注射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我们对肌内注射长效青霉素进行改进,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3月-2014年3月行肌肉注射长效青霉素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18-58岁。
2操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观察。
左侧采用传统方法;右侧采用改良方法。
皮试阴性者,向其解释清楚,征得同意和配合,并在同意书上签名。
传统方法:用生理盐水4ml稀释120万U长效青霉素,轻轻转动,充分溶解,用5ml 带8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然后再抽取少许生理盐水注射液,以充满注射器乳头部和针头为宜;改良方法:用生理盐水4ml稀释120万U长效青霉素,轻轻转动,充分溶解,用5ml带8号针头的注射器吸取药液,排空注射器内空气,再抽取0.2%利多卡因0.2ml,使其充满注射器乳头部和针头。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办法

注射长效青霉素的新办法长效青霉素又名“苄星青霉素”,为白色结晶状粉末无菌针剂,特点:稀释后的颗粒大不易溶于水,且颗粒表面带电,遇热和静止后1—2秒易凝结沉淀阻塞针头。
此药用于早期梅毒、钩端螺旋体病,也用于治疗青霉素G敏感细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或需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时预防链球菌感染,此药不能代替青霉素G用于治疗重症急性感染[1]。
治疗时采用常规“二快一慢”的注射方法,既使用9#、12#针头的10ml注射器也经常会出现针头阻塞,且针头粗局部组织损伤面大。
另外,用力过大推注时由于针头阻塞,注射器易与针头分离,药液浪费,且在注射时局部压力增加和药液的刺激,会引起较强的疼痛感,让病人难以接受,既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又浪费了药液[2]。
因以上的原因,护士在注射长效青霉素时,治疗方法不当,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压力大,造成注射失败。
为了提高注射成功率,减轻医患压力和恐惧,针对难题,我们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讨,不断积累经验,对长效青霉素的肌注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就将我站改进后,2010年2月-2013年8月期间,门诊进行治疗的62例病人258人次,年龄40--60岁,报告如下:1 治疗方法1.1 治疗前的准备了解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常规作青霉素皮试,介绍注射时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有过敏史或皮试阳性者禁用。
嘱患者选坐位,不易卧位,腿部肌肉放松,选臀大肌或臀中肌,按压注射部位,避开红肿、硬结、破溃、瘢痕、皮肤病处、化脓感染炎症等部位进针。
1.2 治疗过程准备好用物,根据医嘱先将药液稀释,取备用的6ml 溶剂,抽取5ml稀释药液,1ml留于安瓿内,溶剂推人后将药液充分摇匀(1分钟),用7#针头的10ml注射器向药液瓶内注入3ml空气,针头不拔出来,快速抽药液于针筒内,先不排空气和气泡,对注射部位进行消毒后,待消毒液干的同时,排出针筒内的空气和气泡,迅速抽取留用的1ml溶剂,针头内充满,即刻将针筒转至水平位后轻摇,针头与注射部位皮肤垂直,右手握持针筒快速深部进针,左手立即回抽、用力加压推注,同时将右手向下移,拇指和食指固定在针筒上,其余手指按揉肌注部位周围的皮肤,推药过程中与患者进行交流,以分散注意力来减轻疼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 孙琛, 主编. 临床 用药 大全. 上 海: 中国 大百 科全 书
射, 甚至要用较大的 针头( 8 号或 9 号) 来注射, 才 能使 药液注射完 , 造成 病人 很大痛 苦, 为 解除 病人 痛苦, 提 高一次注射成功率, 现 总结 影响注 射成 功的 因素 分析 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注射室 1995 年 1 月~ 12 月, 注射长效青 霉素患儿 120 例, 患儿年龄均为 3~ 14 岁, 其中男童 68 例, 女童 52 例。 2 注射方法
2. 3 术 后 恢 复快, 无明 显 后遗 症。因 本 法 手术 打 击 小, 受术者痛苦小, 精神负担 轻, 术后 很快能下 床活动, 进食早, 手 术 对食 欲 并无 多 大 影响, 所 以 体 质恢 复 较 快。手术轻 细, 操 作 时间 短, 对 腹 内脏 器 损伤 和 干 扰 小, 肠粘连的发生率自然很低, 术后无明 显的腰、腹痛、 神经官能症、月经失调等后遗症[ 1~ 4] 。 2. 4 此法 操作简 单, 易掌握, 特 别适 合于 广大 农村 计 划生育同行在临床上运用。
1997 年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第4期
对侧。 1. 3 效果 本 组 986 例受 术者 无一 例膀 胱、肠管、大 网膜、卵巢、肠系膜、输 卵管 系膜 等损 伤。术 后仅 2 例 皮下血肿, 经及时处理后很快痊愈。无 1 例切口感染。 2 讨论
指示吊钩法是我 们在 多年 的计 划生 育工 作中, 在 原单纯吊钩法和指 板法 的基 础上加 以总 结、改进 的结 果。此法具有以下特点。 2. 1 并发症 少 本 法在进 腹前用 左食指 将膀胱 推向 下方, 在指示下夹起腹膜并把 膀胱隔开, 切开腹 膜时很 难损伤膀胱、肠 管等。进 腹后 在左 食指 指示 下准 确无 误地钩管、排管, 受术 者痛 苦 小, 不良 反应 轻, 易合 作, 损伤腹腔内 脏器 的可能 性极 小。由 于手 术时 间短, 操 作轻细, 切口暴露 时间 短, 无污 染, 所以 感染 机会 也相 对减少[ 1~ 4] 。 2. 2 受术者 痛苦小 多年 的临床 工作中 我们发 现钩 管时如钩到卵巢、子宫韧带、肠系膜 时, 牵 拉痛剧烈, 胃 肠道反应较重。而直接钩到输卵管, 因其 游离度大, 牵 拉张力低, 受术者 仅有 腰骶部 酸胀 不适 , 但能 耐受, 无 明显的胃肠道 反应, 再 加上手 术轻 柔, 时 间短, 更 减轻 其痛苦。本法对前、后位子宫均适用。
出版社上海分社 , 1995: 479 2、3 胡熙 明, 张 立平, 主 编. 中国 药物 大全 ( 西 药 卷) .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1: 310 ( 1997- 05- 15 收稿)
小婴儿预激综合征 1 例报告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李 柏 ( 南宁 530001)
患者, 男, 75 天。因反复咳喘, 阵发性唇发绀 30 天 入院。第 2 胎第 2 产, 足 月顺 产, 父 母非 近亲 婚配, 母 孕期无感冒, 风疹、疱疹等。近 30 天来患儿 因咳喘, 阵 发性唇发绀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因心律失常 反复使 用毒 K 或西地 兰等 药物, 病情 日趋 加 重而 转入 我 院。 体检: 反应可, 鼻扇 ( + ) , 口周 紫绀, 三 凹征 ( + ) , 心前 区无隆起, 无 弥漫 性搏 动, HR 140 次/ min, 心音 低 钝, 早搏 10~ 12 次/ min, 两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 干性罗 音, 腹平软、四肢活 动好, 神 经系 统正 常。辅 助检 查: 三大 常规、血生化及血沉、抗 O 正常, 胸片示两肺 纹理增多 增粗、紊乱, 心 膈未 见异 常。心 脏彩 超: 心脏 结构 未见 异常, 心肌酶谱: 谷草转 氨酶( SGOT ) 48U , 乳酸脱 氢酶 ( SLDH) 342U , 肌酸磷酸激酶 ( SCPK ) 192U , 心电图: 窦性 心律; B 型预 激综合 征; 频 发性 房早, 阵 发性 室上性心动过速。诊断: 支气 管炎、心 肌炎、心律失 常。 入院后在抗生素治 疗及 使用 营养心 肌药 物的 同时, 给 予胺碘酮饱和量按 10mg/ kg d, 分 3 次口 服, 治 疗 5 天 后改维持量按 5mg/ kg d, 分 3 次口服 治疗 12 天, 复查 心电图: 窦性心 律, 正常 心电 图。好 转出 院, 出院 后按
611
1997 年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第4期
溶剂的量有关, 溶 剂量 越多, 药 物越 容易 溶解, 则 一次 注射成功率就越高, 反之, 溶剂越少, 药物 越难溶解, 则 一次成功率就越低。 4 讨论
长效青霉素肌肉 注射 是否 能够 一次 注射 成功, 关 键主要在于以下几个因素: 4. 1 药物是否 充分 振摇和 溶解 药物的 溶剂 量是 否足 够 由于此药颗粒大, 很难溶 于水, 且溶解后药 液呈混 悬状, 如振摇不充分或溶剂量 不足, 就会产生混 悬剂的 沉淀, 此沉淀极易阻塞注射器的针头, 导致注射失败。 4. 2 与注射 方法有 一定关 系 此 药物溶 解后成 混悬 状且较粘稠, 如少许药液在空 气中暴露 时间越长, 则水 份蒸发越多药液便 易于 凝固, 若注 射时 将注 射器 乳嘴 中空气全部排尽后 再消 毒皮 肤, 待 消毒 完皮 肤后 针头 的针尖内边缘的少许药液即可变得 更粘稠而 凝固在针 尖上阻塞针头导致注射失败。故注 射时排气应 在注射 器乳嘴处存留少许 空气, 待 消毒好 皮肤 后再 将存 留的 少许空气排尽, 并将药液从针 尖上排出 少许, 使 之呈欲 滴而未能滴下之状态, 然后迅 速进针, 使悬滴于 针尖上 的稍凝固了的药液被皮肤挤掉后针 尖内的药 液即为未
接触空气即水 份未曾 被蒸 发过的 药液, 因 此推 药时 即 能顺利地将药液注射完。 4. 3 与小儿年龄及配合 程度有关 患儿 年龄越长, 配 合注射能力越强, 体 位自 然, 肌肉 松弛, 药 液即 很顺 利 推完, 则一 次注射成 功率 高; 患儿 年龄 越小, 配 合能 力 越差, 肌肉紧张, 体位强直, 推药困难, 针头 即容易被 堵 而造成注射失败, 则一次成功率越低。
胺碘酮维持量继续治疗。 讨论 预激综合征并发室上 性心动过速 发生机理 是由 于激动折返机制 所形 成, 折返 环路 是由 心房、心 室、房 室结束支系统和房室房路 等形成的。具 体有以下几 种 环路: 最常见, 心房 房室连接区 心室 附加束 心房的环 形途径; 心房 附加束 心室 心 房连 接 区 心房的环 路。 存 在多 个附 加束 时, 可在 附加 束 之间形成环路。 房室连接 区内折返 环路。因此在 药 物治疗上应针 对折返 环路 中任何 一部 分, 瓦解 环路 中 循环冲动传导 速度和 不应 期之间 的临 界影 响, 阻断 环 路, 终止心 动过速。洋 地黄 对大 部分 预激 综合 征并 发 室上性心动过速是适宜的。但 洋地黄禁 用于经旁道 前 向传导的预激综合征并室 上性心动过 速。而胺碘酮 在 房室结和( 或) 房室 旁路阻 断返 折环路 , 对 旁路 不应 期 短的病人也能 引起旁 路不 应期的 有效 延长, 并 能抑 制 触发反复性心 动过速 的心 房或心 室过 早去 极, 是预 防 和治疗预激综 合征并 室上 性心动 过速 的理 想药 物, 特 别是其它药物如洋地黄治疗失败时 。
结果见附表, 溶剂均为灭菌注射用水。
附表 振摇时间与注射成功关系
组别 30s 成功例数 60s 成功例数 90s 成功例数
3ml 10
6
10
7
10
8
4ml 10
8
10
9
10
9
5ml 20
表可 看 出, 振 摇的 时 间 越长, 药 物溶 解 越 充 分, 其注射 成功率则 越高, 振 摇时 间短, 药 物不 能充 分 溶解, 其注射一次成功率则越低, 同时与 溶解其药物 的
( 1997- 04- 14 收稿)
61 2
取长效青霉素粉 剂 120 万 U , 加入 适量 灭菌 注射 用水( 分组分别加入 3ml、4ml、5ml) , 使其振摇溶解, ( 振
摇时间分别为 30s、60s、90s) , 溶解 后 选择 臀大 肌 无硬 结、无疤痕部位注射。注射前按 常规作皮 试, 阳 性者禁
用。注射时先用 7 号针头, 常规皮肤 消毒后迅 速进针。 在注射过程中, 由于 此药 液溶 解后成 混悬 状液 体比 较 粘稠, 故排气时不要将注射器中空 气全部排 尽, 应留 置 少许空气在注射器乳嘴处, 待消毒 完皮肤后, 再将注 射 器乳嘴中存留 空气全 部排 尽, 且将药 液从 针头 的针 尖 上排出少许后迅速进针, 回抽无回 血后缓慢 注入药液, 注完药液后迅速拔针。 3 结果
参考文献 1 张凤昆, 张桂荣, 赵丽杰. 5109 例输卵管结扎术 临床
分析.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5; 11( 1) : 46 2 宋静慧, 乔惠珍, 王素林. 腹 腔镜在输卵 管结扎术 后
并发症诊治中的 应用. 中 国实 用妇 科与 产科 杂志, 1995; 11( 5) : 307 3 王树东, 陈瑛, 张 中云, 等. 输 卵管 埋线 银夹 阻断 绝 育术 958 例随访结果分析. 中国 实用妇科 与产科 杂 志, 1993; 9( 4) : 240 4 柴 文年. 输 卵 管 结 扎术 1140 例 体 会, 皖 东 医 药, 1996; 6( 2) : 79
( 1997- 01- 12 收稿)
影响长效青霉素肌肉注射成功因素的分析
广西柳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周玉群 ( 柳州 545001)
长效青霉 素别 名苄星 青 霉素, 即 二乙 胺青 霉素 G 或二苄基乙二胺苄 青霉 素, 其在临 床中 的应 用颇 为广 泛, 主要用于对青霉素敏感菌 所致的轻、中度感 染或需 长期维持血药浓度的风湿病、肾病等患 者, 以预 防链球 菌感染[ 1] 。在采用肌 肉注 射过 程中, 由 于此 药物 颗粒 大, 较难溶于水[ 2] , 且 溶解 后成 混悬 状, 故往 往容 易阻 塞针头而使一次注 射失 败, 需再行 第二 次或 第三 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