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热点素材 嫦娥五号登月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   嫦娥五号登月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
高考地理热点素材   嫦娥五号登月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

时事链接嫦娥五号在中国文昌卫星发射场发射,开启探月之旅。

(图源:人民日报)

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此次嫦娥五号奔月,目标是去采集约2公斤的月壤并且送回地球。

央视直播飞越台湾省的镜头

嫦娥五号计划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风暴洋北部吕姆克山一带登陆,这里存在着上亿年的玄武岩,研究它们有利于推进对月球火山活动和演化历史的认识。此外,研究月球样品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发现其中含有氮-3,它是高效且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

(以上新闻文字摘自人民日报、科学探索)

知识链接

01

卫星发射中心

(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分布图图源:网络)在介绍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航天基地的选址(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的选择

文昌卫星发射场(19°9′N,109°48′)是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之一,也是我国首个低纬度滨海发射基地,与其他世界著名航天发射中心相比,仅比法国的南美洲圭亚那库鲁的发射场高。

文昌纬度较低,可以节约能耗。据专家介绍,火箭发射场距离赤道越近、纬度越低,发射卫星时可利用惯性产生的离心现象,因此所需的能耗越低,使用同样燃料可达到的速度也更快。在海南发射地球同步卫星比在西昌发射火箭的运载能力可提高10%~15%,卫星运行寿命可延长2年以上。

文昌卫星发射场

文昌靠海,发射安全。在酒泉、太原、西昌的发射中心,每次发射火箭,都要做好第一级火箭坠落陆地的预防工作。文昌卫星发射中心距离海边近,火箭发射后其第一级火箭坠落于南海,提升残骸坠落的安全性。

海南四面环海,运输便利。对于大型火箭来说,运输难度大,公路和铁路都不太方便。因此,海运成为最佳运输方式。同时,海上运输过程中,火箭受到振动更小,研究表明,海运的过载环境数据不仅优于设计值,仅为铁路运输过载环境数据的1/3、公路运输的1/2。

02

月海是什么?

月海,是月球上巨大的低洼平原,是肉眼看上去较暗的地方,虽说它叫做月海,但是它不含水。月球上最大的月海是风暴洋,面积高达500万平方千米。

阴暗的地方为月海

风暴洋在月球正面月海的相对位置

而相对的,月海边用肉眼观察最明亮的地方叫做月陆,其上有大大小小的月山。

月山

此次发射后登陆的吕姆克山有着丰富的火山活动遗迹和可能与之前的样品不同的岩石类型。

吕姆克山周围有着非常年轻的月海玄武岩覆盖区域,因此嫦娥五号可能采集到形成于10-20亿年前的年轻样品——这将填补月球地质定年和年代划分上最大的一块空白。

03

月球上还有火山痕迹?

月球表面温度为-180℃到150℃,覆盖着一层月壤,月壤之下是基岩,包括玄武岩、苏长岩、角砾岩等。就已知的样本实验可得,月海的玄武岩年龄大约为31~39亿年;环形山大约为39万年~25亿年。

玄武岩、苏长岩是很典型的喷出型岩浆岩和深成侵入型岩浆岩,且月球部分地带保留了火山运动的痕迹,因此研究者推断月球远古时期发生过火山活动。

苏长岩

图源:网络

玄武岩

与地球火山活动不同,年轻的地球火山仍然十分活跃,不管是活火山、休眠火山还是死火山,它们活动历史相较于月球也显得尤为年轻,而月球却没有任何新的火山和地质活动迹象,因此,天文学家称月球是“熄灭了”的星球。

地球上的火山活动

地球火山多呈链状分布,火山链多勾勒出一个岩石圈板块的边缘。月球上没有板块构造的迹象。典型的月球火山多出现在巨大古老的冲击坑底部。

板块与火山地震带

月球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1/6,这意味着月球火山熔岩的流动阻力,较地球更小,月球阴暗区的表面大都平坦而光滑。同时,流畅的熔岩流很容易扩散开,因而形成巨大的玄武岩平原。

地球上的岩浆流动

此外,地心引力小,使得喷发出的火山灰碎片能够落得更远。因此,月球火山的喷发,只形成了宽阔平坦的熔岩平原,而非类似地球形态的火山锥。

地球上的火山锥

月球上没溶解的水。而水汽在地球熔岩中是最常见的气体,是激起地球火山强烈喷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科学家认为缺乏水分,也对月球火山活动产生巨大影响。

火山活动时气体的蔓延

03

月球样本研究

太空地质用光、电、遥感、探测技术来采集地球陨石、月球岩样、彗星尘埃等来研究宇宙成分、构成和演化。此次送回地球的月球样本,将送往实验室提供科学家分析研究。这也将是时隔44年之后,人类探测器再次从月球带回岩石和土壤样品。上一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还是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

苏联月球24号

珍贵的月球样品,让我们能够真正接触到有明确产地的月球物质,能真正在实验室里全方位分析研究这些月球物质——这是月球探测器遥感探测和在地球上分析月球陨石所做不到的。

月球陨石

图源:百度图片

对这些月球样品的年龄确定,也让我们真正确定了月球上一部分区域的绝对年龄,并以此建立起了月球的演化历史。甚至,地球之外的整个太阳系行星的地质演化历史,很多都是在参考月球样品绝对年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太阳系

图源:普通地质学讲义

之前我们只在月球很有限的一部分区域内,找到了形成于一小段时间里的月岩记录,

但显然,我们对月球的认识不管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极其不全面的。

我们需要做的是采集到更多来自不同地质背景,形成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月球样品。唯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完整还原月球的历史,才能更好的真正全面认识月球,认识地月系,甚至认识整个太阳系的过去,这正是嫦娥五号此次发射的意义所在。

此次发射是嫦娥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的至关重要一步,计划实现月面自动采样返回,将取得多项重大突破,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

嫦娥五号的发射,意味着我国有望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地进行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我国在许多重要航天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卫星研究发射方面均取得许多重大成果。

最后一个小彩蛋:

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发射场位于距酒泉约200km的内蒙古阿拉善(额济纳旗);二、太原(山西省会)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三、(位于海南的)文昌卫星发射场是隶属于(位于四川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

练一练

河北衡水2019学年高三临考模拟(一)

2019年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1B卫星、天仪16117卫星、天启四号A1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为我国卫星发射中心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文昌相比,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卫星发射的优势是

A .发射载荷较强

B .发射线速度快

C .天气条件较好

D .火箭海运便利

【小题2】天仪16117卫星是中分辨率微纳遥感卫星其可应用于

A .极地环境监测

B .航空器飞行导航

C .船舶信息分析

D .物联网数据管理

【小题3】此次卫星发射将会促进

①小卫星高密度组网发射

②卫星发射频次的成倍增长

③商业履约能力不断提升

④多箭一星发射的技术突破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解题思路:

本题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卫星”为背景材料,以“太原发射中心的优势、遥感卫星的应用和卫星发射的意义”为切入点,考查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遥感技术。通过阅读材料和示意图来联系所学知识,获取与解读题干信息、调动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题组难度适中,考查知识点丰富,具有一定的时事性,解题者需要认真获取材料中有关信息并有一定的地理实践力和地理综合思维,结合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答案与解析:

【小题1】C

发射载荷一般指航天器的有效载荷,有效载荷是指航天器上装载的为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要完成的特定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单一用途的卫星,一般装有一种或两种有效载荷。多用途卫星,一般装有几种有效载荷。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效载荷也在逐步向低功耗、小质量和小体积的方向发展。发射载荷取决于发射

的用途,而不是发射地点,A项错误;太原纬度较高,发射线速度较慢,文昌纬度低,发射线速度快,B项错误;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北方,雨季短,天气条件较好,有利于卫星发射,而文昌位于热带,降水多,C项正确;文昌临海,火箭海运便利,而太原位于内陆,没有海运,D项错误。故选C。

【小题2】A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观测。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基站,从遥感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天仪16117卫星是中分辨率微纳遥感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进行环境监测,因此天仪16117卫星可应用于极地环境监测,A项正确;航空器飞行导航从字面上看有“导航”二字,导航肯定运用的是GPS,B项错误;船舶信息分析和物联网数据管理运用的是GIS技术,C、D 两项错误。故选A。

【小题3】C

这道题其实不能算是地理题了,我感觉更像是政治题。一箭六星是指运载火箭以一支火箭发射六颗卫星进入同一个轨道或不同轨道的卫星发射方式。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1B卫星、天仪16117卫星、天启四号A1B卫星发射升空,此次卫星发射将会促进小卫星高密度组网发射,①正确;“一箭六星”提高了发射密度,单次发射卫星增多,可能会降低卫星发射的频次,②错误;“一箭六星”的成功有利于商业履约能力不断提升,③正确;材料中涉及的是“一箭六星”,而不是“六星一箭”,因此此次卫星发射促进了“一箭多星”的技术突破,而不是“多星一箭”,④错误。故选C。

请上下滑动查看答案及解析

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ECU911)是整合警察、交通、消防、医疗等7个职能部门的资源,实现对应急事件跨部门、跨地域联合处置。

从2011年开始,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为厄瓜多尔打造了国家安全指挥控制系统(ECU911系统),并于2015年全部交付运营。2016年4月16日18时58分,厄瓜多尔西北沿海发生7.8级地震,该安全指挥控制系统(ECU911)在地震灾害救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基于此,厄瓜多尔希望中国转让空间技术开发自己的卫星,研发适用于本国的安全指挥控制系统。

1、分析厄瓜多尔适合卫星发射的条件。

2、厄瓜多尔将在A、B两地中选择一处筹建新卫星发射基地,你认为选择哪处?请说明理由。

答案:

1.厄瓜多尔位于赤道附近,纬度低;厄瓜多尔中部地处安第斯山区,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雾少,污染少,空气透明度高,便于卫星跟踪;低纬度或者高海拔地带,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卫星发射可获得较大的初速度,节省燃料。

2. A地:距海近,交通便利,利于物资运输;地形平坦,利于发射场建立;西部靠海,大幅降低发射后未燃尽残骸造成意外的几率,安全性能好。

或(B地:海拔高,大气透明度高;距海洋远,水汽少;山区人口少,安全性好。)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关于江苏小高考地理知识 点归纳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 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条件原因 外部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内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辐射比较稳定;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 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与得失总结(许大龙)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与得失总结 (地理教研组许大龙) 2012—2013学年我任教高三(1)班、(3)班和(5)班三个普通班地理,圆满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在这一年的高三教学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益匪浅。现在,我把这一年高三地理教学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一是为自己积累经验,二是为后来者提供参考。 成功之处: 1、重视《考试说明》的变化,紧扣《考试说明》复习 高考命题的依据是《考试说明》,所以高三教学必须仔细研究和体会《考试说明》的变化和要求,如了解、理解、说出、简述、说明、比较、分析等应达到的要求,按照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分别掌握不同的知识点。 2、抓住图表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在复习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加强阅读、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可有计划的用教材和地图册中的地图进行练习和巩固,运用图图转变、图表转变、文图转变的思维能力,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3、抓住地理主干知识 复习不能“求全责备”,做到复习无漏,保证考到的都是我复习到的是不可能的。近几年的高考并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而更多的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方法的获取。面面俱到的复习,不仅浪费学生大量时间,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研究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研究每一节课上的地理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针对主干知识和考点内容设置情境,整合练习,将最基本的地理原理、地理分析方法和技能传递清楚,让学生形成成熟的地理思维方法并运用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解决新问题,是我们复习教学的落脚点。

4、准确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俗话说,知此知彼,方能百胜。在高三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上一起回顾复习,从学生回顾的快慢和准确性就可以知道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课堂有意识抽查、提问、课堂全班小测是我常用的方法。还有就是在讲评习题或讲解到某个知识点的时候,相关联的知识扩散、扩展,学生完成的情况,也是个很好的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方法。 5、重视审题和解题技巧的训练 在教学中,审题和解题技巧的总结往往不是教师的忽视,而是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学生认为等到临近高考或高考时注意就行了,实际这种不良习惯已养成,在高考那种紧张的氛围中,这种不良习惯会不知不觉地“复原”。所以在平时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即“慢审题,快答题”。就是让学生一字一句地读懂文本材料和题意要求,一个图例一个注记地看清图幅内容,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根据掌握的知识、技能、方法进行整合形成答案,最后较迅速地规范书写。慢审题有两个作用,一是找出“题眼”,即解题钥匙,二是找出最有效的信息。 6、重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较多的学生认为:地理和文综的其它科目一样,只要背背书就行,其实不然。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强化探索意识,把思维的全过程展现出来,才能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的目的。由于教材知识点的衔接不足,很多知识忽略了知识的探索过程,以至于学生只会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严重扼杀了学生创造才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尤其是涉及到概念、原理、公式、运动规律等,要突出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

热点模拟试题五 (1)

初中生物学习材料 鼎尚图文制作整理 人教版生物中考版热点模拟试题 中考模拟试题(五) 第Ⅰ卷 ―、单项选择题 1、曰常学习和生活中,难免会出规一些情绪问题,下列调节情绪的方法中不适当的是() A. —醉解千愁 B.—个人到无人处大哭一场 C.到户外打球 D.用枕头作泄愤对象,拼命摔打 2、“田园卫士”青蛙个体发育的起点是() A.蛹 B. 受精卵 . C.蝌蚪 D.幼蛙 3、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营养,直接影响胎儿的身体和智力发育,母体内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和氧气的是() A.子宫 B.卵巢 C. 胎盘D?羊水 4、如果把细胞比作工厂的话,细胞内相当于动力车间的结构是() A.细胞核 B.叶绿体 C. 线粒体 D.液泡 5、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A.东非人 B.森林古猿 C.长臂猿 D.北京人 6、人们制作发酵产品泡菜和酸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 A.酵母菌 B.细菌 C. 乳酸菌 D.霉菌 7、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性状控制着基因 B.基因控制着性状 C.基因和性状都能遗传下去 D.基因和性状都不能遗传下去

8、在两棵小树之间拴铁丝晾衣服,日子长了,树皮上会长出“节瘤”,影响植物的生长。与“节瘤”的产生有直接关系的是() A.阻断了本质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B 阻断韧皮部中有机物的向下运输 C.阻断了木质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D.阻断了韧皮部中水和无机盐的向上运输 9、工厂排放的有毒物质污染了淡水生态系统,已测知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为A>B>C>D,请推测这条食物链的正确写法() A . D C B A B. A B C D C. B A C D D. C D A B 10、在生产实践中,一般利用营养器官进行繁殖的一组植物是() A.向日葵和西瓜 B. 红薯和土豆 C.花生和水稻 D.萝卜和白菜 11、检疫工作人员发现,一种新型的使鸡、鸭等禽类患病死亡的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你推测这种病原体属于() A.细菌 B.寄生虫 C 动物病毒 D.微生物病毒 12、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需条件的是() A 阳光 B.水分 C.有机物 D.适宜的温度 1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而不能滴清水的原因是A.使细胞离散 B.减慢细胞的运动 C.避免细胞皱缩D避免细胞破裂 14、在年代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是() A.越简单越低等 B.越简单越高等 C.越复杂越低等 D.越复杂越高等 15、陆川猪肉以其“皮薄、肉嫩、脆而不腻”著称,其提供的营养成分主要是() ①淀粉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下列动物的行为中,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是()

高考地理必背地图

2019高考地理必背地图 高考地理必背地图 高考地理必背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向东度数减小为西经度)。西小东大东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类似于以地轴上 的点为圆心的一系列同心圆)。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地图上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除0和180经线外,其余经 线都能准确区分是东经度还是西经度。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用0,30,60把不同的纬度地带划分 为低纬、中纬、高纬三部分。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0),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160 E-180)。即东半球经度小于20W,小于160西半球经度大于20W,大于160E。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二者同为东经,则大值在东;二者同为西经,则大值在西;二者一为东

经,一为西经,二者之和小于180时,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当二者之和大于180时,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 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 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凸高为低, 凸低为高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凸向流向反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凸向流向同15.等值线凸向规律:凸高则低。 16.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航线:球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两点所在大圆的劣弧。大圆是球面上任意 两点与球心所确定的平面与球面相交所得的圆。(注:特别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等)。若:①两地处于同一经线圈上,最短航线过北极或南极最短航线向正北或正南。②两地处于赤道上,最短航线在赤道上最短航线向正东或正西。 ③两地处同一纬线上,经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线趋向极点在北半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整理完)

地理方法清单 一、地球大专题 1.经、纬度计算: 经度差与地方时差算经度——地方时每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5°; 经纬线上长度算经纬度——1°经线=111km;1°纬线=111cos A km(A为纬度)。 2.比例尺计算: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方向—A在B的什么方向,分清点B与目的地A,看纬线的位置定南北(上北下南),看经线的位置(经度差小于180°度)定东西 4.有关时间计算: ①某地时区数=该地经度÷15,对商取整数部分,尾数部分四舍五入; ②区时的计算:根据各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本时区区时,相邻的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即求某地区区时=已知地区时 ±两地时区,注意东加西减; ③地方时的计算:找出已知的经度与时间,经度差计算:采用同侧相减,两侧相加;时间差=经度差÷地球自转角速度15°/时或1°/4分;根据东早西晚来加或减时间差;注意考虑行程时间;;结果若小于0,则应加24小时,日期变为昨天。 ④地方时的判断方法:日照图上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为0:00(切点为极昼)或12:00(切点为极夜)。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时间为12:00,其对面经线上的时间为0时。昼半球中点经线上的时间是12时,时间是指120E的地方时,国际标准时是指0度经线的地方时,太平洋标准时是指120W的地方时。 ⑤日期界线有两条:自然界线即地方时0:00经线,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加上1天;人为界线即国际日期变更线,也就是180°经线(但两者有三处并不完全重合),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跨过它时日期应减去1天。注意今天与昨天围的描述。 5.地球自转速度计算:①地球上除南北极点外,各地角速度都相等,大致每小时15°;②地球上赤道处线速度最大,极点为0 6.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①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h=90°)向四周以同心圆的形式递减,到晨昏线上h=0°;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计算时一般采用纬差法,即两地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也相差多少(适用条件:①两地位于直射点的同一侧;②两地对称分布于直射点两侧)。 7.昼夜长短计算:弧比法----某地昼长等于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度数除以15°/时; 日出日落法---日出时刻=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24-夜长/2;极昼区昼长为24小时,极夜区昼长为0小时,赤道上各地昼长永远是12小时,两分日全球各地昼长均为12小时; 纬度法----纬度相同,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时刻相同;不同半球相同纬度的两地昼夜长短相反,即某地昼长=对应另一半球相同纬度值地区的夜长。 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①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②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度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9.常见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1)极点:一天中在极点上看太阳,太阳在地平圈以上作圆周运动,表现为不升不落。极点所见的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纬度相等。 (2)赤道:赤道上因全年昼夜等长,所以总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在90°~66。5°间变化。 (3)极昼出现的最低纬度的地点,其纬度与该日太阳直射纬度互余。 10.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地势,天气,气候,空气质量,季节昼长。 11.卫星发射中心的选择因素:纬度,气候,昼夜,人口。 12.晨昏线与经线的关系: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圈在某一时刻重合,与纬线圈垂直相交;春秋分以外的其他时间晨昏线与经线圈相交(夹角为0度-23度26分之间,二至日时夹角达最大),与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相切而与其他纬线相交,相切的纬线的纬度是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 13.日出、日落的方位:①春秋分,全球正东日出,正西日落;②每年3月21日-9月23日(北半球夏半年)除发生极昼地区以外的其他各地东北日出,西北日落;发生极昼的地区正北日出,正北日落(其实没有落到地平面之下,只是落到一天中最低的位置);北极因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自然地理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统)——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外部: (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2)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自身: (3)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周期11年 (2)影响:发出电磁波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发出高能带电粒子——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灾害——水旱灾害,诱发地震 4.自转、公转的特点 5.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3)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6.昼夜长短的变化 (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夏至到秋分,秋分到冬至,北半球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 (2)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4)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7.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3)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4)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5)直射问题:一年之中,有两次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之间,有一次直射是南北纬回归线。没有直射的是南北纬回归线分别到达南北极的纬度。 (6)日出日落:昼夜长短。日出变早,日落同程度变晚。 (7)影子问题: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 8.四季的变化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9.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 岩石圈:地壳+上地幔顶部软流层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的三大类 (1)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 (3)变质岩(变质作用)。 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三大类岩石转化图)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2) Word版含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2) 1、据学者研究发现:1688—1783年,英国社会拥有一个易于仲缩的社会分层系统,社会流动日益加剧。贵族阶层的开放是单向度的,主要是允许贵族家庭成员向下流动,社会的中下层几乎不可能成为社会上层的一员。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英国( )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C.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变 D.克伦威尔实行独裁统治 2、英国学者戴维·米勒在反思西方代议制民主时指出,被称为民主的那些政治体制只为公民在政府中提供了非常有限的角色空间。决定民主社会之未来的真正权力显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这表明代议制( ) A.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内部民主 B.普通民众并没有民主可言 C.只有资产阶级才能享受民主 D.不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3、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 这说明( )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 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 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 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 4、美国1787年宪法中包括了联邦制度、三权分立等内容,却没有明文规定人民的基本人权,这部分内容直到1791年修正案才补上。这说明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 ) A.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B.存在着种族歧视的观念 C.致力于制度的顶层设计 D.受启蒙运动的影响较少

5、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标志着法国制宪运动的开始。往此后的近代史阶段,法国先后出台了11部宪法。这些宪法大多寿命短暂,有的甚至“胎死腹中”。唯独1875年的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得以贯穿第三共和国始终,施行长达65年。 1875年宪法相对长寿是因为( ) A.宪法全面体现了启蒙思想 B.宪法是各派妥协的产物 C.绝大多数国民赞成共和制 D.宪法内容完整、体制健全 6、1871年完成统一后,鉴于本国立足未稳,为避免引起周边列强的忌惮而遭围攻,以俾斯麦为代表的德国政府四方游说,八方斡旋,维持了欧洲列强的均衡态势,为德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周边环境。 可见( ) A.周边列强强烈反对德国实现统一 B.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的重大使命 C.德国力图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 D.只有均衡态势才能实现国际和平 7、1842—1846年,中国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B.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C.小农经济已经解体 D.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8、孙中山指出:“五十年前太平天国即纯为民族革命的代表,但只是民族革命,革命后仍不免专制,此等革命不算成功。” 据此可知( ) A.太平天国未能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太平天国的主要任务是反侵略 C.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 D.孙中山从根本上否定太平天国

高考中国地理知识点总结

中国地理 考点搜索 〖中国的地形〗 地形的总体特征。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知识要点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 阶梯界线主要地形海拔 一昆、祁、横高原、盆地4000米以上 二↓三大高原、三大盆地1000-2000米 三雪、巫、太、大三大平原、三大丘陵500米以下 第三级阶梯向东,是我国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是属于我国的近海大陆架,它包括渤海、黄海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 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高考地理 重点知识总结归纳(最新版)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六个生活中的小热点高考政治试题最新设计doc

六个生活中的小热点高考政治试题最新设计 一、“千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事件 1、材料一:2008年12月4日晚,广州维多利广场30楼的广东天地食品集团会议室大屏幕上打出“广东天地食品集团和研究生签订三方协议现场”字样。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千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事件终于画上了句号——35名研究生(实到33名)经过四轮面试筛选后胜出。“千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在网络上引发热议,33名研究生与广东天地食品集团签订协议,年薪10万。有位企业家说:“其实卖猪肉和卖电脑没什么区别”。一位签约的学生则说:“不排除公司利用招聘宣传和炒作,但能找到这份工作,感觉很幸福”。 材料二:据统计,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这些高校学子的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和学校关注的焦点。 材料三: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 材料四:下图是2007与2008年我国大学生就业数据比较图。 注:①2009年我国高校毕业生总量达到610万,是近年来的最高值。而目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又使许多企业减少了新增的岗位。②党的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1)针对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千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事件,有位企业家说:“其实卖猪肉和卖电脑没什么区别”。请从就业的角度,评析这位企业家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学生认为“能找到这份工作,感觉很幸福。”结合有关经济生活知识,说明这名学生为什么“感觉很幸福”?“感觉很幸福”的同时还折射出了什么社会现象和问题?(3)根据材料三,请你以一名大学生就业者的身份,向政府提出解决就业问题的合理化建议。(4)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探讨劳动者该如何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 (5)简要说明材料四显示的经济信息,并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重要意义。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地图

2015年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之地图 1.地图: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2.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 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技巧1:比例尺与地图关系: a比例尺越大,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b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 c比例尺大小与地形坡度、风力大小的关系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等高距(或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技巧2:比例尺缩放: (1)用原比例尺×放大到的倍数

(2)用原比例尺×缩小到的倍数 (3)比例尺放大后的图幅面积=放大到的倍数之平方 技巧3:判断方向: 地图上:(1)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一般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自然界:(1)太阳定向法 (2)树冠和树年轮定向法 (3)地形和地物定向法:山地草木生长状况(一般阳坡好,阴坡潮湿有青苔),河流北坡光照好,房屋门朝南开。(北半球)。 (4)北极星定向法 4.图例和注记: 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 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5.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绝对高度: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海拔。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6.等高线:假想连结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投影在基准水平面而成的封闭曲线 技巧4:等高线数值特点 ①同线等高 ②等高距全图一致(即同图等距)

高考地理-复习重、难点归纳总结分享

高考地理:中国地理复习重、难点归纳 一、我国疆域之最 最大的半岛:山东半岛。 最大的群岛:舟山群岛。 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领土的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领土的最南端:4°N附近的曾母暗沙。 领土的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会合处。 领土的最西端:帕米尔高原上。 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 纬度最低的省:海南省。 跨经度最广的省:内蒙古自治区。 跨纬度最广的省:海南省。 面积最大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邻国最多的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二、运用歌诀记忆我国邻国和34个省级行政区 (1)邻国: 朝鲜、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哈萨克, 塔吉克连阿富汗,巴、印、尼、锡和不丹, 缅甸、老挝和越南,十五邻国紧相连, 日、菲、马、印尼、文莱,隔海相望也不远。 (2)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 四江三海两宁甘,两湖两广两河山, 云贵川藏福吉安,新建琼渝港澳归、 京津蒙新陕台湾。 注:“四江”指黑龙江、浙江、江苏、江西。“三海”指上海、青海、海南。“两宁”指宁夏、辽宁。“两湖”指湖北、湖南。“两广”指广东、广西。“两河”指河北、河南。两山指山东、山西。 三、中国三大平原的比较 四、中国四大高原的比较

五、中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八、我国雨带推移规律 在一般年份: ①五月中旬,夏季风开始在南部沿海登陆,并在此形成锋面雨带,南部沿海地区最早进入雨季; ②六月中旬,夏季风北跃,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长达一个月之久的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③七月中旬,夏季风北进到淮河以北,雨带也北移到华北,东北地区。 ④九月开始,冬季风增强南下,夏季风开始南撤,雨带随之南移; ⑤十月份,夏季风在大陆上消失,雨季随之结束,根据雨带推移规律,分析南北方各地雨季的长短和出现的早晚,分析各地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及原因;分析早涝灾害出现的时间和危害,如北方春旱夏涝,南方春涝伏旱等。

某年高考地理全球关注的新热点创新试题

09年高考地理全球关注的新热点创新试题设计 罗石文 424500(QQ) 一、能源问题: (一)热点背景: 2009年9月2日至4日,2008年中国国际能源发展会议在召开,会议以能源战略论坛、技术论坛和国际电力和石油天然气展览同时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和美国PennWell公司主办。来自全球不同地区近80位能源专家与企业领袖,就能源电力领域的战略与技术进行了深入研讨。 商务部部长助理崇泉与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徐锭明出席了首日的会议并就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等课题发表了演讲。 确保能源供应是每个国家把握能源主动权的关键。本次会议的战略分论坛集中探讨了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保障燃料供应的战略,同时将议题延伸至为保障供应提供支持的中国能源政策、中国能源市场投资法律及投资项目、应对全球变暖的能源战略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电力方面,会议就国电力供应、发展战略、节能减排以及国外电力市场建设经验等进行了探讨。 会议的技术分论坛集中从海上石油开采、液化天然气、清洁煤的技术和应用角度,探讨碳氢化合物燃料的可持续发展方案;并由专家展示最新锅炉技术、燃气轮机技术、环保技术的研究成果;并探讨可再成生能源的分布、生产、供应、运输与对环境的影响。 (二)试题设计: 下图为世界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1—4题。

1.最近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上涨,四国为了保证石油的长期稳定供应,你认为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是 A.a所在国大量动用石油战略储备 B.b所在国可从其东面邻国大量进口石油 C.c所在国利用其极为丰富的天然气资源替代石油 D.d所在国利用甘蔗做原料大量生产乙醇替代汽油 2.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 3.a、b、c、d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A.资金来源充足B.石油资源丰富 C.海洋运输便利D.科学技术先进4.根据世界钢铁市场形势,c、d所在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应该 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提高产量 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提高质量C.分散布局、从而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D.缩小规模、从而适应世界市场形势需求 下图为“各国能源消耗强度(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消耗的初级能源)此较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反映出 ①发展中国家的能耗强度都在逐年下降②1980年至1995年中国的能耗强度约下降了50% ③若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将达到美国的水平④按目前的趋势发展,2000年中国能耗强度仍比美国的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①④6.针对我国能源利用现状,中国应采取的最根本措施是 ①调整工业结构,控制高能耗企业的盲目发展②使用廉价、清洁燃料 ③加强管理、发展科技④关、停高能耗企业,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读图,回答7~题。 7.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最主要的能源,在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探明蕴藏量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高考地理复习得与失

高考地理复习得与失 高考备考中的复习是一项极富挑战意义的学习活动,是对高三师生心智的考验。面对8本地理书,面对杂乱无章的地理知识,如何在紧张的地理复习中取得最佳的效果,在前人的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本人的教学思考,笔者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以本为本,以纲为纲。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应以本为本,注重围绕课本,通过复习全面深入掌握课本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概念,形成记忆,为高考时准确表述,合理答题提供知识基础、理论依据、技能准备。认真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以时间为线索整合知识、以问题为中心整合知识、以区域为范围整合知识,来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争取既能把书从厚读到薄,又能把书从薄读到厚。 以纲为纲是要深入分析地理考试大纲,把握高考的出题动向,重点研究考纲的要求和变化情况,这样复习才有针对性。这往往也是高考体现的考点,如05年的考试大纲在等高线后加了一个字(深)。结果在05年高考就考了苏门答腊岛东侧海域等深线的相对高差问题。06年考试大纲虽变化不大,但也特别值得我们关注。研究考纲不但要注重对考点增减的研究,更要研究考核目标与要求,题型示例等方面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弄清教学与考试的辩证关系,沟通命题、考试、教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寻找试题的生长方向。 二、着眼于知识重组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专题复习,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不应再追求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或学生认知结构的逻辑要求,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知识以及恰当的方法和技能。为达到这一目的将知识进行拆分、加工和重组,形成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有用知识和技能,最终加以运用解题。 教师在复习策略的把握上,切忌简单的机械重复和平面化的专题复习,要精心设计,打破知识和技能的固有结构,让学生形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思维状态是这一阶段复习的目标。 教师应选择高考实战题进行评析讲解,力求强化学生的知识重组意识和思维线索的形成,从而在思维水平上逐步接近高考的要求。 三、构建心理地图 在心中构建必要的经纬网图,以实现在心中准确定位世界、中国某区域的目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建立完整的空间概念,空间概念的形成从地理学习的一开始就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专题复习要让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结构化的空间概念。

2020高考地理 专题1热点试题设计空间定位命题 精品

2020年高考地理命题热点试题设计一、空间定位二、自然灾害 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3题。 1.流经字母A附近海域洋流的名称为 A.北大西洋暖流B.阿拉斯加暖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D.加那利寒流 2.影响B地区降水均匀的主要因素是终年受 A.信风的影响B.季风的影响 C.西风的影响D.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影响 3.河流C与莱茵河水文特征不同之处在于 A.水流速度快B.含沙量大 C.径流季节变化大D.有凌汛 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完成4~6题。 4.图中河流R、S、T段水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A.R﹥S﹥T B.R﹥S﹦T C.S﹥T﹥R D.T﹥S﹥R 5.水库S对下游地区生存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发电B.控制下游洪水 C.航运D.养鱼 6.R处的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为 A.终年受信风带控制 B.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D.受赤道低压和信风交替控制 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完成7~9题。 7.图中字母A地区气候类型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D.地中海气候

8.图中字母A、B所处同一纬度,但气候类型不同,其根 本原因是 A.附近洋流不同B.地形不同 C.大气环流不同D.植被不同 9.当图中河流进入汛期时,下列各地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A.开普敦进入多雨的季节 B.澳大利亚的牧场进入剪羊毛的高峰 C.北印度洋的洋流顺时针方向运动 D.奥地利进入滑雪旺季 读世界某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图中水域A与水域B存在的相同之处 A.盐度大致相同 B.温度大致相同 C.A与B均是北侧盐度较低 D.均属于印度洋流域 11.字母C处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为 A.雨热同期B.有充足的灌溉水源 C.历史悠久D.精耕细作 12.字母D处的农业发展方向为 A.绿洲农业B.畜牧业 C.水稻种植D.商品谷物 读世界某地区局部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字母A、B两地洋流的性质为 A.暖流、暖流B.寒流、寒流 C.寒流、暖流D.暖流、寒流 14.字母C处气候的特征为 A.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B.冬季高温少雨、夏季低温多雨C.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D.全年温和多雨 15.字母D处山脉东西两侧自然现象有所不同,表现为 A.降水东侧大于西侧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地理高考知识点归纳分享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高三复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 地理高考知识点1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 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 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 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 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更要总结各个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地理高考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地理高考知识点1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岷山—邛崃山—锦屏山以西地区,介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的大高原,其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号称“世界的第三极”。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本是古地中海海底的一部分,后来到上新世—更新世时,在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的相互作用下,由不断扩张北移的印度洋推动刚硬的印度板块,沿雅鲁藏布江地缝合线向亚洲大陆的南缘俯冲挤压大幅度抬升形成。 因为纬度低、地势高、空气密度小、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体积偏大,青藏高原形成了冬季不太寒冷,夏季温凉,气温年较差不大、日较差大的高原季风气候。 隆起的青藏高原也深刻影响着我国的气候。 (一)、青藏高原对西风气流的阻挡作用 青藏高原阻挡了我国低空的西风气流,使之分为南、北两支气流(分支点在60°E),北支气流经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和华东等地区流向太平洋;南支气流则在流过青藏高原南侧后转变成了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西南气流,影响我国四川、贵州、云南、华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两支气流最后在青藏高原东部110°E 附近汇合。如图1所示。

冬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南移,其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我国北方广大地区气候寒冷干燥;而其南支气流则会增强并在昆明、贵阳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昆明准静止锋,使四川、贵州、汉水流域乃至山东、辽宁一带出现大量降雪。 夏季,我国近地面的西风急流北移,其南支气流会因在近地面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势力减弱,使喜马拉雅山南缘一些地区风力最小,天气最稳定;其北支气流则刚好相反。随着西南季风势力的增强,西南暖湿气流会为我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青藏高原北部气流对我国影响较明显,如春季我国西北气旋活动多。 四川盆地一带冬季由于受青藏高原阻挡作用影响较大,风速较小,空气湿度较大,加上地形的影响,易出现云雾天气;夏季由于处于青藏高原“背风坡”,若西南暖湿气流偏南流,东南季风西进势力减弱,就易出现干旱。 (二)、青藏高原对冷暖气流的屏蔽作用 冬季,由于来自较高纬度地区的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以南的地区受冬季风影响就较小,气温下降幅度就不大;夏季,由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极少能越过青藏高原进入我国西北地区,甘肃、新疆一带气候就会干旱。 (三)、青藏高原对我国冬、夏季风的促进作用 青藏高原的隆起,使我国东部地区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气候单元,使我国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表现得极为明显。由于地势高,夏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受热快,气流上升,气压降低,这加速了陆上低压的形成,使由海洋吹向陆地的夏季风势力增强甚至影响到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如图2所示。冬季,青藏高原上空大气降温快,气流下沉,使陆上高压势力增强,促使气流由陆地吹向海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