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2018届高考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四第1课 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 课件(共16张PPT)

第1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 【课标要求】 •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 【学习模块】 • 模块1:自主预习 • 模块2:互动课堂 • 模块3:图文探究 • 模块4:成功体验 • 模块5:课后拓展
原因 确立 实施 意义
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初步-《共同纲领》→正式-《54宪法》
5个自治区:蒙、新、桂、宁、藏 当家作主、统一团结、发展进步
说明: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当家作主,管理民族事务
回族
模块2 互动课堂
5.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提示]
• 《共同纲领》在总纲第一条中就确立了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
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
政。"
•
《五四宪法》的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国家"。因此,从实质上来看,五四宪法中规
116个,包括5个自治区、31个自治州、80个自治县。 总面积约6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0%以上;总人 口为1.2亿,其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0.5亿多。
模块3 图文探究
• (3)材料三体现 了新中国的什么政 治制度?请正确填 图。
• [提示]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 蒙、新、桂、宁、 藏。
模块4 成功体验
《共同纲领》:代行人大
54政协二届一次:统一战线
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课标要求】 •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 【学习模块】 • 模块1:自主预习 • 模块2:互动课堂 • 模块3:图文探究 • 模块4:成功体验 • 模块5:课后拓展
原因 确立 实施 意义
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初步-《共同纲领》→正式-《54宪法》
5个自治区:蒙、新、桂、宁、藏 当家作主、统一团结、发展进步
说明: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当家作主,管理民族事务
回族
模块2 互动课堂
5.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提示]
• 《共同纲领》在总纲第一条中就确立了国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
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
政。"
•
《五四宪法》的总纲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国家"。因此,从实质上来看,五四宪法中规
116个,包括5个自治区、31个自治州、80个自治县。 总面积约6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0%以上;总人 口为1.2亿,其中各少数民族人口为0.5亿多。
模块3 图文探究
• (3)材料三体现 了新中国的什么政 治制度?请正确填 图。
• [提示]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
• 蒙、新、桂、宁、 藏。
模块4 成功体验
《共同纲领》:代行人大
54政协二届一次:统一战线
5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高中历史专题复习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人民必修1

4、意义:这次会议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 变到社会主义革命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和理 论上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准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9 地点:北平 (2)代表:(特点) 空前的广泛性
(3)内容: 决定——首都、国旗、国歌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群众大游行
大阅兵
(三)新中国成立的历发展的新纪元
2、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 时期(奠定基石)
国际意义: 3、是继俄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后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
根本政 治制度
基本政 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议 地方人民大会逐级召开(法律和组织基础) 2、过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 范围内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一、新中国的成立
(二)、成立: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10、1 ②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D、举行——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一)、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3、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会全的决议 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 的通过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时间:1949、9 地点:北平 (2)代表:(特点) 空前的广泛性
(3)内容: 决定——首都、国旗、国歌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群众大游行
大阅兵
(三)新中国成立的历发展的新纪元
2、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 时期(奠定基石)
国际意义: 3、是继俄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后世界上最重大的事件。
根本政 治制度
基本政 治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背景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议 地方人民大会逐级召开(法律和组织基础) 2、过程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 范围内的确立。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4)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一、新中国的成立
(二)、成立:开国大典
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10、1 ②内容: A、国家领导人宣布就职
B、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C、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D、举行——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一)、背景
1、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取得胜利 2、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已经被推翻;全国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人民政府 3、理论、路线、方针上:中共七届二中会全的决议 4、组织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共同纲领》 的通过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优质课件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提示: 1.社会性质的变化 2.新中国的政权性质 3.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1949年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届全体会议会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毛泽东致开幕词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代表的广泛性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各民族
中国 共产党
无党派 人士
人民 解放军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海外 华侨
各地区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①内容: 决定——首都、国旗、国徽、国歌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选举——产生中央人民政府 ②作用: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 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一确切定权国力家属性于质人民。人民行 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及表根大本会政和治地制方度各。级人民代表 大会。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学优质PPT课 件-4.1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共30张PPT)
2018届一轮复习岳麓版 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节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课件1(17张)

西藏 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1965 年,______
自治区成立。 ③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 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
【微点归纳】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原因 (1)从《共同纲领》产生的条件看,由政协来代行国家最高权 力是合适的。 (2)从《共同纲领》的内容看,它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 本任务,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它的许多内容为我国 1954 年宪法所沿用,为后来宪法的 制定奠定了基础。
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 祖国统一
第1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考纲要求 课标提示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
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筹备:1949 年 9 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具有临
问题:(4)史料四的画线 部分突出体现了人民代 表大会制度的哪一特点?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 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人民民主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读 史 史料一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 的部分。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第四章 设 疑 有 得 问题:(1)史料一反映出民族 区域自治制度的哪一特点? 提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前 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或国家 的统一性)。 (1)前提是 在国家的 统一领导 下。 问题:(2)从史料二特别是画 (2)基础是 线部分可以看出民族区域自治 少数民族 制度的哪一显著特点? 聚居。 提示: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 ,核心是自治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18张PPT[优秀课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cd3b9845fbfc77da269b185.png)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3、成就: 五个自治区的建立
4、意义:
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 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社会进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 治区1958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思考:这三种制度有 什么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宪民法当》家作主
内容: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
人民 团体
各民主 党派 无党派 中国 人士
各民族 共产党 人民
海外 华侨
解放军 各地区
国旗和国徽
聂耳
田汉
第一届政协决定以 《义勇军进行曲》为 代国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1949年9月21日 地点:北平
内容: 决定——首都、国旗、国歌、国名 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施政 纲领)(规定国家性质、政权性质)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持自己。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10.1,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主权地位 政权性质 为新中国建设奠定基石 ④中国历史进入 新纪元
二、开创政治建设新阶段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条件: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为全国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ppt

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 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 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 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藏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 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 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 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 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江泽民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思考:这三种制度有 什么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宪民法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民族区域 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依照欧美实行内阁 制或议会制,而采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各部委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并对其监督。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 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他是如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藏族
蒙古族
回族
满族
朝鲜族
维吾尔族
分布特点: 大杂居 小聚居
汉族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
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 立各级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 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 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二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 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 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江泽民
1958年建立宁夏 回族自治区
1958年建立广西 壮族自治区
新中国的政治建构 思考:这三种制度有 什么共同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宪民法当》家作主
人民代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民族区域 大会制度 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自治制度
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
基本的政党制度
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思考: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没有依照欧美实行内阁 制或议会制,而采取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全国人大常委会
最高人民 检察院
最高人民 法院
国务院
中央军事 委员会
各部委
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 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
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 并对其监督。
第一课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课件

1 、 解 放 战 争 —— 基 本 胜 利 2 、 反 动 政 府 —— 已 被 推 翻 3 、 政 治 方 面 —— 七 届 二 中 4 、 组 织 方 面 —— 政 协 会 议 5 、 全 国 人 民 —— 热 烈 拥 护
政治方面:
时间: 地点: 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中心转移 内容 基本政策 总任务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10、1下午2时
②内容
A、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B、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2)标志——开 国 大 典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组织方面:
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北 京
1928年 6月21日改 北京为北平
新政协 会议上才改 北平为北京
组织方面: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9、21
地点:北平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 A、讨论——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B、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政 治 建 设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内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背景: 1、基础--推翻国民党统治(破旧) 2、过渡--召开新政协会议(立新)
一 、 新 中 国 成 立 的 历 史 条 件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
政治方面:
时间: 地点: 七届二中全会 工作中心转移 内容 基本政策 总任务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10、1下午2时
②内容
A、任命——周恩来—政务院总理+外交部长
B、施政方针——<<共同纲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2)标志——开 国 大 典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的 成 立
组织方面:
召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北 京
1928年 6月21日改 北京为北平
新政协 会议上才改 北平为北京
组织方面: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①时间:1949、9、21
地点:北平
②中心议题:讨论成立新中国 ③内容: A、讨论——国名、国旗、国徽、国歌 B、通过——《共同纲领》(临时宪法) C、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新 中 国 初 期 的 政 治 建 设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一)、内容: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背景: 1、基础--推翻国民党统治(破旧) 2、过渡--召开新政协会议(立新)
一 、 新 中 国 成 立 的 历 史 条 件
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 关。
一轮复习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ppt课件

8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标志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依据 大会通过《
》确认
内容 地位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 级人大。 ③组织活动原则望,是社会主义 民主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
1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2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 1949.10.1;开国大典
2、历史条件
①军事基础: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②政治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③理论基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必修三
[解析]注意1954年这一特定时间,这一年第一届全国 人大召开,全国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协代 行人大职权的过渡状态从此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 组织继续发展它的积极作用。答案C。
12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情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
9
不同政权组织形式的比较
10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时间 发展
概况
职能
1949 初步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 代行全国人大
年 确立 商会议的召开
职权
1954 年
1956 年
正式 确立
新阶 段
1954年《中华人民共 性质转变:人民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标志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依据 大会通过《
》确认
内容 地位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大和地方各 级人大。 ③组织活动原则望,是社会主义 民主的重要体现。
改革开放
1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民主是我们的目标
2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1、标志 1949.10.1;开国大典
2、历史条件
①军事基础: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②政治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③理论基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必修三
[解析]注意1954年这一特定时间,这一年第一届全国 人大召开,全国人大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政协代 行人大职权的过渡状态从此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 组织继续发展它的积极作用。答案C。
12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国情 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分布特点
9
不同政权组织形式的比较
10
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3、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时间 发展
概况
职能
1949 初步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 代行全国人大
年 确立 商会议的召开
职权
1954 年
1956 年
正式 确立
新阶 段
1954年《中华人民共 性质转变:人民
考点2.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954年宪法 (主要内容、特点、性质和意义)
2、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第一届政协会议 (2)正式确立:1954年第二届政协会议 (3)新发展: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 领导的问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建立过哪 些统一战线? (1) 国民革命时期的革命统一战线; (2)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解放战争时期及建国后的人民民主统 一战线。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过程 ①初步形成: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 ②正式确立: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2)实践展开: ①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 ②1955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③1958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④1958年10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 ⑤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 (3)意义:P68
一、新中国的成立 1、历史条件 (1)军事上: 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反动政府已被推翻;
(2)政治、思想、理论上: 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时间:1949.3; 地点: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内容: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总任务; 意义:为中国革命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为新 中国的成立在政治、思想和理论上做了准备。 (3)组织上: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宁夏回族 自治区195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我国的五个 省级自治区
广西壮族 自治区 1958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与祖国统一
中国现代史的分期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 渡时期。 2、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或 十年探索时期。 3、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 乱时期。 4、1978年至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一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2、时间和标志:1949.10.1;开国大典 3、历史意义: A、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 政权;B、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二、新中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 1、人民代表大会制 (1)确立的标志: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