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忌和孙膑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田忌和孙膑的故事

田忌和孙膑的故事

田忌和孙膑的故事田忌和孙膑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著名军事家,他们之间发生的一段故事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

相传,田忌和孙膑曾经是好朋友,他们一起商讨军事策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但是,后来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一次,田忌率领军队与外敌作战,孙膑也前来助阵。

在战场上,田忌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装备和训练水平却不如敌军。

孙膑建议田忌采取“以慢制快”的策略,让敌军疲于奔命,然后趁机发动攻击。

田忌照办了,最终取得了胜利。

然而,田忌却因为这次战役而感到不满。

他觉得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而且战斗过程中很被动。

于是,他开始怀疑孙膑的军事才能,认为孙膑的策略过于保守,不够果断。

田忌决定试探孙膑的水平,他设计了一个计策,派人传达假消息给孙膑,说敌军已经得到了增援,需要尽快撤退。

孙膑听信了这个消息,急忙撤军。

结果,敌军果然乘机进攻,孙膑的军队受到了重创。

田忌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孙膑的不满和愤怒,他觉得自己被田忌背叛了。

从此之后,田忌和孙膑之间的友谊破裂了,他们成了劲敌,互相对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有时候一点小小的误会或者背叛就会导致长久的隔阂。

而在军事策略上,我们也要懂得取长补短,尊重彼此的意见,不要因为一时的成败而伤了友情。

田忌和孙膑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友谊的珍贵和军事策略的重要性。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首先,我们要学会相互尊重,不要因为一时的不满而伤害彼此的感情。

其次,我们要学会取长补短,尊重彼此的意见,共同进步。

最后,我们要学会在军事策略上灵活应变,不要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得意忘形。

总的来说,田忌和孙膑的故事告诉我们,友情和军事策略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军事策略,取得最终的胜利。

田忌赛马成语故事

田忌赛马成语故事

田忌赛马成语故事
战国时,孙膑(bìn)和庞涓一起学习兵法,庞涓自知不如孙膑.后来庞涓当了魏惠王的将军,执掌军事大权,他就派人把孙膑骗到魏国来,砍去了他的双腿,使他无脸见人.
齐国使者出访魏国,了解到孙膑机智过人,通晓军事,就将他悄悄带到了齐国.
执掌齐国政权的田忌很欣赏孙膑的才干,以贵宾的礼节加以接待.有一次,田忌与齐国公子比赛跑马射箭.孙膑发现田忌的马远远赶不上公子的马,就对田忌说:将军有把握赢吗?田忌答道:我缺乏好马,怎么会赢呢?孙膑说:将军虽无好马,但有智慧,凭智慧战胜对方才是真正的胜利.田忌一听,感到有些糊涂,难道仅凭智慧就可以使马一跃千里?孙膑说:将军这次比赛,马不如对方好,但箭法精于对方,如果赛马能赢整个比赛就会获胜.赛马不是分成上、中、下三等马进行吗?将军不妨以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比,是输;以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比,是赢;以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比,还是赢.二胜一负,胜利自然是将军的.
到了比赛这一天,双方以千金作为赌注.田忌按照孙膑的主意去比赛,结果大获全胜.从此,田忌对孙膑更加尊重,并把他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就任命他为军师.
含义及用法:后世以田忌赛马的典故比喻一方在不利条件下运用智慧战胜对方.。

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
田忌赛马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的是田忌和晋国名将孙膑之间的一次赛马比赛。

故事的情节如下:
公元前五世纪,田忌是一个贵族将领,拥有一支雄厚的骑兵部队。

孙膑是晋国军师,也擅长战争策略和马术。

一天,田忌和孙膑之间展开了一场赛马比赛。

第一场比赛,田忌派出了自己的最好的马,名叫“骆驹”,而孙膑却派出了
一匹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马。

在比赛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田忌的骆驹已经领先了一段距离,但此时孙膑骑的马意外地跑得比田忌的马更快,在最后关头追上了田忌的马,力压田忌的骆驹赢得了比赛。

第二场比赛,田忌发现孙膑马匹的速度比较快,于是把这个经验付诸实际,他派出了一匹看起来很一般的马。

孙膑这次派出了自己的次好马与之比赛。

比赛中,田忌隐藏实力,等到孙膑的马跑到最后时才用自己的突击队员一冲,以微弱优势赢了比赛。

第三场比赛,两人又派了自己最平庸的马,因为孙膑的马跑的较快,所以田忌让他的骑手打起了耐心,并故意落后,一直跟着孙膑的马,等到最后时,田忌的骑手一声令下,立刻加快速度,田忌的马把孙膑的马甩得很远,稳胜了这场比赛。

通过这场比赛,田忌学习到了“趁势而为”的战术策略,即在确定对手的基
本实力后,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战术,避免将优质资源浪费在精力和资源并不明显占优的对手身上。

这一策略之后被广泛应用在中国古代的军事中,也成为了后来很多人在战争中的成功之道。

围魏救赵的故事

围魏救赵的故事

(一)::【成语】:围魏救赵【成语故事】:战国时,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

赵国急忙向齐国求救。

齐威王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领兵救赵。

田忌准备与魏军主力交锋,孙膑却说:此刻魏国的主力部队在攻打邯郸,魏国都城大梁内必须空虚。

如果我们直接攻打大梁的话,魏国必须会撤兵回大梁的,这样既可解救赵国,又可给魏国很大打击。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推荐,庞涓果然中计,撤军回救大梁,途中遭到齐军的伏击。

这个成语指袭击敌人的后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回的战术。

(二):围魏救赵视频战国时期,魏国派军队进攻赵国。

魏国的军队很快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状况十分危急。

赵国眼看抵挡不住魏的攻势,赶紧派人向齐国求救。

齐国大将田忌受齐王派遣,准备率兵前去解救邯郸。

这时,他的军师孙膑赶紧劝他说:“要想解开一团乱麻,不能用强扯硬拉的办法;要想制止正打斗得难分难解的双方,不宜用刀枪对他们一阵乱砍乱刺;要想援救被攻打的一方,只需要抓住进犯者的要害,捣毁它空虚的地方。

眼下魏军全力以赴攻赵,精兵锐将势必已倾巢出动,国内肯定只剩下一些老弱残兵。

魏国此时顾了外头,国内势必空虚。

如果我们此时抓住时机,直接进军魏国,攻打魏国都城大梁,魏军必定会回师来救,这样,他们撤走围赵的军队来顾及首都的紧急状况,我们不是就能够替赵国解围了吗?”一席话说得田忌茅塞顿开,他十分赞赏地说:“先生真是英明高见,令人佩服。

”孙膑之后又补充说:“还有一点,魏军从赵国撤回,长途往返行军,必定疲惫不堪。

而我军则趁此时机,以逸待劳,只需在魏军经过的险要之处布好埋伏,一举打败他们不在话下。

”田忌叹服孙膑的精辟分析,立即下令按孙膑的策略行事,直奔魏国首都大梁,而且把要攻打大梁的声势造得很大,一边却在魏军回师途中设下埋伏。

果然,魏军得知都城被围,慌忙撤了攻赵的军队回国。

在匆忙跋涉的途中,人马行至桂陵一带,不防齐军擂鼓鸣金,冲杀出来。

魏军始料不及,仓皇抵御,哪里战得过有着充分准备的齐军。

魏军被杀得丢盔弃甲,还没来得及解救都城,便几乎全军覆没。

四字成语:田忌赛马的故事

四字成语:田忌赛马的故事

四字成语:田忌赛马的故事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实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因为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败了,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垂头丧气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刚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 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

”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 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 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 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田忌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 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实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慌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因为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原文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

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孙膑成语故事

孙膑成语故事

孙膑成语故事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

在战争观方面,孙膑主张重视、慎重地对待战争。

他强调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习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只有以强有力的武力作为保障,才能够使国家安定、富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孙膑成语故事,欢迎查看。

⑴田忌赛马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无精打采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

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方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孙膑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规定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齐威王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孙膑的成语故事

孙膑的成语故事

孙膑的成语故事与孙膑有关的成语故事主要有以下几个:1.围魏救赵:故事背景:公元前 354 年,魏国派庞涓统兵八万攻卫伐赵,围困了赵国的首都邯郸。

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答应派兵增援。

计策实施:田忌起初准备直趋邯郸,但孙膑认为应避实就虚。

魏国精锐部队都在赵国,国内空虚,于是建议田忌率领军队直接攻打魏国的首都大梁。

这样一来,魏国国君必然心慌,命令攻打赵国的军队回国救援。

战役结果:庞涓得知大梁被围,急忙回师。

齐军在魏军回师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以逸待劳,大败魏军。

此役不仅解了赵国之围,还痛击了魏军,“围魏救赵” 这一战法也成为此后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2.因势利导:故事由来:魏国派庞涓与赵国一起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王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前去救援。

孙膑见庞涓被引诱回来,认为魏国军队强悍,看不起齐国,总以为齐军胆子小。

所以提出要顺着这一趋势往有利的方面来引导,即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具体策略:孙膑采用逐日减灶的计策,命令部队修灶做饭,第一天修十万个灶,第二天修五万个灶,第三天减少到三万个灶。

庞涓看到齐军的柴灶一天天减少,以为齐军士兵胆小,逃跑了大半,便只带一部分轻骑兵去追击,最终中了孙膑的埋伏。

后来,“因势利导” 这个成语就由此简化而来。

3.添兵减灶:背景与起因:公元前 342 年,魏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

齐国再次派田忌和孙膑领兵救韩。

孙膑考虑到魏军自恃其勇,一定会轻视齐军,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

计策操作:孙膑命令进入魏国境内的齐军第一天埋设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为五万个,第三天减为三万个。

庞涓行军三天查看齐军留下的灶后,认为齐军逃亡减员严重,便舍弃步兵,只带精锐骑兵日夜兼程追击齐军。

结局:庞涓中了孙膑的计谋,在马陵中了埋伏,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自杀。

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齐国则称霸东方,孙膑也名扬天下。

历史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

历史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

历史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历史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围魏救赵齐国的将军田忌经常同齐威王赛马。

他们赛马的规矩是:双方各下赌注,比赛共设3局,两胜以上为赢家。

然而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家。

这一天,田忌赛马又输给了齐威王。

回家后,田忌把赛马的事告诉了自己的高参孙膑。

这孙膑是军事家孙武的后代,饱读兵书,深谙兵法,足智多谋,被庞涓谋害残了双腿。

来到齐国后,很受田忌器重,被田忌尊为上宾。

孙膑听了田忌谈他赛马总是失利的情况后,说:“下次赛马你让我前去观战。

”田忌非常高兴。

又一次赛马开始了。

孙膑坐在赛马场边上,很有兴趣地看田忌与齐威王赛马。

第一局,齐威王牵出自己的上马,田忌也牵出了自己的上马,结果跑下来,田忌的马稍逊一筹。

第二局,齐威王牵出了中马,田忌也以自己的中马与之相对。

第二局跑完,田忌的中马也慢了几步而落后。

第三局,两边都以下马参赛,田忌的下马又未能跑赢齐威王的马。

看完比赛回到家里,孙膑对田忌说:“我看你们双方的马,若以上、中、下三等对等的比赛,你的马都相应的差一点,但悬殊并不太大。

下次赛马你按我的'意见办,我保证你必胜无疑,你只管多下赌注就是了。

”这一天到了,田忌与齐威王的赛马又开始了。

第一局,齐威王出那头健步如飞的上马,孙膑却让田忌出下马,一局比完,自然是田忌的马落在后面。

可是到第二局形势就变了,齐威王出以中马,田忌这边对以上马,结果田忌的马跑在前面,赢了第二局。

最后,齐威王剩下了最后一匹下马,当然被田忌的中马甩在了后面。

这一次,田忌以两胜一负而取得赛马胜利。

由于田忌按孙膑的吩咐下了很大的赌注,一次就把以前输给齐威王的都赚回来了不说,还略有盈余。

田忌以前赛马的办法总是一味硬拼,希望一局也不要输,结果因自己总体实力差那么一点,总是赛输了。

孙膑则巧妙运用自己的优势,先让掉一局,然后保存实力去确保后两局的胜利,这样便保证了整体的胜利。

历史寓言故事的成语故事:与狐谋皮从前有个人,他非常想穿一件皮袍,同时又最爱吃精美的佳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田忌和孙膑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田忌和孙膑的成语故事,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⑴田忌赛马
齐国的大将,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

由于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还没有结束,就无精打采地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

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方才看了赛马,威王的马比你的马快不了多少呀。


还没有说完,田忌瞪了他一眼:“想不到你也来挖苦我!”孙膑说:“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说你再同他赛一次,我有规定准能让你赢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着孙膑:“你是说另换一匹马来?”孙膑摇摇头说:“连一匹马也不需要更换。

”田忌毫无信心地说:“那还不是照样得输!”孙膑胸有成竹地说:“你就按照我的安排办事吧。

”屡战屡胜,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马匹的时候,看见田忌陪着孙膑迎面走来,便站起来讥讽地说:“怎么,莫非你还不服气?”田忌说:“当然不服气,咱们再赛一次!”
说着,“哗啦”一声,把一大堆银钱倒在桌子上,作为他下的赌钱。

齐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几次赢得的银钱全部抬来,另外又加了一千两黄金,也放在桌子上。

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开始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先以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局输了。

齐威王站起来说:“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孙膑先生,竟然想出这样拙劣的对策。

”孙膑不去理他。

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

孙膑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获胜了一局。

齐威王有点了。

第三局比赛,孙膑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战胜了一局。

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赛的结果是三局两胜,当然是田忌赢了齐威王。

还是同样的马匹,由于调换一下比赛的出场顺序,就得到转败为胜的结果。

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通过写孙膑为田忌设谋,使田忌在与齐王的赛马中取胜的故事,表现了孙膑细致的观察能力和运筹能力。

,写出了人物特点包含简明的运筹学原理。

⑵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赵国都城邯郸,双方战守年余,赵衰魏疲。

这时,齐国应赵国的求救,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八万救赵。

攻击方向选在哪里?起初,田忌准备直趋邯郸。

孙膑认为,要解开纷乱的丝线,不能用手强拉硬扯,要排解别人打架,不能直接参与去打。

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议说,现在魏国精锐部队都集中在赵国,内部空虚,我们如带兵向魏国折都城大梁猛插进去,占据它的交通要道,袭击它空虚的地方,向魏国的国
都大梁(今)进军,它必然放下赵国回师自救,齐军乘其怠倦,在预先选好的作战地区桂陵迎敌于归途,魏军大败,赵国之围遂解。

孙膑用围攻魏国的规定来挽救赵国的危困,这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很有名的战例,被后来的军事家们列为三十六计中的重要一计。

围魏救赵这一避实就虚的战法为历代军事家所欣赏,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⑶增兵减灶
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告急。

齐国派田忌率兵前往,直奔大梁。

魏将听到消息,放下韩国赶回,但齐军已经越过齐境而西进。

孙膑对田忌说:“他们三晋的军队素来慓悍勇武而看不起齐国,齐国有怯懦的名声,善于作战的人只能因势利导。

兵法上说,行军百里与敌争利会损失,行军五十里而与敌争利只有一半人能赶到。

(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落伍,)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

”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快乐,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

”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

孙膑估计魏军的行军速度,天黑应当赶到马陵。

马陵道路狭窄,旁多险阻,可以埋伏兵马,于是把一棵大树削去树皮,露出白木,在上面写上“死于此树之下”。

然后命齐军善射者持上万张弩,埋伏在道路两旁,约定好“天黑见到点着的火就一起放箭”。

庞涓果然于夜晚来到削去树皮的大树下,看见树上写着字,便钻木取火来照明。

字还没有读完,齐军万弩齐发,魏军大乱失去队形。

庞涓自知无计可施,
军队已彻底失败,只好自刎,临死说:“总算叫这小子成了名!”齐国乃乘胜全歼魏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回国,孙膑因此而名扬天下,世人皆传习他的兵法。

⑷因势利导
解释因:循;势:趋势;利导:引导。

顺着事情开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己方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

出处西汉·司马迁:“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名叫孙膑的大将,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用兵如神。

当时,魏国进攻韩国,韩向齐国求援。

齐国便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领兵攻魏。

在战斗中,孙膑利用敌人骄傲狂妄、轻视齐军的心理,向田忌献策,他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建议用逐日减灶的计谋,伪装溃败逃跑,诱敌深入。

田忌采纳了他的计谋。

骄傲的魏军果然中计,大模大样地尾随齐军进入一个叫马陵的险恶地带。

这时,早已埋伏好的齐兵万弩齐发,一举歼灭魏军。

这即是历史上有名的“马陵之战”。

孙膑利用敌人的骄傲心理,诱敌上当,所以获得战役的胜利。

⑸增兵减灶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兵法: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趋利者军半至。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

”庞涓行三日,大喜,
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

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

”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

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

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在孙膑增兵减灶的实例中,展示了孙膑高超的谋略艺术:通过减少做饭锅灶(10万~5万~3万)使庞涓相信齐兵胆小怯弱,士兵不断流亡而舍弃步军追击齐军。

当第三天晚上追至马陵时,孙膑又利用马陵道路狭窄、多险阻有利地形埋伏弓箭手,布下天罗地网。

其中减灶是现象,它反映的是灶多说明吃饭的人也就多,灶少吃饭的人也就少的道理,从而使庞涓坚信自己的判断,最终自投罗网。

⑹孙庞斗智
孙宾和庞涓同在鬼谷子门下学习兵法后,庞涓辞师下山,任魏国上将军之职。

翟向魏惠王推荐孙宾。

庞涓忌妒,诬陷孙宾通齐,残忍地施以刖刑黥刑,又骗他录写《孙子兵法》十三篇,打算写完了杀害他。

庞涓家丁暗告孙宾。

孙宾装疯,使庞不防,后得齐国大臣救助,逃出魏国。

孙宾至齐,被拜为军师之职,每一次用围魏救赵之计,在桂陵地方击败了庞涓统率的魏军。

第二次,孙宾用减灶之计,将庞涓诱入马陵道,用乱箭将他射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