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成语故事孔子对我国的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十分了解!那么你想知道有关孔子的一些成语故事吗?如果想知道可别错过了这篇文章,赶紧和小编我一起来了解吧!成语故事1、自强不息孔子离开曹国到宋国后,就和弟子们在大树下练习礼仪。

宋国的司马桓魋想要杀掉孔子,就把大树给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说:“咱们快点走吧。

”孔子说:“上天既然使我具备圣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样呢?”顺境不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练自己的机会,心存正义、自强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对手。

2、善与人交晏婴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政治家,为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婴的车夫回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婚,车夫不解。

其妻说,“我今天在门缝中看到你驾车经过门口,晏婴那么矮,做了宰相,名震诸侯,还是那么朴实无华、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仆役,却意气扬扬、傲气冲天,你这样没有出息,所以我要离婚。

”车夫听了这番话,就谦虚谨慎、发奋图强。

晏婴知道后,也努力培养他,后来车夫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礼,别人也越尊重他,从而能做到全始全终,所以孔子由衷地说:“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3、君子之态孔子弟子公孙赤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

”冉求认为太少,给了公孙赤母亲更多。

孔子说:“公孙赤到齐国去,肥马轻裘,威风凛凛。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帮助他人周急不济富,对年轻人救急不救穷,这是君子的态度。

4、满而不覆孔子到庙堂参观,看到一种倾斜易覆的器皿,守庙的人说是宥坐之器。

孔子说:“我听说宥坐之器,虚则欹(倾斜),中则正,满则覆。

明君常将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让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叹道:一切事物哪有满而不覆的道理呢?”弟子问:“敢问有保持满而不覆的办法吗?”子曰:“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他的言行、教诲被后人广泛传颂,并且在中国的成语中留下了许多与他相关的故事。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孔子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吧。

1. 孔子见鲁襄公。

孔子见鲁襄公,襄公问礼。

孔子对他说,“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君子之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有风度、有修养的人。

2. 孔子见鲁哀公。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子帅以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3. 孔子见卫灵公。

孔子见卫灵公,灵公问政。

孔子对他说,“政在附人。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政在附人”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他身边的人。

4. 孔子见柳下惠。

孔子见柳下惠,惠问学。

孔子对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巧言令色”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虚伪的言辞和表面的美好。

5. 孔子见颜渊。

孔子见颜渊,渊问学。

孔子对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成语,用来形容人生各个阶段的成就和境界。

6. 孔子见子路。

孔子见子路,路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周急不继富。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周急不继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不会因为急迫而失去风度和品行。

7. 孔子见子贡。

孔子见子贡,贡问学。

孔子对他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这句话后来成为了“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君子应该努力成就美好的品德和行为。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观念,也成为了中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希望通过学习这些成语故事,能够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

关于孔子的故事和成语有关孔子的成语故事有:以貌取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教无类、不耻下问、温故知新、闻一知十、举一反三、丧家之犬、道不拾遗、名正言顺、不舍昼夜、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当仁不让、成人之美、三思而行、察言观色、后生可畏、乐以忘忧、杀鸡焉用牛刀等等。

杀鸡焉用牛刀的故事春秋时期,孔子有一位叫子游的学生,非常赞同孔子所提倡的礼乐之道。

后来,他终于从政,到武城这个地方当了一名县令。

他并不因为武城是一座小城就嫌弃它,而是在这里教老百姓弹琴唱歌,让他们接受礼乐的熏陶。

后来,孔子带领众弟子们游说诸侯,路过武城,听到城中传来一派弹琴唱歌之声,就笑起来,说道:“杀鸡怎能用牛刀呢?”他的意思是说:武城不过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而礼乐却是治国的大道。

用礼乐大道来对小地方进行治理,就好像是用宰牛的刀去杀死一只鸡一样,实在小题大做。

子游听说老师来到武城,非常高兴,热情地接待了老师和同学们。

有一位同学向他转述了孔子对他的评价。

子游觉得老师的话欠考虑,就对孔子说:“以前您教导过我们,统治老百姓的人接受了礼乐大道,就知道怎样爱护百姓。

而老百姓学会了礼乐大道,就会变得恭顺听话,容易被官府驱使。

我觉得老师的教导,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在武城这个小城难道就不适用?”听了子游的一番话,孔子一下子醒悟过来,对自己轻易发表议论感到后悔。

于是他对随行的众弟子们说道:“子游的这番话理直辞正,你们一定要把它牢牢记在心上啊。

我刚才所说的‘杀鸡焉用牛刀’,只不过是一句玩笑罢了。

”以貌取人的故事春秋时,大教育家孔子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个叫子羽,一个叫宰予,子羽长得很丑,宰予长得很英俊。

孔子对他俩的态度截然不同。

子羽因为长得很难看,所以孔子第一次见到他时对他的印象就很不好。

孔子心中想:“这个人长得像个丑八怪,一定没有什么才气。

”因此,他对子羽的态度十分冷淡,后来子羽只好退学,回去自已钻研学问。

而宰予因为长得仪表堂堂,很有风度,加上他口才好,能说会道,因此孔子很喜欢他,认为这个学生将来一定很有出息。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是“饮水思源”。

相传,孔子的学生子贡在鲁国做官,受到百姓的尊敬。

子贡感到自己的成就来自于孔子的教诲,于
是写信向孔子述说自己的成就,并问孔子,“我在这里受到百姓的
尊敬,这都是您的教诲使然。

我应该怎样回报您呢?”孔子回信给
子贡,“你在那里能受到百姓的尊敬,这都是你自己的努力使然。

不要忘记饮水思源。

”子贡明白了,他的成就离不开孔子的教诲,
所以他要感恩师恩,饮水思源。

第二个成语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传,有一天,孔子
的学生子路问孔子,“老师,您说人要有远大理想,可是我总觉得
自己的能力有限,很难做到。

”孔子对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只要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就一定能够实现自
己的理想。

”子路听了孔子的话,鼓起勇气,努力学习,最终成为
了一名杰出的学者。

第三个成语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相传,孔子
的学生曾子问孔子,“老师,您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告诉他,“人们常常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
但更应该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

只有了解了别人,才能更好地与人
相处,做到知人善任。

”。

通过这些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孔子的思想,更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
常生活中,不忘饮水思源,脚踏实地,了解他人,做一个有智慧、
有情怀的人。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为社
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

关于孔子的成语故
以下是一些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 有教无类:孔子提倡教育应该不分贵贱、贫富、地域等差别,对所有人都应该一视同仁。

这个成语强调了教育的平等性和普遍性。

2. 见贤思齐:孔子曾经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这句话意思是看到有德行的人要向他学习,看到没有德行的人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问题。

这个成语强调了向优秀的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3. 不耻下问:孔子非常注重学习和求知,他提倡不耻下问,即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是可耻的。

这个成语强调了虚心学习和勇于请教的态度。

4. 温故知新:孔子认为学习不仅要掌握新知识,还要经常回顾已学过的内容,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这个成语强调了复习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性。

5. 学而不厌:孔子一生都致力于学习和教育,他提倡对学习保持热爱和持续追求的态度。

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的持久性和不满足于现状的精神。

这些成语故事反映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生态度和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成语故事

孔子成语故事

孔子成语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在孔子的言行举止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劝诫教育的意义,也反映了孔子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走在路上,看到一只猴子。

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觉得这只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弟子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子像人,有的说猴子像狗,还有的说猴子像猫。

孔子笑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因人而异,要尊重别人的观点,不要轻易去批判和否定。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曾经说过,“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使人不断地进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它们。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告诉他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懂得怜悯和宽容。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善意。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朋友子路从远方来看他,孔子非常高兴,对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5.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他说,“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结果,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出必果。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几个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孔子的成语故事简短20字

孔子的成语故事简短20字

孔子的成语故事简短20字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影响深远,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传承。

他的许多言行被后人传为佳话,成为了许多常用的成语。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孔子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兼听则明孔子曾经说过:“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做一个明智的人,就要多听多看,不要一味地自以为是,否则就会变得愚蠢无能。

二、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认为,一个人的言行要保持一致,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如果你说了什么就做什么,别人就会相信你的话,而且会愿意和你合作。

三、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即使是你的对手或者敌人,也可能会有比你更出色的地方。

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自以为是,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四、君子之交淡如水孔子认为,真正的友谊是淡泊的,不需要过多的言语和表现,只要心灵相通,就可以成为好朋友。

因此,我们要用心去交朋友,不要只看表面,而是要了解对方的内心世界。

五、不耻下问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就必须敢于问问题,不要怕被人笑话。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成长。

六、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认为,学习不是简单地记忆和背诵,而是要思考,要理解,要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七、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就必须敏捷地学习,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地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八、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认为,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挥出价值,只有在喜欢中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我们要喜欢学习,喜欢运用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

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要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巩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才能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第一个成语是“饮水思源”。

相传,孔子曾经在鲁国游学时,遇到了一个老人。

老人问孔子,“你为什么要学习?”孔子回答说,“学习是为了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老人又问,“你的德行是从哪里来的?”孔子想了想,然后说,“我的德行是从我的老师那里学来的。

”老人点点头,对孔子说,“那你应该知道,饮水思源,你要感恩你的老师,因为他是你学问的根源。

”孔子听了老人的话,深有感触,从此更加尊敬师长,饮水思源成为了他一生的行为准则。

第二个成语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们说,
“学习是一次长途旅行,但是这个旅行必须从我们的脚下开始。

只有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学习,才能走得更远。

”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要从基础做起,只有脚踏实地,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个成语是“养正之风”。

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一个人要想成
为一个有德行的人,就要养成正直的品格,做到言行一致。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行是需要通过日积月累的修养才能形成的,要养成正直的品格,做到言行一致,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第四个成语是“不耻下问”。

相传,孔子曾经对他的学生说,“一个人要想学
到更多的知识,就要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请教。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不要因为自己的骄傲而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以上就是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这些成语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理念,
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成语故事中汲取智慧,成为有德行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的成语故事
一:尽善尽美
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
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二:侃侃而谈
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
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
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三: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
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四:道不拾遗
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五:登堂入室
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
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
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