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专题训练
高中光学练习题

高中光学练习题
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传播和光现象。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光学知识是必修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光学知识,以下是一些高中光学练习题。
题目一:
1. 白炽灯发出的光是怎样产生的?它的频率是多少?
2. 请简要描述反射、折射和散射的概念。
题目二:
1. 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使用。
2.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像会发生什么变化?请说明原因。
题目三:
1. 请解释光的全反射现象。
2. 当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题目四:
1. 什么是色散现象?请举例说明。
2. 请解释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会产生彩色光谱。
题目五:
1. 请解释什么是干涉现象?给出两种产生干涉的条件。
2. 干涉现象可以用来测量什么物理量?
题目六:
1. 请解释什么是衍射现象?给出一个衍射的实际应用。
2. 衍射级数的数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题目七:
1. 请解释什么是偏振现象?偏振光有什么特点?
2. 偏振光可以用来检测什么?
以上是一些高中光学练习题,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和深化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同学们可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深对光学原理的理解。
希望这些练习题对大家学习光学有所帮助!。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含有答案)

中考物理《光学实验》专题训练(含有答案)一、实验题1.某小组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将测得的物距u、像距v、计算的u+v、成像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物距u(厘米)像距v(厘米)u+v(厘米)像与物大小比较像的虚实160.012.072.0缩小实像250.012.562.5缩小实像340.013.353.3缩小实像430.015.045.0缩小实像518.022.540.5放大实像616.026.742.7放大实像714.035.049.0放大实像812.060.072.0放大实像①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a)根据实验序号1~4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
(b)根据实验序号__________的数据,分析比较物距u和像距v的大小关系与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u < v。
①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像距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______。
①根据实验序号1~8的数据,分析比较u+v随物距u变化的情况,推测凸透镜成实像时,u+v存在___________(选填“最小值”或“最大值”),且当物距u在________范围内可以找到这个极值。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君同学选取一块平板玻璃、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刻度尺、白纸、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①小君将蜡烛A点燃置于玻璃板前,将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移动,人眼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观察.在寻找像的位置时,小君发现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原因是_____(选填“玻璃板太厚”或“玻璃板未竖直安装”).①实验器材调整正常后,将玻璃板向蜡烛A靠近时,A蜡烛像的大小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小明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1)如图所示,让太阳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改变另一侧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3)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a.在表中横线上填写相应内容_________.b.当烛焰从远处靠近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_____(“靠近”或“远离”)透镜.c.如图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d.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4.小波制作了如图所示镂空的“F”字样LED发光字来充当物体,如图乙所示将发光字(图中未标)、带小孔的不透明纸板、半透明塑料板(光屏)依次置于光具座的A、B、C位置。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实验1.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刚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
(1)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当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位置,点燃蜡烛,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如图所示的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______。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选填“完整的像”、“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4)实验过程中,蜡烛会逐渐变短,为了使蜡烛的像能始终成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______调整(选填“上”或“下”)。
(5)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面”或“后面”)。
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3)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4)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______;(5)小明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6)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7)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8)一位同学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A,接下来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光屏应该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像B与像A比较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训练-光学

物 理 专题训练试题(1)光学班级 姓名 成绩一、(10分)如图所示,AB 表示一平直的平面镜,21P P 是 水平放置的米尺(有刻度的一面朝着平面镜),MN 是挡光 板,三者相互平行,板MN 上的ab 表示一条竖直的缝(即 ab 之间是透光的)。
某人眼睛紧贴米尺上的小孔S (其位 置如图所示),可通过平面镜看到米尺的一部分刻度。
试 在本题图上作图求出可看到的部位,并在21P P 上把这部分涂以标志。
二、(10分)横截面为矩形的玻璃棒被弯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一束平行光垂直地射入平表面A 上。
为了使通过表面A 进入的光全部从表面B 射出,求R/d 的最小值。
已知玻璃的折射为1.5。
三、(10分)半径为R 的半圆柱形玻璃砖,横截面如图所示,O 为圆心。
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2。
当光由玻璃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45°,一束与MN 平面成450的平行光束射到玻璃砖的半圆柱面上,经玻璃折射后,有部分光能从MN 平面上射出。
求能从MN 平面射出的光束的宽度为多少?M O NR45四、(15分)如图所示, 有一薄平凸透镜,凸面曲率半径R =30cm ,已知在近轴光线时:若将此透镜的平面镀银,其作用等于一个焦距是30cm 的凹面镜;若将此透镜的凸面镀银,其作用也等同于一个凹面镜,求其等效焦距。
五、(15分)人眼能看清楚的最近距离叫近点, 能看清楚的最远距离叫远点. 正常人眼睛观看25 cm 距离处的物体时,用眼不容易感到疲劳,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某人的眼睛的近点是10cm ,明视范围是80cm ,当他配上-100度的近视镜后明视范围变成多少?(通常把眼镜焦距的倒数称为焦度,用D 表示,当焦距的单位用“米”时,所配眼镜的度数等于眼镜焦度的100倍)(眼睛能看清处的)六、(10分)焦距为20cm 的薄凸透镜和焦距为18cm 的薄凹透镜,应如何放置,才能使平行光通过组合透镜后成为 1、平行光束;2、会聚光束;3、发散光束;(所有可能的情况均绘图表示)。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 专题训练(一) 光学作图一

人教版八上物理专题训练(一)光学作图一1.如图所示,光射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2.请按照要求画图:在图中,做出入射光线,标出反射角。
3.如图所示,是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路图,请你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4.如图所示,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5.自行车尾灯结构如图所示,夜晚当有光照射到尾灯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
试画出图中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6.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ʹBʹ。
7.根据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请画出像AʹBʹ所对应的物体。
8.AʹOʹ是AO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请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9.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从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A点的光路图。
10.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眼睛通过玻璃板看到烛焰顶端”的光路图。
11.A点是蜡烛的位置,它在平面镜中的像的位置在B点,如图所示,请画出在S处看到蜡烛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12.如图是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确定点光源S及其像Sʹ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13.如图所示,在某房间的天花板上装有平面镜M,S是一灯泡,P为不透明的墙,请画出灯泡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能够照亮P墙右侧区域的光路图。
14.如图,一束光沿AO方向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按要求作图)15.如图所示,OC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做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6.如图所示,OC为折射光线,根据折射光线做出相应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7.图中OAʹ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ʹ的大致位置。
18.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A点。
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初中物理竞赛训练光学

物理竞赛专题训练(光学部分1)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3分)1. 在没有其他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舞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蓝色B.全身红色C.上衣呈红色,裙子呈蓝色D.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色2. 人在水中看岸上的东西要变得高大,图1中描述这一现象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3.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是 ( )A.用光亮的金属勺的背面照脸看到的像 B.平静湖面上看到岸边景物的倒像C.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 D.日食和月食现象4.关于平面镜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靠近镜面时,像不变,像到镜面距离变小,人看像时视角变大。
B.人靠近镜面时,像变大,像到镜面距离变小,人看像时视角变大。
C.人远离镜面时,像变小,像到镜面距离变大,人看像时视角变小。
D.人远离镜面时,像不变,像到镜面距离变大,人看像时视角不变。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时,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断凸透镜的焦距 ( )A.小于9厘米 B.大于9厘米C.等于9厘米 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6.如图3所示,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去。
要想使平面镜中小球的像沿着竖直方向落下,则镜面及桌面间的夹角。
应为 ( )A.300 B。
450 C.600 D.9007.光线由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再由玻璃砖射入空气,图4所示是几种可能的光路图,O点是半圆形玻璃砖的圆心,指出哪些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 )8.一位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
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5 中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30厘米 B.一定小于10厘米C.一定在10厘米到15厘米之间 D.一定在10厘米到20厘米之间9.一物体在透镜前20cm处,当它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其倒立像的移动的速度小于物体移动速度,可见此透镜是 ( )A.凸透镜、焦距小于10cm B.凸透镜、焦距大于10cmC.凹透镜、焦距小于10cm D.凹透镜、焦距大于10cm10.老师在给同学照相时,发现镜头上落了一只苍蝇,则()A、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放大的苍蝇B、照出的相片上有一只缩小的苍蝇C、照片上没有苍蝇,只是照片略暗一些D、无法判断11.小明的爷爷和奶奶都是老花眼,爷爷的更重一些,小明的爸爸是近视眼。
初二物理光学竞赛专题训练

初二物理光学竞赛专题训练班级:姓名:一.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1.甲乙两人在照同一个镜子。
甲在镜中看到了乙的眼睛。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XXX也一定能看到甲的眼睛;B乙只能看到甲的眼睛;XXX不可能看到甲的眼睛;XXX不可能看到甲的全身2.XXX在听讲座时,想把银幕上用投影仪投影的彩色幻灯片图像用照相机拍摄下来。
由于会场比较暗,他使用了闪光灯。
这样拍出来的照片()A.反而看不清投影到银幕上的图像,倒是把银幕上的一些污渍拍出来了B.色彩鲜艳,比不用闪光灯清楚多了C.色彩被“闪”掉了,拍到的仅有黑色的字和线条D.与不用闪光灯时效果一样,因为拍摄的是银幕上的像,而不是实际的景物3.生物显微镜的镜筒下面有一个小镜子,用来增加进入镜筒的光强。
如果小镜子的镜面可以选择,在生物课上使用时,效果最好的是:()A.凹型镜面B.凸型镜面C.平面镜面D.乳白平面4.用两块平面镜做成如下图的潜望镜,两平面镜中央的距离为L,目前用此潜望镜观察正前方一物体AB,那末人从潜望镜中看到AB的像距物体AB的程度距离是多少?(作图并说明)5.一面镜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
他要看到自已的全身,则(。
) A.应后退到距镜2米远处。
B.应前进到距离O.5米远处。
C.应后退到距离4米远处。
D.无论前进或后退都不能实现6.有些电工仪表的刻度盘上有一个弧形缺口,缺口下面有一面镜子,它的作用是[。
]A.读数时使眼睛处于正确位置。
B.增加刻度盘的亮度。
C.检验仪表是否程度。
D.便于观察仪表的内部结构。
7.图是一张在湖边照相的照片。
因为湖程度静,岸上风景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
下列几种方法中哪种不能用来正确辨别真实风景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A.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B.倒影比真实风景的模糊度略差一些。
C.倒影中人物排列的左右位置与照相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
D.倒影中人物的身高比真实人物略大一些。
8.一般人脸宽(包括两耳)约18厘米,两眼的光心相距约7厘米,两眼光心离头顶和下巴分别为10厘米和13厘米.当平面镜竖直放置时,则至少要用多大的平面镜(矩形),才能看到自己脸的全部?XXX所示,令B、C为人的两眼,A、D为人的两耳,XXX为平面镜,A’、D’为人的两耳在镜中的像.9.如图所示为潜望镜工作原理图。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的作图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训练——光学的作图1.如图是一束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到水面,试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如图所示,潜水员的眼睛在水面以下A处,观察岸上的物体。
图中的两个B1和B2分别是物、像的位置,请在图中作出潜水员观察物体的光路图。
3.画出图中,平行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的折射光路。
4.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A′B′,保留作图痕迹。
5.某同学用激光笔照射玻璃砖探究光学规律时,观察到光在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如图所示。
请画出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6.如图所示,S是发光点,请画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S 的位置,并画出由S点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通过A点的光路图。
7.下图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OB,请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AO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OC。
8.请你完成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9.作出图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10.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后再经平面镜反射,请完成光路图。
11.一条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其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并标出入射角的度数。
12.如图所示,激光笔从A点发出激光,在平面镜上留下一个红色亮点O,请画出激光入射到镜面和离开镜面后的径迹。
13.如图,物体AB正立在平面镜前,请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14.如图所示,水池边有一路灯S,路灯上方有一平面镜MN,S发出的光能经MN反射后射入水中,请画出:(1)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 ;(2)经MN反射后过A点的反射光线OA;(3)OA照射到水池底的光路图。
15.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老师告诉学生,池塘里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大不能贸然下水游泳。
下图为解释这一现象的情景,其中A为水底的物体,A′是岸边儿童看到的A的像。
请你在图中作出过O点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16.如图甲所示,用跳棋子完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后,小辉偶然发现在镜前某一角度,棋子A的像恰好被棋子B“挡住”了;图乙为该场景的简图,图中C为小辉眼睛的位置,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完成符合题意的光路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专题训练
班级 姓名 总分
单项选择题
1、光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透明的标准平面样板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B.用三棱镜观察白光看到的彩色图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在光导纤维束内传送图象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D.光学镜头上的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2、单色光从介质射向真空,入射角为 α (α≠0 ) ,折射角为 β(β≠0 ),则这种单色光在真 空中的 光速与介质中的传播光速的比值以及该介质对真空的临界角分别是( A. C. ) )
sin sin
sin sin
arcsin arcsin
sin sin sin sin
B. D.
sin sin
sin sin
)
arcsin arcsin
sin sin sin sin
3、关于电磁波谱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γ 射线是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C.紫外线比紫光更容易发生干涉和衍射
A.伦琴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射到固体上,使固体原子的内层电子受激发而产生的
D.在电磁波谱中,最容易发 生衍射现象的是 γ 射线 4、在真空中的频率为 f,波长为 λ,光速为 c,射入折射率为 n 的介质中时,下列关系 中正确的是 A.速度是 c,频率为 f,波长为 λ C.速度是 c/n,频率为 f/n,波长为 λ/n B. 速度是 c/n,频率为 f,波长为 λ/n D.速度是 c/n,频率为 f,波长为 λ )
5、如图所示,a、b、c、d 四个图是不同的单色光形成的双缝干涉或单缝衍射图样.分 析各图样的特点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a、b 是光的干涉图样 B.c、d 是光的干涉图样 C.形成 a 图样的光的波长一定比形成 b 图样光的波长长 D.形成 c 图样的光的波长一定比形成 d 图样光的波长长 6、如图,P 是一偏振片,P 的透振方向(用带有箭头的实线表示)为竖直方向。
下列四 种入射光束中,哪种照射 P 时不能 在 P 的另一侧观察到透射光( ) .. A.太阳光 B.沿竖直方向振动的光
光束
P
C.沿水平方向振动的光 D.沿与竖直方向成 45°角振动的光 7、如图甲所示,在一块平板玻璃上放置一平凸薄透镜,在两者之间形成厚度不均匀的空 气膜,让一束单一波长的光垂直入射到该装置上,结果在上方观到如图乙所示的同心内疏 外密的圆环状干涉条纹,称为牛顿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B. 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玻璃上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C. 干涉现象是由于凸透镜上表面反射光和凸透镜下表面反射光叠加形成的 D. 干涉条纹不等间距是因为空气膜厚度是均匀变化的 8、在学习光的色散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演示实验,让某特制的一束复色光由 空气射向一块平行平面玻璃砖(玻璃较厚) ,经折射分成两束单色光 a、b,已知 a 光是 红光,而 b 光是紫光,你认为图中哪个光路图是正确的( b 两束,则( ) ) 9、如图所示,水下光源 S 向水面 A 点发射一束光线,折射光线分成 a, A.在水中 a 光的速度比 b 光的速度小 B.用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做实验,a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大于 b 光的间 距 C.a、b 两束光相比较,b 光的波动性较强,a 光的波动性较弱 D.若保持入射点 A 位置不变,将入射光线顺时针旋转,则从水面上方观察,a 光先消失 10、如图所示,ABCD 为同种材料构成的柱形透明体的横截面,材料的折射率 n=1.6,其 中 ABD 部分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CD 部分为半圆形.一束单色平行光从真空垂直射向 AB 或 AD 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 AB 面中点射入的光线不一定从圆弧的中点射出 B.从 AB 面射入的所有光线经一次反射和折射后都能从 BCD 面射出 C.从 AB 面中间附近射入的光线经一次反射和折射后能从 BCD 面射出 D.若光线只从 AD 面垂直射入,则一定没有光线从 BCD 面射出 11、在一次讨论中,老师问道: “假如水中相同深度处有 a、b、c 三种不同颜色的单色 点光源,有人在水面上方同等条件下观测发现,b 在水下的像最深,c 照亮水面的面积 比 a 的大。
关于这三种在水中的性质,同学们能做出什么判断?”有同学回答如下: ①c 光的频率最大 ③b 光的折射率最大 A. ①② C. ②④ ②a 光的传播速度最小 ④a 光的波长比 b 光的短 ) B. ①③ D. ③④
根据老师的假定,以上回答正确的是(
12、用 a、b、c、d 表示四种单色光,若(
)
①a、b 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a 的临界角小于 b 的临界角; ②用 b、c 和 d 在相同条件下分别做双缝干涉实验,c 的条纹间距最大 ③用 b、d 照射某金属表面,只有 b 能使其发射电子。
则可推断 a、b、c、d 可能分别是 A.紫光、蓝光、红光、橙光 C.紫光、蓝光、橙光、红光 是( ) B.蓝光、紫光、红光、橙光 D.紫光、橙光、红光、蓝光
13、红、黄、蓝三束单色光,在某介质内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真空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在该介质中传播时蓝光速度最大 B. 光 从该介质射入真空时蓝光偏折角最大 C. 若蓝发生了全反射,则红光、黄光也一定发生了全反射 D. 若三种色光分别用同一个 装置进行双缝干涉,蓝光干涉条纹 间距最大。
14、一束复色光从长方体玻璃砖上表面射入玻璃,穿过玻璃砖从 侧表面射出,变为 a、b 两束单色光,如图所示.这两束单色光相 比较( ) B.b 光光子的能量较大 D.在玻璃中 b 光传播速度较大 A.玻璃对 a 光的折射率较大 C.在真空中 a 光波长较短
15、英国科学家瑞利于 1871 年证明:一束光穿过大气
x 距离后,其强度从 I 0 下降为
I ( x) 的公式为 I ( x) I 0e ax ,其中
2 4 | n 1|2 叫做吸收系数,式中 为光的 4 3 c N
3
19 4 频率, c 为光速,标准状况下, N 2.69 10 个/厘米 , n 1 2.78 10 。
定义
1 A 1 ,叫做衰减长度,它表示光经过 A 距离后其强度降低到原来的 0.368 。
根 e
据以上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 A.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红光 C.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黄绿光 16、右图是一个 ) B.可见光中衰减最厉害的是紫光 D.不同颜色的光衰减程序基本相同
1 圆柱体棱镜的截面图,图中 E、F、G、H 将半 径 4 5 ,若平行光 3
OM 分成 5 等份,虚线 EE1、FF1、GG1、HH1 平行于半径 O N,O N 边可吸收到达其上的所有光线.已知该棱镜的折射率 n= 束垂直入射并覆盖 OM,则光线( )
A.不能从圆弧 NF1 射出 C.能从圆弧 G1H1 射出
B.只能从圆弧 NG1 射出 D.能从圆弧 H1M 射出
17、如图所示,空气中有一横截面为半圆环的均匀透明柱体,其内圆半径为 r,外圆半 径为 R,R= 2 r。
现有一束单色光垂直于水平端面 A 射入透明柱体,只经过两次全反 射就垂直于水平端面 B 射出。
设透明柱体的折射率为 n,光在透明柱体内传播的时间为 t,若真空中的光速为 c,则( A. n 可能为 3 C. t 可能为 )
B. n 可能为 0.5
4.8r 2 2r D. t 可能为 c c 请使用 2B 铅笔将下列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
A B C D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2
A B C D
3
A B C D
4
A B C D
5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
8
A B C D
9
A B C D
10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 D
13
A B C D
14
A B C D
15
A B C D
16
A B C D
17
A B C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