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食品安全标准及审查细则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标准及审查细则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法规、食品安全标准等,以食品质量安全为原则,审查细则为依据,特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及审查细则管理制度。
二、食品安全标准要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章第二十条的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所有公司员工都必须以此为准则:1.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每年的产品型式检验必须检测相关项目。
2.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必须严格按照GB2760的使用要求来执行研发、生产投料。
3.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必须严格按照GB20580的要求来确定和标识产品的营养成分。
4.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医学、教育网整理、标识、说明书的要求;必须严格按照GB7718的要求来确定和标识产品的标签内容。
5.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严格按照GB7099及GB14881的标准要求来执行生产过程的卫生要求。
6.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相关人员要熟悉食品安全法,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7.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检验员要严格按照检验标准来进行检验,并制定相关检验规程。
8.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
三、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本公司生产类别(糕点类)如下的审查细则来执行1.本公司生产糕点产品包括以粮、油、糖、蛋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辅料,并经调制、成型、熟制、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食品,如月饼、面包、蛋糕等。
现本公司以烘烤类糕点为主包括(酥类、松酥类、松脆类、酥层类、酥皮类、松酥皮类、糖浆皮类、硬酥类、水油皮类、发酵类、烤蛋糕类、烘糕类等);2.基本生产流程及关键控制环节2.1生产的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包括原辅料处理、调、打皮/打浆、成型、烘烤、冷却和包装等过程。
2.2关键控制环节。
原辅料、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配方要求添加,尤其添加剂2.3容易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一、管理体系概述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根据《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本体系旨在规范企业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过程,确保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认证范围1. 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2. 食品原辅料、包装材料供应商;3. 食品相关服务单位。
三、认证标准本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遵循以下标准:1. GB/T 22000-2006《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2. GB/T 27341-2009《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要求》;3. GB/T 27342-2009《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销售要求》;4. GB/T 27343-2009《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餐饮服务要求》。
四、认证流程1. 企业提交认证申请;2. 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现场审核;3. 认证机构根据审核结果,发放认证证书;4. 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进行定期监督审核;5. 认证证书有效期满前,企业需重新申请认证。
五、管理体系文件1. 食品安全方针;2. 食品安全目标;3.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手册;4.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程序文件;5. 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6. 食品安全操作规程;7. 食品安全记录。
六、人员培训与考核1. 企业应对员工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食品安全意识;2. 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考核,确保员工掌握食品安全操作规程;3. 企业应设立食品安全管理员,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
七、设施设备与环境卫生1. 企业应具备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设施设备;2. 企业应建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施设备正常运行;3. 企业应保持生产、加工、销售场所环境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八、原辅料、包装材料及产品检验1. 企业应采购符合国家标准的原辅料、包装材料;2. 企业应对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3. 企业应定期对产品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作业指导书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罐头企业审核作业指导书(试行)※※※※※※※※※※※※※※※※※※※※※※※※※※※※※※※※※※※※※※※※※※※※※※※※※※※※※※※※※※※※※HACCP体系评价准则课题研究组二OO五年一月六日目次1范围 (1)2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1)3术语和定义 (3)4审核总要求 (5)5文件评审 (8)6现场审核要点 (9)7风险分析及验证或(和)检测要求 (44)8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 (46)9监督审核要求 (47)10参考文献目录 (47)11解释部门 (47)12起草单位 (47)13主要起草人 (48)附件 (49)审核实施帮助一产品特性 (51)审核实施帮助二最终产品特性 (54)审核实施帮助三生产过程描述 (55)审核实施帮助四危害分析工作单与HACCP计划 (58)审核实施帮助五主要生产设备及检验能力...................................6l审核实施帮助六产品卫生质量的法律法规 (63)审核实施帮助七典型韵前提方案 (64)审核实施帮助八危害分析验证记录 (67)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罐头企业审核作业指导书1范围本指导书通过典型审核活动的概述为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活动的策划与实施提供了指南,其适用程度取决于特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范围和复杂程度以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结论的预期用途。
本指导书适用于罐头类专业,对应于《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范围分类表》的专业代码为C1450。
应用本指导书时必须识别适用性。
本指导书是根据HACCP—EC—0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HACCP—EC—0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罐头生产企业要求》,《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结合罐头类制品专业的特点,在专业方面提供审核指南,作为专业技术支持,这些意见不是认证准则的补充和取代,审核时,应以认证准则为依据。
国家对于食品行业正在实施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应予以关注。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版本:02/0文件编号:CQM/ZY-SH-05-4发布日期:2007年08月28日修订日期:2008年03月01日实施日期:2008年04月01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目录1. 目的 (2)2. 适用范围 (2)3. 引用文件 (2)4. 文件审核 (2)4.1文件初审 (2)4.2现场的文件审核 (3)4.3其他情况下的文件审核 (3)5. 审核计划 (3)5.1基本要求 (3)5.2第一阶段审核计划 (3)5.3第二阶段/再认证审核计划 (4)5.3监督审核计划 (4)5.4多场所抽样要求 (5)6.现场审核 (5)6.1第一阶段审核 (5)6.2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7)6.3监督审核 (9)6.4再认证审核 (10)7 审核记录的要求 (10)8. 标准条款审核要点(以下编号为标准条款号) (1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1. 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避免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 22000—2006)的认证审核工作。
3. 引用文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CQM/CX-21-2008 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CQM/CX-25-2008 监督和再认证程序CQM/ZY-SL-00-11 认证项目管理指南4. 文件审核4.1 文件初审在任何情况下,文件初审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开始之前完成。
文件初审内容应包括:a)食品安全方针、目标;b)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及各文件间相互关系的描述;d)标准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文件及记录清单;e)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包括原辅材料、与产品接触的材料及终产品)及预期用途的说明、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说明)、危害分析、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f)布局图:工厂周围环境图(包括工厂平面图)、车间布置图、车间人流图、物流图;给水图、排水图气流图(必要时)等;g)符合有关规定的许可或资质证明;h)与认证申请必备条件相关的信息资料。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经验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审核经验在多年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的审核实践中,对如何审其体系文件、如何关注其重点积累了一些经验体会,愿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并求指正。
方法/步骤1. 1文件审核概述受审核方建立和提交的管理体系文件一般包括管理手册和(或)涉及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及职责的文件、程序文件、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原辅料及终产品特性描述、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要求说明、操作规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记录等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以及受审核方相关的申请资料。
文件审核时首先应对管理手册和(或)涉及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及职责的文件及程序文件进行审核,同时结合行业特点对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管理体系文件(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 计划、原辅料及终产品特性描述、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要求说明等)进行文件审核,主要审核管理体系文件与企业规模、性质与复杂程度的适宜性,与目的范围的一致性,与审核准则及法律法规的符合性,以及管理体系文件的可操作性和审查文件是否有错漏等方面。
对受审核方的文件审核分现场审核前对受审核方管理体系文件的初审及现场文件审核两个阶段进行,应全面判断管理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
初审时应了解受审核方基本情况,同时判断是否可以进行现场审核。
现场审核时应特别注重审核文件的作用和有效性。
文件审核应贯穿整个审核的全过程,再认证审核及监督审核(变化时)也应进行文件审核。
2. 2现场审核前的文件初审在初审和再认证审核前受审核方均要上报必要的申请资料,同时在监督审核前也应沟通变化情况,并应关注和了解食品链上的重大食品安全信息。
在现场审核前,根据申请资料的信息,再认证及监督的变化情况以及重大情况安全信息对受审核方文件化进行初步审核,审核的重点内容包括管理手册和(或)涉及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职责、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及职责的文件、程序文件、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原辅料及终产品性描述、工艺流程图及工艺要求说明等相关的文件。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操指南最新版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操指南最新版Food safety is a major concern for consumers, manufacturers, and governments around the world. 食品安全是全球消费者、生产商和政府的主要关切。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food supply chain is crucial to prevent foodborne illnesses and protect public health. 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对于预防食源性疾病和保护公共健康至关重要。
In China,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regulat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distribution of food products. 在中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在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分销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These standards are designed to ensure that food products are safe for consumption and meet specific quality and hygiene requirements.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食品产品对人体安全并符合特定的质量和卫生要求。
The latest edition of the Food Safety National Standards Practical Guidelines provides comprehensive guidance on implementing and complying with the national food safety standards.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实操指南最新版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指导如何实施和遵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提示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要点提示食品安全小组:5.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策划1.食品安全小组是如何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策划的?5.6沟通5.6.1外部沟通1.公司如何与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和消费者进行沟通,主要沟通哪些内容?2.是否指定了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外部沟通人员?其职责和权限是否明确?3.顾客对本公司食品安全有哪些要求?政府监管部门对本公司产品安全有哪些要求?5.6.2内部沟通1.公司如何进行食品安全信息的内部沟通?有哪些具体安排?通常沟通哪些内容?2.食品安全小组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的?3.这些信息是否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5.7应急准备和响应1.公司识别了哪些紧急状况?针对这些状况是否建立了应急准备和响应程序?2对这些程序是否进行了演习?对演习是否进行了总结分析?7.1总则1.公司对实现安全产品所须的过程是否进行了策划?这些策划是否包括前提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2.公司是否按这些策划的活动及其变更实施和运行?效果如何?7.2前提方案1.组织是否已建立了前提方案?查看前提方案是否包括了标准中要求考虑的11项信息?2.前提方案是否已获得食品安全小组的批准?3.组织在制定前提方案时识别了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将这些要求应用于组织的前提方案?4.前提方案中是否规定了如何管理前提方案中包括的活动?5.对前提方案的验证是否进行了策划?是否实施了验证?7.3实施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1.查看食品安全小组名单,确认是否有多学科(生产、检验、技术、机械、采购、销售、人事等)的人员组成?他们是否具有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所须的知识和经验?抽查部分人员查看是否保留了有关知识和经验的记录?2.对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是否进行了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八个方面?3.是否识别了与这些原料、辅料和与产品接触的材料有关的法律法规要求?4.对上述描述如何进行更新?查看更新情况.5.对终产品特性是否在文件中进行了描述?描述的内容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7个方面?6.是否确定了与终产品有关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要求?7.在什么情况下对上述描述要进行更新?8.是否将终产品的预期用途和合理的预期处理,以及非预期但可能发生的错误处置和误用在文件中予以描述?10.是否规定了该产品适宜的消费人群及易感人群?11.是否绘制了流程图?查看流程图清晰、准确和足够详尽?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5个方面?12.食品安全小组何时在现场对流程图的准确性进行了核对?13.对现有的控制措施和过程参数是否进行了描述?其详略程度是否足以实施危害分析?14.对可能影响控制措施的选择及其严格程度的外部要求是否进行了描述?在什么情况下要对描述进行更新?7.4危害分析1.查看危害分析工作单,确认对所有合理预期发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是否进行了识别?识别是否合理充分?2.针对识别的每一危害是否确定了该危害在终产品中的可接受水平?在确定可接受水平时是否考虑了已发布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记录了确定的依据?3.对已识别出的食品安全危害是否进行了危害评估?评估时是否考虑食品安全危害造成不良健康后果的严重性及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描述了评估的方法?4.如何选择适宜的控制措施组合?是否在文件中描述了所使用的分类方法学和参数?5.查看评估的结果是否合理?7.5操作性前提方案的建立查看《操作性前提方案》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6项内容(确定的危害、控制措施、监视程序、方案失控时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职责权限以及监视的记录要求)?查看每个方案是否充分可行?该方案是否针对危害分析已确定的危害?7.6HACCP计划的建立1.查看《HACCP计划》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7项内容(确定的危害、控制措施、关键限值、监视程序、关键限值超出时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职责权限以及监视的记录要求)?HACCP计划是否充分可行?《HACCP计划》是否针对危害分析已确定的危害?2.查看每一个CCP点的《HACCP计划》,确认关键限值是否可测量?是否直观、快速、有效?是否将关键限值选定的理由和依据形成文件?若将主观信息作为关键限值是否有指导书、规范和教育及培训培训的支持?3.查看每一个CCP点的《HACCP计划》,确认关键控制点的监视系统是否包括监视的对象、方法、频次、与监视和评价监视结果有关的职责和权限以及记录的要求?确认监视的方法和频次是否能够及时识别关键限值超出?3.查看每一个CCP点的《HACCP计划》,确认计划中规定的关键限值超出时所应采取的纠正和纠正措施是否合理有效?7.7预备信息的更新、描述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文件的更新1.在什么情况下应对制定的《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进行更新?2.通常应更新哪些信息?3.必要时应修改哪些文件?7.8验证策划1.食品安全小组对验证活动是否进行了策划?策划的结果是什么(一般以文件形式)?2.查看验证策划活动的结果(文件)确认内容是否规定了验证活动的目的、方法、频次和职责?3.查看验证策划活动的结果(文件)确认是否对前提方案、危害分析、HACCP计划、操作性前提方案、危害的可接受水平以及其他程序的实施的验证活动进行了规定?8.1总则1.食品安全小组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和改进活动进行了哪些策划?2.是否实施了验证和改进活动?8.2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1.在什么情况下食品安全小组要对控制措施组合进行确认?2.查看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确认记录了解确认是否是在《HACCP计划》和《操作性前提方案》中的控制措施实施之前以及变更以后进行?查看控制措施组合的确认结果是否有效?3.了解当确认结果表明不能满足一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时,对控制措施组合是否进行了修改和重新评估?8.4.2单项验证结果的评价1.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验证的每个结果进行了系统的评价?并查看评价的结果确认评价的方法、时间间隔是否适宜?2.当验证证实不符合策划的安排时是否采取了适当措施?8.4.3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1.食品安全小组是否对验证活动的结果进行了分析?2.查看分析的结果和记录是否包括标准要求的5项内容?3.分析的结果是否已作为管理评审及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更新的输入?品控部:5.6沟通1.品控部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外部沟通的职责是什么?你们是如何开展沟通的?2.是否知道向公司指定的哪些人员汇报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问题?7.2前提方案1.询问品控部是否持有《前提方案》?2.品控部对厂区、车间环境卫生、生产人员的个人卫生、设备器具卫生、虫鼠害防治情况、有毒有害化学品管理、交叉污染预防情况、消毒水的余氯、卫生间卫生、更衣室卫生、废弃物的管理等是否进行了例行的监督检查?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查看检查记录?确认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3.查看品控部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洗消毒效果验证记录(包装间环境采样,设备、器具、包装间人员的工作服、手等的涂抹试验),确认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采样和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是否进行了整改?4.是否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对车间水龙头出水口进行水质检测,抽查水龙头出口水质余氯及微生物抽查检测记录、水质检验报告(全项)、软水处理检验记录,确认执行情况。
ZYS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版本:02/0文件编号:CQM/ZY-SH-05-4发布日期:2007年08月28日修订日期:2008年03月01日实施日期:2008年04月01日编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目录1.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适用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文件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件初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场的文件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他情况下的文件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审核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基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阶段审核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阶段/再认证审核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监督审核计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多场所抽样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6.现场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版本:02/0文件编号:CQM/ZY-SH-05-4发布日期:2007年08月28日修订日期:2008年03月01日实施日期:2008年04月01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目录1. 目的 (2)2. 适用范围 (2)3. 引用文件 (2)4. 文件审核 (2)4.1文件初审 (2)4.2现场的文件审核 (3)4.3其他情况下的文件审核 (3)5. 审核计划 (3)5.1基本要求 (3)5.2第一阶段审核计划 (3)5.3第二阶段/再认证审核计划 (4)5.3监督审核计划 (4)5.4多场所抽样要求 (5)6.现场审核 (5)6.1第一阶段审核 (5)6.2第二阶段现场审核 (7)6.3监督审核 (9)6.4再认证审核 (10)7 审核记录的要求 (10)8. 标准条款审核要点(以下编号为标准条款号) (1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1. 目的为保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一致性,保证审核质量,避免认证风险,特制定本作业文件。
2.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 22000—2006)的认证审核工作。
3. 引用文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机构通用要求应用指南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实施规则CQM/CX-21-2008 审核方案管理和审核实施程序CQM/CX-25-2008 监督和再认证程序CQM/ZY-SL-00-11 认证项目管理指南4. 文件审核4.1 文件初审在任何情况下,文件初审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开始之前完成。
文件初审内容应包括:a)食品安全方针、目标;b)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清单;c)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结构及各文件间相互关系的描述;d)标准要求建立的程序文件、文件及记录清单;e)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包括原辅材料、与产品接触的材料及终产品)及预期用途的说明、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说明)、危害分析、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f)布局图:工厂周围环境图(包括工厂平面图)、车间布置图、车间人流图、物流图;给水图、排水图气流图(必要时)等;g)符合有关规定的许可或资质证明;h)与认证申请必备条件相关的信息资料。
文件初审阶段仍应对体系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进行评审。
文件审核应考虑受审核方组织的规模、性质和复杂程度以及审核目标和审核范围。
文件初审原则上应由组长进行,也可委托组内专业审核员承担,组长确认。
一阶段现场审核时发现文件中的问题可写在一阶段现场审核问题清单中,也可写在文审报告中。
4.2 现场的文件审核1)结合现场审核活动,审核员应继续对程序文件、作业文件等进行文件审核,重点是关注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有效性、充分性和协调性。
审核适宜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收集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应关注第一阶段文审发现的问题在体系运行中整改实施的有效性。
3)第二阶段审核发现文件中的不符合以《不符合报告》的方式提出。
4)审核报告中应有对文件的全面评价。
4.3 其他情况下的文件审核1)监督审核和再认证仍要对文件进行审核。
重点是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或组织的产品、产品品种、重要原辅料、设备设施、加工工艺发生变化时文件中相应变化的部分,如:产品描述、工艺流程图、工艺描述、危害分析工作单、HACCP计划表操作性前提方案等。
2)当体系文件没有发生变化或变化很小时,则可不单独出具文件审核报告,但需在审核报告中表述文件审核活动的评价结论。
体系文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监督审核应出具文审报告,当存在不符合时,应出具不符合报告。
再认证须出具文审报告。
3)受审核方在扩项、文件换版时应进行文件审核,并出具文审报告。
5. 审核计划5.1 基本要求审核组必须配备专业审核员,当确实不能指派专业审核员参加审核组时,也可考虑在一阶段审核中配备经过HACCP知识培训的专家。
专业审核员一般应安排前提方案、产品描述、工艺流程、工艺文件的确定、危害分析、危害的识别和评估、CCP的确定、CL值的确定,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制定等有关内容的审核和操作性前提方案及HACCP计划实施、监控、验证等过程的审核。
5.2 第一阶段审核的内容(主要审核体系建立的策划情况及生产条件基础设施的符合性)1) 审核计划应涉及的要素(并不是以下要素的所有要求):4.1,4.2.1,5(主要审核策划情况,如:对管理评审主要是审核受审核方是否做了评审,二阶段再审核评审的有效性。
)6.1,6.3,6.4,7.1,7.2,7.3,7.4,7.5,7.6(影响产品安全关键过程的识别、危害识别和评价的充分性,及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制定的可行性,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可接受水平的合理性),7.8,8.2,8.4.1(同管评)。
2)第一阶段现场审核的首、末会议形式,可以不同于第二阶段现场审核的首次会议。
可以见面会的形式将第一阶段审核的目的、范围、日程安排等事项与主要领导和策划归口部门交换意见;视情况末次会可与受审核方高层交流合并;5.3 第二阶段/再认证审核内容:1)应将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实施情况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列为第二阶段审核的重点2)第二阶段审核必须审核的条款:4.2.2;4.2.3;5.2;5.4;5.6;5.7;5.8;6.2;6.3;6.4;7.2;7.5;7.6;7.7;7.8;7.9;7.10;8.1;8.3;8.4;8.5。
3)适用时,在现场审核或相关过程中需要采取对申请认证产品进行抽样检验的方法验证产品的安全性。
抽样检验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中任何一种:a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检测机构完成;b由现场审核人员利用申请人的检验设施完成,但必须在该组织的检验设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检验人员能力满足要求的前提下;c由现场审核人员确认由其他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的方式完成。
其他检验机构应是国家实验室认可(按ISO/IEC 17025)的检验机构,并与实验室认可的能力范围相对应;当检验结果中的检验项目不全时需限定时间补充出具检验结果报告。
5)再认证审核应覆盖所有要素。
5.4 监督审核计划每次监督审核必须检查的部门和岗位:食品安全小组、归口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控制的部门、生产部门、检验部门、生产现场和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监控、验证部门。
监督审核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方面:1)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更新和保持:包括沟通信息的利用情况、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确认、验证.相关法律、法规的变更,新的危害产生的识别及控制、关键控制点的更新与监控等。
2)认证证书/标志使用情况3)顾客的投诉及监督抽查情况,重大动、植物疫情,食品安全事故及处理;潜在不安全产品的处置;撤回。
4)以往不符合项的纠正措施是否有效5)内审和管理评审6)第一次监督应审的条款为:4.1;4.2.3;5;6.1;6.2;7.1;7.2;7.3;7.4;7.5;7.6;7.7;7.8;7.9,7.10;8.1;8.2;8.4;8.5第二次监督应审核的条款为:4.1;4.2.2;5;6.1;6.3; 6.4;7.2;7.3;7.4;7.5;7.6;7.7;7.8;7.9;7.10;8.2;8.3;8.4;8.55.5 多场所抽样要求(应有在同种产品、同样设备条件的情况下才可以抽样)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一阶段审核不得抽样。
二阶段审核:样本量应为分场所数量的平方根(y=x),上入成整数。
监督访问: 每年的样本量应为分场所数量的平方根与系数0.6的乘积(y=0.6x), 上入成整数。
复评: 样本量应与初次审核相同,然而当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在三年中被证明有效时,样本量可乘以系数0.8,即(y=0.8x),上入成整数。
6.现场审核6.1 第一阶段审核6.1.1 第一阶段审核证据的收集应能支持如下目的:1)审核文件的符合性、适宜性和充分性;2)调查对适用法律法规的识别情况及在相关文件中落实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况;3)应实施的前提方案和保持卫生环境的相关活动(PRP(s))的适宜性和充分性;4)申请人所在场所和其生产产品的特殊性,在其内部和食品链上进行沟通的符合性和适宜性,申请人对认证标准要求的理解和对影响产品安全关键过程的识别、危害识别和评价的充分性,及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制定的可行性,采取的控制措施和可接受水平的合理性;5)对最高管理者的审核,重点是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对认证标准要求的理解、建立体系的目的、策划情况(方针、目标、职责、沟通的适宜性等)及必要资源的配备。
6)与申请人就认证范围再次确认,了解申请人为接受第二阶段审核的准备情况,并商定第二阶段的审核安排;7)申请人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
6.1.2 第一阶段现场审核应了解组织及其现场运行过程,重点包括:1)应实施的前提方案PRP(s)与相关法规的符合性和可行性.周边/厂区/车间/环境.卫生设施及保持卫生环境的相关活动.生产资源配置.检验资源配置2)组织机构、职责3)外部和内部沟通渠道的建立,确定沟通的职责及主要内容。
4)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及组员职责及具备的相关知识和经验。
5)对适用法律法规、标准的识别情况及遵守法律法规的情况;6)食品安全方针目标的制定7)现场审查文件的适宜性、充分性和符合性。
8)有关图纸的符合性、充分性.工艺流程图/工艺说明并现场确认.人流物流图 ..厂区、车间布置图.设备布置、供水排水图、气流图(必要时)9)原辅料、产品接触的材料、终产品描述的符合性、适宜性,预期用途的确定10)危害分析的预备步骤的正确性,危害分析、评估、可接受水平确定的合理性,控制措施识别和评价。
11)与受审核方的危害分析、评估达成一致12)控制措施(操作性前提方案、HACCP计划)的合理性;13)监视及验证策划的符合性与充分性;14)控制措施确认的有效性15)组织提供的水质检测报告和产品的卫生指标的型式检验报告与相关标准的符合性16)组织提供的资料与现场实际的符合性17)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实施情况18)与申请方确定认证范围并就第二阶段审核的安排达成一致6.1.3 当存在下列问题时,不能进入第二阶段审核:1)组织的现场不符合相关法规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且未进行改进和完善;2)现场检查和确认不具备相关许可资质如:生产许可(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等)、产品许可(特殊营养食品批件等);3)以下方面的不符合受审核方应在第二阶段审核前提交整改证据,符合要求后方可进入第二阶段审核:·方针、目标的制定·食品安全小组的组成及职责的确定·前提方案的制定·产品描述、工艺流程、工艺文件的确定。
·危害分析。
·CCP、CL值的确定。
·操作性前提方案和HACCP计划的制定。
·基础设施方面不符合相关卫生规范的问题。
·与食品安全相关的外部抱怨、投诉尚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