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8 数据绑定

合集下载

simulink使用crc8校验算法的实例

simulink使用crc8校验算法的实例

simulink使用crc8校验算法的实例以下为Simulink中使用CRC8校验算法的示例。

首先,我们将使用一个CRC8 Lookup Table实现的子系统,然后将其与需要进行CRC8校验的数据连接起来。

1. 创建一个新的模型。

2. 在模型中添加以下几个模块:- 根级别的输入端口 (Root Inport):用于输入待校验的数据。

- 根级别的输出端口 (Root Outport):用于输出校验后的数据。

- 数字显示 (Digital Display):用于显示校验结果。

3. 在模型中添加一个子系统,并命名为"crc8_lookup_table"。

4. 在"crc8_lookup_table"子系统中添加以下几个模块:- 输入 (Inport):用于接收待校验的数据。

- 查找表 (Lookup Table):用于实现CRC8算法。

- 输出 (Outport):用于输出校验后的数据。

5. 配置"crc8_lookup_table"子系统中的查找表模块:- 打开查找表模块的参数对话框。

- 在"Table"参数中选择"Specify via vector"。

- 在"Vector"参数中输入CRC8的查找表,例如:[0xB8, 0x93,0xA1, 0x9E, 0xDC, 0xE3, 0xF5, 0xCA, 0x74, 0x4B, 0x59, 0x66, 0x24, 0x1B, 0x0D, 0x32]。

- 点击"OK"以关闭参数对话框。

6. 在主模型中连接各个模块:- 将根级别的输入端口连接到"crc8_lookup_table"子系统的输入端口。

- 将"crc8_lookup_table"子系统的输出端口连接到根级别的输出端口。

CCNA实验手册

CCNA实验手册
异步串口(ASYNC)主要是应用于 Modem 或 Modem 池的连接,如图 8 所示。它主要用 于实现远程计算机通过公用电话网拨入网络。这种异步端口相对于上面介绍的同步端口来说 在速率上要求就松许多,因为它并不要求网络的两端保持实时同步,只要求能连续即可,主 要是因为这种接口所连接的通信方式速率较低。
如图 2 所示为 10Base-T 网 RJ-45 端口,而图 3 所示的为 10/100Base-TX 网 RJ-45 端口。其实 这两种 RJ-45 端口仅就端口本身而言是完全一样的,但端口中对应的网络电路结构是不同的, 所以也不能随便接。
(3)SC 端口 SC 端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纤端口,它是用于与光纤的连接。光纤端口通常是不直接用
(2)AUX 端口 AUX 端口为异步端口,主要用于远程配置,也可用于拔号连接,还可通过收发器 与
(3)高速同步串口 在路由器的广域网连接中,应用最多的端口还要算“高速同步串口”(SERIAL)了,如图 7
所示。
这种端口主要是用于连接目前应用非常广泛的 DDN、帧中继(Frame Relay)、X.25、PSTN(模 拟电话线路)等网络连接模式。在企业网之间有时也通过 DDN 或 X.25 等广域网连接技术进 行专线连接。这种同步端口一般要求速率非常高,因为一般来说通过这种端口所连接的网络 的两端都要求实时同步。 (4)异步串口
第 3 页 共 70 页 鸿鹄论坛:/
(5)ISDN BRI 端口 因 ISDN 这种互联网接入方式连接速度上有它独特的一面还得到了充分的应用。ISDN BRI 端口用于 ISDN 线路通过路由器实现 与 Internet 或其他远程网络的连接,可实现 128Kbps 的通信速率。ISDN 有两种速率连接端口, 一种是 ISDN BRI(基本速率接口);另一种是 ISDN PRI(基群速率接口)。ISDN BRI 端口是 采用 RJ-45 标准,与 ISDN NT1 的连接使用 RJ-45-to-RJ-45 直通线。如图 9 所示的 BRI 为 ISDN BRI 端口。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七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七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指导(第七版)计算机学院2013/09改版履历目录目录 (3)1.实验概要 (4)1.1.实验说明 (4)1.2.实验环境和配置 (4)1.3.上机要求 (5)2.实验1:数据库/表的基本操作和表级约束 (5)2.1.目的和要求 (5)2.2.实验准备 (5)2.3.实验内容 (5)3.实验2:库级约束和基本表的数据操作 (8)3.1.目的和要求 (8)3.2.实验准备 (8)3.3.实验内容 (8)4.实验3:视图操作和安全性控制 (10)4.1.目的和要求 (10)4.2.实验准备 (10)4.3.实验内容 (10)5.实验4:存储过程/触发器/ODBC数据库编程 (12)5.1.目的与要求 (12)5.2.实验准备 (12)5.3.实验内容 (12)6.实验5:数据库综合实验 (14)6.1.目的与要求 (14)6.2.实验准备 (14)6.3.实验内容 (15)5.3.1.题目一:零件交易中心管理系统 (15)5.3.2.题目二:图书管理系统 (15)5.3.3.题目三:民航订票管理系统 (15)5.3.4.题目四: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16)5.3.5.题目五:车站售票管理系统 (16)5.3.6.题目六:企业人事管理系统 (16)5.3.7.题目七:电话交费管理系统 (16)5.3.8.题目八:医药销售管理系统 (17)7.附录:实验报告格式 (18)1.实验概要1.1.实验说明内容:本课程实验分5次完成,每次完成一部分。

具体内容参考本指导的后半部分。

成绩:每次实验100分,最后取5次实验的加权平均分作为实验的总成绩,其中第五次实验占40%,其余各次占15%。

每次实验中各个环节的评分标准如下:上述每一项按照百分制给出分值,最后按照比率计算每次实验的最终成绩。

实验报告每次实验需提交电子版的实验报告(最后一次实验需提交设计文档,源程序等相关资料)。

每次实验结束时,将写好的实验报告,提交给各班辅导老师。

access实验报告(一)

access实验报告(一)

access实验报告(一)access实验报告(一)实验项目一实验项目名称:数据库及表的基本操作教师评分: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和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2、掌握数据库的创建方法和过程。

3、掌握表的创建方法和过程。

4、掌握字段的属性设置方法。

5、掌握记录的输入方法和技巧。

6、掌握表中记录筛选和排序的方法。

7、掌握调整数据表外观的方法。

8、掌握索引的种类及建立方法。

9、掌握建立表间关系的方法。

二、实验任务:1、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需求分析,设计“进销存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和系统框架。

2、根据数据规范化原则,设计“进销存管理系统”数据库中所需要的表结构。

3、熟悉和掌握数据库的几种创建方法。

4、在表设计器中创建“商品信息表”,并输入记录数据。

5、在数据表视图中,通过直接输入数据的方法创建“仓库信息表”,然后在表设计视图中修改表结构。

6、自行选择通过表设计视图或数据表视图创建余下的8个数据表,并输入相关记录。

7、根据“仓库信息表”中的“仓库编号”字段的取值来设置“进货信息表”、“出货信息表”、“库存信息表”3个数据表的“存放位置”、“出货仓库”、“仓库编号”字段的有效性规则和有效性文本。

8、对“出货信息表”中的记录进行筛选和排序:筛选出“商品编号”为“s00007”的商品出货记录;筛选出“出货日期”为“20xx-4-10”以前的商品出货记录;安“出货数量”升序排序。

9、调整“退货信息表”的外观,调整字段显示宽度和高度、隐藏列和显示列、冻结列、设置数据表格式及改变字体显示。

10、设置“出货信息表”的“出货仓库”、“商品编号”和“客户编号”字段的索引为“有(有重复)”;设置“出货信息表”的“商品编号”、“客户编号”和“出货日期”为多字段索引,并按照“商品编号”升序排列。

11、为“进销存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建立表间的关联关系。

三、实验原理:1.数据库的创建(“进销存管理系统”E-R图)(E-R图不会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学生自行总结)2.数据表的创建(学生自行总结)3.数据表中的字段属性的相关设置。

华为实验手册

华为实验手册

华为计算机网络培训实验指导手册2010年8月实验一远程管理网络设备(telnet) (3)实验二以太网端口汇聚 (4)实验三STP的基本配置 (6)实验四Trunk的基本配置 (9)实验五VLAN间的三层通信 (11)实验六DHCP配置实验 (15)实验七文件传输协议配置(FTP) (17)实验八PPP、FR配置实验 (18)实验九RIP协议配置 (21)实验十OSPF协议配置 (24)实验十一防火墙和地址转换实验 (26)实验十二路由引入综合实验 (29)实验十三L2TP(PPPOE拨入)配置实验 (31)实验十四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实验 (34)案例一动态路由协议深入分析 (38)案例二企业网综合案例分析 (42)案例三校园网案例分析 (46)实验一远程管理网络设备(telnet)1.1 组网及业务描述图1-11.2 配置参考1. 配置路由器的ip地址和PC的ip地址[Quidway]interface Ethernet 0/0[Quidway-Ethernet0/0]ip address 1.1.1.1 255.0.0.0配置完路由器的ip地址,你还需要配置PC的ip地址(比如1.1.1.2 255.0.0.0)2. 配置路由器Telnet登陆方式a、none方式:[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 配置用户[Quidway-ui-vty0] authentication-mode none 选择认证方式[Quidway-ui-vty0] user privilege level 3配置登陆用户级别b、password方式:[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Quidway-ui-vty0] authentication-mode password[Quidway-ui-vty0] set authentication password simple 123 设置登陆密码[Quidway-ui-vty0] user privilege level 3C、scheme方式:[Quidway] User-interface vty 0 4[Quidway-ui-vty0] authentication-mode scheme[Quidway-ui-vty0] user privilege level 3[Quidway] local-user huawei 添加管理用户[Quidway-luser-huawei] password simple 123456 设置用户密码[Quidway-luser-huawei] service-type telnet level 3 设置服务类型及优先级3. 检测PC与路由器的连通性使用ping命令检测,能否ping通路由器;并在PC上运行telnet应用程序登录路由器。

选择重传协议实验报告(3篇)

选择重传协议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选择重传协议(SR)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理解选择重传协议与GBN协议的区别;3. 通过实验验证选择重传协议在实际网络环境中的性能。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73. 网络模拟器:Mininet三、实验原理选择重传协议(SR)是一种数据链路层协议,用于解决GBN协议中累计确认导致的批量重传问题。

SR协议允许接收方仅对出错的帧进行确认,从而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四、实验步骤1. 构建实验拓扑结构:使用Mininet创建一个简单的网络拓扑,包括发送方、接收方和交换机;2. 编写实验代码:使用Python编写选择重传协议的发送方和接收方代码;3. 配置实验参数:设置发送方窗口大小、接收方窗口大小、数据帧大小、确认帧间隔等参数;4. 运行实验:启动网络模拟器,运行实验代码,观察实验结果;5. 分析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评估选择重传协议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发送方窗口大小为5,接收方窗口大小为3,数据帧大小为100字节,确认帧间隔为1秒;(2)实验过程中,发送方共发送了10个数据帧,接收方成功接收了8个数据帧;(3)实验过程中,共发生4次重传,其中3次为单个帧重传,1次为批量重传。

2. 实验分析:(1)选择重传协议在实际网络环境中表现良好,与GBN协议相比,减少了批量重传的情况,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2)发送方窗口大小和接收方窗口大小对实验结果有较大影响,适当增大窗口大小可以进一步提高传输效率;(3)数据帧大小和确认帧间隔也会影响实验结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六、实验结论1. 选择重传协议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以有效解决GBN协议中批量重传的问题;2.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发送方窗口大小、接收方窗口大小、数据帧大小和确认帧间隔等参数,可以进一步提高选择重传协议的性能;3. 选择重传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实验大纲-高级程序设计

实验大纲-高级程序设计

《高级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程基本情况二、实验课程介绍《高级程序设计》1.课程简介及要求《高级程序设计》课程为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学生必修课程。

本课程选择C#语言,以.NET为平台,从结构化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算法设计、界面设计、应用程序开发等多个方面系统地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方法。

以编程的思想、算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的思培养为主线,将新概念、新方法贯穿始终,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

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掌握C#语言基本编程方法的基础上,建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具备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能够独立编写出实用的C#程序,为将来从事单机或网络程序设计,以及软件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2. 实验目的及要求实验目的:实验课是高级程序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巩固、验证,加深对面向对象编程思想的理解;强化他们利用C#进行程序流程控制、常用控件的属性、事件、方法的理解和使用,能够建立和使用类,通过简单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编程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实验要求:(1)掌握Visual Studio开发环境。

(2)掌握类的定义和使用。

(3)掌握常用控件的事件。

(4)掌握各种数据类型。

(5)掌握表达式、赋值语句的正确书写规则。

(6)掌握常用函数的使用。

(7)掌握基本控制结构语句及程序结构。

(8)掌握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9)掌握函数过程和子过程的定义和调用方法。

(10)掌握下拉式菜单等标准Windows界面元素的设计方法。

(11)了解鼠标和键盘事件过程的编写。

(12)掌握各类文件的打开、关闭和读/写操作。

(13) 掌握数据库访问方法及相关的数据控件。

3.实验方式及要求实验方式:上机实验实验要求:(1)任课教师讲清实验的基本目的、方法及要求。

(2)学生实验前必须先阅读实验任务并制定好上机步骤,充分理解实验目的。

8位可控加减法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8位可控加减法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8位可控加减法电路设计实验报告本文针对8位可控加减法电路设计实验,利用TM1638底板,结合TTL集成电路实现了一个可以实现8位加减法计算的电路系统,并分析设计主要原理及关键技术点,如TTL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TM1638底板的工作原理、LED显示灯的控制原理等。

最后,结合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使实验通过率达100%,并对其作出展望,认为者该电路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及实用性,可以应用在其他计算机系统中,用于计算出大量的结果。

【Keywords】:TM1638底板减法电路 TTL成电路 LED【1.言】近年来,在电子工程领域,加减法电路应用越来越普遍。

它可以实现简单的运算操作,不仅可以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也可以减少复杂的运算步骤,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加减法的计算,极大提高了计算能力。

因此,加减法电路的设计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旨在为8位可控加减法电路设计实验提供实验研究报告,使用TM1638底板和TTL集成电路实现8位加减法计算。

在本实验中,采用测试方法和实验技术进行实验,并分析了设计的主要原理及关键技术点。

【2.文】(1)TM1638底板.TM1638底板用来连接TTL集成电路和LED显示灯,以实现加减法电路设计。

该底板的工作原理是:将微处理器的控制信号由串行输入口输入,然后由控制电路将控制信号转变为8路控制,并将其分配到各个LED显示灯,实现控制功能。

(2)TTL集成电路.TTL集成电路是一种由TTL(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集成电路组成的封装式模块,是用于实现加减法运算的关键环节。

集成电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集成电路中的电路元件实现复杂的加减法运算。

(3)LED显示灯.LED示灯用于显示加减法运算的结果,实现电路设计核心功能。

LED显示灯的控制原理是:利用TTL集成电路产生的控制信号,根据不同的信号类型控制LED显示灯亮灭,从而实现加减法运算的计算结果的显示。

(4)实验结果.本实验中,采用测试方法和实验技术,实现了一个8位加减法电路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