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功法整理1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绵掌功

武当内家秘传正宗绵掌功武当三十六功三十六功乃武当镇山之宝,来自清末武当山道总徐本善大师。
其中绝技均来自手抄秘本,非常珍贵。
武当三十六功与少林七十二艺齐名,威震武林。
而三十六功更注重内功内劲,乃内家秘传。
武当绵掌功绵掌为武当独门绝技,其练法从不轻易外传。
功成之后,掌劲可以穿坚透甲,隔物过劲,一掌着体,表面无痕,内里已伤。
00全段分内外功法(一)内壮秘法1.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掌自然垂于体侧,静心凝神,自然调息。
(如下图)2.静站片刻,然后,两掌于身侧慢慢向上举起;同时,用鼻均匀细长地吸气。
当两掌上举平耳时,掌尖向外,掌心向下;足跟提起,脚尖踮地。
(如下图)3.两掌继续上举并在头顶上方交叉,掌心向上,左掌在前,右掌在后。
(如下图)4.然后,低头俯身,两掌于身前缓缓下降,均匀细长地呼气;同时,足跟落地。
两掌下降至地面时用力下按,指尖相对。
(如下图)此时开始运用意念:意想真气从大地吸入,集中为一束,从劳宫穴缓缓注入气海(即小腹丹田)。
真气游动路线为:真气从劳宫穴吸入,沿两臂内侧至华盖穴,下至膻中穴,后归气海。
约做12 息后(一呼一吸为一息),起立重复上述动作,三五遍后接着往下练。
5.静心调息3~5 分钟。
(如下图)6.意想天上的真气聚为一束从百会进入体内,地下的真气从涌泉进入体内,两股真气缓缓聚于丹田。
然后,两掌缓缓抬至丹田前,掌心向上,意守丹田。
(如下图)7.真气随双掌上提而上升至中丹田(膻中穴),继而真气分两股运行两臂而聚于双掌之劳宫穴。
接着,两掌内旋,掌心向外猛力推出,两臂成一字平肩,掌心向外,指尖向上。
(如下图)意想真气从劳宫穴猛烈急吐,发射得越远越好。
然后,再意想真气缓缓回收,由劳宫穴通过两臂内侧,至膻中穴,再下至丹田。
此功法可反复练习。
收功方法为:8.将推出之双掌外旋。
(如下图)9.两掌先收至膻中穴处,再缓缓从两侧下降至丹田前。
(如下图)然后,双掌轻揉丹田。
揉丹田时,男性左掌在内,右掌在外;女性右掌在内,左掌在外,两掌相合揉之。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内家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注重内在力量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修炼而著称。
内家拳的种类很多,包括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但它们的基本功法有着共通之处。
下面将详细介绍内家拳的基本功法。
一、站桩功站桩是内家拳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之一。
通过各种站桩姿势的练习,可以培养内力,增强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同时对提高下盘的稳固性和整体的平衡感也有显著效果。
1. 无极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平行站立,膝盖微曲,身体放松,双手自然下垂,保持内心宁静,呼吸自然。
2. 太极桩:在无极桩的基础上,双手轻轻提起至胸前,如抱球状,保持肩膀放松,背部直立。
3. 弓步桩:前脚迈出成弓步,后脚伸直,双手可置于胸前或前伸,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力量的均衡。
二、行步功行步功主要训练行走间的步法和身法,要求步伐轻灵稳健,身体协调连贯。
1. 走圈:沿着圆形轨迹缓慢行走,脚步要轻盈,身体上下相随,内外相合。
2. 八卦步:按照八卦图的八个方向移动步伐,练习灵活多变的步法和转身技巧。
三、发劲功发劲是内家拳实战中的重要技巧,它要求将内在的气力通过拳法爆发出来。
1. 弹抖劲:通过松紧转换的训练,使力量能够在一瞬间突然释放。
2. 长劲:动作伸展时发力,力求力量连绵不断,如波浪般推进。
3. 短劲:动作收缩时发力,快速短促,爆发力强。
四、呼吸法内家拳注重呼吸与动作的配合,通过深长的腹式呼吸来增强体内的气血循环。
1. 顺呼吸:动作开展时吸气,收缩时呼气,呼吸与动作同步。
2. 逆呼吸:动作开展时呼气,收缩时吸气,以反常的呼吸方式来锻炼内脏功能。
五、意念训练意念在内家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意念的引导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1. 静心养气:通过冥想的方式使心境平和,培养深厚的内力。
2. 动中求静:在动作中保持心态的宁静和专注,动静结合。
六、拳法套路内家拳各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拳法套路,通过套路的练习可以使基本功法得到进一步的融合和应用。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内家拳,作为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其注重内在修养、柔和的动作和以意驭力的特点而著称。
内家拳的基本功是该拳术体系的基础,涵盖了一系列的站桩、步法、身法和呼吸法等练习,用以建立内家拳的技术基础和内外协调的能力。
一、站桩功站桩是内家拳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功法之一。
通过站桩可以使练习者的肌肉放松,骨骼端正,促进气血流通,提高体能与精神集中力。
1. 无极桩: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保持静态,意念放在丹田,呼吸自然。
2. 太极桩:双脚稍宽于肩,膝盖微曲,双手呈抱球状置于胸前,松腰坐胯,保持脊椎正直。
3. 八卦桩:双脚开立较大,膝盖弯曲成骑马蹲裆式,双手抬至胸前,掌心向内,如同抱持一环,保持身体的平稳与协调。
二、步法训练内家拳中的步法讲究轻盈稳健,动静结合。
步法训练有助于增强下肢力量,提升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1. 弓步:一腿向前迈出,膝盖弯曲成直角,另一腿在后伸直,脚跟不离地,形成稳定的弓步。
2. 虚步:前脚轻轻着地,脚尖点地,膝盖略弯,重心在后脚,保持身体平衡。
3. 走步:缓慢行走,每一步均需沉稳有力,并注意腰腿的协调与地面上的五指抓地感。
三、身法与手法训练内家拳强调的是整体的运动和谐与连贯性,因此对身法与手法的训练也至关重要。
1. 拧转:通过上身的左右拧转来带动整个身体的运动,要求腰部要活,手臂随之而动。
2. 推手:面对对手时,用手掌接触对方,通过听、化、发的过程来练习掌控力量的分配与转移。
四、呼吸法内家拳的练习中非常注重呼吸的调节与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可以帮助练习者更好地集中精神,发挥内力。
1. 自然呼吸:保持呼吸的自然顺畅,不要刻意憋气或用力呼气。
2. 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微微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帮助深化呼吸,增强氧气摄入。
3. 呼吸与动作相合:将呼吸与动作紧密配合,如抬手吸气、下落呼气,使内外合一。
五、意念与精神集中内家拳讲究“以意行气”,即通过意念来引导身体的动作和力量的发出。
内家绝学:周壮武当太乙功

1、吸气时,两手不动,意想全身毛孔张开,将宇宙间的新鲜空气,从全身毛孔吸入体内。呼气时,意想全身毛孔闭拢,将外气收入体内。如此一吸一呼为一遍,重复炼八遍。
Hale Waihona Puke 、再忘掉鼻呼吸,用毛孔呼吸代替鼻呼吸。呼吸八次或八的倍数均可。
第五节 丹田聚气法
吸气时,意想毛孔及体内各个细胞均在吸气;呼气时,意想将周身之气聚于丹田(脐下一横掌入里一寸三分处)。越聚越拢,逐渐在丹田部位形成一热气团(不可追求,意想成一热气团就可以了)。呼吸八次。
4、内视丹田法
接上势,当气回到丹田后,用三眼向内看着它。内视时意念不要重,还是分三层去练。要求同“内视祖窍法”。
第五节 三丹循环功
站太极桩。呼气时,意想气从丹田下行至会阴。吸气时,意想气从会阴沿中脉经腹腔、胸腔、脑腔之正中直线上行到头顶百会。再呼气时,意想气从百会沿任脉经面、胸、腹部之正中,直达会阴。再吸气时,意想气又从会阴沿中脉经腹腔胸腔之正中上行到头顶百会。再呼气时,气又沿任脉到会阴。如此一呼一吸,内气沿着任脉中脉循环运行,共循环八次。
第六节 收功
站无极桩。全身放松,排除杂念,意守丹田数分钟。如果练起来很舒服,时间可适当延长,以不疲劳为度。
第三部分 三关功
第一节 尾闾功
尾闾关乃三关之一,在骶椎第三椎上,正对丹田。
1、意守尾闾法
两脚平行站立,距离同肩宽,两膝微曲,小腹微收。身直、头正,下腭微收,两眼微闭,口微合,上下齿轻轻扣拢。整个姿势以舒适自然为度,此为无极桩。自然呼吸。
2、膻中采气法
站太极桩,双手呈抱球状。吸气时,意想膻中张开,将新鲜空气从膻中吸入。呼气时,意想膻中关闭,将吸入的新鲜空气关入膻中穴内。呼吸时,想到是膻中在呼吸,而不是鼻在呼吸。双手不动。如此一呼一吸为一遍,共八遍。
秘传内家不老回春功

秘传内家不老回春功练法:坐功(盘坐功)1、双盘静养胎息功(调息法一)①宽衣解带,端坐于平坦舒适的坐褥上,先将左脚心向上翘起,放在右大腿上,然后将右脚盘压在左脚之上,足心向上。
要求右脚的“昆仑穴”(在足外踝后)压在左脚的“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三寸上)。
妇女相反(注:若不能双盘,可采取单盘或自然盘,也有颇佳功效)②左手轻握拳,拳眼朝上。
右手轻抱左拳,中指、食指、无名指、小指并拢,附于左拳背面上,拇指一关节弯曲,放于左拳眼内,成合太极手法。
③将双拳放置于小腹(下丹田)前,呼吸自然,全身放松,一分钟静养(图1)④上述姿势不变。
口微闭,舌胝上腭。
眼光内敛,微睁。
微细绵长鼻吸一口气,至下丹田,然后口鼻闭息,小腹鼓动四次,鼻呼气。
如此重复,外静内动,共吸4口气,腹动16次。
功用:练习下丹,使真气鼓荡,元气充实旺盛。
下丹是真气升降、开合的基地。
是男子藏精、女子养胎的地方。
修炼丹田,可以调节阴阳,沟通心肾,使真气充实畅通八脉,恢复先天之生理机能,促进身体的健康长寿。
2、双掌合一中丹功(调息法二)①双腿盘坐姿势不变。
②双掌合一,并立于胸前,眼微闭。
③呼吸法:保持姿势不变,呼吸舒缓,口吸鼻出。
口吸气时,意在全身毛孔打开吸气,汇聚于中丹田(两胸乳之间)膻中穴。
呼气时,意在毛孔打开。
呼吸不少于3次,多则不限,以舒适为度(图2)。
功用:中丹田位于任脉中枢,调息中丹,利于体内真气运行,舒胸扩肺,精力充沛。
3、天眼内观暗运目①双盘坐,手抱太极,姿势与1动作同(图3)。
②口微闭,轻闭双目,自然呼吸,舒缓为度。
③先意在印堂穴片刻,然后运目向左暗看,向下看,向右看,向上看,重复4次;再向右暗看,向下暗看,向左看,向上看,重复4次。
④双目仍闭,意在印堂,平静片刻。
然后双手大拇指分别轻按于左右太阳穴上,同时左、右食指自然按放在眼眶眉睫(攒竹穴)处,并向两侧轻轻刮按4次。
接着,左右食指再按在睛明穴处,轻轻转动两圈,分别向两侧,沿承泣穴眼球后、至瞳子髎处刮按4次。
武当内家发劲秘法

武当内家发劲秘法
此功为武当内家拳的发劲方法,通过此功练习可迅速掌握发劲的方法和增强整体的爆发力,功成时抬手即可发人于丈外。
有为武友,练习此功一天两次,早晚练习2000次,一月后与人交手,出手即将对方击飞丈外,现将功法介绍如下:
自然站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上身正直,双手自然下垂,双膝微屈,吸气时,双手缓缓提起至胸前高的位置,双手相距如肩宽,手心相对,手指向前,此时,全身放松。
呼气时双手缓缓用力向前插,意插入大山。
到双手将近伸直时,双手向前发力猛的抖动,同时口发“嘿”声或以鼻喷气。
注意抖击时,趾抓地,收肛,合身收紧,力量集中于双手、臂、要快,要猛,要狠,意将大山插穿抖碎。
反复练习初不少于200次以后以千次为准。
练习此功,消耗甚大。
要加强营养和内气功的练习。
此功功成爆发力强,,能把自身的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去,在实战中可以达到所谓“打其前胸痛其背,打其表皮上其内”的效果。
内家功法整理1

内家拳拉筋法先在地上画一直线,①而后前后脚分开蹋入直线,要求是:前后脚分开至能前后拉开的极限,前脚掌在直线右侧与直线平行,后脚在直线左侧,脚跟与直线成90°左右的夹角;②整体下蹲后坐,身体保持重心平衡,双臂在体前成抱球状(此动作只是辅助,没有特别要求,关键是下肢),前膝前顶,后膝横开,并有向后拉之意,使胯与双膝在一条直线上;③做好上姿势后,通过腰胯之力全身极力向地面下坐降,在保证整体劲力不失的情况下,一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然后以后胯之力摧动身体向前移动,此时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前移至不能继续前移时再把重心提到与双膝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还原至起式如此反复练习。
(并可左右互换)技术要求:动作时要呼吸自然,不要故意加深呼吸;动作时始终保持功架大型不变(关键之处);动作时要特别重质,不要因为次数而忽略了质的保证。
上面系统的介绍了的柔韧性训练,下面讲讲柔韧性训练的要点和理论。
其一:练柔韧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后猛练柔韧,因为早上人刚起床,各部位的关节还没有活动开来,既使是跑完步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活动(针对练柔韧来说)。
因为下午或晚上是一个人在白天活动了一天后身体不管是哪个部位都相对的活动开了,而且体温也升高,由于体温越高练柔韧会见效越快,还有一点是为什么早上跑完步不亦过度练柔韧,是因为跑完步后,一般对体力的削耗也比较大,而大量削耗了体力后练柔韧性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身体疲劳时,肌肉的运动机能会下降很多。
其二:练习柔韧时最好要掌握三种辅助方法,那就是静耗、精神意念、助力压腿。
对于静耗和意念在前面都已讲过,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助力压腿,助力压腿就是说一个人在久练无效(这种可能主要是因为习者方法不得当或怕苦所造成)的情况下用一个助手来辅助你练习,方法是:例如练横劈时,可让助手用力按住你的双膝助力向下压要比一个人练时效果好,但切要记住的是练习时千万不能乱开玩笑,以防伤身。
其三:练柔韧时一定要将压腿(劈叉)配合于踢腿练习效果方会更佳。
内家拳基本功法

内家拳基本功法内家拳,又称内功拳、静功拳,是中国武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
它强调内外兼修,以意驭气,气驭力,通过内在的修炼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内家拳的基本功法是学习内家拳的基础,包括站桩、行步、呼吸、意念等方面。
一、站桩站桩是内家拳基本功法的核心,也是内家拳训练的重要手段。
站桩的目的是培养人体的内外协调能力,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力量。
站桩时要求全身放松,头顶领起,下巴微收,双肩下垂,胸腹自然舒展,臀部微收,双腿微曲,双脚平行站立。
初学者可以先从高桩开始,逐渐过渡到中桩、低桩。
1. 高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曲,双手抬起至胸前,手指自然弯曲,手心向内,保持身体挺直,重心在双脚之间。
2. 中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曲,双手抬起至胸前,手指自然弯曲,手心向内,保持身体挺直,重心在双脚之间。
膝关节弯曲角度较大,大腿与地面呈45度角。
3. 低桩: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曲,双手抬起至胸前,手指自然弯曲,手心向内,保持身体挺直,重心在双脚之间。
膝关节弯曲角度更大,大腿与地面呈30度角。
站桩时要保持呼吸自然、意念集中,感受身体内外的变化。
随着功夫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站桩的时间,提高站桩的难度。
二、行步行步是内家拳基本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行走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
行步时要求全身放松,头顶领起,下巴微收,双肩下垂,胸腹自然舒展,臀部微收,双腿微曲,双脚平行行走。
行步的速度要适中,不宜过快或过慢,保持身体的稳定和舒适。
1. 直线行步:双脚平行,沿着一条直线行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2. 弧线行步:双脚平行,沿着一条弧线行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3. 圆形行步:双脚平行,围绕一个中心点行走,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行步时要保持呼吸自然、意念集中,感受身体内外的变化。
随着功夫的加深,可以逐渐增加行步的时间,提高行步的难度。
三、呼吸呼吸是内家拳基本功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调整身体状态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家拳拉筋法先在地上画一直线,①而后前后脚分开蹋入直线,要求是:前后脚分开至能前后拉开的极限,前脚掌在直线右侧与直线平行,后脚在直线左侧,脚跟与直线成90°左右的夹角;②整体下蹲后坐,身体保持重心平衡,双臂在体前成抱球状(此动作只是辅助,没有特别要求,关键是下肢),前膝前顶,后膝横开,并有向后拉之意,使胯与双膝在一条直线上;③做好上姿势后,通过腰胯之力全身极力向地面下坐降,在保证整体劲力不失的情况下,一直到无法下落为止,然后以后胯之力摧动身体向前移动,此时切不可把重心提起最后待胯部前移至不能继续前移时再把重心提到与双膝成一条直线,也就是还原至起式如此反复练习。
(并可左右互换)技术要求:动作时要呼吸自然,不要故意加深呼吸;动作时始终保持功架大型不变(关键之处);动作时要特别重质,不要因为次数而忽略了质的保证。
上面系统的介绍了的柔韧性训练,下面讲讲柔韧性训练的要点和理论。
其一:练柔韧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下午,而不要在早上跑步后猛练柔韧,因为早上人刚起床,各部位的关节还没有活动开来,既使是跑完步也不会对身体有很好的活动(针对练柔韧来说)。
因为下午或晚上是一个人在白天活动了一天后身体不管是哪个部位都相对的活动开了,而且体温也升高,由于体温越高练柔韧会见效越快,还有一点是为什么早上跑完步不亦过度练柔韧,是因为跑完步后,一般对体力的削耗也比较大,而大量削耗了体力后练柔韧性也是不科学的,因为身体疲劳时,肌肉的运动机能会下降很多。
其二:练习柔韧时最好要掌握三种辅助方法,那就是静耗、精神意念、助力压腿。
对于静耗和意念在前面都已讲过,这里说一下什么是助力压腿,助力压腿就是说一个人在久练无效(这种可能主要是因为习者方法不得当或怕苦所造成)的情况下用一个助手来辅助你练习,方法是:例如练横劈时,可让助手用力按住你的双膝助力向下压要比一个人练时效果好,但切要记住的是练习时千万不能乱开玩笑,以防伤身。
其三:练柔韧时一定要将压腿(劈叉)配合于踢腿练习效果方会更佳。
拳谚云:”只压不溜不中用,只溜不压笨如牛”。
可见压与踢的配合是非常之重要。
其四:练柔韧前一定要充分活动全身,使身体发热后再压腿,在压的过程中要同时和静耗、精神意念相配合,只有这们才能更加更好的提高练习的效果。
这个动作的训练对增高没有帮助,但是可以拉长韧带,使活动更加灵活柔韧,有助于发展弹跳潜力,有空练练也不是什么坏事,但是不要贪多,会挤压关节,影响生长速度谢谢可以,天天坚持压腿。
内家拳桩功的境界和层次内家拳桩功的境界是怎样的?所谓内家拳就是以内练为主,内景气氛为内家拳桩功境界。
内家桩功训练的初始会有热、胀、麻感觉,这是通俗说的得气感。
接着身体就会产生极大的内景反应,一鸣三动九触都会出来,正确地处理这些内景气氛,往下就会有气循经络游走,通周天现象。
有些武友说形意拳是不讲究经络周天的,它练的是混元气。
在形意系的明劲训练阶段,打一段时间明劲,会有种整劲出现。
整劲是怎样的?就是一打拳,会送着拳头出去。
身体觉得轻飘飘的,不用加大呼吸下大的意识,有种力会牵动肢体运动,也就是不用很大力去打拳,打出的拳很有力。
这时细心体察体内,会感觉到有股热力从丹田往肢体催动形体运动。
这些气感是真气刚刚激发出来,游走于丹田肌肤之中,是肤表膜络之气,离浑元一体境界远矣。
气走经络周天是练内家拳的必经境界,经络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基本架构模型,它是中国人体科学特有的。
现代生理学认识到的人体新陈代谢是体液、血液,那是肉眼能看到的,中国人体科学认识到更深一层。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内经>。
现在中西结合,就有流行说法,西医治表,中医治本,说明中医理论更深层次境界。
有些武友说,经络本来就通的,不用修通它。
对健康体来说经络是通的,健康体通畅的经络是按子午流注循环往复行走的。
这就象城市中的公路网络,这些公路网络就是经络路线,公共汽车按时行走于这些公路网络,某一时间就行走在某一路段固定的。
打穴术就是根据经络子午流注定穴打点,因太难掌握,所以在实战没有什么用。
内家拳训练就是把元精练成气,气量增大了,气就可不按子午流注循环,随时随地都可循行于经络。
气量继续增大,气就会超脱于经络路线运动,成片成片的发动,接着就是混元一体。
所以内家拳的训练不追求经络周天,但经络周天是内家拳训练的必经之境。
内家拳桩功层次:一、门径很多人练了几十年的内家拳说只是初窥门径,内家拳的门径是怎样的?李仲轩李老描述得很形象:“入象,便是化脑子。
”“有了恍然,处理恍然,是习武的关口”。
恍然,就是傻了。
傻了与疯癫不同,傻了是脑海一片空白,疯癫,是意识杂乱无章塞满脑海。
练内家拳就是要练傻头脑,所谓大智若愚。
“恍然,跟常人的感觉不同。
那时出拳就不是出拳了,觉得两臂下空气能托着胳膊前进,没有了肌肉感”李仲轩<形意拳“入象”说>。
打出的拳要没有肌肉力,这才算摸到内家拳的门径。
倒不是套路动作打得准确无误,把式打得雄威俊朗,所以一看国家体委搞的那些内家拳竞赛套路就知是一帮门外汉。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王宗岳<太极拳论>。
这个“懂劲”也就是太极拳的门径标示。
为什么内家拳有“门径”之说呢?因为内家拳与外家拳不同,外家拳所用的力是人体日常生产生活上的力,属于后天力。
外家拳只要按生产生活上用力,就能打拳,所以外家拳没有入门说。
内家拳用的力是先天力,它要抛尽后天拙力才能显现出来的。
内家拳套路、把式、桩功就是去拙显真的的过程,所以内家真力出没有出来就是内家拳的入门路径。
判断入门关口最好标准是通周天,周天一通百脉俱通。
通过内家拳套路、把式、桩功训练,一鸣三动九触出来后。
接着就多是温热的气流在运动:丹田内转、火烹腰肾,循经游走等等。
打的拳套、把式也逐渐多自发灵动,象有别的力在推动、拽动、拉动机体在动,手与手之间有种磁吸斥力。
站桩的两只手也象浮在空气中,能感觉到空气的浮力。
接着通督通周天,周天一通,感觉豁然开朗,进入另外一个天地。
拳路大变,打的套路、把式俱是自发灵动,站桩也能进入虚无境界了。
这时打拳套、打把式就不应按原有的拳路定式打了,应任顺其自发灵动。
它要动让其动,它要定让其定。
无分它是拳套地练,无分它是桩功地练,拳套是桩,桩是拳桩。
如仍按原来拳套、把式打,就要用意去指挥肢体运动,用意动的机体就是拙力,违背内家拳原则立场了,这就很难取得内家拳的进境。
通周天对于广大的内家拳练者来说很难,确实,没有专业化的训练是很难通周天的。
它不仅要戒色、戒烟酒,还要绝虑俗世中的七情六欲。
对于需要为生存物质而奔波的业余内家拳练者很难能做到,当然就把通周天当登天那么难啊。
如身体没有病患,能抛开生活上的俗务,专业训练二个月就能通周天。
二、混元在丹道界里,有百日小周天,千日大周天之说,这又与周天通百脉通相悖。
我的练功经验和跟我练的武友情况,体现的都是周天通百脉通情境。
小周天通后,一个多星期大周天接着通,二个多星期其它六条奇经也通齐。
因为在通小周天之前,十二正经很多经脉已有气在游走,所以小周天通后,全身气脉都在循行。
有些武友问我,“怎么通大周天时是几条几条经脉在通,而有些书上写的是一条一条在通”。
这只能按自已的练功验证为准了,没有谁的对错。
通奇经时,会有些幻觉出现,比如手脚粗大,顶天立地,或是身体扁得压在地上,或是身体某一段没有了、不见了,或是整个身体空荡荡等等。
这时不用惊恐,不要慌乱,正常心对之。
也不要追求这些幻境,如有追认心就会出问题了。
它会越来越多的各种各样幻觉出现,什么仙境、魔境都会来的。
如果迷恋这些景象,就会入魔,轻的就会象跳大神那样唱什么神歌,胡言乱语,重的会产生精神错乱。
幻觉来了,应随其来去。
身体粗大,就让其粗大。
顶天立地如天神,就由其顶天立地。
不要去抑制它,抑制它,它会退回来。
这样屡练屡有的,功境就无法进境了。
在站桩中如通奇经会冲动一些肢体运动,身体会摇摆,左右晃动。
但动象轻微,这都属正常。
大小周天通完后,一练功都会有气循经脉游动。
这时更应格守内家拳的各种戒律,不为俗世七情六欲所困扰。
不要认为功夫深了,可以抵御色念,有色念或放纵色念,仍会遗精的。
遗精了,前功尽弃矣。
愈练功力愈精进,经脉感也越来越粗,逐渐气流感就会变成大片大片循行,越出经脉形成气团。
然后就有个阴阳交并境况,阴阳交并是功境中的一个大坎。
阴阳汇会了,内气就形成浑然一体。
这时的气是充满着肌体的,原来是经脉感,气团感,现在的气是充满感。
手脚的气不是在肌肤走,是充满着肢体,灌得满满的。
接着就是混混沌沌,空空洞洞,这就是混元一体。
孙氏内家拳桩功孙氏桩功两种功法。
一曰“无极式”,一曰“三体式”。
站无极桩可以站得很舒服,既是养生,又是能量的慢性积蓄,可以逐渐达于四梢,而且两手两足稍加变化即可用于迎敌。
三体式的站法较为激烈,站之则体内可热力蒸腾,较快出打斗的能力,出打斗的欲望,但较为辛苦。
功效各有侧重又互为补充。
无极式面向正方,身子直立,两手自然下垂,两足开立呈九十度。
其要领也完全一致;手足没有动作;心内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其气混混饨饨,清浊不分。
所谓“一气浑然,形迹未露”是也。
在无极式虚无之中生出“一气”后,便自然而然开始“太极式”,身法由静而动两肩不可向下用力,下垂要自然,两足为9O度之形式。
两足尖亦不用力抓扣,两足后跟亦不用力蹬扭,两腿似直而曲,身子如同立在沙漠之地。
手足亦无往来动作之节制,身心未知开合顶劲之灵活,但顺其自然之性,流行不已。
心中空空洞洞,内无所思,外无所视,伸缩往来,进退动作,皆无征兆。
身体内外之情景,如同雨天屋檐下之流水,似直而曲,如沐如浴。
此式的锻炼,在于恢复习者天然之性,启发习者先天一气之源。
技击不过是极尽个性伸张与发挥之形式。
故“无极式”为百形之母,万法之基。
先从动中求静开始入手,要作到“沙地立杆”,“腾云驾雾”,要求是百会穴上顶,两肩向外拉开,向内微含。
把两边肩胛骨拉开,似的中间空,两边虎领筋抽紧,这个叫虎抱头,左右两手外翻,往下沉,两胯朝里缩,力点坐满于脚跟,不可朝前,往后,左右偏,一定要中正,脚趾不许扣,两脚成90度夹角,两眼平视,舌顶上颚,口水咽下。
关键是坐满脚跟,这时候脑子里所有的杂念都没有了,空空洞洞,无阴无阳,无我无他,与大地混为一体,象腾云驾雾一样。
坐满于脚跟一定要缩胯塌腰,这样才能够坐满脚跟,才能自然提肛。
无极式主要是动中求静,一站架子,把所有杂念去处,同时产生深呼吸,叫真人呼吸,可以不用口鼻呼吸,孙公可将口鼻塞住练拳。
全部用毛孔呼吸,叫还虚,也叫胎息功夫。
无极式,头要顶,项要竖,目要平视,一任鼻孔自然呼吸,嘴要虚合,舌要顶上腭,齿要相叩,两肩下垂有松开意,两肘下垂有包裹意,两胯胯根要松,两膝如起步时略带弯曲,不可有死弯子,此时足根不扭,两足足尖不扣,整个体重移置于两足足根,两足前心与地似离非离,似着非着,好象沙地立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又好象腾云驾雾,其目的要求做到虚无,摇摇欲坠的光景,即进入了静的境界,限制了思想不开小差,同时正因为把整个身体的重心平均分置与两足足根,做到了呼吸直贯脐下的腹式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