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航路的开辟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航路的开辟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航路的开辟解析版

2019年高考重点文综历史专项汇编新航路的开

辟解析版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说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C

此题考查的是欧洲新航开辟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等,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即16、17世纪左右,是在欧洲新航路开辟时期,据此判断选项:A项中〝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BD两在材料中均无从反映,排除;欧洲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应选C。

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A. 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 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 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依据题干〝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即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应选D、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解答即可.

此题以一位历史学家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A.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 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 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D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并对所学知识的调运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欧洲人的优势势力〞意为欧洲具备了开辟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扩张的诸多条件与动力,而这一切又〝源于〞或决定于欧洲诞生了新的经济因素,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故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和发展是其经济根源,D正确;A错误,因欧洲的思想解放是在文艺复兴之后;B是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C

属于影响而非原因、条件。应选D。

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A. 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 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

C. 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

D. 实现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

C

此题考查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A;由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法国货币的含银量不断下降,说明货币贬值,与贸易中心转移无关,故排除B;法国货币的贬值冲击了封建生产关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所以C符合题意;封建制度的解体在题干中无从反映,排除D。应选C。

地理大发现前,欧洲人对东方人颇感神秘: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 欧洲人对东方异教徒刻意丑化

B.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

C. 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

D. 缺少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C

A、欧洲人对东方异教徒刻意丑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表达.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表达.

C、题干所给材料中〝地理大发现前〞〝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说明,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

D、缺少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表达.

应选C、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如说恒河源头的印度人吃蛇,而且能活到400岁;甚至认为印度洋的土地上是一个由人和动物两类怪物组成的世界〞的主旨.

此题通过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考查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并正确解读的能力,难度较小.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增加。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以下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 新航路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

C. 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

D. 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

D

此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而推动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萌芽,因此A项为表象,D项为本质,D项正确;B项是表象,非本质原因,故排除;文艺复兴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原因,C项错误,故排除。应选D。

〝在中世纪的时候,欧洲人开始大量购买亚洲的辣椒、丝绸和其他物品。然而,1400年后变得不那么容易买到。〞美国历史教科书中这一记述其目的是想论证

A. 欧洲人口的迅速增长

B. 亚洲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 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

D. 亚洲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C

此题考查新航路的开辟,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1400年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阻隔了传统的商道,使得欧洲人〝不那么容易买到〞亚洲物品,这是说开辟新航路的必要性,故C项正确;AB项材料没有表达,D项不是材料表达的重点,均排除。应选C。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在〔〕

A. 大西洋沿岸

B. 太平洋沿岸

C. 印度洋沿岸

D. 地中海区域

A

结合已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

应选A、

此题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包括经济根源、社会根源、思想根源、宗教根源和客观条件〕和经过〔包括四位航海家和四条航线〕;学会辨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以及新航路开辟给不同地区带来的不同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等〕,从而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据统计,1600—1609年,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为22430匹和15000匹,而从1640—1649年,两地毛纺布年均产量分别降为11450匹和3000匹。与同时期的英、法比较,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毛纺布产量下降的原因是

A. 商业革命的影响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意大利经济发展缓慢

D. 英法重视技术的革新

A

此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反映了17世纪地中海沿岸的城市,如意大利威尼斯和米兰的毛纺布产量下降。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以后,由于商路的变化,导致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而出现题干所谓的现象,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BC两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题干未表达,排除。应选A。

〝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 价格革命

B. 商业革命

C. 工业革命

D. 世界市场形成

B

依据题干〝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可知,反映的是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航路开辟引起的商业革命的表现,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应选B、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需要掌握商业革命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分析理解,结合商业革命的表现解答即可.

此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对商业革命的表现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7世纪以来,用马铃薯做的饭菜在欧洲的许多地区巡渐取代了由面包与粥构成的食系。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在全欧开展

B. 欧美建立直接商贸联系

C. 欧洲农业经济的发展

D. 欧洲民众生活水平改善

B

1492-1595年,仅西印度群岛就向西班牙输金银20亿皮西塔〔西班牙银币名〕.同时,西班牙每年要运出约1500万皮西塔的金银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葡萄牙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一现象〔〕

A. 加快了本国资本原始积累

B. 开拓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

C. 导致欧洲国家掀起价格革命

D. 推动了〝三角贸易〞的形成

C

A、从材料可以看出,西班牙每年要用大量的经营,用于购买外国的商品,不是用来作为原始资本。

B、材料反映的是经营运输的状况,没有表达出市场的拓展。

C、蓝牙葡萄牙殖民地,搜刮大量财富,然后在欧洲其他国家购买商品,导致了黄金白银大量流入欧洲,引起了价格革命。

D、三角贸易并不是由于掠夺黄金白银所导致的,而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应选:C。

此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此题要搞清楚,价格革命的内容特征。其次要了解新航路开辟与三角贸易之间的关系。

【二】非选择题,必考题和改革选考题〔本大题共4小题,〕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25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3分,共50分。〕材料一玉米、番薯、马铃薯这几种美洲作物均适应较强,耐旱耐瘠,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

宜种土地。于是,广大居民,〝即苃尽草根、兴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南坝山地、高处,低坡,皆种包谷,为酿酒、饲猪之用。〞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上,突出的人地矛盾以及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都是围绕历代统治者的死结。明中叶以后涌入中国并很快普及开来的粮食作物无疑起到了缓解这一死结的作用。因有耐瘠的美洲作物传入,人口才能向土地贫瘠的地区流动,才能开山垦荒活命。但流民的这种垦荒种植是开山砍伐、粗放型经营的。

材料二美洲的发现和经由好望角抵达东印度的航线开辟……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将商业体系提升到了一个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如果没有这些发现,商业体系要达到这一程度是不可企及的。那个体系的目标就是通过贸易和制造业而不是改良和耕种田地,通过城市工业而不是通过农村各行业,来使一个国家变得更富足。但是,作为这些发现的后果,欧洲的商业城镇不再只是作为世界的一个小部分〔这部分指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以及波罗的海和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制造者和运输者,现在他们已变成不计其数,欣欣向荣的美洲殖民地的商品制造者,也成了亚洲、欧洲、美洲几乎所有各国完全意义上的运输者和部分意义上的制造者。两个新世界对欧洲的工业打开了大门,它们两个都比旧世界更巨大、更广阔,其中美洲市场还每天都在成长得更巨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在中国广泛种植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1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业体系〝壮观和光荣的程度〞,并指出欧洲在其中所处的地位。〔9分〕

〔1〕原因: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使美洲作物传到中国;美洲作物适应较强,用途广泛;明清时期人地矛盾尖锐;政府政策的推动。〔8分〕影响:农作物种类增多,粮食总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人地矛盾;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促进人口增长;推动了农业商品化发展;大量荒地开垦,导致生态破坏。(答出四点即可,8分〕

〔2〕程度:世界市场不断扩展,北美、大洋洲、欧亚各地不同程度卷入;(2分〕欧洲贸易中心转移,重心转向大西洋贸易,促进了西欧尤其是英国

制造业的发展。(3分〕

地位:新航路的开辟者、殖民者、商品制造者、运送者、世界市场的主导者。〔4分,任答两点即可〕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据阎学通、杨原著?国际关系分析?表为近代以来国际分工发展历程简表。解读表格信息,围绕〝国际分工的变迁〞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阐释须史论结合。〕

此题主要考查国际分工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和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分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准确把握,其次要从材料中看出国际分工和国际关系格局之间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遗憾的是,美洲高产旱地作物的传入,……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使中国农业经济走上了一条扩大山地耕地面积的外延式的发展道路,……消除了这些地区人口压力下的内延式发展的技术创新诱发机制;大量亚热带森林变成旱地,种植旱地作物,并使得这些地区〝经济多样性和输出能力开始减弱〞,成为后世亚热带山地结构性贫困的根源;〔同时〕……这一切为清代中叶以来的人口膨胀创造了条件;……〔也〕造成森林大量被破坏……影响本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整个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蓝勇?中国历史地理学?

材料二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全球化逐渐影成,出现了经济一体化。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络技术的发展,文化的全球互动只会越来越剧烈,文化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对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与民族来讲,文化垒球化才可能成为强势国家推行其国家意志的一个手段。……近两年来,受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逆全球化〞潮流不断涌现。……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繁荣和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贫困、冲突、分配不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整理自韩雅楠?论文

化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等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美洲高产旱地作物传人中国的历史条件。归纳这些高产旱地作物传人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指出〝逆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化全球化趋势带来的影响。

〔1〕历史条件:①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联系的加强;②明清时期人口增长的需求;③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④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影响:①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总产量;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与流动;③促进了传统农业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④阻碍了中国传统农业技术创新;⑤导致部分地区出现结构性贫困;⑥加剧了人口膨胀;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2〕原因:①欧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影响;②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带来的弊端;③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④全球化中贫困、冲突、分配不公、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①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②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③成为发达国家推行国家意志的手段;④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

2019年高考文综历史(2卷) 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畅通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了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他的死讯”。这种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29、1919年11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退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发展 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 32、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哲人主要探讨的是宇宙本源等问题。其后,智者学派另提出一些命题,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皆有丰富的论述,希腊哲学的主题已转移到 A、神 B、自然 C、人 D、政治 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34、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2019高考数学1卷分析及2020高考建议

2019高考数学全国I卷分析及2020备考对策 (理科) 山西省祁县中学校刘培文 总评:基于稳中求新、稳中求变的命题精神,依据《考试大纲》要求,2019年的高考数学试题侧重于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及应用。值得注意的是,考卷传达出明确信息:回归课本,发展学生的基本数学思维,注重数学思维的培养。今年试题对于80-90分的学生几乎没有影响,主要对110-130分的学生影响较大。着眼于整个试卷,与2018年压轴题相比:第12题仍是立体几何,难度变大,但总体难度适当;第16题考查内容发生变化,2018年考查三角函数及导数的应用,2019年则考查解析几何,整体难度合理;20题对考生不难,但是以往的导数压轴吓住大部分考生;21题可以拿分,但大部分考生已经放弃。这些都导致高分人数比以往下降。总而言之,如果学生想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需要“吃透课本、夯实基础、注意通性通法,理解中心思想”。 一、高考新动态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数学I卷延续了2018年的做法,在结构上与去年保持一致,在内容上依据考纲,紧扣课本,科学规范,稳中求新。既立足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数学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考查,做到了兼顾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和

创新性,体现了知识板块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保证了合理调控试卷的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努力实现对数学素养的考查要求。 二、考点新变化 为了顺应新高考改革倡导的“突出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考查,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重视数学核心素养考查”思想,关于必修内容的考查,一方面直接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如试卷中的第1、2、3、5、6、7、8、9、13、14、17题;另一方面注重所学内容的全面考查,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涉及集合、复数、数列、平面向量、概率、切线方程、程序框图等内容。关于选修内容,仍然以选考题的形式呈现,突出了新课程的选择性。 在此基础上,试卷强调对主干内容的考查,如在解答题和部分选择填空题中重点强化了对三角函数和函数与导数(44分)、数(10分)、立体几何(17分)、解析几何(22分)、统计与概率(22分)等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力度。当然,纵观全卷稳定是主流,也呈现如下变化: 1.更注重对数学的应用性考查。如第4,6,15,21题,这四道题涉及艺术、体育、科学研究和传统文化,要求学生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尤其是第21题由去年的第20题位置后移至最后一道大题(选考题除外),足见命题者良苦用心。 2.更注重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全面考查.如第4题考查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2.5《开辟新航路》历史材料与解析

《开辟新航路》历史材料与解析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1.欧洲中世纪晚期的“淘金热” 欧洲对亚洲的渗透可上溯到13世纪中期,教皇英诺森四世和法国的路易九世派遣一些芳济各会派教士到中亚大可汗宫廷中布道。1294年,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之后回到欧洲。由两名托钵僧,普兰·卡皮尼和卢布鲁克撰著的《联系》一书,特别是马可·波罗游历的故事,激起了欧洲的好奇心和商业欲望。蒙古人将亚洲和东欧联为一体曾便利了此种商业交往。但是,如我们曾经谈到过的,帖木儿掠夺性的征服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越来越阻隔了此种交往。土耳其人并非有意损害贸易,而是他们没有能力促进贸易。 ──詹姆斯·W·汤普逊①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解读】这条资料摘自商务印书馆1992年出版的汉译世界名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该书系统地研究了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貌,对于我们了解新航路开辟前夕的欧洲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从这条资料中可以看出,影响欧洲国家开辟新航路的几个重要因素:1.欧洲与东方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但在中世纪晚期则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阻碍;2.欧洲旅行家们在东方游历的故事,特别是马可·波罗的游记,激起了欧洲冒险家们对东方财富的贪欲,也推进了他们恢复东方贸易的愿望;3.到异教徒居住的东方传教,也是推动一些西欧寻求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主要因素。 在15世纪末期的欧洲,由于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货币的需要量大大增加。货币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贵金属金银是理想的货币。中古的西欧,最初实行银本位制,15世纪以后,逐渐过渡到金本位制,金银同是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于是,西欧的国王贵族和商人发疯似的到处追求黄金和白银,形成一股贵金属热。然而,欧洲产金不多,而且又在同东方贸易中运进价格昂贵的丝绸和香料,使贵金属大量外流。有些国家为缓解贵金属短缺,

2019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以及答案解析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南山矿区以及俄罗斯阿尔泰山北麓等地,出土了公元前7~前5世纪楚国生产的凤鸟纹刺绣丝绸。据此可以判断() A.东周时期丝织品做工精良,远播西域地区 B.楚国是中西交通起点,楚文化有明显西域特征 C.汉代丝路开通之前,中原与西域没有交往 D.东周时期楚国与西域交流广泛,生活方式趋同 2.(4分)《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 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 3.(4分)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 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 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 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 4.(4分)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2019年高考理综全国II试卷分析及2020备考建议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分析 尧中物理教研组:潘敏科 2019.6.20 2019高考理综全国Ⅱ卷物理试题整体看,命题内容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突出了力、电、磁等主干知识,加强了对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迁移、模型建构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图像问题考查量明显增多,体现了以考查学生五种能力为主的命题思路,试题科学、灵活、无偏题怪题。和2018年试题相比,整体难度有所降低。具体来看,今年物理学科的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一、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注重知识体体系的主干内容 试卷中,必考部分:力学(占49分)、电学(占46分)为主,选修3—5中对原子核中的质量亏损(占6分),选考部分:选修3—3部分主要考查气体实验定律(或:选考3—4部分主要考查机械振动图像,干涉法测波长)(占15分),总分110分。其中,选择题为:4道力学试题(24分)、3道电磁学试题(18分)、1道原子核试题(6分),和2018年的试题分布基本相同,力学试题难度有所增加。实验题为1道力学(5分)和1道电学(电路分析)试题(10分),其中电学实验考查二极管电阻随温度变化关系,通过调整滑动变阻器补尝来调

整动态电路等,考查知识迁移能力,能力要求有所提高;计算题为1道电学(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试题(12)和1道力学试题,其中,第25题的力学试题涉及到做物理关系图像及多过程计算,并含有变加速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量的计算,使刹车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分析难度增加,难度有所增加。选考题3-3把5选3改为3个填空,而且是通过P—V图分析气体的状态,并对微观状态进行分析,难度也略有增加;计算题为气体定律应用,是将两部分气体通过大小活塞联系在一起,分析的难度也有所增加;选考3-4为机械波图像和干涉法测波长,难度和2018年基本一致。试卷整体难度高于2018年的试题。 二、把握物体学科的特点,强化关键能力,体现核心素质 2019年高考物理着重考查学生逻辑推理、信息加工、模型建构数理结合等关键能力,比如,第19题以滑雪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曲线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该题通过v—t图来描述滑雪运动员在竖直方向的运动规律,考查考生对v—t图的理解,由此分析判断其运动状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题给情境利用所学知识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考查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比如第14、18、19、21、23、25题,选修3—3的33题的第⑴小题(或选修3—4的34第⑴小题)题,共计59分都涉及到用函数图象描述物理变化规律,考查了作图和处理图像信息的的能力;第23题,通过对二极管的温阻信息分析,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推理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2019年高考海南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9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 1.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表明孔子 A.主张严格社会等级 B.重视社会道德构建 C.认同社会贫富分化 D.反对百姓追求富裕 2.五代时,有人赞扬科举制度说,无论贫寒之家还是王孙公子,“莫不理推画一,时契大同”。他强调的是,科举考试 A.实现王公子弟与百姓平等 B.改变了社会阶层结构 C.体现了公平的选拔原则 D.促成了国家统一 3.宋元时期,主要依赖海路运出的中国物品是 A.瓷器 B.茶叶 C.棉布 D.白银 4.“天子亲耕”缘于《周礼》,明朝在北京永定门内天坛之西建先农坛,作为皇帝祭祀农神和参与耕作的礼仪场所。清朝从顺治帝开始,直至清末,各代皇帝奉礼如常,这反映出清朝 A.与明朝在制度上一脉相承 B.承袭了农耕文明的传统

C.满洲贵族迅速成为农耕者 D.刻意笼络反清政治势力 5.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 A.南北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6.下图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①(围棋)②(捶丸一球类竞技)③(弓箭)④(蹴鞠) A.① B.② C.③ D.④ 7.1863年,有官员上奏清廷:“闻日本近遣幼童分往俄美两国,学习制造船炮、铅药及一切军器之法,期以十年而回……学习制造船炮等法,我国家亦宜行之。”据此可知,该官员 A.主张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 B.认为西方长技值得学习 C.敦促清政府学习日本政体 D.意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

2020届高三高考(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练习题: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一、选择题 1.(2019·唐山模拟,33)“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这说明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性 B.欧洲出现“价格革命” C.工业革命兴起的条件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可知,东西方商路的阻断引发了新航路开辟,故A项正确。 2.(2019·秦皇岛模拟,33)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这一事件是( )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答案 A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葡萄牙国王”,哥伦布船队、麦哲伦船队是受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故B、C两项排除;成为“海上马车夫”的是荷兰,故D项排除;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是在葡萄牙支持下,而且有利于葡萄牙对印度的征服,故A项正确。 3.(2018·南充模拟,33)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变化巨大: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王权逐步高于教权、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新教派的兴起。材料反映出( ) A.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B.西欧社会的转型 C.国际格局的初步形成D.世界市场的雏形 答案 B 解析题干论述的三个变化,充分体现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故B项正确。 4.(2018·承德月考,33)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

2019年全国卷Ⅲ文综历史高考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历史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 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和答案

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2.(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3.(4分)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4.(4分)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5.(4分)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6.(4分)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 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 7.(4分)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8.(4分)如图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2019年高考历史江苏卷(附答案与解析)

历史试卷 第1页(共10页) 历史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 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这一记载反映了 ( ) A .井田制度松动 B .世袭制度解体 C .抑商政策弱化 D .礼乐制度崩坏 2.《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 ) A .实行察举制度 B .独尊儒家学说 C .实行郡国并行制 D .全面推行郡县制 3.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 A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据此可知 ( ) A .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 .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 .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 .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有学者认为,“传统上人们对贫穷抱有道德中立的认知”,但明朝晚期,“人们越来越怀疑贫穷是短视和懒惰的结果”。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物质享受 B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 .贫富分化和道德沦丧现象日益严重 D .反正统思想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6.清末,江苏某师范学校的校歌唱道:“经义治事,安定(北宋教育家胡安定)遗风,体用贵兼通。旧学沉沦,新知潮涌,两端执乎中。”歌词体现的理念是 ( ) A .全面复兴旧学 B .排斥西方新学 C .新学消解旧学 D .崇尚中体西用 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 .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 B .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 C .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 D .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 8.近代上海报纸刊登《纪苏州一车夫》:昨日经过观前街,见一日本人,正在叫车,大呼:“至盘门(租界)大日本领事馆去!”车夫操吴侬软语道:“只拉我国的大国民,倭奴是不拉的。”这一记载可能出现于 ( ) A .1840—1894年 B .1895—1911年 C .1912—1945年 D .1946—1949年 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 A .夫唱妇随赴战场 B .抗战流血不流泪 C .国共北伐齐协力 D .解甲归田喜而泣 10.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在发展过程中,为着帝国主义间,彼此有矛盾,所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某限度的蓬勃,但总不能蓬勃到可以脱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他看来 ( ) A .民族资本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发展空间 B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帝国主义间矛盾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 此 -------------------- 卷 -------------------- 上 -------------------- 答 -------------------- 题 -------------------- 无-------------------- 效--- ---------

高考历史专项训练:新航路的开辟

文综历史 文综历史新航路的开辟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12小题,) 1.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30种。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 也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 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 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 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 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 C 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新航开辟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接近 30种”、“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等, 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即16、17世纪左右,是在欧洲新航路开辟时期,据此判断 选项:A项中“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的表述过于绝对化,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BD两在材料中均无从反映,排除;欧洲新航路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可知C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C。 2.一位历史学家写道:“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 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材料意在说明() A. 企业家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 B. 企业家在远洋航行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 企业家是鼓吹“寻金热”的主要代表人物 D. 工商业的发展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D 依据题干“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寻金热”成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即资本原始积累,故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需要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在欧洲的海外殖民扩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解答即可. 本题以一位历史学家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学者认为,美洲及东印度通路被发现之时,……看到了世界历史的一个决定性的 转折点……欧洲人的优越势力,使它们能为所欲为,在此等遥远的地方,作出各种不合正义的事体。欧洲人的“优越势力”源于 A. 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B. 航海和造船技术不断提高 C. 资本原始积累的迅速增加 D. 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和发展 D

2019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事件专题训练1

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1410周年) 【历史解读】 一、公元605年中外重大历史事件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淮阴)约1000公里长的“通洛渠”。 ★公元605年隋炀帝即位后,即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同时又派裴矩到张掖与往来的西域商人联络,劝喻西域诸国来朝。此后,西域诸国相继至隋朝贡贸易者达三十余国。 ★公元605年,隋朝营建东都洛阳。 ★公元605年,赵州桥建成。 ★公元605年起,英国设立了大法官(LordChancellor)一职,其历史比首相(Premier)职位更悠久,具有十分特殊和显要的地位。 二、京杭大运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运河。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约1794公里,开凿到现在已有785年的历史。 京杭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 京杭大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3期: ①第1期运河。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②第2期运河。主要指隋代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三年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到隋炀帝(杨广)时,据说炀帝为了到扬州看扬州市市花——琼花,也为了南粮北运,开凿京淮段至长江以南的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到元朝时,元定都大都(今北京),必须开凿运河把粮食从南方运到北方。为此先后开凿了三段河道,把原来以洛阳为中心的隋代横向运河,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长82公里;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公里;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公里;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公里;台儿庄到

(完整word版)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

2019年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分析 一、必须关注核心素养和时代热点 从近些年的考题来看,除了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还注重对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几乎到处都有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体现,比如国家统一意识、文化认同感等。仔细分析去年高考试题,可以看到其紧贴现实,处处体现时代热点。此外,试题还比较注重对史观、史学理论以及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 从考生来看,他们容易出现两大问题,首先对于记忆性的知识往往是支离破碎的,很难形成清晰的时空框架,而对于一些理解性的知识往往是一知半解,没有真正弄懂弄通。 还有一部分考生审题意识不强,没看清题干就匆匆作答,而在读题过程中又往往在获取解读知识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方面比较弱,经常照材料摘抄原文。等到了答题的时候又缺乏逻辑性,杂乱无章,缺少一些答题技巧和规范的语言。 二、备考建议 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注重主干知识、必备知识的掌握,在第一轮复习中要注重历史知识记忆的精准,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二轮复习可以打破现有教材模块的体例,建立清晰的历史框架。此外,全过卷大学建议多关注高频考点和时代热点,关于时代热点有几个建议,第一要关注体现社会战略性价值并且符合人类未来发展趋势的热点,比如说“文明交流”“大国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第二就是要符合国家意识并且关注民生的热点,比如“党的执政能力”“体制改革”“社会公平”等。第三还可以从体现家国情怀、人文关怀的角度去思考,比如“国家统一”“公民意识”“人民的力量”等。再有一个就是周年热点,比如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另外,史观和史学研究方法,也是高考近些年的一个考查趋势。 三、高考试卷整体概述 (一)选择题布局采取“4+4+4”的模式,排列顺序大致是: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排列,政治、经济、思想三模块不分彼此杂糅在一起。选择题的阶段布局大致如下:中国古代史4个,近现代史4个。西方古代史1个,近现代3个。就2018年的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选择分布情况如下:24题(先秦的文明与社会转型),25题(秦汉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文化),26题(唐宋变革),27题(明清社会转型),28题(千年未有之变局),29题(觉醒与探索),30题(新民主主义革命),31题(共和国的年轮),32题(希腊罗马的辉煌),33题(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34题(20世纪前期现代化经济模式的探索),35题(战后的世界发展与演变1945以后) (二)主观题探讨(以2018年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卷为例),非选择题在选择材料上一般控制在1200—1300左右,体现出设问减少、设问质量提高,减少阅读量、提高思考深刻,减少单一标准、增加多项标准等特点,41题出题着眼于选拔有时代意识、有社会担当、有问题解决能力的栋梁之材,一般立意宏大,与社会热点有所牵连,综合能力要求强;42题则是开放性试题,12分题年年变。主要考查历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一般立意高远,充满学术味,意在为高校选拔学者型人才。考生可以运用不同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思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4)含答案解析

热点试题综合练(4) 1、“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充分体现了( ) 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B.资产阶级剥削的秘密 C.空想社会主义的内涵 D.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 2、1917年3月列宁曾这样提出:“我们的策略是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持,特别要怀疑克伦斯基,把无产阶级武装起来(这是唯一的保证)”。 材料中的新政府是指( ) A.沙皇政府 B.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 D.人民委员会 3、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这些改变说明( ) 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4、1954年12月,第二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指出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由此可以看出1954年以后( )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B.全国政协不再具有立法的职能 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是全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5、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党内部分同志出现的“关门主义”倾向,毛泽东提出了“一根头发和一把头发”的观点,指出:“民主党派背后代表的是民族资产阶级,是一把头发”,“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体现这一认识的制度是( )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

2019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 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 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 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

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 C.货币制度的改变 D.地区经济的差异 28. 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 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文化类热点专练卷含解析.doc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文化类热点专练卷含解析 一、选择题 1.(2014·余姚模拟) 对于春秋时期社会大变革的形势,老子所持的态度是() A.要求顺应时势推动制度变革B.反对统治者好大喜功争权夺利 C.主张回复到先代的政治制度D.提倡“兼爱、非攻”以减少战争破坏 2.司马光指出:“以魏武(曹操)之暴戾(1ì,凶残)强伉,加有大功于天下,其……不敢废汉而自立,岂其志之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其中的“名义”源自哪一学派思想()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 4.北京大学教授袁刚说:“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在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思想市场”的时期有() ①春秋战国时代②秦汉时期③明清时期④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5.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A.春秋战国B.汉朝C.隋朝D.唐朝 6.(2014·浙江高考模拟)从以下两张图片中能够得出的主要历史信息是宋朝() A.科技水平全面领先于世界B.在军事中普遍使用火药武器 C.在航海中开始使用机器动力D.科技与军事、航海相结合 7.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商品经济发展②市民阶层壮大③小说的世俗性④重商观念形成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8.下表展示了1978年及1992年我国非国有工业和商业的增长情况。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C.中国加入WTO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9.(2014·湖州质检)美国史学家说:“由于其众多的人口,中国在经济发展上的特殊问题是如何在避免忽视乡村方面的同时加强工业、如何在建设强大的国家工业的同时使乡村的民众摆脱物质上的贫困。”以下举措中最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的是() A.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英国学者布莱克说:“虽然搞现代化比较早和比较晚的国家的前提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的前提都是十分相似的。”他所说的如中国等参加现代化行列比较晚的各国“十分相似”的“前提”是指() A.近代工业的起步B.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9年全国卷Ⅲ高考历史试题 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 C.郡县制D.察举制 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 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28.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图4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32.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D.落实《权利法案》 33.恩格斯在评价某一文学艺术流派时说:“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备考建议

2019年高考全国卷一历史试卷分析以及2020年高考备考建议 一试卷分析 整体分析: 1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选择题24,25,26,27题,16分,选考45题(15分,计算分值)),共计31分; 中国近现代史(选择题28,29,30,31题,16分,41题第(1)问中国部分,计4分,第(2)问,计10分,42题,计12分,选考第48题,计15分),共计57分; 世界史(选择题32,33,34,35题,16分,41题第(1)问世界部分,计11分,选考题第46题,计15分),共计42分。 近5年,新课标高考真题分析得知,古代史30%,中国近现代史40%,世界史30%。2019年高考试卷符合这一标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依然是复习的重点。 2字数统计: 选择题部分:约1280字,表1幅,无图。 历年新课标卷分析选择题统计2007年,1236字,图1幅;2008年,1179字,表1幅;2009年,1121字,图一幅;2010年,1281字,图2幅;2011年,1518字,图2幅。…… 2016年,约1200字,表1幅,图1幅。2017年,约1200字,表3幅,图1幅。2018年,约1200字,表1幅,图3幅。 分析得知,本次试卷选择题信息量符合标准,答题时间控制在

12分钟以内。有充足的时间认真做分析题。 主观题部分:依旧是三道,41,42必考题,45,46,47选考题。41题,一幅图,一段材料,设问2小问,42题,一段材料,阅读量都不大,难度一般,容易得分。 具体题型分析: 24题,B【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数据分析以及所学可知,西周采用的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选择B。 【错误项分析】A项“长期”,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D项“弱化”,错误。 25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西汉的推恩令制度。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用推恩令,打击地方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因此,选择C。 【错误项分析】AB项与题意无关;D项过于绝对。 26题,C【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唐朝的文化。意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其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 【正确项分析】由材料分析以及所学可知,唐朝具有尚武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