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

合集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有哪些

类风湿关节炎常用药物有哪些一、非甾体类抗炎药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

剂量每日2~4克,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

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二、金制剂(含金盐)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

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

用法:第一周10毫克肌注,第二周25毫克。

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毫克。

总量达300~700毫克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600~1000毫克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

维持量每月50毫克。

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用药多年,甚至终身者。

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著。

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

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1000毫克,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

口服金制剂效果与注射剂相似。

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口腔炎等,停药后可恢复。

口服金制剂金诺芬(Auranofin)是一种磷化氢金的羟基化合物。

剂量为6毫克每日一次,2~3月后开始见效。

对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好。

副作用比注射剂轻,常见为腹泻,但为一过性,缓解显效率62.8%。

三、青霉胺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药物,治疗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

它能选择性抑制某些免疫细胞使IgG及IgM减少。

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过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视神经炎、肌无力、转氨酶增高等。

用法第一个月每天口服250毫克,第二个月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

无明显效果第三个月每次250毫克,每日三次。

每次总剂量达750毫克为最大剂量。

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改善后用小剂量维持,疗程约一年。

四、氯喹有一定抗风湿作用,但显效甚慢,常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疗效。

可作为水杨酸制剂或递减皮质类固醇剂量时的辅助药物。

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每日2次。

疗程中常有较多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

长期应用须注意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和视神经萎缩等。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大全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大全

药物部分不良反应注释双氯芬酸布洛芬萘普生许多其他( 非阿片类镇痛药 : 非甾体类抗炎药)能迅速减少炎症。

由于副作用可能长期使用无效。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所有 DMARD 药物既可逐渐减轻疼痛和肿胀,也可延缓关节损害。

咪唑硫嘌呤与某些DMARD 效果相近,但毒性更大。

咪唑硫嘌呤肝病增加感染和可能癌症的易感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高血压骨骼变薄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口服)皮质类固醇(口服)强的松长期使用对身体有多种不良作用:体重增加糖尿病柳氮磺胺吡啶胃部不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红细胞破坏(溶血)肝脏问题皮疹口疮精液减少脱发甲氨蝶呤肝病肺炎症恶心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来氟米特皮疹肝病神经损害(神经病变)腹泻脱发抗风湿性药物 (DMARDs)抗风湿性药物 (DMARDs)羟氯喹常导致轻度皮炎(皮疹)肌肉疼痛或无力眼部问题血压增高胃溃疡和出血风险低于其他 NSAID 类药物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卒中危险血压增高肾脏问题可能增加心脏病和卒中危险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胃部不适胃溃疡所有非甾体类抗炎药能缓解症状并减少炎症,但不能改变病程。

环氧酶-2(COX-2)抑制剂(coxibs),如塞来昔布对胃有不良影响阿达木单抗†多数人有显著、迅速地反应。

聚乙二醇化赛妥珠单抗能缓解关节损伤。

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英夫利息高胆固醇(高胆固醇血症)托法替尼在甲氨蝶呤效果不充分时使用。

*抑制骨髓造血可导致抗感染的白细胞(称作中性粒细胞)减少,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阿达木单抗、聚乙二醇化赛妥珠单抗、依那西普、戈利木单抗和英夫利息均为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

少数情况下导致肠道穿孔塔西单抗仅在其他药物均无效时使用。

托法替尼感染(如结核)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皮肤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会抑制骨髓内的血小板生成,有时增加出血风险多发性硬化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多神经病变喉咙痛恶心阿巴西普仅在其他药物均无效时使用。

塔西单抗感染(如结核),可能会很严重或导致脓毒症癌症只有当人们服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和甲氨蝶呤后无改善时,才使用利妥昔单抗。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

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从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介绍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一、雷公藤多苷片的药理作用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提取自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中药制剂,主要活性成分是雷公藤素。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其抗炎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和释放,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活化,从而减轻关节炎症状。

雷公藤多苷片还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减少对关节组织的损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甲氨蝶呤的药理作用甲氨蝶呤是一种疾病修饰抗风湿药(DMARDs),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和调节免疫功能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氨蝶呤可以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炎症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甲氨蝶呤还可以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对关节组织的自身免疫损伤,延缓疾病的进展。

三、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的临床研究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临床研究的验证。

中国医学科学院颈椎病研究所等单位进行的临床研究显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晨僵、关节功能障碍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联合治疗方案还可以减少类风湿因子的表达和血清炎症介质水平,降低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和复发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中药,主要成分为雷公藤多苷,具有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

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减轻自身免疫性炎症。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的疾病,主要特征为关节炎症损害。

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作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常常被联合应用。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可以减轻关节炎症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雷公藤多苷片还能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细胞毒性作用,减少炎症反应。

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常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它能抑制T细胞的活性,减少炎症细胞的浸润和关节炎症反应。

甲氨蝶呤还能减少关节破坏和滑膜增生,保护关节软骨组织。

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关节炎症的疼痛和肿胀,改善关节功能。

甲氨蝶呤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减少关节炎症的发生和进展。

联合应用这两种药物既可以减轻症状,又可以抑制病情的发展,达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雷公藤多苷片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甲氨蝶呤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口腔溃疡、皮疹等不良反应。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要谨慎监测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调整剂量。

联合应用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可以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减轻疼痛、肿胀和关节损害。

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具体的治疗方案应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体化特点来确定。

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及时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

10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常用中成药

10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常用中成药

10种治疗风湿类风湿常⽤中成药中医认为关节的疼痛、肌⾁的酸痛都是有风湿邪引起的疾病,现代将类风湿⾃⾝免疫引起的风湿也称为风湿。

风湿的治疗痊愈有⼀定难度,但并不是不能治愈的疾病,患有风湿后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药和⽇常的保养。

有很多治疗风湿的中成药,这些中成药有着很好的祛湿⽌痛的效果。

治疗风湿的中成药1、独活寄⽣丸成分:桑寄⽣、秦艽、独活、防风、细⾟、⾁桂、当归、川芎、杜仲、⽩芍、党参、茯苓、⽢草、⽜膝、熟地黄。

适⽤⼈群:⼯作引起的体⼒过分透⽀导致的肝肾两虚,随着岁数的增加免疫⼒下降,有了腰部寒冷疼痛,膝盖的不能弯曲冷痛。

药物功效:祛风除湿,养⾎通络,治疗因为⾎虚引起的肝肾虚弱伴有⽿鸣、头晕⽬⼲、极易疲惫的情况。

2、九味羌活颗粒成分:防风、细⾟、苍术、羌活、⽩芷、川芎、⽢草、黄芩、地黄。

适⽤⼈群:长期⽣活在湿⽓较⼤的环境中,四肢患有风湿的情况,开始是肌⾁酸痛后来引起了关节的疼痛。

还有本⾝体质偏痰湿,⼜⼊侵湿邪导致的肌⾁、关节酸痛,严重时四肢⽆法活动。

药物功效:解表,疏风,除湿,散寒,可以治疗风湿邪导致的肢体疼痛,还有风邪引起的感冒、头痛。

3、全天⿇胶囊成分:天⿇及其他添加剂。

适⽤⼈群:患有风湿同时还有肝风上扰,有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的患者,还有癫痫患者⼜患有风湿的可以饮⽤。

药物功效:平肝熄风,⽌痉,⽤来治疗体虚导致的肝⽓郁积,肝风上扰引起的各种疾病。

4、强⼒天⿇杜仲胶囊成分:槲寄⽣、川⽜膝、当归、地黄、藁本、独活、⽞参、制草乌、附⼦、杜仲、羌活、天⿇。

适⽤⼈群:⾝体受风寒湿邪侵⼊,引起了⽪肤及肌⾁的筋脉的疼痛,以及中风导致的肢体的不便利还患有风湿的⼈群。

药物功效:通络⽌痛,活⾎散风,能治疗因为风寒湿邪引起的风湿痛和中风及中风后遗症。

5、风湿⾻通胶囊成分:红花、制草乌、制川乌、乌梅、⽊⽠、⽢草、⿇黄。

适⽤⼈群:因为寒湿之邪⼊经络导致的全⾝各处的酸⿇胀痛,背部四肢最为明显。

药物功效:温养筋脉,祛寒通络,⽌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

龙源期刊网 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非甾体类抗炎药作者:姚扶有来源:《大众健康》2011年第08期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其原因是关节的滑膜和滑液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过多,引起组织对炎症递质或因子(如组织胺和缓激肽)的敏感性增高,使病人处于过敏的疼痛状态。

关节活动度越小,前列腺素的含量就越多,病人也就越感到疼痛,以致不敢活动肢体,形成恶性循环。

同时,肢体越不活动,关节畸形也就越容易发生。

因此,减少前列腺素是治疗类关节炎的关键。

类风湿关节炎最好的的治疗方法是:增加肢体活动和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药物治疗是关键非甾体类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解热、消肿作用。

由于非甾体类抗炎药使前列腺素合成减少,因此可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可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眩晕等;肾脏不良反应:肾灌注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

还可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损害等,患者还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出现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

非甾体抗炎药有百余种之多。

我国目前上市的非甾体抗炎药的各类和剂型也不少。

有不同结构的药物,如水杨酸类的阿司匹林,吲哚类的吲哚美辛(消炎痛),苯乙酸类的双氯芬酸和丙酸类的布洛芬等。

有不同疗效期的药物,如短效的布洛芬、中效的萘普生和长效的萘丁美酮等。

药物剂型有普通片剂、肠溶片、缓释剂、针剂、外用的凝胶剂等。

目前常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非甾体类抗炎药有:1.双氯芬酸钠(扶他林)。

该药目前上市的系中外合资生产,国产同类药为双氯灭痛。

该药的抗炎、止痛和解热作用强、剂量小、不良反应少,多为轻微且可逆,老年患者的耐受性均好。

每次25~50毫克,1日3次。

双氯芬酸钠的缓释制剂有:一是双氯芬酸钠的缓释片,采用独特的蜡基质骨架和凝胶包衣相结合的先进双重缓释技术,服药后镇痛颗粒平稳释放,确保抗炎镇痛,疗效持续24小时,所以每天只需要口服1~2片,即75~150毫克。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而甲氨蝶呤则是一种常用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它能够有效缓解关节炎的症状。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更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文将就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进行深入探讨。

一、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机制:雷公藤多苷片是由雷公藤提取而成的一种中草药制剂,具有明显的抗炎、抗骨溶解、抗自由基、调节免疫等作用。

而甲氨蝶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减轻炎症反应,从而缓解关节炎的症状。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在抑制炎症反应的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

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了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采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在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晨僵等关节炎症状上均有显著改善,且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得到有效控制。

另一项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独使用甲氨蝶呤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联合应用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这些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炎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通常是安全的,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在使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后会出现消化道不适、皮疹、头晕等不良反应。

在应用过程中,医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或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过程中仍需注意患者的不良反应,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用药。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有更多关于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表现为对多个关节的非对称性炎症、疼痛和运动障碍。

雷公藤多苷片是一种从雷公藤中提取的天然植物化合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甲氨蝶呤是一种抗代谢类药物,可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肿胀和关节损伤。

1. 增强治疗效果: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机制,联合使用可以相互补充,增强治疗效果。

雷公藤多苷片可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轻关节炎症状,促进关节损伤修复;甲氨蝶呤能抑制细胞增殖和代谢,减轻炎症反应,防止关节破坏。

因此,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2. 减少药物副作用: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单一药物疗法副作用大。

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可以降低单一药物用量,减少副作用。

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合用可以降低慢性胃炎、溃疡病等消化系统副作用的发生率。

3. 增强免疫功能: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

雷公藤多苷片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增强免疫功能。

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片能增加血清IgG和血清补体C3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4. 延缓关节破坏: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关节破坏是其主要表现之一。

联合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可以抑制组织因子的释放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关节破坏。

研究表明,联合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和甲氨蝶呤的患者关节破坏评分低于单一药物组。

5. 价格优惠:联合使用药品虽然增加了药品种类,但相比于单一药物疗法的总费用并不会大幅增加。

综上所述,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副作用,增强免疫功能,延缓关节破坏。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医嘱,必要时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有哪些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异质性疾病,所有人群均有可能会患上此病,它会引发口腔溃疡、关节脱位、库欣综合征等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种类很多,表面上表现虽相似,但有不同类型,因而病情轻重、发展、预后、结局都可有所不同,尽管临床上区分这些类型还有困难,但从概念上说,是否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都一样治疗,就很值得商榷了。

据数据显示,研究人员对5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追踪的结果表明,其中症状出现少于6个月者有46%病人症状消失,仅31%确诊。

而症状出现少于2年者,有36%病人症状消失,仅42%追踪确诊。

该研究表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作追踪。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药物主要有以下八种。

一、非甾体类抗炎药
用于初发或轻症病例,其作用机理主要抑制环氧化酶使前腺素生成受抑制而起作用,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但不能阻止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变的自然过程。

本类药物因体内代谢途径不同,彼此间可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不主张联合应用,并应注意个体化。

水杨酸制剂:能抗风湿,抗炎,解热,止痛。

剂量每日2~4克,如疗效不理想,可酌量增加剂量,有时每日需4~6克才能有效。

一般在饭后服用或与制酸剂同用,亦可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刺激。

吲哚美辛:系一种吲哚醋酸衍生物,具有抗炎、解热和镇痛作用。

患者如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可换用本药,常用剂量25毫克,每天2~3次,每日100毫克,以上时易产生副作用。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胃溃疡、头痛、眩晕、精神抑郁等。

丙酸衍生物:是一类可以代替阿司匹林的药物,包括布洛芬(ibuprofen)、萘普生(naoproxen)和芬布芬(fenbufne)作用与阿司匹林相类似,疗效相仿,消化道副作用小。

常用剂量:布洛芬每天1.2~2.4克,分3~4次服,萘普生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

副作用有恶心、呕吐、腹泻、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出血、头痛及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易激怒等。

灭酸类药物:为邻氨基苯酸衍生物,其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仿。

抗类酸每次250毫克,每日3~4次。

氯灭酸每次200~400毫克,每日3次。

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及食欲不振等。

偶有皮疹、肾功能损害、头痛等。

二、金制剂(含金盐)
目前公认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肯定疗效。

常用硫代苹果酸金钠。

用法:第一周10毫克肌注,第二周25毫克。

若无不良反应,以后每周50毫克。

总量达300~700毫克时多数病人即开始见效,总量达600~1000毫克时病情可获稳定改善。

维持量每月50毫克。

因停药后有复发可能,国外有用维持用药多年,甚至终身者。

金制剂用药愈早,效果愈著。

金制剂的作用慢,3~6个月始见效,不宜与免疫抑制剂或细胞毒药物并用。

若治疗过程中总量已达1000毫克,而病情无改善时,应停药。

口服金制剂效果与注射剂相似。

副作用有大便次数增多、皮疹、口腔炎等,停药后可恢复。

口服金制剂金诺芬(Auranofin)是一种磷化氢金的羟基化合物。

剂量为6毫克每日一次,2~3月后开始见效。

对早期病程短的患者疗效较好。

副作用比注射剂轻,常见为腹泻,但为一过性,缓解显效率62.8%。

三、青霉胺
是一种含巯基的氨基酸药物,治疗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效果。

它能选择性抑制某些免疫细胞使IgG及IgM减少。

副作用有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蛋白尿、过敏性皮疹、食欲不振、视神经炎、肌无力、转氨酶增高等。

用法第一个月每天口服250毫克,第二个月每次250毫克,每日2次。

无明显效果第三个月每次250毫克,每日三次。

每次总剂量达750毫克为最大剂量。

多数在3个月内临床症状改善,症状改善后用小剂量维持,疗程约一年。

四、氯喹
有一定抗风湿作用,但显效甚慢,常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疗效。

可作为水杨酸制剂或递减皮质类固醇剂量时的辅助药物。

每次口服250~500毫克,每日2次。

疗程中常有较多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

长期应用须注意视网膜的退行性变和视神经萎缩等。

五、左旋咪唑
可减轻疼痛,缩短关节僵硬的时间。

剂量为第恢苊看?0毫克,每日1次,第二周每次50毫克,每日2次,第三周每次50毫克,每日3次。

副作用有眩晕、恶心、过敏性皮疹、视力减退、嗜睡、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蛋白尿等。

六、免疫抑制剂
适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停药情况下或激素减量的患者常用的有硫唑嘌呤,每次50毫克,每日2~3次。

环磷酰胺每次50毫克,每日2次。

症状或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后,逐渐减量。

维持量为原治疗量的1/2~2/3。

连续用3~6个月。

副作用有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肝脏毒性损害及消化道反应、脱发、闭经、出血性膀胱炎等。

甲氨喋呤有免疫抑制与抗炎症作用,可降血沉,改善骨侵蚀,每周5~15毫克肌注或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

副作用有厌食、恶心、呕吐、口腔炎、脱发、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药物性间质性肺炎与皮疹。

该药可能成为继金盐和青霉胺之后被选用的另一缓解性药物。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关节肿痛、控制炎症、消炎止痛作用迅速,但效果不持久,对病因和发病机理毫无影响。

一旦停药,短期内即复发,长期应用可导致严重副作用,因此不作为常规治疗,仅限于严重血管炎引起关节外损害而影响器官功能者,如眼部并发症可能引起失明者,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心脏传导阻滞者关节有持续性活动性滑膜炎可短期应用,或经NSAIDS、青霉胺等治疗效果不好,症状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可在原有药物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

如疗效不著,可酌情增加。

症状控制后应逐步减量至最小维持量。

醋酸氢代泼尼松混悬液可作局部关节腔内注射,适用于某些单个大关节顽固性病变,每次关节腔内注射25~50毫克,是一种适合关节内给药的长效皮质类固醇,一次量为10毫克,膝关节为30毫克。

八、雷公藤
国内多年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证实有良好疗效。

有非甾类抗炎作用,又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改善症状,使血沉和RF效价降低。

雷公藤多甙每天60毫克,服用1~4周可出现临床效果。

副作用有女性月经不调及停经、男性精子数量减少、皮疹、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腹痛腹泻等,停药后可消除。

昆明山海棠作用与雷公藤相似,每次2~3片,每天3次。

疗程3~6月以上。

副作有头昏、口干、咽痛、食欲减退、腹痛、闭经。

温馨提示:以目前医学发展的水平,尚无根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良策,但只要早诊断,早治疗,而且治疗合理,有计划有追查,若干年后使得这一本是进行性发展、逐渐恶化的疾病,在患者身上造成的危害不重,还能保持较好的体力、活动能力,是医生以及患者都该满意的了。

原文链接:/lfsxgjy/2014/0430/171616.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