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方剂清热方
常用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五):清热常用方剂

方解 : 本方是用治火热毒盛, 充
斥三焦的常用方。 中用黄连 泻心 方
火为君 , 泻中焦 之火 ; 兼 黄芩清 肺
同, 其属性则一 , 故此三者统 属里热 证 。 素 问 ・ 真要 大 论 “ 者 寒 ( 《 至 热
之 ”“ 、温者清 之” 的治疗原则 , 由 对
温、 、 热 火所致 的里 热证皆可适用。
重用石膏配知母、 甘草 , 是取法白虎
汤, 意在清热保津 ; 黄连 、 黄芩 、 栀子
共用 , 是仿黄连解毒方义 , 意在通泻 三焦火热 。 犀角、 生地、 赤芍、 丹皮相 配, 即犀角地黄汤的成方 , 是为清热
ZOGYOT ND | HN I I A A
解毒 , 凉血散瘀而设 , 配清气法以治 气血两燔 之证 。 配连 翘 、 再 元参 “ 解 散浮游之火 ”桔梗、 ; 竹叶取其“ 载药
中药天地 fH G A NN I O O A ZN Y D
常用 中药方剂的临床应用 ( 五)
清热常用方剂
吴志 香 唐朝 泽
( 宁 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内分泌科 , 阳 10 3 ) 辽 沈 0 2 1
凡以清热 药为主组成 , 具有清 热、 泻火 、 凉血 、 解毒 、 滋阴透热等作 用的方剂 , 统称清热剂 , 属于“ 八法” 中的“ 清法 ” 。 温、 、 热 火三者 , 一般有温盛为
为清热解毒 , 凉血泻火 。 主治温疫热
功用为清热生津 。 主治 阳明气分热
盛。
特点是凉血 与活血散瘀并 用 , 如 正
叶天士所说 :入血就 恐耗血动 血 , “
直须凉血散血 ” 。
方解 : 本方主治阳明气分热盛 之证 。 方中用石膏为君 , 取其辛甘大 寒, 以制阳明( 气分) 内盛之热 。 以知 母苦寒 质润为 臣, 以助石 膏清肺 一 胃之热 ; 以借苦寒润燥以滋 阴。 一 用 甘草 、 粳米 , 既能益 胃护津 , 又可止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

中医最常用的20个方剂1. 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2. 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甘草。
功效: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主治脾虚湿盛证。
3. 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或气虚下陷证。
4. 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5. 四物汤: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
功效:补血调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6. 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血虚发热证。
7. 归脾汤:人参、黄芪、白术、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木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及脾不统血证。
8. 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9. 金匮肾气丸: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
功效:温补肾阳,化气行水。
主治肾阳虚证。
10. 炙甘草汤:炙甘草、人参、阿胶、生地黄、桂枝、麦冬、火麻仁、大枣。
功效:益气滋阴,通阳复脉。
主治阴血阳气虚弱,脉结代。
11. 逍遥散:柴胡、当归、白芍药、白术(炒)、茯苓(炒)薄荷(炒)、甘草(炙)。
功效: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2.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酒炒)、青连翘(炒)、干生地(净)、车前子(炒)、淡黄芩(酒炒)、生栀子(炒)、粉丹皮(酒炒)、泽泻(炒)、苦木通(去节)、生甘草(生)。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证及下焦湿热证。
13. 左金丸:黄连(姜炙)、吴茱萸(甘草炙)。
功效: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主治肝火犯胃证及嘈杂吞酸证。
14. 清胃散:生地黄(细锉)、当归身(酒洗)、牡丹皮(去心)、黄连(拣净)、升麻(去根)。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及牙宣出血等症。
15. 玉女煎:石膏(煅)、熟地黄(酒蒸)、麦冬(去心)、知母(酒炒)、牛膝(酒蒸)。
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方剂

治疗感冒发烧的中药方剂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喉咙痛、咳嗽、发烧等。
中药在治疗感冒发烧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
1.麻黄汤:麻黄汤是治疗感冒发烧的经典方剂,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
它有温里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
2.三黄石膏汤:三黄石膏汤由黄芩、黄连、黄柏和石膏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生津的作用。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口渴、咳嗽等症状。
3.银翘散:银翘散由连翘、桔梗、荆芥、板蓝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解表发汗的作用。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4.葛根汤:葛根汤由葛根、麻黄、桂枝组成,有发表解毒、解表散寒的作用。
适用于寒邪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身体乏力等症状。
5.板蓝根颗粒:板蓝根颗粒由板蓝根提取而成,具有抗病毒、清热解毒的作用。
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喉咙肿痛等症状。
中药方剂在治疗感冒发烧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注意事项:1.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方剂:感冒发烧有多种病因和病情,应根据具体症状选择合适的方剂,避免盲目使用。
2.找专业医生的指导:中药方剂的使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合理使用和剂量过大或过小。
3.按时按量服用:中药方剂的疗效需要持续的服用才能发挥出来,应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按量服用。
4.注意饮食调理:感冒期间应注意适当增加营养,多喝水,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5.休息调理:感冒期间应注意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综上所述,中药方剂在治疗感冒发烧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在使用中药方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和休息,以加快康复。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方剂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方剂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方剂
一、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方剂多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病症。
常用的中草药有桂枝、麻黄、紫苏叶、荆芥等。
这些药物可以调和营卫、宣肺止咳、解表散寒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
二、辛凉解表
辛凉解表方剂多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咽痛、口干、舌燥等病症。
常用的中草药有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利咽消肿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各种症状。
三、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方剂多用于治疗热毒炽盛、热入营血等病症。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
这些药物能够清热
解毒、凉血泻火、镇静安神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热毒炽盛引起的各种症状。
四、养阴润燥
养阴润燥方剂多用于治疗燥热伤津、咽干口渴等病症。
常用的中草药有沙参、麦冬、百合、玉竹等。
这些药物能够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燥热伤津引起的各种症状。
五、温阳化湿
温阳化湿方剂多用于治疗寒湿内阻、脘腹胀满等病症。
常用的中草药有苍术、厚朴、陈皮、砂仁等。
这些药物能够温阳化湿、健脾和胃、行气消胀等作用,能够有效地缓解寒湿内阻引起的各种症状。
以上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方剂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方剂对应不同的病症,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在使用中药方剂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和剂量,以免造成不良反应和延误病情。
治疗肝火的古方

治疗肝火的古方肝火是中医中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易怒、口苦、口干、口舌生疮、便秘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火是由于肝脏气机郁滞,导致肝阳上升而产生的。
治疗肝火,中医有许多古方可以选择,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古方治疗肝火的方法。
1. 黄连汤黄连汤是治疗肝火的经典方剂之一。
方剂的组成为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知母、生地黄等。
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降低肝火的症状。
黄芩、黄柏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湿热。
栀子能够清热解毒,有助于降低肝火的程度。
知母和生地黄具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可以缓解口干、口苦等症状。
2. 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火的另一种常用方剂。
方剂的组成为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黄连、茵陈蒿等。
龙胆草能够清热解毒,具有泻火的作用。
柴胡能够疏肝解郁,有助于缓解情绪烦躁的症状。
栀子、黄芩、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肝火的症状。
茵陈蒿能够燥湿泻火,有助于清除体内的湿热。
3. 竹叶泻肝汤竹叶泻肝汤是治疗肝火的古方之一。
方剂的组成为竹叶、栀子、黄芩、黄连、柴胡等。
竹叶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可以缓解肝火引起的症状。
栀子、黄芩、黄连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肝火的程度。
柴胡能够疏肝解郁,有助于平抑情绪,缓解情绪烦躁的症状。
4. 枳实栀子汤枳实栀子汤是治疗肝火的古方之一。
方剂的组成为枳实、栀子、黄连、黄芩、柴胡等。
枳实能够清热解毒,有助于降低肝火的症状。
栀子、黄连、黄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缓解肝火引起的症状。
柴胡能够疏肝解郁,有助于调节情绪,缓解情绪烦躁的症状。
总结起来,治疗肝火的古方有很多种,每种方剂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应症。
在选择使用古方治疗肝火时,应该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剂。
同时,应该注意饮食调节,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多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保持情绪稳定,适量运动,有助于缓解肝火的症状。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该及时就医,接受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清热剂方剂学

昏狂谵语
热扰神明
热 在
上:吐、衄
血
出血
下:便、尿 热伤血络
分
外:斑疹紫黑
犀角地黄汤
功用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解 君 犀角
清心解毒,凉血消斑
臣 生地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佐 丹皮、赤芍
凉血、活血散瘀
犀角地黄汤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是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证的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各种失血,斑色紫黑,神昏
谵语,身热舌绛为辨证要点。
清热剂
热
阳
辛
热 高热,汗出, 寒
亢 脉洪大
清
盛
热
石膏 竹叶 银翘
在
气
分
热 邪
口渴
伤
津
生 津 知母 止 麦冬
渴
清气分热
白 虎 汤 Ⅰ类
《伤寒论》
清气分热
证治分析
大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石膏
温伤 病 寒 大汗 气阳 分 明 大渴 实经
清 热
知母
生
津 粳米
热 热 脉洪大
甘草
清热透热 生津除烦
清热养阴
白虎汤
用药分析
石膏 清热泻火,透热解肌
清热剂方剂学
下篇
各论
第四章 清热剂
1、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泻火、 凉血、解毒等作用,用以治疗里热证的方 剂,统称清热剂。
清热剂
热者寒之 温者清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
清热剂
2、适应病证
里热证
清热剂
3、分类
清气分热 --热在气分证 清热凉血 --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证 清热解毒 --温疫、温毒、火毒及疮疡疔毒等证 清脏腑热 --邪热偏盛某一脏腑之火热证候 清虚热 --阴虚发热证中以虚热内扰为主要病机者
中医常用方剂

蒲公英、野菊花 清热解毒、消散痈肿
临床运用
• 1.局部红肿热痛 • 2.外科急性感染:急性乳腺炎、蜂窝组织炎 • 3.急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胆囊炎、肺炎等
现代研究
• 抗菌、抗病毒作用 • 增强免疫功能
三、泻下剂
以泻下药为主而组成的方剂 攻下剂、润下剂、逐水剂
大承气汤
薄荷、生姜,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力 • 使药: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临床运用
• 慢性肝炎,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月 经不调
• 乳腺小叶增生
附方
方名Βιβλιοθήκη 组成丹栀逍遥散逍遥散 +
丹皮、栀子
功用
主治特点
疏肝健脾 肝郁血虚发热 和血调经
黑逍遥散
逍遥散 +
生地/熟地
疏肝健脾 养血调经
肝郁+血虚
八、理血剂
• 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调血或止血 作用的方剂
• 症状:血虚、血热、血瘀、出血 • 分类:活血——失笑散、血府逐瘀汤
止血——小蓟饮子、十灰散
血府逐瘀汤
• 组成:桃仁、红花、当归、生地、牛膝、 川芎、桔梗、赤芍、枳壳、甘草、柴胡
• 功用:活血祛瘀,行齐止痛 • 主治:胸中瘀血
方解
• 君药:桃仁、红花,活血化瘀 • 臣药:赤芍、川芎、牛膝,化瘀止痛 • 佐药:生地、当归,养血,防止功伐太过
• 促消化:增加胃蛋白酶活性、促进胰酶分泌 • 保肝利胆
十、止咳化痰平喘剂
• 以止咳化痰平喘药为主组成,具有消除痰涎, 止咳平喘作用的方剂
• 症状:咳喘 • 分类:温化寒痰——三子养亲汤
清化热痰——清气化痰丸 燥湿化痰——二陈汤
二陈汤
常用方剂19个

一、解表剂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风寒表实证2.银翘散组成:金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生甘草荆芥穗牛蒡子淡豆鼓芦根功用:心凉透表,清热解毒主治:风热表证二、祛风剂1.独活寄生汤组成: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当归炙甘草等功用: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主治:痹症日久,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2.天麻钩藤饮组成:天麻钩藤栀子黄芩杜仲等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三、祛湿剂1.藿香正气散组成:藿香紫苏白术茯苓半夏陈皮桔梗炙甘草等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2.茵陈蒿汤组成:茵陈大黄栀子功用:清热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四、清热剂1.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功用:清热生津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五、和解剂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和解少阳主治:少阳证2.逍遥散组成:柴胡当归白术白芍茯苓炙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六、消导剂1.保和丸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功用:消食和胃主治:食积七、泻下剂1.大承气汤组成: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功用:峻下热结主治:阳明腑实证八、化痰止咳平喘剂1.二陈汤组成:制半夏橘红茯苓炙甘草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痰湿咳嗽九、温里剂1.理中丸组成: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功用:温中散寒,健脾益气主治:脾胃虚寒证十、理气剂1.柴胡疏肝散组成:陈皮柴胡川芎香附枳壳白芍甘草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结证十一、理血剂1.血府逐瘀汤组成:当归生地黄桃仁红花川芎柴胡桔梗甘草等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胸中血瘀证十二、补益剂1.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炙甘草茯苓白术功用:益气健脾主治:脾胃气虚证2.四物汤组成: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功用:养血调经主治:血虚血滞证3.六味地黄丸组成: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功用: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4.肾气丸组成:干地黄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功用: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得白虎汤证者。 2)白虎加桂枝(苍术)汤:清热除湿,祛风
通络。 3)白虎承气汤:阳明经腑同病。
清热解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黄连解毒汤加减 引自《外台秘要》 2.证 : 三焦热盛、外科疮肿疔毒 3.见:一切实热火毒 4.法:泻火解毒 5.方:黄连9g,黄芩6g,黄柏6g,栀子9g 6.方歌:黄连解毒汤四味,黄芩黄柏栀子备,
唯用辛寒清热,甘寒生津,才能切中病情。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方:石膏50g,知母18g,炙甘草6g,粳 米15g
5.方歌:白虎膏知甘草粳,气分大热此方清,
热渴汗出脉洪大,加入人参气津生。
6.方析:
➢ 石膏(重用,君):辛甘大寒,制阳明气分内 盛之热,止渴除烦;
➢ 知母(臣):苦寒质润,一助清阳明太阴热; 二生津, 二药相类配伍,共解热除烦生津 之效
青蒿鳖甲汤、清骨散、当归六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使用注意: 1、掌握适应证; 2、苦寒伤胃,不可过量久服;或配伍
养胃之品。
清气分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白虎汤加减《伤寒论》
1.证:阳明气分热盛or温病热入气分 2.法: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3.立方要旨: 阳明气分实热,未见腑实,故不宜攻下; 津液已伤,亦忌苦寒,恐苦极化燥伤津,
躁狂大热呕不眠,吐衄斑黄均可为。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7.方析: 黄连(君)-泻心火治神昏谵语,兼泻中
焦火; 黄芩(臣)-泻上焦火,清肺热; 黄柏(佐)-泻下焦火 栀子(使)-入三焦,导三焦湿热下行。 8.注意:不宜久服
复习题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1.试述清热剂的定义.适应范围.分类及代表方剂. 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一、定义: 凡以清法为主,具有清热泻火、凉 血解毒、滋阴透热等作用,治疗里 热证的方剂,称为清热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适应证、分类、配伍及代表方剂:
1、气分热证 清气分热 清热泻火法+益气生津药,如:栀子豉汤、白虎汤
加减、竹叶石膏汤
2、营血热证 清营凉血 清营凉血法+透热转气药+凉血止血散瘀药,如:
2.写出白虎汤、黄连解毒汤、青蒿别甲汤的主 证、立法、配伍特点和药物组成.
3.分析青蒿和鳖甲在青蒿鳖甲汤中的配伍意义. 4.写出白虎汤的立方要旨。
➢ 炙甘草、粳米(佐使):调护胃气、防大 寒伤中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7.要点: 1)辨证要点:阳明气分热盛or温病热入气
分。 2)用药特点:虽热盛不用苦寒,而用辛甘寒
与苦寒质润药配伍,以泻火生津。 8.应用:
感冒高热不退 大叶性肺炎 流脑 流行 性出血热 牙龈炎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清营汤、犀角地黄汤
3、热毒证 清热解毒 清热解毒法+凉血散瘀药+清热泻火药+疏风消肿
药,如: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凉膈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4 脏腑里热 清热去湿方 清脏腑热法+渗湿药or 燥湿药 导赤散、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汤
6 虚热证 清虚热 滋阴法+清透伏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