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2)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提供指导和建议。
电气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然而不合理的设计和操作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事故和人身安全风险。
因此,安全设计是电气设备设计的基本要求之一。
本文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安全设计的重要性2.设计阶段应考虑的安全要点3.安全设计的准则和原则4.安全测试和验证方法5.安全性能评估和改进2. 安全设计的重要性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是确保设备运行期间不会发生事故和故障的关键步骤。
安全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一些常见的电气设备安全问题包括电气火灾、电击、短路等。
合理的安全设计可以降低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事故的概率,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同时,安全设计还可以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可维护性和性能。
3. 设计阶段应考虑的安全要点在电气设备的设计阶段,应考虑以下安全要点:1.设备的结构和布局:合理的设备结构和布局能够提高电气设备的安全性。
例如,合理的排线和插座布局可以减少电线纠缠和意外触电的风险。
2.绝缘材料和保护措施:选择符合标准的绝缘材料,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绝缘保护措施,以防止电击和电火灾。
3.过载和短路保护: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应考虑过载和短路保护装置的设置,以保护设备和人身安全。
应选择合适的断路器和保险丝,并进行合理的分级保护。
4.接地保护:合理的接地设计能够保护设备免受雷击和静电的干扰,减少设备故障的可能性。
接地电阻应符合标准要求,并且应定期进行检测和测试。
5.温度和通风:电气设备运行时可能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应合理设计通风系统和散热器,以保持设备的工作温度在安全范围内。
4. 安全设计的准则和原则在进行电气设备安全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准则和原则:1.符合标准和法规:设计的电气设备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法规,以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合法性。
2.风险评估和管理:在设计阶段应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合理的风险管理措施。
节能方面的相关规范,自己整理的最新的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25295-2010)《产品电耗定额制定和管理导则》(GB/T 5623-2008)《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316-2009)《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室外排水技术规范》(GB50014-200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GB/T 13462-200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2009)《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民用建筑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11)《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工程建设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380-2006)《钢铁企业热力设施设计规范》(GB 50569-2010)《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6969-2011)《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 7119-200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 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1998)《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234-2009)《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 17166-1997)《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 15587-2008)《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GB/T4272-2008)《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2588-2000)《设备及管道保温效果的测试与评价》(GB8174-87)《设备及管道保冷技术通则》(GB/T11790-1996)《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1992)《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129-200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 50605-2011)《建筑外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8484-2008)《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12-2002)《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2007)《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 177-2009)《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 173-2009)《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 29-200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GJD 101-95)《外墙涂料水蒸气透过率的测定及分级》(JGT 309-2011)《物资仓库设计规范》(SBJ 09-1995)《建筑门窗工程检测技术规程》(JGJT 205-2010)《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 《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2011)《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 203-2010)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 32-2001)《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膨胀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49-2003)《胶粉聚苯颗粒外墙外保温系统》(JG 158-2004)《延时节能照明开关通用技术条件》(JG/T 7-1999)《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 174-2003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 164-200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是为了保护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发事故或故障,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设备可靠性:电气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能够正常运行并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
在设备设计过程中,应使用高质量的元器件和材料,并遵循相关的设计标准和规范。
2. 绝缘保护: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漏电或触电事故,设备应采用有效的绝缘保护措施。
包括使用绝缘材料、加装绝缘层、设置绝缘监测装置等,以保障设备在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电源。
3. 过载保护: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因过载而损坏或引发火灾,应使用合适的过载保护设备。
例如,设置熔断器、断路器等,能够及时切断电路并保护设备免受过载损害。
4. 短路保护: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在出现短路故障时引发火灾或电弧事故,应使用合适的短路保护设备,例如设置短路保护开关、熔断器等,能够在短路发生时切断电源,以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5. 接地保护: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时产生接地电流,引发触电事故或电气火灾,应为设备提供良好的接地保护。
例如,设置可靠的接地装置,确保设备可靠接地,减少触电风险。
6. 温度保护: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因过热而损坏或引发火灾,应使用合适的温度保护措施。
例如,设置温控开关、过温保护装置等,能够在设备温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切断电源,保护设备不受热损害。
7. 安全标识:为了提醒使用者注意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应在设备上设置相关的安全标识,包括警示标识、操作说明等。
使用者应仔细阅读并遵守这些标识,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总之,电气设备的安全设计导则是为了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引发事故或故障,保护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计人员应遵循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规范,采用合适的保护措施和设备,保证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电气设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不能独立使用的半成品。
本标准是各类电气设备安全标准的基础。
其规定在有关各类标准中再具体化。
电气设备的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以保证安全。
2 名词术语2.1 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器件,例如电机、电器、变压器、测量仪表、保护装置、电气用具(以下简称设备)。
2.2 危险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包括由于触电、噪声、辐射、高频、过热,起火、弧光、污染和其它影响所造成的危害。
2.3 按规定使用按照设备制造厂给出的条件使用。
保持预定的运行和维护条件也属按规定使用。
2.4 安全技术措施所有为了避免危险而采取的结构上和说明性的措施。
可以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和提示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2.5 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只具有改进和保证安全使用设备的目的而不带其他功能的装置。
2.6 使用人员2.6.1 专业人员受过专业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识别出其所操作和使用的设备可能出现的危险的人员。
2.6.2 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受过与其所承担的任务有关的专业技术和安全技术训练,对不按规程操作可能发生危险有足够了解的人员。
2.6.3 外行非专业人员,又未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
2.7 电气操作场所主要用于电气设备运行,且只允许有关专业人员或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进入的房间或场所。
如开关室、控制室、试验室、发电机房、隔离开的配电设备、隔离开的试验场等。
2.8 锁闭的电气操作场所锁闭起来的用于电气设备运行的房间或场所(例如锁闭的开关和配电设备,变压器房和电梯驱动室等)。
只有受权的有关专业人员和受过有关初级训练的人员可以开锁进入。
2.9 带电部分处于正常使用电压的导体或导电部分。
2.10 导电部分能导电,但并不一定承载工作电流的部分。
2.11 外露导电部分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和虽不是带电部分但在故障情况下可变为带电的部分。
2.12 直接接触防护所有防止人接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而遭受危害的措施。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1. 引言电气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不正确的设计和使用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些安全设计导则,帮助设计师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减少安全风险。
2. 标准与规范在电气设备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遵循以下标准与规范:•国家标准:根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设计师应遵循相应的国家标准,如中国的《电气安全标准》。
•国际标准:某些电气设备可能需要满足国际标准,如IEC的标准。
•行业标准:特定行业可能有自己的安全标准,设计师应了解并遵循这些标准。
3. 安全设计原则安全设计是电气设备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设计原则:3.1. 可靠性设计师应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性,以减少因设备故障引起的安全问题。
可靠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达到:•选择高质量的组件和材料。
•使用适当的工艺和制造过程。
•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
3.2. 绝缘保护绝缘保护是防止电击和其他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
设计师应采取以下措施来确保绝缘保护:•在设备的外壳和部件上使用绝缘材料。
•保持设备的绝缘材料完好,并定期进行绝缘测试。
•将易受潮湿等环境影响的部件进行绝缘处理。
3.3. 地线连接良好的地线连接是防止漏电和接地问题的关键因素。
设计师应注意以下地线连接原则:•使用合适的导线和接头来确保地线的低电阻连接。
•确保地线连接牢固可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确保地线连接符合电流要求。
3.4. 过载和短路保护过载和短路事件可能导致设备损坏和安全隐患。
设计师应考虑以下过载和短路保护措施:•使用适当的保险丝、断路器等电气保护装置。
•根据设备的功率和电流要求,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
•定期进行保护装置的检查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3.5. 安全警示和标识设计师应在电气设备上添加适当的安全警示和标识,以提醒用户潜在的安全风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警示和标识:•高压警示标识:用于标识高压部分,提醒用户注意避免触电。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是一种指导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气设
备时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旨在确保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
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防止电气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1. 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电气设备安全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电
气设备时,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设备的
设计符合安全要求。
2. 采用合适的电气设备保护措施。
在设计电气设备时,需
要考虑到设备的过载、短路、漏电等问题,采取相应的保
护措施,如过载保护器、熔断器、隔离开关、接地装置等。
3. 设计合理的电气设备接地系统。
电气设备接地系统是保
证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设计时需要合理确定接地电阻、接地导体的截面积等参数,确保设备能够有效地接地。
4. 安装适当的安全警示和标识。
在设备上设置适当的警示
标识和安全标识,以提醒使用人员注意电气设备的安全使
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5. 提供完善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控制。
在设计电气设备时,需要考虑到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风险,提
供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和安全控制,如电气隔离开关、紧
急停机按钮、防护罩等。
6. 考虑设备的维护和维修便利性。
在设计电气设备时,需
要考虑到设备的维护和维修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设计合理的维护通道、维修设施等,以提高设备的维护和
维修效率,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其他的安全设计导则,如电气设备的防雷设计、防火设计、防爆设计等,设计人员在设计电气设备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是电气工程领域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规范电气设备的设计和使用,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以下是一个500字的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的简要介绍:第一章:引言1.1 简述导则目的和适用范围1.2 引导思想和原则第二章:设备选择2.1 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设备2.2 考虑设备的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2.3 确保设备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2.4 优先选用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设备第三章:电气设计3.1 确定合适的电气系统规格3.2 设计合理的电气线路,保证电流负荷均衡3.3 确保电气设备的接地良好3.4 避免电气设备的过热和过载3.5 设计合理的电气控制和保护系统第四章:防火防爆设计4.1 确保电气设备满足防火防爆要求4.2 设计合理的防火防爆通风系统4.3 使用防火防爆材料和构造4.4 安装适当的火灾报警和灭火设备第五章:人身安全设计5.1 保护人身安全的基本原则5.2 设计合理的紧急停机系统5.3 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5.4 建立完善的事故报告和处理机制第六章:运行与维护6.1 确保操作人员经过培训和资质认证6.2 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6.3 及时修复电气故障,预防事故发生6.4 建立健全的设备日志和档案第七章:监督与检验7.1 建立完善的监督与检验机制7.2 定期进行设备安全检查和评估7.3 处理发现的问题和隐患7.4 进行事故分析和教训总结第八章:附则8.1 补充说明8.2 术语和定义8.3 引用标准和法规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的介绍,该导则将为电气工程师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个标准的参考,以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

GB4064-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064-8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UDC 621.3:621-7General guide for designing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to satisfy safety requirements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电气设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不能独立使用的半成品。
本标准是各类电气设备安全标准的基础。
其规定在有关各类标准中再具体化。
电气设备的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以保证安全。
2名词术语2.1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器件,例如电机、电器、变压器、测量仪表、保护装置、电气用具(以下简称设备)。
2.2危险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包括由于触电、噪声、辐射、高频、过热、起火、弧光、污染和其它影响所造成的危害。
2.3按规定使用按照设备制造厂给出的条件使用。
保持预定的运行和维护条件也属按规定使用。
2.4安全技术措施所有为了避免危险而采取的结构上和说明性的措施。
可以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和提示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2.5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只具有改进和保证安全使用设备的目的而不带其他功能的装置。
2.6使用人员受过专业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识别出其所操作和使用的设备可能出现的危险的人员。
2.6.2 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受过与斯民承担的任务有关的专业技术和安全技术训练,对不按规程操作可能发生危险有足够了解的人员。
非专业人员,又未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
2.7电气操作场所主要用于电气设备运行,且只允许有关专业人员或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进入的房间或场所,如开关室、控制室、试验室、发电机房、隔离开的配电设备、隔离开的试验场等。
2.8锁闭的电气操作场所锁闭起来的用于电气设备运行的房间或场所(例如锁闭的开关和配电设备,变压器房和电梯驱动室等)只有受权的有关专业人员和受过有关初级训练的人员可以开锁进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名称: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 4064-83标准编号:GB 4064-83标准正文:国家标准局1983-12-22发布1984-10-01实施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各类电气设备。
本标准不适用于不能独立使用的半成品。
本标准是各类电气设备安全标准的基础。
其规定在有关各类标准中再具体化。
电气设备的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以保证安全。
2名词术语2.1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器件,例如电机、电器、变压器、测量仪表、保护装置、电气用具(以下简称设备)。
2.2危险对人的生命和健康可能造成的各种危害,包括由于触电、噪声、辐射、高频、过热,起火、弧光、污染和其它影响所造成的危害。
2.3按规定使用按照设备制造厂给出的条件使用。
保持预定的运行和维护条件也属按规定使用。
2.4安全技术措施所有为了避免危险而采取的结构上和说明性的措施。
可以分为直接的、间接的和提示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2.5特殊安全技术措施只具有改进和保证安全使用设备的目的而不带其他功能的装置。
2.6使用人员2.6.1专业人员受过专业教育、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识别出其所操作和使用的设备可能出现的危险的人员。
2.6.2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受过与其所承担的任务有关的专业技术和安全技术训练,对不按规程操作可能发生危险有足够了解的人员。
2.6.3外行非专业人员,又未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
2.7电气操作场所主要用于电气设备运行,且只允许有关专业人员或受过初级训练的人员进入的房间或场所。
如开关室、控制室、试验室、发电机房、隔离开的配电设备、隔离开的试验场等。
2.8锁闭的电气操作场所锁闭起来的用于电气设备运行的房间或场所(例如锁闭的开关和配电设备,变压器房和电梯驱动室等)。
只有受权的有关专业人员和受过有关初级训练的人员可以开锁进入。
2.9带电部分处于正常使用电压的导体或导电部分。
2.10导电部分能导电,但并不一定承载工作电流的部分。
2.11外露导电部分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和虽不是带电部分但在故障情况下可变为带电的部分。
2.12直接接触防护所有防止人接触电气设备带电部分而遭受危害的措施。
2.13间接接触防护所有防止人遭受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上危险接触电压伤害的措施。
3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3.1安全技术的目标在按规定安装和使用设备时必须保证安全不得发生任何危险。
所有电气设备、装置和部件,均应符合安全要求。
如果在安全技术和经济利益之间发生矛盾时,应该优先考虑安全技术上的要求,并按下列等级顺序考虑。
3.1.1直接安全技术措施设备本身要设计得没有任何危险和隐患。
3.1.2间接安全技术措施如果不可能或不安全可能实现直接安全技术措施时,应采取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3.1.3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如果直接或间接安全技术措施都不能或不能完全达到目的,必须说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安全地使用设备。
3.1.3.1如果需要采用某种运输、贮存、安装、定位、接线或投入运行等方式才能预防某些危险的话,则要对此给以足够的说明。
3.1.3.2如果为了预防发生危险,在设备使用和维修中必须注意某些规则时,则应提供通俗易懂的使用和操作说明书。
3.2特殊条件下的安全如果在按规定使用设备时,遇有特殊的环境或运行条件,则必须将设备设计得在所要求的特殊条件下也符合本标准。
属于这些特殊条件的有:a. 有爆炸危险或有易燃危险;b. 异常高或异常低的温度;c. 异常的潮湿;d. 特殊的化学、物理或生物作用。
3.3制造过程中的安全在设计设备时,必须考虑在设备制造过程中的安全性。
4一般规则4.1要求设备的设计必须保证设备在按规定使用时,不会发生任何危险。
设备必须能够承受在正常使用中可能出现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的影响。
如果考虑到由于预计的负载与实际的负载不一致,或者由于不能及早发现的材料缺陷,而可能出现有害影响,则要采用适当的安全技术措施,例如采用熔断器和防护罩等,以防止由于过负载、材料缺陷或磨损而引起的危险。
4.2材料4.2.1一般要求只允许选用能够承受在按规定使用时可能出现的物理和化学作用的材料。
4.2.2有害材料所使用的材料不能对人体生理上产生任何有害影响。
如达不到这一要求,就必须按3.1中的顺序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4.2.3耐老化材料凡是由于材料老化可能使设备性能降低而影响安全的部位,必须选用有足够耐老化能力的材料。
4.2.4抗腐蚀材料凡是由于腐蚀可能影响设备安全的部位,必须选用有足够抗腐蚀能力的材料,或以其它方式采取足够的抗腐蚀措施。
4.2.5电气绝缘4.2.5.1设备必须有良好的电气绝缘,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并防止由于电流直接使用所造成的危险。
为此目的必须:a. 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把泄漏电流限制在不影响安全的极限值之内;b. 绝缘材料要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c. 绝缘要有一定的安全系数,以承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过电压。
4.2.5.2对于在基本绝缘损坏情况下出现的危险接触电压进行防护的绝缘,要单独给以鉴定。
4.2.5.3各类绝缘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热性。
支承、覆盖或包裹带电部分或导电部分(特别是在运行时能出现电弧和按规定使用时出现特殊高温的受热件)的绝缘件,不得由于受热而危及其安全性。
4.2.5.4支承带电部分的绝缘件,要有足够的耐受潮湿、污秽或类似影响而不致使其安全性降低的能力。
4.3运动部件设备的旋转、摆动和传动部件,应设计得使人不能接近或触及,以防发生危险。
如果不能避免,则必须采取安全技术措施。
4.4表面、角和棱要避免设备上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外露尖角、棱以及粗糙的表面。
如果有,则应加以遮盖。
4.5脚踏和站立的安全性为保证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有足够安全的脚踏和站立的位置,必要时要采取诸如工作平台和维修平台这样的特殊安全技术手段,而且要有防滑结构和栏杆等。
4.6设备的稳定性立式设备必须有可靠的稳定性,不允许由于振动、大风或其它外界作用力而翻倒。
如果通过造型或本身的重量分布不能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时,则必须采用特殊安全技术措施,以使其有较合理的重心位置。
对于有驾驶位置的可行驶的设备,要考虑防倾覆装置。
如果所要求的设备的稳定性只有通过在安装和使用现场的特殊措施或通过一定的使用方式才能实现的话,则必须在设备本身或使用说明中给以指出。
4.7符合运输要求的结构凡是人力不能移动或搬运的设备,必须装设或能够装设适当的装卸装置。
设备的可拆卸部件,如工具和夹具,由于重量的原因不能用手搬动时,要注明重量。
所注的数据要清晰可见,而且要使人能识别出所注数据是指可拆卸部件还是整个设备的重量。
4.8运行时出现的危险4.8.1能飞甩出去的物件电气设备在运行时,如果工件、工具、部件和所产生的金属屑有可能飞甩出去,则应该使用诸如防护罩等特殊安全技术措施。
一般不得使用提示性安全技术措施。
4.8.2噪声和振动设备的设计必须使其所发出的噪声和振动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
例如选取较合适的转速、应用低噪声的驱动机构和减震构件等。
如果采用这些措施有困难或者这些措施还不能保证安全,则必须在使用说明书中指出应采取的其它措施。
4.8.3过热和过冷如果设备的灼热或过冷部分能造成危险,则必须采取防接触屏蔽。
4.8.4液体带有液体的设备,在正常使用中,当液体逸出时,不得损害电气绝缘。
在发生故障和事故时,不致使液体流到工作间或喷溅到工作人员身上。
如果采取措施有困难或者采取了措施还不能保证安全,则必须在使用说明书中指出应采取的其它措施。
如果在运行中出现有害的液体,则必须将其密闭起来,或者使其变为无害而后排出。
4.8.5粉尘、蒸汽和气体如果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有害的粉尘、蒸汽和气体,必须将其密闭起来或者使其变为无害而后排出。
如果采用这些措施有困难或者这些措施还不能保证安全,则必须在使用说明书中指出应采取的其它措施。
4.9电能4.9.1电能直接作用的危险4.9.1.1总要求设备的设计,必须使其在按规定使用时,对由于电能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有足够的防护。
4.9.1.2直接接触防护4.9.1.2.1设备的设计,必须使其使用人员不通过辅助手段或工具就不能触及到带电部分,或者不能接近到使他们遭受危险的程度。
4.9.1.2.2如果无法使带电部分断电而同时又允许拆卸或打开设备的起直接接触防护的部件时,则只能允许使用适当绝缘的工具拆卸或打开。
4.9.1.2.3如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即可不采用4.9.1.2.1和4.9.1.2.2中的防护:a. 无论在正常情况或故障情况下,带电部分的电压不超过所规定的安全电压值;b. 在直接接触时,只能有不超过安全值的电流流过;c. 对于不独立使用的设备,可通过将其装设在一台较大的、有足够直接接触防护的电气设备中,以达到必要的保护目的;d. 将电气设备装设在锁闭的电气操作场所中来实现必要的保护。
4.9.1.3间接接触防护4.9.1.3.1设备的设计,必须达到当基本绝缘发生故障或出现电弧时,使用人员不致受到危险的接触电压的伤害。
因此,设备必须有下列之一的防护措施:a. 导电部分必须有与接地线连接的装置,并要保证接线处在电气上和机械上有非常可靠的连接;b. 采用双重绝缘结构,不允许接地;c. 导电部分的接触电压不超过所规定的安全电压值。
4.9.2有意识地把电能施加到人体上可能造成的危险有意识地将电能以导电、照射、电场和类似的形式施加到人体上,只允许使用专用的、为防止危险经过特殊考虑的设备。
例如医疗电气设备和利用有限的、无危险的电流流经人体的器件,如单相验电笔、电子开关等。
4.9.3电能间接作用的危险4.9.3.1除了由于电能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之外,还必须避免由于电能间接作用所造成的危险。
为此要把各种射线、高频、有损于健康的气体、蒸汽、噪声、振动以及类似的机械作用和热作用限制在无害的范围内。
4.9.3.2设备内部或周围所出现的温度(包括由于过负载和短路所造成的高温),不得对设备的性能及其周围环境产生有损于安全的影响4.9.4外界影响所造成的危险4.9.4.1环境的影响设备必须具有足够的防止由于环境影响(例如:冲击、压力、潮湿、异物侵入等) 而危及安全的保护。
4.9.4.2过负载设备必须有能承受一定的过负载而又不危及安全的能力。
必要时要装设自动切断电流或限制电流增长的装置。
4.9.5标志和标牌4.9.5.1设备上必须有能保持长久、容易辩认而且清晰的标志或标牌。
这些标志或标牌给出了安全使用设备所必需的主要特征,例如额定参数,接线方式、接地标记、危险标记、可能有的特殊操作类型和运行条件的说明等。
4.9.5.2对于能根据使用人员的选择置于不同运行或功能(例如当有几个额定电压可供选择时)状态的设备,必须具有能够清楚表明所选择状态的装置或标记。
为此目的设置的装置(例如测量仪器、功能选择开关)其定量或定性的指示值要有足够的精度。
4.9.5.3由于设备本身的条件所限,不能在其上注出时,则必须以其它方式清楚、可靠和有效地将应注意的事项告诉使用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