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3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3
2013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3

1`Q 专题一中国古代思想、科技、文化

一、百家争鸣:

四、古代书法、绘画:

1.文字的形成与演变

起源:我国的文字是由刻划符号逐渐演变而来的,半坡等遗址出土的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是原始文字的雏形。

形成: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演变: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以及草书和行书。

2.历代书法艺术

(1)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2)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书法风格自然含蓄、流利劲健,体势千变万化。被后人誉为“书圣”。人称其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又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一”的《兰亭序》。

(3)隋唐书法艺术繁花似锦。楷书大家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行书有颜真卿,代表作有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的《祭侄文稿》;

(4)两宋书法多用来抒发情怀,强调个性和新意,崇尚意趣。北宋苏轼、黄庭坚、米芾是著名代表。

(5)元代赵孟頫擅长各种书法,风格遒劲姿媚。

3.绘画成就

(1)东晋顾恺之兼精人物、山水、禽兽等画科大师。追求画中意境,主张以形写神,力求形神兼备并别开生面。代表作有《洛神赋图》。

(2)隋唐时期,人物画方面初唐阎立本将传统人物画推向新的高峰,代表作《步辇图》。盛唐

吴道子进一步提高了线条造型的表现力,后人称之为“画圣”;代表作《送子天王图》。(3)五代、两宋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成就尤为突出。风俗画也日益流行,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件旷世名作。

(4)元代经赵孟頫提倡,文人画成为主流,黄公望成为花坛主流,代表作有《富春山居图》。(5)明代绘画最有创意的是泼墨大写意花卉画,由明入清,以大写意画法描绘梅、竹、兰、菊、

疏果、木石等,成为典型的文人画风格。代表有徐渭的《墨葡萄图》。

专题二统一国家的巩固

一、秦朝

1.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_________灭掉东方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2.秦始皇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①、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______________。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________;在中央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方推行______________。

②、统一文字,把___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统一货币(统一使用______________)、统一

度量衡。

③、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李斯的建议实行 ______________。

④、北筑______________南修______________。(秦始皇命大将______________反击匈奴,夺取河

套地区,修筑了西起______________,东到______________的长城。

3.秦实现统一的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割据战乱局面;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朝汉武帝大的一统

1、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1)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________的建议,下令允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称“推恩令”)

(2)经济上:废半两钱,改铸五铢钱。在关中开凿六辅渠和白渠。治理黄河

(3)思想文化上:接受__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兴办太学(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大败匈奴,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三、元朝的建立与巩固

1.蒙古政权建立:“一代天骄”即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最大的贡献是统一蒙古。

2.元朝建立: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1276年,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中国。

3.加强统治: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地方设置,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朝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设置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管辖。

4.元朝民族融合:元朝是民族融合的高峰,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同时,汉族迁居到边疆;

少数民族迁居到内地。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融合又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

四、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1,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1)西南(西藏):顺治帝赐封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的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佛教首领“”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雍正时期(1727年),设置,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2)西北(新疆):乾隆帝时平定新疆大小和卓的叛乱,在新疆设,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并驻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3)土尔扈特回归祖国:1771年土尔扈特率领土尔扈特部不畏牺牲,历经千难万险从俄罗斯回归祖国,受到清政府(乾隆帝)的妥善安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东北: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抗击沙俄的侵略。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段的边界。

(5)东南:1684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五.西藏问题:

1.唐朝:唐太宗在位时文成公主入藏。意义: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清朝:略

4.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六、新疆问题:

1.西汉: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

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清朝:①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②设,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

区,并驻军,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

③1875—1878年,左宗棠率军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

七、港澳回归

1.“一国两制”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的提出的伟大构想。含义是

意义: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回归祖国:中英谈判,于1984年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3.澳门回归祖国: 中葡谈判,于1987年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

年12月20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

4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

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专题三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一、戚继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明朝中期倭寇猖獗,为了扫除倭寇明政府派____________到浙东沿海抗倭。

3、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二、郑成功收复台湾

(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着占领台湾;年___________收复台湾。

(2)意义:沉重打击了荷兰殖民势力,捍卫了我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______________。

(3)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巩固了。

三、雅克萨之战:

抗击沙俄的侵略:17世纪中叶,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1685年—1686年率清军在雅克萨两次大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我国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_________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包括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从法律上划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1、背景:19世纪六七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企图将新疆从中国分裂出去,俄出兵占伊犁。

2、经过:①左宗棠摧毁阿古柏政权,于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的新疆地区。②1881年,中国收复伊犁。

五、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戚继光、郑成功、康熙帝、左宗棠、林则徐、邓世昌等。

六、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从此,日本开始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___开始了。

(二)、西安事变

1、背景:①日本扩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对张、杨的争取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

3、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_________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初步形成。(三)、七七事变

1、时间和地点:年7月城西南的卢沟桥

2、经过:日军借口士兵失踪要求到宛平城搜查,遭拒绝后向卢沟桥军进攻,并炮轰卢沟桥,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3、标志: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4、结果:和为国捐躯,平津相继沦陷。

5、影响: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四)、抗日战争的胜利

1、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8年的艰苦斗争,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七、专题感悟

中国人民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在强敌面前从不低头,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避免遭受外来侵略。

专题四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近代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

(一)、鸦片战争

1、时间:1840年——1842年

2、目的:英国为了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

3、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年——1895年

2、背景: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经济军事实力不断增强。

3、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时间:1900年——1901年

2、结果:清政府失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四)近代清政府为什么总是战败,不断割地赔款?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1、原因:(1)根本原因:清政府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导致了中国的落后。(2)客观原因:西方列强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完成了工业革命,经济军事势力强大。

2、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家富强才能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答:①开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进一步加深:②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③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四、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一、背景: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入人心;②袁世凯复辟帝制,在中国掀起了“尊孔”、“复古”思潮。

二、开始:《青年杂志》(《新青年》)的创办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三、主要内容: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主要阵地:《新青年》旗帜:“民主”和“科学”

五、主要代表人物:①陈独②李大钊③胡适④鲁迅

六、性质:思想大解放运动

七、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作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5、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特点和启示

特点: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军事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这样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感悟(结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专题五中外文化交流

1、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1)张骞通西域:

西域概念:西汉时,把甘肃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北等地区统称西域。从广义上讲,西域包括葱岭以西更远的地方。

目的:第一次:为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第二次:加强同西域各国的联系。

意义: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

西域都护:西汉汉宣帝时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汉朝中央政府的管辖。(2)丝绸之路:

路线:中国以丝绸为代表的手工艺品从_________往西,经_______________,越过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古代波斯),再由安息转运到_____________和欧洲______________(古代罗马)。

影响:丝绸之路把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唐朝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玄奘:唐朝著名僧人,贞观初年他到天竺求法,后整理的《大唐西域记》是今天人们研究7世纪中亚、印度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鉴真:唐玄宗时应日本僧人邀请,历尽艰辛,六次东渡到日本讲授佛经。同时还向介绍中国医药、建筑、书法等知识。(唐风洋溢奈良城)

3、两宋时期

海外贸易也蓬勃发展,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在主要港口设立了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中外经济往来频繁。

4、元朝:马可波罗来华: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元世祖在位时来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因素。

5、明朝:郑和下西洋

⑴目的: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⑵概况:_______年——_______年,郑和前后航海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⑶评价: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

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4)郑和精神:吃苦耐劳,英勇无畏,坚持不懈,和平友好等。

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哥伦布的主要活动: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来到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美洲新大陆

影响:①从欧洲到亚洲、非洲和美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6、为中外交往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

张骞、鉴真、玄奘、马可波罗、郑和等。

7、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根本目的:

积极影响

影响::

7、本专题感悟:历史证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则国家兴盛富强。海纳百川、吸收先进文明,则有利于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则招致落后。

专题六中外改革

一.商鞅变法----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1)时间:公元前356年;(2)人物:秦国秦孝公支持的“商鞅变法”;(3)性质:封建制改革;(4)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促进农业);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最能打击旧贵族的利益);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为郡县制打下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5)影响: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6)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改革能发展社会经济,增强国家实力、改革是动力、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需要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地意志。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时间:4世纪;(2)性质:封建制改革;(3)目的:巩固鲜卑族贵族的统治。(4)成功原因:顺应历史潮流;(5)主要措施----核心内容是“汉化”:迁都洛阳;说汉话;穿汉服;用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

典故:胡人汉服、胡服骑射;(6)影响: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三.戊戌变法

(1)背景(引发事件):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2)时间:1898年6—9月;(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4)标志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强学会;(5)强学会的机关报:《万国公报》又改名为《中外纪闻》;(6)支持变法的皇帝:光绪帝;(7)性质: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8)内容(措施):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训练新式军队等;(9)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10)结果:变法触动了掌握实权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人士,变法历时103天失败,故称“百日维新”。(谭嗣同甘为变法牺牲);(11)失败原因:维新派没有实权,没有依靠民人群众

四. 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2)人物:明治天皇;(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学习对象:西方欧美列强;

(5)内容:①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②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体现改革性质);③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后世影响深远)。

(6)影响:它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②保留封建残余,日本强大以后,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理。

历史上的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能起一定推动作用;(2)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我们要坚持改革,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3)要扩大对外开放,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积极吸收人类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4)对外来文明不能照搬照抄,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五. 美国——罗斯福新政

消除经济危机(3)“新”的表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说明: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

(4)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发生产过剩,从而加强政府的控制与调节。

(5)影响:①新政取得显著成效。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②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6)给我们的启示: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需高度重视以增加农民收入;工业是国民经济主导,需振兴民族工业以增强综合国力;在发展市场经济的同时政府要适时适度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六.中国的农村改革

1. 土地改革(1950年冬—1952年底)

(1)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3)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4)意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 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1)时间:1953年—1956年;(2)背景:土改以后,农民有了土地,农业生产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但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性质: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造。;(4)内容:完成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5)措施: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引导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引导手工业者参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民族资本家)的改造——1954年,逐步发展公私合营,后在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实现和平过渡。(6)意义: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开始时间:1978年;(2)最早出现的地区中国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3)建立的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内容(具体做法):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5)影响:①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②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行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 确立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会议: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点)。

(2)主要内容:①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③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6)带领我们“站起来”“富起来”“开创未来”的分别是谁?都是谁?能够带领我国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五.我国农村经济改革历程:(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专题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专题综述】

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1840年——1919年我国处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艰苦卓绝的努力,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一、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原因(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3)过程:

中心地点的变化:北京—上海主力军的变化:学生—工人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4)斗争方工: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5)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最主要表现)。(6)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主要依据是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8)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审;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精神;崇尚民主和科学,追求进步的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历史条件:①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新青年》发表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②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条件(1920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

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准备了阶级条件。

2、党的诞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最后的一天改在浙江

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举行。

3、中共“一大”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党纲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了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从此有了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三、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南京国民政府的白色恐怖。

2、经过: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建军节),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四、长征

1、原因:1933年蒋介石发动了第五次围剿,由于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共中央,在根据地推行“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2.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3.路线(中央红军):瑞金→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4、长征胜利的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

①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持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

②就是救国救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

③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④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⑤紧紧依靠群众,同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6、遵义会议*

1935年1月遵义

内容:①纠正了领导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他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意义: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五、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经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

2、影响:从此,日本开始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局部抗战,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

(二)西安事变

1、背景:①日本扩大侵华,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根本原因)②中共确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中共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争取。

2、爆发: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并派周恩来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西安事变的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

.....由此开始。

(四)、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日军进入南京后,进行血腥大屠杀,共屠杀平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8年的艰苦斗争,最终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者称霸的野心,雪洗了百余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比较:

六、人民解放战争

2、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七、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6.(2010·四川宜宾)“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管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至商界罢市不及一日,

...是

A.体现了学生的先锋作用 B.反映了运动的群众性

C.表现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说明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2010·广东梅州)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最准确的理解是()

A中共发动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B中共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C.中共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中共完成了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

专题八中国的外交史

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

1、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0世纪70年代,英俄支持阿古柏侵略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

3、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这个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5、1917年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战胜国;

6、1919年,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无视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7、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帝国主义国家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8、1931—1945年日本发动日本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抗日战争;1942年中国参加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二、新中国的外交:

1、新中国成立初:

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⑵而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实行外交孤立政策;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侵略朝鲜,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为此进行抗美援朝;阻挠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2、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万隆会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

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和合作。

3、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

(一)中美建交:

原因: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了转机。

过程:

(1)1971年4月,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1971年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2)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今年是中美关系正常化40周年。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二)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原因:由于中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经过:_______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3、意义:这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中日建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此后,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4、20世纪90年代的外交

⑴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⑵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21世纪初的外交:

⑴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⑵2001年,中、俄、哈、吉、塔五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⑶2001年11月,这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⑷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

四、新旧中国的外交的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居安思危,发愤读书,准备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等。

五、新中国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1、原因:根本原因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2、意义: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营造了一个和平的建设环境,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

九、日本历史专题复习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4)日本在全面侵华战争中发动的侵华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沈阳城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5)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

(6)日本的变革明治维新时间、人物、性质、内容、影响

(7)、战后日本经济的崛起

原因:①二战以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20世纪50年代,美国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质,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③(主要原因)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表现:至7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74年—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使日本经济受到重创,发展速度一度缓慢;80年代中期后,实行“科技立国”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8)进入新世纪,日本引起邻国不安的原因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随着经济实力大增,国际地位加强,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所以引起亚洲邻国的关注和不安。

(9)、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重视教育和科技,营造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

(10)面对中日关系,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

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11、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值得中国借鉴的有:

1.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联系。

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胆创新(坚持“科教兴国”略)

3.坚持改革开放,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策略。

2、科技带来的影响:

①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

a、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

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

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

c 、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

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举例说明第一、二次科技革命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①火车机车、汽船、汽车、飞机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③电报、电话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4、举例说明科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到工厂上班、打电话拜年、电灯照明,开汽车、坐飞机、网上购物、发送电子邮件……

2021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复习精品讲义:专题十三:国共关系问题

专题十三:国共关系问题 一、直击中考 11、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了( )(2010中考)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西安事变D百团大战. 15、2013年4月29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在海基会举办的纪念 某一事件20周年茶会上指出,该事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以谈判化解敌意、以协商取代对抗的历史新局面。该事件是()(2013中考) A.“三不”政策的调整B.汪辜会谈 C.八项主张的提出D.海基会的成立二、复习要点 (一)国共两次合作: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取得的重大成就有(1)创建黄埔军校。(2)进行北伐战争,目标是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失败:1927 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 2、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此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5年8月日本 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 3、为实现台湾回归,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国政府提出“和平 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二)国共两次内战: 1、第一次:(1)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2)1927年毛泽东建立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3)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 2、第二次:(1)1945年8月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2)1946年6月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3)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4)1948-1949年人民解放军先后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4鱼肉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模拟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⒈重庆谈判是在() A.抗战爆发后 B.抗战胜利后 C.全面内战爆发后 D.解放战争开始后 ⒉下列不属于重庆谈判时中共和谈代表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王若飞 D.蒋介石和张治中 ⒊重庆谈判时,国共双方代表在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 A.《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B.《国内和平协定》 C.《共同纲领》 D.《朝鲜停战协定》 ⒋全国性内战开始于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边区 C.山东解放区 D.大别山民主政 权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大全

历史中考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 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 1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七大专题复习讲义(精品)

2019年中考历史热点七大专题复习讲义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及襄阳好日 本专题重点掌握重要朝代:秦、汉、三国、隋、唐、元、明、清 主要掌握重点朝代在维护国家统一上采取的措施及成就(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边疆的管辖、港澳台问题),侧重民族关系和对边疆的管辖等。 一、秦朝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上:创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一切大权(2)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3)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历史上影响深远)。 经济上:统一货币(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钱)和度量衡。 文化上: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上: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对边疆的管辖):①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②开发南疆,兴修灵渠。(长江与珠江) 二、汉朝 1、文景之治:汉高祖、文帝、景帝共同措施:吸收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文帝、景帝提倡节俭;“以德化民”。西汉初实行重要制度:分封制。 2、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西汉) ①政治上: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②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兴办太学。 ③对边疆的管辖: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影响: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新疆从此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与匈奴有战有和:汉初对匈奴实行退让和亲的政策,到汉武帝时期,则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武力反击。(原因: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雄才大略。)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候,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宫女王昭君自请前往,汉元帝把她嫁给了呼韩邪单于。意义: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丝绸之路(汉武帝时期开辟):A、运送物品:丝和丝织品。B、路线:从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的大秦。(汉武帝以后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三、三国时期 1、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结果: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南湖北大部分地区,又向西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与三国有关的历史名人和故事: 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讲的是诸葛亮凭借才智,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他创造的八阵图,成就了千古英名。 成语故事“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到隆中三请诸葛亮出山,辅助其成就大业。和刘备同去的还有关羽、张飞。 与诸葛亮和襄樊有关的成语:三顾茅庐、马踏檀溪、水淹七军等。 2、三国时期与台湾的关系: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台湾地区的联系。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 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复习

纵横捭阖叱咤风云重要历史人物专题线索 历史长河 风云人物——政治领袖人物—民族英雄人物—思想解放创新人物 —探索人物—文学艺术人物—科学、技术、发明人物 考点串讲 中国近现代化探索的代表人物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中外历史上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的代表人物 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

世界历史上资产阶级代表人物

近代科学技术代表人物

中外近代思想文化、艺术代表人物 1.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总的原则是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2)对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与历史人物所处的特定历史背景相结合。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3)用辩证的方法即一分为二地评价人物,全面客观地进行评价,既要看到成就,也要看到不足。 (4)应从历史人物活动的主要方面进行评价;要看主流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5)不要夸大历史人物的作用,正确认识历史人物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概述中外杰出历史人物具有的相似的优秀品质。 (1)中外杰出历史人物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强的意志,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2)都具有克服困难、不怕挫折、不怕牺牲的勇气。 3.反殖民侵略人物所具有的共同精神品质:为殖民地国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自由的精神;热爱祖国为正义事业献身,反抗侵略的勇气等。 4.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倡导者和发起者,引领社会的发展;是重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推动社会的重大历史变革,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加速历史任务的解决。 5.反动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作用:给人类带来灾难,改变历史发展轨迹,改变人们的命运,延缓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2018年中考历史总复习浓缩版笔记(精华)

中考历史备考简明精华笔记 中国古代史1北京人,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火; 2半坡人,黄河流域,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半地穴式房屋,种植粟; 3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杆栏式房屋,种植水稻; 4分封制,将土地和人口分给诸侯,服从命令,交纳贡品,随从作战,镇守疆土 5商鞅变法;为了富国强兵,奖励生产奖励军功,允许土地私有,鼓励发展个体小农经济,建立县制。成为最强大的国家,统一六国。 6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统一货币——秦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思想,焚书坑儒; 7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监察地方;统一五铢钱;董仲舒建议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 8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促进我国西部地 区的开发和发展;成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9三国鼎立:统一北方的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后形成奠定基础。 10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交融,(1)迁都洛阳。(2)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3)用汉政治制、学汉礼。促进民族融合。 11贞观之治:(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2)经济上,重视发展生产,减免赋税、徭役。 (3)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敢于直言的魏征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4)完善科举制,扩充国学。 12科举制:隋文帝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创进士科;唐朝完善。以才华为标准,相对公平,促进文化发展。 13唐朝与吐蕃: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 14遣唐使,日本派人到唐朝交流学习政治经济文化,推动大化改新 15玄奘西行,去天竺学习佛教,写成《大唐西域记》, 16鉴真东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和文化。 17宋代经济:商品经济发达,大城市,城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夜市繁华,最早出现纸币 交子。 18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废除丞相,强化君权; 19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皇帝独揽大权,速、密、勤;大兴文字狱,禁锢思想。 20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明朝派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中国与亚非友好交流。 戚继光抗倭: 21清朝对西藏治理:册封宗教领袖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设置驻藏大臣:金瓶掣签。22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23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 24青铜器:商朝时期,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中国近代史:1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收缴的全部鸦片。 2《南京条约》(1)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3)五口通商(4)协定关税。 3鸦片战争影响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破坏了中国领土、关税等主权完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4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两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共150多万平方千米。 5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俄、英、德、日等国拼凑成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影响:

北师大版2019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大国崛起(附练习与答案)

大国崛起 知识点链接 一、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的进步潮流,但因各国实际情况和环境的不同,各国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道路也就明显不同。主要有三种途径: 第一种途径: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例如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 第二种途径:通过民族解放战争,推翻殖民统治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种途径:通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逐步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例如俄国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1868年的明治维新。 二、主要国家 (一)英国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加入了殖民掠夺的行列,占有了包括北美在内的广大殖民地。 2.1688年,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最终夺取政权;1689年,英国国会通 资产阶级统治。 3.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在这次生产领域的变革中,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这一系列领域的重大突破使英国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成为“世界工厂”。 英国首先成为世界强国的政治因素是 经济因素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英国发展较为缓慢,失去了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5.20世纪初,英国与法、俄两国结成了三国协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战胜方,但在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原有的霸主地位有所动摇。 6.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遭受严重削弱;战后在美国的援助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经济逐渐复苏,与其它西欧国家结成欧洲联盟,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二)美国 1.18世纪后期,为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1776.7.4),实现了民族独立,美国诞生。 2.1861-1865年,林肯通过南北战争,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实现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大障碍,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解析版)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押题卷专题汇总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 1.张明在网上结识了一个新网友,虽未见面但两个人非常谈得来。一天网友对张明说,自己要搞一项社会调查,希望张明能把家庭详细住址告诉他。这时张明应该() A.相信网友,直接告诉他 B.问明白调查原因后再告诉他 C.约他见面后再告诉他 D.严词拒绝,坚决不告诉他 答案:B 2.中共中央组织部等11部委联合启动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加快培养造就一批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坚强支撑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我国政府出台这一举措的原因是() A.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人才 B.中国要发展只有靠高层次创新人才 C.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D.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人才重要作用的认识。全国人民共同理想的实 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靠的是无数全面发展的人才,A项正确;人才是多层次多规格的,中国发展需要高层次人才,也需要普通人才,B项错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D两项错误。 3.下列选项中最符合右面漫画寓意的是() A.坚持诚实守信才会赢得人们的信任 B.人人讲诚信,社会才能文明进步 C.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要从点滴做起 D.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答案:A 解析:分析漫画可知,诚信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与欢迎,A项为对漫画的正确理解;B、C、D三项本身正确,但不能体现漫画主旨,不选。(2016山东聊城中考)2016年5月25日凌晨,我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病逝。据此完成4~5题。4.杨绛先生曾说:“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

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课标通用)甘肃省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阶段检测(五)试题

阶段检测(五) 世界现代史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40分。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1.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回溯人类的足迹,人们首先看到的总是那些在其各自背景和时点上标志着社会高度和进步里程的伟大人物。他们是历史的丰碑,是后世之鉴。下列人物被誉为南美“解放者”的是( ) ①章西女王②拿破仑③圣马丁④玻利瓦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南美“解放者”。章西女王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英雄;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共同领导了南美民族解放运动,被誉为南美“解放者”,选C 项。 2.某文件指出:“1863年元月1日起,凡在当地人民尚在反抗合众国的任何一州之内,或一州的指明地区之内,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合众国政府行政部门,包括海陆军当局,将承认并保障这些人的自由……”上述内容出自( ) A.《宅地法》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是一份由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张所有美利坚邦联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依然可以使用奴隶。此宣言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隶,但实质上强化联邦军掌控邦联的领土后这些黑奴自由的权威性,并为最终废除全美奴隶制度预先铺路。因此,答案为B项。 3.某学校九年级(2)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进行讨论,讨论的内容涉及“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开始百日维新”“日本遭到美国入侵,开始明治维新”“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废除农奴制”。他们的讨论应该是围绕下列哪一项来进行的( ) A.西方的殖民侵略与扩张 B.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张 C.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 D.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确立 答案:C 4.这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了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改革,促进了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中考政治 热点专题 屠呦呦

屠呦呦 一、热点材料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5年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致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中国著名药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示祝贺。李克强在贺信中希望广大科研人员认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瞄准科技前沿,奋力攻克难题,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热点与教材的结合 1、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科技竞争面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在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我国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科技占绝对优势的巨大压力和挑战,只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才能激发民族创新精神,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推动生产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2、民族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成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是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只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变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就会受制于人。只有把科技进步的基点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上,才能实现我国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真正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3、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总体水平还比较落后,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不仅要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势利导,奋起直追,抢占科技制高点,争夺发展的主动权,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要把科技进步作为激励全民族的创造热情、推动民族素质提高的精神追求。 4、提高中华民族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希望在青少年。我们青少年首先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善于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弘扬科学精神。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5、国家怎样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制度。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关注1 加大惠农政策聚焦“三农”15年 时政热点 1.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2017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15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知识链接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2.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 5.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6.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设题角度】 (一)是什么 1.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5年聚焦“三农”,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体现类)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存在说明了什么?(列举类)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说明了什么?(说明类) ①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促进共同发展,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人教版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一)D卷

人教版2020年中考政治时政热点专题(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中国社科院发布了2011年《经济蓝皮书》.该书对我国2011、2012两年的房地产地势与调控做了分析,并特别指出,目前中国85%的家庭没有能力购买住宅,房价上涨速度仍然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住房问题体现了() A .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 . 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不切实际 C . 人民的温饱问题仍没有解决 D . 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现行基本经济制度 2. (2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11年3月5 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多项民生举措,把温暖送到人民的心坎上。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为中心() A . 艰苦创业 B . 经济建设 C . 文化建设 D . 科技创新 3. (2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总任务是,总布局是。() A .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五位一体 B . 五位一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基本路线 C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位一体 D . 党的基本路线五位一体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 (2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解决了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上实现了小康水平,经济总量上升为世

界第二,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神舟”八号发射升空……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最根本原因是() A . 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是世界上最高的 B . 实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C . 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D .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 (2分)2015年3月26 日起,因安全形势严重恶化,中国政府成功从海外撤离中国公民613人,以及来自 15 个国家的外国公民 279 人。从海外成功撤离本国及外国公民说明了中国() ①综合国力日益强大②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③是个负责任的国家④已经步入了发达国家行列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2分)2016年12月11日00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现升级换代,也将有助于我国实现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这表明() ①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③我国一些重要科技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已凸显成效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7. (2分)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完整)初中历史中考复习时间轴总复习必备

中考历史复习 时间轴

左宗棠挥师入新疆1876 除伊犁外的新疆回归1878 清政府设立新疆行省1884 兴中会在檀香山成立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1894.9 公车上书1895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5年4 商务印书馆成立1897戊戌变法1898年6-9月《明定国是诏》1898年6 京师大学堂开设1898 八国联军入侵1900年6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1900年8 《辛丑条约》签订1901中国同盟会成立京张铁路开始建设废除科举制度1905 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1909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 孙中山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1年底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 袁世凯就任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 《中华民国约法》1914年 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 五四运动的初步胜利1919年6月 中共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 黄埔军校成立1924年大革命时期北伐开始1926年7 国民政府自武汉迁往南京,宁汉合流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4 南昌起义1927年8月1 中共八七会议8月7 秋收起义9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10 朱毛井岗会师1928年4国共十年对峙 (1927-1937)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 第五次反围剿1933年10 长征开始1934年10 遵义会议1935年1中央、红一方面军和陕北在吴起镇会师1935年10 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长征结束1936年10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 八一三事变1937年8月13日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百团大战1940年8月 中共七大1945年4月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美军在日本投掷原子弹1945年8月毛泽东发布《对日寇最后一战》1945年8月9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 侵华日军递交投降书1945年9月9驻台日军总督向中国投降1945年10月25 .本茨制成三轮汽车 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制成飞机 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爆发 月,巴黎和会,6月,签署《凡尔赛和约》 1月,国际联盟成立。 1921-1922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 月,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希特勒上台 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 年9月慕尼黑协定 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年6月德军入侵苏联 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年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 年7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胜利,二战胜利 转折点 年4月苏军进攻柏林 年5月8日德军投降二战欧洲战场结束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卷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卷(二) 1. 中华民族既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又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学习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遣唐使到来 2.下列遗址遗迹中最能体现中日友好的是 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 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 3.大化改新是日本古代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改革,这次改革模仿的是中国的 A.秦汉制度 B. 隋唐制度 C.宋元制度 D.明清制度 4.被世界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由哪三个国家倡导的 A.中国、印度、巴基斯坦B.中国、新加坡、印度 C.中国、印度、缅甸D.美国、苏联、巴基斯坦 5.2007年9月21日,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的价格,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12生肖“水力钟”喷泉的马首铜像,并决定将其捐赠给国家。你知道马首铜像是何时流落海外的 A.鸦片战争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6.某同学准备建一个“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专题网站,他选取了以下历史素材,不恰当的一个是 A.《南京条约》 B.火烧圆明园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卢沟桥事变 7.2007年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其标志是中国、日本的英文打头字母“C”和“J”组成的心形标识,标语是“心的期待,新的未来”。那么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关键是 A.中日两国加强文化体育文化交流 B.中国人要彻底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C.日本政府正视历史,放弃军国主义思想 D.中国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以武力震慑日本 8.近年来,我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 A.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 B.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C. 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 D.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9.中共一大确定的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 A.实现共产主义B.实现社会主义C.领导工人运动D.领导农民运动 10.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 A.以领导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B.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D.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11.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12.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作为的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中共 ①一大②七大③十一届三中全会④十五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3.中共哪次会议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八大C.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三大 14.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 15.下列对遵义会议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注重纠正“左”倾错误B.都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

2013年汕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2013年汕头中考历史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考纲要求: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史实。 1.孔子: ⑴历史地位:①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②其学说成为封建文 化的正统四想。 ⑵政治上: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 力。②“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⑶教育上: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注意“因材施教”。③善于启发学生思考 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⑤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温故而知新”,“学 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⑷言论记载在由其弟子整理的《论语》中。 2、百家争鸣: ⑴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 ⑵流派及思想主张: ①墨家:代表人物:墨子。思想主张:“兼爱”“非攻”。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 支持正义战争。 ②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思想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以“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 使自然资源能持续利用。(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③道家:代表人物:庄子。思想主张: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批评孔子在晋国 恢复西周制度的做法。 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思想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出建立君主专 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⑤兵家:代表人物:孙武(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思想主张:“知彼知已,百战 不殆”。 秦王扫六合——秦实现统一、巩固统一 考纲要求: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一、贯穿本课的核心问题是“统一”: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国家;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国家;北筑长城、开发南疆,维护统一国家。 二、实现统一 1、统一原因: ①社会基础:局部统一的实现,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各地区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 ②经济(主要)商鞅改革后秦国成为最强大国家。 ③主观(个人)嬴政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④历史趋势:人们渴望统一。 军事基础:秦灭六国关键战役:长平之战 3、秦统一与秦朝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距清亡时间1912—(-221)﹣1=2132年)统一与建立者:嬴政;都城:咸阳。 4、秦朝统一的意义:①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②统一对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和交流以及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注意李白诗句的主题) 5、划时代(开创新时代)的意义(历史地位):创建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01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DBFQ SYY DYPT DFDF WWW.W https://www.360docs.net/doc/214754980.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214754980.html, 淘*宝*开*店*教*程 WWW.TAOBAOKAIDIANW ANG .COM https://www.360docs.net/doc/214754980.html, 网购之家 https://www.360docs.net/doc/214754980.html, 1 中考历史总复习资料 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一统,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国历史第一册 一、我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生活的时间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最早使用天然火。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6000多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已栽培了水稻,5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人已栽培了世界上最早的粟和蔬菜。 二、夏、商、西周奴隶制王朝 1、约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表明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通过推举选出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叫禅让制)。 2、约公元前16世纪,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商朝时盘庚迁都至殷并使统治稳定下来。 3、商朝制造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记熟书P12的司母戊鼎图)湖南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4、约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发兵灭亡了商朝建立了西周。 5、西周实行分封制,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瓦解。战国时期,分封制逐渐被郡县制取代。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唐三省六部制,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元朝的中央和地方机构:中央实行一省制: 元朝废除三省,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地方实行行省制: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三、春秋战国(东周) 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从公元前770年开始到公元前476年结束。战国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2、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的诸侯是齐国的齐桓公,他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使国家日益强大。最后一个霸主是越王勾践。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各主要诸侯国的位置——北燕南楚、西秦东齐、上中下是赵魏韩)。赵、魏、韩是由春秋时期的晋国分裂而来的。 4、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战国时,地处最西边的诸侯是秦国。 5、我国最早的音乐教育制度形成于西周。最早出现铁农具的时期是春秋时期 6、战国时,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使成都平原变成“水汗从人,不知饥馑”,有“天府之国”美称。 7、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汉字源于甲骨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雕塑艺术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已发展到很高水平。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 8、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李耳),其朴素辩证法思想反映在《道德经》里;庄子是战国时道家学派的继承人物。 9、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孔丘),他整理了《诗经》,编订了《春秋》,其言行记载在《论语》中;战国时期的孟子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物,他们主张实行“仁政”,认为“民为贵,君为轻”,反对连年不断的兼并战争。 10、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11、法家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中,按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12、孙武是春秋晚期齐国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一书;战国时杰出的军事家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3、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对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的看法,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四、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中国历史上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