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超伟《圆利针疗法》精编版

合集下载

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

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内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

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内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张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内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张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超微针刀疗法圆利针疗法反馈汇总

超微针刀疗法圆利针疗法反馈汇总

超微针刀疗法圆利针疗法反馈汇总超微针刀疗法特点1、刀口只有0.4mm,每个切割点最多切割3刀。

2、进针深度为1.0 cm左右。

3、不用激素、不用麻药。

4、以切割深浅筋膜为主。

5、疗效立竿见影。

6、刀法以切断为主,固有的筋膜韧带不能切这样看来,超微针刀没有刺到骨膜。

圆利针斜刺是有好效果,我用0.35的毫针代替,效果不错你应该看见他的长处,他的针刀可以不用麻药,可以什么都不用,我们这里都是这样做的,纯针刀,不过其实也就是韧针罢了,圆针是0.5的,是在厂家定的,针感是普通针的效果的百倍,大家应该明白了吧,你去康复医院胡哪他是不会教的,还有个有材料,愿意教的你不去,怪谁。

多看看筋膜,多看看韧针,就够了,一辈子也许就够了。

东西是自己学的,你要是肯学,看够多的书了,就不用花钱学东西了,去看看就够了,还用问他吗?还是老老实实打好基础吧!在他哪学过,知道他扎针就是扎针,没手法吧!呵呵。

先学好书,学透书,以后就不用教学费了。

解剖书天天看就够了;我学针刀和园利针就是买书自学,跟本不用花钱去学,确实比传统毫针制效果好,针刀用的不太多,怕有风险,现在的病人很难对付,一有点事就要找我们的麻烦就像王治平老师的拨针一样,原理知道了,叫什么针都无所谓啦颜质灿的密刺法、卢鼎厚老师的斜刺法、圆满利针、还有点筋术。

其实都是一回事。

就是典型的阿是穴刺法而己。

摸着筋节刺开就可以了。

我在广安门医院进修看过长圆针操作,其实很简单,小针刀是剥离,长圆针向上斜挑作为过来人有必要提醒大家:针太细太短.扎的太浅可以当时见效,没有远期疗效。

因为慢性疼痛的原发病灶在骨膜 ..仔细研究了他的讲义,另外跟学习过的朋友交流,他是把超微针刀和圆利针结合在一起,超微针刀扎的比较浅,圆利针扎的比较深。

用超微针刀取得速效而用圆利针巩固疗效,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

胡氏圆利针疗法是卢鼎厚斜刺的翻版看你是想取得近期还是远期疗效。

若要近期效果,你就刺透筋膜减张减压。

若要远期疗效,你就扎到骨面,什么针具无所谓。

(转载)疼痛治疗

(转载)疼痛治疗

(转载)疼痛治疗(转载)疼痛治疗医学的治疗技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本人从事疼痛治疗近20年,为了少受患者的白眼,也为了更好的生活质量,痴迷追寻更好的治疗技术,只要是一种疗法或者技术,都想尝试和验证,跑遍千山万水,饱尝千辛万苦,历经坎坷曲折,到现在,在当地同行中,也算排在前面的高手了,没办法,没端铁饭碗,技术不好就没饭吃,回首走过的路,想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让每一个在这条路上爬涉攀登的朋友,看到都有所收获,少走一些弯路.其实,走上疼痛治疗这条路,也是逼的,学的是中医专业,毕业等于失业,坐中医门诊都是中年以上医生,到医院也是打杂,也曾经在商海闯荡数年,由于书生气太重,社会生存能力不强,何况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屡战屡败,就是那种百不成类型,最后还是回到医疗行业, 干上台阶最低的与医疗沾边的针灸推拿按摩,观摩实习很短时间, 就独立操作了,穿的是白大褂,出的是牛马力,也应一句话,出大力的不挣钱,挣钱的不出力,就是糊口而已,本人是那种能力不强、自尊心特强的那种人,干什么都想干的出人头地,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在患者眼里,那把你当医生,就是把你当卖苦力的呼来呵去,一天按摩10个人,就要累的腰酸背痛,别人下班时间还是你的工作时间,,看到了同样搞疼痛治疗,就是那些操作小针刀的,却干的很轻松,没干半年,我就转身了,为了提高自己工作的技术含量,我学习了以针刀为主的治疗方法,性格决定命运,我就是那种好强的个性,针刀的发明,开创了软组织疼痛治疗的新时代,提高了有效率,缩短了疗程,针灸变针刀,由玄奥的经络理论变为直观的西医解剖指导,诊断治疗靶点准确,把许多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人变为门诊治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都是一次飞跃的进步,方法转变后的的区别是,一个是卖力的,一个是卖技术的,一个是穿白大褂的苦力,一个是穿白大卦的医生,这么多年来,针灸转身为针刀,给我带来很好的效益和口碑, 学了针刀后,很多病痛可以一次解决,太省力了,这些年,传统方法我渐渐就不用了,原来的主要收入项目按摩,基本不干了,把这碗饭让给了盲人朋友,现在在这个城市,还经常见到当年一样搞传统疼痛治疗的朋友,心中经常暗笑他们,十年前修自行车,十年后还在修自行车,但任何事物都不能完美无缺,都有瑕疵,这种方法省力不省心,我陶醉于针刀的神奇疗效的同时,一直有一个隐忧在心里,让我过的不塌实,针变为刀,危险性大大增高,万一有一天,扎到特殊解剖构造的人,或者麻药出现意外,自己可能一辈子完蛋,倾家荡产甚至……,我经常做了危险解剖部位,晚上都不敢关手机,怕患者有迟发性反应,工作中,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恐惧感,这样的行医,看着身体很轻松,也有很好的收入,但心里很累,活的不轻松,能否有一种方法,既有针灸的安全、低痛,又有针刀的快速和有效率,让我们能快乐的行医,是我很多年一直在思考和追寻的,从网上,从学术会议上,我看到了许多和我一样的探索者,从不同的途径探索着,我很留心这一类的信息,有时想,这么完美的技术,就等于既想马儿长的好,又想马儿不吃草,有点天方夜谈,但我看到了这种美好的理想离实现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看到了有两个走在最前列的人,湖北荆门的湖超伟医生的圆利针配合超微针刀疗法,已经是我见到最完美的疼痛治疗方法,已经做到了安全、高效、快速,但这个疗法的弊端是学习回来的人大多用不好,治疗点要求很精确,找不准可能完全无效,而湖北十堰的王立珍老师的肌肉点刺疗法,却是即有胡超伟的优势,又有容易掌握、便于推广的特点,纵是完全没有疼痛治疗临床经验和医学基础,也是可以复制为疼痛治疗高手的,只要了解了全身的肌肉解剖和运动方式,就够了,就是让患者摆出让病变肌肉的紧张姿势,摸到肌肉张力最高部位扇形斜刺,所有操作都在浅表筋膜层或者肌肉层,完全没有让医生精神紧张的危险部位或深部操作,微痛让患者也容易和医生配合,一个病人一次的治疗时间就是几分钟,一天治疗一百个病人也不忙、不累,如果技术在全国普及开,三甲医院的康复疼痛科百分之九十人员要下岗,几分钟的操作,功能障碍和疼痛马上大大改善,就拿肩周炎来说,我见到的患者无不是治疗后啧啧称奇,手马上能活动到正常位置,立竿见影的疗效,虽然小针刀也能做出这种效果,但要局部麻醉,扎到喙突骨面,高度集中精神,这样几个针刀做下来,精神要虚脱, 王立珍老师告诉我,他的方法借鉴了经膜学说、浮针理论、肌肉起止点疗法等,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的一整套系统治疗全身软组织疼痛的新方法,它没有针刀那样的痛点骨面的危险深部的操作,可以称为零风险,疗效是立竿见影,不象针刀,操作后需要数天,伤口不痛了才能确认疗效,可以说是安全、快速、低痛、高效, 这就是这种技术最让我震撼、最有推广价值所在,它的优越还反映在纯绿色,一年治疗万人次,全年的消耗是几斤药棉,10多斤75度酒精,还有几十根可以重复消毒使用的针具,全年的消耗不到人民币200元,这种治疗方法,只考虑出现病变的相关联肌肉,有临床经验的医生都知道,人体疼痛的部位一般都变硬肿胀,如果用针点刺它,数秒种就会变松软,正好也符合针刀的理论,松者不痛,在此举两个病例,初看王立珍老师用这种方法治病,我感觉一个针灸针,治疗疼痛太单薄,连用针刀,我经常还嫌它刀刃太小,没力量,报着怀疑的态度,我特地把我手上的一个有难度的病人引见给他,见识他的方法,一个跛着走路,小腿以下麻木的患者,找我治疗,根据以往经验,我要用针刀神经触击术,一种很吃力的治疗方法,找神经很难,在找的过程中,经常有患者因为痛苦,往往要求终止治疗,但我见王老师就看了一下患者的走路姿势,就让患者上床,用针灸针点刺大腿内侧内收肌数下,前后两分钟,让病人下床走路,患者当时就惊奇的说,感觉轻松多了,走路也不那么跛了,治疗的全过程,医患双方都这么轻松,让我心里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明朗,我仿佛看到了一片疼痛治疗的新天地,患者第二天再来治疗,说,腿麻面积缩小,只有前脚掌和几个指头麻,而且程度还减轻了,就又操作二次,患者彻底痊愈,王老师谈他的治疗思路说,他观察病人走路内拧跛着走,就判断是内收肌群太紧,影响周围肌肉,压迫血管神经,点刺后,肌肉松了,血供恢复,神经压迫解除,麻痛症状就解除了,当时让我比较患者两边大腿内收肌群,患侧肌肉明显绷的紧硬。

圆利针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圆利针的介绍与使用方法

圆利针的介绍与使用方法一.针具:圆利针:古代九针的一种。

状如马尾,针尖又圆又尖。

以粗银丝或不锈钢丝制成,长9cm,粗约22#~26#针,针尖圆锐,外观同毫针样式。

二.功效:松筋通络,蠲痹止痛。

三.适应症: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综合征,腰腿痛,暴痹等重症,急症,顽症,痛症等。

多取腰夹脊穴、秩边穴、环跳穴,代秩边穴。

圆利针因针提粗,刺激强度大,对一些需要使用强刺激的病证采用本法治疗效果明显。

四.禁忌症:1.一切严重病的发作期;2.部位有皮肤感染,肌肉坏死者;3.施术部位有红肿,灼热或在深部有脓肿者;4.患有血友病或其他出血病倾向者;5.血压较高,且情绪紧张者。

五.临床应用:1.定位:以鍉针点按标记定位。

2.消毒:针刺部位常规消毒;针具于蒸汽高压消毒或戊二醛消毒液浸泡30分钟;医者酒精擦拭。

3.持针:右手拇、食、中指持捏针柄,左手拇、食、中指置于针身下部,微露针头4.施针方法:先破皮、刺入、得气、出针、按压。

一般不留针或留针30分钟。

5.行针手法:一般常用滞针手法。

6.疗程:隔日针刺1次,5次为1疗程,2疗程间休息3天。

六.治疗:1.第三腰椎横图综合症:圆利针深透针尖抵触到横突尖处,意在剥离粘连组织,留针后扣上火罐10分钟左右,排瘀活血。

同时配上腰四腰五夹脊穴。

2.梨状肌综合征:长圆利针患侧代秩边鸡爪刺,代秩边及其上、左、右各1寸,垂直深刺,针尖方向朝深处,抵触梨状肌周围,并轻轻弹拨几下。

针感沿病痛放射方向至足趾,留针30分钟。

针后拔罐10分钟。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
皮肤 肌肉
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无特殊感觉 无需处理
b 点:肩关节搭肩活动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 短头、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的功能为前臂屈曲、前举并内旋, 喙肱肌的作用为臂前举并内收。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 头肌短头起点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点。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 头、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 为臂内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 起点、盂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尺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 臂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 腱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 卡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5.旋前圆肌起点近端,可扪及痛性结节。 6.肌电图检查可示异常。
旋前圆肌的选点
a点:旋前圆肌的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点。 b点:旋前圆肌腱弓点,该点位于肱骨内外髁连线中点
肩周炎的选点原则
1、根据肩周炎功能受限的动作,参照与肩关节相联肌 肉的功能,以及参照软组织损伤的二大临床特点选取 治疗点。
2、根据同一动作的参与肌肉,力量小、肌块小的肌肉 易于劳损的特点,对受限动作的参与肌群中选择力量 小的肌肉作为治疗肌肉。
肩周炎的治疗点的选择
a点: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冈上肌、 三角肌,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冈上肌止点、肱骨大结节 点。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

程-圆利针超微针刀资料-最重要

《圆利针疗法》注:以下容,是圆利针疗法和超微针刀疗法培训讲义斜体字:为我的学习总结斜体黑字:为我的学习总结中的重点关于学习此疗法的方法:以此讲义,再配合光碟中的录音/视频,详细学习一至二遍即可学会当然能把此讲义完全背会,学透。

此为极好。

对于进针点与刀口线,请详见此疗法的《进针点与刀口线表》一:概要:1、圆利针疗法的发明。

(1)痛点斜刺法——卢鼎厚教授(国家运动队的运动学教授)。

疗法特点:痛点斜刺后,疼痛立即消失。

疗法缺点:多数疼痛点针刺后没有减轻。

机理:粗针对软组织进行有效的挤压,使肌细胞部结构迅速地排列组合。

所谓痛点:沿受伤肌肉的长轴触诊,在受伤肌肉的最硬点,就是最痛点斜刺劳损肌束的最硬,最痛点2.反阿是穴疗法——文兵老师。

疗法特点:不在痛点斜刺,在痛点的两端针刺,比如说疼痛在肌肉的中点,反阿是穴在肌肉的两侧。

疗法的缺点:反阿是穴不好找。

起点,止点,中点(肌腹最高点)3.古代九针中的圆利针针形的启发。

古代圆利针形类似一支毛笔,前端尖中间膨大、尾部小,长1.6寸。

总结:1、通过以上1、2点我们知道肌肉软组织在起点、中点、止点上针刺均有效。

2、古代圆利针针形,其实就是对肌肉软组织进行挤压(挤压被卢教授证明是非常有效的)。

3、古代圆利针针刺出针后,针刺部位可以留下一个空洞,空洞可以释放软组织部压力。

二:圆利针疗法的主要思路:1、卢教授痛点斜刺法中只有50%的有效率,为什么?这是因为有多数的痛点并不是原发部位,它是一种牵涉痛。

2、文兵的思路很好,但治疗点不好找。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要求寻找更好、更快的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我们根据患者的运动解剖方向或动作找出参与其中的肌肉,根据肌肉的解剖、肌力的大小、肌肉与周围骨性结构的特点以及肌肉的功能来判定易损的肌肉。

比如:上肢外展的动作,参与的肌肉为冈上肌与三角肌中部的肌纤维,三角肌肌块肥厚、肌力大;冈上肌肌块小、肌力弱。

那么冈上肌则是我们要求治疗的肌肉。

其疗法结合了解剖医学和运动医学的相关知识,解剖医学只能知道肌肉的结构,运动医学才能知道肌肉的功能,因此,软组织损伤我们结合疼痛部位、肌肉的功能、神经的走向来诊断和治疗软组织损伤。

针灸:圆利针疗法

针灸:圆利针疗法
• b 点:肩关节搭肩活动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短 头、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的功能为前臂屈曲、前举并内旋,喙肱 肌的作用为臂前举并内收。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短 头起点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点。
•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头、 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为臂内 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起点、盂 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痛
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段 。 •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 2、解除高应力纤维 •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 4、减轻组织内压 •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概论

• 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 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病 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势的 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特点 (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动或抗 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行圆利针 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
圆利针的针具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 1.疼痛 • 2.功能障碍 • 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
• 1、压痛。 • 2、结节。 • 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收 缩产生疼痛 。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
• 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先将 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胡超伟《圆利针疗法》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臂 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腱 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卡 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汇合在肱桡肌深面,止于桡骨中下1/3外侧。当两头汇合时,形成一个旋
前圆肌的腱弓。该弓位于Hueter线(Hueter线是通过肱骨内外髁的连线) 以下3~7.5cm,长约4.5cm。可因尺骨头的构成不同而形成不同形态的腱 弓。尺骨头是肌性的,腱弓偏正中神经的桡侧;尺骨头为腱性的,其本 身就形成腱弓;尺骨头缺如,腱弓也就不存在。旋前圆肌受正中神经支 配,其作用是使前臂旋前,并屈肘。
肩周炎
局部解剖

肩关节肌肉韧带较多,分两层。前面有肱二头肌,其长头起自肩胛 骨关节盂的下方,通过关节囊,沿肱骨结节间沟下行。短头起自肩胛骨 喙突。两头合成一个肌腱,经肘关节前方,止于桡骨粗隆。喙肱肌起于 喙突尖,沿肱二头肌内侧肌纤维向下,止于肱骨内侧缘中点,肩胛下肌 止于肱骨小结节。肩关节上面有冈上肌,止于肱骨大结节最上面的小面;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 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 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 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 内旋、外旋功能。还可以做各个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联合运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圆利针针具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

“圆利针,取法于氂针,微 小号圆利针:
大其末,反小其身,令可深内也, 针 体 长 50mm , 针 柄 长
长一寸六分。”其针形为一未开
35mm,针体直径0.7mm。
的荷花形。
中号圆利针:
古代圆利针针具的缺点

第一,因针尖部位大针刺时
不易进针,难于操作。
4、定都可造成正 中神经卡压。
旋前圆肌的诊断
1.缓慢起病,症状常在反复用手抓握或旋前活动后发作。 2.肘部疼痛不适,并感拇、食指麻木。 3.手屈肌力量减弱,主要是屈指及对掌无力。 4.抗阻屈腕时,手会向尺侧偏斜。这是因为桡侧腕屈肌麻痹而尺
圆利针针刺点的选择
1、明确引起疼痛或运动障碍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或维持某一姿势发生疼痛的参与肌肉或肌 群
2、根据力学分布原理和运动学原理找出最易 劳损的肌块小、肌力弱的肌肉
3、确定肌肉的起点、中点和止点做为治疗点
临床各论
1、头夹肌损伤 2、肩周炎 3、旋前圆肌综合征 4、腰三横突综合征 5、梨状肌炎 6、膝后疼痛综合征 7、中风后遗症
与韧带的力量来维持。

2.由于肌腱的血液供应较差,肩关节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活动频繁,周围
软组织经常受到各方面的摩擦挤压,易产生慢性劳损。
3.关节的硬化和挛缩,使关节及周围组织内力改变,张力增加,从而导致运 动障碍,代谢受到影响,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

4.外力的损伤、风寒湿等环境的影响,依然会使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
后上方有冈下肌,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的小面;后方有小圆肌,止于肱
骨大结节最下面的中部的平面;外层是三角肌,起自锁骨外1/3前缘,肩
峰尖与其外侧缘及肩胛冈嵴包绕肩关节的上、前、后和外面,向下收缩
成一窄腱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与肩胛下肌组
成肩袖。最外层为三角肌和胸大肌覆盖于整个肩部。

圆利针针刺手法
1、采用近似于针灸“合谷刺”的三点三通法 2、针刺时只需将针刺入要求达到肌肉或肌腱的起点、
止点和中点即可。 3、针刺不论补泻。 4、留针期间不做行针手法。
针刺时医患双方的感觉及处理方法
*部位
医者感觉
患者感觉 处理
皮肤 肌肉
轻微抵触感 无特殊感觉
微痛或不痛 疼痛时应加强进针手法 的练习
直下3—7.5cm处。 c点:旋前圆肌止点,即桡骨中1/3的外侧面点的阳性
以及桡骨粗隆处压痛。 5.肌肉萎缩常见于三角肌、冈上肌等。腋窝的前后壁、胸大肌筋
膜,背阔肌筋膜均呈挛缩僵硬状态。 6.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三个运动轴方向运动均不同程度受限,
肩关节周围炎最为常见的三个受限动作为:上举受限、搭肩受限 和后伸摸背受限。 7.内旋抗阻试验阳性(提示肩胛下肌、胸大肌病变);外展抗阻 试验阳性(提示三角肌病变)。 8.X线拍片一般无变化,后期可见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或增 宽,以及骨质增生,软组织钙化等。
b 点:肩关节搭肩活动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 短头、喙肱肌,肱二头肌短头的功能为前臂屈曲、前举并内旋, 喙肱肌的作用为臂前举并内收。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 头肌短头起点及喙肱肌的起点喙突点。
c点:肩关节后伸摸背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肱二头肌长 头、大圆肌、肱二头肌长头的功能为后伸肩关节。大圆肌的作用 为臂内收、内旋、后伸、根据以选点原则我们选定肱二头肌长头 起点、盂下结节点和大圆肌止点、肱骨小结节点。
概论

圆利针疗法是通过对引起疼痛或功能受限的 动作或姿势进行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生理、 病理、生物力学来确定参与该动作或维持该姿 势的肌肉或肌群,然后根据软组织损伤的三大 特点(如压痛、结节、病变肌肉被动牵拉、主 动或抗阻收缩产生疼痛)来确定受损的肌肉进 行圆利针治疗的一种针灸疗法。
圆利针的针具
侧腕屈肌人仍正常之故。正中神经在旋前圆肌平面受压时,前臂 旋前,运动肌力不减,但旋前及屈腕时疼痛加重;在肱二头肌腱 膜处卡压时,前臂旋后和屈肘时疼痛加重;在指浅屈肌腱弓处卡 压时,中指屈曲会引起前臂疼痛加重。 5.旋前圆肌起点近端,可扪及痛性结节。 6.肌电图检查可示异常。
旋前圆肌的选点
a点:旋前圆肌的起点,肱骨内上髁和尺骨冠突点。 b点:旋前圆肌腱弓点,该点位于肱骨内外髁连线中点
肿、炎性浸润,形成粘连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疼痛。
5.本病的好发年龄为50岁左右。人在50岁左右,性激素下降80%,肾上腺皮质 酮减少10%。雌、雄激素都具有蛋白合成作用,雄激素能使肌肉肥大,减少时则出 现肌肉萎缩。雌激素对运动系统的再生及代谢有协同作用,当其下降时,出现肌 肉萎缩,关节及韧带、纤维体积变小,质变致密,弹性变差、硬化、挛缩,关节 活动被“冻结”。临床许多患者无明显诱因而发病,所以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有 关。
肩周炎的选点原则
1、根据肩周炎功能受限的动作,参照与肩关节相联肌 肉的功能,以及参照软组织损伤的二大临床特点选取 治疗点。
2、根据同一动作的参与肌肉,力量小、肌块小的肌肉 易于劳损的特点,对受限动作的参与肌群中选择力量 小的肌肉作为治疗肌肉。
肩周炎的治疗点的选择
a点:肩关节上举功能受限为主,其动作的参与肌肉为:冈上肌、 三角肌,根据以上选点原则,我们选定冈上肌止点、肱骨大结节 点。
头夹肌损伤
局部解剖
头夹肌起自上部胸椎和C7的棘突及项韧带,止于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 及乳突的后外侧,其浅层有斜方肌,深层有竖脊肌。其作用单侧收缩使 头转向同侧,双侧收缩使头后仰。
病因病理
1.头颈部大幅度的频繁活动及肩部负重时,易引起该肌肉产 生水肿及慢性劳损,导致临床症状。
2.第7颈椎为颈胸交界处,胸椎因肋骨的支撑活动范围小而 颈椎的活动以第一胸椎为支点,因此颈部活动时所产生的应力集 中于第7颈椎的附着点,所以该处易反复的积累性劳损从而形成 纤维增生,形成一个圆形的病性结节点,即俗称“扁坦疙瘩”。
机会 。 7、在辅助检查方面,CT、MRI等先进检查手段对软组织引起疼
痛的确诊及排除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常规的检查手 段。 8、不应轻视心理性疼痛病因的可能 。
圆利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机理
1、恢复肌细胞的内部平衡 2、解除高应力纤维 3、减轻骨纤维管的高压 4、减轻组织内压 5、解除组织间的粘连 6、改善局部组织的无菌性炎症 7、改善局部软组织的血液循环
旋前圆肌综合征
局部解剖
旋前圆肌综合征是正中神经在前臂上段经过旋前圆肌肱骨头和尺骨头 之间时,被旋前圆肌两头之间的腱弓卡压而产生的一系列征候群。其浅 头起自肱骨内上髁,深头起自尺骨冠突。肌纤维斜向下外,与内上髁头 汇合在肱桡肌深面,止于桡骨中下1/3外侧。当两头汇合时,形成一个旋 前圆肌的腱弓。该弓位于Hueter线(Hueter线是通过肱骨内外髁的连线) 以下3~7.5cm,长约4.5cm。可因尺骨头的构成不同而形成不同形态的腱 弓。尺骨头是肌性的,腱弓偏正中神经的桡侧;尺骨头为腱性的,其本 身就形成腱弓;尺骨头缺如,腱弓也就不存在。旋前圆肌受正中神经支 配,其作用是使前臂旋前,并屈肘。
头夹肌损伤的诊断和选点
诊断
头夹肌起点C7棘突旁可扪及痛性结节,止点枕骨上项线外侧部分可扪 及痛性结节及条索状劳损,低头伴牵拉时,其起止点时有牵拉痛及不适 感,抬头抗阻试验阳性。
选点
a点:患侧C7棘突阳性点。 b点:头夹肌起止点中间,项韧带旁开1~2cm处。 c点:颈上项线外侧阳性点。
2、对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就诊时,首先要排除局部的疼痛是 否是由恶性肿瘤的转移。
3、头面部的疼痛,应先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 4、对久治无效的软组织损伤,我们应考虑诊断的正确性,要对
其协同肌及拮抗肌进行检查,以及上下相关联肌肉的检查 。 5、重视胸腹腔内脏器疾病引起的颈腰肢痛 。 6、详细的问诊、仔细全面的体查,可以减少各种漏诊、误诊的
肩关节运动轴的参与肌肉
1、前屈有喙肱肌、肱二头肌。 2、后伸有背阔肌、大圆肌。 3、内收有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 4、外展有冈上肌、三角肌。 5、内旋有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 6、外旋有冈下肌、小圆肌。 7、外展高举时,前90º由冈上肌、三角肌完成,后90º由斜方肌、
经的刺激与压迫 。 5、痹症学说 。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
1.疼痛 2.功能障碍 3.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
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特点
1、压痛。 2、结节。 3、病变软组织被动牵拉和主动收缩或抗阻
收缩产生疼痛 。
软组织损伤的诊断原则
1、对临床无明显外伤史而出现的剧烈疼痛,以及疑难痛症,应 先将各种可能的所有器质性疾病排除之后,方可考虑软组织损伤。
针 体 长 75mm , 针 柄 长 35mm,针体直径0.7mm。
大号圆利针:

第二,针刺时疼痛厉害,患
者不易接受。
针 体 长 100mm , 针 柄 长 50mm,针体直径0.7mm。
改进型圆利针针具的特点
1、保持了古九针中圆利针粗大特点。 2、进针时的疼痛感明显比古圆利针减轻。 3、手法操作较古圆利针方便。 4、治疗面较古圆利针多。
肩关节属球窝关节,运动范围最广,有三个运动轴。如冠状轴上有
前屈、后伸、上举功能;在矢状轴上有内收、外展功能;在垂直轴上有
内旋、外旋功能。还可以做各个方向的旋转或环转联合运动。
肩周炎的病因病理

1.肩关节是全身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因解剖“头大盂浅”,即肱骨头关节
面只有1/3—1/4与肩胛盂接触,该关节囊松弛,其稳定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
无特殊感觉 无需处理
血管 微抵触感或无感觉 刺痛
将针退出少许
神经 无特殊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