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20 梦回繁华-部优-学习单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20梦回繁华》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目标:1. 了解《20梦回繁华》的作者、背景和题材。

2.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技巧。

2. 学习并掌握一些重要的生字词汇。

教学难点:1. 阅读理解文章的深层次意义。

2.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欣赏和了解。

教具准备:1. 多媒体投影仪和电脑。

2. 板书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20梦回繁华》的作者、背景和题材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 预习导入(10分钟)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主题和写作方法。

Step 3 梳理文章结构(10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课文结构图,让学生帮助填写完整,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Step 4 阅读理解(15分钟)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一些问题,以检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1. 文章开头讲述了思南园的景色如何,请问最后一段描写了什么?2. 作者在文章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文章的主要主题是什么?Step 5 单词学习(10分钟)请学生记下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汇,并解释意思。

教师可以通过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Step 6 文学鉴赏(15分钟)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一些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20梦回繁华》中所描述的传统文化。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7 板书总结(5分钟)教师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将要记住的重要知识点写在笔记本上。

Step 8 课堂作业(5分钟)请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并在下一节课之前准备好。

将作业布置在班级作业平台上。

Step 9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多的欣赏和了解。

Step 10 下节课预告(5分钟)教师提前告知下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提前预习。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本文围绕《清明上河图》,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介绍这幅图的历史背景,画的作者,画卷的纵横,作品描绘的内容,画卷特点及历史价值等。
2.读了本文,关于《清明上河图》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①我了解到了北宋 时期,城市繁荣,文化生活,十分活跃,《清明上河图》便是反映这一时期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一幅风俗画。②我了解到了画的作者张择端主要活动时期,籍贯,字,生平,爱好等。③我了解到了关于这幅图的画卷大小,描绘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步骤三 文本精读 理清顺序。
细读课文第四段,作者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说明画卷内容的?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①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描 绘的内容,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具体逐一介绍,先介绍近郊风光,再介绍赶集的乡人,进入大道岔道上扫墓归来的权贵,最后介绍近处小路上的行旅。②然后再介绍画面中段描绘的情景。先介绍汴河上的船,忙碌的船工,顺水行驶的船,再介绍河上的拱桥结构、形状,桥的两端,最后详细介绍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船夫呼喊,桥上呼应,行人围观,这一紧张的一幕 。③最后介绍画卷后段描写的街道,先介绍街道房屋店铺,再介绍店铺经营品种,最后介绍各行各业及行人。画面内容虽纷繁复杂,但作者能够条理分明,层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这还得益于作者采用了恰当的说明顺序。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连很细小的问题都考虑到了;也指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
3.作者简介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 仅有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图宽25.2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 梦回繁华-部优-学习单

20 梦回繁华-部优-学习单

梦一场,《梦回繁华》学习单
学习任务一:自读理繁华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梳理层次,填写相关内容哦!
学习任务二:细读说繁华
思考:仔细阅读文章3、4自然段,对比《中国画的骄傲》节选,请从语言特色、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三个角度任选其一,比较异同点。

独学要求:细读两段选文,圈点勾画,独立思考。

助学要求:全班分组,四人成团,提高效率。

群学要求:每组同学在3分钟内,结合文章,阐释观点,选择粉/蓝不同颜色的纸片,记录异同点。

【对比阅读】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农夫、商贩、仆从各得其所,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

画卷再展,以一座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

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

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

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

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

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酒楼当铺,艺人官绅,应有尽有,一派繁荣有序的
都市景象!
《中国画的骄傲》学习任务三:
请从2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模仿语言,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向大家介绍这幅西湖断桥图。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0课梦回繁华同步练习题附答案

《梦回繁华》同步练习题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汴.梁()题跋.()绢.本()翰.林()田畴.()料峭.()簇.拥()漕.运()沉檀.()摄.取()遒.劲()岔.道()擅.长()冗.()舳舻..()络绎.不绝()摩肩接踵.()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尽管春寒料峭....,但热火朝天的人们还是额头冒汗。

B.里应外合....,国无宁日的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C.每年的今天,从全国各地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

D.冬天的海南,游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进新建的学校的实验大楼,我真是大开眼界。

(语序不当,第一分句改为“走进学校新建的实验大楼”)B.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精彩,可是为了精简字数,不得不对文章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略加”重复,删掉其中一个)C.环境的影响,癌症患者日益增多,并向中青年段年龄者伸出魔爪。

(“日益”不能修饰“增多”)D.他以瑰丽的语言,优美的表达技巧,在文章中表达了现代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修饰语不当,“优美”不能修饰“表达技巧”。

)4.文学常识填空。

(1)张择端,字,中国时期的画家。

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等。

(2)《清明上河图》的时代背景是时期的市,它位于河南省中部,古称,,为我国七大古都之一,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之一。

5.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课内精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请找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并概括其主要特征。

2. 课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判断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其作用。

(1)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 厘米,横525厘米。

(2)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梦回繁华》这篇说明性文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北宋时期繁华的市井风情,丰富了人们对当时社会风貌的认识,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想象,包含着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深情厚谊。全文采用了逻辑顺序,介绍画卷内容时采用空间顺序,条理清晰,脉络清楚。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一篇带*号的自读课文,课时安排为1课时。
2.课外阅读《清明上河图的故事》一书,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板书设计:梦回繁华
历史背景作者生平
特点大小逻辑
内容:开卷处—中段—后段空间
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强调要点: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称为“天下第一画”,是国宝级画作、无价之宝,曾五次进入宫廷,又四次被盗出宫,演绎出许多传奇故事。
【播放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视频,并解说《清明上河图》的伟大与传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
1.整体感知的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形式:小组讨论、总结
时间:5分钟
分工:全员参与讨论,同时担任组长,记录员,控时员,发言人。
点拨:
①说明顺序(用了什么说明顺序,作用是什么)
②说明方法(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③说明语言(抓住遣词造句,分析语言特点)
【明确】①说明顺序:先说“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紧接着是“画面中段”描绘的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最后“后段”描绘的是汴梁市区的街道。按照空间顺序来写。条理清晰,直观明了。
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的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说明文,对说明的相关文体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扎实,尤其是未能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更好地学习其他说明文,加上《梦回繁华》写实性很强,专业术语和生字词较多,趣味性不足,给学生在了解文章内容、掌握说明顺序、理清文章思路等方面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梦回繁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2.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3.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1.快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章关键的词语和句子,把握文章内容。

2.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石拱桥》给我们介绍了中国桥梁的悠久历史及伟大成就,《苏州园林》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建造特点,这两篇文章让我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我们祖国的伟大。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介绍我国国宝级画作的一篇文章——《梦回繁华》,去领略中国画的博大精深。

二、文本链接1.张择端简介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山东东武(今中国山东诸城)人。

中国北宋时期的画家。

宣和年间任翰林待诏,擅画楼观、屋宇、林木、人物。

所作风俗画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刻画细致,界画精确,豆人寸马,形象如生。

存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等,皆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

2.《清明上河图》简介《清明上河图》系宋代名画,作者张择端。

此画距今近900多年的历史。

图中描绘的是北宋时期的开封,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俗民情。

《清明上河图》画心高25.5cm、长525cm,作者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描绘全图,主要描绘对象是市井百姓,这在宋朝是十分少见的,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构图起伏有序,笔墨技巧兼工带写,人物生动传神。

画中细致地描绘了汴河上舟船往复,飞虹卧波;店铺林立,人群熙熙攘攘的繁华景象。

人物生动传神,牲畜、房舍、舟船、城郭、桥梁、树木、河流至臻至妙,惟妙惟肖。

《清明上河图》既是一幅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的乃至全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上语文第20课《梦回繁华》知识梳理

梦回繁华【原文】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fāng)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biàn)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

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zú)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cháo)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bá),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街、城郭,自成一家。

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

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政和至宣和年间,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副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juàn)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bó)雾,农舍田畴(chóu),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shèng)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

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市优质课获奖教案
举例子真实具体的说明了画面细节的刻画很细致。
四、主旨: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五、写作借鉴: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
文章多次采用说明和议论相结合的方式阐述事物。几乎在文章每一部分都穿插了议论,特别是开头和结尾,都有作者鲜明的观点,“空前的”“无法取代”“重要”等词语充分肯定了北宋汴梁的繁华和《清明上河图》的地位。这样的议论,能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汴梁的社会风貌,认识《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3、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
2、“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最早出现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面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二、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作比较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梦一场,《梦回繁华》学习单
学习任务一:自读理繁华
亲爱的同学们,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关键句子,梳理层次,填写相关内容哦!
学习任务二:细读说繁华
思考:仔细阅读文章3、4自然段,对比《中国画的骄傲》节选,请从语言特色、说明方法、说明顺序三个角度任选其一,比较异同点。

独学要求:细读两段选文,圈点勾画,独立思考。

助学要求:全班分组,四人成团,提高效率。

群学要求:每组同学在3分钟内,结合文章,阐释观点,选择粉/蓝不同颜色的纸片,记录异同点。

【对比阅读】
画卷以萧疏的郊外为开端,农夫、商贩、仆从各得其所,作者在此巧妙地交代了时间、风俗,展开了序幕。

画面渐进,路边酒肆、茶摊渐多起来,汴河也繁忙起来。

画卷再展,以一座拱桥为中心形成了全图的高潮。

一艘大船逆流而上,将要过桥,它高高的桅杆却被桥头挡住了。

船上的人有的七手八脚忙着收杆,有的奋力划桨,有的用蒿竿撑住桥洞顶端。

桥上岸边挤满了热心观众,帮着出主意。

桥的另一边又有一只船迎面驶来,船夫们都站在船尾焦急张望,为双方能否顺利过桥捏一把汗。

进城后,画面节奏放缓,酒楼当铺,艺人官绅,应有尽有,一派繁荣有序的都市景象!
《中国画的骄傲》学习任务三:
请从2篇文章中选择一篇,模仿语言,运用本单元学到的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向大家介绍这幅西湖断桥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