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统一技术措施(二)构造07

五、构造及配筋要求:(红色字体处为易出错条款)1、配筋原则:除非有特殊理由且征得专业负责人同意,构件实际配筋时不得放大,严格按计算值配置;梁配筋时最多增加10%以内。
2、箍筋优先使用三级钢ф8,三级钢ф10,三级钢ф12。
3、楼(屋)面板:3.1跨度≤2.4m的隔墙下可以不设次梁(需要梁形成高差者除外),但应设板底加强筋(在“结构总说明”中表示)。
电算时该墙作为板上恒载输入(将该墙重量平摊做为均布面恒载q)。
3.2 板厚及配筋建筑凹口连接板板厚为12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连接墙体方向)/ф8@200或计算结果的大值;框筒结构核心筒区域板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住宅部分楼电梯筒板厚11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转换层板厚最小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12@150;.转换层上下各一层板厚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50;地下室顶板厚度180mm,设双层双向钢筋,最小ф10@150(人防部分除外);裙房商业大洞口周边楼板加厚为130mm,设双层双向钢筋ф8@120(地上)、ф12@150(±0.000m);电梯机房板厚为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电梯底坑板厚300mm,双层双向钢筋ф14@150;扶梯底坑板厚150mm,双层双向钢筋ф10@150。
人防区板厚250mm;商业部分楼板板厚110mm(井字梁);办公、酒店标准层板厚120mm;住宅部分楼板最小厚度100mm;所有结构单体屋面板厚为120mm。
带角窗房间板厚130mm。
3.3 住宅项目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办公和商业项目楼板跨度≥4200的一般楼板(不含地下室顶板、屋面板、加强板等),在板上部无负筋处设置ф6@200双向钢筋网片,与负筋搭接200mm,且配筋率≥0.1%。
建筑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专业统一技术措施工程编排:一、文件管理、分门别类,文件夹:1、2014——项目名称——收甲方、发甲方、方案、施工图2、收甲方——几月几号,甲方发的什么文件(例:06.30-会议纪要或06.30-电梯样本)——收到文件(如若是纸质文件,要自己保存好,能扫描的扫面成图像保存)3、发甲方——几月几号,发甲方内容(例:06.30-1-8#楼面积或06.30-车库方案)——发送文件4、方案——第几次汇报——cad、su、ps、jpg——几月几号,修改内容——文件(例:06.30-8#或06.30-车库)5、施工图——几号楼——几月几号,修改内容——cad文件(例:06.30-08#或06.30-车库)6、施工图——收其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条件)——cad文件7、施工图——发他专业——暖、电、水、结构——几月几号,传图原因(例:06.30-第一次过图)——cad文件绘图标准一、图层绘图时,图层颜色、线性及线宽设置详见下表,附cad。
(绘图时所用颜色不可以是暗色系)1、平面: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轴线DOTE 1(红)0.09 点划线(DOTE)墙WALL 2(黄)0.4 直线(Continuous)结构柱COLUMN 9(灰)0.4 直线(Continuous)墙体保温及装修线SURFACE 6 0.13 直线(Continuous)平面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斜线(ANST31)填充比例1:60单元详图剪力墙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40墙身填充HA TCH 150 0.05 钢筋混凝土填充比例1:20门窗WINDOW 4 0.13楼梯STAIR 4 0.13洁具、风道、排气道、楼板开洞、空调、空调洞LVTRY 161 0.05家具FURN 33 0.05 除打印单元打样时均隐藏栏杆栏杆69 0.09建筑轮廓线(面积计算)AREA 231 60 直线(Continuous)图层设置打印隐藏散水、屋面排排水 4 0.13水、雨水管道路中线道路红线2、立面:绘图内容图层名称图层色号线宽线型填充备注外轮廓线外轮廓线43 70 直线(Continuous) 立面线宽用加粗曲线设置最突出线立面线1 150 50 直线(Continuous)次突出线立面线2 61 30 直线(Continuous)立面可见线立面线3 62 0 直线(Continuous)注:除特殊注明外所有线宽度均按颜色打印,在打印样式设置线宽。
住宅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结构专业混凝土结构统一技术措施2012.03.27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设计遵循的有关规范及设计依据(根据工程不同增减内容)《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地质勘查报告》中间资料二、主要参数取值、工程概况、超长处理措施:1.工程项目所在地:城阳区2.此项目没有安评报告。
3.工程总体信息:设计基准期为50年,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桩基设计等级为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4.《抗震规范》抗震设防烈度: 6 地震加速度: 0.05g 分组:第三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多遇0.04 罕遇0.28 Tg=0.45 (场地土类别:二类)5.风荷载: 0.6 KN/m2 体型系数:1.4(高层);地面粗糙度: B类,高层:建筑高度不大于57米时风荷载W0按50年考虑;建筑高度大于57米时位移等整体指标计算风荷载按0.6 KN/m2计算,承载力配筋计算按1.1W O计算。
5. 雪荷载:0.20 KN/m2。
基本雪压按n=50年考虑。
6.特殊部位恒荷载和活荷载:注意屋顶水箱间/网点楼梯等荷载取值。
7.建筑场地简单描述:场地土为Ⅱ类建筑场地,特征周期为0.45s8.各单体概况:11.结构超长处理措施:单体建筑超长处理措施:1)加厚屋面保温层厚度,加厚幅度为原建筑设计计算厚度的1.5倍。
2)设置施工后浇带,间隔30米左右。
沈阳地区住宅采暖统一技术措施

沈阳地区住宅采暖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室外气象参数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19℃冬季最多风向室外平均风速:3.2m/s二.室内采暖计算温度商业网点 16 ℃卧室、书房、客房、起居厅、餐厅:18 ℃卫生间:25 ℃厨房:15 ℃车库:14 ℃地下车库:5 ℃三.采暖热负荷的计算住宅采暖热负荷计算见“沈阳地区居住建筑采暖热负荷计算统一规定”。
公建采暖热负荷计算见“沈阳地区公共建筑采暖热负荷计算统一规定”。
四.采暖系统设计(一).采暖系统形式采暖系统分区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采暖系统采用分户式下供下回双管系统,立管分环方式及户内采暖系统参见表2。
各户的热计量装置设于热表箱或水暖管井内,管井内一副共用立管每层连接的户数不宜超过3户(公寓建筑除外)。
超过4户宜采用分集水器进行分户连接。
网点、车库采暖系统应分户控制。
表2(二).采暖管井及表箱设置单独的暖表箱时,应参照辽标“辽2004T902”图集设置。
设置与水表共用的水暖表箱时,其规格(宽x高x深)为800x700x240mm(高度最小不应小于600mm),墙体留洞规格(850~1000)x750x240mm。
(水暖管井宽、深尺寸均可按200n+(100~150)mm确定,n为管道数量。
水暖管井检修门宜为“井宽x1200(h)mm”,最小高度不宜小于800mm,水暖管井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800x300mm(宽x深).。
提醒:注意与结构专业密切配合,特别是: a. 剪力墙留洞,b. 墙体留洞位置与楼梯梁、柱的相对关系。
c. 水暖表箱与管井间连接管道是否受柱、混凝土框等阻隔。
另需注意一层楼梯下是否有配电间,且其是否影响表箱留洞等。
(三).散热器散热器应满足采暖系统工作压力要求。
铸铁散热器应采用内腔无粘砂型。
钢制闭式串片散热器不得用于住宅采暖。
位于窗台900mm下的散热器中心距宜采用500mm,位于窗台600mm下的散热器中心距宜采用300mm (图中以“b ”表示)。
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两篇)

引言概述:结构设计是工程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和经济效益。
在实际工程中,为了统一技术标准和提高施工效率,结构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统一技术措施。
本文将详细阐述结构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二),旨在帮助设计师和施工方了解并正确应用这些技术措施,从而达到工程的优化效果。
正文内容:一、基础处理1.地基勘察:在进行结构设计前,进行详细的地基勘察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地质勘察和地下水位勘察,以便合理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地下水对结构的影响。
2.基础设计:根据地基勘察结果,合理设计基础的类型和尺寸。
包括选定适当的基础形式、计算合理的承载能力和抗浮力等。
二、结构材料选用1.混凝土与钢筋:在结构设计中,合理选用混凝土和钢筋的性能参数和等级。
确保混凝土强度和密实性的合理控制,以及钢筋的抗拉承载力和抗腐蚀性能的充分考虑。
2.其他材料:如砖石、木材、玻璃等也需要根据具体工程需求进行选用。
考虑材料的可靠性和经济性,以及与混凝土和钢筋的协调使用。
三、结构形式选择1.框架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多层建筑,具有较好的刚性和抗震性能。
选择合理的框架节点连接形式和材料使用比例。
2.钢结构:适用于大跨度、高层、超高层建筑。
选用合理的钢材型号和防腐措施,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3.砖混结构:适用于小跨度、多层住宅建筑。
选用合理的砖与混凝土的配比和墙体厚度,以及合适的砌筑工艺。
四、施工工艺控制1.施工程序: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工序。
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节点的顺利衔接和质量控制。
2.施工质量控制:对各工序进行严格质量控制,特别是混凝土浇筑和钢筋安装工序。
包括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控制,以及钢筋的尺寸和位置的准确测量和安装等。
五、工程验收与监督1.结构验收:在工程竣工阶段,对结构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结构符合设计要求。
包括强度检测、尺寸检测、设备安装的合格性等。
2.施工监督:由专门的监理机构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指出问题和改进措施。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与内装修设计的统一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620049202浅谈住宅建筑设计与内装修设计的统一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周兰萍(62),女,工程师,湖北省孝感学院,湖北孝感 3周兰萍摘 要:针对住宅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脱节存在的问题,从整个设计、方案优化、设计深度细化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使住宅建筑与内装修完美统一,保证住宅设计质量。
关键词:建筑设计,装修设计,住宅分级,设计质量中图分类号:TU241文献标识码:A 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将结束住房实物分配的时代,迎来了住房分配货币化及住宅商品化的新阶段。
住宅建设是全社会建设中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必将随着社会住房建设的发展相应改善,住宅产业必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人们新的消费热点。
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心理要求越来越高,原有的统一标准、统一模式已被打破。
美学、心理学融于建筑之中,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越来越多地具有经济价值。
如果说它已具有使用功能,一点也不过分,这就给搞建筑设计和装修设计的技术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适应人们的需要,适应市场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正确的选择,也是设计人员的责任。
1 建筑设计与内装修设计脱节的现状近年来,住宅的装修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改变了街景、改变了生活空间,促进了消费,推进了生产。
然而在这个热潮中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普遍性问题。
就东北地区而言,建筑设计与内装修设计脱节问题就是一个普遍且造成很多不良后果的严重问题。
旧建筑物更新装修暂且不论,就新设计的工程而言,由于建筑设计未能充分考虑装修设计,带来以下几个问题。
1.1 设计艺术构思难以统一建筑是人类生存空间的聚合,它是人们通过思维创造空间。
建筑设计必须使居住内部空间使用价值的实用性与舒适性和艺术效果同时获得充分的发挥,才能体现建筑艺术工程的魅力和促进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般而言,建筑设计人员对其作品都有着自己完整的艺术构思和空间布局,但由于建筑设计与装修设计往往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大多数不是同一个设计单位完成的,建筑设计者的意图难于与装修设计者的意图相吻合,这样势必造成一种无形而重大的损失。
高层住宅结构统一技术条件(高度100m以下)

结构专业统一技术条件/措施项目名称:九龙仓国宾花园高层住宅设计编号: 201032 设计阶段:施工图编制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1 工程概况1.1 建筑概况:1.1.1 地上:地面以上共8幢高层,地上层数24~33层不等。
1.1.2 地下:均为地下一层,各楼均为单独地下室。
1.3 自然条件:1.3.1 建造地点:恐龙园南侧01地块。
1.3.2 抗震设防烈度:7度。
1.3.3 抗震设防类别:标准设防类。
1.3.4 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
1.3.5 地震动参数(超过80m高层住宅依据安评报告中间结果输入):1.3.6 场地类别:Ⅲ类。
1.3.7 基本风压:0.40kN/m2。
1.3.8 地面粗糙度:B类。
1.3.9 风载体型系数:1.4(高宽比H/B不大于4时可取1.3)。
1.3.10 设计±0.00m高程:5.60m。
1.3.11 设计室外地坪高程:黄海高程5.30m(按室外相对标高-0.30m考虑)。
1.3.12设防洪水位:黄海高程3.90m。
1.3.13 抗浮水位:设计室外地坪以下0.50m,取黄海高程4.80m。
1.3.14常年地下水位:黄海高程3.70m。
2 主要结构材料2.1 混凝土强度等级:1)框架柱:C40、C35、C30;剪力墙:C40、C35、C30;梁、板:C35、C30;地下室外墙及底板:C35;基础垫层:C15。
2)相同楼层梁板与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超过一级。
3)砼等级按计算需要,沿高度分段。
2.2 钢筋:1)纵筋:板、梁、柱、墙均采用HRB400级钢筋,2)箍筋:采用HRB400级钢筋。
3)其余构件见以下说明。
2.3 填充墙:☆外墙:采用190厚轻集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内墙:采用200厚或100厚加气砼砌块,3 结构计算3.1 计算软件3.1.1 整体计算:SATWE2010版3.1.2 基础计算:JCCAD2010版3.1.3 异形板计算:理正工具箱6.5网络版3.2 整体计算模型3.2.1 模型建立高层住宅各单体单独建模计算,嵌固点取基础顶面。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oc 38页)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oc 38页)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22DB22/JT 154―2016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Unified technical measures for fire protection designof civil buildings2016-07-26发布2016-08-10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施行日期:2016年08月10日前言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6年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制定(修订)计划(一)的通知》(吉建设[2016]00号)要求,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总结我省建筑设计和建筑火灾经验教训,由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吉林省公安消防总队会同有关单位,在《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22/T1888-2013(2014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本措施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建筑高度及坡地建筑,4 总平面布置,5 平面布置和安全疏散,6 防火构造,7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8 防烟与排烟,9 电气。
与《民用建筑设计防火统一技术措施》DB22/T1888-2013(2014年版)相比,本措施有以下变化:1.取消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重复的内容。
2.取消了亚安全区的术语和亚安全区的防火要求。
3.增加了隐形消防车道和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及裙楼的术语。
4.增加了隐形消防车道和隐形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的内容。
5.增加了裙房内设置消防电梯的条件。
6.修改了商业服务网点和小型商铺的防火要求。
7.修改了电影院影厅区公共走道的防火要求。
8.增加了多层公共建筑中设于首层、二层或三层独立使用的房间的防火要求。
9.修改了跃层式住宅的防火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总平面设计1.间距2.消防3.流线设计4.附属用房5.摩托车、自行车存放二.单元户型设计1.玄关2.厨房3.卫生间4.阳台5.门6.窗7.空调8.油烟机10. 热水器11.插座开关散热器12.其它三.公用空间1.单元入口2.楼梯3.电梯4.裙房商铺5.地下室半地下室6.会所7.墙体8.屋面、女儿墙、屋顶栏杆9.地下车库及汽车坡道10. 管道井、设备表箱11.垃圾收集12.设备选型13.其它四.室外工程1.竖向设计2.道路铺地3.游泳池4.儿童游戏场地5.绿化6.其它第二部分:图纸编制深度统一要求一.图纸目录二.设计说明三.总平面图四.各层平面图五.立面六.剖面七.户型大样八.厨卫大样九.楼梯大样十.门窗大样及门窗表十一.外墙大样十二.其它细部大样十三.与其它专业校对要点第三部分:重点部位营造作法一.屋面㈠东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⑴坡屋面(≯30°)⑵上人平屋面⑶非上人平屋面⑷种植屋顶㈡华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⑴坡屋面(≯30°)⑵上人平屋面⑶非上人平屋面⑷种植屋顶㈢华东地区屋面构造作法⑴坡屋面(≯30°)⑵上人平屋面⑶非上人平屋面⑷种植屋顶㈣华南地区屋面构造作法⑴坡屋面(≯30°)⑵上人平屋面⑶非上人平屋面⑷种植屋顶二.卫生间㈠楼面构造作法㈡墙体构造作法⑴墙体材料⑵导墙作法⑶墙体防水第四部分:典型构造节点(此部分后补)1.地下室通风道出地面2.地下室坡道排水沟3.地下室侧墙与室外地面交接节点4.空调板5.凸窗上下口6.出屋面台阶7.露台出屋面门口节点8.屋面防水节点9.屋面变形缝第一部分住宅设计统一技术措施一. 总平面设计1. 间距1.1 建筑平面搭接错位时,h 值(净尺寸)不宜大于2.4m,以免影响采光。
2. 消防2.1 总图中应做好消防车道及消防车登高面设计,注意人车分流;当消防车道下面为地下室时,结构应考虑消防车总重300KN 荷载。
2.2 登高面2.2.1 登高面宜在用地红线内解决,条件限制时可利用绿化带作登高面,但绿化带下应设硬地,并按消防车总重300KN 计算。
2.2.2 当建筑物凹入处进深不大于4m(净宽)时,该凹入范围可计入1/4 周边长度算作登高面;如凹槽宽度不大于2.5m(净宽),该宽度可不计入建筑周边总长度。
2.3 消防车道2.3.1 高层建筑周围宜设环形或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18m×18m 回车场。
2.3.2 消防车最小转弯半径:高层12m,多层9m。
2.3.3 消防车道最小宽度:登高面处6m,其它处4m。
2.3.4 消防车道的坡度:登高面≯1%,其它处≯7%。
2.3.5 消防车道距建筑物距离宜≮5m。
2.3.6 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 或总长度超过220m 时应设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通道。
2.3.7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3.流线设计3.1 住宅出入口处应设置人车分流专用通道;当商住楼住户大堂与流量大的商业服务空间临近时,商业用房的货运出入口宜设在地下室或与大堂入口异向布置,避免人、货流交叉,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4. 附属用房4.1 总平面设计时应在小区显著位置(如入口附近)设置管理用房。
4.2 应在住宅(区)的下风向和较隐蔽处设垃圾站,其面积不宜小于6㎡,与住宅距离不宜小于10m,外部与道路相连;垃圾站地面及内壁宜贴光滑、宜清洁材料,并配置给排水设施。
4.3 箱式变电在总图中要综合考虑,不应设在入口附近,建议其与主体建筑的间距不小于9m,以免影响景观和采光。
5.摩托车、自行车存放5.1 总图中应结合绿化设置摩托车、自行车存棚(库),其与主体建筑的间距不宜小于9m;偏低档次的住宅项目,宜按每户一辆自行车、每十户一辆摩托车设置。
5.2 出于安全问题,自行车库不宜设在地下车库内,应单独考虑。
二. 单元户型设计1. 单元户型基本设计要求1.1 层高:采用分体空调的普通楼盘层高宜为2.8m,档次较高的可为3.0m;若采用中央空调不宜小于3.3m。
1.2 厨房、卫生间室内净高不小于2.2m;排水横管下皮距楼地面的净高不小于1.9m 且不应影响门窗的开启。
1.3 起居厅开间不宜小于3.4m(净宽),深宽比不宜大于2;应减少开向起居厅的门洞,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不应小于3m;无阳台的起居厅宜设计宽度大于1.8m 的低窗台观景凸窗。
1.4 平面有凹槽的高层住宅,其凹槽的开口宽度不应小于2.4m(净宽),凹槽的深宽比不应大于4。
1.5 避免卧室紧靠电梯井道,如无法解决则应采取相应降噪措施:相邻的墙体为隔音墙体;大于2.5m/s 井道上部应设高度大于1m 的隔声层,隔声层设800×800 进出口。
1.6 复式住宅顶层卫生间设在下层卧室上方时不应采用下排式排水。
1.7 户内通向所有房间的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000;当走道长度大于2000 时,应相应加宽至1100。
1.8 户内楼梯宽度应注意为净宽;当一面临空时,墙面到楼梯扶手最小宽度应不小于800。
1.9 门宽大于900 的储藏室门宜采用推拉或外开平开门以增加储藏空间。
1.10 北方地区首层为架空车库时二层地面应采取保温措施。
1.11 设于底层或靠近外墙的壁柜以及厨房、卫生间储物柜应采取防潮措施。
1.12 严寒地区居室、起居厅的外窗应设置可开启的气窗以进行定期通风换气,且内门门下空隙不应小于25。
2. 玄关2.1 玄关内应考虑衣帽镜、柜的设置空间,净宽宜≥1500。
2.2 户配电箱应避免与对讲机、开关及门铃一同设置,以免发生冲突;户配电箱所龛入墙面可适当加宽为120;门铃宜采用遥控式门铃;对讲机距门边的距离宜大于100,其下方可设玄关灯开关。
3. 厨房3.1 中、高档住宅厨房面积不应小于5m2;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宜小于1.6m, 双排布置时净宽不宜小于2.2m。
3.2 橱柜布置应遵循洗、切、炒的流线,以间距800、单排布置为宜。
炉灶应避开窗口设置;橱柜进深宜550,长度在2000-3000 之间,吊柜进深350,净高不小于500;厨房应考虑微波炉、消毒柜的位置,并设相应的插座;电器插座应避免靠近水盆、灶具。
(厨房具体设计可详集团设计工程部之)《厨厕详图》厨房主要设备尺寸表设备名称长(mm)宽(mm)高(mm)灶台800500-550650-700洗涤台900-1200500-550800操作台400-1200500-550800吊柜(普通)400-1200300-350≮500调料400-1200300-350350-400抽油烟机800300-350根据油烟机型配合确定3.3 冰箱位宽度不小于650,若考虑美式大冰箱尺寸应为800;注意冰箱门的开启方便及冰箱散热。
3.4 如洗衣机设在厨房,预留机位应不小于600x600;厨房仅在布置有洗衣机时设防止溢流和干涸的专用排水地漏地漏,地漏位于洗衣机出水口一侧,离橱柜距离不小于200。
3.5 洗菜盆,洗手盆建议采用底出水供水方式。
3.6 厨房吊柜设置时应注意避免挡窗。
3.7 吊顶下皮应高于窗洞上皮50。
3.8 厨房应设排烟道;中高档厨房应结合烟道设计管道井。
(排烟道尺寸表详见“二.单元户型设计――9.油烟机” )为便于迅速排除油烟和异味,厨房外窗或外墙宜设换气扇。
3.9 设于底层或靠外墙、靠卫生间的厨房壁柜内一定要采取防潮措施,北方地区尤其要注意。
3.10 厨房楼面结构板未降板时应设门槛。
(现在都做了降板处理)3.11 厨房门下端如设百页通风口,其外形尺寸不小于250×450;无百页者,门下空隙不应小于25。
4. 卫生间4.1 当两户卫生间位于凹槽相对布置时,窗应错位布置避免通视;卫生间窗宜采用磨砂玻璃。
4.2 卫生间门应在隐蔽处开设;直接开向起居厅的卫生间应设前室。
4.3 应考虑坐便器、洗脸盆等洁具上下水噪音对卧室的影响,不宜沿卧室墙面布置。
4.4 卫生间设施(卫生间具体设计可详集团设计工程部之《厨厕详图》)4.4.1 公用卫生间宜以柱盆或挂式台盆为主,柱盆或台盆边距墙应大于150;4.4.2 主人卫生间台面宽度宜560-600,长度不小于900,高度850;4.4.3 台盆镜面宽度应与台面长度相同且镜面底边距台面的距离为200;4.4.4 毛巾架距地1200;避免与插座位置矛盾4.4.5 坐便器净宽宜为900,最小净宽不小于850。
4.5 淋浴间净宽宜为1000,最小净宽不小于900;淋浴开关距地1000-1200,淋浴喷头由距地1680-1880 上下推拉杆固定;地漏位于淋浴头下部居中,并距墙400。
4.6 浴缸尺寸宜采用750x1550,档次较高时可考虑增加浴缸平台尺寸;淋浴喷头做法参上;热水器不应设在浴缸的中部。
4.7 普通有外窗的卫生间排气扇应安装在窗固定扇上;高档次宜结合吊顶设吸顶式排风扇;无外窗的卫生间排气扇应与通风道排风口相连。
4.8 不宜采用下沉式卫生间设计;如条件限制必须采用时,卫生间楼面应为抗渗混凝土,给水管管材宜采用新型管材,水平溢流管应接至排水立管。
4.9 排水设计时严禁将给水管明设在浴缸底部;施工时要注意浴缸底部一定做防水层。
4.10 大户型主卫生间宜洗、浴分间设,洁具设施要与户型档次相匹配;应设管道井。
4.11 暗厕应设计通风道,其位置应避免靠近给水管及设在门后。
成品排风道选用表层数尺寸≤6360×200 或380×240 或430×2907-9 500×300 或550×35010-30 600×300 或650×350注:1.高层排风道宜采用“主-次-主”变压式风道,且防止串味应采用单双层分别排风系统。
2.高层排风道排风口应有防火止回阀,加工厂应随风道统一供应。
4.12 当下层为商用空间时,结构设计时应考虑卫生间洁具的布置,避免洁具正下方是大梁,导致无法居中安装。
4.13 复式住宅当顶层卫生间设在下层卧室上方时不应采用下排的排水方式。
4.14 卫生间、厨房地漏的排水管应设存水弯;且洗衣机排水处应设防止溢流和干涸专用地漏。
4.15 卫生间应从门口向地漏找坡度;地漏应设在室内最低端并靠近浴盆或淋浴喷头。
4.16 卫生间结构宜沉板50-100;未降板的卫生间应设门槛。
4.17 卫生间吊顶下皮应高于窗洞上皮50。
4.18 管线设计要合理,避免影响放置浴盆、淋浴房及开窗;塑料泛水管穿墙埋设时,高度应大于1500,避免因高度不合理被二次装修打穿漏水。
4.19 插座应靠近镜台设置并避免设在毛巾杆的下方。
4.20 室内的P VC 管线应设置消音措施以减少上下水管道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