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形态测量学
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人体测量工具的使用技巧。
3. 通过对人体形态尺寸的测量,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4. 为我国人体测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提供依据。
二、实验内容1. 人体形态尺寸测量:身高、体重、胸围、腰围、臀围、臂围、腿围等。
2. 人体生理指标测量: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
3. 人体比例分析:头身比、胸腰比、臂长比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人体测量尺、体重秤、血压计、心率表等。
2. 测量方法:(1)身高测量:被测者赤脚站立,两脚跟并拢,脚尖向前,测量头顶至脚跟的距离。
(2)体重测量:被测者穿着轻便衣物,赤脚站立在体重秤上,读取数值。
(3)胸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胸部最大宽度。
(4)腰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腰部最细处的周长。
(5)臀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臀部最宽处的周长。
(6)臂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上臂最大周长。
(7)腿围测量:被测者站立,两臂自然下垂,测量大腿最大周长。
(8)血压测量: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右上臂血压。
(9)心率测量: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静息心率。
(10)呼吸频率测量:被测者安静休息5分钟后,测量静息呼吸频率。
四、实验数据本次实验共测量20人(男10人,女10人),具体数据如下:1. 身高(cm):男性平均身高172.5,女性平均身高161.0。
2. 体重(kg):男性平均体重65.2,女性平均体重54.8。
3. 胸围(cm):男性平均胸围94.0,女性平均胸围84.5。
4. 腰围(cm):男性平均腰围88.0,女性平均腰围73.0。
5. 臀围(cm):男性平均臀围94.5,女性平均臀围85.0。
6. 臂围(cm):男性平均臂围32.5,女性平均臂围29.0。
7. 腿围(cm):男性平均腿围43.0,女性平均腿围38.5。
8. 血压(mmHg):收缩压平均120.0,舒张压平均80.0。
人体形态学测量

间接测量法
定义
工具
间接测量法是指通过测量人体某些相关部 位的尺寸,利用数学模型或统计规律推算 出其他部位尺寸的方法。
间接测量法通常需要使用一些专门的仪器 或设备,如人体模型、摄影测量系统等。
优点
缺点
间接测量法可以避免直接接触人体,减少 对被测者的干扰,且适用于大规模或复杂 形态的测量。
由于需要建立数学模型或统计规律,间接 测量法的精度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且需要 较高的技术要求。
多模态融合测量技术应用
多源数据融合
将人体形态学测量与其他医学测 量技术(如心电图、血压、血糖 等)进行融合,综合考虑多种生 理参数,提高健康评估的准确性
。
跨模态数据挖掘
利用多模态数据挖掘技术,对人 体形态学测量数据和其他医学测 量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发现潜在
的健康风险和疾病特征。
个性化健康管理
根据多模态融合测量结果,为用 户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
人体形态学测量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人体形态学概述 • 人体形态学测量方法 • 人体形态学测量指标 • 人体形态学测量在医学中的应用 • 人体形态学测量的注意事项与误差来源 •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01
人体形态学概述
人体形态学的定义与意义
定义
人体形态学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 、生长发育规律及人体与环境之 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测量方法误差
不同的测量方法可能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 ,因此需要采用标准的测量方法,并遵循 正确的操作步骤。
重复测量误差
重复测量可能导致被测量者姿势的变化或 疲劳等因素,因此需要控制重复测量的次 数和时间间隔。
被测量者误差
人体形态测量学

额骨
顶骨 蝶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鼻骨 泪骨 下鼻甲
上颌骨 腭骨 犁骨
枕骨大孔 舌骨
髁突
冠突 下颌支 下颌孔 颏孔
1.下颌骨 2.舌骨 3.犁骨 4.上颌骨
咬肌粗隆 下颌角 下颌体
颅侧面观Biblioteka 顶骨 翼点 颞骨 枕骨 颧弓
额骨
蝶骨 上颌骨
翼点pterion 额、顶、颞、蝶骨会合 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称翼点。
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桡骨茎突到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 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 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脐到内踝的距离
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距离
截肢残端的测量
截肢残端周径:目的为了判断残端浮肿状 态,短端成熟度,以及与假肢接受腔的合 适程度。
注意事项:注意年龄的区别
体重测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为24kg/m2作为正常体重与超重的分界点, 大于24kg/m2为超重
大于28kg/m2为肥胖。
躯干周径测量
胸围:腋窝高、乳头高、剑突高 小儿取平乳晕下缘肩胛骨下角水平的 周径。 腹围:男性腹围大于85cm提示肥 胖, 女性腹围大于80cm 即为肥胖. 臀围: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 最粗的部分.
1.大腿残端左右径测量
2.小腿残端左右径测量 3.大腿残端前后径测量 4.小腿残端前后径测量
脂肪厚度的测量
测量脂肪厚度,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多 少,评价人体组成的比例。
确定人体体型,(肥胖型、肌肉型、 消瘦型),用所测皮脂的厚度推测全身脂 肪的厚度。 还可以观察和判断健身减肥的效果。
人体形态学测量

侧面观 观察内容:足纵弓是否减小;膝 关节是否过伸;骨盆的位置;腹 部是否突出;躯干是否向前或向 后弯曲;头是否前伸等。 正常所见:足纵弓正常,膝关节 0-5度屈曲,髋关节0度,骨盆无 旋转。脊柱四个生理弯曲。头、 耳、肩峰在同一条与地面垂直的 线上。
目测法
后面观 观察内容:足有无内外翻畸 形;双侧胫骨是否等高;膝 有无内外翻;双侧股骨大转 子是否等高;双侧髂嵴是否 等高;脊柱有无侧弯;双侧 肩胛骨是否与脊柱等距;头 有无侧偏等。 正常所见:上述观察正常。
侧面观 膝反张:膝关节过伸的表现。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扁平足:内侧纵弓变低。 高凹足:内侧纵弓异常增高。
常见异常姿势
后面观 脊柱侧弯 骨盆向侧方倾斜: 骨盆在冠状面常 偏向右侧。
常见异常姿势
后面观 膝内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外侧。 膝外翻:膝关节中心位于大腿和小腿内侧。
肱三头肌皮肤皱襞厚度:男性>10.4mm,女性> 17.5mm为肥胖。 腹部皮肤皱襞厚度: 正常 男性:5-15mm 女性:12-20mm 肥胖 男性>15mm 女性>20mm 消瘦 男性<5mm 女性<12mm 肩胛下角皮肤皱襞厚度:平均值为12.4mm,超过 14mm为肥胖。
截肢残端周径测量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胸脊柱后凸(驼背):胸椎体后凸增加的表 现。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胸部畸形:胸部凹陷、桶装胸、胸部突出、 佝偻病胸(漏斗胸、鸡胸)。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腰椎前凸:腰椎过伸、前凸增大的表现
常见的异常姿势
侧面观
平背:所有腰椎变平 伴骨盆后倾的表现。
人体测量学概念

人体测量学概念
摘要:
1.人体测量学的定义
2.人体测量学的起源和发展
3.人体测量学的应用领域
4.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和工具
5.人体测量学的重要性
正文:
人体测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形态特征、结构和生长发育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尺寸、比例和形态的测量和分析,揭示人体在生理、病理和适应性等方面的变化规律,为多个领域提供重要依据。
人体测量学起源于古代对人体比例和尺寸的研究,如古希腊的维特鲁威·达·芬奇人、古印度的丈量法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体测量学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在20 世纪初,人体测量学开始广泛应用于人体工程学、医学、运动科学等领域。
人体测量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体工程学:人体测量学为人体工程学提供了有关人体生理结构、功能和尺寸的信息,有助于设计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和需求的产品和设备,如汽车座椅、办公家具等。
2.医学:人体测量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诊断和治疗疾病。
通过对人体各个部位的测量,可以发现异常生长、发育和病变等问题,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3.运动科学:人体测量学在运动科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运动员选材、训练和比赛等方面。
通过对运动员身体形态和机能的测量,可以评估其运动能力、潜力和优势,为科学选材和训练提供依据。
人体测量学的方法和工具多种多样,包括软尺、卷尺、卡尺等测量工具,以及摄影测量、三维扫描等现代化测量技术。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化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人体测量学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表明,它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
最新人体形态学测量

上臂中部、肱二头肌最 大膨隆部位(肌腹) 同上
前臂近端最大膨隆部位
同上
前臂远端最细部位
仰卧位,下肢稍外展,膝伸 展
同上
大腿中央部,髌骨上缘 及上5、10、15、 20cm处或臀横纹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体重
指身体的净重,儿童少年时期的体重随年龄而 增加;体重可以反映身体的营养状况
测量工具:杠杆秤或弹簧秤;使用前注意校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骨盆宽
指两侧髂前上棘之间的距离,反映骨盆的发育, 骨盆过宽对很多运动项目不利
测量方法:测径规测量两侧髂前上棘外缘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四肢周径
测量工具:皮尺 注意事项:皮尺与四肢长轴垂直,皮尺松紧以
皮尺在皮肤上可稍移动为宜,每隔5cm测量一 次
人体形态学测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身高
测量方法:被测者赤足,足跟并拢,足尖分开 成60°角,以立正姿势背靠立柱站在身高计的 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躯干自然挺直,足跟、 骶骨部及双侧肩胛间与立柱保持接触
注意:头部摆正,但不必紧靠立柱,双眼平视 前方,保持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处于同一水平
测量部位
测量点
肱三头肌 上臂后面肩峰与鹰嘴连线的中点处
肱二头肌 上臂前面与肱三头肌部位相同水平
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

各种身体状况下的体脂百分比
60
用皮下脂肪厚度评价肥胖程度
61
第三节 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体型是指身体外部形态特征的类型,是 对人体某阶段形态结构及组成成分的描述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和脂肪积蓄程度 是判断体型的主要依据 探讨体型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研究不同 体型的性格和行为特点
62
体型的分类
40
二、体格评价
绝对值评价:用以上各指标的直接测量值 进行体格评价 ——不宜用于不同年龄、性别、地区和种 族的个体和群体之间的比较
形态指数评价:把两项或两项以上相关指 标的测量值按一定的数学方法计算得出的 相对值 ——反映个体差异,更具有科学性
42
(一)重量指数
1、体重/身高×100 2、瘦体重/身高×100 3、体脂重/身高×100
测量意义:反映呼吸器官、胸部肌肉和脂 肪发育情况的围度指标
23
6、腰围
测量方法:受试者自然站立,测试者站在 受试者右侧或对面,用带尺测量肚脐上2厘 米处(相当于腰最细处)水平位一周的周 长
测量意义:反映腹壁肌和腹部脂肪的情况。 注意:平稳呼吸时进行,不得俯身或挺腰
臀围:臀部最粗处围度
25
(三)宽度测量
——美国学者谢尔顿 ➢ 内胚胎型——肥胖型 ➢ 外胚胎型——细长型 ➢ 中胚胎型——匀称型(运动员型)
63
二、体型的测量与评价
(一)谢尔顿观察法 ➢ 把4000多张正、背、侧位全身照片分成① 头、面、颈部;②胸部;③肩、臂、手部;④ 腹、臀部;⑤腿、足部。进行17项指标检测。 用每条特征与受试者相对照。绝对一致7分, 根本不像1分,中间6、5、4、3、2。把5部 分同胚层总分平均,得出基本体型平均分
测量仪器:坐高计 测量方法 注意事项 ➢ 姿势正确:应先弯腰使骶尾部紧靠立柱而
第六章 人体形态特征和测量

第六章人体形态特征和测量第一节人体测量概述一、人体测量学人体测量学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使设计更适于人的学科。
二、人体测量的目的➢人体尺寸数据是一个国家最基础的工程数据之一,是产品造型设计和空间布局设计的基本技术依据,其应用几乎涉及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
➢各种与人有关的标准的确立都是以人体测量数据为基础,人体测量及其测量技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只有依据高水平的人体测量技术与完善的人体测量数据库建立的人体原型,才能设计出高品质、高标准的宜人化产品。
➢有些工作空间需要考虑多种人体尺寸以及人的机能特征。
三、人体测量学中常用术语(一)测量基准面人体测量基准面的定位是由三个互为垂直的轴:铅垂轴(Z轴)、纵轴(X轴)和横轴(Y轴)来决定的。
1、矢状面通过铅垂轴和纵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矢状面。
2、正中矢状面在矢状面中,把通过人体正中线的矢状面称为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3、冠状面通过铅垂轴和横轴的平面及与其平行的所有平面都称为冠状面。
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个部分。
4、水平面与矢状面及冠状面同时垂直的所有平面都称为水平面。
水平面将人体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5、眼耳平面通过左、右耳屏点及右眼眶下点的水平面称为眼耳平面或法兰克福平面。
(二)测量方位1、前:在身体前部或朝向身体前部的方向2、后:在身体后部或朝向身体后部的方向3、前面:朝向腹部的方向4、背面:朝向背部或脊柱的方向5、内侧和外侧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6、头侧端和足侧端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下方称为足侧端。
7、近位和远位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8、表:位于或接近体表的方向。
9、里:从体表离去或体表之下的方向。
10、桡侧和尺侧对于上肢,将桡骨侧称为桡侧,尺骨侧称为尺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形态学测量
康复教研室
目录
学习要点 定义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 第二节 康复评定的工作流程与内容 思考题
学习要点
1、掌握人体形态的测量方法 2、熟悉体表标志点 3、了解人体形态学测量的注意事项
定义
人体形态学测量 (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 指测定身体整体与局部的长度、周长、 距离和容积,内容包括身长、体重、坐高、 胸围、腹围、头围、指距、四肢长度和周径、 皮下脂肪厚度以及人体姿势等。
正常参考值
日本成人肥胖评定标准
肱三头肌处皮肤皱襞厚度 男性:大于10.4mm,女性:大于17.5mm为
腹部皮肤皱襞厚度 男性: 5-15mm, 女性:12-20mm为正常 男性: 大于15mm 女性:大于20mm为肥胖 男性: 小于5mm , 女性:小于12mm为消瘦
肩胛下角皮肤及皮下脂肪厚度 平均值:12.4mm,超过14mm为肥胖。
下肢长度
下肢长度的测量包括真性长度和外观长度的测量。
有下肢不等长时,应进行真性长度的测量。
1.如果肢体短的一侧膝关节低 提示腿的长度差异是由于胫骨缩短所至。
2.肢体短的一侧膝关节低并且较另一侧靠后 提示是由于股骨长度变短所至。
四肢长测量部位,体位与测量点
测量部位 上肢长上Leabharlann 长 前臂长 手长 下肢真性长膝
评定要点
临床意义
向前突出 向前突出 曲线异常 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左右差
过伸展 过屈曲
颈椎前凸增大 腰椎后凸增大 胸椎后凸,胸部前侧肌群缩短 前曲增大或减少 髂骨向前旋转:髂前上棘低< 髂后上棘高 髂骨向后旋转:髂前上棘高<髂后 上棘低 骨盆前倾,腰椎前屈增大 踝关节背屈受限 踝关节跖屈受限 半月板损伤
颅
颅骨23块 听小骨3对
脑颅骨 8块 顶骨2 颞骨2 额骨1 筛骨1 枕骨1 蝶骨1
额骨 顶骨 蝶骨 筛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顶骨
颞骨 枕骨
鼻骨 下鼻甲
额骨 蝶骨 筛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面颅骨
15块
鼻骨 2 泪骨 2 颧骨 2 上颌骨 2 下鼻甲 2 腭骨 2 下颌骨 1 犁骨 1 舌骨 1
骨盆体表标志
耻骨联合 耻骨结节,髂嵴 髂前上棘,骶骨和尾骨 男性在阴囊根部后方可触及耻骨下缘和耻 骨弓
上肢体表标志
肩部
锁骨全长,肩胛冈.
上肢近端顶部 外侧部 上臂前面
肩峰. 三角肌 肱二头肌
上臂下端两侧 腕部两侧
肱骨内外上髁和鹰嘴 桡骨和尺骨茎突
手掌两侧
大小鱼际肌.
下肢体表标志
前为髂前上嵴,后为髂后上嵴. 大腿后上方 股骨大转子 膝部可触到髌骨,股骨内外上髁和胫骨粗隆,
第一节 测量标志点
颅区体表标志 胸部体表标志 腹壁体表标志 骨盆体表标志 上肢体表标志 下肢体表标志
一、骨的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颅区体表标志
头顶点 顶骨后方的最凸隆点,也称顶结节。 眉弓 在眉毛下方,为一条状骨性隆起。 颧骨 位于外耳道开口前方的水平线上。 乳突 在耳垂后方,为一圆锥形隆起。 枕外隆突 枕骨外面的隆起
截肢残端长度的测量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站和坐位 同上
站立位
坐位
测量腋窝前缘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测量尺骨鹰嘴沿尺骨至残端末端的
距离 测量坐骨结节(沿大腿后面)至残
端末端的距离 测量髌韧带中央至残端末端的距离
残端左右径与前后径
1.大腿残端左右径测量 2.小腿残端左右径测量 3.大腿残端前后径测量 4.小腿残端前后径测量
脐到内踝的距离
股骨大转子到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距离 膝关节外侧间隙到外踝的距离 足跟末端到第2趾末端的距离
截肢残端的测量
截肢残端周径:目的为了判断残端浮肿状 态,短端成熟度,以及与假肢接受腔的合 适程度。
截肢残端长度
残端左右与前后径
测量部位 上臂残端 前臂残端 大腿残端
小腿残端
截肢残端周径的测量
额骨 蝶骨 上颌骨 下颌骨
胸部体表标志
骨颈静脉切迹 胸骨角 剑胸关节 剑突
椎骨
颈椎 7 胸椎 12 腰椎 5 骶椎 1(5) 尾椎 1(3~4)
胸骨
颈静脉切迹 胸骨柄 胸骨角
锁切迹 锁切迹
第二 肋切迹
胸骨角
胸骨体
剑突
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两侧平对第二肋,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腹壁体表标志
下肢外观长 大腿长 小腿长 足长
测量体位 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 侧自然下垂,肘关节 伸展,前臂旋后,腕 关节中立位 同上 同上 手指伸展位
仰卧位骨盆水平, 下肢伸展,髋关节 中立位 仰卧位,双下肢对 称伸展 同上 同上 踝关节中立位
测量点 肩峰外侧端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肩峰外侧端到肱骨外上髁的距离 肱骨外上髁到桡骨茎突的距离 桡骨茎突到尺骨茎突的连线起始 到中指末端的距离 髂前上棘到内踝的最短距离,或 大转子到外踝的距离
人体姿势的评定
姿势观察包括头颈、肩胛骨、脊柱、髋 关节、骨盆、膝关节、足。
通常采用铅垂线法
后面观
检查方法与内容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2.观察内容:
正面观
正常所见
检查方法与内容
侧面观
1.铅垂线通过的标志点 2.观察内容
结果记录与分析
立位姿势的评定(从侧面观)
从侧面观 部位 头部 肩 脊柱 骨盆
小腿最大周径 小腿最小周径
四肢周径
测量体位 上肢体侧自然下垂,肘 伸展 肘关节用力屈曲
测量点 上臂中部、肱二 头 肌最大膨隆部 同上
前臂体侧自然下垂 同上 仰卧位,下肢稍外展, 膝伸展 同上 同上
前臂近侧端最大膨隆处 前臂远端最细的部位 大腿中央部、髌骨上缘 及上方5、10、15、20cm 小腿最粗的部位 内、外踝上方最细部位
腓骨小头. 踝关节可以摸到内外踝
足部最末端是跟骨点,最前端为足尖
第二节 测量内容与方法
身长测量
下肢长度
体重测量 躯干周径测量
四肢周径
截肢残端的测量 脂肪厚度的测量
身长测量
测量姿势:头、颈、腹、双下肢、足跟并拢在一 条线上。
测量时间:上午10点
注意事项:注意年龄的区别
体重测量
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BMI为24kg/m2作为正常体重与超重的分界点, 大于24kg/m2为超重 大于28kg/m2为肥胖。
脂肪厚度的测量
测量脂肪厚度,以了解皮下脂肪的多少, 评价人体组成的比例。
确定人体体型,(肥胖型、肌肉型、消 瘦型),用所测皮脂的厚度推测全身脂肪的 厚度。
还可以观察和判断健身减肥的效果。
测量方法
上臂部 :右上臂肩峰至尺骨鹰嘴连线的中 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
背部: 右肩胛下角下方5cm处。 腹部 :右腹部脐旁1cm处。
躯干周径测量
胸围:腋窝高、乳头高、剑突高 小儿取平乳晕下缘肩胛骨下角水平的 周径。
腹围:男性腹围大于85cm提示肥 胖, 女性腹围大于80cm 即为肥胖.
臀围:测量大转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间臀部 最粗的部分.
测量部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伸展位) 上臂最大周径 (肘屈曲位) 前臂最大周径 前臂最小周径 大腿周径
顶骨 蝶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腭骨
枕骨大孔
额骨 鼻骨 泪骨 下鼻甲
上颌骨 犁骨
舌骨
1.下颌骨 2.舌骨 3.犁骨 4.上颌骨
髁突
咬肌粗隆 下颌角 下颌体
冠突 下颌支 下颌孔
颏孔
颅侧面观
顶骨
翼点
颞骨
枕骨
颧弓
翼点pterion
额、顶、颞、蝶骨会合 处多数人成H形的缝称翼点。
侧面中部有外耳门,门后方为乳突,前方是颧弓
小结
形态学的测量包括面很多,我们要掌握各种 指标和测量方法,适应症,注意事项,并能 根据结果判断损伤情况和康复进展,为动态 观察患者情况,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提供依据。
思考题
1、四肢周径的测量方法。 2、四肢长度的测量方法。 3、检测注意事项
测量体位
测量方法(测量点)
站和坐位 站和坐位 站立位
从腋窝每隔2.5cm测量一次,直 至断端
从尺骨鹰嘴向下每隔2.5cm测量 一次,直至断端
从坐骨结节开始每隔5cm测量一 次,直至断端
坐位
从膝关节外侧关节间隙起每隔5cm 测量一次,直至断端
测量部位 上臂残端长 前臂残端长 大腿残端长 小腿残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