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的概念及分类
《测绘学概论》第一章 总论

第一章总论测绘学是一门既古老(历史悠久)又新兴(如今仍使用且结合现代技术)的学科测绘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成果展现为地图;获取观测数据的的工具:测量仪器一.测绘学概念基本概念: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测量和描绘的科学。
比较完整的基本概念:研究测定和推算地面及其外层空间点的几何位置;确定地球形状和地球重力场,获取地球表面自然形态和人工设施的几何分布以及与其属性有关的信息;编制全球或局部地区的各种比例尺的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以及地学研究服务。
现代概念:研究对地球和其他实体的与空间分布有关的信息进行采集、量测、分析、显示、管理和利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测绘学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及其在测绘学中的地位大地测量学(测绘学的数理基础)摄影测量学(测绘学的交叉学科)地图制图学(负责信息的载负和传输)工程测量学(测绘学的二级学科,是测绘学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直接应用,是综合性的应用测绘科学与技术)海洋测绘学(测绘学的一门新兴学科,解决人类可发展持续性)测绘学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对象:地球及其表面的各种自然和人工形态。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和测定地球形状、大小及其重力场,建立统一的坐标系统,测定地面点在该坐标系统中的精确定位。
2.对地表形态进行测绘工作,绘制成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原图。
3.将地形原图经过地图制图工作,绘制成各种比例尺各种类型的地图。
4.在各种经济建设和国防工程建设中进行测绘工作。
5.在海洋环境中进行测绘工作,研究其特殊的方法和专用仪器。
6.将带有误差的观测值进行观测数据处理和平差,获取未知量的最佳结果。
7.研究测绘学在社会经济发展各相关领域中的应用问题。
四.测绘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测绘学的科学地位:为研究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现象,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和灾害等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土地、海洋及工程的规划和经济国防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保障。
测绘学的作用:在科学研究中是测定地球动态变化,研究地壳运动及其机制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可用于探索某些自然规律,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环境变化、资源勘探、灾害预测和防治等;在国防建设和现代战争中,可持续、实时地提供战场环境,为作战指挥和武器的定位与制导提供测绘保障;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相关领域中进行相应的测绘工作,制成各种地图和建立相应的地理信息系统,供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决策使用。
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

测量学期末复习资料第⼀章绪论⼀、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是研究地球的形状、⼤⼩以及地表(包括地⾯上各种物体)的⼏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学的主要任务研究确定地球的形状和⼤⼩,为地球科学提供必要的数据和资料;将地球表⾯的地物地貌测绘成图;将图纸上的设计成果测设⾄现场。
三、测量⼯作分类测量⼯作包括测定和测设两部分。
测定是指使⽤测量仪器和⼯具,通过测量和计算,测定点的坐标,或把地球表⾯的地形按⽐例缩绘成地形图。
测设是指把图纸上规划设计好的建筑物、构筑物等的位置在地⾯上标定出来,作为施⼯的依据。
四、地球的形状和⼤⼩地球⾃然形体:是⼀个不规则的⼏何体,海洋⾯积约占地球表⾯的71%。
⼤地⽔准⾯:设想处于完全静⽌的平均海⽔⾯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
⼤地⽔准⾯:设想处于完全静⽌的平均海⽔⾯向陆地和岛屿延伸所形成的闭合曲⾯。
五、参考椭球体及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体⼀个⾮常接近⼤地体,并可⽤数学式表⽰的⼏何形体,作为地球的参考形状和⼤⼩。
它是⼀个椭圆绕其短轴旋转⽽形成的形体,故⼜称旋转椭球体。
参考椭球⾯参考椭球体外表⾯,是球⾯坐标系的基准⾯。
六、测量⼯作的基准线和基准⾯测量⼯作的基准线—铅垂线。
测量⼯作的基准⾯—⼤地⽔准⾯。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线—法线。
测量内业计算的基准⾯—参考椭球⾯。
七、确定地⾯点位的⽅法地⾯点的空间位置可以⽤点在⽔准⾯或⽔平⾯上的位置(X,Y)及点到⼤地⽔准⾯的铅垂距离(H)来确定。
⼋、地⾯点的⾼程地⾯点的⾼程:地⾯点沿铅垂⽅向到⼤地⽔准⾯的距离。
绝对⾼程(海拔):某点沿铅垂线⽅向到⼤地⽔准⾯的距离。
相对⾼程:某点沿铅垂线⽅向到任意⽔准⾯的距离。
⾼差:地⾯上两点⾼程之差。
h ab=H b-H a=H‘b-H’a⾼差与基准⾯的选取⽆关。
九、地⾯点的坐标地⾯点的坐标常⽤地理坐标、平⾯直⾓坐标或地⼼坐标表⽰。
(⼀)地理坐标以参考椭球⾯为基准⾯,以椭球⾯法线为基准线建⽴的坐标系。
地球表⾯任意⼀点的经度和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可表⽰为A(L,B) 。
土木工程测量知识点经典总结

土木工程测量知识点经典总结内容概要1.1土木工程测量学的任务一、测量学的概念:测量学是研究怎么测量地球或地球局部区域的形状并把测量结果用数据或图形表示出来的科学。
测量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
二、测量学的分类:按照测量的对象和任务别同,测量学要紧分为以下几种:(1)大地测量学:要紧是建立国家级大范围的操纵网.(2)一般测量学:要紧是建立小范围的操纵网,在小地区内举行一些测量能够别思考地球曲率的妨碍。
(3)工程测量学(4)摄影测量学:利用摄影来举行测图,要紧研究对象是利用各种仪器所获得的图像信息,通过室内分析及处理投摄的影像转换成正投影图。
(5)海洋测量学:属于水下测量,其测量办法和手段和陆地截然别同。
(6)地图制图学:是研究各种地图的制作理论、工艺技术和应用的学科。
三、工程测量的三大任务:(1)测定(2)测设(3)变形观测1.2地面点位的确定大地水准面的概念:(1)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延续曲面称为水准面。
重力:地球吸引力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这两个力的合力称为重力。
(2)大地水准面:我们设想把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的封闭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
(3)大地水准面的有关讲明:a大地水准面是一具略有起伏的别规则曲面。
b大地水准面上处处与铅垂线方向垂直。
c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球体能够代表整个地球形状d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学的基准面,铅垂线是测量学的基准线。
(4)水平面: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
确定地面点位的办法:1、确定地面点位的要素:a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即绝对高程。
b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投影位置,即坐标。
2、地面点的高程:分为绝对高程和相对高程两种。
(1)绝对高程: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绝对高程。
用H表示,今后提到的高程普通指绝对高程。
(2)相对高程:地面点到任一高程基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
(3)我国的高程基准:称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即依照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搜集的统计资料计算出的平均海水面作为高程零点,由此测得青岛水准原点高程为72.260米,称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大一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大一测量学基础知识点总结大学期间,测量学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学科,它所涵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各种测量方法、测量仪器、误差处理等。
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掌握测量学的基础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将总结一些大一测量学的基础知识点。
一、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测量学是研究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测量学的核心是测量,即以一定量纲度量物体的物理量或几何量的过程。
二、测量误差的种类和处理方法在测量过程中,会产生各种误差,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仪器误差等。
系统误差是指由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或环境影响而引起的不确定度,可以通过校正或改进测量方法来减小。
随机误差是指测量结果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任意性,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
仪器误差是指测量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可以通过校准或更换仪器来解决。
三、常见的测量方法在测量学中,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直接法、间接法和比较法。
直接法是指通过测量被测量物体本身的物理量或几何量来得到测量结果,如用直尺量取一段长度。
间接法是指通过测量多个物理量或几何量,然后运用某个公式或关系来求解所要测量的量,如用速度和时间计算位移。
比较法是指将待测量与已知准确量进行对比,求解出测量结果,如秤重。
四、测量仪器的分类和使用方法测量仪器根据测量原理和结构特点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长度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力学测量仪器等。
在使用测量仪器时,需要按照其使用方法来进行操作,包括选择合适的量程、使用正确的操作手法,避免外界干扰等等。
五、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在测量学中,对于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平均值的计算、标准差的求解、误差分析等等。
此外,还需要运用一些统计学方法来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如频率分布图、回归分析等。
六、实验报告的撰写在进行实验时,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是必不可少的。
实验报告通常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等内容。
测量学概念

测量学概念第一章1.测量学的几个分支学科:普通测量学、大地测量学、摄像测量学、工程测量学、地图量学。
2.测绘与测设的区别:测绘: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对小区域的地形进行测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绘制成图,供规划者使用。
测设:将图上已规划好的工程或建筑物的位置和高程,准确地测没到实地上,以便据此施工。
3.平面直角坐标系:令通过原点的南北线为纵坐标轴X轴,与X轴的相垂直的方向为横人材方向,,坐标将平面分成四个象限,其顺序顺时针方向排列,各点坐标规定由原点向上,向右为正,测量上的使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的不同,这是因为测量工作中规定有直线的方向都是经纵坐标北端顺时针方向量度的。
4.测量高程系:地面点到大地水准的垂直距离称为绝对高度或海拔,简称高程。
为使我国的高程系统达到统一,规定采用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测定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起算的高程,统称“1956年黄海高程系“该高程系的青岛水准点原点的高程为72、289M。
国家在1985年又对青岛1953-1979年潮汐观测资料计算出平均海水面。
重新推算出水准点的高程为72、260M。
因此国家决定启用新的高程系。
并命名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5.测量工作的概述:地物就是地表面的固定性物体,如居民点,道路,水系等等。
地貌是指地球表面各种起伏的形态,如高山等等。
因此,距离,角度和高程是确定地面点位置的三个基本几何要素,距离测量、角度测量和高程是测量的基本工作。
6.测量的基本原则:在测量而布局上是由整体到局部,在测量顺序上是先控制后碎部,在测量精度上是从高级到低级。
在野外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在测量区内进行实地勘查,选点,测定地面点间的距离,角度和高程,称为外业。
在室内将外业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和绘图,称为内业。
8.地形图:按一定的比例,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抽射影图。
地图:按一定的比例,将地球表面的自然和社会现像缩小,经制图综合,用地图符号表现在平面上,以反映地表现象的地理分布,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图称为地图。
测量学概念类

水准测量
§2.1
1.高程测量:测量地面上各点高程。包括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2.水准测量:利用水准视线来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
3.三角高程测量:通过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或倾斜距离和倾斜角,然后利用三角公式计算出高差
4.水准点:高程控制点,BM标记。分为四等,按要求埋设永久性标石标记
d)十字丝竖丝⊥HH(望远镜绕HH转时,竖丝也在铅垂面内,可检查目标是否倾斜或照准位于铅垂面内目标)
b)自动安平水准仪:利用补偿器来获得水平视线。
c)电子水准仪
2.水准仪精度:DS05、DS1、DS3、DS10(DS“大地测量和水准仪第一个字母”,数字代表精度±xmm/km)
3.水准尺:塔尺(精度高)、双面尺
4.尺垫:仅在转点处竖立水准尺时使用,防止点位移动和水准尺下沉
5.十字丝分划板:竖丝、中丝测量水准高程,视距丝(上下丝)测量视距
§3.
1.用途:三角高程测量
2.视线水平时竖盘读数应为90°或270°
3.通用读法:①当望远镜视线往上仰,竖盘读数增加时:α=瞄准目标时的读数-视线水平时的常数②当望远镜视线往上仰,竖盘读数减小时:α=视线水平时的常数-瞄准目标时的读数
4.指标差:当竖盘指标管水准器与竖盘读数指标关系不正确时,则望远镜视准轴水平时的竖盘读数相对于正确值90度(盘左)或270度(盘右)就有一个小的角度差x,称为竖盘指标差
11.视差:当眼睛在目镜端上下微微移动时,若发现十字丝与尺像有相对运动,即读数有改变,则表示有视差存在。原因:目标成像平面和十字丝平面不重合。方法:目镜和物镜对光直至无视差
12.读数方法:用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按从小到大的方向读数,对齐上划线,读取米、分米、厘米、毫米(估读数)四位数字(双面尺上的数字单位是分米)
测量的基础知识

测量的基础知识一、建筑工程测量的任务1.测量学的概念研究地球形状、大小和地表(包括地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求得点的规定坐标系中的坐标值。
2.建筑工程测量的主要任务(1) 勘察设计阶段:地形图,提供设计依据;(2) 施工阶段:施工前放线;施工中轴线(斜)控制、高程(层高)控制;竣工测量的竣工图;(3) 施工及运营阶段的监测;3.建筑工程测量工作的分类二、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表面起伏最大值/地球半径≈20/6371很小;如图1-1所示。
(2)地球表面71%的都是水。
图 1-1 地球的形状2.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铅垂线:某点的重力方向线,可用悬挂垂球的细线方同来表示;水平线:与铅垂线正交的直线;水平面:与铅垂线正交的平面称为水平面;水准面:处处与重力方向垂直的连续曲面,任何自由静止的水面都是水准面;大地水准面:与不受风浪和潮汐影响的静止海水面相吻合的水准面。
铅垂线、大地水准面是测量工作的基准线和基准面。
三、地面点位的确定1.确定地面点位的方法测量工作的实质: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
点的空间位置(三维)=该点在水准面或水平面(球面或平面)的位置(二维)+该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一维)。
如图1-2所示。
图 1-2 三维空间2.地面点的高程绝对高程——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简称高程:用H表示,如。
如图1-3所示。
图1-3 地面点高程3.地面点的坐标(1)地理坐标(2)平面直角坐标以西南角为坐标原点,纵轴为X轴,横轴为Y轴, X轴正向为正北方向,负向为正南方向,Y轴正向为正东方向,负向为正西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象限以顺时针方向编号。
如图1-4所示。
4.空间直角坐标空间直角坐标主要用于卫星定位。
图1-4 平面直角坐标象限四、以水平面代替水准面的限度1.在10km为半径的圆面积之内进行距离测量时,可以用水平面代替水准面,而不需考虑地球曲率对距离的影响。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分类及基本要求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测量平差概述2. 水准测量水准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准路线的布设与测量方法水准测量误差及其分析3. 角度测量经纬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分析4. 距离测量与坐标计算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原理及应用控制网坐标计算方法5.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方法地形图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2. 学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能够独立完成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实际测量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测量误差处理、控制网坐标计算、地形图测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整、实际测量操作技巧、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钢尺、测量记录本等。
2. 学具:计算器、尺子、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测量案例,引出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例题讲解:(1)水准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高程,求C点高程。
(2)角度测量例题:已知A、B、C三点坐标,求角ABC的大小。
(3)距离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坐标,求AB的长度。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例题,布置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2. 内容结构:按章节划分,突出重点、难点3. 板书布局:左侧为理论知识,右侧为实际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3)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公式是什么?2. 答案:(1)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处理方法有:重复测量、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等。
(2)水准仪使用方法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测量学的概念及分类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空间信息的科学。
具体地讲是一门研究如何确定地球形状和大小及测定地面、地下和空间各种物体的几何形态和数据等信息的科学。
其任务为:
一是精确地测定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二是对地球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自然和人造物体的几何、物理和人文信息数据及其时间变化进行采集、量测、存储、分析、显示、分发和利用;
三是进行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测绘工作,以推动生产及科技的发展。
测量学又是测绘科学技术的总称,它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按照研究范围及测量手段的不同,分为许多分支科学。
1 大地测量学2地形测量学3摄影测量学4工程测量学5矿山测量学
6 制图学7海洋测量学
第二节测量学的基本知识
由于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占29 %,因此可把海洋面所包围的地球形体看做地球的形状。
也就是设想有一个静止的平均海水面,向陆地延伸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曲面。
由于海水有潮汐,时高时低,所以区平均海水面作为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标准。
相对密度相同的静止的海水面成为水准面,水准面是一个重力场得等位面,于水准面相切的平面称为水平面,水准面有无数多个,其中与平均海水面吻合并向大陆、岛屿内延伸而形成的闭合曲面,称为大地水准面,我国以黄海的水平面为标准来计算。
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地面上的物体大多具有空间形状,如丘陵、山地、河谷、洼地等。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千锤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简称高程或海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