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IPO案例
财务管理专业 案例:阿里巴巴IPO融资登顶全球最大

阿里巴巴IPO登顶全球最大
【背景资料】
阿里巴巴集团2021年9月22日晚间宣布,阿里巴巴IP0的承销商已经行使了超额配售权,此次IPO额达到亿美元。
这意味着阿里巴巴此次IPO刷新了全球IPO规模。
此前全球最大的IPO规模由农业银行在2021年创下,全额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后,农行IPO在A股和H 股合计221亿美元。
超额配售权制度又称“绿鞋机制”,即承销商在上市之日起30天内,可以择机按同一发行价格比预定规模多发15%一般不超过15%的股份。
“绿鞋机制”可以起到稳定新股股价的作用,因为美国波士顿绿鞋制造公司IPO时率先使用而得名。
根据此前披露的招股书,此次阿里巴巴IP0共发行亿股美国存托股ADS,此外阿里巴巴还赋予承销商最高4 800万股美国存托股的超额配售权。
阿里巴巴9月19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以每股美元开盘,较68美元发行价上涨%,最终以美元收盘。
以当日收盘价计算,阿里巴巴市值达到2314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互联网公司。
【思考讨论】
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超额完成筹资计划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对公司未来发展有何影
响
【分析提示】
从引例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超额完成筹资计划,公开募集资金亿美元,阿里巴巴的IPO承销商完全行使了15%的超额配售权。
阿里巴巴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和战略部署,采取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普通股方式筹集资金,所募集的资金属于权益资金,具有永久性,无到期日,不需归还,归公司长期使用。
本节将为你提供权益筹资方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资本运作经典案例

资本运作经典案例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巨头,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之路堪称是资本运作的经典案例。
阿里巴巴是由马云于1999年创立的,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在其上市之前,阿里巴巴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包括融资、股权投资和收购等,最终成功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成为了全球最大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之一。
首先,阿里巴巴的资本运作始于早期的融资。
在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马云就通过各种途径寻求资金支持,包括个人投资、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等。
这些资金的注入为公司的初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帮助公司渡过了初创期的艰难时期。
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阿里巴巴开始进行股权投资和收购,以加速其业务的拓展。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是2005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的故事。
当时,雅虎投资10亿美元购买了阿里巴巴15%的股份,成为了阿里巴巴的重要股东之一。
这笔交易不仅为阿里巴巴带来了大量资金,还为公司在国际市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阿里巴巴选择在香港和纽约两地上市。
在此之前,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财务审计、法律法规的遵循和投资者关系的建立等。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进行了巨额的IPO,募集了250亿美元的资金,成为了当时全球最大的IPO之一。
此后,阿里巴巴又在香港进行了二次上市,募集了110亿美元的资金。
阿里巴巴的上市之路是资本运作的典范。
通过融资、股权投资和收购等方式,公司成功地为自己的发展筹集了大量资金,为其在国际市场的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公司在上市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财务审计、法律法规的遵循和投资者关系的建立,确保了上市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一系列的资本运作,阿里巴巴不仅为自己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还为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阿里巴巴IPO案例PPT课件

.
17
3. 上市效应
.
18
内容描述
3.1
巨大的造福 效应
3.2首创的 生态系统
效应
.
19
3.1 巨大的造福效应
阿里开盘价报92.7美元,较发行价上涨
13 6.3%,市值达到 2383.32亿美元,为美 股第9大公司
2
阿里的上市造就了中国和日本的两位 新首富
阿里巴巴此次IPO可为员工带来大约
3 448.56亿美元的巨额财富,阿里持股员
研究报告
投资者关系
持续督导(23个完整会计 年度)
.
1
中介结构 的遴选
上市 地点的选择
公司治理 结构建立
企业上市 面临的问题
时机的把握
定价区间 的确定
重组改制 方案的制定
战略投资者 选择
2020/5/27
.
2
战略投资者选择
战略投资 者
“战略投资者”,是相对于上市公司发 起人的称呼,指的是投资于上市公司,与 上市公司具有一致价值取向,具备投资长 期性、业务关联性、结构互补性等特性的 境内外投资机构。其角色经常由投资银行、 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等机构担任。战略投 资者总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财务投资者, 即上市套现的类型;另一类是行业投资者, 即以实现产业转移和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境 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是企业真正希望的 战略投资者。行业投资者的投资特征为: 对企业的控制权要求较低;拥有董事会席 位、参与重大决策,但不介入企业经营; 定期对企业进行战略审视和业绩评估;注 重投资回报倍数。
• (4)政策面的风险更具挑战,阿里已经成为巨头企业,它的每 一步关键行动,都可能触及生态或垄断力量的利益。
.
29
ipo 捐赠 案例

ipo 捐赠案例随着IPO(首次公开募股)在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借此良机筹集资金以扩大经营。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创始人或股东捐赠部分股份或资金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案例,探讨IPO捐赠的意义及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启示。
一、IPO捐赠概述IPO捐赠是指企业在首次公开募股过程中,创始人或股东将部分募集资金或新发行股票捐赠给慈善机构、公益事业或个人。
捐赠的原因多种多样,如回馈社会、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扶持弱势群体等。
在我国,IPO捐赠逐渐成为企业上市过程中的一种潮流。
二、捐赠案例分析1.腾讯IPO捐赠2004年,腾讯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马化腾将腾讯总股本的2.5%捐赠给公益慈善基金会,当时市值约1.5亿元。
这笔捐赠成为我国互联网行业最大的公益捐赠。
2.阿里巴巴IPO捐赠2014年,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马云及其家族将阿里巴巴总股本的2%捐赠给慈善基金会,当时市值约84亿元。
此举彰显出阿里巴巴致力于回馈社会、推动公益事业发展的决心。
3.美的集团IPO捐赠2013年,美的集团在深交所上市。
何享健家族将所持美的集团股份的5%,捐赠给公益慈善基金会。
这笔捐赠在当时市值约20亿元,成为我国家电行业最大的公益捐赠。
三、捐赠的影响与启示1.提升企业形象IPO捐赠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良好品牌。
通过捐赠,企业向公众传递出承担社会责任、回馈社会的正能量,增加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
2.促进公益事业发展IPO捐赠能为公益事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推动其发展。
同时,捐赠资金的运用情况受到公众监督,有利于提高公益组织的透明度和效益。
3.激励员工IPO捐赠可以作为企业激励员工的一种手段。
企业将部分股票或资金捐赠给员工,有助于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4.启示投资者投资者在投资时,可关注IPO捐赠的企业。
这类企业往往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
1.5级市场原始股成功案例

1.5级市场原始股成功案例原始股是指公司成立之初,根据需要筹集资本而发行的股票。
这些股票被称为“原始股”,通常由公司的创始人和早期投资者持有。
在公司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原始股可能会增值很多倍,给持有者带来巨大的财富。
1. 阿里巴巴1999年创立的阿里巴巴是一家在线B2B交易市场,旨在连接世界各地的小企业。
最初由18位合伙人成立,他们共同投资了600万美元,公司的价值几乎是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阿里巴巴的价值不断增长。
2005年,Yahoo以1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了40%的股份。
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IPO之一,估值超过2000亿美元。
2. 腾讯1998年成立的腾讯最初是一家即时通讯软件公司。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创造了QQ和微信等应用,让腾讯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
腾讯于2004年在香港上市,募集了15亿美元的资金,估值为220亿美元。
如今,腾讯的市值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
3. 美团2010年成立的美团是一家在线点餐和生活服务平台,由王兴创立。
2018年9月,美团在香港上市,募集了44亿美元的资金,估值超过500亿美元。
4. 拼多多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是一家中国的社交电商平台,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实惠的购物体验。
拼多多在2018年上市,在华尔街创造了惊人的表现。
尽管在上市前三年期间曾计划筹集10亿美元的资金,但拼多多最终筹集了17亿美元,并估值超过300亿美元。
在1.5级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私人股票和限制性股票获得这些公司的股份。
尽管这些交易不像公开上市公司的股票那样成交频繁,但是原始股票的价值可能会大幅上升,是通过股票投资获取高回报的一种方式。
阿里巴巴上市的故事

阿里巴巴上市的故事美国东部时间9月19号上午,北京时间夜间,223岁的纽交所将迎来史上最大的一单IPO。
一家主营业务远在中国的企业将会在这里募集至少210亿美元,至多260亿美元资金。
它的名字将会和Google、Facebook、Amazon一起,被视为全球最有价值的科技公司之一。
36氪在北京、硅谷和纽约团队的也已经准备妥当,共同记录这必将是中国互联网断代史中浓重的一笔。
本文是36氪【阿里IPO系列报道】的首篇,36氪驻美国作者曾小苏、硅谷特约作者程翰、以及国内作者Zuo共同撰写。
接下来,36氪将会推出至少五篇深度报道,全景记录此次IPO。
9月10日在紧张的路演现场,马云度过了自己的50岁生日,作为承销商之一的摩根斯坦利送给了马云一份生日礼物。
路演视频中那位从淘宝走出的四川籍画家创作了一幅松鹤延年中国画作为生日礼物空运至美国。
摩根斯坦利负责此次IPO路演现场PPT和视频的楚含告诉36氪,画中的双鹤寄寓马云人生和事业长久兴盛,如愿达成阿里巴巴“102年”的夙愿。
马云——这位纽交所历史上融资规模最大企业的武林盟主,气场已然全开。
他在本次IPO中将会套现超过8亿美元,然而他对公司的控制力不会丝毫降低,大股东软银将投票权委托给他和蔡崇信。
合伙人制度也确保他和管理层在董事会中占据绝对统治地位。
然而在这个Happy Ending之前,有很多广为人知或者不为人知的波折,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堪称是一出出的折子戏。
这个故事简单来说,就是这个叫马云的人白手起家创立了一家公司,在高速增长中不断融资,一度要失去对公司的控制权。
然而他施展乾坤大挪移,最终两全其美,既获得了巨额金钱回报,又保持了对阿里巴巴的绝对控制权。
第一次不太亲密的接触阿里巴巴集团B2B业务于2007年在港交所挂牌上市,2012年退市,这背后的故事可以算作是阿里巴巴的“上市前传”。
从1999年创立之后,软银和雅虎的先后注资阿里巴巴。
前者于2000年就投资2000万美元,2004年向淘宝网注资6000万美元。
借壳上市案例分析

借壳上市案例分析借壳上市是指一家公司通过收购一家已经在上市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从而实现自身的上市。
这种方式相对于传统的IPO上市方式来说,更加快捷、省时省力。
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借壳上市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上市方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参与。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借壳上市的案例,来深入了解这种上市方式的优势和特点。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成功的借壳上市案例,阿里巴巴集团。
阿里巴巴集团是中国著名的互联网公司,其创始人马云在2005年选择了借壳上市的方式。
当时,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了香港上市公司雅虎中国的业务,从而实现了自身的上市。
这种方式不仅加快了阿里巴巴集团的上市进程,还大大降低了上市的成本和风险。
可以说,借壳上市为阿里巴巴集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个案例是小米集团的借壳上市。
2018年,小米集团选择了香港上市公司金山云的借壳上市方式。
通过这种方式,小米成功地在香港上市,并且募集了大量的资金。
这为小米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为其他企业树立了一个成功的借壳上市案例。
除了成功的案例,我们也要看到借壳上市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风险。
比如,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借壳上市来规避监管审查,这就可能导致信息披露不充分、财务数据不真实等问题。
另外,借壳上市也可能会导致原有股东利益受损,甚至引发股权纠纷。
因此,在选择借壳上市的时候,企业需要谨慎考虑,全面评估风险和收益。
综上所述,借壳上市作为一种快捷、省时省力的上市方式,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成功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借壳上市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优势。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借壳上市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企业在选择这种方式的时候需要慎重考虑,全面评估利弊。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们能对借壳上市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企业的发展选择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阿里巴巴IPO案例

阿里巴巴股权结构
董事和高管持股 ◇马云持有206,100,673股普通股, 持股比例8.9%; ◇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普通股, 持股比例3.6%; ◇其余董事或高管持股比例不到 1%。
机构持股 ◇软银持有797,742,980股普通股, 持股比例34.4%; ◇雅虎持有523,565,416股普通股, 持股比例22.6%;
阿里巴巴上市案例分享
姓名:丝溜溜的晚风 时间:2014.9.20
阿里巴巴8名生态代表敲响纽交所开市钟
敲钟人共有八位:两位网店店主、快递员、用户代表、一位电商服务商、 网络模特和云客服,还有一位是来自美国的农场主皮特· 维尔布鲁格。
当地时间9月19日上午9点半,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敲钟上市,开 盘价92.7美元,和IPO发行价68美元相比,大涨了36%; 截至收盘,其股价进一步上涨至93.89美元,总市值约为2,400亿美元, 成为仅次于谷歌公司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的董事及高管持股情况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股权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股权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股权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股权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股权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股权
一张图看懂阿里巴巴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