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_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同学们好!在上一课,我们学习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知道了客观实际是我们走好人生路、对人生进行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并且明白了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是我们人生多种选择可能性的基础,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啊!但我们还需从自身和社会两方面的实际慎重的选择,才能为我们人生走好下一步奠定良好的基础。
认识掌握、并从行动上落实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脚踏实地的走好我们的人生之路。
其实说到人生之路,要走好、要选择好,还离不开我们的人生行动。
走,就是一种行动;选择,虽然是一种明智的决断,但同样需要付诸行动,才能落实。
可见,人生行动,对我们的一生存在和发展来说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我想:这样的事实没有人不会承认吧?因为生活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是实在的!但对同学们来说,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还要从哲学理论上刨根究底,明白其根据之所在。
为此,我们推出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授课章节名称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授课课时4节(第三、四周)授课形式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使用教具教材、学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目的1. 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 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 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创设情景〉(多媒体展示)歌曲《山不转水在转》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第2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说课课件

物质
存在方式
承担者
运动
16
2012-04
观察2 二僧论风幡义,一曰风动,一曰幡动,议论不已。惠 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设计思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本节难点之 一,用表格的形式将多个运动形式与其载体列出来,并运用反面 例子证明运动不能脱离物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把事例和理 论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让学生理解“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这一观点,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由具体到抽象
4
2012-04
伙 伴
互助
情感分析
认知分析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对于马克思唯物 主义唯物观有了一定 的认识和理解,对于 具体哲学概念的理解 上还是有一定难度。
能力分析
中职二年级的学 生,初步具备了一定 的探究能力,但应用 意识有待加强.
强烈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具有积极的 情感态度,开始对人 生问题进行思索.
)的运动变
)的发展也
)的发展也
20
2012-04
设计思路:“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是本节重点之一,这是马 克思主义唯物论中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其他理论的依据。教学方 法分别用漫画和表格的形式证明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为转移的, 也是普遍的,万事万物都存在着规律。对该重点进行突破,让学 生参与探究,把事例和理论观点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种观点和方法的理解,这要求我们想 问题办事要遵循客观规律,从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能力。
“拔苗助长 ” 错误在 哪里?
19
2012-04
观察2
项目 表明 )的运动是
水往低处流,日、月、星、辰按 ( 自然界事物 一定的轨道转 有规律的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3: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P19页:汤姆∙霍普金斯事业成 功的案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哲理与人生感悟:
立即行动,是对自己生命的珍 惜。人生是短暂的,要在有限的时 间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必 须立即行动,不能把自己的目标和 理想停留在口号上。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
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行动。行动成功要有明确的行动 目的。有恰当的行为方法和行动的条件。 P20页上的两个案例 1、鹿的发展 2、苹果树果苗
• 案例2:
剑虽然也在运动, 毕竟没有跟着船跑,他仍在原处躺着, 慢慢的生锈,变质,如果不打捞起来, 最终会腐烂在那里。所以刻舟求剑是 求不到剑的。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 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 的需要。
一万个零抵不上一个一
共勉: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积级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课本15页冯思勇的事例 思考冯思勇的经历说明了什么?
冯思勇的经历说明:
人生必须敢于行动,才能生存、 发展和取得成功,只有付诸行动, 梦想才能实现。
人生观点: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海尔集团张瑞敏“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 明日,万事成蹉跎。
案例: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 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 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 叟笑他太傻。愚公说: “我死了有儿子,儿子 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 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 终究会凿平。”,他的 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 命大力神搬走两山。
这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 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 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 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 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第二课物质行动与人生行动

在职场这个大舞台上,想成就一番伟业的 人多如过江之鲫,而结果往往是如愿者不 足一二,平庸者十之八九。这里除了机遇、 胆略、资金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大多数人 一直处于思考、梦想、迟疑状态,从而习 惯性地推延行动。在犹豫中,错过了良机, 这样一晃,可能就是一生。只有少数人, 不仅有思考的能力,而且还是积极行动的 巨人。 行动孕育着成功,行动起来,也许不 会成功,但不行动,永远不能成功。思考:以上图片说明什么?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 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一种涉及体力和技巧的由一套规则或 习惯所约束的活动,通常具有竞争性。运 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物质 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运动具守恒性, 即运动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其具 体形式则是多样的并且互相转化,在转化 中运动总量不变。
盲人与羊
清晨,雾很大,一个牵着山羊的年轻人在树林里 迷了路。这时,年轻人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 走近之后,他发现老人的眼睛是瞎的。年轻人问 老人是否也因为大雾迷了路。老人笑着说:“我 的眼睛本来就看不见,下不下大雾对于我来说根 本没有影响。我走路完全靠记忆,走过的路一般 都不会错。你跟着我走吧,虽然走得慢一点,但 是一定不会迷路。” 年轻人很高兴,牵着山羊跟在老人的身后。他们 边走边聊,老人问道:“这一大清早,你要干什 么去呀?”年轻人说:“我要到镇上卖羊。”老 人继续问:“你这只羊是公羊还是母羊?养了几 年了?”年轻人随口说:“是只母羊,我已经养 了三年了!”
敢于行动,不怕失败
有行动,就有失败。前进的道路 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是成功之 母。 失败让你变得聪明,让你得到了各 种经验,是人生中一种宝贵的经历 。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在20世纪初,在美国西部落基山脉的凯巴伯森林 中约有4000头野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一群群凶残 的狼,威胁着鹿的生存。为了这些鹿的安宁,1906 年,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决定开展一场除狼行动, 到1930年累计枪杀了6000多只恶狼。狼在凯巴伯林 区不见踪影了……
阅读书本20页,并思考以下问题 (1)这次灭狼行动取得成功了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后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和理想,但是我们总是缺少行动
一、积极运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理想 行动 现实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是绝对的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 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 ?为什么?
现在的世界之巅曾经也是海洋,这正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第一单元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一、积极运动实现人生发展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阅读课本15--25 ,思考以下问题
1、敢于行动,就要做到( 之勇。也就是三勇。 2、名词解释:规律。 3、规律的特点,具有( )性和( )性。 )之勇、( )之勇和( )
4、作为中职生,我们应该如何善于行动、把握规律?
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联系,不是外部强加的。 新陈代谢是自然界、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是社会发展中的固有的联系。
拔苗助长,事与愿违
庖丁解牛,事半功倍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永 动 机
外部世界、自然界 的规律,……乃是人的 有目的的活动的基础。
人具有主观能动 性,可以在认识和把 握规律的基础上,根 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
“上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 标无数,但时常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 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 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书本一下,甚至哪怕限期 就在明天,只有在限期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 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 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 越来越远……”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第一课时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哲学与人生》第一单元第二课的第一课时,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的观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必须敢于行动、善于行动,才能创造出成功的人生。
从哲学知识角度看,坚持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本质是物质的要求,人生贵在行动的重要哲学依据。
从解决人生问题的出发点上来说,本课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帮助学生明确要珍惜生命,增强自觉行动的效率,为帮助学生走好人生路、实现成功的人生奠定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人生贵在立即行动。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学情简要分析中职生正值青春期,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突出、独立精神的加强,认知水平也有很大提高,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能力、对事物的分析与综合能力、创造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达到较高级的水平;情感变得丰富细腻;意志力逐渐成熟。
但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中职生有失落和自卑感,个别中职学生惰性和厌学心理较重,感恩心和责任感不强等。
由于他们生活经验有限,看事物做事情,往往不能从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从而不能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从而影响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发展。
●教学目标分析认知目标:了解物质运动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情感态度观念目标: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人生贵在立即行动,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运用目标:运用所学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课堂教学过程【创境激趣——直面生活感受人生发展】前面第一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道路。
知道了客观实际是我们走好人生路以及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并且明白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而物质世界又是多样性和统一性的。
哲学与人生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2)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 动的承担者。
物质
存在方式 承担者
运动
(3)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和空 间
讨论
• 一个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你赞同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想一想: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 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道。并 选派发言同学。
激烈活动2:梦想与现实之间是什么? 分小组用5分钟讨论,请每个同
学在刚才列出的有意义的事情中, 找 出一件最能给自己的人生带来积极改 变的事情,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 感受:什么样的行动才能成就自己的 人生?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 道。并选派发言同学。
猛烈碰撞3:敢于行动=成功? 每个小组选出一件最典
型的有意义的事情,针对已 经归纳总结的原因找到相应 的解决问题方法。
任务之一:活动——列出、分析归纳、思考总结、悟道。
并选派发言同学。
• 异想天开4:人可以改变自然规律吗? • 在古代,有哪个古人知道二十世纪这
个世界上会有手机呢?哪个古人会相 信二十一世纪手机智能化呢? ——答 案显然是没有的。 • 人不可以改变自然规律, 但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实现 梦想!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发展不能光说不动
(1)任何目的和理想的实现都必须付出实际的行动
农夫甲与农夫乙住的村庄离水源都很远,他们每次都要到 10公里以外的地方挑水。他们很想把水直接引到自己家门前, 但是工程太大,一时又没有办法完成,他俩也只能那么劳累 地挑水。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学习提纲及练习

《哲学与人生》学习提纲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什么是运动?运动有哪些基本形式?(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是基本运动形式。
2.了解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没有物质的运动和没有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思议的。
(2)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物质运动也有某种静止的状态和稳定的形式,但这种静止和稳定总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因面是相对的。
3、了解规律的含义及其特点;规律的含义: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1)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具有普遍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规律虽然是客观的,但规律可以被人所认识和利用。
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4、理解人生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1)人生不仅要敢于行动,更要成功行动要实现成功行动,就要善于行动,就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善于寻找做事的方法,,善于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
(2)人生行动是有规律的人要想通过行动达到自己的目的,实现人生理想,必须努力探索、认识和把握人生行动规律。
(3)追寻人生成功必须把握规律,善于行动人生行动要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人生要敢于行动
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 “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 的震撼。“千手观音”舞蹈 为什么这般美丽?失聪的姑 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 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 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 和表现力的动作。可以说, “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 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 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 精彩人生。
案例: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 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 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 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后因感动天帝,天帝命 大力神搬走两山。
二、把握客观规律善于行动
1、敢于行动不等于成功 案例:在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北部凯巴伯森林中 生活着约4000只鹿,而美国总统罗斯福为 了保护鹿下令屠杀狼、豹等以鹿为食的食肉 动物。由于没有狼的威胁,鹿无忧无虑地生 活着,发展到了10万只,但森林很快就不堪 重负。这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为了保护 鹿而屠杀狼,却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鹿由 后来的10万只锐减到8000只老弱病残。
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 错误在哪里?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 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 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 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 动。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 心动决定的。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 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 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在实践 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时, 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秋、 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时开放,即使“圣 神皇帝” 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样做违背 了自然规律。
然而在今天,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 了百花的生长规律,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 、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 或延后花开。这并不是人为地改变了它们花 开的规律,恰恰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 用规律为自己服务,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 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往上爬的时候对别人好一点,因 为你走下坡路的时候会遇到他们。
一、积极行动实现人生发展
1、人生不能光说不做 人生行动决定人生发展。行动是人运 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实现目的和理想 的过程,是使用现实的物质力量改变 对象的过程,也是人的内在精神、道 德力量的展现过程。 案例:纸上谈兵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 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没有不运动的 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事例1:想一想: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为什么?
慧能大师 与代表东方思想 的先哲孔子、老 子和惠能,并列 为“东方三圣 人” 。慧能作为 在我国历史上有 重大影响的思想 家之一, 其思想 包含着的哲理和 智慧, 至今仍给 人以有益的启迪, 并越来越受到广 泛的关注,是中 国禅宗的创始人
3、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 吃不好饭,睡不着觉。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 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2005年, 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 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 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 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 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事例1:“圣神皇帝”的无奈 :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 称“圣神皇帝”。民间传说,一日武 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 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 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 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 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 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 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 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 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 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 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 惟有洛阳最盛。”
案例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 国人,自小未曾读书, 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 起他,称他“吴下阿 蒙”。他因此发愤学习, 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 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 吕蒙笑道:“士别三日, 当刮目相看。”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 明了什不 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 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 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杞人忧天”是“庸人自 扰”,今日之忧“天”却不 再是无稽之谈,谈谈其中的 原因。
案例:买盐了吗
下 联 : 中 国 是 盐 荒 子 孙
横批:有碘意思
上 联 : 日 本 是 大 核 民 族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熊猫烧香”
案例:“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 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 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 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 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 在网上的广泛传播, 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 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人生就像一条漫长的 道路,需要我们脚 踏实地的一步一步 的走出来。
“ 人非圣贤,孰能无 过?过而能改,善 莫大焉。”
李俊和他的“熊猫烧香”
要求:
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行动。 认识客观规律,并指导实践。 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
人们能认识规律并能利用规律:
美国科学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最近培育出 一种新型番茄,呈现出奇异的紫色,还具有预防 癌症和心肌梗塞的功能。
规律:
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特点一:客观性
太阳不 可能从 西边出 来
特点二:普遍性
自 然 界 人 类 思 维
不 能 被 创 造
不 能 被 消 灭
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运动是物质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存在方式
物质
承担者
运动
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火车上的男孩相对 于行驶的火车,他的 位置有没有动? 组成他人体的各细胞、 各器官有没有运动?
返回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 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 化的需要。
“山不转水在转,水不转人转”, 寓 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意 着
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 “水”、“云”、“风”、“心”都 在不停地 “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 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 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 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第二课 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山不转水转.mp3
案例1:山不转水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 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 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 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 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 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 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 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 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 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 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著有六祖《坛经》流传于世。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佛 教高僧之一。惠能禅师的真身,供奉於广东韶关南华寺的灵 照塔中。
想一想:
“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 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 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 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 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 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 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 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 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 “那既不 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 心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