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5时间数列选择题

合集下载

统计学试题答案(5、6)

统计学试题答案(5、6)

统计学试题(5)一、单项选择:1、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离差之和()。

A.小于0B.等于0C.大于0D.等于12、某校男生平均体重为60㎏,标准差为5㎏,女生的平均体重为50㎏,标准差为5㎏,数据表明()。

A.男生的体重差异与女生相等B. 男生的体重差异大于女生相等C.男生的体重差异小于女生相等D. 男生的体重差异与女生体重差异无法比较3、全国人口普查中,所调查的项目性别是()。

A.指标B.标志C.质量指标D.数量指标4、样本均值是总体均值的()。

A.有偏估计量B.唯一的估计量C.无偏估计量D.近似估计量5、比例估计量的标准误是A.PB.P(1-P)C.pP-1( D.n PP)1(-6、假设检验的功效为()。

A.αB.1-αC.βD.1-β7、一元线性回归中的判定系数等于()。

A.相关系数B.相关系数的平方C.相关系数的倒数D.相关系数的立方8、置信区间的长度越短,估计的精度则()。

A.越高B.越低C.与长短无关D.无法判定9、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越大。

A.弃真错误越小B.弃真错误越大C.纳伪错误越大D.第一类错误越小10、右侧检验的拒绝域在()。

A.两侧B.左侧C.中间D.右侧二、多项选择:1、概率抽样的形式有。

A.等距抽样B.整群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D.非随机抽样E.分层抽样2、下列属于位置平均数的有()。

A.均值B.众数C.中位数D.方差E.离散系数3、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累计增长量等于逐期增长量之和B.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C.增长速度等于发展速度减1D.平均发展速度减1等于平均增长速度E.增长1%的绝对值等于100除以前期水平4、进行假设检验时,原假设正确但却被拒绝的错误是。

A. 弃真错误B. 第一类错误C. 纳伪错误D. 第二类错误E. 功效错误5、如果分析数据中存在极端数值,则这组分析数据的众数()。

A.受极端数值大小的影响B.不受极端数值大小的影响C.是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D.受极端数值位置的影响E. 不受极端数值位置的影响三、名词解释:1、总体单位2、变异指标3、样本4、时间数列5、参数四、 简答题:1、标准差和离散系数的适用场合。

统计学原理试题(5)

统计学原理试题(5)

《统计学原理》试题(5)一、填空(1分×9=9分)1、统计学自身的发展,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形成(理论统计)和(应用统计学)两类。

2、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全面统计报表)两种。

3、强度相对数的数值大小,如果与现象的发展程度或密度等成正相关,叫做(正指标);反之,叫做(逆指标)。

4、总体成数P的平均数等于(p),其方差为(p(1-p))。

5、某班数学平均75分,英语平均80分,则该班两门课总成绩平均(155)分。

6、完全相关即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为(1或-1)。

7、价格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8%,则物价上涨(8.7%)。

8、时间序列的波动可以分解为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随机变动。

9、综合评价的常规方法有总分评定法、指数综合法和最优值距离法、(功效系数)法。

二、单项选择题(1分×10=10分)1、设某地区有60家生产皮鞋的企业,要研究他们的产品情况,总体是(4)。

(1)每一个企业(2)所有60家企业(3)每一双皮鞋(4)所有企业生产的皮鞋2、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的根本区别在于(1)。

(1)说明总体现象的内容不同(2)数量大小不同(3)计量单位不同(4)使用领域不同3、某灯泡厂对产品质量进行大检查,应该选择(4)。

(1)统计报表(2)重点调查(3)全面调查(4)抽样调查4、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4)。

(1)组中值(2)组距(3)组数(4)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5、某商场计划4月份销售利润比3月份提高2%,实际却下降了5%,则销售利润计划完成程度为(3)。

(1)66.97%(2)105.03%(3)93.14%(4)92.78%6、单相关系数和可决系数(3)。

(1)二者的作用完全相同(2)二者数量上没有联系(3)二者数量上有密切联系(4)二者的符号相同7、编制总指数的两种方式是(2)。

(1)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2)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3)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4)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8、时间数列的项数是9,可以计算的环比发展速度有( 1 )个。

统计学复习习题五

统计学复习习题五

欢迎阅读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一、填空题1、时间数列是将总体某一个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指标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

2、时间数列由两个要素构成:一个是指标值所属的时间;另一个是各时间上的指标值。

3、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它有几何法和方程法两种计算方法。

14、时间数列中的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时,可配合直线方程;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时,可配合抛物线方程。

15、半数平均法的数学根据是两点决定一条直线;最小平方法的数学依据是趋势值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

二、是非题1、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

F2、用几何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与中间各期水平的大小无关。

F3、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

F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

F5、对于同一资料,按水平法和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相等的。

F6、用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

T7、半数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F8、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T9、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T10、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值可以相加。

F1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T1213、1415T1A2AC3、现有5 B )A、124AC5A6A、时期长度B、时点长度C、间隔长度D、指标值项数7、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 D )A、总量指标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D、发展水平8、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A )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9、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B )A、相对数时间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10、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 )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B、都可消除现象在时间上波动的影响C、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11A、C、12AC13AC14AC15AC16A17A18A、直线模型B、抛物线模型C、曲线模型D、指数曲线模型19、累计增长量等于( C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D、逐期增长量之差20、增长1%的绝对值是( D )A、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比B、逐期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之比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D、前期水平除以100四、多项选择题1、各项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有(BCD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E、变量数列2、时期数列的特点是(ACE )A、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B、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C、指标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加总取得D、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量E3ACE4AD5、)AD6AC7ACE8A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E、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9、时间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CDE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绝对数时间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E、平均数时间数列10、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AB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B、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基期一致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E、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差11、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的有(BE )A、某商店各月商品库存额B、某商店各月商品销售额C、某企业历年内部职工调动工种人次数D12AD13AD14AD15AD16AD、当。

统计学选择判断题

统计学选择判断题

第一章一. 判断题1. 统计只研究社会现象,不研究自然现象。

( × )2. 标志不一定可量,而指标一定可以量化。

( ∨ )3. 总体是指标的承担者,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

( ∨ )4. 统计学是一门实质性科学。

( × )5. “男或女”是品质标志“性别”的变异。

( ∨ )6. 当总体单位变成总体时,数量标志就转换为指标。

( ∨ )二. 单项选择题1. 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 B )A 政治算术学学派B 国势学派C 社会统计学派D 数理统计学派2. 下列指标中属于工人的品质标志的是 ( B )A 工龄B 工种C 工资D 工时3. 要考察全国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其统计总体是 ( A )A 全国所有居民户B 全国的住宅C 各省、直辖市、自治区D 某一居民户4. 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 D )A 每个企业B 每个工业企业C 每台设备D 每台工业设备5. 某同学《统计学》考试为90分,则90分为 ( D )A 指标B 品志标志C 数量标志D 变量值三. 多项选择题1. 在国营企业组成的总体中,其“国营”是 ( BC )A.数量标志 B.品质标志 C.不变标志 D.可变标志2. “统计”一词一般具有三层不同含义,即 ( BCD )A 统计设计B 统计工作C 统计资料D 统计学3. 考察国有工业企业经营情况时 ,以下标志中属于可变标志的是 ( ABC )A 总产量B 总产值 C劳动生产率 D 所有制4. 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是 ( ABC )A 工厂数B 工人人数C 设备台数D 零件尺寸第二章一. 判断题1. 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的选择不受调查者主观意识支配。

( ∨ )2. 代表性误差只有在非全面调查中才会出现。

( ∨ )3. 某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为零分,表示他的“统计学”知识为零。

( × )4.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始终是一致的。

统计学原理思考与练习06

统计学原理思考与练习06

思考与练习(第六章)一、单项选择题1. 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

A. 主词和宾词B. 变量和次数C. 组的名称和各组单位数D. 统计指标数值和这些数值所属的时间解:D2. 时间数列中, 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相对数时间数列B. 时期数列C. 时点数列D. 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解:B3. 下列数列中属于平均指标时间数列的有()。

A. 我国历年人均钢产量B. 我国历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C. 我国历年人均国民收入D. 我国历年人均粮食产量解:B4. 时点数列中的每个指标数值()。

A. 通过连续不断登记而得到B. 每个一月统计一次C. 通过一次性登记而得到D. 通过定期进行统计而得到解:D5. 某地1995-2000年各年6月30日统计人口资料见表6-24。

表6-24则该地区1995-2000年的年平均人口数为()。

A. (23+23+24+25+25+26)/6=24.3(万人)B. (23+24+25+25+26)/5=24.6(万人)C. (23/2+23+24+25+25+26/2)/5=19.7(万人)D. (23/2+23+24+25+25+26/2)/6=20.25(万人)解:C6. 下列所述属于平均数时间数列的是()。

A. 某厂第一季度各月平均每个工人生产的产量B. 某厂第一季度各月平均每个职工创造的产值C. 某厂上半年个月产量D. 某厂上半年职工人均产值解:7. 发展速度、平均发展速度()。

A. 只能是正数B.可以是正数, 也可以是负数C. 只能是负数D. 以上三者均对解:A8. 某银行贷款总额2000年比1995年增长300%, 这就是恰好()。

A. 翻了一番B. 翻了两番C. 翻了三番D. 持平解:B9. 某市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325亿元, 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400亿元。

则2000年与1999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每增长1%, 就意味着增长()亿元。

A.4C. 3.25D. 325解:C10. 将现象在一定时期内所增减的绝对数量称为()。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

《统计学概论》第五章课后练习题答案一、思考题1.什么叫时间序列,构成时间序列的基本要素有哪些?P1212.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有何异同?P1273.时间数列与时点数列有哪些区别?P124-1254.环比增长速度与定基增长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P1365.什么是平均发展速度?说说水平法和累计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基本思路,各在什么情况下选用?P1386.测定长期趋势有哪些常用的方法?测定的目的是什么?P1367.实际中如何根据时间序列的发展变化的数列特征来判断合适的趋势方程形式?P145 8.影响时间序列指标数值大小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理论模型有哪些?P140二、判断题1.时间序列也称动态数列,它是变量数列的一种形式。

( × )【解析】时间序列是数列,而变量数列是静态数列。

2.时间数列和时点数列属于总量指标时间序列。

(√)3.所谓序时平均数是指将同一总体的不同时期的平均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

(× )【解析】序时平均数是将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而得到的平均数。

4.间隔相等的时期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末折半法。

( × )【解析】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时,应用首末折半法。

5.平均增长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

(× )【解析】平均发展速度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开n次方,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或100%)6.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7.用移动平均法测定长期趋势时,移动平均项数越多越好。

( × )【解析】移动平均法所取项数的多少,应视资料的特点而定。

8.某一时间序列有25年的数据,若采用五项移动平均,则修匀后的数列缺少4项数据。

(√)9.如果时间序列是年度数据,则不存在季节变动。

(√)10.用相同方法拟合趋势方程时,t的取值不同,则得到的趋势方程也不同,但趋势预测值不变。

统计学模拟试题五附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五附答案

模拟试题五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请将选定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入下表中对应题目的空格内。

本类题共15分,每小题1分)1. 就一次统计活动来说,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的阶段有()A.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B. 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决策C.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D. 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审核、统计分析2. 要了解某企业职工的文化水平情况,则标志是()A. 该企业的全部职工B. 该企业每个职工的文化程度C. 该企业的每个职工D. 该企业全部职工的平均文化程度3. 五名学生的统计课的成绩分别为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则这五个数字是()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C.标志值 D.指标值4. 对无限总体进行调查的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是()A.抽样调查 B.普查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5. 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是()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C.调查项目 D.填报单位6.下面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 )A. 工人按政治面貌分组B. 工人按年龄分组C. 工人按民族分组D. 工人按性别分组7. 对某班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若相邻两组分别为70-80,80-90,而某位学生的学习成绩为80分,其应该分在哪组内()A. 70-80组内B. 80-90组内C. 两组都行D. 两组都不行8. 某企业生产的A产品计划单位成本降低2%,实际降低3%,则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A. 100.98%B. 98.98%C. 150%D. 66.67%9. 某超市今年空调的销售量为1200台,年末库存为58台,这两个总量指标()A.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B.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D.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10. 已知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相等,但标准差相等,则()A. 平均数大,代表性大B. 平均数大,代表性小C. 平均数小,代表性大D. 无法判断11. 某工厂的销售收入逐年有所增长,2016年比2015年增长8%,2015年比2014年增长6%,2014年比2013年增长9%,则2016年比2013年增长速度为()A. 8%+6%+9%B. 8%×6%×9%C.(108%×106%×109%)-1D.(8%×6%×9%)—112. 已知某地区1980年至2015年各年的年末人口数,则该地区人口的年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 32次方B. 33次方C. 34次方D. 35次方13. 如果价格指数上涨了20%,则现在的10000元钱()A. 只相当于原来的8000元B. 只相当于原来的8333元C. 与原来的10000元等值D. 无法比较1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当误差限度扩大1倍,则抽样单位数()A. 只需原来的1/2B. 只需原来的1/4C. 需原来的1倍D. 需原来的2倍15. 在回归方程Y=A+BX中,回归系数B表示()A. 当X=0是Y的期望值B.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变动总额C. Y变动一个单位时X的平均变动量D.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答案(最新)3-13

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答案(最新)3-13

Ylpol; 经济统计学原理习题答案第一章总论一填空题(略)二判断题12对3错错选择题三1 (1,2,3,4)2 (3)3 (2)四问答题(略)、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一填空题(略)二判断题3 错4 错5错6 错7 对三选择题1 (2)2 (1),(3)3 (1),(3)四问答题(1,2,3 略)班45 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析(见教材后附答案 )第四章 综合指标 一 填空题 ( 略)二 判断题2 对3 错4 对5 对6 对第三章 概率论基础1 对7 错 8 错三 选择题P65/五1.某集团公司所属甲、乙、丙三个工厂的有关资料如表所示工厂名称利上年实现润(万元)本年利润(万元) 实际 比上年实计划 %)(%) 际完成程度( 实际 计划各厂 计划比重((甲) (1)(2)(3)(4)(5)(6)甲厂 140 154 160 26.76 +10 96.25 乙厂 200 216 210 35.12 +8 102.86 丙厂 240 228 228 38.12 -5 100.00 合计5805985981003.10100.00(1)计算表中空格的数字。

(2)说明各栏数字属于哪类指标?( 3)根据表中各栏指标,对该公司生产情况做简要分析?答:(2),(1)(2)(3)为总量指标(时期指标) ;(4)为结构相对数; (5)动态相对数;( 6)计划完成相对数。

(3),计算结果表明甲、乙两厂的利润都比上年增加了。

丙厂利润比上年下降了,但该公司生产情况总体良好。

1 (1)2 (3)3 (2) 5(2) 6 8 (2) 9 (3) 10 (3)四 问答题 (略 ) 五 计算题4 (3) (3)2. 根据“十·五”规划规定,某产品在该五年规划的最后一年生产达到该产品在五年规划最后两年每月实际产量如表所示:单位:万吨要求:根据表中资数计算该产品提前完成五年规划的时间所以提前了 8 个月又 7 天。

3. 甲、乙两个生产小组有关资料如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n 1 n
n
(C)
a a1 a2 a3 ... an 1 n 2 a 2 n 1
(D)
a a3 a an a1 a 2 f1 2 f 2 ... n 1 f n 1 2 2 2 a n 1 fi
i 1
4.某厂近四个月来的产品销售额如下:200万,210万, 230万,270万,则平均增长速度 ( ) (A) 4 270 (B) 3 270
7.平均增长量是指 ( ) (A)逐期增长量之和/时间数列项数 (B)逐期增长量之和/(时间数列项数-1) (C)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 (D)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 (E)累计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8.具有不可加性的时间数列有 ( )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E)变量数列 9.将不同时间上的数值加以平均所得的平均数是 ( (A)动态平均数 (B)静态平均数 (C)序时平均数 (D)平均发展水平 (E)一般平均数
5
(C) 5 50
20
1
4 (D) 4 50 1 20
一多项选择题: 1.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 (A)时期数列中的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时点数列中的各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C)时期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大小与时期长短无关 (D)时点数列中各指标数值大小与间隔长短无关 (E)时点数列中各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登记取得的 2.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D)相邻两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E)相邻两定基增长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3.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的关系是 ( ) (A)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累计增长量 (B)逐期增长量之积等于累计增长量 (C)相邻两累计增长量之商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D)相邻两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E)相邻两累计增长量之积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
8.某地99年GDP为2139亿元,若按年均增长9%的速度发 展,GDP翻一番所需时间是 ( ) (A) 8.04年以后 (B)8.04年以内 (C) 11.11年以后 (D) 11.11年以内 9.某商店五年的营业额为:20万,30万,35万,45万,50 万,则平均增长量为 ( ) (A) 30 (B) 30
200
200
(C)
4
270 1 200
(D) 3
270 1 200
5.增长量是指( )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 (B)基期水平与报告期水平之差 (C)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减1 (D)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6.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 ) (A)各月产量 (B)各月人均利润 (C)各月平均工资 (D)各月储蓄余额
4.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 ) (A)时期长短相等 (B)总体范围一致 (C)内容相同 (D)计算方法一致 (E)计量单位一致 5. 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 (A)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最末一期水平,则应采 用水平法 (B)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最末一期水平,则应采 方程法 (C)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全期累计总量,则应采 用几何平均法 (D)在计算平均发展速度时,若侧重考察全期累计总量,则应采 方程法 (E)在计算平均增长速度时,若侧重考察全期累计总量,则应采 水平法 6.下列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 ) (A)历年的人均产值 (B)各月商品周转次数 (C)历年总产值 (D)历年销售收入 (E)历年职工人数
动态数列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某单位的营业收入如下:200万,220万,250万,300 万,320万,则平均增长量为 ( ) (B) 120 (A) 120 (C) 5 320 (D)4 320 200 200 4 5 2.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时期水平之比的指标是 ( ) (A)逐期增长量 (B)累计增长量 (C)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 3.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的序时平均数的计算公式是 ( ) a a a a a ... a (A) a 2 (B) a 2 n

10.用水平法求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公式有 ( )
(A) x n
xi
i 1
n
(B) x n a n
a0
Hale Waihona Puke (C)x Rn
n
(D) x
n 1
an a1
(E) x i
i 1
a
i 1
n
i
ao
7.某单位四年管理费用的环比增长速度为3%,5%, 8%,13%,则平均发展速度为 ( ) (B)4 103 % 105 % 108 % 113 % (A)4 3% 5% 8% 13% (C)4 3% 5% 8% 13% -1 (D)4 103 % 105 % 108 % 113 %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